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89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89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定会憋出大病来的。

  而且百姓们嘲讽、言论、怒骂都在国家安全局的收集范围之中,当然不是制止百姓们参政、议政的权限。那是一种很sb的行为,为何如此定义呢?因为百姓们再说,不会如同江水猛兽,也不可能给国家造成什么重大的损失。

  但有一些人,如果不加以监督,给国家、民族造成的伤害,那是无可估量的。而这种人只有一种特征——有权的人。百姓们的报怨,恰恰是收集情报的好机会,是代表“华夏帝国皇家”来监督官员、议员以及富商大贾们动向的手段。只要发现违法的,就绝对不手软。处理了他们,自然百姓们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就会减少,社会矛盾就会因此平和。

  而如果用相反的手段,堵住百姓们的嘴,那么就是抓住芝麻扔了西瓜的头等大sb这不用不笑来证明,那些坚持着刑不上大夫的古代帝王们,早已经用他们悲惨的毁灭证明了一切。原本他们自己毁灭也还罢了,可要带着“中华民族”一块被奴役,那就罪莫大焉了!

  所以赵旭必须死,这一想法回荡在曼弗雷德的心里,而且比过去更加坚定起来。

  第131章 最后的威胁

  “8年了,倘若是我那个时空的话,抗日战争都胜利了。而我们居然8年的时间才让华夏帝国重新站起来,才让中华民族重新雄立于世界之上,伏波,这个时间已经太久了!”

  自从赵伏波买回个老师之后,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光。赵伏波也从那个少年长成了一个青年,正在慢慢靠近壮年的阶段。如果不是近期相对来说比较平和,那么他们师生很少有机会坐在一起来聊聊现在的状况。

  “是啊,8年了!”

  赵伏波坐在火堆边上,发如即往的给老师考着鸡翅。由“华夏帝国”的皇帝陛下亲自服侍,这可不是谁都能够享受上的服务。马丁坐在他的轮椅上,与赵伏波赶开了其他人之后,享受起这难得的冬季的寒夜。

  原本赵伏波曾经打算率军突袭哈勒合林,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成行。因此就只好分兵进入陕西,并取了长安及其附近地域,并在这里过冬。

  此刻陕西的各个城中,已经在各个接收小组进入之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这是“华夏帝国”做事的习惯,建设永远是第一工作。

  不过这与赵伏波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他是“华夏帝国”的皇帝,偶尔也在长安去露个面。但总体上来说,“华夏军”并不会进入城市,只是找了一处平地扎营过冬就是。不扰民的皇帝陛下,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人。这充分表现了在马丁的教育之下,“华夏帝国”的新的气象。

  “不过没几天了,这一次我来就是想和你一起前往蒙古汗国,把中国周边最后一处威胁清除掉。那么就算我现在就死,也是乐意的!”

  马丁说话的同时,吹着赵伏波刚刚烤好的烤肉。别看这么多年,赵伏波的这一点技艺还没有丢下。只不过他成了皇帝之后,有这样口福的人就越来越少。

  “是啊,最后一处威胁!”

  此刻钦察汗国的大军,已经横扫了大半个扶桑。原本预计他们的计划还要长久些才可能实现,不过在装备了连射火枪与火炮还有赵伏波补给他们的,从蜀地战场上得到的蒙古战俘,总算事情进展的相当顺利。

  钦察汗国的大军,在钦察汗国阿速台汗与兄长孛儿只斤班秃的率领下,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他们获得了相当的收入,而且此刻已经清偿完了所有欠“华夏帝国”的军火费用。还有大量的女人、孩子,都是扶桑给钦察汗国的贡献。

  无论将来这些人在钦察汗国生活的如何,扶桑列岛的清理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而且那里的抵抗算得上是微不足道的,尤其面对着装备精良的钦察汗国的军队,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

