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112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12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反攻,收复失地,否则就是挡住了唐军,也会被唐军渐渐困死。

  丰城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盆地南端,东临进贤临川,南连崇仁乐安,西接樟树高安,北眦新建,离省城南昌只有百二十里。

  丰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今荣塘墟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

  唐军湖南总督李双喜的帅营就驻扎在小小地丰城。个多月前,李双喜和李万成各率十万大军,由皇帝亲自在涂洲作掩护。以迅雷不久掩耳的速度分别由北部和西部杀入江西,张献忠为了直隶的地盘付出了代价,江西西部迅速被李双喜攻克。

  而北部却因张献忠回援及时。唐军拿下九江后。就不得寸进,被大昌军依托九岭山脉,挡在德安,修水带。

  如今李双喜地人马分驻在樟树,高安,三头并进。牢牢的封住了大昌军重新进入西部的路线,依托锦江,唐军地民夫正将各类作战物质从长沙袁州丰城,援援不断地运往前线。如今地丰城已成了唐军的个大仓库,若不是实在感到兵力实在太单薄,李双喜甚至有独力进攻南昌的冲动。

  李双喜虽然有十万大军,真正的作战人员却只有六万人,占了这么多的州抚,兵力再分薄,到了丰城,他身边真正的战斗人员只有万五千人,即使加上高安和樟树地兵力,也才三万五千出头,而张献忠陈在南昌,抚州线的兵力,据唐军斥候估算,高达三十万,李双喜虽然自负,也不敢以比十的兵力去进攻南昌,抚州这样的坚城,只能在丰城停了下来。

  丰城距南昌才百多里,大昌军自然不甘心唐军在此驻扎下来,张献忠回到江西后,派出义子孙可望率十万大军围攻丰城,只攻了三日,大昌军就伤亡达二万多人,只能无奈退兵,丰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毕竟也是城池,里面驻扎着万多唐军,大昌军依靠少量地火器想攻破唐军把守的城池,这十万人就是全部死在城下,恐怕也攻不破。

  如今距孙可望退兵已有十天,这十天来,大昌军好象接受了丰城被唐军占领的事实,没有再向这边派过兵卒,相反,唐军的斥候却经常到南昌城下,明目张胆的耀武扬威,有时甚至冲着南昌城墙放上几枪,虽然杀不了人,却让城中的大昌军怒火冲天。

  南昌有张献忠最为宝贵的万多火器部队,这些队伍装配的全是从唐军中高价购来的火枪,和现在唐军使用的火枪模样,但是唐军的斥候却每组配备了支射程达四五百米远的阻击枪,出去的人少了,大昌军只有吃亏的份,出来的人多,唐军的斥候马上跑开,大昌军也无可奈何。

  江西多山,从丰城到南昌却刚好是望无际的平原,大昌军就是想伏击唐军的斥候也是困难重重,因此唐军的斥候都放心大胆的每日到南昌城下溜达圈,百二十里地,骑兵只需要二个时辰,天刚好可以打个来回。

  唐军斥候十人为组,每组的长官为武总,属于唐军中最小的军官编置,在朝庭中没品为末入流,五组为队,长官为仁勇武尉或陪戎武尉,为正从九品。五队为营,长官为都尉或副尉,为正从八品。

  丰城虽然只有万五六千人,但唐军的斥候就有二营共五百人,唐军每天出动营兵力出去侦察,这天,唐军的斥候又向往常样,刚吃饱早饭就从丰城出发,向南昌急驰而去,他们身上带着干粮,到了南昌城下刚好可以啃食,在城下转上差不多个时辰后,就得回来,唐军斥候把这个当成了晨练和晚练。

  刚驶出丰城个时辰左右,差不多到了半程,带队的军官却扬手停了下来,他身边的个小武总忙问道:“武尉大人,可是有情况”

  那名军官只是陪戎武慰,陪戎武慰上面还有仁勇武尉,两者指挥的人马虽然相同,但级别却不同,只是军队中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下级军官称呼陪戎武慰的军衔时,绝不会将前面两个字叫出来,而称呼仁勇武尉的军衔时,却肯定要把前面的两个字叫出来。

  那名陪戎武慰没有理会身边武总的询问,而是举起了望远镜,朝前面凝视良久才道:“小狗,你看看,前面是否有问题”

  那名叫小狗的武总姓常,他父母大字不识,请了个识字的先生取名,本来叫常小铀,锄和渠同音,本意是劳累,劳苦的意思,取名小铀,就表示他生中只有点小劳苦。

  这个名字在家里叫没问题。参军之后却有了大麻烦,军营中地那些大老粗虽然都有参加文化学习,但哪能认识这人锄字。自然把他叫成了常小狗,反正军营中叫狗蛋,狗剩的人多得是。多个小狗也没什么大不了。

