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41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41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聘的民夫,天黑后,众人找到个山坡,背靠着扎下了营。

  扎哈沁部的蒙古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李双喜以前在草原上做生意也经常要如此宿营,已经习惯,虽然没有前几天舒服,倒也不觉得苦,那些李双喜挑出来的侍卫也曾经到过了草原,已经驾轻就熟了,众人生好火,吃过干粮后,很快沉沉睡去,草原上不时传来的狼叫声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睡眠。

  在山坡下过了夜,天亮后众人起身收拾好了就继续赶路,从闯军筑城起,黄河内岸的这块草场就已趁底归了唐军,林子卿都要感叹在这里无仗可打,众人完全可以放心,即使碰到了蒙古人,都是已经归附了唐军的蒙古各部。

  这次众人在天黑前终于赶到了黄河边的胜利城,黄河水流川急,没有人敢在夜晚渡河,许多到达这里的人都已是又累又饿,都会选在这里休息夜,第二天天亮再过河,因此,胜利城比前面的得胜城和丽城都要热闹的多,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每个人都觉得恍若梦中,谁会想信年前这里还是片荒芜。

  这座胜利城和河对岸的包头城遥遥相对,在白天,彼此都可以互相看到,众人在城中歇了晚,第二天就渡河来到了包头。

  来到包头城下,众人马上被包头的雄姿震憾住了,众人都是第次见到这座城,当初从草原归来时,包头还没有完工,包头是顾君恩造的第座城池,也是汉人在草原上建的第座城池,当然极尽雄伟为能事,城池由数十万人日夜不停的赶工,用了足足九个月才建好。

  包头城墙高达五丈,加上城头建筑,最高处有十余丈,周长五十里,远远看去,就象草原上突然升起的座巨大山峰,城里足可以容纳上百万人,土默特部筑的归化城和这座城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个小山包和座大山相比。

  当初此城筑好时,许多看到他的蒙古人都呆了,以为此城可以直通向长生天,称呼此城为天城,蒙古人都在城下顶礼默拜,那些依附唐军的所有蒙古人都绝了别样的心思,就是那些未归化的蒙古部落,看到此城都远远避开,包头城建成以来,还没有蒙古人敢来进犯。

  李双喜走进归化城,这里的热闹已比得上个大府了,城里已住进了十万人,却还有许多地方空着,看来传言此城能住百万人并不假,难怪包头建成后,这里马上变成了唐军在草原上的中心,各种物质的调配,军队的增援都要经过这里。

  进了城,李双喜直接来到了顾君恩的府邸,顾君恩是唐军中的尚书右丞,但这年多来他直主持草原的筑城工作,李鸿基干脆又让他兼了工部侍郎,李双喜进顾君恩的尚书府,门房接到李双喜的拜帖,马上将他引入了内堂,顾君恩已迎了出来,远远的道:“李将军,我早就算到今天你会来,所以我也直在等你。”

  李双喜是羽林中郎将,和顾君恩样是正四品,但兵部又隶属于尚书省,顾君恩和洪承畴两人是尚书省的最高官员,也算是李双喜的上司,见顾君恩出来,李双喜忙行了个礼,道:“未将拜见顾大人。”

  顾君恩连忙扶住,和李双喜携手走进了大厅。

  就在李双喜刚到包头时,沈阳也有人率队向草原出发,此人正是后金的和硕贝勒多尔衮,当初多尔衮为了让满人度过崇祯七年这个寒冷的冬天,不惜冒雪率队攻击朝鲜,朝鲜人没想多女真人会在冬天出兵,毫无防范,被多尔衮连破数城。

  破城后,多尔衮下令将所有人全部处死,把能抢的东西全部抢光,等到朝鲜反应来,调兵来援时,多尔衮早抢够了足够的东西,向盛京返回,留给他们的只有残破的城市,就在多尔衮兴冲冲带着抢来的东西返回,以为可以做上大汗时,来迎接他的阿济格给他泼了盆冷水,皇太极没有死,他回来了。

  多尔衮心凉了半截,放下抢来的东西后,只好去拜见皇太极,对皇太极解释争汗的事,皇太极对他笑容可掬,当场宣布为他取得的胜利庆功,并把他由贝勒升为和硕贝勒,他的兵权却被悄悄解除。多尔衮只得在皇太极面前装得老老实实,这次蒙古人推举大汗,前来邀请满人观礼,他主动请缨,得到皇太极的同意。

