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85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85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这儿,明天和他们的家人如何交待,这又成了一分不稳的因素。就算让赵旭今天夜里,把亲王忽必烈与他的手下全都杀了,但在整个事情上,赵旭却又落入下风。

  他不得不面对随后的大把麻烦,到时已经死了的亲王忽必烈,当然是什么麻烦也没有了。

  “你这老匹夫,看旭爷的张手雷!”

  赵旭对于亲王忽必烈那是恨得牙关痒痒,实在是想拽着他的八字胡问问,他真的以为“华夏帝国”会饶了他们吗?而且这个老匹夫为何一战败了就完全没了勇气了呢?

  他可不知道,亲王忽必烈那是被华夏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的炮击给吓的。试想想看,数百门大炮的覆盖式攻击,那样的毁天灭地的威力,倘若亲王忽必烈这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再分不来轻重,那就真的有些二了。

  带着愤恨,手榴弹从赵旭手里脱手而出。亲王忽必烈也朝着赵旭发出呼喊的地方,连续射击了4枪。连射火枪是4发装的,以防止青铜制造的弹仓过热,引发其他火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后海迷失手下被很快清除光。更多的亲王忽必烈的人,从四面开始靠近大殿。这给大殿里赵旭的手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互相靠近,以抵抗四面的攻击。

  激烈的射击声,继续在大殿里响起。双方都想压住对方的火力,好让自己一方可以发动冲锋。而这时大殿外面的枪声又再度响了起来。当亲王忽必烈的手下,代替了皇后海迷失的手下进入到大殿四周的时候。

  贺齐率领的隐蔽在海迷失皇后寝宫的罗斯人也杀了出来,他们迅速包围起偏殿,那里面是王公大臣们带来的礼物存放处,自然也就是亲王忽必烈手下武器弹药的补给处。

  战火继续在整个哈勒合林城,以及内部的皇城里激烈进行!

  第1o9章 猛兽绞肉机

  在哈勒合林城皇城的正殿里,双方的交火在激烈进行,猛烈的射击很快让双方都感觉到缺乏弹药。在这样近距离的战场上,用了光了弹药就只有一处选择。那就是把手中的手榴弹一齐甩向对方,接着双手握着斩将刀冲上去。

  猛烈的爆炸声带来了大量的哀号,亲王忽必烈的手下同样甩过来。猛烈的爆炸让整个大殿被烟雾团团围住,但这时已经打红了眼的双方士兵,已经顾不得他们。

  士兵们握着斩将刀,猛烈的撞击在一起。相对于普通战刀,斩将刀除过劈砍的效果之外,破甲用的“斧头刃也非常犀利。”。双手持着的斩将刀,刀锋向步刀背向下。倚仗着高度,罗斯士兵手中的斩将刀从高处刺下来。

  与所有的军队一样,蒙古人战场上的刀法,来来去去也就是几种而已。这种“俯刺法”是以对手的胸膛及以上为目标发动攻击的手段,就使被对方横刀一挡。借力头上一轮,又是一个在大在轮斩凌空而下。

  倘若没有前面的“俯刺法”攻击,直接一刀抡起来,只怕等不到砍人就得被对方一刀刺死。

  想来当年大唐的,使用百炼钢陌刀与明光甲的“铁猛兽”,并不过是如此。甚至他们没有精钢铠甲与大马士革锋刃的斩将刀,这种“铁猛兽”的大罪,赵伏波在当时的亚丁城之战与对抗十字军的埃及之战,早已经证明了其厉害之处。

  高大的罗斯人身披铁甲手握长刀,与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撞击在一起。排排的长刀一撩、一刺、一砍。简单的三招,却如同狂风暴雨似的卷过来。身高不及罗斯人、力大不及罗斯人、刀长不及罗斯人的蒙古人,立即就落入到下风。

  事实上历史记载当中,蒙古人并不比汉人的个头高,他们也不如汉人的身体强壮。只可惜大宋无良马,遍地皆狗官。不然5o万“铁猛兽”,足够使蒙古人早已经荡然无存。

  然而,可惜的是,大宋无良马,不知道是哪个混蛋想出的词。当年大宋的海船到过阿拉伯,大宋的土地当时全球第一,居然养不好马。那就要问问,此刻“华夏帝国”各县都建立了“华夏天马”的生产基地,没见哪个地方的马匹长势不好的。

  试想想,马儿们在苦寒之地的俄罗斯,在阿拉伯沙漠,在蒙古草原。在哪个地方没有马呢?到底是马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想必不用不笑多说,大宋不过是狗官的问题,如此而已!

