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活色生枭最新章节 > 第48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活色生枭 第48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小心翼翼地抬起,伸到宋阳面前,仿佛想要去摸他的目光。

  下一刻,小捕忽然笑了:“是你。”

  宋阳易容了,没人能认得他。可她认得,没道理可讲,她就是认得,她就是知道,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真的摸到了宋阳的目光。那样的幸福,眼前的晦暗在刹那中崩碎,一切陡得明亮、炫目,谁照亮了这个世界呵。

  小捕的笑容还来不及完全散开,积压在心底、把她整个人都彻底压垮的沉重担忧,就完全爆发开来,小捕从床上挣扎着爬起,双手死死缠住宋阳的脖子,再不肯丝毫放松,想在他耳边说些什么,只是所有的想念到了口中,全都变成哭声。

  拼命压抑着,在他耳边大哭,会吵得他头疼吧……可哪又压抑得住。

  小捕号啕大哭,毫不计较这样激烈的情绪,真的会要了自己的性命。

  手上微微用力,压住脖颈间的大筋,小捕很快昏厥在宋阳怀中,双臂却仍抱着,没有丝毫的放松。

  抱了一会儿,宋阳把小捕放回榻上,顺势抹掉了自己的眼泪,转回头对任初榕道:“我开方、你抓药,现在就治病……”说着,停顿片刻,他又轻声劝道:“你也别哭了,没事。”

  一向稳重大方的承郃郡主,此刻也哭成了个泪娃娃。

  ……

  宋阳与小捕重见红波府的时候,燕国两路反贼的魁首,顾昭君与帛胖子,已经抵达南理北界,两个人的手下都已赶到,接应到各自的首领。

  两个人各有事情要忙,一进大燕就会分道扬镳,道别之际,帛先生笑得客客气气:“顾老爷,您走南闯北、见识广博,看人的眼光那是决计不会有错的。”

  对顾昭君而言,直到此刻与手下汇合,这一年多的‘流亡’日子才算真正结束,心情着实不错,笑着应道:“论起看人,帛先生只有比我更强的份,不用客气了,你有话就直接说。”

  “我们这些大狗小狗,闻闻嗅嗅还成,鼻子不算差,可眼睛就差远了。”帛先生一贯是要客气到底的:“顾老爷认识宋阳的时间长,对他了解多,我就是想问问,您老怎么看我家姑爷?”

  顾昭君双手揣在袖中,稍稍寻思了下:“骨勇。”

  古时先贤,将天下勇士划分四等,最低等是‘血勇’,心中愤懑、一怒拔刀泼命于仇,但怒火冲头时全无理智可言,有勇无谋,市井之中大把这样的人,匹夫之勇,只能敌一人,不入流;

  ‘气勇’更高一筹,能在发怒同时保持清醒,做出有效判断,不过‘气’一消‘勇’也就散了,鼓舞时能胜出,但终归勇气有限难以持久,校尉之勇,堪于一战,算是中品;

  ‘骨勇’再上一阶,常人中极为可贵,顾名思义,这份勇气是烙印在骨头中的,不因气血而变,不因情势而变,长久之勇,无论因何而战,只要不达目的就不会罢休,真正上品,可做将帅大用。

  至于最高品的‘神勇’,代表的不再是勇气,而是境界了,‘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甚至勘‘破世间万象,万物不萦于怀’,简直是登云入圣,神仙心怀了。

  宋阳只是凡夫俗子,猝然临之他大惊失色,无故加之他马上翻脸……顾昭君说他骨勇,是极高的赞誉了。

  平日里顾昭君少引经据典地说话,但是不说不代表他肚子里没货,挑起话头之后,他也来了兴致:“宋阳的两个仇人,燕国师、燕景泰,都是中土世上的极位者,和他们相比宋阳有什么?干脆就是一只蚂蚁。”

  “差的这么多,根本没法去报的仇,可你看宋阳,他灰心么?只要有机会他就‘搬弄是非’、只要有可能他就猛追不放,穿针引线、筹谋忙碌……所有能用的人全被他使唤了、所有能耍的手段也一个不落,结果还真被他在燕子坪上伏击了国师、在睛城痛打了景泰。且不说燕子坪,帛先生仔细想想,就睛城大乱,你我都出力不少,可光凭着你、我、李大家三个,这件事根本就连影子都摸不到。”

  “燕子坪、九月八,两场大戏血腥十足,结果全他娘的功亏一篑,国师剩着一口气逃了,景泰没随队出宫躲过一劫,两个天大的好机会啊,都这么从手边溜走了。我都想捶胸顿足指天骂地,可你再看宋阳,他有一丝抱怨、失望的意思么?这才是最最关键,也是最最有趣的……为什么不抱怨,不失望?”

