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16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桌子,厉声喝道:“看你们象什么样子,怎么。个个都吓傻了,亏你们个个都是将军。”
张献忠的大喝,让众将吓了大跳,都放下了心中地小算盘,将胸膛挺直了起来,张献忠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晚,张献忠和他的部下商量到了大半夜才散去,第二天大早,丰城的唐军严阵以待,李双喜带着亲兵早早地上了墙城,等候大昌军再次发起的进攻。
李双喜却越等越觉得不对劲,数里外的大昌军营帐人声鼎沸,早已起身,却没有点向丰城进攻的意思,李双喜举行了手中的望远镜,观察了半天,得出了个他不敢相信的结论,大昌军在撤营。
他对身边跟着的狼无血道:“你帮我看看,大昌军是不是要走”
狼无血声不吭的接过李双喜手上的望远镜,只望了数眼就得出了结论:“没错,大人,他们正在撤营。”
旁边的谷英叫了起来:“难道张献忠被我们把火吓怕了。”
李双喜摇了摇头,张献忠当然不会怕唐军的把大火,他猜也猜得到,城中能有多少油料,若不是到了关键时刻,守城的方怎么会浪费油料来使用火攻,通常到了这个时候,城中都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狼无血道:“我猜是皇上的大军到了,张献忠才不得不撤兵。”
听到此话的唐军士兵都大喜过望,狼无血少言寡语,但每言必中,当初被张献忠围城时,唐军上下都是信心十足,认为张献忠是自找死路,守上三五天,皇帝的大军恐怕就会赶到,那时大昌军在坚城下耗尽了锐气,皇帝的大军冲,大昌军就有可能成为历史。
哪知他们会守得如此艰苦,个多月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大军,若不是坚信皇帝的大军马上就会到,他们恐怕都没有信心守下去,此时听到有可能是皇帝的兵马到了,恰似久旱逢甘霖,如何不喜。
布里昨晚早早睡下,现在重又精神抖擞:“总督大人,趁他们撤退,末将再领兵冲杀阵。”
李双喜沉吟了下,拒绝了这个诱人的建议:“眼下情况不明,还是看看再说。”
大昌军三十万大军,也不是说退就退,尤其是为了攻城,大昌军在城下屯积了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要运送走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他们当然不甘心留给唐军,把火烧掉又实在舍不得,经过个多月的战争,大昌军境内的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若是烧掉,他们自己只能喝西北风。
大昌军用了三天时间,才将物质全部运走,人马也撤了个干净,谷英,布里等人几次请战被都李双喜压了下去,大昌军退得如此镇定,皇帝的大军即使来援也肯定还没有到附近,兵力大昌军绝对占扰,张献忠也是身经百战,个不好,追击的唐军就要落入大昌军的陷井中。
外围的马世耀,贺人龙两人见大昌军解围,也是吃惊非常,他们与李鸿基的大军相隔并不太远,只是中间隔着张献忠,道路不通,通信不畅,并不知皇帝已率军渡江,不过,看过张献忠的大军离去,他们也不敢率军阻拦,而是趁机进了丰城,与李双喜汇合在起。
马世耀,贺人龙两人的伤亡反而比李双喜更加惨重,他们有通畅的补给线,不用担心弹药不足,可是他们为了解救城中的李双喜,只能硬攻张献忠防守坚固的大营,比起李双喜的守城来,自然吃亏不少。
汇合之后。李双喜地炮弹,手雷得到了补给,唐军实力大增。战斗人员有近二万五千余人,马世耀,贺人龙都跃跃于试。想吃掉张献忠的尾巴。
李双喜见张献忠已兵马尽撤。虽然还没有得到李鸿基大军的消息。已经不怕张献忠耍诈,遂点头应诺,他在城中只留下五千人,亲自带着二万人追去。
只追了三十余里,已经看见了张献忠地断后人马,此时的大昌军完全可以用丧家之犬来形容。张献忠撤兵的顺序不依常规,他让物质先走,把精锐部队放在中间,后面全是老弱病残。士兵在丰城下已苦战了个多月,伤亡无数,却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撤兵,士气早已大丧。
