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伐清 第 13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心情大好。看来通鼓打完,这场边倒的仗也就能结束了。
接着,出乎谭诣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韩世子或许是慌不择路,或许是脑袋发晕,他没有向着自己的部队方向退去,而是头也不回地路北窜,那小队卫士跟在他后面奔逃。
“韩世子竟然弃军潜逃了!”之前韩世子给谭诣的印象只是愚蠢可笑,但是亲自出征率领全军背城战的勇气还是令人钦佩的,刚才谭诣甚至有种预感,那就是韩世子很可能会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挥剑自尽,让自己的功劳大打折扣。
但从清军发起攻击后,韩世子就没有任何返回自己军中同部下并肩作战的样子,韩世子个劲地向着高处跑,谭诣虽然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却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举动。看到对方头也不回地亡命奔逃,抛弃自己的军队,谭诣感觉真没有办法把这个胆小如鼠的家伙和片刻前领军亲征的那位统帅联系起来。
如果这般怯懦,那就早点跑好了,为啥还要上战场?为何到阵前叫阵?
刚才的叫阵只体现出韩世子的愚蠢谭诣很快就发现不顾切向高处跑的行为导致追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锁定他的行踪,跑上山又跑下山,既耗废马力又耽误时间——虽然向北地势总的说来就是越来越高,但是总有些较平缓的线路,要是韩世子往平缓的地方逃跑,就能很快拉开和背后追击者的距离,还能利用地势起伏隐藏自己的逃跑路线,毕竟追击者几乎全都是步兵,现在这样不但无法拉开距离还很损害马力。最不可理喻的是,逃命都来不及,还打着王旗干什么?唯恐部下不知道统帅正在亡命奔逃么?
韩世子连逃跑都逃的如此愚不可及!
谭诣甚至隐约感到丝不足,胜利固然令人喜悦,但是太轻松的胜利则会冲淡这种喜悦。
谭诣只是乘船赶到万县,然后下船布置了下阵势,剩下的事都是对面的韩世子替他做的,先是跑来鼓舞清军的士气,然后弃军潜逃把胜利双手奉上。无论双方实力对比如何,无论之前形势如何,统帅临阵脱逃都可能在瞬间扭转切,失去统帅的军队没有统指挥没有斗志和士气,反之,看到对方统帅逃走的同时,己方的士兵也就不再怯懦,没有恐惧,因为胜败已经没有悬念,剩下的只有功劳大小这个问题了。
此时周开荒正领着自己的部下向远去的韩王王旗行注目礼,在他的另边,李星汉与他的千多同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开出万县的明军直没有过于靠近岸边的清军,也没有堵在清军的正面,而是在远处低调地布阵,他们的阵线和清军布下的阵线有个五十多度的夹角。刚才邓名和他那队人从明军阵前远远地跑了过去,明军严守命令鸦雀无声地看着;很快,数以千计张牙舞爪的清军就追着邓名伙儿也从明军阵前跑了过去。
期间周开荒直让全军戒备,做好抵御清军冲阵的准备,但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大部分清兵根本就看也不看这边的明军眼,只是个劲地向前穷追不舍。周开荒只看到个最靠近明军阵地的清兵向自己投过来冷漠的瞥,是的,就是远远投过来的冷漠的瞥。明军仍然停留在原地,自从出了万县城,他们就畏缩不前,现在万县易帜,主帅脱逃,再不会有清军觉得明军还是些有反抗的能力的敌人。
从开始出击就有不少清兵为了加快速度抛去了沉重的盔甲,看到邓名跑上山路后,为了抢先步堵到他前面,相当不少的清兵扔下他们觉得不需要的负担——数千人对二十余人,就算是赤手空拳,人口唾沫也淹死那帮韩世子护卫了,还担心他们反抗么?可是当周开荒看到那个清兵边跑边把身上的盔甲脱下丢掉,在这冬日里露出身上的肌肉,甩开膀子大步流星地向前飞奔时,还是错愕不已——这还是在战场上吗?居然有这么滑稽的场面出现。
“殿下正为我们争取时间,”出发前就知道己方的指挥能力弱于敌方,邓名要求每个军官都要把此战的目的和计划事先告知每个士兵。
当清军主力从阵前跑过去以后,周开荒也不打算做更多的动员,他立刻下令发动进攻:“击鼓!出击!杀谭诣!”
在周开荒所部发起进攻的同时,李星汉也正准备下令击鼓进军——虽然缺少旗号,但击鼓鸣金这些手段还是难不倒明军的各位军官:“殿下以身诱敌,跑往高处,为我们引开更多的鞑子——殿下严令我们先杀谭诣,然后再去支援他。”
李星汉猛地拔出宝剑,把它笔直地指向天空,对同伴们大叫道:“击鼓!杀谭诣!”