  “因为他就没把那两个人的身份放在心上!仇人就是仇人,仅此而已。他不觉得皇帝有什么不能杀、杀不了的。所以来日方长,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下次不行还有下下次……有命就有战,活着就勇敢,这都不算骨勇、什么才能算作骨勇。”

  “有个骨勇之人做仇敌,滋味可实在不怎么样,不过有这样一个战友,”顾昭君眼睛很亮、似笑非笑:“也算是福气。”

  帛先生笑了,这次不是寒暄虚伪,而是眯起眼睛,从眼到心,显出一份真真切切的笑意:“只要景泰不死,姑爷就没完没了?这可好得很了,我还真有些担心,怕他只是少年气盛,一股劲过了就算了。另外,我还有个念头,想请您老给指点下。”

  “谢门走狗平日里做的,都是些杀头的勾当,我们这些大狗小狗自然不在乎什么,不过在我们上面,还有位五小姐。她的安危帛胖子可不敢稍有疏忽。但再怎么仔细,只要她人在大燕,就永远脱不开危险,前阵不久出事了么,幸亏姑爷及时赶到。由此,我最近在想,要是把小姐送到姑爷身边……一是到了南理,比着大燕安全得多;二来,凭着姑爷的手段、本事,和他在南理的势力,照应小姐安全无虞。”

  其实宋阳在南理,现在还谈不到‘势力’二字,但帛胖子并不了解,他只知道去年夏天,宋阳在燕子坪搏杀了国师一行和一支南理马骑营,理所当然觉得‘自家姑爷’在南理羽翼丰满、力倾一方。

  帛先生和声细语,唠唠叨叨,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话太多的意思:“第三么,先不说十八年前的婚约现在还做不做得数,就我这双狗眼看着,觉得两个娃娃般配的很,让两个娃娃先处着看看,要是能成,可也算了却了谢大人、付大人生前的一个心愿不是。”

  好一番啰嗦,帛先生又恢复常态,对顾昭君点头哈腰地笑道:“我心里的主意,您老看,没什么不妥吧?”

  帛先生要把谢孜濯送到南理安身,这是谢门走狗自己的事情,又何必问顾昭君的意见?老顾的心思转得快,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帛胖子不是在向他征询什么,而是递过来一个信号,经过九月八前后,以及随后一年逃亡中的观察,帛胖子已经‘接纳’了宋阳,谢门有意与付党联手。

  顾昭君不算付党,但他和付党是真正的狼狈关系,闻言喜上眉梢,点头笑道:“没有不妥,哪里不妥,简直是天大的好事……简直是天作之合!”最后四个字,他咬得极重。

  两个人相顾大笑。

  ……

  宋阳几乎都不记得这世上还有谢孜濯这么个人。他全副的心思都放在小捕的病上。突然苏醒、认出心上人让小捕情绪激动,宋阳及时出手让她昏厥过去,并未造成恶果。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宋阳把其他事情全都抛开,不曾离开红波府半步,专心给小捕治病。所幸,她病得虽重,但解开心结的那个人已经到了,加之这一年里,宋阳得琥珀指点,用毒和用药的本事又猛涨一截,三天之后,小捕的眼睛就恢复了神采,躺在床上笑眯眯地看着宋阳:“洗去吧,洗去吧,看着别扭。”她指的是宋阳的易容。

  最近朝中、府中都没什么事情,任初榕也始终守着妹妹,闻言立刻摇头:“不能洗去,否则成何体统。”

  一个老头子郎中,因为病情寸步不离患者身旁,在南理还能说得过去;要是个青年才俊成天呆在公主房中,先别说外面会如何,就红波府里的王妃、长辈们非得翻脸了不可。

  “那我只看你眼睛,不看你脸。”心愿未遂,可小捕依旧开心。

  再过七天,不用再行针用药了,小捕已经病患尽去,只剩身体虚弱,尤其可喜的是,玄机公主又会觉得饿了,躺在床上美滋滋地:“胃口火烧火燎的。”饿得十足难受,但守在宋阳身边,怎么就那么开心,说什么都是欢喜的。