见唐军追来,许多人丢下武器就走,后队乱成了片,断后地将军却知道了大昌军为什么撤军地愿因,更是没有胆量抵抗,拨马就带前逃去。
贺人龙追在最前面,他见大昌军连抵抗地意识也没有,不由大喜过望,马当先,率军冲进张献忠的后队中,大砍大杀起来,大昌军不是徒劳无功的逃跑,就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投降。
李双喜大吃惊,历来部队撤退都会留精锐部队断后,以防敌军追击,那会留如此脓包的队伍,他还怕是张献忠的诱敌之计,止住本部的人马,只看着贺人龙马世耀和布里等人对大昌军追杀。
大昌军地后队十余万人,整个队伍长达二十里,被马,贺,布里三人的骑兵轻轻松松的从头杀到尾,路上伏尸累累,血流成河。
李双喜越看越不象是陷井,看到倒在地上的大昌军多是老人和小孩时,心中不忍起来,传令马世耀等人停止杀戳,唐军才开始喝令大昌军地士兵投降。
大昌军的士兵其实早有投降之心,无奈唐军不分青红皂白,路只管冲杀,无论降与不降,唐军都毫无怜悯之心,只得四散奔逃,此时听到唐军投降不杀的声音,刹时如闻仙乐,路上,沟里,草众中,跪满了大昌军的士兵。
布里等人正杀的痛快,他们完全找到了昔日进入中原内地抢劫时,汉人如绵羊般铺伏在他们马蹄下的感觉,被李双喜叫停,每个人都如同到了高嘲被人强行制止般难受,布里更是愤愤不平,他拨转马头来到李双喜面前:“总督大人,未将正杀的过瘾,为何叫停。”
李双喜指着那些跪地的老人,小孩道:“他们都是老弱,根本不是士兵,既然喝就会投降,又何必多作杀伤。”
布里不以为然,撇了撇嘴:“总督大人心肠太好了,这些人老的已经无用,小的已快要长成,他们和我军作战多日,焉知没有亲人死在我们手里,留着他们徒耗粮草,还要落下仇恨,不如杀了痛快。”
布里身后的蒙古战士都笑了起来,“是啊,杀了痛快”“汉人就是心软。”“那是什么妇人之仁吧。”
听到身后的战士都赞同自己的话,布里信心满满,更是大笑起来。
当年成吉思汗剿灭他的仇敌后,凡高过车轮的男子律杀无赦,除了成吉思汗本身残暴外,也有他的道理,高过车轮的男子基本上已经记事,两族的仇恨不是那么容易消除,只有杀了才了百了,而不懂事的小孩却可以留下来抚养,成为自己的族人,蒙古人就是靠这种方法,才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壮大起来。
后来的蒙古人在部族中仇杀中也几乎奉行成吉思汗的这策略,把强壮的人留下来当奴隶,其他懂事的人全部杀光,不懂事的孩子留下来养大,以后再为自己杀人,在布里看来,眼前的这些人显然没有个符合留下来的标准。
李双喜听到这些蒙古人的哄笑,脸色铁青,正要开口,李双喜身边已传出了个声音:“放肆,总督大人如何行事,还要你来教训不成。”
狼无血见布里和李双喜说话还坐在高高的马背上,手中滴血的长刀甚至没有收起来,又敢出言讥笑汉人,太过无礼,不由大声对布里喝斥。
布里这些天来屡屡出战,自认为功大,当初投降唐军时的惶恐全然不见,反而对其他唐军轻视起来,才会如此无理,听到狼无血的喝斥,才意识到自己现在是汉人的手下,眼前的这个人是唐军的总督,只要句话,就能让他和他的族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连忙惶恐的下马,跪了下来:“末将无理,请总督大人恕罪。
李双喜望着跪在地下的布里,不由想起皇帝以前的交待,蒙古人是好用,但终究是狼,狼性难改,在没有训成狗之前主人都要时时留心,否则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到反咬,要时时敲打才行。
当时大部分唐军将领都深以为然,因此招进队伍中的蒙古人都不会太多,除非肯和汉人融在起的蒙古人,否则单独组队的蒙古人都是使用冷兵器,固然有蒙古人习惯弓箭的原故,也未尝不是唐军对蒙古人防备之意。
布里这些年直跟着自己,都差点忘了他是狼了,现在布里刚刚打了几次仗,狼性就了露出来,李双喜从马背下取下了马鞭,恨恨的抽向布里,连忙打了十余鞭才停了下来,布里伏在地上动不敢动。