自从邓名离开明军前去劝降清军,两千四百多名明军就直奉命保持着沉默,现在禁令解除了,当周开荒和李星汉的战鼓声响起后,明军将士立刻发出了声震天动地的呐喊:“杀!”。
回声飘荡在群山之间,明军军官纷纷越众而出,大步流星地走向谭诣所在的位置,士兵则肩并着肩,紧紧地靠在起,跟在前面军官的步之后。
明军挺进的前路上就是清军主力刚刚经过的地方,地上还有不少被丢弃的重物——头盔铠甲等,还有几个不幸被踩伤踏死的同伴,从来都听说只有败军才丢盔弃甲,但是无数的清兵为了追击敌人而扔掉武器而丢盔弃甲甚至自相践踏,这些清军的士气之高昂的确是闻所未闻了。
谭诣的旗帜越来越近,旗上的花纹越来越清晰可见,本来还是指向天空的明军纷纷把长枪放平,如林的长枪尖矛指向前方。
“杀!”雄赳赳走在军前的李星汉把手中的长剑在空中舞了个花,敌人近在眼前,不过他还是保存着体力,稳健地前行而不是奔跑前进,只是稍微加快了点速度,并进行了最后次战斗前鼓舞:“莫要让殿下失望!”
当看到邓名孤身在敌军阵前时,士兵们心中的紧张并不比当事人差:韩世子不但之前冒险留下来和自己同生共死,之后还干冒奇险为自己尽力争取战机,现在终于到了自己出力的时候了。
“杀!”
跟在李星汉身后的士兵们齐齐地应了声,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眼前那些呆若木鸡的敌兵还有稍远点谭诣将旗下的那张苍白面孔逼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万县城头的群人远远望着明军逼近那面谭诣的将旗,个个迷惑地眨着眼睛:“仁寿侯的兵力是韩世子的两倍,韩世子还临阵脱逃了,怎么大胜的局面眨眼看上去又乱了呢?”
“不仅是乱啊,这仁寿侯看上去可不妙啊。”
“怎么搞的?”军官们面面相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刚刚他们还都觉得明军不堪击,包括谭弘在内都哀叹谭诣不废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大胜。
“两军对垒,五千对两千四,”个低沉的嗓音响起,谭弘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人多的这边看见了对面的二十个骑兵,就出动了四千多人去进攻,用大队的弓箭手和火铳兵全部的长枪兵和刀斧手,起去进攻区区二十个骑兵!”
刚刚看到邓名“弃军逃走”时,谭弘也觉得这仗已经结束了,不过他也是万县城上第个反应过来的,在万县城头的这些人里,谭弘大概也是最重视邓名的个,其他人包括熊兰在内对邓名勇气和机智的了解都差了层,也没有谭弘那般的切肤之痛。和远处的谭诣不同——只能看到邓名的个背影,远处似乎畏缩不前的明军谭诣并不能看得很清楚,但万县城头的谭弘能够看清明军的动作:明军并没有动摇,虽然距离清军很远,但是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无丝毫改变。
“等到二十个敌骑脱离战场以后,”谭弘的声音越来越高,终于无法自制地激动起来:“四千多步兵就毫不犹豫地跟着脱离战场继续追击去了,留下不到千人的火夫苦力水手和对面的主力打,这还怎么打?这还打什么?”
旦谭弘看破韩世子根本不是统帅,当他意识到这队骑兵的战场价值不过相当于支斥候时,立刻就明白谭诣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愚蠢错误,谭弘意识到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拯救自己,大敌不再是谭诣,而是即将获胜的明军——幸好韩世子此时依旧在险地,谭弘还有机会和时间。
第26节反复
谭弘心里已经有了腹案,还剩些细节需要斟酌,虽然不敢说是万全之策,不过谭弘还是要奋力搏。
“你们还在等什么,等死么?!”
没等谭弘回身发号施令,万县城头就响起声大吼。听到从背后传来的这声喊叫后谭弘就扭头去看,还不等他看清身后的情景,就有个人猛地扑到了他的背上,把身体已经相当虚弱的谭弘撞倒在地上,同时那个人还在焦急地大喊:“还不快来帮忙!”