  任初榕笑道:“我这就给你盛粥去。”

  “想吃肉。”小捕可怜巴巴,说话时嘴巴都瘪了,委屈的要命,大病初愈饮食要清淡,这些天里她光喝粥了。说完,还嫌不够似的,锲而不舍的重复:“想吃肉啊。”

  任初榕望向宋阳,目光征询。宋阳点头:“那就配只鸡腿吧。”

  还不等郡主点头,小捕赶忙插口:“想吃兔子肉……特别特别想吃。”

  宋阳笑了:“那就兔子腿。”

  小捕大喜,兔子腿比鸡腿可大不少,不用问,肉也多得多。

  可还不等任初榕转身去吩咐,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很快有下人传报,镇西王回来了。任初榕略显意外,前阵她接到传书,知道父王督军事毕,从西关返京,不过算下时间,比着正常赶路足足快了三天。

  小捕平日里没心没肺,根本没察觉不对劲,欢呼一声,顾不得身体还虚弱、更顾不得兔子腿,由三姐扶着一起去迎接父王。

  出乎宋阳意料的,镇西王统帅西线兵马、常年身处前线军功卓越、勇武之名冠绝南理,却并非一个硕壮之人。长得瘦小枯干,五官还好但目光浑浊,完全没有威风可言,且一条腿在战场上受过重创,走路一瘸一拐,带了几分可笑。若非王府相见,任谁也想不到他就是堂堂西线大元帅,南理镇西王。

  见爱女病情大大好转,镇西王喜形于色,等他一开口,宋阳又吃了一惊,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想不到,单凭老人瘦小的身板,声音竟然洪亮如斯,说话仿佛爆竹一般,干脆有力、字字铿锵。

  待任初榕给王爷引见了‘老大夫’,镇西王着实褒奖了几句,吩咐下厚重赏赐,随即散去众人,只把任初榕留了下来。

  远行归来风尘仆仆,但镇西王全无更衣洗漱的意思,直接问郡主:“最近京里、朝中出了什么事?”

  任初榕立刻摇头:“没什么值得关注的,稍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胡大人率队归来。”

  这个消息镇西王早就知道了,闻言皱了下眉头,说道:“我回京途中,忽然接到宫中雀书,皇帝着我火速返回,说有要事相商。”

  任初榕眯起双眼,又仔细想了一会儿,可实在想不出最近发生了什么要紧事,值得父王‘火速回京’。

  镇西王打听不到什么,也不再多待,立刻出府赶赴皇宫,而他前脚刚刚离开,就有一个‘要紧消息’传到任初榕手中:远赴回鹘的和亲使团,传回的呈报就快抵达凤凰城了,最迟今晚就会送到皇帝眼前。

  小捕会不会被选去和亲,今晚就会有个结果。

  任初榕找来宋阳,把消息转告给他。虽然早就有了准备,可听到这件事宋阳还是觉得不痛快,模棱着眼珠子,心里琢磨着等有了机会,要给‘那个把我媳妇送去和亲的丰隆’一个好看。

  任初榕知道宋阳的任性脾气,摇头苦笑道:“别胡闹,万一惹出祸事,我可再不帮你收拾……是这样,有关和亲的消息,我已经差人‘买’到了李公公,只要一有定论,他会立刻告知于我。如果回鹘同意了这桩亲事,没的说,只能动用新凉了。”这些天里,宋阳早已把‘新凉’交给了郡主。

  “可万一……万一回鹘没答应,那便再好不过了,你为朝廷立下大功,等封赏下来,身份会扶摇直上,真要明媒正娶我家筱拂,也不是没可能,这件事我会想办法的。”

  只是‘万一’,回鹘九成九是会答应下来的。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任小捕就会‘猝死’,刚好她前一阵大病不起,现在死掉都不用铺垫了,也不会惹人怀疑。

  可宋阳不能再待在红波府,否则他给公主治病十来天,公主突然死了,镇西王非得把他千刀万剐不可。

  宋阳静下心,又把小捕‘死后’,如何救她离开的诸般细节和任初榕再仔细核对一遍,确定不会有疏漏之后,就此告辞,返回驿馆去等候消息。

  任初榕送他到门口时,忽然笑了起来,静静望着宋阳,恬美而安逸,目光暖暖的:“新凉也好、娶亲也好,你都要记得,再不能像这一次,让她那么担惊受怕,你不懂,很委屈的。”