  想必如今不会再有人说,扶桑与中国什么一衣带水的话了吧。狼子野心是永远难于平复的,相信今天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关于扶桑的话题就些结束,大家只需要知道,半年之后,钦察汗国阿速台汗就灭了扶桑。带着大批的财富以及女人、小防回他的钦察汗国去了。

  随后这些女人、孩子们很快就被钦察汗国的乌克兰 部分蒙古文化所同化。1oo年后扶桑所有的文化,除过扶桑列岛的某些踪迹之外,已经彻底消亡了。

  这时已经进入到了2月,尽管如同长安这里的天气,也已经开始慢慢回暖。甚至在这样的夜里,都可以闻得到树上新发芽的味道。甚至如果在夜间安静的去听,也可以听得到那些嫩枝在生长时发出的声音。

  “马丁老师,我想等打下了哈勒合林,然后才回洛阳去拜祭祖宗。您知道……”

  无论赵伏波如何抗拒,他终究是赵家的子孙。虽然在前面拿下临安的时候,他着实杀了不少赵家的子孙,当然狗官杀的更多。总算那股子为官不正的风,在那些绞索的阻吓之下,已经全然归于死寂。但这股子贼风会不会死灰复燃,才是赵伏波一直担心的事情。

  “嗯,我知道!昔年宋徵宗赵佶与钦宗皇帝前往北,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发仅14o余人。在那里写下不少悔恨的诗句。我记得曾经有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伏波,你欲祭告太庙原是件应该的事情。只是我想提醒你的是,并不是你家的耻辱,那是整个大宋的耻辱,也是数百年来扬文抑武之弊端的恶果。

  相信从我教你的历史上你该看得出来,这期间的联系以及必然的结果。因此我希望你能够想的明白,将来的华夏帝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的华夏帝国才对!“

  赵伏波烤好了肉,然后再恭敬的给老师倒上酒水。回想起这么多看的征战沙场,他知道没有这个穿越的老师,他如何能够明白真正治国的道理。

  此刻再回味起自己的祖辈做过的事情,他都不能不替他们脸红。如此庞大的大宋,居然就被周边的一个个小国欺凌个没完没了。此刻在他的大军初成,即将完成与马丁老师曾经商讨过的,最后一项任务时,他不能不回味起这些事情。

  “老师您说的对,过分的扬文抑武不过是他们没有自信的表示。事实上他们防的是百姓们,怕百姓们造反。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倘若真的能够做得到安居乐业,谁难道吃的多了才造反吗?当然,对于那些官员、富豪们,那是一定要严加看管的。倘若让他们沆瀣一气,只怕天下大乱就在眼前了!”

  马丁把一块烤的恰到好处的兔肉吃进肚子里,他怀疑自己当年选择赵伏波,是不是因为他烤肉的本领呢?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刚来之时,在西欧生活的过程里。差一点就拿自己未来的知识,来替欧洲人打天下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惭愧的很。

  “简单来说,事情大致是如此,不过伏波我想你该时常想想,一个国家的管理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再好的框架,没有人精心的维护,依然可能会出问题!我想,这就该是你的现任了!”

  第132章 决战将开始

  3月,留守的台湾国都里的舒钰儿与绮丽尔公主,除过给丈夫送来了新衣以及更多的弹药、粮食的补给之外,还送来的另外一件东西——机枪。

  这东西在6年前,马丁在把第一批使用火药发射药的转轮式步枪交给赵伏波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理论。只是由于当时的加工能力,以及生产能力的制约,这种武器一直停留在图纸的层面上。

  那么现在,当锡兰明珠行省的工业体系在两年的努力建设,可以完全发挥共作用的时候,钢铁的产量不断攀升,也直接促成了这样武器出现的可能。

  固然此刻不过是一个千人队之中,不过只有两个机枪组而已。但对于目前的敌军来说,这已经很够用了。机枪的设计,马丁提供的仅仅是连射武器的理念与设想,值得“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自豪的是,这是完全由他们设计、制造的武器。

  可以这样说,马丁带来的“理论知识”,已经开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同样也证明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在大脑上与未来人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他们需要的是知识以及良好的平台,当拥有了一切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开始飞速发展起来。

  就在万事俱备,赵伏波打算率军进行最后一战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那就是赵旭打算媾和。

  在接到电报的时候,赵伏波正在给飞火燃天兽洗澡。显然这家伙是喜欢洗澡的,在赵伏波搔到它的痒处时,居然会伸嘴咬他一口。虽然不重,但赵伏波这时会叉起腰,瞪起眼睛,就仿佛是在看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一样。

  “咬我是吧,好吧,那我还不管了!你这匹死马,自己洗澡去!”

