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肉文小说 > 迎春花最新章节 > 第9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迎春花 第9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匆斓模憔」芩蛋桑

  春玲听他口气亲热,见他面色和善,心平静一些,开门见山地提出来:“大爷,办我和你儒春的事好说。我是想和你老商量商量,动员他去参军。”

  “阿,参军?”老头子惊呼,很少睁开的眼睛瞪得溜圆。“是,参军。”春玲话已出口,心全静下来,恳切地说,“大爷,参军的事不是新鲜的,咱村出去的也不少。为打垮反动派,争取全中国的解放……”春玲讲了一番革命道理。她讲得是那末生动细致,声调是那末亲切动听,感情是那末质朴纯真,使谁听了都要为之感动。她一面讲,同时注意着对方的表情。她见老东山一动不动,闷头抽烟,心想他是听进去了。等他抽完两袋烟,春玲停下来,期待地问道:“大爷,你说这些理对不对?”

  “对!”

  “啊!”姑娘为老东山的决断表示满心喜欢,说:“好大爷!你愿意他走啦?”

  “问我自愿吗?”老东山沉着地麻搭着眼皮。

  “是啊,自愿。”

  “我不自愿。”老东山这几个字说得非常流利顺口。

  “你!”春玲身上凉了半截,“你原来是这个态度!”

  老东山陡然起身,在炕沿上狠狠地磕掉烟灰。他脸变成猪肝色,脖子上的筋跳动着,愤怒地吼道:“你个黄毛丫头!破脸到我门上来,原来是干这个呀!哼,我早听风传你想割掉这门亲,今儿你想叫我儿子走,你另……”他盯春玲一眼,后脑勺上的小辫一甩,脸转向北墙,和牛一样地喘息着。姑娘没料到,老东山会上这末大的火。她心里有些惶悚,又感到气愤。她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大爷,先别把话说死!休猜错了,我不为这门亲还不来呢!”

  老东山喘息一会,对着北墙坚决地说:“权当你不退亲,我也不放儒春走!”

  “为什么?”

  “我的儿子,我说了算!”老东山转回身,眼睛又麻搭下来,“打国民党反动派,少我儿子一个没关系。可是我少个儿子,日子不好过。再说枪子没长眼,儿子出去我不放心。”春玲气得浑身发抖。这个顽固老头子,满脑子个人打算,依着她的性子,不痛斥他一顿才怪呢!可是她想到参军的任务,能使儒春走上进步的路途,想到父亲的话,不能和他闹翻。春玲咽口唾沫,淹熄心头的怒火,耐心地规劝道:“我说大爷,人人都象你这末想,翻了身只知自己过好日子,反动派谁来打?全国怎能解放?咱们的胜利果实保得住吗?”“果实?”老东山冷冷地说,“我没得到什么果实。老东山起锅立灶过日子,就仗两只手,自己管自己。我不沾人家的光,别人也别想得我的便宜。各走各的路,各行各的船。”春玲立即反驳道:“没有共产党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早打过来啦,你能过安稳日子吗?不错,在旧社会,你还算能行的,可是你过好日子,是哪来的本钱?”

  “我流汗挣的!”老东山挺直了脖子,脑后的小辫子晃动了一下。

  “没有共产党、八路军来,光靠流汗能挣出吃穿来吗?”春玲的话快而有力,“怎么咱全村一百多户人,只有少数几家过好了呢?我冷元大爷比你出力少吗?那些没吃的人都是江任保吗?”顿了一下,不见他回答,她又继续说:“你以为没分到东西就没得到革命的好处吗?咱们这里要不解放,你的日子保得住,过得安稳吗?绑票、卖田的事你忘了?在旧社会,你就是发起家,当上财主,那样做对吗?你情愿吗?”

  这一连串问题,把老东山问得张口结舌,无言对答。他回避这些,以攻为守地说:“我没说共产党不好,我安分守法。我儿子不参军,不能把我当地主收拾吧?”