  第四章 和亲

  宋阳一连十天都不见人,回到驿馆,和他要好的几位奇士都来询问他去了哪里,宋阳随便扯了个理由搪塞过去,回到自己屋中开始等待承郃郡主的消息。

  没想到,到了晚上红波府那边还没有消息,却有宫中太监赶来驿馆,皇帝传召宋阳觐见。

  太监客气得很,但向他打听皇帝为何召见,他摇头不肯回答,不过回宫的一路上,太监都在冲着宋阳笑,好像有什么大喜事似的,把宋阳笑得心里发毛。

  不久之后抵达南理宫,宋阳被领着,穿过层层大殿一直来到御书房,而出乎意料的,书房里并没有皇帝,只有身材瘦小的镇西王,正站在屋子中央,背负双手看着墙上的一幅字。

  听见脚步声,镇西王转回头,浑浊的眸子上下打量了宋阳,引路太监似乎早就知道会这样,并没有丝毫惊讶,给两人引荐过后躬身退了出去。

  镇西王也不用宋阳施礼,直接开口,声音响亮:“宋阳?长得还不错,武功如何?”

  宋阳如实回答:“上品丙字,如果刀趁手,还能更强些。”

  镇西王不置可否,又问:“会打仗么?”

  宋阳摇头,行军布阵、两军对垒,这些事情他全不了解,前生今世从小到大也没读过一本兵书战策,他打架还行,打仗可差远了。

  镇西王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第三个问题:“杀过多少人?”

  对一个后生小子,王爷不用讲究礼貌,宋阳并不计较什么,不止因为他是小捕、初榕的长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秦锥。红波卫上下都是好汉子,能让他们甘心效命、赴死,足见镇西王的为人了,一直以来,宋阳对这位铁血王爷印象很好,此刻认真回答:“亲手杀过的不多,但没数过;因而我死的很多,数不清。”

  边关夺山营之战、燕子坪伏击国师、睛城九月八暴动……三场乱战添出的亡灵以数万计,每一条性命都和宋阳脱不开关系。

  “没数过、数不清?”对这个答案,王爷似乎还算满意,神情里总算有了一丝松动,稍稍点头,随即转回身去又去看墙上的字画。

  初次见面,镇西王问过‘武功如何、会打仗么、杀过多杀人’三个问题,之后他就不再说话了,宋阳被问得满头雾水,心里琢磨着,王爷这是打算把自己收到麾下去么?

  沉默一阵,镇西王再次开口:“本王戎马一生,一共受过五次重伤,前面四次,每个仇人都被本王手刃,只差最后一个,本王也曾折箭立誓,必亲手杀他不可——扎西平措。”

  王爷转回身:“本王的仇人、我必杀而甘心之人,却死在了你手上……”老头子神情不善,目光阴鸷,稳稳盯住了宋阳,可片刻之后,他忽然笑了起来,声音依旧响亮,但语气却轻松了许多:“一品擂的情形本王早得传报,笼中数十武士战死,其中只有三个被你斩杀,偏偏扎西平措就是其中之一,本来我还以为是巧合,心里老大不痛快……刚刚才想通,原来不是巧合!那个吐蕃番子……是初榕让你杀的吧?”

  ……

  丰隆皇帝大事没主意小事很热心,急匆匆地给镇西王传书,命他赶快回京有要事相商,这个‘要事’就是:保媒拉线。

  万岁爷还从未做过媒人,以前也不觉得如何,没想到一做了‘这行’还真挺兴奋来着,别人都不着急就他等不得,恨不得赶紧撮合成了,要不心里痒痒得难受。镇西王比着宋阳早入宫一个多时辰,乍一听说此事,脑子里也懵了一下,一时间有点反应不过来,可胡大人说得煞有介事,绘声绘色地把‘小两口’城门相见的那一幕讲出来。

  镇西王再一联想他所知道的细节……什么事情都先入为主后再胡思乱想,越想也就越乱:

  选贤时从青阳上来的大宗师陈返,到了凤凰城之后陈返患了脑疾,初榕一力承担、亲自安排,把他安顿好照顾好,初榕没事找事做这个干啥?王爷好像听下面的卫士提到过,陈返是宋阳的长辈吧。