  这时的飞火燃天兽又会发出讨好的,温柔的撒娇声。不过被它惹到了的赵伏波,可不是那么好哄的。

  “别,别这个调调,你以为我是你的那些马,哄哄就好了吗?”

  作为一个皇帝,亲手为自己的马洗澡、刷毛,已经是件挺让人吃惊的事情。倘若再做出来如上的事情,那大家一定会说这家伙不大成熟。

  其实成熟不成熟又哪轮得到别人去说,最少除过“华夏帝国”的,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的媒体之外,还真不太有人敢说赵伏波。毕竟政治上的地位,又或者说国际上的真理,往往掌握在拳头大的人手中。

  “嘻嘻……瞧瞧你,和一匹马闹脾气,让别人看到了一定会说你没有当皇帝的体统!”

  一旁传来了巧笑嫣然的声音,这是赵太波率领的“华夏羽林军”电讯处的人,自然也是他的有本领的皇妃之一。至于说体统,赵伏波一向都不把那玩意放在心上。最少在国际上,此刻他是“华夏大帝”。这么个大帽子摆在那儿,有没有体统都不重要。

  抬眼看到菲琳手上的文件,赵伏波感觉有必要关心一下,不然国内的媒体上会说,他这个皇帝陛下可不关心政务呢。

  “菲琳,怎么有什么新消息吗?”

  “赵旭打算议和呢!”

  面对给他送来的电报,赵伏波惊讶的瞪大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时候赵旭居然还想着可以议和。自从三娘与父亲赵纬南死在赵旭手中之后,他早已经决定了要与赵旭打到底的。可现在那个混蛋居然要谈和,这是赵伏波怎么也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开什么玩笑,他打算投降了吗?”

  在大战即将开始,“华夏军”的主力已经分别开到了攻击的起线位置时,赵旭居然要媾和了。

  “是呀,他派了人来了重礼来求和,而且来的人是我们大家的熟人!”

  给他送来电报的是有着金红色头发的皇妃菲琳,手里的电报不急着递给赵伏波,似乎是要让他猜猜,到底是谁来谈判。

  “熟人,是谁啊,要是哈桑回来的话,我看他也就不再必再去了。反正赵旭也没有多久挣扎的时间,谈判,这会想起来谈判,早做什么去了呢!”

  对于此刻赵旭的求和,赵伏波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在赵伏波的心中来说,赵旭根本没有求和的资格。论军队,别看他此刻手下的军队数量不少,但在赵伏波眼里,那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

  “嗯,来的的确是哈桑先生,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叫张文谦的人!他们是不是全都不回去了!”

  菲琳说着,上前拿过赵伏波为了看电报,扔在一边刷子。菲琳打算和飞火燃天兽打打交道,哪知道她手里的刷子还没有搭在马背上,赵伏波已经叫了一句。

  “小心!”

  飞火燃天兽早已经张口咬过来,菲琳只来得及把手缩回来。只听到那家伙的大牙,“啪”的一下合在一起。听那声响要是咬着了的话,只怕把菲琳的手指头就得给啃下来一小段呢。

  “哎,我说你这匹坏马,又欠收拾了不是!”