  第二十二章误会

  现在整个草原已建起二十四座城池了,这些都是靠顾君恩领着数十万人完成,开始的建城主力只是从满人手里救回来的那二十多万人,后来,李鸿基鼓励辖区所有的人可自由向草原移民,虽然汉人故土难离,但唐王给出的条件实在优惠,每个到达草原的人马上可以分到百亩地,先免费领取马匹和农具,还有粮种,开始可以参加筑城赚钱,陆陆续续又吸引了数十人有冒险精神的人进入草原。

  随着这批人的进入,加上有两省源源不断的支持,顾君恩的造城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每个月就有两三座城池在草原上崛起,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出十年,草原再无游牧民族的立足之地,难怪蒙古人会迫不及待要选出可汗,想重新夺回丢失的草场。

  听了李双喜恭维的话,顾君恩摇了摇头:“十年,那是因现在还没有深入草原腹地,内地的支援比较容易,而且即使能筑好城,没有那么多人守也不成,我只计划再筑六座城就要暂时停止了,若真要完全占领草原,没有百年的时间恐怕不够。”

  “为什么要停止,难道是因为蒙古人的侵袭吗,对了,我听说有二次蒙古人围攻正在建设中的城池,损失大不大。”李双喜听说要停止,连忙发问。

  “蒙古人已出兵十几次了,算上小规模的侵袭,恐怕的数百次,不过二次规模较大,达到了五六千人,但在我军的炮火面前也只能饮恨而回,蒙古人并不是要停止筑城的原因,主要还是人口太少,象包头,这座城池就能容纳上百万人,如今只有十万人,已经筑好的城中都面临人口不足的压力,现在有的城池只有不到千人,三十座城池已是极限了。”

  顾君恩惋惜不已,汉人向人口稠密,中原上百万人口的城池也有不少,数十万人口的城池更是比比皆是,偏到了草原,任唐军怎么鼓励,现在愿意过来的人越来越少。每月由原来的数万人已下降到不足万人,虽然那些先到的人都直写信鼓励其他人起到草原,但除了实在不安于现状的,许多还是愿意守着家里数亩地过日子,而不愿到个能分到数百亩地的陌生地方。

  李双喜道:“那顾大人何不给唐王建议,强制部分民众来草原,就是百姓刚开始有些不愿意,只要后来能在草原上的生活过得好了,应当不是再反对吧。”

  顾君恩道:“不止是百姓的问题,这年多来,草原上的数十座城池已是耗费了我军近千万两白银,才有现在的成果,从归化以西的内蒙地区,我军全部占领,以后再筑城只有朝归化以东了,那里的蒙古各族受我军打击不大,没有收服他们以前要想筑城因难太大,如果再往草原深处筑城,不但要面临蒙古人的强烈反攻问题,而且我军的后勤供应难度要加大不少,所以暂时筑城也是迫不得已,至于剩下的六座城能不能再筑,还要看李将军这次的草原之行了。”

  李双喜不由奇怪地道:“怎么,这六座城和这次草原上的忽勒台大会有关系吗”

  顾君恩对李双喜道:“你跟我来。”

  李双喜跟着顾君恩来到内堂,顾君恩走到个大桌前,将上面的蒙布掀开,露出个巨大的沙盘,正是蒙古的山川地理图,这里有这么个地图,李双喜点也不感到奇怪,早在商洛,李鸿基就已教大家沙盘制作,李双喜以前到草原时,每走过条路线也要找人绘制下来,顾君恩已在草原年多,没有沙盘反而是件奇怪的事。

  李双喜来到沙盘前,立即被这个翔实的沙盘所吸引,上面的山川河流好象历历在目,唐军的二十四座城池清晰显示了出来,以包头为,将内蒙的水源地全部包在里面,难怪蒙古人发现唐军的企图后会惊惶失措。剩下六座未建的城池上面却没有标注。

  顾君恩看着李双喜道:“李将军,剩下的六座城池你知道我将会建在哪里吗”

  李双喜看了看上面标注的水源,马上指了指三处地方,道:“这三处地方顾大人肯定不会放弃,但还有三座城池我就不知道大人会在哪里兴建了。”

  顾君恩用手指了指三个地方,李双喜倒吸了口冷气,唐军的这三个城池向前大大跃伸了数百公里,若让这三座城池建起,外蒙的大片草场也圈进了唐军的领地,蒙古人的生存空间要压缩大片,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没想到顾君恩的心这么恨,李双喜奇怪的道:“顾大人,这个地方虽然有高山,但没有大的水源,恐怕不适合建城吧。”