  任筱拂那个丫头,平日里光知道玩耍胡闹,从未见她对浑仪监的差事上心过,去年春末忽然变得热心了,亲自带队跑去红城主持南理夏祭。平时她和三姐最要好,而初榕平时都离不开睛城,会不会是代替姐姐去给宋阳践行呢。

  还有扎西平措!宋阳这个不杀那个不打,在笼子里闲了半晌,才一出刀第一个就砍了那个番子,哪会这么巧!谁指点的他?为什么要指点他杀扎西平措?初榕的孝心肯定不会错的,但是孝心之中会不会另外还藏了一份小心思呢……比如,让心上人讨好未来的老丈人?

  王爷越想就觉得越像那么回事,对宋阳这个人,他也早有耳闻。

  这两年里,南理国内最出风头的人,就要数十位从民间选拔上来、赴大燕张扬国威的十位奇士了,在十位奇士之中,最出色的那个无疑就是宋阳,当得上‘青年才俊’这四个字的评价,单以人才而论,倒不会辱没了承郃郡主。

  而最重要的,这个人和初榕喜欢的。王侯之家儿女轻贱,道理是不会错,但王侯也是人,也会疼爱儿女,镇西王更不例外,最最喜欢的两个女儿,一个是稳重初榕,一个是胡闹筱拂,后者先不说了,前者任初榕曾立誓不嫁,留在红波府中替父王主持内务,当爹的看在眼里,欣慰之余又怎会没有些心疼,若她真对谁生出了情意,且‘那个谁’又能像回事的话,王爷欢天喜地地嫁女儿。

  如果在‘上一世’,做父母的一定先回家问问女儿;即便在这一生,儿女婚事父母做主,当爹的也大都不会太武断,总要先探下女儿的心意。

  可镇西王从一连串的小事上已经分析得明明白白、再加上左丞相陈述之事,王爷笃定两个娃娃情投意合。而且他了解自家姑娘,知道任初榕外柔内刚,以前又立下过誓言,真要摊开了去问,她一准摇头否认,既然如此还问个什么,当爹的做个主,也不见得是多大的事,反正女儿心里会高兴。

  对方是人才,两个孩子有情意,所差的就是‘身份’了,王爷的女婿、郡主的夫君,当然不能太差劲,谒者台给事郎肯定是不成的,但无妨,皇帝还有封赏。

  宋阳来之前,镇西王一直在和丰隆讨价还价,帮未来女婿争取封号、封赏……这个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皇帝这次‘皇帝不急太监急’打从心眼里想把这桩大媒保下来,对宋阳的赏赐当真不差劲。

  ……

  宋阳再多长出一个脑袋也想不到事情会这样,听王爷忽然提到‘受初榕指使杀扎西平措’之人,不自觉愣了下,可他的神情落在镇西王眼中,老头子心里就更确定了,老脸上升起笑意。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笑声传来,丰隆皇帝、左丞相胡大人和皇帝的贴身太监李公公走进御书房。依着规矩,宋阳对丰隆施礼。

  皇帝心情好,又不是正式场合,挥手笑道:“免礼吧,”随即又吩咐太监:“赐座,镇西王、胡大人、常春侯都落座,咱们坐着聊。”

  宋阳转目望向胡大人,后者明白他的疑问,笑着解释:“一品擂上宋先生为国再立新功,万岁又拟恩旨,恭喜侯爷了。”

  以前南理只有常春尉,根本没有‘常春侯’这回事,是丰隆皇帝新封出来的称号,出炉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还冒着热气了。其实两者之间也没什么差别,不过封邑又再扩出一些,由三十里变成了五十里,仍是个虚赋闲职,不领真正政务,但名称变得好听了,再怎么说也是个‘侯’,刚好配得上郡主的身份。

  丰隆不用宋阳谢恩,只是笑眯眯地问他:“常春侯家里还有长辈么?”

  宋阳糊涂、摇头,皇帝伸手敲着桌子,皱起双眉略作沉吟:“总要有个长辈的。”

  左丞相从一旁进言:“老臣有个想法,或者,请东阁大学士张大人……”话没说完,丰隆就点头道:“不错!就请老师再收个记名学生!”