  赵伏波假装掳着袖子,打算找马鞭。哪知道飞火燃天兽早已经撒着小欢逃跑了,一边跑还一边发出如同笑声一样的,带着颤的长嘶。

  “别跑……死马……你给老子站住……”

  一人一马在高呼与长嘶之中去的远了,菲琳望着他们的身影,脸上带着一些满意的笑容。是啊对于目前的一切,她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华夏帝国”的最后一战就在不远的北方,只要完成了此战,战争也就会在“华夏帝国”的范围里彻底终结了。

  而且根据“华夏帝国”现在的实力,相信在5o年之内,都不会有国家能够挑战“华夏帝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对于从战争之中活着归来的年轻人们,难道不是美好生活开始的时候吗?

  菲琳回想起那时在香格里拉山脉里学习的时候,虽然她们是女校,但老师赵纬南也教给了她们许多的本领。她说了一句,就把赵伏波刚刚扔下的电报收了起来。

  “是啊,现在才求和,早做什么去了。要不是你的话,老师就不会死去!”

  第133章 一个新时代

  哈桑与张文谦,在高丽的汉城上了船。在离开的时候,他们看着岸上的高丽大帅崔皞,以及高丽王——高宗安孝王王皞的身影,对这高丽品头论足。

  “真没想到,今天的高丽居然如此繁华!”

  张文谦对于高丽的赞叹,哈桑根本没有更多的感觉。作为一个“华夏帝国”的爵士,他更期待的是看到华夏帝国的都城——台北,那里才是他向往看到的城市。

  凭心而论,此刻的高丽已经比过去那是要好的多了。不管平民们的生活如何,最少汉城此刻已经是一个光明的汉城了。而且在高丽的“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崔皞的率领下,高丽人在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之后,终于是恢复了整个高丽。

  此刻的高丽,已经成了“华夏帝国”的属国。但恢复高丽的战争费用,依然由高丽人自己负责。他们将会逐年用他们向“华夏帝国”的粮食出口抵销战争费用,以及花费在高丽王——高宗安孝王王皞和崔皞身上的奢侈品,自然也是要用农业产品来逐年偿还解决的。

  这些事情对于哈桑与张文谦不是什么秘密,但就张文谦而言,高丽国都汉城的繁华,已经给了他一个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夜晚里,经过“华夏帝国”工程师规划的新的汉城,更表现出来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新建的,明亮的高楼上。点着来自“华夏帝国”的汽灯。当然那种电灯,“华夏帝国”自己都还不够用,自然没有高丽的份。但尽管如此,汉城的变化依然是使人吃惊的。

  家家户户灯光明亮的高楼,带着大灯跑在轨道上的公共马车,街上穿着新宋装的高丽人。

  哈桑比张文谦更加清楚,这些变化不仅仅来自于高丽向“华夏帝国”供应的农产品以及矿产资源。

  这种财富的来源在于,“华夏帝国”送予的,新的以牲力机械为基础的新农业、矿业资料。以及建立新的城市的房地产业的资料,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懂的。最后,就是向蒙古转运来自“华夏帝国”商品的行动,这让高丽人得到了不少的运费。

  当年,大家可以很轻易的看得到,这些财富在高丽国内转几个圈增值之后,然后就像是瀑布那样,涌向“华夏帝国”。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财富,最终要归结到工业生产上去。而工业品的获利,则在于垄断以及科技含量。

  也正是因为“华夏帝国”的工业品,即处于完全的垄断地位,又具备整个世界上最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其获得超级暴利,原本就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使用“燃油蒸汽机”的客船离开汉城港的时候,没有风帆但航速相当快的船只,以及那些明亮的不使用油料的电灯,更加让人感觉到惊奇。

  “噗……噗……噗”

  张文谦对着门口墙壁上的,那个明亮的灯光连着吹了三下,可是这吹不灭的灯,在船舱里依然大放着光芒。这让张文谦实在是诧异的很,按说他也算是饱学之士,可真正进入到这客船里面他们的船舱时,惊讶的事情就变得更多起来。