  顾君恩道:“这三座城池是作为军事要塞来建立,里面大部分会是军人,所以只需要地下水够了,不需要有大的水源,何况在山上,还是会有小的水流下来,足够军队吃喝。”

  李双喜这才佩服起顾君恩来,难怪唐王选他来筑城,心够狠,下子就要跃进数百里,顾君指的三个地方正是现在外蒙赛音山达,赛汗杜兰,曼达赫线,但他还是提出疑问,对顾君恩道:“顾大人,虽然水不缺,但这三个地方的补给怎么办”

  顾君恩笑;“补给,补给有什么难,这三个地方建城,从包头沿途有数个城市都是通畅的补给线,从此内蒙的整个草原都成了唐军的内陆,他们若是攻不破这三城,就只有我军出兵攻击他们的份。”

  李双喜才发现,这三城建成,整个内蒙都成了安全的后方基地,虽然补给线远了点,但草原上都是用马匹运输,三四天的功夫就可到达,唐军根本不用怕蒙古人偷袭已方的补给线。

  李双喜称赞不已,想起了这次的行动,对顾君恩道:“不知大人对我这次进入曼达勒戈的行动有什么指点”

  顾君恩道:“李将军只要记住挑拨离间,散布遥言这八个字就可以了。”

  李双喜不由问道:“还请顾大人详细解说。”

  顾君恩道:“这挑拨离间,散布遥言,自然就是让他们为了这个可汗的位子打起来,现在实力最强的蒙古部落自然是科尔沁的奥巴,奥巴还得到满人的支持,可以说最有可能得到可汗的宝座,而且科尔沁虽然不是成吉思汗直系后代,但他的始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也可算是黄金家族中人,从蒙古人的血缘观点来说也能得到多数蒙古人的认同。”

  李双喜道:“那么这次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付奥巴了,早知当初不放他回去就好了,刀斩了省事。”

  顾君恩摇头道:“不然,奥巴志大才疏,又贪财如命,放他回去是对的,若不让他回去,称尔沁说不定选出更厉害的人继任,那时对我军的威胁反而更大。”

  “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个奥巴。”

  “奥巴曾经被我军活捉,这会是他个最大的污点,现在还有许多部落不知道这件事,你到了草原马上把这个消息广为散布,要弄得人人皆知,最好让别人相信奥巴已投靠了我军,若让他当了大汗,只会把大家都带进死路。”

  李双喜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样来,无论蒙古人相不相信奥巴有没有投靠我军,他都很难得到支持。”

  顾君恩接着道:“还有就是察哈尔,察哈尔虽然受到满人和我军的打击,林丹汗也死去,但他们毕竟是正统的黄金家族,还是有许多人支持他们,不过,林丹汗当政期间直用武力压迫各部,让他们向自己敬献各种财物,引起太多人不满,各部才会与皇太极起联合起来,击败林丹,所以察哈尔部能重新夺回可汗的可能行不大,但他们若支持谁,谁就很有可能登上大汗的宝座。”

  “那么对这个察哈尔部只要盯紧他们,破坏他们要支持的人就可以了。”

  “不错,至于其他还有哪部就可能,那就要你到了曼达勒戈再打听了。”

  李双喜行了礼,道:“多谢大人指点,我现在是充满信心,保证让他们这个忽勒台大会有始无终。”

  李双喜在包头待了三天,和顾君恩又讨论了数次,三天后,李双喜就带着顾君恩给他们准备的牛羊上路了,三百人共赶了百多头牛,千多只羊,还有数十辆勒勒车载着些必须品往草原深处出发。

  路上所有人都穿上了蒙古人服装,这其中本来就有二百扎哈沁部的蒙古人,所有路上碰到的人对他们的身份都深信不疑,汉人纷纷对他们加强了戒备,经过城池时守城的士兵都紧张万分,对他们盘查又盘查,确信他们身上的唐军通行证不是假的才放行。

  虽然有许多蒙古人依附了唐军,但唐军对蒙古人的管理很是严格,除了军队里以外,很难有三百名精壮的蒙古人同行,如果有,通常会是唐军的敌人,李双喜这次到曼达勒戈去是秘密行中,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出了包头,他就不能用自己的身份。

  李双喜又通过了三座城,只剩下唐军在草原上的最后座城了,出了眼前这座无敌城,他们就再也没有城池可以补给,只能风餐露宿了,李双喜决定进城好好休息下,到了城门,所有的守城士兵都拿出了火枪对准他们:“站住,在原地不准动。”

  李双喜大讶,在以前的几座城虽然对他们查了又查,但从没有这个举动,只得让大家停住脚步,远远的喊道:“我们是要进城休息,有通行证。”