扑过来的正是熊兰。
在熊兰的招呼下,其他万县军官也纷纷反应过来。经过这些日子的潜移默化,虽然大家还不觉得,但实际上熊兰已经隐隐成了众人的领袖,在这群万县降军中有了些号召力。每次大家惶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熊兰都能站出来当领头人。听到他的催促后,脑子转不过弯的人还在彷徨不决,但也有人跑上来帮忙按住谭弘。
“快拿绳索来,赶紧把他捆住。”虽然呼啸的冷风不停地从万县城头掠过,但熊兰已经是满头大汗,这次放谭弘出来看来是押错注了,也不知道立刻改换门庭还来不来得及。刚才谭弘盯着城下说清军必败,熊兰听在耳里,就在谭弘背后指指点点,用手势撺掇大伙儿动手拿人。不过有人没有看懂他的手势或是看懂了但是还在犹豫——毕竟翻脸如翻书这种事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见状熊兰就再不等待,发出了刚才那声大喝,毫不迟疑地率先向谭弘扑去。
熊兰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押宝失误,这把赌错了,如果不向明军倒戈就得赶快逃跑,趁着邓名还没回来就逃得远远的。不过这并不是熊兰做事的风格,他辛苦了这么久,费尽唇舌才说服北岸大营的人返回万县,又领着大伙儿自缚出城投降邓名,再冒险放谭弘出牢熊兰当然不甘心经过番努力最终还是竹篮打水场空,谭弘要搏下,熊兰也是样。
城头的降官们七手八脚地又把谭弘捆成了个大粽子,拿绳子的那个人边捆还边表示歉意:“对不住侯爷了,小的给侯爷请罪了,侯爷您再忍忍吧。”
没有反抗能力的谭弘这次终于破口大骂起来,骂了会儿后他又叫道:“你们反复无常,就是再投降过去韩世子能饶了你们么?别忘了两天前你们才刚降过次!你们又跟着熊兰去投降,韩世子能不把你们千刀万剐了?”
“这就不劳侯爷费心了。”熊兰满不在乎地说道。
捆好了谭弘后,熊兰拽着绳子就拉着他往台阶那边走,边唾沫横飞地对同伙们嚷嚷着:
“你们几个,快去把旗子都换过来!”
“你们几个,跟着我去县衙!”
县衙大厅里,谭弘的亲丁们正在享用刚熬得的米粥,或是小口小口试探性地咬着刚端上的滚烫蒸饼。在他们身边,熊兰安排的士兵们正殷勤地给他们端茶倒水,满面笑容地让他们慢慢吃不着急。虽然只有很少量的点食物入腹,但是马上就给了他们新的气力,在南大营里率先跳坑的几个人仍然手脚发软,却已经商议妥当,等吃完了张软饼就去城头护卫谭弘——饿了这么久,细粮软饼端到眼前,点都不吃那是不可能的,但除非不要命了才敢胡吃海塞撑个半死。
才咬了几小口,县衙外突然传来阵喧哗声,紧接着凌乱的脚步就传到了门前,谭弘的亲卫们茫然地抬眼望去,只见熊兰领着伙人杀气腾腾地冲进来。
“官兵大胜,谭贼必败。”熊兰没时间和县衙里的同伙们多做解释,用最简洁的话语概述了即将出现的情况后,熊兰指着那些嘴里还咬着饼子的人叫道:“快把这帮鞑子都拿下,关进我们的大牢里去!”
所有的人都为之愕然,突然每个人都像是被鞭子抽了样地跳起来,刚才还点头哈腰的北营士兵个个顿时面上凶光毕露,转身就向椅子上坐着的那些南岸亲卫扑去;而南岸亲卫个个也没有束手就擒,同样纷纷跃起,向身边的那些饼筐扑去。
饿得快要咽气了,好不容易闻到粮食的味道,此时这些亲卫想的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再吃上口东西。这些人被按倒在地上的时候,还在使劲地把面饼往嘴里塞。
“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熊兰飞快地点着俘虏的人数,以确认个也没能漏网。最后个被拉过来的俘虏双手被捆在身后,嘴里还咬着张饼,他仰面朝天,努力地想把嘴边的食物吞下去。
熊兰伸出手捏住那个饼的边角,用力拽了下,把还在嘴外面的半块饼撕了下来,随手扔回了饼筐中。
“熊贼,给爷爷个痛快吧”口边的饼被抢走的那个家伙已经被拖出了大厅,他咽下了含在口中的点,凄厉的喊声从外面传了过来。
对此熊兰充耳不闻,他急急忙忙对县衙里管事的人交代道:“赶紧挑几十个嗓门大有膀子力气的人到城头听用,剩下的人好好准备饭菜,迎接殿下回城。”
县衙里管事的人名叫朴烦,不久前还不过是个普通的伙夫。谭弘溃败军心大乱以后,被熊兰路提拔,现在已经是万县城里个小头目了。熊兰步履匆匆地离开县衙后,朴烦心急火燎地把长官交代的任务布置下去,把所有工作都安排好后,才轻松地长叹声,胸中全是工作之后的满足感。
环顾空无人的县衙大厅,朴烦看着狼藉的座椅,还有打翻的粥钵和饼筐,不禁心疼起来,手提着饼筐,手把地上的碎面饼仔细捡起来。拾取着地上的粮食,朴烦想起了自己年幼的时候家里是如何的拮据,不要说这样好的细粮,就是粒粗粮渣也舍不得丢掉。村子里邻舍打架,都会自动避开碗缸之类免得损坏,哪里会让珍贵的粮食被糟蹋呢?