  作为求和的正副二使,他与哈哈桑分别住进单独的包房。至于其他人,不过住的都是带有架子床的低级舱室。在上船前,哈桑就叮嘱过那些人,在“华夏人”面前造成不要流露出过分的事情。作为与他接头的人,已经告诉过,倘若这些蒙古人在船上有任何不敬的举动,就会被绑起来抛进大海。

  也即“华夏帝国”不讲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则,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规矩是由他们来定的。倘若这会来的是完颜兀术的军师哈迷蚩,那就不是割鼻子那么简单了。至于“华夏帝国”本身,因为领土与主权的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的三不原则,也根本不会派人去与他们谈判。

  眼见吹不熄灯光,张文谦就只好关上房门,由他亮着去。可当他关上房门的一瞬间,他从门缝里看到,那盏灯居然就灭了。不相信的他,接连着又把门开关了几次。

  “这……这是出自于谁的脑袋,没有火苗的灯!还有这不用帆的船,到底是什么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呢?”

  当他再度来到甲板上,吹着中国海相对温柔些的海风时,看到了哈桑已经在客船甲板的一隅订好了餐。

  “这里,仲谦,在这儿呢!”

  哈桑向他挥着手,洁白的桌面上放着一盏不太亮的小灯。让张文谦有些尴尬的是,在他们附近餐桌上的人,多是对对的青年男女。自己与哈桑这两个大老爷们坐在一起,气氛实在是有些怪呢!

  不过哈桑可不打算管那么多,他只是需要一个能够悄悄谈话的场地。在船上转了一圈,好不容易给他找到这个地方。哈桑哪里知道,这都是船上那些对于天气毫不在乎的青年男女们选择的地方。与他和张文谦这样年龄的人,事实上多数时候都是在船舱里明亮而又暖气十足的地方吃晚餐的。

  而哈桑知道,真正让人惊奇的首都行省,会更让人惊讶不已。只不过他与张文谦都不大多说,他们带的是赵旭派出的使团,身边还有着不少的蒙古官员。更多的时候他们得要小心,不要被随行的人看破了自己的行藏。

  那么此刻,当张文谦与哈桑坐在一起,谈起这几日的见闻之前,还出现了一个让人颇尴尬的情况。

  “两位,这……”

  拿来菜单的领班,带着一些尴尬。因为这甲板上的夜间四人小桌,是情侣们享受天空里明亮的星辰,并感受不到稍寒海风的地方。两个大老爷们坐在一起,对于领班来说,真的是有些尴尬。

  当哈桑与张文谦两个展开菜单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真的来错地方了。

  “情侣xx餐……情侣xx”

  面对这样的餐单,哈桑卷起了自己的胡子,张文谦也捋着胡子摇头笑了起来。不过他们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要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第134章 乱花迷人眼

  当客船靠近台湾岛的时候,高大的“帝王大厦”映入到眼帘之中。如果细论它的造型,倒有些像当年希腊人建造的亚历山大灯塔。作为此刻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顶端是一个半球形形玻璃穹顶。

  那里事实上“华夏帝国”皇家宫廷里的大厅,用作舞会、餐饮等等聚会的场所。下面是四方形的,带有大露天平台的底座。上面则是正八面体的,全玻璃幕墙的楼层。

  四方形的仿佛基座一样的楼层,事实上是政府的办公机构。“帝国大厦”一左一右,则分别是两栋华丽的带有不同雕塑和大理石柱的混合了雅典式与罗马式的占地广阔的宏伟建筑。他们是左右议会,分别由“华夏帝国”的以军功、皇家科学奖,以及其他功勋人士组成的或右议院与以工、农、学、商、兵以及其他团体为主组成的左议会。

  另外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建筑门前,是古罗马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蒙着眼睛的她一手握剑、一手持天平。长剑象征着力量和权力,是正义女神用来除j惩恶,对付那些破坏正义和秩序者的武器。天平代表着公平,正义女神用它来衡量每个人应得的东西,不能多也不能少。的确正义需要靠长剑来保障实施,需要用天平来衡量分配,还需要理性的指导。