  春玲激怒得两腮泛红,声音提高了:“你说这话不害羞吗?参加解放军打反动派,这是最光荣的事!有出息的人谁不愿去?是地主分子,想去我们都不要。哼,你的心事我算看透啦!”

  “看透什么?”

  春玲的眼睛眯起来,紧盯着他说:“你想叫别人在前方拼命流血,自己一家清享太平,过安乐日子。想一想吧,都象你这样自私自利,中国早亡啦,反动派早来啦!全中国的受苦人,永远翻不了身啦!”

  老东山不得不暗服她的话正中自己心思,知道讲不过对手,就想从春玲身上做文章,堵住她的嘴。

  “小玲子!”他以轻蔑的口吻说,“你不用老拿大话食戈我,人都有自个的打算。你看透我,嘿,我也看透你啦!”“好,”春玲擦了把嘴唇,“你看透我什么?请说吧!”“你老说好听的,我心里可明白。”老东山带着讥讽的冷笑,“你为着逞能,显示本领,想拉参军的,找到我儿子头上。要是儒春真是你男人,你就不叫他走啦!”

  春玲紧接着回答:“你看错了,我就想爱个当解放军的女婿。”

  “嘿嘿!”老东山连连摇头,“别耍弄我老头子啦,两家没成亲,等俺儒春一走,你还不是愿跟谁跟谁去!”老东山越说越觉着句句在理,最后索性拿她一把,将她顶出去:“哼,春玲子!你有本领倒是先过了门,我就放你女婿走!”

  春玲猛地愣住。老东山这一着,太出乎姑娘的意外,她毫无思想准备。春玲两手紧握着,眼睛里闪着慌乱不定的光亮。她心里激动地想道,为了革命,提早结婚有什么了不得的呢?可是,姑娘想到自己家里的境况,她走了,父亲、弟弟谁照顾啊!这……

  老东山见春玲怔在那里无话回答,心想:正叫他说中痛处,打中她的要害了。他有些得意起来,又挑衅地说:“想好啦?你也知道参军是么味道了吧?嘿嘿,我的思想倒通啦,就等你开口,我就打这个赌……”他歪一下头,“算啦,不说没滋味的话啦,我还要下地。”

  春玲见他向外迈步,心紧张得直跳,再晚一步就没希望了。她心里急切地说:“困难一大堆……困难能克服,爹能有办法!”于是,她陡地站起身,勇敢地冲老东山叫道:“你别走,我还有话说!”

  老东山转回身,有些吃惊地望着姑娘那严肃的赤红脸孔,和射出强烈光芒的瞪得象杏子样圆的眼睛。

  “我嫁过来。”春玲坚定地说。

  老东山愕然道:“你嫁?多会?”

  春玲理把鬓边,响亮地回答:“儒春参军前结婚,今天也行。你可要说话算数!”

  老东山骇然地睁大两眼,怔怔地看了春玲一霎,接着心慌意乱,低下头支吾道:“这,这还得问儒春。他……”“他,你不扯腿就行!”春玲紧逼一步,不容对方换气,急急地说,“话一出口,驷马难追;说做就做,决不反悔!我现在就叫你、叫你爹……爹——”

  孙俊英一天没吃饭了,平常总是梳得十分整洁光滑的头发,现在乱蓬蓬的。她坐在油灯下,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息着。

  孙俊英怎么也想不到,参军的事会涉及到她身上,她的丈夫能参军,离开她。

  孙俊英是前年冬天和江仲亭结的婚。她是东面汤泉村人,但从小跟在牟平县城开旅店的叔父生活,二十岁那年才回到乡间。旅店里来往的人多且杂,俊英自小任性,学得满身风骚,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招惹得男人挤破门。有些浪荡子弟专为她来住店,有的情愿加倍付钱。她叔父的经营为此起色不少,兴隆异常,把左右几家同行顶得买卖萧条,客不上门。有天,几家掌柜的娘们串联起来,把孙俊英诓进一间黑屋,扒下她的裤子,照屁股上饱打一顿,使她三个月腚不能沾凳。