  守城的士兵走了个人出来,接过他的通行证看,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他们共三百人,是要到草原去贩卖货物。

  和朝庭不同,唐军虽然与蒙古人时常交战,但与他们的贸易从来没有停止,甚至允许蒙古人进城做买卖,但象他们这样大队蒙古人马,没有唐军颁发的通行证是不会允许进城的,否则若是蒙古人的细,进城捣乱,那损失可就大了。

  无敌城的守兵将这张通行证左看右看,点也不象假的,唐军的通行证是用专门纸张做成的,每张纸都有编号,还是特殊的密码,不是经过唐军专门培训的人是看懂上面什么意思的,即使是蒙古人抢到了通行证也可能因为上面密码记载的东西和实际不符而露出破绽。

  唐军越看这些人越不象是商人,哪有商人赶着那么多的牲畜往回走,他们也只有几十辆勒勒车,也不象载了太多货物的样子,但这名士兵对通行证看不出有假冒的迹象,而且这张通行证还是由尚书府发出来的,若蒙古人连这个也能假冒,那宁愿相信蒙古人能直接变进城。若不是这张通行证是由尚书府发出的,守城的士兵会毫不客气把这三百人拒之门外,这个城已受到数次蒙古人的侵袭,若这些人是想混进城的内应,无敌城就危险了,那名士兵又把通行证拿给了同伴看了数遍,确信不是假冒才把通行证还给了他们,说道:“行了,可以进城了,但你们必须统住在我们指定的地方,晚上不准出门,否则引起了误会,你们会有生命危险。”

  二百扎哈沁部的蒙古人听到这话都有怒意,狠狠的瞪了守城士兵眼,才进了城,那名士兵被这么多人不怀好意的盯着,顿时打了个冷颤,等他们都进了城,对身边人的道:“我马上去报告城主大人,要对这批人严密监视。”

  无敌城因是最边沿的城池,里面有三千名唐军驻守,担任城守的是唐军的名骁骑上校,听到守城士兵的回报,上校也觉得这三百蒙古人起进城太过危险,问道:“你真是确定他们的通行证没有错。”

  “是的,大人,通行证不但我看过了,还有三四个人起看了,绝不会错。”

  这名上校考虑了半响:尚书府发出的通行证,除非那些人有秘密任务,否则就定是细,若是细,那今晚无敌城就可能有危险,马上吩咐道:“传我命令,调二百名火枪手,夜里守住他们的出入口,如果有异动,可以格杀无论。”

  接到命令的亲兵匆匆下去,准备人手防备那队蒙古人,整个城主府都紧张起来,对各个地方的把守晋都严密了许多,李双喜他们的到来,下子让无敌城如临大敌。

  第二十三章曹文诏之死

  李双喜等人进了城,由名士兵将他们引入了驿站,又对他们警告了番才离去,李双喜也无法怪他们,若他是城主,对这么三百人起进入城中肯定也要严密防范,莫说指定位置给他们住了,说不定还会不放他们入城。

  见布里等人脸上都有些愤慨,连忙警告道:“大家忍耐下,不准惹事生非,还有今天就在驿站里休息,没事都不要出去,如果要出去必须经过我的允许,要在天黑前回来,不准打架斗欧。”

  众人应了声:“是。”都先忙碌着给自己的爱马喂水,给它们加料,又有十余个蒙古人将带来的牛羊安排好,因是在草原,唐军在建城时就已归化好,每个城池的驿站都有专门放牛马的地方,他们就是不住驿站也没办法,若要寻客栈住,就是住得下那么多人,那些牲畜也没地方安排。

  随着他们住了进来,整个驿站的守卫明显加强了许多,等安排好时,布里来到李双喜面前道:“将军,我们有些人想出去逛逛。”

  李双喜皱了皱眉,道:“如果只想出去逛逛就没必要,有什么东西要买的话我吩咐人给你们买就是,你们的汉语说得还不太好,如果出去容易引起麻烦。”

  布里只是个小部落的首领,以前在草原上放牧时经常要受到那些大部落欺压,自己辛辛苦苦养出的牛羊还要交出大部给那些大的部落进供,有时要打仗,他们还要出兵,死伤惨重的多是他们,好处却很少捞到。