  门外涌进击溃了皇后海迷失殿外布置禁卫的,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涌进来,成排的枪弹射向那些挥舞着长刀的罗斯人射去。固然他们身上穿着坚固的钢质山文字甲,但对于火枪的子弹,那是没有多少防护力的。

  大家该知道,山文字甲作为一种轻型铠甲。其带有滑箭脊的山形甲纹,可以让箭尖偏移。而且其活动的连接,也形成了软性的抵抗,这将让箭枝因为力的方向改变,而减少杀伤力。

  但枪弹并不是如此,就如同散弹枪一样。它的铅丸依靠的不是穿透力,而是将弹丸上携带的巨大动能释放出来。大家该知道,就算穿着防弹衣,被击中的时候依然会肋骨折断,而那就是动能释放的结果。

  箭形弹就更是如此,当它的巨大动能在箭形弹的尖端被释放出来的时候,集中于一点的力量,将会破坏山文甲的连接,并让其防护力完全失效。

  箭枝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动能,这也就是所谓的有效射程与最大射程的区别。

  强大的动能,让山文字甲相互连接的甲片飞了起来,子弹钻入皮肉里发出重浊的声音,被击中的人发出更加响亮的惨叫声倒在地下。

  这是及时从外面冲进来的,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替绞肉机下的弟兄们挡住了罗斯人的进攻。迫使他们后面的人,不得不伏在那些长桌子后面躲避枪弹的射击。

  大殿里,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暂时得到了优势,那些罗斯人被密集的射击以及如同雨点样扔过来的手榴弹轰退。他们保护着赵旭与皇后海迷失躲到大殿后面的房间里去。

  “装弹药、快装弹药,有弹药的人守住门口。”

  士兵们把各种杂物堆在进来的门户那儿充当防寨,还有弹药的人守在那儿,以挡住亲王忽必烈和他手下地进攻。倘若赵旭与皇后海迷失,括那个孩子落到亲王忽必烈手里,那这仗也就不必再打了。

  这时没有人顾忌皇宫里那些精美的陈设,也没有人在处那些宫女们的美貌。幸存的,早就躲到这儿来的宫娥们,被召集起来照顾伤病。

  罗斯兵们为自己的武器装填弹药,整个大殿就这样落入到了亲王忽必烈手里。但这时整个皇城之中的局势,对于亲王忽必烈和他的手下是不妙的。大批的赵旭的手下,已经由贺齐率领着包围住了蒙古人的正殿。

  看着大殿,贺齐突然有了这样一种想法。

  “我是不是该带着手下,把里面的人全抓起来呢?”

  贺齐的想法有错吗?

  他的想法当然没错,但这只是战场上千百种可能的一种。

  就算他擒住了赵旭、皇后海迷失、亲王忽必烈,但蒙古其他的王公贵族们会就愿意臣服么?虽然自己控制着赵旭手下最强大的罗斯人军团,里面的军官都是自己人。但问题在于,这里还有刘千、赵河以及蒙古其他贵族的手下。

  而且,现在控制住,是不是一直能够保持下去呢?

  这依然是一个问题,因为城内的力量,可不仅仅只有他的手下。军队之中,贺齐控制的也不是全部。他依然得依靠息手下的军官们,控制军队。但赵旭对于军队的控制,有着老式的传统。就是不让一个势力里的人,在军队里独自坐大。

  包括罗斯人军团,如果不是贺齐把自己的亲信全都安排进去,只怕还不能完全控制住。

  抬头看看天空的炮火,贺齐心中有了决定。

  “算了吧,还是让他们相互之前好好去杀吧!”