李双喜抽完,布里背上已是血迹斑斑,衣服破损:“记住,这里是中原,不是草原,就是草原,现在行的也是中原的规矩,他们投降了,就是大唐的子民,大唐没有杀自己子民的道理,以后草原上的什么臭规矩,你提也不要再提。”
布里大气都不敢出口,见李双喜说完,才松了口气:“是,总督大人。”
李双喜这才向布里身后的蒙古战士看去,刚才李双喜鞭打布里时,出言附和布里的蒙古人都闭上了嘴,看着布里被鞭打,有人眼中已闪过怒火,布里是他们的族长,鞭打布里等于让他们全族都颜面无光,不过,想到唐军的强势,没有个人敢妄动,见到李双喜的眼光望过来,个个都低下了头。
见他们服软,李双喜才没有打算追究,训斥却免不了:“记着,你们现在拿的是大唐的军饷,捧的是大唐的饭碗,事事都要按大唐的规矩办理,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总督大人。”李双喜如此说,这些蒙古人反而舒服起来,拿了人家的钱财,自然要听人家的令,到哪里都是这个道理,应此回答的格外大声。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六十五章 攻占南昌
李双喜望着押过来的队队俘虏,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对狼无血道:“你去询问下,这些俘虏中谁的官职最大。”
不会儿,狼无血就带来了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他全身穿的破破烂烂,还有只脚没有鞋子,另只脚上穿着的也是只草鞋,已烂了半边。
李双喜皱着眉头:“你在大昌军中担任什么官职”
“回大人,皇上封我为殿后大将军。”
“你是殿后大将军”李双喜的眼中充满怀疑,这个老头哪有点大将军的样子,大昌朝的大将军有他那么穷吗,何况什么殿后大将军,怎么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官职。
李双喜的亲兵听到他的话喝斥道:“什么皇上,那是张贼,只有大唐皇帝才是真正的天子。”
“是,是,我被张贼封为殿后大将军。”那个老头到是挺配合,点也没有大将军的气度。
李双喜越看越怀疑:“你是什么时候封为殿后大将军的。”
“回大人,三天前。”
李双喜哭笑不得,这个三天前才封为大将军的人就是这十多万人的最高指挥官,张献忠留下来断后的是什么人啊。
看来这些都是张献忠的弃子,他故意要放掉这些人,恐怕是怕这些人回去耗光他的粮饷吧,唐军再仔细询问,发现这些人九成九是张献忠攻打丰城后才拉来地农民。参军最长的也不到半年。
在唐军到来之前,倒还是有队大昌军的精锐对他们进行监视,只是唐军来后。大昌军地那队精锐丢下他们就全跑了,唐军只顾杀戳,也没有派人追赶。毕竟那部分人骑了马。而且溜得太快。唐军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们。
李双喜对这些俘虏再也没有兴趣,只是再追击大昌军却是不可能了,这些人虽然都是农民,又以老弱居多,但毕竟还有**万人,聚在起也是股力量。唐军不可能放任不管。
何况死在唐军刀下的有二万多人。
这些人不免和活着的人沾亲带故,就是以前攻击唐军是被大昌军所迫,现在恐怕对唐军也有了仇恨。若放任他们离去,被有心人挑拨。唐军也会有麻烦。
唐军只好花时间将他们分开遣散,有些路太远地还得送给他们点粮食,否则他人们到了半跑,恐怕得饿毙,张献忠对这些人也够狠,留给他们地粮草仅够日之需,其余补给让他们到南昌再拿,那是估算这些人有可能会落到唐军手里,点物质也不留。
安顿好这些百姓后,李双喜已经得到了李鸿基地大军到了九江的消息,李双喜才真正知道了张献忠退兵的原因,张献忠定是自知不敌,才率军缩了回去。
只是这天李双喜得到斥候的回报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按理张献忠的精锐大部分得以完整回去,南昌城应当重兵云集才对。可是斥候的回报却是南昌城空虚。
李双喜反复询问这名叫常小咖地斥候:“你确定南昌城空虚,是不是判断错了”
常小加和李双喜的级别虽然天差地别,站在李双喜面前却点也不拘束,见李双喜质疑他的专业,大为着急:“总督大人,若是卑职说错了,甘愿接受总督大人的任何处罚。”