  投靠唐军后,唐军专门给他们划了块草场,各种以前在草原上需要用高价才能买到了茶,盐,还有布料,汉人的其它东西都能很容易在城中买到,唐军建好城池后,只是在城池附近的地方才会给汉人开荒,其它地方的草原依然用来放牧,牧民大多数是归附的蒙古人,在这样的草场里,不必担心有人会来抢,也不必担心牲畜会饿死,比他们以前在草原上放牧要轻松的多。因此他们对现在有生活还是很满意。

  李双喜是将军,可以统领上万人,是布里的部落全部人口的五倍,因此布里对李双喜的话倒不敢违背,他们投靠唐军不久,还没有见识过多少城里的繁华,每次进城都会让他们流连忘返,若是平时就算了,今天无敌城里士兵表现的警惕,让李双喜不得不严格起来,若是放这些蒙古人出去,惹出麻烦来引起双方打斗那就要闹笑话了。

  在李双喜的严厉下,所有人都老老实实,要采购的物品,李双喜只派他的亲卫前去,李双喜要选百名汉人前去草原,方面是在城里蒙古人不方便办事,另方面也怕蒙古人不听指挥,这百人可以随时弹压,这些蒙古人毕竟刚投唐军不久,在纪律方面还不会那么遵守,李双喜倒不怕他们不忠,他们的家人全在唐军手里捏着,为了家人,不会有人敢造反。

  这夜,二百多名唐军战士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直盯着李双喜他们住的驿站,所幸他们并无异动,天亮后,唐军看着他们离去,所有的人才放下了心,唐军的守城官猜到这是唐军派出去执行秘密任务的队伍,至于什么任务他猜了半天也不得要领。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了,唐王府已接到了马维兴的报捷信,兰州已经占领,俘虏了肃王全家,整个甘肃除了嘉峪关全部落入了唐军手里,同时唐军也将宁夏形成了包围。

  李鸿基对马维兴发出再接再厉,拿下嘉峪关,然后出关,直向西,直到拿下整个青海的要求,并派出贺景送去大量物质犒军,贺景到兰州去还有另个目的,就是把肃王家带回西安。

  此时山西前线双方的战事成胶着状态,陈奇榆和曹文诏两人两路相攻,唐军就是死守不出,若是靠得近了,就是顿大炮猛轰过来,官军只得后退,后来曹文诏接受了现实,唐军不想战,他就是再怎样也拿唐军无可奈何,但没有朝庭的命令,曹文诏又无法撤兵,只得屯兵于城下,这种打又不能打,退又不能退的状态,让官兵的士气急速下降。

  崇祯在曹文诏出兵后,就日盼夜盼胜利的消息,陈奇榆开头拿下了武乡县,崇祯都是阵兴奋,不容易啊,终于打赢了次,自从唐军击败满人以来,李鸿基已是压在大明头上的座高山,本想趁其两败其伤时消灭他,没想到出了皇陵被毁事,只得先剿匪,高迎祥等人被送到京城,第二天,大理寺就对义军的首领宣判,全部凌迟处死,总算出了崇祯口恶气,他当然盼望曹文诏能够再展神勇,把唐军也灭了。

  可是二月的时间过去了,曹文诏却毫无进展,要知道战事起,银子就象流水样哗啦啦的出去,月的时间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丢了进去,崇祯不停的催促曹文诏尽快进兵,让曹文诏比败了还难受。

  此时甘肃已丢了消息经过大半个月终于到了朝庭手里,崇祯勃然大怒,却找不到可以发泄怒火的对象,甘肃全境已丢,所有的官军不是殉职便是已投降,曹文诏还要他出力攻打唐军,暂时不能处罚,接到甘肃丢失的消息,崇祯在朝堂上大发通脾气后,见大臣们都战战兢兢,却拿不出可行的办法来,崇祯索然无味,退朝后,杖毙了两个触怒他的小太监才稍微消了点火气。

  他对曹文诏的毫无进展再也无法容忍了,发了道严厉谴责的旨意给曹文诏,要求他立即进兵,否则着其锦衣卫法办,曹文诏接到崇祯的旨意,傻了眼,这不是让官兵直接去送死吗,他左右为难,不得已招聚众将相商。

  众人在祁县城下也憋得难受,贺人龙道:“部堂大人,朝庭即有旨意,那就打吧,早打早结束,也省得如此难受。”

  贺人龙这话说得丧气,点信心也没有,众人也都有同感,没人对他进行反驳,要进攻对方拥有众多火器的坚城,确实点胜算也没有。

  艾万年道:“部堂大人,如今不打也不成了,否则怎样向皇上交代。”

  幕僚汪民相气愤的道:“打,打,你们有把握吗,若是输了,那不是让部堂大人陷入险境吗。”