幼年时父母长辈语重心长地教诲朴烦,做人要有信义说话算数,不然就没有朋友,世上所有的东家也都喜欢忠厚老实的汉子。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朴烦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谭弘军中当火工这么久,从来没有偷耍滑,谁都知道他工作勤恳老实本份待人厚道直到前些天,侯爷忽然说从此大家就不是明军了,是大清的兵了,这个事情让朴烦彷徨了好几天:祖祖辈辈都是大明的人,怎么下子就剃头去当鞑子了呢?
朴烦还在彷徨的时候,侯爷把他分派到了北营——北营的人不吃香,可是北营军人也要吃饭,离不开伙夫;心怀对大明的羞愧做了两天饭后,就听说侯爷被人捉走了,为此朴烦还偷偷掉过泪,无论如何这几年都是侯爷赏口饭给他吃啊;泪迹未干,熊把总就嚷嚷着要投降明军,军官们都被熊把总说服了,朴烦个小小的伙夫又如何能够反对?就算他觉得亏心也只能把这不满深藏心中。
朴烦战战兢兢地把熊把总交代的工作做好,想不到熊把总夸奖他能吃苦不怕累,把他路提拔,几天下来朴烦成了伙夫队里数数二的人物了。今天熊把总冲进县衙,下令把谭弘和他的手下都放出来时,朴烦觉得这事好像有点不妥:韩世子人不错,也没有追究大伙儿的罪过,这前脚出城后脚就反,就是人走茶凉也不能这么快吧?但熊兰的命令朴烦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见到谭弘的那帮亲卫后,朴烦又开始惭愧了,这些人说什么也是老战友,多年来个营里的弟兄,才几天不见个个饿得都不成|人形,朴烦觉得自己前几天真该偷偷给他们送点吃的东西去。对于朴烦这样卑微的家伙,亲卫们平时就把他呼来喝去,今天当然更不会给他们这些叛徒什么好眼色,对此朴烦点儿也没有生气,他满脸的笑容不是装出来的,心里确实想着对不住这帮子兄弟,以后有机会定要好好补偿赎罪,本来就是自己背叛了谭侯爷,不对在先遭些白眼也没什么嘛。
没想到熊兰又次冲进来,听到熊兰命令捆人,朴烦的脑袋嗡的声就晕了,条件反射地服从执行,向那些他刚刚还满怀歉疚的人扑过去。制服这些熊把总的敌人时,朴烦还穷凶极恶地掐住他们的喉咙和脸颊,把他们已经咬到嘴里的面饼夺过来。朴烦自己不知道,当时他脸上的凶光可是把周围的同伴都看得心里发毛。
现在回想起被自己口中夺食的那些人的绝望目光时,朴烦感到阵阵心酸,可是当时他却只有快意,觉得在熊把总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身手。
“咱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朴烦抱着头,感到非常的迷惑。短短几天的生活比过去二十几年还要变化多端,朴烦颠覆了自己过去的行为准则,变化之大让周围的人也让他自己吃惊不已。不过也就是这么几天,朴烦从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变成万县伙夫中小有名气的员。刚才熊把总称赞他勇于任事,还说万县城内数百的伙夫从今天起就都归他朴烦管了。要是干得好,等渡过了眼前这关,熊兰还会让他带队兵试试看——那不就是军官了嘛。
“头!我们来了!”
朴烦正在烦恼的时候,群人走进屋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几个领头的家伙都是朴烦从自己手下刚挑出来的小头目,领着群膀大腰圆的人来向朴烦报道。
“跟我来。”朴烦跳将起来。反正自己的脑子不够使,许多事情想也想不明白,干脆不去想了。把忧愁抛于脑后,全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去城头,到把总大人那里听用去!”
邓名听到身后响起新轮响亮的鼓声,他勒定战马回头望去,不错,确实是明军开始出击了。
注意到这个动静的不止邓名这些人,有些本来还紧追不舍的敌兵听到鼓声脚步也慢了下来,回头向明军方向指指点点。但是大多数没有觉察,继续向邓名这里追来。
“停,我们就在这里稍等会儿。”邓名环顾左右圈,问赵天霸道:“如果我们坚守在这里,大概能守多久?”