  东阁大学士早年曾任帝师,丰隆就是张大人的学生,丞相、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让张大人收宋阳做个记名弟子,宋阳成了‘皇帝的同学’,不止是身份,这下连辈分都对上了。

  皇帝龙颜大悦:“事情定下来了!传旨浑仪监,挑选良辰吉日,朕要大大地办这场喜事!”李公公笑容欢畅,胡大人神情得意,镇西王面带嘉许,唯独常春侯一头雾水,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还是胡大人看不下去了,笑道:“是你和承郃郡主的喜事!万岁开金口为你保媒,镇西王更爱惜你的人才,已经答应下来。恭喜常春侯,不止大喜,还有莫大荣耀,放眼天下,能请动万岁做媒的,可就只有侯爷一人,老夫只是闻听此事,都与有荣焉!”

  宋阳耳朵里轰隆一声巨响,而他一身霸道修为,内劲随心而动,自然激发,喀嚓的脆响里,宋阳把绣墩震了个粉碎,一屁股摔坐在地上,完完全全地傻眼了,脑子里乱成一团,此刻除了臭揍胡大人一顿,再没有别的想法了。

  丰隆心情好得不得了,见状哈哈大笑:“常春侯果然好武功!快快起来,把一颗心收回肚子里,放心吧,此事由朕亲自主持,再不会更改了、定下了!”

  旁人也都道他发懵是因为大喜从天而降,全笑了起来,尤其镇西王的笑容最欢畅:这小子能高兴成这样,也足见他对初榕的情意不假。

  李公公脚步轻快,几乎是飘着跑过来,一边搀扶宋阳,一边张罗着再重新备座,宋阳表情还僵硬着,但嘴巴里已经开始泛苦水了,正琢磨着这事该怎么办,忽然有内臣通禀,出使回鹘的和亲使团送回的呈报到了。

  小捕和亲算是桩重大国事,最近丰隆一直在惦记着,闻讯暂时顾不上再理会宋阳,道:“传上来。”片刻之后,呈报置于龙书案上,皇帝亲手撕掉封鉴,挺长的一个折子,上面写得密密麻麻,丰隆刚看了个开头,就笑道:“和亲之事,回鹘答应了!”

  说着,正想再往下看,又有太监禀告,西关有要紧军情急报入宫。

  比起和亲,军情无疑更紧急了些,丰隆心中一惊,顾不得再看和亲呈报,先了解军情。此时,李公公躬身退下。南理宫中祖律,内臣不得参与政事,而军情密报,太监们连听都不能听,以防泄密。

  屋子里另外三个人,镇西王不用说、胡大人也不用离开,宋阳本想告退,但王爷示意他留下来……自己人,了解些西线军务也是必要的。

  虽说是‘紧急军务’,但也不算太过严重,这些年里,高原上的冬天越来越冷大雪成灾,现在又近冬至,吐蕃军马调动频繁,看来是有掠劫的打算,边关将领不敢怠慢,及时传报回京。

  不过镇西王刚刚从边关督军回来,自西关苦水之下,南理将士也都备战充分,时刻警惕。基本可以断定的,如果今年再冷下去,吐蕃可能会来抢粮抢钱,但并非真正入侵,真要打起来,规模也不会太夸张,凭西线的准备,完全能够应付得来。

  看过军情,再听完王爷的分析,丰隆放下了心,对吐蕃番子咬牙切齿地咒骂了一番,重新换过心情,再度拿起了和亲呈报仔细阅读。

  可这一次,等他把折子看全了、看细了,脸色也变得古怪了……足足过了半晌,丰隆露出个啼笑皆非的神情,先看了看王爷,而后转目望向宋阳,问道:“你是回鹘的王爷?”

  小捕和亲定下了,自己和任初榕的婚事也他娘的定下了。宋阳现在一肚子懊恼,心不在焉,一时没顾上礼仪,闻言摇了摇头没吱声。

  丰隆也有点失神,没在意宋阳的小小无礼,皱眉道:“你不是?折子上可写得明明白白,说南理有个叫宋阳的奇士,和回鹘的萨、萨……”丰隆把手指头按在奏折上,一字一字的念:“萨默尔烈奇诺可客汗身份等同,虽然你是南理人士,但于回鹘而言,也如萨默尔汗王驾一样尊贵。”