  常小加开始还和人解释。但士兵哪听他那些解释之语。这个字左看右看都是念狗吗,后来他的上司也如此叫,常小咖不胜其繁,只得接受了大家地称呼。

  听到上司如此说,常小加也拿出了望远镜,看到半天却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前面空空荡荡,望无际,除了几个小山包,什么也没有。他摇了摇头:“武尉大人。下官没有看出有何不妥。“

  那名武尉骂道:“蠢材,你再看看那山包是什么在反光。”

  常小咖再次拿起了望远镜,仔细看去,二里外的几个山包上确实有反光,此时太阳刚升起不久,正好照在那个山包上,这边虽然看不到山包下的情景,但那闪闪寒光却透露出山包下地秘密。

  常小咖叫道:“大人,那边有人”

  其他斥候听到那边有人时都集拢了过来,躲在山包那边地绝对不会是自己人,若是太阳没有升起来,他们根本不会在意经常走过地几个小山包会有什么危险。

  常小咖向那名陪戎武尉道:“大人,不如我们绕过去。”

  “不,既然被我们发现了,哪能放过,大家注意,我们放慢马速,到了近处听我号令,起用手雷炸那帮狗娘养的贼寇。”

  另个小武总提出异议:“武尉大人,万不是敌人怎么办”

  “没有万,出了事我负责。”

  其他唐军不再言语,将腰间的手雷掏了出来,行五十人催着跨下的俊马,用慢跑的方式接近那几个山包,到了近处,那名陪戎武慰大声喊道:“投雷。”

  五十名唐军同甩手,他们投出的手雷准确地落在了山包后面,到处是硝烟升起,这下好象捅了马蜂窝,无数的惊叫声传来,接着是马匹跑动的声音,队队大昌军的骑兵从山包后面露了出来。

  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挨炸,许多人都惊惶失措,马匹更是受到了惊吓,有地骑士来不及上马,被自己的爱马拖在地上跑了起来,顿时头破血流。

  常小咖粗粗数,现身的大昌军竟然不下五六百人,加上被炸的,更是不知有多少,若是自己这队斥候大意闯了过去,绝对会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撤。”唐军的陪戎武尉作出了明智的选择,五十名唐军拨转马头,朝来处打马跑了起来,后面的大昌军大声咒骂,开始整队追击。只是越追越远,最后只能放弃。

  常小咖等人回到丰城后,其他唐军的斥候小队也都返回,五个斥候小队全部受到大昌军的伏击,其中有四个斥候小队提前发现了大昌军的行动,反而令大昌军吃了亏,另个斥候小队却大意,闯进了大昌军的伏击圈子,五十名斥候,只逃回来了十五人,虽然大昌军死的人更多,却让斥候营的最高长官,名骁骑少校气得暴跳如雷,只好亲自去向总督李双喜请罪。

  李双喜得到情报也异常重视,据各个小队的统计,大昌军这次用来伏击唐军斥候的兵力至少达到三千多人,而且全是用火枪的骑兵,大昌军是单纯不忿唐国斥候的猖狂,还是有什么行动,才要驱除唐军的斥候,不由不让李双喜寻思。

  李双喜安慰了那个下子损伤了三十多名斥候的骁骑少校下,就让他明天继续派出斥候探听大昌军的动静,务必要知道大昌军的具体动向。毕竟有战争就难免有伤亡,从斥候的报告来看,大昌军这次也属于偷鸡不成失把米,出动三千多人,自已至少损伤了四五百人,连唐军队完整的斥候都没有歼灭,大昌军的将领肯定会更加恼火。

  大昌军的行动不用李双喜猜多久,第二天,派出的斥候不到个时辰就纷纷返回,报告说大昌军的人马正朝丰城这里开来。

  到了接近傍晚,大昌军的人马已全部到了丰城县,他们将小小的丰城转了个水泄不通,李双喜到城头看,大昌军连营数十里,不下三十万人,看来张献忠是把所有的老底都拿了出来,想要口吃下这路唐军的统帅部。

  李双喜上午接到斥候回报后,就派出两路信使通知樟树的贺人龙和高安的马世耀来援,丰城虽然只有万多人,李双喜却点也不担心,若说守城,除非大昌军能将丰城的弹药,粮草耗光,否则不可能破城,此时丰城正是个大仓库,粮草足够半年所需,弹药也充足的很,又怎会怕大昌军围城。