李双喜看到常小加已是面红脖子粗,心中就已信了几分,但还是不放心,问道:“你凭什么判断城中空虚,就凭城楼上见不到人。”
常小咖道:“当然不止,还有南昌城已是四门紧闭,这不是空虚是什么,卑职等人曾接近过城下观察,也没有人也驱赶,而且对着城墙放枪时,城墙上只探出数个人影马上就缩了回去,难道这么多还不足矣说明南昌城空虚。”
李双喜迟疑不已,南昌城是大昌朝地都城,本来就是有名的雄城,又被大昌军经营了数年之久,大昌军没有放弃之理。
谷英在旁边听得不耐,建议道:“总督大人,南昌空不空虚,攻次不就清楚了,若真如所说兵力空虚的话,我们就攻下来,作为献给皇上到来的大礼,岂不更好。”
马世耀也道:“总督大人,不管真假,试上下总没有坏处,若是南昌城驻有重兵,咱们就等皇上到来后再攻城,这里离南昌快马只有数个时辰的路程,还怕贼军使诈不成”
李双喜终于心动:“传我命令,大军集合,向南昌出发。”
刚刚回城没几天的唐军又全体出动,数个时辰后,二万多唐军已来到了南昌城的西门,果然大门紧闭,城墙上也没有见到人影。
李双喜看着自己的数名部下:“你们谁先进攻”
个如此大的南昌城,却看不到人影,确实显得诡异,马世耀贺人龙布里等人时怔怔出神,谷英抢着道:“我来。”
李双喜点了点头:“好,我先给你三千人马,你只要试出城中的虚实即可,不必硬攻。”
谷英点了点头,挑选好自己的队伍,手中的长刀举:“弟兄们,跟我冲。”他轻轻用脚磕马肚,已率先冲了出去。
“冲。”
三千名骑兵呐喊着向南昌的城墙冲去,尽管城下喊声震天,城上依然没有丝动静,到了城下,谷英等人不得不止住马步。
“下马,抬云梯。”见城上没有反应,谷英只能无奈下令骑兵变步兵,用云梯登城。
已经准备好了的云梯抬了上来,架在城墙上面,数十名唐军士兵开始战战兢兢的往上爬去。
未知正是人类最大的恐惧,若是此时城墙上突然钻出无数地大昌军来。唐军反而不会害怕,至多是放弃攻城,跳上马退走。可是偏偏城墙上没有个人影,整个南昌就象是座死城,不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不能不让士兵害怕。
“吱呀。”声作响。所有的唐军都朝声音来源处看去。见城门正在缓缓地打开,谷英吓了大跳,以为大昌军要突击:“快全体上马。”
唐军反射性的跳上了自己的战马,城墙上地唐军已爬了半,连忙也“吱溜”声滑了下来,翻身上马。举起了自己地马刀。
门口出来地却并非是大昌军什么突袭的兵马,而是只有三个作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身后还有十数个家兵模样的身影,个个挑着担重物。
大门已经趟开。从外面已经可以看到城中直街的大部分情景,街上空荡荡的,照样看不到个人影。
空城计还是里面有埋伏
唐军个个都愣了起来,看着这十几人这么直直地走了过来,到了唐军近前,谷英的亲兵才喝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大出唐军意料之外的是,这十几人突然扑通声跪了下来:“我们投降,我们向贵军投降。
谷英反应不过来,向自己身边的亲兵问道:“他们说什么,要投降”
亲兵愣愣地回答:“没错,将军,他们要投降。”
“没打,你们大昌国就要投降”谷英恍若梦中,若不是跨下的骏马喷出丝丝热汽,冲向了他的面门,他肯定要掐自己几下,看看是不是做梦。
“大人,不是大昌国要投降,是我们南昌城要向贵军投降”跪在地上首领模样的名文士回答道。
“南昌城和大昌国不是样么,南昌难道不是大昌国的都城”
“大人,南昌已经是座空城了,大昌军个也没有留,留下的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是大大的良民。”
这三人全身凌罗绸缎,从上至下,无不是精致之极,手指上还有几颗大大的板指,腰间也挂有玉佩,白的如羊脂,青的如翠竹,谷英纵然不懂玉器也知“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配齐这身东西,恐怕就要千儿八百两银子,如何会是普通百姓。