  她叔父为了赚钱发财,对侄女不加管束,眼睛睁一只闭半双的,装没看见。后来见事情闹大了,周围的同行要暗算他,才把俊英送回乡下老家。

  才到新地方,孙俊英还没来得及施展本性,就来了八路军。刚开辟工作,村里女人大都不敢抛头露脸。孙俊英见过大世面,闯过码头,能说会道,敢作敢为,又能耽误起工夫,所以人们就推她当干部。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出人头地,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得,把那放荡的本性压了下来,比较认真地干工作。后来减租减息,孙俊英领着妇女当面和地主对垒说理,成绩不小。党支部见她有能力,工作挺积极,妇女工作又缺人材,就发展她参加了党。入了党,孙俊英更觉得了不起,真为人上人了。可是她又感到党员的牌号象个紧箍咒,戴着很不舒服,但对她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情绪还是满高涨。

  孙俊英年纪不小了,不能乱搞男女关系,很想物色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选中了两个区干部,都碰了一鼻子灰。正在她气恼之时,听说山河村刚回来个荣誉军人要找对象。孙俊英把江仲亭在心里掂量了一下:荣誉军人是光荣,受人尊敬,政府照顾,这是一;他穷不要紧,共产党样样为穷人着想,何况他为抗日流过血,不怕没吃穿,并且会享福,这是二;他虽然受伤,可是不重,不妨碍过夫妻生活,也能劳动,这是三;他为人老实,性子软,孤身一人,她说啥他听啥,她能当家,这是四;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既然他受伤回来了,就说明他不能再去打仗,嫁这样的人比嫁无伤无病的青年好,她不用担心丈夫离开守活寡。

  孙俊英满心喜欢,嘴里喊着为照顾革命功臣——残废军人,嫁给了江仲亭,来到了山河村。她来后不久,这村的妇救会长安贞姑娘嫁到外村去了,就补选了孙俊英。孙俊英的腰杆子更硬了,讲话更是理直气壮,盛气凌人,俨然以荣誉军人家属自居。她张口批评这个自私,闭嘴指责那个自利。

  俗话说,硬汉难避枕旁风。江仲亭二十四五岁说上这末个有本领的媳妇,本来就感动得不知怎么好,一开始就让她三分,逐渐就百依百顺,唯命是听。江仲亭那功臣自居的思想一天天滋长、发展,到土改时分得足够的土地和耕牛,两口子一心为个人的安稳日子打算,把什么革命呀解放呀忘得一干二净了……

  昨天夜晚,孙俊英回家,不见江仲亭。一打听,被江水山叫去了,她顿时有些心慌,眼前油然出现那张号召复员军人重返前线的标语。看标语时,她就有些不安。听春玲讲是江水山叫写的,她才放了心,想道:“江水山是个愣头青,想着自己是复员军人,应该号召号召,其实他要不是少只胳膊,知道去也不要,哪会显这个能呢?”有话道,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心术不正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心思去判断别人的心,做出他们自以为千真万确、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结论。这时,孙俊英又担起心来,江水山会动员江仲亭去参军吗?可能会。仲亭能答应吗?她放心不下,欲去水山家看看,但她很快宽慰地笑了:“我这两年的心血能白花了,他不早绑在我身上了吗?谁的话,仲亭也不会听,他只听我的、宝贝媳妇的……”

  恰恰相反,江仲亭回来告诉她,他准备参军走了。而且,他完全不象原先的江仲亭,她那服服帖帖的丈夫,一点不理睬她的枕旁风——不管这风是热的冷的,软的硬的,都失去灵验了。

  孙俊英扑到丈夫怀里大哭。

  江仲亭左说她是哭,右说她还是哭,怎么开导她还是哭,最后他生气地喝道:“你他妈的还是共产党员、党支委!这些理你不懂?你要我老这样呆下去,有什么好处?叫我离开党,脱离革命?!”