  心思乱了,反应也跟着慢了,得了丰隆的提醒,宋阳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有一块‘日出东方’送的火芯玉,两人算是按照回鹘风俗拜过把子了,奏折上这么说也算正常,不过宋阳还有些迷糊,不明白和亲的呈报中,怎么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宋阳没提与萨默尔汗在凤凰城的相遇,只说在睛城时两个人结下了些交情,一时兴起对换了贴身信物。

  胡大人皱眉摇头:“这么大的事情,你好歹告诉老夫一声啊。”

  宋阳耸了下肩膀:“就是份私人交情,没觉得会怎样。”

  话音刚落,丰隆就接口道:“你觉得是私人交情,人家回鹘王爷可重视的很!嘿……”语气古怪,分不清万岁是在笑还是在叹,同时把手中的奏折递给胡大人:“你看看吧。”

  胡大人一目十行,很快,老头子的脸色也变了,惊讶,还有……好笑,和万岁刚才的反应一样,放下皱着后,抬起头先看看王爷,又看看宋阳,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事情不对劲,镇西王哪能察觉不出,他才没耐心去逗闷子,声音响亮,追问胡大人:“怎么了?呈报上还说什么了?”

  胡大人才不去当这个大头,摇头不说话,转目望向丰隆。后者咳嗽了一声,开口:“玄机公主和亲之事,回鹘一口答应下来,近日将派出使团,准备丰厚聘礼……从护卫、奴隶、侍女到金银宝物一应俱全,随我国使节一起来南理。”

  镇西王面色明显缓和,对方越重视,他的公主女儿就嫁得越风光。

  可丰隆的话还没完:“不过……是和亲没错,但是不用把玄机公主嫁到回鹘去……萨默尔汗说,他们在南理就有一位王、王爷……筱拂嫁给宋阳。”

  丰隆目光复杂,又望向了宋阳……宋阳才刚重返人间,什么事情都不了解,更毋论万里外大国回鹘的局势。

  上一次夺取毒源失败后,萨默尔汗没再去管一品擂,而是直接回国,究其原因,还是回鹘大可汗病情恶化,争权最最紧要的时刻,他哪还能在外流连。过了一年,到现在大可汗虽然还有一口气在,但已无法管理国政,回鹘大权尽数落入萨默尔汗之手。

  和亲这种事大伙都明白,南理公主不是嫁不出去、回鹘王公也不缺媳妇,真正的意义仅在于两个国家的态度、关系。只要回鹘同意和亲,两国就是亲戚了。

  而回鹘人脾气火暴、心思直率,尤其重视朋友义气,‘日出东方’也不例外,他当然不知道小捕和宋阳的关系,但是对他来说,和亲成了就行,要不要南理公主这个人倒是无所谓。万里迢迢的嫁过来还得大办盛典、又浪费又麻烦,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她‘送给’南理的好兄弟……两国联谊成功;回鹘省了许多事情;又送给宋阳一份大礼、回报他前后两次救命之恩。

  回鹘的意思:把玄机公主嫁给宋阳王驾吧!

  南理不嫁还不行……宋阳等若萨默尔汗,他就是回鹘的王爷,嫁了和亲成功;不嫁和亲失败,前面的提亲、出使都变成了戏耍回鹘。

  御书房中一下子安静了。

  第五章 大闹

  谁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这个消息太意外也太突兀。

  对丰隆而言,他的叔伯妹妹怎么嫁、嫁给谁他才无所谓,关键是眼前这个宋阳,竟然和回鹘的掌权者是拜把子兄弟,一下子青年才俊变成了国之重器,让他如何不喜。

  胡大人暗自苦笑,早知道回鹘蛮子会把事情这么办,他就不撮合宋阳和任初榕了,这下算是把镇西王得罪了……果然,王爷脸上,是一副要吃人的神情,本来浑浊的目光,不知何时变得犀利、尖锐,死死盯住宋阳不放。

  三女儿嫁给宋阳,王爷接受了;七姑娘和亲回鹘,这也是早就订好的事情。可现在……和理智无关、和心性无关,完全是做父亲的本能,两颗掌上明珠,竟然要嫁给同一个人,哪个当爹的都会对这位女婿充满敌意。

  而宋阳这边……先是‘皇帝保媒娶承郃郡主’,继而‘萨默尔汗做主和亲玄机公主’,前后两记重拳,他被打得晕头转向。这两桩喜事,后一桩是国事,无可更改,前一桩或许还有‘商量’,宋阳完全没在意王爷的目光,心里就盼着老丈人能怒喝一声:只许娶一个!