“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人连忙将原委说了出来,原来张献忠的大军从丰城撤出后,并没有回到南昌,只是派出部偏师将南昌所有的财物转移,唐军直以为张献忠会固守南昌,又忙于遣散俘虏的大昌军数万断后部队,也没能顾及到南昌的动静。
三天前,连张献忠的偏师也离城而去,南昌城中只留下了不足千名大昌军,他们主要负责维持城中秩序,防止有人逃离,城门开始关闭,只是千人实在维持不了城中的防守,连装摸作样也不成,才让唐军的斥候发现了破绽。
而唐军来到城下后,连这千人也撤走了,他们三人却都是本地的大户,大昌军攻下南昌后,他们及时投靠了大昌军,幸免于难,还被委任为城中的官员,大昌军走后,他们在南昌根深蒂固,却是走不了,思前想后,还是开门投降了唐军。
谷英突然面色变:“不对,你们骗我,大昌军走了,那百姓到哪里去了,为何全城会没有声音。”
三人咚咚的磕头:“我们不敢欺骗将军,实在是大昌军从昨天开始就宣布禁止百姓出行,有擅自出行者,杀无赦,百姓们都躲在家中,谁也不敢出来。”
谷英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他的个亲兵突然在谷英身边道:“将军,有问题,百姓既然禁止出行,他们又如何会知晓大昌军走了,我军到了。”
谷英勃然大怒:“你们敢欺骗本将军,城中是不是埋伏有兵马,若真是如此,待我军调集大炮,将他们轰成齑粉。”
三人连忙磕头:“不敢欺骗大人,事实上我们也是大昌伪朝的官员,大昌军离去之时,还吩咐我们定不能开城,只是贵军是天命所归,又岂是我等区区几人能抗,才马上向贵军投降,还请将军恕罪。”
这三人刚才所说都是事实,唯独隐瞒了他们在大昌军中为官的经历,此时被迫不过,只得如实的道了出来。
这才比较合理,谷英还是不敢大意,望着大开的城门,他叫了几名亲兵:“你们进城去看看。”
“得令。”五名亲兵成组,轻催跨下的战马,旋风般的冲进了城门,眨眼就踏上了城中的长街,所有的唐军都睁大眼睛盯着几名唐军。
那几名唐军骑着马走了数百米才返回,到了城门口就大叫:“将军,城中果然没有大昌军。”
谷英松了口气,对跪在地上的几人道:“起来吧,你们献城有功,我等下会报给总督大人,给你们记上功。”
三人爬了起来,诺诺点头,其中人掀开了带来的箱子:“将军,贵军远来辛苦,我们特意献了点微薄的心意,犒劳贵军,请将军笑纳。”
箱子打开,发出耀眼的光芒,箱中全是黄白之物,谷英粗粗估,价值不在万两白银以下,唐军的军费耗费巨大,竟然对方主动送上来了,谷英也就毫不客气,代李双喜收下,也算可以弥补下唐军的军费。
只不过谷英的句话却让三人心惊胆跳:“这还是微薄心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们的诚心诚意啊。”
见到三人色变,谷英哈哈笑:“说笑了,三位能及时献城,已足见诚意。”
三人忙赔笑:“那是,那是。”
谷英意气风发,叫过来名传令兵:“告诉总督大人,我军前锋顺利拿下南昌城。”
又向身后的士兵挥手:“进城”三千唐军浩浩荡荡的走进了城中。
李双喜等人的大军直在数里外等着接应谷英,却看见谷英根本没有攻城,城门已经打开,出来十几个人和谷英交谈后,三千唐军就直接进了城。
马世耀等人都惊得要掉了下巴,个个彼此注目相询,谁也没有想到南昌城会不战而降。
直到谷英的传令兵到了,李双喜等人才真得确认南昌就这样落到了唐军手中,马世耀,贺人龙,布里等人都相视苦笑,这次谷英简直走了狗屎运,他们只是愣神的功夫,任务就被谷英抢去,不然,哪会轮到谷英最先进入南昌城。
等到唐军都进了城,南昌城仿佛才重新恢复了生气,热闹了起来,南昌的百姓到底被张献忠统治了多年,呆在家中天,猛然间换了主人,开始不由战战兢兢,见到唐军军纪严明,才敢重新走出家门。
好久没有拉票了,同志们,看在这几天老茅勤快的份上投票吧点击,收藏吧推荐票,月票统统投刺看盗版的兄弟是不是也都到支持下老茅毕竟点击下投下票花不了金钱,只担搁点时间。现在老茅的封推正是关键时刻,急需人气支持。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六十六章 新的目标