“鞑子短时间里是攻不上来的,”赵天霸看着那层层叠叠追来的人群,有些已经开始向他们所在的高处爬来,有些则绕过高处跑过,想要抄到邓名前面的路上:“不知道周千总他们能不能时半刻内赶到。”
“好吧,我相信周千总没问题。”清军比己方兵力雄厚得多,虽然直到现在切顺利,大部分清军都被自己引诱了出来,但是邓名依旧非常担心清军会回过头去救援主将。他引着卫队直来到这座山丘的最高处,然后跃下马,拔剑在手:“诸位,如果大军不胜,我们岂能独存!”
赵天霸记起听邓名讲过,郑村坝战,燕王朱棣带着百多人,吸引官军主力绕着大圈子跑,那时郑和是百多人中的员。官军都是南军精锐,数万步骑兵抛弃了主将李景隆去追杀朱棣,官军几次追近燕王时,领头的将领都被郑和所杀。虽然邓名寥寥数语,但其中的惊心动魄可想而知,也正是这样朱棣才紧紧牵住了南军主力,从始至终都没有人想到回去救援李景隆和大营。此时赵天霸看到有些清军脚步放慢,似乎犹豫不决,谁敢说不会有更多的敌人效仿?
“殿下所言极是,”赵天霸大声赞同:“当战则战!”
看到韩王世子不再继续逃窜,而是在山丘顶部下马后,追击的清军顿时欢声雷动:很显然韩世子已经被困住,无路可逃,所以不得不在山顶做困兽之斗。从河边路追来,大部分清军士兵都已经相当疲惫,可看到韩世子终于落入包围后,他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奋力前进,他们发出的欢呼声压倒了从背后传来的金鼓声,所有的士兵都再次目不转睛地盯住前方。就在他们的眼前,韩世子带着寥寥无几的随从站在山顶,黑压压的清军正在爬上山坡,迅速地形成包围圈,缩短了与韩世子之间的距离。
“骑战,当有闪转腾挪的余地,否则骑马还不如步行。”看到密密麻麻的清兵往山腰上爬来,赵天霸对邓名说道:“殿下在此安坐,看卑职破敌。”
说完赵天霸就带着十名骑兵上马,向着距离山顶最近的股敌军发起冲击,十名骑兵虽然不多,但人人奋勇。弯腰爬山的清军已经是气喘吁吁,靠着股子领赏的念头在勉强撑着,看到十名骑兵呐喊着从高处冲下时,不少人连举枪迎战的力气都不多了。
赵天霸冲到敌军阵中,刀砍马踏,转眼间就把最前边的几个清兵都搁倒在地,他身旁的明军骑兵也是挥刀砍杀。那些清兵本来以为胜劵在握,准备轻松拿人,不料明军这么凶悍,心中的幻想登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清兵士气泄,就纷纷调头退到身后的同伴群中去。赵天霸也不追赶,见已经把这边的敌军逼退足有十步,就马上调转马头返回山顶,挥手示意刚才跟他冲阵的人稍稍休息,带着另外十个人又向另外边的敌军冲去。
如此反复冲杀几次,清军的攻势登时缓了下来。本来为了抢功,大家都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现在见到明军强悍,他们就互相凑在起,齐声吆喝着缓缓向山顶逼上来。赵天霸几次冲阵,使得明军与清军之间始终隔着段距离,能够让马跑起来,气势上也压倒敌人。当清军不再像之前那样疏散而是结成紧密队形后,赵天霸就不再进入敌阵,顶多是冲过去吓唬下,让敌军自行停步或是往后倒退,以此拖延时间。
又次退回山顶后,赵天霸站在马背上向岸边遥望。那里谭诣的大旗已经不见了,岸边沙尘滚滚,朦胧中似乎正有些人在亡命奔逃,江面的船只也在移动,有几艘已经起火。
“周千总应该是得手了,再等会儿,就会来给殿下解围了。”赵天霸大声吩咐旗手和另外四个人:“你们保护好殿下,余下的和我挡住敌兵。”
现在清军的阵型很紧密,冲阵已经没有什么效果,同时包围圈也缩小了,明军只剩下环绕山顶的圈地盘,就是想冲阵马匹也没有足够的距离加速,更不用提众人的坐骑也开始疲惫了。
赵天霸改变了策略,让其他人尽力维持着战线,自己绕着包围圈奔跑起来,看到哪里压力大就上前帮忙。赵天霸口中大声呼喝着,把手中的杆长枪舞得虎虎生风,不停地向眼前的敌兵群中扎去,把清兵挡在外面不敢前进。
前排的清兵都是路上跑得最快的,不少人丢掉了盔甲,没有防护,面对凶神般的赵天霸,不由自主地心里胆怯,所以只是口中吆喝,但并不拼命进攻——韩世子已经穷途末路围在圈子里了,四面八方这么多清兵,只要有几个攻上山顶就赢了,省点力气到时候抢上去抓住韩世子才是明智之举;要是自己玩命地往前冲,死在胜利前不用说是亏本,就算没死,万把明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对面的同伴冲上山抓住韩世子又该哪里说理去?