  在她的身后,是“华夏帝国”最高法院。由每行省一个最高法官,在这里组成“华夏帝国”最高法院。在“帝国大厦”的后面,则是制造的状如堡垒的兵部。这则代表着“华夏帝国”对于自己的主权以及尊严,有着强有力的保护。

  正如同前面所说,包括印度洋、北太平洋此刻都被称为华夏海。这里捕鱼自由、小岛上的农牧业生产自由。但海上的矿物勘探与开采权利,完全属于“华夏帝国”所有。

  而且所有在华夏海的非“华夏帝国”的所有经济活动,必须向“华夏帝国”缴纳“海洋什一税”。当然,此刻的现实是,“华夏帝国”海军,在他们所有出现的海洋上收“海洋什一税”,只不过就是没有听到任何人抗议就是。

  “海洋什一税”,事实上除过“华夏帝国皇家海军”的开销之外,其中相当部分是沿海的海洋种苗场。按照季节,向海洋提供大量的鱼苗、海龟、乌贼等等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鱼苗。

  这是一种对于环境的补弃,因为此刻当带有“燃油蒸汽机”的捕鱼船开始应用时,当拖网技术开始应用时,当捕鱼的能力更高时,海洋环境受到损害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也许这不是一种成熟的手段,也许对于全球的捕捞业造成的环境改变的维护微乎其微。但在有更好的手段之前,这是一步步去做的事情。同样也是促进,“华夏帝国”关于海洋研究与海洋生物研究的手段。

  从地面近处看的时候,“帝国大厦”以及附近的一组建筑可以称为之宏伟,但倘若从遥远的海上看时,那儿却是一付火树银花的不夜之城。

  此刻张文谦不会再犯当初吹电灯的错误了,但在船上他还是很长了一番见识。电梯、自来水还有水晶杯,以及数百种饮料、酒水,如果不是离开蒙古大漠,他还不知道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过。

  他昔年在亲王忽必烈手下时,也算是锦衣玉食。就算在赵旭手下,跟随着哈桑,也见识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可到了这儿,自从进入高丽之后,一路之中的见闻,那就更是变化多端。

  倘若把此刻“华夏帝国”首都的生活与蒙古大漠一比,那就是世界最奢华的生活与原始部族生活的类比。不是如何比,而是根本没有资格比的问题。

  就好比总有朋友在追问,为何不笑总要把权谋、手腕置于科技之下。原因很简单,因为手腕、权谋换来的强大或者说利益,不过是一时、一地、一族、一人之财富、之文明。而科学的发明,将会是对于整个人类的生活在硬件水平上的提高。

  就好像电脑不是中国人发明,但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上的用户,却是全世界最多的。如果非要把手腕、权谋与科学相提并论,那不谛于在把一个白痴与爱因斯坦去比。

  就好像蒙古大漠与“华夏帝国”的首都去比,不是比不比得上,而是根本没有资格去比的事情。

  总把情商以及所谓权谋、手腕之类东西举在头顶人,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原始文明,与一个有核文明的对抗,该玩什么样的手腕与权谋呢?恐怕得依靠“情商”,然后腆着脸,满脸堆笑的去承受被征服的耻辱,将必然是唯一的结果。

  “那得有多高呐,这居然从海上看得一目了然!”

  张文谦与哈桑看着越来越近的“帝王大厦”,他们心中的惊讶以及向往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哈桑,此刻他的身份可不像张文谦一样。

  他不仅仅是个特工,他可是“华厦帝国”的爵士,是有资格参加议员选举的人。他们全都出自于“华夏帝国”的爵士,与左议院的专业人士形成不同的侧重。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让国家各个层面的事物得到更加公正、合理的解决。

  看着这个新兴起来的“华夏帝国”,看着这高耸入云的世界第一高层建筑,哈桑心中的激动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船上的灯光下,看得到他的小眼睛在飞快的眨着,似乎是在用行动告诉别人他心中的喜悦。

  只是作为他的副手,张文谦不得不悄悄的提醒他一句。

  “哈桑军师,您……这附近还有您的随员呢……!”