  第11o章 雪夜猛攻城

  天空里的弹道,尽管在这大雪之夜,依然是让人担心的。装着油料的,已经被点燃的坛子在“轮回炮”的抛射下飞到天空。它们的作用并不是杀伤,而是在3oo米开外的地方燃起星星点点的,因为油料而一时半会不会熄灭的火光。

  流星一样的带着火焰的小火球成片的飞过天空,在远处的地面上燃起大火。对于城头上的士兵们,这是有利的。那些火堆附近的人,因为被火光照亮,又或者说被火焰映出了身影,成了连射火枪追射的目标。

  不过蒙古人始终是善于作战的,今天夜里他们主攻的方向,是哈勒合林迎风的那一面。再好的枪手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被迎面的风雪弄得睁不开眼睛,瞄不准目标。

  同样作为防御主力的火炮、“诸葛连弩”等等的武器,都不容易瞄准目标。而且狂猛善变的风,会让子弹、箭枝飞到不知道哪儿去。倒是处于顺风状态的城下的进攻进,可以搞出一些浓烟迷人的眼睛,他们的箭枝、轮回炮的炮弹以及其他的武器,又都得会有更好的表现。

  这让赵旭原本准备好的一切,都变得似事而非起来。许多已经依附他的小官们,这时也不敢肯定,赵旭的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胜利。

  借着暴风雪的强风,从城下一波波的箭枝飞上城头。在命中目标的时候,一大团包含着油料的烈火就会喷射而出。触发式火箭在这样的场合下,真是最适用的武器。

  在暴风雪的掩护下,城下的蒙古兵飞快的靠近城墙。虽然他们脚下的积雪已经相当深,但问题在于使用了雪鞋的他们根本不在乎。甚至那些“轮回炮”前进的时候,只要适当加宽车轮,同时在车辆行动的地方安放上柴草,它们就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前行。

  反观被风雪迷了眼睛的城头上赵旭的手下,寒冷让他们的身体抖动。高处强烈的风,甚至往往会把人推得向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瞄准射击,那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情。倘若加上其他的因素,大家就该知道这样的守城之战,即便是“华夏军”来进行,也会感觉到困难重重的。

  一小簇火苗在哈勒合林的城中升了起来,从各处阴影里涌出来成片的士兵。虽然他们不如亲王忽必烈带进皇城里的士兵们那么精锐,但在这样的里应外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起到足够的作用。

  城头上的守军,迅速点燃了,面向内城的探照灯。赵旭手下的工匠们,慢慢也能够摸着些门道。他们用平面的镜子做成了梯形的结构,而且明亮的汽灯不再归向前方,根据它向内照。

  这增加了反射光的亮度,同样也增强了反射光的射程。甚至稍稍高速一下镜子的角度,就让整个探照灯能够形成光柱。他们只要再前进一步,就可以制造出来带来反光碗的探照灯。事实上他们正在研制,以期达成如同“华夏军”使用的探照灯一样的装备。

  我们知道,华夏军此刻已经进入到了电力时代。虽然探照灯依然不用的是老式的汽灯,但相信明白了化学、物理原理的学者们,随着新生代的加入,“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迟早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

  而蒙古,将来就不仅仅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蒙古,那未免有些太蠢了。依旧“华夏帝国”皇室里的发展部里的两位大员——宫紫与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打算,整个蒙古的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就是未来“华夏帝国”电廉价的能源以及畜牲业基地。

  但在哈勒合林城上城下打死打活的双方的领袖眼睛里,他们根本不懂得那样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此刻对他们来说,汗位才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手下的青年们,只好在这样严酷的夜里,拼命进行厮杀。这与“华夏帝国”各地,强制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进入皇家教育体系的免费学校,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云梯终于从两面搭上了城墙,对外那一面攻城的占据优势。对内的这一面,则是城头上防御的人占据优势。明亮的灯光让城内打算鐢上城墙的人,被速射火枪打倒在地。但城外的攻势,给了城内接应的人极大的鼓舞。

  他们呐喊着,疯了一样扑向城墙。因为他们的王公大臣们告诉过他们,倘若今天夜里不能除掉赵旭以及赵旭的势力,那么明天的他们所有人将会死无葬身之地。无论“黄金家族”的人,还是他们这些府里的府丁、奴仆们。相信以赵旭的为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们的。

  对于所有抱定了必死之心的人来说,在今天夜里或者说以后的人生之中,他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今天夜里力战而死,还是说明白被赵旭的手下捉拿之后,被成群结队的砍头。

  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军队有这样一种说法。

  “当死神站在背后的时候,人们就会向机枪扑去!”