  王爷倒和宋阳的心思差不多,恨不得拍案而起。不过,和亲不可变,任初榕那也是丰隆金口保媒的。老头子之前答应、现在反悔,那就是‘欺君’,镇西王现在寄希望于皇帝,盼着丰隆能说一句:宋阳啊,既然和亲玄机公主,那迎娶承郃郡主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

  可丰隆全没一点要开口的意思,万岁爷年轻,儿女还都没长大,完全理解不了镇西王的心情,他倒觉得反正镇西王的两个女儿都要嫁,现在不过就是嫁给了同一个人,没啥大不了嘛。

  保媒是喜事,和亲是喜事,南理国多出个回鹘王爷更是喜事,三喜临门,一辈子能赶上几次?万岁爷美滋滋的。

  皇帝满心欢喜,王爷咬牙切齿,常春侯愁眉苦脸,左丞相目光低垂、想从御书房的地面上找蚂蚁来数……御书房内的气氛莫名古怪,正压抑的时候,突然又有太监急急忙忙地跑来,咕咚一声跪在门口:“万岁、王爷,大事不好……刚刚红波府传来消息,玄机公主殿下病势突然恶化,现在、现在……”

  父女连心,镇西王蹭地跳起来,急声追问:“现在怎样,说!”

  太监假惺惺地哭着:“殿下她……人已经不在了。”

  王爷‘啊’地一声怪叫,身子晃了晃,要不是宋阳及时搀扶,老头子就一头栽倒了。镇西王重新站稳,用力甩开宋阳,对万岁告了声罪,急匆匆回府去了。

  宋阳大概能猜到怎么回事,又想甩手又想跺脚,今天的事情,算是彻底乱套了。

  ……

  任初榕收买了李公公,要第一时间掌握和亲消息。

  在御书房里,皇帝刚说句‘和亲之事、回鹘答应了’,西线就有军情传到,所有内臣退出。李公公收人钱财帮人办事,皇帝之前说了句‘回鹘同意了’,便表示和亲已经出结果了,李公公离开御书房后立刻差遣心腹小太监,去给承郃郡主送信。

  李公公哪知道事情还有后文,承郃只道宝贝妹妹筱拂即将远嫁回鹘,筱拂泪眼婆娑,偷偷去给祖先上香,又对着父王、母亲的屋子磕了好几个头,最后哽咽着嘱咐姐姐,替她为长辈尽孝,姐妹俩抱头痛哭,然后任小捕把新凉一吞,死了。

  玄机公主长殇,御书房夜议就此散去,宋阳回到驿馆越想越跳脚。新凉不是真死,小捕性命无忧,可死过重生小捕就再没了身份,一辈子不能再见亲人,当初因为要远嫁回鹘,所以才想出这个下策,刚刚承‘日出东方’的义气,宋阳和小捕能明媒正娶、风光大嫁,又何必偷偷摸摸。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情形变了,宋阳不想不愿也不能看着小捕从此丢了所有亲人。

  要提前拔除新凉药力,非得宋阳亲自出手不可。

  宋阳沉住气,仔细盘算着办法,想了一阵,起身赶往红波府……

  等他赶到时,小捕‘死去’一个时辰多些,灵堂已经草草布下,数十位高僧被匆匆请来。镇西王地位了得,任筱拂又有公主封号,此刻京师朝臣都得了消息,顾不得深夜尽数赶来慰问、吊唁,府中乱成了一团。

  宋阳官职虽小,可好歹也有个身份,报上姓名后卫士放行,有下人直接把他领到灵堂。

  镇西王初闻噩耗,白头送黑发,整个人都有些呆傻了,愣愣坐在灵堂中目光呆滞,根本没看到宋阳到来,外面的唱名声不断传来,王爷也没留神去听,在他身边围着丞相、尚书等重臣,正低声安慰着王爷。

  至于身份普通些的吊唁者,全都由初榕出面应酬,到现在承郃郡主对御书房中说的那些事情还一无所知,既不晓得皇帝保媒把自己许给了宋阳,更不清楚小捕和亲其实就是嫁给心上人。见宋阳来了,任初榕大感意外,本来两人商量的是后天夜里摸黑去挖坟的……

  周围全?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