  李卑道:“那怎么办,打又不能打,不打又不行。”

  监军孙茂霖道:“大人,不如我们起上书,向皇上讲明实情,请皇上收回成命。”

  曹文诏摇了摇头:“没用的,这里的情况已经向皇上说过多次了,可是皇上听了那些不懂军事的书生搀言,总以为我们是畏敌如虎,不肯拼命,只要有勇气接战,必会胜利。”

  李卑小心翼翼地道:“那部堂大人是准备要打罗。”

  曹文诏狠狠的点头:“打,皇上有旨,我等必须出战,各将听令。”

  众人凛,跨上步,道:“未将在。”

  “各人回去准备,明天全军出击,攻城。”

  “是。”众人抱拳,出了曹文诏的大营,有人扭头看,发现曹文诏的眼睛里隐隐有泪痕。

  第二天,官军吃过早饭,鼓声响了起来,数万官军向祁县缓缓逼近。

  虽然外面围着数万官军,李万成却很悠闲,每天喝茶聊天,官军来了,只在城头发炮就可以了,和曹文诏比起来,简直是个在天上,个在地狱。

  不过他的部下却是好战分子,个个都叫嚣着要和官军决战,被李万成拿出唐王的命令把他们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些人见到唐王的命令也不敢造次,只好天天到城头看看远处官军的军营,过过干瘾。

  这天,李万成还是在和赵良极,拓养坤他们在闲聊,亲兵来报:“报,将军,官军来进攻了。”

  李万成不耐烦的道:“进攻了就进攻了,有什么了不起,告诉孙和斗,用大炮把他们赶走。”

  亲兵咽了口痰,道:“大人,这次官军好象动静挺大,几万人要同时进攻样。”

  李万成愣,官军从刚开始的大规模炮战以来,直都是小打小闹,最多派数千人来试探下,若沾不到便宜马上退走,这次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众人对望眼,都兴奋起来,李万成马上道:“走,咱们去看看。”众人忙跟了上去。

  还没等他们到城头,已经听见惊天动地的大炮声音,那是已方的大炮,同时还隐约听到官兵呐喊着冲锋的声音,李万成等人马上加快了脚步,小跑着上了城头。

  到了城头,炮声隆降响起,震得人耳朵都要聋了,唐军的大炮竟然已全部在发射,众人大讶,要知道,唐军开始有百多门炮,在这两个月时间,商洛生产的迫击炮又有半运到了这里,现在唐军在前线的大小火炮加起来有二百五十多门,祁县城头放了三十门重炮,百二十门迫击炮,这些炮同时开火,可以想象威力有多大。

  李万成找到了孙和斗,问道:“怎么样了”

  孙和斗却听不清他说什么,此时大炮的声音已盖过了切,孙和斗只好摇手表示不知道他说什么,李万成急了,跑到城头亲自朝下看。

  他往外伸头,顿时惊呆了,城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官兵,正在往祁县城头冲来,唐军的炮弹如雨点般的落在了官军阵营中,无数的官兵被炸得粉身碎骨,要知道,祁县城头现在有整整百二十门迫击炮,每分钟可发射十发炮弹,分钟唐军就可以发射千二百发炮弹,那要炸死多少人。

  李万成口里呐呐自语:“疯了,疯了,官军疯了。”

  此时最前面的官军已冲到了城下,十成人顿时少了七成,他们架起云梯往上爬去,唐军的火枪手居高临下,根本就不用瞄准,排排的子弹射过去,这些刚刚只登上云梯几步的官兵就惨叫着倒下。

  这时,官军的大炮才进入了射程,开始向城头轰击,李万成的亲兵忙把他拉了回来,不时有炮弹也落到城墙上,唐军才开始有了伤亡。

  唐军的重炮马上反应过来,追着官军的火炮齐射,每轮,官军的大炮都要报费数门,曹文诏铁青着脸,看着那些英勇的官兵个个死在唐军的炮火之下,心如刀绞。

  贺人龙,李卑,艾万年等人站在曹文诏身后,每个人都面如土色,从没有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个人的武勇在此处发挥不了半点余地,每个人心中都升起了惧意,这仗还怎么打。

  孙茂霖看着官兵的惨烈,全身都在发抖,来到曹文诏跟前,哀求道:“曹部堂,够了,不能再让他们去送死了,退兵吧。”铙是孙茂霖是个太监,当过多年监军,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情景,心中不忍起来。

  曹文诏惨然笑:“退兵,我还能退兵吗。”向孙茂霖行了礼道:“孙公公,退兵就拜托你了。”