  不用说苏联政府的选择残,跪着生比之站着死原是一件更加残酷的事情。那么当过了今夜,如果一切失败再他们也就再没有了存活的理由。

  因此不需要多说,人们呐喊着,心中带着对于“黄金家族”的敬畏,以及对于王爷们的感激扑向死亡。毕竟比起那些进到皇城里的精锐之士相比,他们还可以穿着厚重的骑兵甲来发动进攻。虽然这让他们的动作变的慢了一些,但也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保护。

  城内的人不顾巨大的伤亡,拼命向城墙靠近。连射火枪的子弹,在他们左右不断的落下来。

  “快些、快些吧,我们跑快些,他们的子弹射空的就多些,等到城头上的人守军没有了弹药的时候,就是我们手里斩将发发挥力量的时候。”

  然而,当他们靠近了城墙的时候,城墙里的屯兵洞中涌了成群的赵旭的手下,这才让他们惊愕起来。

  第111章 屠杀的机器

  这些人原本是哈勒合林城内皇城里的禁卫,只不过赵旭为了让进皇城向他道贺的蒙古的王公、大臣们更有归属感,而换上了皇后海迷失的手下。甚至为此,他给这些侍卫也配备了连射火枪。

  只是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他们,在战斗起来的时候,根本来不及装弹药。在用完了枪里弹药之后,他们居然会提着斩将刀上前去拼命。

  不过刚刚从城墙的屯兵洞中涌出来的人,他们可是赵旭手下的久经沙场的士兵。赵旭手下武力当中,最精锐的当属贺齐在勃撒罗率领的手下,以及刘千率领的火枪骑兵。

  这些以当年羽林庄里的,训练出来供应阿拉伯苏丹、总督的马穆鲁克骑兵们,当是他手下最精锐的部队。只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之中,他损失了数量巨大的兵力。

  再随后赵旭的手下,多来自于从木刺夷人那儿逃向蒙古汗国一路之早的掳掠。这些人的素质,自然不能与数量已经不多但在羽林庄里接受过训练的马穆鲁克骑兵。不过在随后的训练里,他们也变得有了足够的战斗力。再进一步的时候,就是与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的作战里得到了锻炼。

  更进一步的兵力,是赵旭在蒙古汗国召集的,具有汉人血统的士兵,以及来自于罗斯提供的1o万精壮。

  总体上来说,汉人士兵配备着老兵中的精锐,成了刘千的手下。罗斯人士兵,配备上老兵里的精锐,成了贺齐的手下。至于赵河,作为守城的人,他配备的多是杂兵。比方说不包括汉人的色目人,又或者说是蒙古兵、新兵等等部下。

  如果说作战能力之中,自然是赵河的最下,刘千的手下中等,贺齐手下的军队才是精锐之师。然而,这支大军,为了诱惑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攻城,此刻根本不在哈勒合林。至于他们去了哪里,随后会告诉大家。但眼前这一仗,是没他们什么事了。

  整个2o万大军之中,赵旭掌握着最核心的力量。事实上也就是贺齐部署在皇城之内的,那5ooo名禁兵。在将来他们也是赵旭称汗之后,皇城之中的禁兵。他们的训练不一定最好,但他们这些人一定是最忠诚于赵旭的。

  亲王忽必烈手下的,由各家亲王、贵族、将军的家丁、府兵、奴仆们组成的里应外合的部队,虽然人数也达到了几乎1oooo人那么多,此刻他们攻击的方向也是城外军队的主攻方向。但他们面对是赵旭手下的禁军,就可以想象得到,这会是一场多么残酷的战斗。

  “杀啊……”

  不知深浅的府兵、家丁与奴仆们,挥舞着他们的武器拼命向前跑着。他们并不大懂得攻城的战术,他们只是在来之前被人交待过,不要挤在一起,不然会很危险。

  然而,当赵旭的身上穿着重甲的禁卫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依然不知死活的扑上去。

  禁卫们排成3排,第一排单膝跪倒,后两排错开布置。手中的连射平平端好。眼睛通过框形标尺里,那些狂喊着越来越近的敌军。耳朵里等着军官们的命令。

  “放!”