  在张献忠的大帐里,他的几个义子除刘文秀都在,安庆被破,刘文秀不知所踪,让张献忠着实心痛了不少日子,不过,由此得到了个好消息,弘光朝和唐军已经交战,他可不知道郑家与唐军交战后,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弯弯挠,匆忙聚起大军攻丰城,想给唐军个下马威。

  张献忠环顾了下营中的诸将,踌躇满志:“各位爱卿,丰城里面是唐军的湖南总督,他还是李自成匹夫的侄儿,这次我们将李双喜围在小小的丰城,就是要打击下唐军的嚣张气焰,不要以为天下就是他李家的口

  孙可望带头道:“万岁,儿臣愿为此次攻城先锋。”张献忠虽然向弘光朝称臣,被封为国公,他皇帝的派头却丝毫没有减去,手下众将也照样称他为万岁。

  孙可望上次在丰城铩羽而归,这次提议伏击唐军斥候就是他的主张,没想到唐军的斥候如此油滑,让他差点在张献忠面前抬不起头来,对丰城更是恨之入骨,马上主功请战。

  张献忠的两眼炯然有神,扫了下帐诸将:“可望孩儿别急,这次你们四人分攻方,谁先进城,朕重重有赏。”

  李定国,艾能奇,刘国能,孙可望齐声应道:“儿臣遵旨。”

  四人心中同时泛起了波澜,张献忠以前的儿子都没于乱军之中,称帝后,虽然临幸的女子无数,却没有个能再怀孕,大家都在议论大昌皇帝杀戳过重,今生恐怕是子嗣无望,谁能继承他的位子,就成了大昌军心中的隐忧。

  最有资格继承张献忠位子的自然是他的五个义子,如今刘文秀下落不明,竞争对手就了位,重重有赏,什么赏能比得上太子之位,孙可望心中发热,脱口而出:“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营中的其他诸将也叫了出来:“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这句话马上传到了各营的将士耳中,数十万人喊了起来:“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李双喜听了只是撇撇嘴,不以为然,老子就在城中,有本事就来吧。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五十三章 人命如蚁

  大昌军天急赶了百二十里路,都已疲惫,到了地头又得扎营修寨,喊了几嗓子就停了下来,显得有气无力。

  扎哈沁部族长布里自从被李双喜挑选随行参加蒙古忽勒台大会后,就直跟在李双喜身边,他亲眼看到数万蒙古人就是因为李双喜的几个小计谋自相残杀而死,对汉人的计谋大有惧意,从此死心踏地的为唐军效力,他将族中精锐的男子全部挑选出来,参加唐军,此时在李双喜身边有二千人。

  看到大昌军疲惫,布里自告奋勇请战:“总督大人,请允许末将出城冲杀阵。”

  李双喜点头:“也罢,不过只准用弓箭射击,不可和敌人短兵相接。”

  布里喜滋滋的应道:“末将遵令。”转身下了城墙。

  不会儿,丰城的北方大开,布里和他的二千族人冲出了城门,恶狠狠的冲大昌军的中军行辕扑去。

  大昌军大为错愕,己方数十万大军将小小的丰城县围困,城内守军应当躲起来发抖才对,哪料想得到对方会主动出击,整个营帐顿时慌乱起来,好在大昌军怕被唐军的大炮攻击,营地离城距离颇远,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大昌军急忙整队迎战。

  等大昌军刚刚整好了队,布里已带着二千蒙古精骑到了近前,刹时阵箭雨向大昌军飞去,将大昌军前头部队射得片混乱,大昌军地火枪部队都在中军。此时并没有上来,他们也只能靠弓箭反击,如何会是蒙古精骑的对手。布里带着二千骑兵沿着大昌军的行辕前沿路射过去,将大片大片地大昌军射倒。

  等到大昌军的骑兵整队出营时,这队蒙古精骑已经在大昌军的前沿阵地差不多转了半圈。李双喜及时命人鸣金收兵。布里才带队返回。追出来地大昌军想趁势冲城,到了城下数百米处,城头地火器起射击,将大昌军打得人仰马翻,大昌军只得悻悻退兵。

  张献忠出来后,看到片狼籍地前沿阵地。气得暴跳如雷,这次死得人虽然只有数百人,搁在数十万大军中连九牛毛都算不上,只是对士气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许多士兵都已垂头丧气。

  若不是天快要黑下来,张献忠马上就会命令对丰城发动进攻,掰回这局,只是此时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听令丰城县中传来阵阵的欢呼声。