  孙茂霖连忙扶住:“曹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曹文诏甩开孙茂霖扶着的手,举起手中的长剑,高喊道:“兄弟们,不怕死的跟我冲啊。”

  曹文诏的亲兵们跟了上去,高举着官军的帅旗,向硝烟处冲了进去,官军见到了帅旗,士气大振,鼓起勇气,买力的向前冲去,齐声大喊:“杀。”竟有盖过炮声之势。

  官军的炮兵也不再躲闪,大炮不停的发射,掩护着他们的主帅冲锋,孙茂霖呆呆得望着曹文诏的帅旗直向前,竟奇迹般的没有炸掉,眼看着就要冲出唐军火炮的打击范围,终于有数颗炮弹起在官军帅旗边爆炸,官军的帅旗马上断成数截,淹没在人流中。

  孙茂霖想起曹文诏的话,如梦初醒,马上传令全军撤退,清脆的鸣军声响起,官军如蒙大赫,潮水般的往后退去,可是要退也不容易,唐军的炮弹还是如雨点般落下,许多人冲锋时拼命想冲出唐军炮火覆盖的范围,此时却暗恨刚才冲锋时太快,以至于不能早点退出这个地狱般的场景。最终也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能撤回来。

  孙茂霖望着七零八落的部队欲哭无泪,短短半个时辰的进攻,五万大军,此时恐怕只剩下二万人就不错了,孙茂霖希望曹文诏还能活着,找到了他的亲兵,见群人围着,顿觉不妙,他挤了进去,见地上躺着的正是曹文诏,他的条大腿没有了,胳膊也断了半截,脸上显然有他的亲兵替他擦拭过,此时已是干干净净,孙茂霖竟然看到曹文诏的嘴角好象露出丝笑容,好象是庆幸终于解脱了似的。

  曹文诏的亲兵见了孙茂霖,马上跪了下来,哭道:“监军大人,我们部堂英勇战死,你可要作主啊。”

  此次大败,肯定要有人承担责任,曹文诏是主帅,又已死去,自然是承担责任的最佳人选,亲兵怕其他将领会将战败的责任全推到曹文诏身上,那时让曹文诏死的都不安宁。

  孙茂霖动容的道:“放心吧,曹部堂英勇善战,为鼓勇士气,不惜亲身率军冲锋,此仍可歌可泣,我会向朝庭申请嘉奖。”

  亲兵才放了心,抬着曹文诏的尸身下去,见官军退了下去,唐军的炮击终于停止了,祁县城下堆满了层层叠叠的尸体,至少有数万具,这是场血淋淋的屠杀,唐军的伤亡微乎其微,只有官军的大炮能够带来点伤害,伤亡的数字还不到百人。

  拓养坤在旁跃跃于试,道:“大人,下令出击吧,我保证可以将他们全歼。”

  李万成看了看远去的官军,又看了看城下的尸体,道:“算了吧,今天死的人够多了。”

  唐军都默然不语,过了会儿,祁县的城门打开了,队队的唐军走了出来收拾城下的尸体,整个祁县东门的场地都已染红,许多大坑中汇聚了四周流过了鲜血,形成了个个血池。到处是断臂残腿,还有人炸出来的肠子。饶是唐军中大部分都是老兵,收拾尸体时还有不少人忍不住呕了出来,许多人数天吃不下饭,见了肉马上呕吐。

  孙茂霖率军返回了太原,通知陈奇榆这路军已大败,让他也撤退,写战报时,孙茂霖又犯了难,这次失败仍是皇帝亲自下令出击,这能怪谁,难道能说是皇上错了吗,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除了三个总兵,谁也担当不起,这三人手握重兵,又岂能干休。

  孙茂霖无法可想,找来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三人商议,三人言不发,却谁也不肯承担半点责任,孙茂霖无法,还是只能写曹文诏轻敌冒进,不听良言,才导致大败,写完奏章,孙茂霖的脸已发红,他默默祈祷:“文诏兄,你不要怪我,我也是迫不得已。”

  第二十四章嘉峪关

  朝庭不知道的是甘肃并没有全境落在唐军手里,此时嘉峪关还在官军手中,马维兴拿下兰州后停了下来,只是派出人员前往甘肃以西的永昌,山丹,甘州说降,这三处地方见事不可为,爽快的降了,唯有去嘉峪关的人毫无所获,反被守将扣住。

  听到此事,唐军都义愤填膺,要求马维兴马上发兵,拿下嘉峪关,却被宋献策止住,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主宰,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座。