  指挥官手里的战刀落下,随着这一声命令,今天夜里的屠杀正式展开。

  “呯呯呯呯……”

  每一排可以连续射击4将,3排是连续的12次射击。这些禁卫军可不似皇城内的,接替了他们的皇后海迷失的侍卫们可比的。他们四发子弹打完,立即伸手把滚热的轮式弹仓拿下,放进胸前专门空出来的弹囊里。随后,从旁边的另外一个弹囊里掏出一个,装填了4发子弹的轮式弹仓并装回到步枪里。

  这时只消摆动一下手腕,轮式弹仓就会落到它该在的地方。然后扳开机头,就只等着射击了。

  左轮手枪的连射机构,可以说是武器之中最简单的一种。无论双动又或者说单动左轮枪,其结构都比自动手枪要简单的多。否则手枪刚出现的时候,不会是左轮手枪几乎一统天下的程度。

  连续的4发射击,根本就不会停顿。一排排靠近了的,由蒙古王公、贵族与将军们的夜府兵、家丁、仆人组成的军队。就算是骑着马,也根本没有可能突破5ooo名禁兵这样的集火射击。

  一匹匹马嘶鸣着倒在地下,不服气的骑兵跳起身来,继续向前。与赵旭的禁卫军相比,他们可没有什么长的连射火枪。那都是赵旭下的装备,不过蒙古人有他们的老本领。只要到了滑轮弓的最大射程,一排排的“触发式火箭”就腾空而起。

  它们飞过下着大雪的空间,落在赵旭手下禁卫军的队伍里。这实在是一种歹毒的武器,截止目前赵伏波的“华夏军”依然没有淘汰这样的武器。甚至还有了新的发展,这在将来大家会知道。

  被击中的人大声发出惨叫,相信自己身上突然之间腾起一大片的难以熄灭的火焰,无论如果英勇的人都会难以保持镇定的。不过赵旭手下的禁卫军毕竟是久经训练的部队,有人中箭,旁边的人会立即用自己的斗篷把他身上的火焰紧紧压住。

  这当然是正确的方式,无论油的性子再如何猛烈,毕竟没有空气的时候,它是不能燃烧的。

  然而受伤的人能不能得救,这是谁也没有把握的事情。因为烧伤在这个时代里,原本就是要人命的伤害。

  伴随着箭雨的落下,攻击的人失望的发现,赵旭禁卫军的阵形丝毫未乱。而且不再连射时,他们的射击速度更快,准确度也更高。很快城内里应外合的“里应”部队就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但由于他们的拖延,以及暴风雪的影响,这是奇异的变化却出现了。

  城头之上,跳出来一个亲王忽必烈手下的士兵。他手中的短铳发出了“呯”的一声,一个守城的士兵被打倒在地。虽然随后他也被击中,但在他倒下之前,拉着了身上的手榴弹,扑向了附近的火药筒。

  第112章 突破了城墙

  在猛烈的暴风雪下面,亲王忽必烈的手下在拼命向城墙那儿赶。大略这时会有人说,亲王忽必烈难道疯了吗,这样的天气能够进攻吗,这样……

  说真的,有如此想法的人,只能说他们并不理解为了大汗的位置,或者说为了皇帝的位置。在没有严酷法律约束的时候,人可以疯狂到什么样的程度!

  当年武则天,为了皇位,可以亲手闷死自己的孩子。后来俄罗斯帝国的索菲娅摄政王,为了那个位子,拘禁了自己的兄弟后来的彼得一世大帝。

  如果去读读世界史,就会看到这绝对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如果一个母亲可以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一个姐姐可以拘禁自己的兄弟,而法国“铁面人”的传说也告诉我们,为帝位什么都不重要。

  倘若如此的话,难道这个时候进攻,有什么不当的吗?还有有恶劣天气里,让对方的先进中无法发挥威力,更好的进攻时段吗?