  哈桑收拾了一下心情,他注意到自己手下的人,果然正诧异的看着自己。

  “哦,这海风带来岸上的风沙,迷了人的眼睛呢!”

  哈桑的解释当然是不过仅仅只是一种托辞而已,不过作为他的随员们对于赵旭宠信的他,那自然是不敢怀疑的!

  第135章 欣欣的向荣

  “帝王大厦”最顶上的半球形玻璃穹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建筑,整个穹顶全部为清澈的人造水晶制品。夜间倘若点亮里面朝上照射的小汽灯,那将是一个光亮的仿佛刚刚升到地平线上的太阳。

  不过那里的光明并不常常有,华夏帝国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往往都长年征战在外。而当今天夜里,那里的光芒乍现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显得有了更多的活力。

  原本台湾岛作为“华夏帝国”的首都,就有着充分的活力。而皇帝陛下回家的时候,这种活力就变得更加明显起来。街上的马车成了行,甚至那些有轨的公共马车公司,也在这一天加派了交通车辆。

  此刻这座年仅两岁的城市,几乎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来自于世界各国的代表,纷纷建立起“华夏帝国”最先建立起的外交系统。强者的文化成为所有人向往并学习的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更加明显。

  今天夜里,作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帝王大厦”的顶端,不仅仅亮了起来,而且那儿还是为了欢迎蒙古汗国代表的晚会。当然,那只是对外说的,去那儿参加晚会的,不过仅仅只有哈桑、张文谦,以及其他一些哈桑的手下。其余的人,不过是“华夏帝国”的高官以及名流们。

  男士们衣着整齐庄严,女士们穿着华丽的各式衣裙,头上的云鬓雾髻,以及珠宝发饰,在这明亮的灯光下,更显得漂亮而又动人。她们手中端着盛装着美酒的托盘,游走在人群之中。

  在“华夏帝国”此刻有两多,一是学者多,二是美女多。整个“帝王大厦”之中,此刻全都是来自于各国的公主殿下,在承担宫娥的工作,数量已经超过4oo人。她们将在这儿放弃她们曾经的信仰,放弃他们曾经学习过的东西。

  在这儿他们将学习“华夏帝国”的宫廷礼仪、学识、法律。当然她们父亲更多的希望是,她们能够成为“华夏帝国”这世界上新的,最强大国家的高官又或者社会名流的妻子。

  没有人知道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这许多的公主们在完成了从12岁开始的1o年“华夏帝国”的宫廷生活之后,有多少回去成了摄政王,又有多少把“华夏帝国”文明与先进的法律带回到各自的国家里去。她们,都成了人类真正文明的传承者。

  除此之外,来“华夏帝国”的就主要是军人。各国的勇士们在这儿为了加入“华夏帝国”而比试,效忠,毕竟这时的军人,往往都是军人世家又或者是如同马穆鲁克骑兵那样的职业军人。看他们狂热的劲头,真不知道得是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阻止他们来投奔“华夏军”,这世界上最强大而又最富有的军队。

  “我亲爱的臣民们……!”

  赵伏波端着酒杯,来到麦克风那儿,向他面前的站立着的高官名流们讲演。

  “今天我们能够站在这儿,是因为无数人的牺牲,是因为你们所有人的勇敢。但与我们大家的努力相比,一些更加坚强的人,生活在难以想象的环境里,为了我们大家的华夏帝国而努力战斗。在此,我提议我们所有人一起举起酒杯,用欢呼向他们表示尊敬!”