  布里昂首挺胸的返回城头,向李双喜缴令,这些蒙古人从小与弓箭为伴,虽然明知火枪比弓箭省力,射程更远,他们却拒绝使用火枪,认为那是懦弱者使用地武器,李鸿基也不强迫军中的建制蒙古人换装,弓箭有弓箭的优势,让他们使用不熟练的火枪作战,反而令人担心。

  李双喜拍了拍布里地肩膀几下:“不错,你手下的儿郎都是好样的”

  布里裂着嘴大笑:“当然,我蒙古儿郎可不是什么孬种。”

  蒙古侵掠汉人数百年,大明的边关直烽火不断,不知有多少汉人死在蒙古人每年的打草谷手上,如今草原大部分被唐军的城池围了起来,蒙古人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汉人指定的地方放牧,别说是打草谷,就是不经允许胆敢越界,也会得到唐军的惩罚。这让汉人大长了志气。

  唐军的宣传部门虽然直说汉蒙是家,蒙古人也是汉人分裂出去的,如今只是重回家中而已,汉人的军士对蒙古人却有种天然的优越感,颇为看不起那些死死抱着弓箭不放手的蒙古人,对他们种种生活习性都难以容忍。

  蒙古人虽然不忿汉军看不起他们,无奈论起战力来,用弓箭的蒙古人确实不是用火枪的汉人对手,每次打仗汉军都是主力使用,连收拢俘虏,打扫战场这样的杂活都不让他们干,只能干瞪眼,这次难得遇上了次围城,总算仗着蒙古人的骑射功夫显摆了回。

  旁边的游骑将军谷英见布里立功,心中不乐意,对李双喜道:“总督大人,贼军远来疲惫,又仗着人多势众,今夜防守必然松懈,末将请求今夜出城劫营。”

  大昌军到来时已快接近傍晚,又被唐军扰乱了阵,营帐只是粗粗建造,所谓漏洞百出是也,若是不劫营,实在是浪费机会。

  李双喜点头:“准,但记住以拢敌为主,不在杀伤,千万不可陷于敌阵。”

  “大人放心,末将今晚准让那帮贼寇睡不着觉。”谷英大声应命。

  是夜,大昌军在结束了白天疲累的行军后,正呼呼大睡,营外突然到处响起了枪声,唐军并没有进营,只是用火枪对着大营胡乱射击,大昌军的士兵正睡得迷迷糊糊,听到枪声都打了个急凌,急忙起身。

  只是在黑暗中,到处是呼啸着的子弹,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子弹就会飞到自己身上,哪里安全,有机伶点的就躺在地上不动,大部分人都是疯狂逃离,受到攻击的营角顿时乱成了团,许多人自相践踏而死。

  其他各营想起傍晚唐军的那场突袭,都不敢怠慢,纷纷起身迎战,等大昌军人马准备齐整,赶到出事地点时,唐军早已离去。

  而混乱却在继续,直到四周点燃了熊熊的火把,将整个营地都照亮时,被唐军偷袭营地的混乱才停止了下来。

  被唐军偷袭的地方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地上到处是士兵的尸体,许多人还在大声的呻吟,真正死在唐军枪下的人不到十分之,许多人受不了黑暗中随时有子弹飞来,向身边的同伴胡乱攻击,才引起了如此惨剧,更倒霉的是那些躺在地上的人,虽然躲过子弹,却多数被胡乱跑动地同伴踩成重伤。,以大昌军的医疗水平,这些人也都没治了。

  这次死的人比白天要多好几倍。张献忠听到回报,并没有象白天那样发怒,只是阴着脸。说了句:“各营加强警戒。其人抓紧时间休息。明日全力攻城。”

  没等他手下地大将表态,张献忠就挥手让他们全部下去,自己也重新和衣而卧。

  今夜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张献忠只觉得迷迷糊糊,刚要睡着时,远处又响起了枪声和士兵的惊叫声。张献忠只得跃而起,重新出帐,见己方大营地东南角已乱成了团,他心中虽然怒火万分。却知此时发火也没用,只能静静地等手下派兵出营驱逐对方。