  孙俊英不哭了,爬起来,愤怒地说:“你别教训人,我知道的比你多!不知什么迷了你的心,江水山是你的太上皇,他说什么你做什么!他不让你要老婆,你也拿刀杀了我?”江仲亭忍着火气反驳道,“你别瞎说!参军是我自己想通啦。就是水山指点的,这有什么不好?我水山兄弟看着咱们掉下泥坑,把咱拉出来,你说这有什么不对的!”

  孙俊英见他这样刚硬,暗吃一惊。硬的不行,她再来软的,哭得比刚才更厉害了。

  果然,仲亭见她哭得伤心,心软了下来,扳着她的肩膀说:“这倒何苦?我又不是去干别的,当解放军打老蒋是件光荣事,值得这末难过吗?”

  孙俊英的嘴象瓢似的咧开,哭声更大了,又一头栽进仲亭怀里,把身子一扭两个弯,哭着道:“我的亲人,我不为别的,我是想,你走啦,留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日子怎么过啊!”

  “这有啥关系!军属有政府照顾,你还愁吃穿?”她用力贴紧他,柔情地说:“这我不怕,为革命我饿死冻死也甘心。我是舍不得你,我的亲人。”

  “咱们成亲好几年啦,人家有的刚结婚就分开。”“再说,咱还没有个孩子。你要不走,我保险转过年给你养个大儿子!”她明明知道,数年前在牟平城的放荡生活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为养个孩子,把革命放在一边?”

  “我不是这个意思……”孙俊英亲着他的脖子撒娇地说,“我的话你一句也不听啦,你心里就有个江水山!你不知道至爱莫过于夫妻吗?一夜夫妻还百日恩哪!我的亲人,你听我的,别听江水山的……”

  江仲亭怒火冲心,把头躲开她,毅然地说:“这叫什么话!谁对听谁的,我要听党的话。这两年就因为听你的,害得我不象人了!不要说啦,再胡说我揍你!”

  在以往,不管发生什么事,孙俊英在被窝里哭出两滴泪,身子在他怀里翻几个滚,他就投降了。现在她使出全身本事,一概失灵了。孙俊英把一切怨恨都集中在江水山身上。是他——这个缺胳膊的家伙,把她丈夫激励起来,要他从她身边走开。

  “江水山,江水山!我平常待你不错,你可这末无情面,这末狠心!你……”孙俊英咬牙切齿地在心里骂着,忽然她脑子一亮,接着强硬地说:“好吧,你走,走得远远的!把媳妇留在家里,给人家欺负……”

  “你尽瞎扯,现在谁敢欺负人!”

  “我看你才睁着眼睛不见贼!”孙俊英愤怒地叫道,“人家谁象你,给你棒槌当针认,一点心眼没有。你说江水山是好人吗?”

  “你说什么,水山是我兄弟……”

  “屁兄弟!”孙俊英厌恶地骂道,“你知道他为什么叫你走?”

  “为革命,为打反动派!”

  “嘿嘿……”她冷笑一声,把被子一掀,坐起来,手拍着乳房:“他为这个!”

  “什么?你说什么!”江仲亭身靠着墙,从窗棂透进的月光中,惊讶地瞅着她的举动。

  “什么?”她发狠地说,“你知道江水山怀的啥鬼胎?告诉你吧,他早对我眼红啦!”

  “你胡说!”江仲亭暴怒起来。

  “你先别忙叫。”孙俊英飞速地说道,“这不是一天半天的事,这家伙老在我身上打转转,好几次动手动脚的,都叫我喝住啦!有次趁你不在家,把我按在炕上,幸亏我力气大,把他撵走了。他老想把你推出去,好来占着我……你,你以为我就这末落后,不放你参军吗?我的心我知道,我为护着你弟兄的面子,看他那老妈可怜,才忍气吞声不声张……可你,你这傻子……”她又抽泣开了。