  哈桑与张文谦的心激动起来,他们知道虽然赵伏波没有点他们的名,虽然赵伏波说的话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但他们明白,那是他们的皇帝陛下——赵伏波,在向他们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

  对于一个热爱着这个国家的人而言,当他们从蒙古汗国归来时。被眼前的台湾城与“帝王大厦”所震惊,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此刻“华夏帝国”所拥有的东西。

  在“华夏帝国”的水晶玻璃穹顶里,因为是透彻的水晶,所以尽管整个大殿里有着一些灯光。但从他们所站的角度,依然能够看得清楚,在海风吹拂的纯净的,如同一块上好墨玉的天空上。闪烁着无穷无尽璀璨的星光,偶尔一道闪亮的流星的光芒划过天空,给人带来无限的瑕想。

  在这里生活精致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在这儿生活富足到了,他们已经让全国人不再有挨饿的人口。

  虽然这时接手的,原本被窝囊废的南宋朝廷,搞得民不聊生的“华夏故土”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经历了一个冬天,居然就已经复苏过来。

  当然,没人知道那些接收小组的官员们,为了他们所在城市百姓们的生活,如何挨家挨户的推广土豆、玉米、红薯等等作物的种植。也没有人知道,先进的农业技术条件,给“华夏帝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比方说土豆、玉米,采用玻璃温室以及无土栽培技术。这些在曾经的济州岛、华夏岛都是已经实验过的技术。在温室的良好环境之中,在夜间明亮的灯光照明之下。因为恒温、恒湿空气过滤的手段,让它们它们的生长速度比野外条件上快1/3而且结果的数量,也要多1/3

  这此经济作物,成了开办的企业里的原料。土豆与玉米,因为淀粉的含量,可以制作成多种食物。而且它们还是马料以及重要的工业原料。而这些工业原料生产的产品,将会向世界倾销,再带来1oo倍工业利润换来的世界上的大米、麦子与其他各项的食物。

  在各个城市里,这又是以工代赈的主要手段。同样,“华夏帝国”皇室这时向整个国家发放的“福利股份”,虽然数量不多,但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消费热潮被烘起来,各种产品的数量同样也多起来。

  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这是哈桑与张文谦一路所来时看到的情景,这不能不给他们一种震撼的感觉。尤其是在赵旭的宫廷里呆了许久,天天斗来斗去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感觉到了疲惫。

  但在这儿,权势什么也不是,在“华夏帝国”最大依然是《华夏律》!

  第136章 是一种态度

  当夜深了的时候,所有人都离开了“帝王大厦”,哈桑与张文谦才有机会与赵伏波她们坐在一起,聊聊当前的局势。

  在场的,除过舒钰儿、绮丽尔、阿米娜三皇后之外,还有水蛇腰法蒂玛,索菲娅以及、阿法芙和夏琳、菲琳两姐妹。她们都是经常在战场上出入的女人们,对于未来的战争,自然也就格外的关注。除此之外,还有与哈桑属于同代人物的魏臻。

  在顶层的平台上,当有音乐、美酒、女人的即会散去之后,就留下了他们这一小群人。他们围坐在一圈沙发里,中间放着一张大大的茶几。上面只有着暗暗的灯光,摆放着宫娥们撤走之前,放下的大堆酒水与小吃。

  “陛下,赵旭的部署基本上我们上次来时报告过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赵伏波此刻并不担心赵旭的举动,作战的事项基本上已经安排到处。几路大军分别已经集结,并在近期在军舰以及运输的运输下,到他们进攻的发起位置上。

  至于依旧在蒙古方面控制的,原大宋的领土上,部署根本没有任何变化。据侦察,那里的蒙古军队里,所有的人都人惶惶,生怕“华夏军”打来的时候,他们无处可逃。

  他们即不是赵旭的手下,也非“黄金家族”的嫡系。他们不过是一些杂牌的军队,里面的有汉人或者南人血统的人,此刻都已经悄悄逃出军队。然后带着全家,逃向“华夏帝国”控制的方向。

  此刻华夏帝国控制的方向,除过几支大军的先头部队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军队。然而,在蜀地一战里,一下午的时间猛烈的覆盖式炮击,让13万人变成尸体,早已经使“华夏军”成了令人害怕的地狱军团。

  就没有换装的蒙古军队而言,那不是他们有资格抵抗的力量。毕竟比起亲王忽必烈统领的大军,他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