  这夜,唐军反复派兵马蚤扰,大昌军数十万大军人人自危,谁也没有睡个完整觉,自到天亮了,大伙儿才放心下来,时军营中鼾声如雷。

  张献忠无法,今天攻城肯定是不成了,他只得下令全军出动,修整营寨,那些睡眼惺惺地士兵都被赶了起来,开始在营寨前面挖壕沟,设陷井,整整忙碌了天,才将营寨修好。

  到了晚上,士兵们倒头便睡,大昌军的将领也放心休息,前面数百米都挖好了陷井,唐军的火枪射程虽远,在陷井外面也打不到营帐。

  哪知到了半夜,突然间炮声震天,唐军把大炮拉到了城外,开始对着大昌军的军营轰击,将大昌军前营的士兵炸得哭爹喊娘,陷井将唐军挡住时,其实也将大昌军挡住,除了正门,他们也不敢去趟自己挖的陷井。

  只是等他们从正门出来后,唐军已进城,这夜,唐军又是反来覆去地马蚤扰了夜,大昌军人虽然没有伤亡多少,但士气大跌,个个无精打采。

  天亮后,张献忠却不愿再等了,谁知道唐军在夜晚还有什么把戏,若要等士兵养足了精神再战,那要等到那么时候,丰县就是个弹丸之地,拿下后不就什么事也没有。

  大昌军中的鼓声响了起来,无数的士兵拿着云梯开始往前冲,丰城县连个护城河也没有,城墙也只有丈来高,这让大昌军省了不少事。攻城器具也不需要打造多少,有些身体灵活的士兵,三四个人搭着肩头就能到达城墙。

  这次张献忠出了真火,出手就是全力进攻,他地四个义子分领四门,黑压压的人群向丰城涌来,仿佛要将丰城举淹没。

  城内的唐军却毫无动静,他们静静的伏在城墙下,手指已放在火枪的板机上,只等进入射程就要发射,这些人都是唐军中的精锐,许多人还有和满人,蒙古人交手的经历,靠着营寨,面对满蒙联军骑兵凶狠的冲击都不怕,甭论现在有城墙保护,对着那些数年前还是农民的大昌军了,虽然这城墙矮了些,大昌军也多了些,不过也是多浪费些弹药罢了。

  大昌军冲到半的路程,城上的火炮首先响了,无数的炮弹呼啸着砸进冲锋的人群中,升起了片片硝烟,后面的大昌军恍若无视,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往冲去。

  等大昌军到了近前,城上枪声大作,无数的子弹向城下飞去,大昌军举起手中简陋的木盾,勉强挡住到处横飞的子弹,不时有人被从空隙中钻来的子弹射倒。

  唐军见火枪的威力被木盾挡了大半,开始用牙咬开手雷的引线,甩手向下丢去,无数地瓜样的东西落入城下,发出声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昌军手中的木盾挡挡火枪的子弹还可以,如何能挡住四下飞溅的弹片,手雷落下之处,就犹如塌方样,密密麻麻的少了大片。

  大昌军凭着人多,丝毫不后退,排排士兵如波浪般,前仆后继的向城墙冲来,城下很快就铺满了层尸体。

  踏着自己袍泽的鲜血,大昌军的士兵艰难的将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往往刚要攀登,胸口,头部就冒出汩汩的鲜血来,倒在自己架的云梯下。

  后面的士兵浑然不理,踏在前面士兵的尸体上,继续向云梯攀去,手中的木盾马上不能护住自己,唐军居高临下,点射,大昌军多是头部中弹而死。

  每座侥幸架起来的云梯下都慢慢堆上了层尸体,唐军也没有人去把云梯推下,要推也推不动,云梯下全被尸体压住,这时的人命如蚁。

  张献忠举起望远镜,看着自己的部下在城下死伤惨重,点也不心动,不时派出传令兵,对各门督战。唐军的火炮上午个劲的发射,没有丝毫停顿,炮下去,往往就是数条人命,多的时候甚至是十几条,直到火炮的炮管全都发红,才稍停下,用水浇,马上就发生滋滋响的白烟,将炮兵的眼睛遮住,焰的发痛。

  到了下午,许多火炮气发射了数百发炮弹,不敷使用了,只得停了下来,唐军火炮的减少,让大昌军得到了鼓舞,更是密集的朝城上涌来。

  不过,到了近前,唐军的手雷发挥出了火炮的作用,许多战士甩手雷甩的胳膊生疼,大昌军在城下尸山血海,就是没有人能够登上城墙。

  大昌军整整进攻了天,中间没有停顿,直到天黑才停下来,有的云梯下已堆成了尸山,快要和城墙齐平。

  天黑了下来,大昌军出动了十万人,打着白色的灯笼,在城下收聚尸体,今天大昌军天的进攻,城下留下了五万余具尸体,大昌军花了大半个时辰才将尸体全部收拾干净,城下象下了场大雨,泥土全部被鲜血泡软,湿滑湿滑的,踩在脚下,让大昌军收尸的士兵心里特别难受,不知道明天是不是就会轮到自己。