包围圈最内侧的清兵没有拥而上,被他们挡在身后的同伴,包括谭诣的亲卫骑兵都急得破口大骂,催促前面的人赶快扑上去,要不然就后退把位置让出来。
第27节饮血
把好不容易抢到手的好位置让出来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前排清兵既不愿意死在胜利前夕,也不愿意让眼看到手的大功劳飞走。着急上火的后排清兵纷纷用力向前推着前面的伙伴,眼看韩世子近在咫尺,怎么可以迟迟不将他拿下?至于那个来回奔驰,把武器在空中舞得虎虎生风的韩王近卫,最好和自己前面的同伴杀个同归于尽才好。
后排清军不断的推搡,加上前排人对功绩的渴望,使得清军的包围圈继续缩小,虽然缓慢但是不停地收紧。不知不觉中赵天霸已经是汗流浃背,刻不停地用武器去驱赶敌军让他体力迅速地消耗着,趁着个空档,赵天霸又向远处眺望眼,这时岸边的战斗似乎已经告段落,已经能够看见打着红旗的明军正向这个方向赶来,而他们面前的清军也开始溃逃。
面对冲上来的大批明军,谭诣很快就意识到根本无法抵抗,残留在他身边的清兵好多人连武器都没有,更不用说铠甲。那些平时主要工作是搬运营造的辅兵见人多势众的明军挺着长枪冲上来后,早就已经腿肚子发软,等被捅死了几个人后顿时就有不少人脚底抹油,战线瞬间就土崩瓦解。还在谭诣身边的近卫二话不说就砍断了将旗,护着谭诣往岸边的船上跑,其他士兵见状更是哄而散。
由于船只停靠的位置太近,明军下子就冲到了停泊地点,谭诣的护卫拦住了些水手,抢了条船就拔锚离岸。可是其他人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不少水手慌不择路没能立刻逃上船,有些士兵虽然跳上了船,但是手忙脚乱地怎么也解不开缆绳,或是失手把船桨扔到了水里,明军杀到眼前的时候大部分船还没有离岸,更没有人组织士兵进行抵抗拖延时间。杀到的明军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直接就冲上了船,来不及逃走的清军士兵纷纷跳水逃生。
周开荒和李星汉都担忧邓名那边的局势,不敢在这些溃散的清兵身上耽搁太多的时间,他们留下点兵力继续追击溃兵,把控制不过来的船只点燃以免被逃敌利用,主力则马上回头去增援邓名。距离明军主力最近的清军此时也已经看到谭诣的将旗消失,船只正在被焚烧,连万县都重新挂起了红旗,本来还是极为高昂的士气下子跌落到谷底,他们的表现丝毫不比岸边的同伴强,见到明军严阵的队伍逼近就四散而逃。此时只有围着邓名那座山头的清军依旧还在进攻,他们太关注眼前的功劳,以致还没有注意到身后和万县的变故。
根据看到的情形,赵天霸估计明军很快就会杀到面前的敌军身后,这些清兵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处于绝境,所以只要再坚持小段时间就可以安全脱险了。想明白这点后,赵天霸感到身上的疲惫下子散去了,他大喝声,又要冲下丘顶去前线助战,这次赵天霸去的是北面,他觉得因为视野的关系,定是这面的敌军最后知道他们已经遭到失败也会是最后停止进攻的批,所以此处的战线才是最危险的。
在赵天霸冲下去前,他看到邓名也手握剑手持缰,要上前参战,连忙伸手拦:“殿下要干什么?”
邓名确实是打着过去助战的念头,他让旗手自己呆在丘顶,就要领着最后四个贴身护卫上前。
刚才邓名提议不退,用的理由就是大军若是战败,他们这队人绝对无法独存。听到赵天霸的问题后邓名没有多想,随口答道:“你们若是不在,我又岂能独存?”