  没有,那么这就是亲王忽必烈的手下进攻的依据。同样赵旭之所以安排在今天宣布他的称汗举动,原因也在于暴风雪下不易攻城是他的看法。

  那么现在事实已经告诉所有人,赵旭的看法是错的。因此这个错误的看法,将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损失。

  踩上云梯的时候,给人一种滑溜溜的感觉。那是顺着云梯流淌下热血,这时都成了红色的冰晶。好容易来到城下的人,他们甩掉雪鞋,掏出他们的短铳开始登城。顺着这凝固着血色冰晶的“血路”一步步的向城墙靠过去。城墙上的人,不是扔下手榴弹,又或者说顺着梯子射下子弹。

  不过迎着暴风雪做任何事情,从吐痰一直到作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城头上的灯光,都因为暴风雨的影响,照在城下的时候显得如此的黯淡。

  守城的士兵们还是拼命向着黑暗的远处倾泻着火力,但迎面的不时沾在脸上的大雪片,让他们的瞄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更别说城下靠近了轮回炮,甚至比城头的轮回炮有着更远的射程。

  在这样的茫茫的暴风雪之夜里,巨大的攻城器械,也被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想出办法,在雪地上慢慢的移动着。在这个时候,缺少了城头上铜炮的有效压制,让它们可以慢慢的靠近城池。

  当箭塔靠近的时候,羽箭带着无声的死亡气息扑向城头。虽然被探照灯一下就照了个正着,并在随后被铜炮射来的炮弹炸成了碎片。可随后更多的箭楼靠近,铜炮的炮手因为大雪的影响,准确度降低了许多。

  “触发式火箭”的,触发时才会发出的火焰,让整个城头不上变得火热起来。探照灯在燃烧,铜炮的炮弹也被引燃。随着守城器械的损失,更多的攻城机械靠近了城墙。而最让人担心的,那是那种带着回转楼梯的云梯车。

  “云梯车,快打了它……”

  暴风雪让城头的人在极近的距离时,才观察到这些大家伙的靠近。甚至他们观察到,蒙古人颇有创意的,在云梯车底部张开了帆。在巨大的风力下,这些巨大的攻城器械可以迅速靠近城墙。

  城头上铜炮的炮手们,拼命的转动铜炮的炮身。沉重的铜炮想要获得准确的射击方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大雪纷分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一片箭枝笼罩向城头,在这样的夜间对于蒙古人来说,羽箭是一种更容易掌控的武器,而且也恰巧是他们更加擅长的武器。

  “噗”

  “触发式火箭”喷出一股股蓝色的火苗来,尤其是那些大焰下,变得明亮的城头上的防御器材,这时都成了已经靠近的箭楼的攻击要点。

  刚刚调转了炮身,打算开炮的铜炮附近落下这么一片的“触发式火箭”。立即就在燃油下腾起了大火,要命的是刚刚下的雪让这些火苗可以四处流动,终于引燃了城头上的弹药。

  “轰隆隆”的爆炸声在城头上响起来,城头守军士兵被这巨大的冲击波炸起在天上。而这时,那个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抵达的云梯车张开了它的“门牙”。

  铁链在结实的铁环中穿过,倒下来的厚木板前端的钩子牢牢的勾在城墙上。里面是一群准备好了手中弓箭的蒙古军士兵,“嗖嗖”的羽箭破空的声音里,城头上残存的守军士兵身上腾起一股股的火苗。一些受不了的人,直接从城头上跳下去替自己解决了痛苦。

  随着云梯车的到达,顺着云梯攀登的蒙古士兵的压力更小。正如同前章所述,他们在云梯上的动兵登上城头的时候,也一起冲上了城墙。

  而这时城头下赵旭的禁卫军正在向那些执行“里应”任务的,他们射击下那边接应的人受到了极大的伤亡。而这被城头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随着城头上蒙古军士兵越来越多,终于有军官发布了这样的命令。

  “手榴弹,投!”