  城墙上的唐军严密的监视大昌军收尸体的队伍,没有再进行攻击,这么多的尸体,若不让大昌军拖下去淹埋,恐怕明天整个丰城就会笼罩在片尸臭当中。

  铳是大昌军兵多将广,张献忠得知自己的损失也是张大嘴说不出话来,照这样下来,再来几次,没有攻下丰城,自己的人马就要死光。

  第二天,大昌军的攻击放缓了许多,再也没有使用密聚性的队伍进攻,让唐军应付轻松起来,唐军昨天伤亡虽然不大,确实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各类物质消耗的极快,子弹至少发射出百万发,炮弹也用掉了上万发,手雷更是用掉了五万多枚。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五十四章 缓攻

  其实若大昌军再能维持二三天这样的进攻,李双喜原先估计至少可以维持两月的物质,除了子弹还会有剩余外,丰城的各类炮弹,手雷恐怕就要消耗殆尽,大昌军减弱了攻击强度,让李双喜紧绷的心放了下来。双方开始了拉锯战。

  唐军仍每夜派人偷袭,让大昌军直不能好好休息,张献忠防不胜防,只好将营地再离城二里,唐军的偷袭才告停止,只是每天的攻击,大昌军士兵又要多走上二里路。

  安庆的下方是桐城县,桐城汉时曾作枞阳,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改枞阳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注1

  桐城县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西面被白兔湖菜子湖包围,南和黄池隔江相望。东面是白荡湖陈瑶湖水上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代辅公裙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金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

  唐改成桐城县后,县府搬离了原先三面环水之地,到了白兔湖的北面,而原先的县府所在变成了枞阳镇。这所镇上地农民多是靠打渔为生,精通水性,如今郑家的水师就驻扎在这里。发挥着舰队三面环水的优势。

  郑家地舰队足有万多人,唐军不用仔细搜查就知道了郑家的落脚之地,唐军顿感难受。这里水面开阔。正适合于水军的行动。若是派出大军围剿,郑家地舰队入水,就如蛟龙入海,若是不理,郑家舰队随时可以沿江而上,让唐军不敢过江。

  唐军只得派人遍遍地催促弘光朝将郑家水师召回。朱由崧也生怕唐军翻脸,对郑芝龙传出多道旨意,哪知郑芝龙就是借口找不到人而拒不召回舰队,朱由崧派到枞阳镇上地传旨太监不是路上被强盗抢劫。就是在水上溺水而亡,到最后没有个太监敢再去传旨。

  这下唐军也绝了由弘光朝召回郑家舰队的想法,剿灭郑家水师,或至少逼得他们远离枞阳镇,被李鸿基提上了议事日程,否则唐军绝不能渡江攻打张献忠。

  枞阳镇的地理位置已让唐军的情报人员打探出来,对于如何围剿郑家的舰队,唐军将领都面面相觑,枞阳的地理位置太好了,简直是个天然地水军基地,何况除了枞阳,郑家还可以随时沿着长江攻击唐军长江以南的黄池,铜陵,青阳等地。

  这些地方的唐军极为薄弱,多是大昌军退去后,那些地方的民众自发驱逐大昌军地官员,向唐军投靠,唐军只派出小部分官员赴任,有的地方甚至官员也没有派,就是委任的当地人,郑家的水师若有意,恐怕只要大军移向,那些地方就马上要易帜,唐军讨论来,讨论去竟然拿不出个方案,让李鸿基颇为气闷。

  唐军的将领要说在陆上打仗,那是个叫的比个凶,可是对方借着江河之利,打不过随时可以溜走,等你不防备又可以杀回来,李过崔尔达刘体纯左光先刘芳亮拓养坤虎大威等数十名唐军将领个个都低下了头,象蔫泥儿似的。

  最后宋献策打破了沉默,向李鸿基建议道:“万岁,我军不如转向广济,大军从那里过河,不必理会郑家的舰队。”

  广济处在九江的上方,九江已被唐军攻下,唐军完全可以在两面修筑炮台,将整个长江封死,从那里过河,唐军可以不必担心郑家的舰队会冲破炮台的封锁来攻击自己。

  可是这样来,就等于把长江下游拱手相让,而且郑家舰队随时可以通过湖口,进入潘阳湖,对唐军的后路产生巨大的危胁,李鸿基绝不愿意在攻击张献忠的时候,后面有支精锐的舰队随时对自己虎视眈眈。