说完邓名就要纵马上前。
“殿下不可!”赵天霸把扯住邓名的缰绳,虽然清军步步进逼,但是明军的动作同样很快,转眼间这里的清军就会知道自己的处境,到时候哪里还会有心情继续围攻邓名?而这点时间赵天霸确信能够为邓名争取出来,根本不需要他冒险。
阻止邓名的时候,赵天霸看到前方个卫士被清兵刺落马下,战线上出现了个空隙,他没有时间再和邓名废话,纵马上前去补漏洞,同时对身后的人大声喊道:“无论如何都要护住殿下,援兵转眼便到。”
邓名带来的这二十个卫士都是军中翘楚,不但骑着马还身披重甲,可长时间的战斗让他们都已经很疲劳了,已经有三人落马。落马的重伤明军在赵天霸赶到前就被蜂拥而上的清军杀死,敌人也利用这个空隙又成功地突前步,面对黑压压的敌兵赵天霸毫无惧色,把杆又杆刺过来的长枪拨开,不但没有后退步,反倒压得众多敌兵无法上前。
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赵天霸这样的本事,在他身侧的那个明军骑兵苦战多时,现在双臂只感到沉甸甸的都快要抬不起来了,勉力拨开左右两杆刺向他两肋的枪尖后,没来得替坐骑挡开矛,已经几次受创的战马声悲鸣,轰然倒地。这名骑兵也跟着摔倒在地,条腿还被压在马身下。
虽然就在赵天霸触手可及的地方,但他此时忙于应付几个同时攻过来的敌人,竟是无法分神相助,眼看清兵已经逼到那个倒地的明军身边,举枪抡刀向他刺去。这时赵天霸背后传来阵风声,又是两骑先后赶到,前面的匹坐骑人立而起,好似要向敌兵的头上重重踏下,清兵为了躲避这气势十足的击也只好放弃攻击地上的明军稍微退后躲避。跟在后面的那个则从马上跃下,单手挥剑在空中砍了个大圈,另只手拉着地上明军的领子,帮他把腿从死去的马下抽了出来。
下马的人就是邓名,得救的明军士兵虽然成功从马尸下脱身,但显然也已经精疲力竭,邓名拉他出来把这个士兵推向丘顶,而自己则并没有跟着起退回去。
赵天霸心里焦急,暗骂护卫不晓得轻重,但邓名和最后四名骑士加入战团后,明军的战线下子就又稳住了。而且很快明军就主动后退了段:刚才为了将邓名保护在安全的地方,赵天霸他们不得不尽力把敌兵隔远些,但现在邓名已经到了线就没有必要继续维持这么大个圈。
“殿下,殿下!”
后退的时候,赵天霸焦急地朝邓名叫了几声,援兵转眼就到,要是在这个最后关头邓名受了什么意外,岂不是前功尽弃?但邓名对赵天霸的叫喊声毫无反应,抓住机会又上马后,还是和其他明军并肩对抗清兵。
又有个明军士兵没能躲开敌人的攻击,支从侧面投过来的短剑掷中了他头盔和铠甲的结合部,从缝隙间深深地刺入咽喉。随着战斗的持续,清军的攻击也变得越来越凶狠,尽管知道韩世子就在边上,他们也大量地使用飞刀投矛进行攻击,显然已经杀红了眼。
明军这边也是样,被掷中的明军士兵本能地作出个去捂住伤口的动作,人已经向后倒去,从颈部喷出的血像喷泉样地洒向半空,然后化作无数雨珠落下,把邓名左侧的头盔和脸颊都淋得湿漉漉的。在重庆城下的时候,也曾有血溅到邓名的脸上,不过那是敌人的血,而现在则是个战友,而且这个人在牺牲前直在为保护邓名的安全而拼尽全力作战。
甚至没有时间伸手擦去脸上的血,邓名就是剑劈下,斩在个扑上来想抱他腰的敌兵耳边。又是股血泉和凄厉的惨叫同时冲天而起,把邓名的衣甲染得更加鲜艳。和那次用箭射杀了个人不同,这时邓名脸上再没有丝毫的同情之色,他飞快地侧头看了眼那刚刚倒下的卫士,他还能从左侧脸颊感觉到战士残留的体温。把视线重新投向前方,又有几个敌兵向自己马前扑过来,邓名挑了个最近的又是剑挥下
“谭诣——败了!”
“谭诣——败了!”
从远处好像传来了锣鼓声和这样的呼喊,虽然周围是片厮杀呐喊,但这声音相当的响亮,并没有被完全遮盖下去。
此时周开荒和李星汉已经领军杀到了南坡近前,不过这呼喊声并不是从他们那个方向发出的,虽然他们也在喊着类似的话,那些开始奔逃的清军也在发出类似的惊慌呼声,但是他们呼声大多杂乱无章,远远不如这和着锣鼓起发出的声音那么整齐有力。
“,二,。”
喊号的人话音才落,二十个鼓手就同时用力擂鼓:
咚,咚,咚!