  江仲亭惊呆了!他昏昏蒙蒙地想,这有可能吗?江水山看他叔伯嫂子俊,就想……他是这末个坏心的东西?不、不、不!这不可能!仲亭面前清晰地站着江水山那高大的形象。江水山是那样坚定不移,脸上是严厉的神态,眼睛射出磊落的光芒。他面前又出现当排长的江水山,领着队伍同敌人厮杀,他流了血倒下去,又爬起来……最后,失去胳膊,可是腰里还插着手枪,身上还穿着军装……孙俊英见仲亭无力地依在墙上,实以为打动了他的心,就上去拉着他的手,同情地劝道:“你明白了就行啦,我没叫他沾着,可别为这伤了你弟兄的和气。年轻人有点不检点也是常理,等我给他说房俊一点的媳妇,他的邪心也就收……”“啪!”江仲亭狠狠地第一次打了妻子一耳光,恼怒地骂道:“你这臊娘们,心好狠!我知道水山兄弟比你清楚。你血口喷人!我打死你!”

  孙俊英身子全凉了,手捂着脸说:“好!你还不信……”“你他妈的再说一句,非拿刀宰了你不可!”仲亭怒不可遏,穿上衣服跳下炕。

  “你上哪去?”孙俊英慌了手脚。

  “上哪去?我把你的丑事告诉支部书记!”

  孙俊英滚下炕,双膝跪下,抱着丈夫的腿,哭着哀求道:“不行啊,我的亲人!千错万错我的错,你可不能说出去,叫人家知道啦,我哪还有脸见人啊……”

  “本来你就没有脸!”

  “我最后求你这一遭,”她紧抱着他的腿不放,“你千万别说去!我的亲人,我这是为不放你走,一时心急,胡诌八扯说出口,我可没有别的心啊!你看在夫妻脸上,饶我这回吧,饶了我吧!”

  江仲亭见她有悔改之心,想到夫妻的恩爱,同时说出去也惹人家笑话,于是厉声喝道:“起来吧!以后可得好好改改!你身上还有点人味吗?哪够个党员?”

  孙俊英爬起来,连忙说:“我改,我改!你要什么东西我给你收拾。你走后我在家好好过日子……”

  想起昨夜的事,孙俊英现在还寒心,重重地叹了口气。她倒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越发恨起江水山来。不是他,哪会有这等事发生!不过这时她倒希望丈夫快点走了,她怕他把自己的丑事告诉党支部。晚上,仲亭下地迟迟未归,孙俊英心惊肉跳,担心他去找曹振德。那样,她的名声就臭了。脚步声。江仲亭回来了。她以紧张担心的目光看着他,探询地问:“干活到这时候?”

  “回来时振德叔和我说会话。”仲亭说着坐在饭桌前。“有什么事吗?”她有点心跳。

  仲亭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事,拿饭吃吧。”其实是有事——

  江仲亭扛着犁走到村西头时,碰到在那里等他的曹振德。

  “仲亭,有个事和你对证一下。”曹振德严肃地说。“什么事?”

  “昨晚上,水山打过你吗?”

  “这是谁说的?”仲亭有些吃惊,心里奇怪:谁告诉他的?急忙否定:“没有,没有的事。”

  振德追一句:“真没有吗?”

  “没有就是没有!”仲亭矢口否认,“指导员,我自己挨了打,还不知道痛吗?”

  “那末没打人的人,会说自己打了人吗?”振德含着笑,又认真地说,“仲亭,你这种态度对组织不对头。水山打人犯了错误,应当处理。你不能为私人情面不向组织说实话。”仲亭低下头,喃喃地说:“可是,指导员,水山打得对,是我该打呀!”

  “这里面的细情我也了解啦。不论为什么,打自己人总是不对的。”

  “你要处分水山?”仲亭担心地问。

  “要处分。”

  仲亭急忙分辩:“不行,党支书!他自己很难过。我俩也和好啦,大叔,我们是弟兄,弟兄之间打架是家常便饭。再说,我也愿挨。不该处分他!”

  振德的声音很轻,可很有分量:“弟兄间为私事打架,两人和好就算啦。可是你俩是为参军的事,党支部委员、民兵队长打了你,打一个荣誉军人,非受处分不可!”