  嘉峪关自建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的1515-1522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诸部民众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陲,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雄关。

  唐军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拿下省之地,许多地方都是主动投降,马维兴只留下小部兵马,大部份原明朝官员都得以留任,若有点风吹草动,恐怕许多地方都要反复,宋献策劝马维兴停下来,是怕嘉峪关的险峻,若是不能快速攻下,徒损士卒事小,惹得以前的地方反复事大,还是先把占领的地方巩固再说。

  另方面宋献策也在等待贺景的到来,现在的各种补给都已快跟不上了,贺景来后,补给也会跟着来到,唐王的犒赏也可以大大提升士气,对嘉峪关座孤城,反而不用太放在心上,现在不能说降,等他们的补给没了,不降也不行。

  嘉峪关的守将为林日瑞,林日瑞原名日烺,因避东宫太子慈烦讳,改名日瑞,若历史没有改变,他会在崇祯十五年,升任甘肃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崇祯十六年,贺景攻下兰州后,进遏甘州,围城半月,城破,在巷战中被俘,拒降。在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被贺景凌迟处死。

  此时他却还只是个都司,手下只有三千将士,但都是经久战阵的精锐之士,从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逃到青海以来,为了取得补给,林丹多次率军攻打嘉峪关,妄图攻破嘉峪关进入甘肃抢劫,最多时出动了二万人,都被林日瑞依托坚城,粉碎了林丹的梦想,据说林丹是忧愤而死,除了不能打败皇太极外,恐怕在只有三千人的城下屡次吃瘪也不无关系。

  马维兴派出去劝降的是原甘肃的总兵杨麒,马维兴兵围兰州后,董学礼进城劝降,杨麒亲手将肃王府的人捆绑后献城,得到马维兴的夸赞,这次在他看来,说降个小小的都司,易如反掌。

  林日瑞见杨麒,就想将他杀了,身为朝庭的总兵,城中尚有万多人,未出兵卒抵抗,还把肃王捆绑献给唐军,如此不忠不义之人,留下世上有何用,杨麒大为恐惧,他本来就怕死才会投降,没想到这个低自己数级,以前在自己面前连座位都没有的人不但对他破口大骂,还想杀他,杨麒苦苦求饶,林日瑞的副手郭天吉看不过去,劝道:“大人,此等人杀之有污刀斧,不如暂且监禁,等叛军来攻时,再在两军阵前用来祭旗。”

  林日瑞想了想,倒也不忙先杀他,到时等唐军来了,在两军阵前斩杀,也可激励士气,便道:“好吧,先把他押下去,严加看管。”

  杨麒象死狗样被拖了出去,丢进了大牢,暂时保住了性命,林日瑞在杨麒拖下去后,忧心忡忡,以前敌人再多,有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依靠完善的城防,他从没怀疑敌人可以从他手中攻下关隘。

  可现在敌人从后方来,嘉峪关再险,没有了补给也只会活活困死,何况嘉峪关主要是防备外面的游牧民族,面对后方来的袭击,却并非那么牢不可破,林日瑞只得吩咐所有人加紧修建防御工事,随时准备迎战来犯的唐军。

  可他们等来的却不是唐军,竟然还是蒙古人的侵袭,崇祯八年的六月,原林丹汗的手下大将贵英率军万人再次进犯嘉峪关。

  林丹自从被皇太极击败后,率众十余万人逃亡,到达青海后,尚有二万精锐战士,林丹还想依靠这两万战士东山再起,为了能够笼络住人心,他只得向嘉峪关进攻,可是面对这天下第雄关,林丹只能损兵折将,眼看部众越来越少,再也没有机会向他的大敌皇太极寻仇了,林丹病不起,丢下了他重建大蒙古的希望,撒手而归。

  林丹的部众由他手下大将贵英接管,此时离林丹逃到青海已有两年了,他们以前带过去的各种日用品早已用完,其它东西尚可忍受,唯有盐茶两项不可或缺,没有茶叶,肚里的油腻不能去除,长期会造成便秘,拉稀,没有盐,会变得手软脚软,全身都没有力气。

  但嘉峪关的可怕已让蒙古人有了恐惧心里,林丹汗数次率军也没有攻下,他们更不敢造次,他们只能依靠走私贩子运来的少量盐茶苦苦支撑,到现在再也支撑不下去,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们只能慢慢等死,那还不如博把,能死在马背上也算死得其所。

  林日瑞率军登上了十余米高的城楼,嘉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体,形成五里燧,十里墩,三十里堡,百里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