  宋献策说完,李鸿基就连连摇头:“不行,朕是大唐天子,不能对郑家支小小的舰队退避三舍,各位再说说看,有什么办法能将郑家这支舰队歼灭”

  刘芳亮摇了摇头:“难,难,这里三面是水,易守难攻,就是我军费大力气攻破了他们的防线,郑军只有往湖中退,我军就毫无办法。”

  拓养坤道:“奶奶的,要是那帮龟儿子不逃走就好了,莫说他们才万多人,就是有个十万,也可以将他们网打尽。”

  李鸿基听得眼睛亮,心中个念头闪而过,好象有什么东西正要抓住又溜走了,不由向拓养坤道:“你刚才说什么,重说遍。”拓养坤还以后皇帝恼怒自已刚才说了粗口,若是平时,可能嘻嘻哈哈就过去了,此时大家正心烦,见皇帝满脸严肃的盯着他,不由吓了跳:“皇上,臣该死,不该口出粗言。”

  李鸿基摇头:“不是这句,把你刚才说得话重复遍。”

  拓养坤仔细看着皇帝的脸色,好象并没有对他生气,才小心问道:“皇上,真要重复啊”

  李鸿基本来是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中,因为议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不由心烦,已经走了下来,见拓养坤吞吞吐吐的样了,抬脚向他踢去:“少罗嗦,还不快讲。”

  拓养坤挨了脚,反而放下心来:“皇上,那我讲了”

  李鸿基顿时抬腿又要踢,拓养坤忙道:“臣讲了,刚才臣说奶奶的,要是那帮龟儿子不逃走就好了。莫说”

  李鸿基已打断了他:“对了,就是刚才那句,就是要让那帮龟儿子不逃走。”

  拓养坤愕然。

  皇上莫非急糊涂了,要让人家不逃走,怎么可能。郑军又不是傻子。打不过还不会逃走吗。只是见皇帝脸上兴奋,却不敢提醒,万追究他刚才地粗话,君前失议,也是个不小的罪名。

  其他唐军将领也是片茫然,宋献策和李岩却若有所悟。

  李鸿基已经开始下令:“崔尔达刘体纯李岩。”

  三人起应声:“臣在。”

  “你们三人从明天开始。负责在沿江修建炮台,每隔二里为座,每座炮台要容纳三十门大炮。”

  “臣等遵旨。”

  “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

  “臣在。”

  “你们三人负责将枞阳外出的道路全部封死,不准粒米。颗盐流入枞阳,若有枞阳本地百姓外出要进入枞阳,必须要让他们放下手中地全部物质,如果百姓想迁出来,律欢迎。”

  “臣等遵旨。”

  “刘芳亮左光先拓养坤。”

  “臣在。”

  “你们三人,每天抽调部分兵力,随着水师偷偷渡河,加强长江南岸铜凌,黄池等地的防守,如果郑军敢来进攻,定要将他们狠狠击退。”

  “臣等遵旨。”

  “其他人等和朕起坐守中军大营,好了,各位爱卿可以下去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鸿基说完,马上就要离开,拓养坤急了,拉住李鸿基的衣袍:“万岁,你还没说派谁攻打枞阳呢。”

  “攻打什么,朕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吗。”

  “可是,可是”拓养坤急得舌头都要打结,安排好了,我怎么没有听到。

  宋献策拍了拍拓养坤地肩膀,喝道:“放开万岁地龙袍,这成何体统。”

  拓养坤才知道自己地失态,急忙放开了手,他不敢再缠着李鸿基,忙拉住宋献策:“侍中大人,你定知道皇上安排的用意对不对,麻烦你对下官解说解说,不然下官回去后,定会睡不着觉,若是睡不着,又如何能完成皇上安排的任务。”

  宋献策将拓养坤的手弹开:“你有什么任务,不就抽点兵力过江吗,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真正辛苦的是水师的郝大人。”

  拓养坤忙道:“那是,那是,不过侍中大人,你就看在我们交情多年地份上,帮我解答下迷惑。”

  宋献策摇了摇头,得意的道:“也罢,看你实诚,就告诉你下。”

  拓养坤看着宋献策卖关子,恨不得掐住他的脖子,让他快快说出来,此时却只能陪笑:“侍中大人慢慢说,慢慢说。”

  宋献策道:“无他,进攻无非有急攻和缓攻两种法子,以前大家都想口将郑家水师吃掉,反而想不出办法,皇上只好按下性子,来个缓攻。”

  拓养坤心里更是如百爪挠心:“如何缓攻法”