  仲亭不知怎的,心里一热,泪水立时满上眼眶。他激动地说:“支书!我要求别太难为水山。”

  振德安慰他道:“你放心吧,水山主动检讨了错误,我们准备要他在党小组会上做检查,支部提出批评就行啦!”

  看着振德转身过去,仲亭嘴张了两下才叫出声:“指导员!”

  “你还有事?”振德回过身。

  “我家里的……”仲亭口吃了一下,本想说出老婆诬蔑水山的事,可又顾到面子,想着老婆以后在村里的处境,尤其是和水山的关系,又咽了回去,改口道:“我家里的很落后,不够格当支委。”

  振德听说过孙俊英为丈夫参军哭闹过的事,联系到她以往的表现,感到是个严重问题;但她已经转变了态度,说明她还是能改过的。他安慰仲亭说:“人免不了犯错误。俊英是有些地方不大好,我们要她联系到这次的事情做检查。你放心上前线吧,我们会帮助她进步!”……孙俊英坐在一旁,看着吃饭的江仲亭,想找出他是否揭发了自己的答案。可是什么也没打听出来。

  仲亭瞪她一眼,说:“我看你还是把支委让给别人当吧,自己去要求。”

  “好吧。”她顺从地答道,“我什么也不够格,干部、党员也让出去好啦。”

  “照你那德行就该这样!”仲亭生气地说,“可是你要有出息,不是为当干部,是为革命多出力。党员这称呼比自己的生命还贵重,你自知不够,该加劲补上才对!”孙俊英心灰意懒地答道:“好吧,再干……”

  江水山大步迈进来。孙俊英忙亲热地起身招呼:“大兄弟,快坐下吃饭吧!”

  江水山脸上流露着喜悦的光彩,兴奋地对她说:“我刚吃过饭。嫂子,你思想通啦!好,这就好!应该!”孙俊英自愧得脸发烧,苦笑了一下。

  水山又激动地说:“我来告诉你,妇救会长!明天准备欢送参军的。嘿!报名的人有五六十,超过任务好几倍。到底是咱们老解放区!叫反动派看看吧,天下的穷人有的是,不把他们连根拔,就不叫革命啦!”

  孙俊英垂着眼皮答道:“我的身子不大好,叫青妇队长去办吧。”

  “对啦,我还没告诉你们!”水山眉飞色舞,扬了一下右臂,“青妇队长,嘿,春玲!这才称得起共产党员!她到底把咱村有名的顽固堡垒攻破啦!老东山的家门口,也要挂军属光荣牌啦!”

  仲亭被他炽烈的兴奋情绪感染得跳起来,抓住水山的臂膀,说:“走,兄弟!咱俩到外面清凉清凉,在一块谈最后一次心吧!”

  水山边走边纠正他说:“怎么最后一次?往后还要见面呀!”

  两人来到门口,江水山望着从东面升起的一轮明月,激动地说:“到革命成功那一天,我要把这美的月亮摘下来,送给咱们革命的英雄们!”

  第十章

  吃过晚饭,父亲、二哥相继走了,明生又按老规矩拿出书来,准备履行他的职责——在家守门喂牲口。他看一眼坐在炕沿上不动的春玲,奇怪地问:“姐呀,你怎么还不走呢?”

  “哦,你不喜欢跟姐在一起,赶我走哪?”春玲笑道。“嗳呀,姐姐!”明生放下书本,扑到春玲怀里,叫起来,“我就巴望老守着你,多咱也不分开。姐,你今晚没有工作啦?”“有,工作没有完的时候。”

  “那你快去吧,不用管我。”明生立直身子拉着姐的手说,“姐,有我在家看门。爹说这也是革命工作哩!”“对,姐知道明生是好儿童团员,懂事!今晚我有工作,在家里干。”

  “真高兴呀!”孩子跳起来,“我跟姐在一块工作啦!”“兄弟,姐今晚放你的假,出去玩一会吧!”

  “我不出去!”明生扭着身子说,“我要和姐一起工作,好姐姐,留下我吧!啊?”