三响过后,
“谭诣——败了!”二百多个人扯开喉咙齐声大叫。
接着又是二十面铜锣的合奏:
咣,咣,咣。
“,二,!”
熊兰喊号子的时候还做着手势,若是邓名在现场,说不定会感慨他颇有点前世音乐指挥的架势。就算是以熊兰之能,他也无法把万县的士兵拖出来打仗。整个万县城中也没有几件武器——本来他们就没有多少,邓名来了之后更是因为不放心降军而尽数搜走,至于士气就更不用提了。实际上在熊兰赶回城头后,就发现留在那里的几个同谋的军官在他走后越想越怕,嘀嘀咕咕地商议了会儿后,他们心中的恐惧再也无法抑制,已经出城奔向北面的山地逃命去了,熊兰交代的立刻换旗子事也由于无人监督而没有完成,有些士兵同样担心明军回城后大肆报复,跟着那些军官起逃离了万县。
把这些废物笨蛋大骂通后,熊兰只好边亲自监督换旗帜的工作,边尽力鼓舞尚留在身边的那些同伙的士气。给万县重新换上红旗后,熊兰从各队网罗来的壮汉和大嗓门也基本到齐,他立刻亲自带队出城——虽然没有去和谭诣余部厮杀的勇气,但是隔着里许冲他们大喊的胆量还是有的。
为了引起更多清兵的注意同时也是为了喊声整齐,熊兰把能够找到的所有锣鼓统统拿出来伴奏。熊兰知道自己如果不努力做点什么,明军回来就是想饶自己命都没有借口——把谭弘抓起来显然不是功,因为那就是他放出来的。而河岸那边明军打的很好,熊兰就算想帮忙也没有可做的,所以只有设法帮韩世子这边出点力。
遍又遍的喊声传到了更多清兵的耳中,心中狐疑的士兵们手中的动作也慢了下来,这时邓名南面的清军已经开始混乱,有人回头看到明军靠近后发出的惊呼很快就引起了更多身边同伴的注意。而北坡的清军此时还看不到那边的形势,数百视野受阻的清军既看不到谭诣的将旗已经消失,也不知道明军靠近,但这喊声引起了他们的疑虑,不再疯狂地个劲向山顶这河蟹的进攻。
很快就有人发现万县城上此时又张满了红旗,这变故引起了片哗然,军官们或许还强自镇静,但士兵们交头接耳,感到似乎这是明军的什么计谋。随着恐慌心理在军中不断蔓延,对邓名他们的攻势彻底停止下来,清兵和明军隔开了段距离,然后四下张望。
四下张望的清军开始认真地倾听周围的动静,马上就听到从南面传来的更多的喧哗声。侧面的清军士兵也陆续看见无数败兵从南面滚滚而来,看他们惊慌的样子和人数就知道这绝不是装出来的或是局部受挫。
“中计了!”不少向北跑的清兵凄厉地喊叫着,军官也都充满了这样的绝望感,在他们看来,连开始万县的易帜都是明军计谋的部分。
“败了。”看到这番场面,邓名左右两侧的清军也发生了雪崩,他们再也没有心情和明军相持,纷纷扔下武器开始北窜——之前有人扔下了盔甲,现在只要扔武器就够了。
“败了!”邓名和赵天霸眼前的敌人也丧失了所有的斗志,片刻前还争先恐后蜂拥而上的敌兵,在仓皇吐出这个绝望的字眼后,当着不远处敌兵的面转身离开,个个奋力向后排挤去。后面的士兵见到这番情景,意识到全军崩溃即将或者说已经发生,那还有谁肯停在原地?
直到这时,邓名才腾出手擦了擦脸颊上的血迹,得以回首仔细地看下刚才那个就在他身边倒下的卫士。邓名看到那个卫士直挺挺地仰躺在地上,嘴角间都是血沫,大睁着双眼望着天空,保护邓名的二十个卫士五人战死,人重伤。
邓名跳下马,言不发地把牺牲者的双目合上,然后又言不发地走回马边。翻身上马后,邓名重重地踢了脚马肚,坐骑立刻如离弦的箭般冲出,赵天霸和其他卫士微微愣,随后也先后跟着冲出,紧随在邓名的背后,全速向那些正在溃逃的敌军追去
面前是满山遍野逃窜的清兵,周开荒直带兵紧跟在他们身后,追杀逃敌的同时也在寻找邓名的踪迹,刚才邓名的王旗明明就在座山丘的顶峰,但是在周开荒赶到前晃就从山丘的另坡后面消失了。
遍地都是清军的尸体,今天明军的损失虽然还不清楚,但是周开荒深信是微乎其微,谭?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