  宋献策只好耐下心,慢慢的告诉了他,拓养坤才欢天喜地地离去。

  第二天,安庆的数十万唐军开始沿线布防,并在安庆的下方修筑炮台,此时长江远不是后世才数公里宽的模样,在长江入海口南北两咀的最大宽度为二百里,注2里面分成支流,还有沙洲和暗沙,往上大通今安徽大通河口延伸,江面逐渐缩窄。江面宽在二十里左右,唐军面修筑的炮台并不能完全封锁江面,但对郑家的水师却有限制作用。

  郑彩发现唐军的意图后,自然不甘心半的江面不能行走,郑军的舰队每天出动,对唐军的炮台轰击,开始郑军大战上风,唐军各处的炮台州建起就被毁掉,但唐军百折不绕,凭着强大的实力和郑军拼消耗,屡毁屡建。

  最后郑军只能屈服,他们所带的炮弹有限,若是把炮弹用完,他们这支舰队的实力就要损失大半,没有大炮的舰队就象没牙的老虎,再也不能给唐军产生威胁。

  郑家虽然占了水师之利,却发现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拒不听从弘光朝地调任。朱由崧恼火之余,严令各部明军严查进入长江的船只,凡是郑家所属的船只律扣留。他们地补给点也运不进来,不但炮弹无法补给,就是米粮也有问题。只能靠陆上郑家的关系网偷偷接济点。但相对于万多人的大军。无异杯水车薪。

  虽然长江和其所属地湖泊鱼虾极为丰富,但万多人总不能全靠打鱼为生吧,何况船员们也不能整天吃鱼,而枞阳镇本身才万多人,他们大部分靠卖鱼为生,也没有多余地粮食疏菜接济郑军。

  况且唐军封锁了枞阳镇所有外出地道路。他们打的鱼虾卖不出去,换不来生活必须用品,对郑军也颇有怨言,只是郑军势大。本地的居民并不敢招惹。

  唐军怕郑军攻就走,对枞阳并没有进攻,只是将枞阳四周的湖岸都限制起来,不准点物质流入枞阳,到了八月中旬,郑军对自己舰队的接济完全断绝,枞阳的郑家军日子越来越难过。

  所谓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若是唐军开始就展开对枞阳地大规模攻击,郑家的水师即使打不过,马上就可以走,他们如果将铜陵,黄池等长江以南之地攻下来作基地,唐军只能干瞪眼。

  可是唐军对枞阳只封锁不进攻,却让郑军舍不得这块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离安庆太近了,又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实在太过理想,等到郑军发觉不对时,他们已经陷在此地不能动弹了,铜凌,黄池这些地方的唐军已得到了大大地加强,再也不是郑军这支缺粮少弹的部队可以轻易攻下。

  刘文秀和杨威带着三十多名亲兵也在郑彩的军中,那天郑彩率队追击唐军水师时,刘文秀和杨威既不能跟着唐军的水师逃跑,又怕引起郑军的误会,素性向郑彩的舰队迎上去,表明自己的身份。

  杨威还以为既然双方是盟友,郑家的水师定会待他们如同上宾,刘文秀却知道未必如此,果然,在他们上船后,郑家知道他们是大昌军的将领时,虽然表面热情,事实上却冷淡的很,事事都向他们保密,郑彩只是见了他们面就爱理不理,他们的武器也全都以保管的名义收剿起来,周围还安排人每天监视,实际上是把他们软禁起来。

  到了枞阳镇数天后,郑军已被唐军发现,枞阳镇被封了起来,郑军对刘文秀等人的监视才放松了点,允许他们自己四处走动,并将武器发还给了他们。

  这天,刘文秀刚从外面回来,却发现有两个郑军士兵已在他的住处等着,见到他忙热情的迎了过来:“刘大人回来了,我家将军有事要与大人商议,还请刘大人马上去见我家将军。”

  上面已有四千四百字,以下免费:1注1949年2月份桐城县重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柘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

  注2,两千年前,长江是在镇江扬州附近入海,呈漏斗状河口湾,南北两咀的距离约为180。到晋朝公元265年长江河口延伸到江阴附近,潮区界在九江附近,崇明岛在唐朝初期公元618年出水,现在长江河口的形势是在唐宋以后才形成的。自1842年起,长江口已有海图口在这百多年内,长江口门南北两咀苏北咀和南汇咀的宽度又由118缩窄至90,水下三角洲则逐渐向海伸展,普遍向海伸展510南港口外最大伸展距离达14,潮区界下移至安徽大通。随着河口延伸,江面逐渐缩窄。历史时期镇扬河段和江阴河段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