李双喜进城后,特意召见了打开城门的三人,这三人分别叫金声桓王得仁杨清,前面二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在另个时空人是左良玉部将,人是李自成部将,清军南下时,金王二人皆叛明降清,据守九江,未费清军矢斗粮,为新朝孤军传檄而取十三府七十二州县数千里土地。
二人以为自清朝入塞以来,功未有高出于己者,早晚会得到厚封,不说封公封王,封个侯总是不成问题。岂知收取江西的奏疏批复下来,金声桓仅得了个提督军务的副总兵之职,比旧官更贬,而王得仁由于出身低微,封赠就更不如金声桓,只捞了个把总的头衔。
二人因此怏怏不乐,对清朝逐渐产生怨恨之情,后经隆武帝旧部策反,二人举兵反正,金声恒自称豫国公,王得仁称建武侯,并邀请宏光阁臣姜日广做为谋主。
金王反正恰好与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频为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但是由于他们是凭时冲动起事,又没有政治上的远见和军事上的谋略,个个都忙于贪功邀赏。
九江克复后,他们未能溯江而上,控制长江上游,反而率师攻打赣州,并想拉拢守赣诸将,最后却误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结果清朝的固山额,谭泰率大军赶来,金王二人俱兵败身死。
金王二人反清并非为了忠义。后来文人徐世溥作榆溪集记载此事时,尽管徐世溥用语多倾向于明,也只说他们是芶且趋功名。冀侥幸于万。
李双喜当然不会知道他们几人日后地丑事,好言安慰他们,并表示唐军会保护他们的财产不受侵犯后。才放他们离去。
金声桓王得仁杨清三人感激涕零。此时他们能保住家财已是万幸。并不敢奢望能在大唐军中取得官职。
不费兵卒拿下南昌城,李双喜却高兴不起来,开战前大家都以为攻下南昌城就是灭张取得了胜利,可是张献忠显然已放弃了这几年的安稳生活,重新流动起来,李双喜已经预感到下面灭张地行动不会太顺利。
他边派人向李鸿基通报南昌的情况。边四下派出探马搜寻张献忠大军的踪迹。
现在地九江码头片繁忙地景象,批批地唐军从船上走了下来,三百里的水路,走了两天两夜。士卒们显然都有些疲惫,尽管如此,他们还需马上投入到搬运物质和搭建帐逢的工作中去。
唐军已经过来了十几万人,李鸿基本以为半个月全军就可以全部过江,哪知实际操作起来,时间却是远远不够,唐军的粮草,弹药消耗太大,光是运这些东西就要十多天的时间,李鸿基只得驻在九江府耐心的等待。
只是李双喜送来地情报却让李鸿基吃了惊:“什么,南昌已落到我军手中”
“回禀万岁,正是如此,当初拿下了南昌城,总督大人都还不敢相信。”李双喜的信使马上回答了皇帝的问题。
看到这个信使全身疲惫,李鸿基挥手道:“你先下去休息吧。”如何拿下南昌城,李双喜信中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不需要信使再重复遍。
“谢万岁万岁万万岁”信使礼毕,退了下去。
宋献策听到李双喜拿下南昌,他不知道具体情况,首先向李鸿基贺喜:“恭喜万岁,李双喜将军真勇将也,没想到不等大军到达,已经直捣贼巢,只是不知伪朝皇帝下落如何”
李鸿基将信丢给了宋献策:“何喜之有,不过是座空城,你自己看看吧。”
宋献策展开了李双喜地来信,越看眉头越皱:“张献忠不失为枭雄,拿得起,放得下,没想到几年帝王的生活尚没有消磨他的斗志,连南昌也舍得放弃。”
在座的其他唐军将领先是听到李双喜占了南昌,都是大失所望,此次数十万大军渡江,大家都想能在皇帝面前立下汗马功劳,没想到还没有打,最大的功劳就被人抢去,听到皇帝和宋献策的对话,却好象不是如此,个个都心痒难忍:“侍中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信中说些什么,给我们念念吧。”
宋献策将李双喜的信挑重要的简明扼要的说了下,众将恍然大悟,难道皇上听到拿下南昌,也没见多高兴,原来是人家主动放弃的。
张献忠放弃了南昌,唐军反而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此时大军过江的目标就是南昌,张献忠这走,唐军宛如击重拳打在空气般难受,最主要的是张献忠的主力去了哪里,他的目标又是什么肯定不会是白白放弃南昌这么简单。