  他的长刀指向那些正在快速开火的赵旭手下的禁卫军士兵,他们在激烈的射击之中,根本没有想到头顶上的城墙却已经沦陷了。原本几分钟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而且以他们的密集火力,当然能够给城墙上的人以最猛烈的杀伤。

  然而,只是几分钟之差,天空里就飞来的一排手榴弹落在他们身边。

  “轰轰隆隆……”的爆炸声中,赵旭手下的禁卫军士兵整齐的队列被炸得东倒西歪。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事情,要命的是到了城头上的蒙古军士兵,几乎是人人一张滑轮弓,人人一囊“触发式火箭”。在黑夜里,除过“华夏军”装备了尘嚣之外的步枪,恐怕没有比这更加让人可怕的武器了。

  情势在一瞬间就逆转了,城内的守军这时拼命向突破口发动攻击,试图夺回这道城墙。城下受到攻击的禁卫军也连忙分出人手进行仰攻。

  然而城外的蒙古军士兵这时发出欢呼的声音。

  “城破了,城破了……!”

  第113章 城门也失守

  如同排山倒海般的呼喊,在这暴风雪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那么明了,甚至这呼喊压住了暴风雪的呼啸声。与城外的呼喊想呼应的是,城内的内应们同样发出了欢呼。不但如此,城内的百姓们也发出了欢呼。

  毕竟这里是哈勒合林,是蒙古汗国的都城。在这时控制着这儿的赵旭与蒙古亲王们打了起来,百姓们支持谁就已经不言而喻了。甚至一些悍勇的百姓们,拿起他们狩猎的滑轮弓出了门。

  在哈勒合林城里的居民,与蒙古的王公贵族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起初赵旭平定了另外两个称制的王子,又用亲王忽必烈作为监国,当时称制的皇后海迷失还受到久乱盼和的百姓们的欢迎。

  而赵旭,作为来自“华夏帝国”的新奇商品的提供者,同样受到了这里百姓们的欢迎。而且当时赵旭,深受以亲王忽必烈为道的,掌握着蒙古大军的亲王、贵族与将军们的掣肘。

  随后当他的势力开始膨胀的时候,因为蒙古大军不在,没有人敢对于赵旭的事情说三道四。但当他与皇后海迷失的“j情”在市井之中悄悄的传开时。哈勒合林城的居民,对于他的不满开始渐渐长涨。

  尤其是3o万蒙古大军一年的征战,也让前面因为旱灾而损失严重的蒙古各地,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更重要的是,赵旭手下一些得了势的色目人——即曾经倍受欺凌、压榨的,被蒙古人征服的种族人,在赵旭手下担起头来。但没有约束的他们,又反其道而行之。这造成了一些当地居民的不满,尤其是当他们与赵旭手下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并没有什么公正、公平可言。

  这就让赵旭与哈勒合林城内的百姓们的矛盾,由过去单纯的经济上缺乏保障的不满,变成了民族之间的冲突。这积聚在民众的心中,那么此刻当亲王忽必烈以及与赵旭为敌的其他亲王、贵族、将军们,开始与他作战的时候,那么真是一股强倒众人推的力量。

  城内的“内应”在第一次被赵旭的禁卫军击退之后,他们重新组织在一起,而这时有了许多只拿着短刀与滑轮弓的百姓参加。虽然哈勒合林城内的居民,不似野外的牧民们那么凶悍,但骨子里蒙古人的骄傲与血性,这时完全暴发出来。

  成群结队的平民与亲王忽必烈以及蒙古其他王公贵族的手下,一起扑向赵旭的禁卫军,残酷的战斗再一次展开。

  “向前……向前……”

  禁卫军的军官们高呼着,禁卫军开始列队。他们并没有攻向城头,相反他们的目标是离城头远些的地方。受到城头与城下夹攻的禁卫军,开始向城内进攻。相对而言,城墙上的攻击更让他们难以承受,城内的建筑物反而可以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抵抗位置。

  但从高处向低处扔下的手榴弹,对于他们有着巨大的威胁。一声声爆炸之后惨烈的嘶吼声中,受伤的人被战友们拖着,向城内挺进。

  对面,成群的混杂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开始扑过来,在这暴风雪之夜里,以及城头上照过来的灯光里,这人群就像是一堵厚实的城墙。他们嘈杂的声音与城头上破城了的欢呼声遥相呼应,这不禁让城内赵旭的手下心中惊慌。

  在呼啸的寒风之中,羽箭铺满了天空。如果仅仅是羽箭,或者赵旭手下禁卫军并不会担心。但那些可是恶毒的“触发式火箭”,真要被一箭射中,立即就是满身的大火。

  “反击……集火射击!”