失去了南昌,大昌军就被分割在三块地方,处是九江前面的的南康府,处是江西东面的铳州,广信府,还有处就是江西西边的抚州建昌赣州南安等府。
张献忠的大军会在哪里,唐军又该先攻何处若是选错了地方,白白浪费时间是小事,若己方被张献忠突袭到,那会让唐军上下都颜面无存,战局更有可能绵延无期。
“万岁,张贼定在这里。”宋献策肯定的指着处回答。
众人忙顺着宋献策的手指看去,看宋献策正指着的是建昌赣州带,南康当然可能排除,那是个死地,已被唐军四面包围,只是为什么张献忠不到东面去,非要到西面。
李万成首先问出了这个问题,李万成和李双喜两人兵马相当,同时进攻江西的两个方向,他只攻下九江府就止步不前,而李双喜不但攻下了瑞州。袁州,还承受了张献忠三十万大军整整个月地攻击,最后连南昌也拿了下来。相比较他的功劳自然大大不如,不免郁闷。
宋献策自信的道:“东面靠近福建,浙江。过后就是大海。福建张献忠曾经吃过亏。不会再打主意,而浙江现在弘光朝也是重兵云聚,恐怕张献忠也不敢去,就算他能拿下浙江,也没有多大发展,而西边。你们看看,那里有什么”
个唐军将领反驳道:“侍中大人,既然福建,浙江弘光朝有强大地力量。张贼正可以借兵自保,又为何要攻打”
宋献策道:“先不说我军和弘光朝有了和约,单是我军突破了长江防线,张贼岂敢再相信弘光朝,若他到了东边,也不会是为了自保。”
李万成疑惑的问道:“那广东张献忠同样吃了亏,他就敢再打广东的主意。”
宋献策摇了摇头:“西面可不止广东和江西相临。”
李万成惊:“难道张献忠敢打湖南地主意”
“为什么不敢湖南总督李双喜已率军驻扎在南昌,张献忠再去打李双喜地老巢有何不可,再说如果攻不下,他们也可以由广东或者湖南流窜到广西,云贵之地,这些地方地弘光朝兵力刚好大部调到了江南,此时正是空虚,岂不比在东面要好的多。”宋献策对李万成的疑问解答。
众人这下都明白过来,侍中大人所说多半是真,张献忠不会白白放弃南昌,恐怕打的就是湖南的主意,再不济也可以由湖南向西,攻占弘光朝的广西,云贵等地,那些地方山高林密,各民族混居,正适合张献忠以前地流寇作战,莫说此时那些地方的兵力空虚,就是兵马都没有调走,张献忠还是会打那边的主意。
李万成心中有点窃喜,这下李双喜可能有麻烦了,风光总不能直独得,否则李双喜就太顺了,不过,他总算和李双喜关系不错,建议道:“万岁,是否赶快派人通知李双喜将军,让他加强湖南的守备力量”
李鸿基摇了摇头:“不必了,李双喜久经战阵,又直和张献忠在交战,若这点也看不到,他这个总督就做得太不称职了。”
吴三桂道:“万岁,既然已经知道张献忠在江西西部,末将请求对张献忠先行追击。”
李鸿基点头:“准。”
吴三桂大喜:“多谢万岁”喜滋滋地退了下去。
唐军其他将领如梦初醒,个个请求先对张献忠追击,李鸿基却概不准:“吴爱卿的关宁骑兵习惯马刀,弓箭作战,朕才允许他率军追击,而你们呢,没有强大的后勤,追击上去干什么。”
李万成不服的道:“万岁,属下的军队用弓箭也不逊于吴三桂,为什么不可以追击”
李鸿基的脸沉了下去:“追击,你们只想到自己的功绩,有火器不用,要用刀剑和人家拼命,你们把士兵看成什么,难道他们的命不就是命吗,李万成,你自己说说看,如果没有大炮,手雷的支援,作战次会多死多少人,现在军情紧急,朕才特许吴爱卿率军追击,至于你们,没有等到大军过完江,个也不准动。”
吴三桂望着失望不已的其他将领,不由得意洋洋,他自认马刀弓箭没有支唐军能够和自己的队伍相比,只是其他唐军将领却并不服气,多次提出要跟关宁军比武,被李鸿基恨恨责骂了通,此事才被压了下去,而此时皇帝独允许他人带兵追击,那等于是肯定了他的关宁军马战独步天下,如何不得意。
李万成被皇帝顿责骂,清醒过来,不敢再争。
李鸿基看到帐下的众将有点垂头丧气,语气放缓了不少:“大家不必如此,仗还怕没有打吗,先将南康的大昌军消灭也不错,李万成,你可愿意为朕把南康取来。”
“是,皇上,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托,取回南康。”李万成见点到自己的名,重新兴奋起来,南康府的大昌军凭借山势和水道挡了他个多月的时间,若是由别人去攻,他李万成脸面都要丢尽。
“其余人等,大军全部过江后,准备攻取饶州,广信,所有人回去后,让士兵抓紧休整,不要到时拖了全军后腿。”