  赵旭手下的禁卫军们到底是训练充分,又武器精良的军队。只一声令下,他们分成四排,分别面向前后。尽管是面对着那如同雨点样来的“触发式火箭”,他们依然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端平了武器。如果说不怕,那是假的。在这样寒冷而又惨烈的夜晚里,每个人因为战斗以及寒冷都哆嗦个不停。

  羽箭入向带着的火焰让中箭的发人发出凄惨而又恐惧的尖叫声,不过在随后,当他们开始快速射击的时候。恐惧又不知不觉的从身体上溜走,眼睛从标尺的框里盯着对面自己的敌人。

  随着指挥官一声“放”,火枪射击时成排的火舌喷射出枪口。尤其是面对城内,混合着平民的禁卫军的士兵。他们集火射时,根本不懂得分散队形以及不懂得躲避的人,成排的被打倒在地下。

  热血在流淌出来的时候,立即就在低温下变成了一块块玛瑙似的晶体。

  这时双方的人都打红了眼,人命已经是一种无关重要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在呐喊着,拼命作战。亲王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王公的手下。

  城中赵旭其他的手下,迅速整顿好前往城门附近。已经在城头与城门附近的军队,则依仗火力在苦苦的支撑。尤其在没有了火炮的保护下,他们的作战效能下降了许多。

  不过他们毕竟是装备了连射火枪的军队,这种武器在士兵身上的已经装好的轮形弹仓用净之前,依然能够保持着强大的压力。甚至已经登上城头的蒙古军士兵,依然在这样的火力下被压得抬不起头。

  但城头上,已经有多处迎风面的城墙被蒙古军攻破。城头上肉搏战到处可见,城下更多的涌出来的平民以及亲王忽必烈的手下,一次次发动决死的攻击。

  战场在这样的交锋下,变得迅速惨烈起来。尤其是城下赵旭手下的禁卫军,这时的弹药因为连续的集火射击而变得不私分起来。

  “收起长枪,准备肉搏!”

  这样的喊声在赵旭手下禁卫军的队伍里响起来。士兵们匆匆射完枪膛里最后一发子弹,接着一个个拔出了身上的斩将刀,与左轮手枪,这是他们肉搏时的标准配置。

  “澎……吱呀呀呀……”

  这是城头上的蒙古军打开城门的时间,大门被掀开,千斤闸也在铁链的哗啦声中被提了起来。这让赵旭手下所有人的心,也同时被提了起来。

  第114章 他们背叛我

  与城头、城内的战局相反,此刻在哈勒合林的皇城里,亲王忽必烈与他的手下已经被完全包围了起来。同时赵旭率领的人,也退到了大殿后面。双方以大殿里的两道门户为界,展开激烈的对射。

  大殿外面,亲王忽必烈的手下,沿着汗白玉栏杆,与贺齐手下同样在激烈对抗。因为汗白玉栏杆的保护,外面的罗斯兵也一时不能攻的下来,甚至贺齐暂时停下进攻。

  贺齐停了下来,对于大殿里以及据守在白玉栏杆那儿的人来说,这也算是个好消息。外面的人不攻,他们也乐得有时间救助一下伤员,顺便从先前战死的人那儿收集一些弹药。

  他们可不像是赵旭手下,原本就是用连射火枪装备起来的。他们手里的连射火枪,还是亲王忽必烈花大价钱,从赵伏波手下一些人那里设法搞到的。事实上如果真的能够追溯到来源的话就会发现,那一定能够追到哈桑的身上。这家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j商,无论做什么,赚钱对他来说总是重要的。

  汉白玉栏杆后面的蒙古军士兵,他们搜索着弹药,又或者麻利的给自己的空的轮式弹仓里装填弹药。如果这时不收集一些弹药并做好准备的话,过一小会只怕他们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