“臣等遵旨。”众将响亮的回答。
“攻饶州,广信”众将回答完后才反应过来,不是说张献忠在建昌翰州带吗,难道不打张献忠了。
吴三桂大急,若是没有后续兵力,他的两万关宁军可不敢和张献忠的数十万大军相碰,连忙问道:“万岁,不打张献忠么。”
李鸿基笑道:“张献忠放弃了南昌,朕还打他干什么,如果张献忠直逃跑,难道朕的数十万大军也直追着他的屁股跟到云南,广西去,记着,朕让你追击张献忠,也不是为了要消灭他,只要协助李双喜将军把张献忠赶出江西,湖南就可以。”
吴三桂才松了口气,宋献策若有所悟:“难道皇上下步准备对付福建。”
李鸿基点头:“正是,我朝与弘光签订了和约,郑芝龙竟然不理会,敢在长江和我军交战,此时灭福建正是其时。”
宋献策把握到了李鸿基的意思:“皇上英明,郑芝龙仗着水师才敢和我军作对,如今我军若是抄了他的老巢,看他水师还有何用。”
听要打郑军,众将又兴奋起来,张献忠虽然称帝,在唐军心目中也就是个流寇,若不是他先倒向了弘光朝,唐军不定愿意先和他交手,而弘光朝好呆也是大明正统的延续,在唐军心目中十个张献忠也比不上弘光朝重要,如今打了福建,那打弘光朝还远吗。
田见秀问道:“皇上,我军攻打福建,和弘光朝的和约是否作废”
这也是各人所关心的,李鸿基沉吟不语,虽然和约是死物,自己也不会被和约拘束,只是自己身为皇帝,出尔反尔,总是大污点。
宋献策见皇帝不答,感到了皇帝的为难,挺身而出:“启禀万岁,我军攻打福建仍是为报郑军袭击我军之仇,弘光朝若是敢参予进来,破坏和约者是弘光朝而非我朝,若是弘光朝能置身事外,灭福建后再和弘光朝谈和约也不迟。”
李鸿基点头:“如此甚好”
唐军的下步战略就此定了下来,将领们都摩拳擦掌,等待着对铳州,广信府和福建的攻击。
大家都反应这个封面好丑老茅也有感觉本想接受书友的提议,用江山风雨情刘威的那个造形,编辑说侵权不能用,有没有谁会做封面啊给老茅提供个前提是不能侵权能吸引人。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六十七章 强行封官
唐军将领心中都有数,攻下福建后,恐怕不管弘光朝有没有参与进来,接下来唐军都会发动对弘光朝的攻击。
福建下,唐军等于将弘光朝拦腰砍成两段,恐怕弘光帝再无能也不会再象对张献忠样保持中立吧,何况就算弘光帝真得如此无能,他手下的有识之士也不会坐看福建被灭,只要唐军稍挑拨,双方不打起来都难,宋献策说灭福建再和弘光朝商议和约的事,恐怕根本不需要了。
因此暂时没有任务的唐军将领都开始老老实实的等待大军全部过江,为马上要来到的大战作准备。
反而是吴三桂虽然抢到了攻击张献忠的任务,却注定是要与灭弘光朝的行动无缘了,而李万成生怕没有自己的份,军议结束后,马上率军出发,从水路绕道攻击南康府的后方。
大明的南康府位于今日九江的星子县城南康镇,始建于宋代,其九江府下的德安德化两县也还在大昌军手中,九江府下辖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五县,其实只有府城和瑞昌湖口彭泽三县被唐军攻下。
南康府依靠德安德化永修,武宁等地的支持,成为个整体,加上北面有庐山作为屏障,使唐军直强攻不下,李鸿基在运力紧张之余,还拨给了李万成数十艘船,次可以载千人,李万成才有能力从后方对大昌军发起攻击。
大昌军应付唐军在九江正面地攻击已是吃力。被唐军绕到侧后击,大昌军的防守马上崩溃,德安。永修等县都被唐军轻易攻下,而直和唐军对持了个多月的南康府没有了后方地支援,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在支撑了二天后。得知唐军已攻破了南昌。知道大事已去,举城投降。
李万成对这位在南康能应付自己个多月攻击的大昌军将领也很是好奇,毕竟大昌军地武器和兵力和自己相差太远,换了个能力般地将领,南康府恐怕早就就被唐军拿下了,因此李万成不因南康府地城守投降自己而轻视。将他引见给了李鸿基。
“你说你叫什么名字,柳敬亭”李鸿基望着这个年过半百,依然是身体健壮,身板过硬的老头。不由重复了遍他的名字。
“罪人正是柳敬亭,莫非皇上听过罪人的贱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