  “呀,又使性儿啦!”春玲眯着水灵灵的眼睛看着弟弟说,“这个工作你帮不了忙,在跟前还碍事。”

  “好,我走!”明生立刻老实起来,忙着收拾书本。春玲噗哧一声笑了:“明生,姐撒谎,没什么工作,是你儒春哥明天要走,待会姐要好好和他谈谈,懂了吗?”“懂啦!”明生大人似的点点头,严肃地说,“这也是工作,俺们儿童团也布置来,要欢送参军的。对,姐,我也要好好和他谈谈,欢送他!姐,我不玩了。”

  “看你……”春玲有点作难了,“有你在跟前,儒春害羞,不好说话……”

  “哦,”明生聪颖地眨了几下大眼睛,“我明白了,姐!你们有秘密,对吧?”

  春玲点点头,脸不由得泛起红晕。

  “秘密事我不该知道。姐,我走啦!”明生说着,欢蹦着跑出了门。

  “明生,玩一会就回家睡觉!”春玲跟到门口,疼爱地嘱咐道。

  春玲转回身,从炕上针线盒里拿出已经缝好的“卫生袋”,用针将灯芯挑了挑,针鼻里引上一根白丝线,顺手把针尖在头发上磨几下,就专心致意地在卫生袋上绣字儿。

  昨天中午,春玲同老东山交过锋之后,就急跑着找到父亲,红着脸儿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指导员做了汇报。姑娘想,父亲一准会皱起眉头,帮女儿解决她应允马上嫁到老东山家去的困难事。然而,曹振德并没过问春玲认为的中心问题,却思虑着说:“你这丫头在哪学得这套本领,把老头子给整住了……不过,参军要尽量做到亲人的同意,儒春他爹不是真心自愿……”

  “等他真心愿意,共产主义社会也到啦!”春玲忿忿地打断父亲的话,“爹!你一定要批准儒春去,一定批准!爹,不然,就是害了他,也是害我……”姑娘垂下了眼帘。“嗬,看你急得那个样子,我没说不批准哪!”振德慈祥地看着女儿,他那满是胡茬茬的粗糙的脸上露出了笑意。“爹呀,你批准啦?”春玲昂起头,眼里闪着喜悦的光。振德点着头,缓慢地说:“按政策,该让儒春去,可不是为了怕你不好受——”他有意顿了一下,责备而带教诲的目光停在女儿脸上。春玲没有回避父亲的目光,仍是静静地看着他;但振德从女儿在用细白的上牙咬着下唇的微小动作上,领会了自己的话在女儿身上的反应。于是,他继续说下去:“青年人参军,最好能做到家属同意。可是,遇到那种实在说不通的人,又没正当理由,就不能损伤年轻人的革命志气。对于这样的家属,争取他们的同意,这不是个外表形式,而是人心的斗争。爹看到儒春有了出息,你的心事也实落了,自然欢喜,不过象你东山大爷这种人也不能把他看得一成不变。你说等他转变了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我看咱们为了要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就要先叫这种人转变过来。玲子,天下的穷人这末多,革命的志气这末高,咱们党的力量这末大,反动派又那末恶,你东山大爷那样的人,能扭得过这形势,死不转变吗?”

  “当然不能!”春玲欢快地说,“爹,我保证多做他的工作,使他早点开窍。”

  “这就对啦!好,我忙去了。”振德说着要出门。春玲紧叫一声:“爹,还有大事哩!”

  “么事呀?”振德站住了。

  “爹,怎么忘啦?”女儿的脸有些烘热,“我给你惹下的‘祸’……”

  “哦,”振德瞧着女儿笑了,说,“那有什么?这是好事,喜事!我也同意——其实,这也用不着我批准呀?”“爹,看你说得多轻松!”春玲愁苦又焦急地说,“我是想,眼下我跟儒春结婚,你,我兄弟,家,谁照管呀!”“这也是件难事,可是,既答应人家了,就该办到。咱自己有些难处,好克服,难不住。不过……”曹振德认起真来说,“方才你告诉我的时候,我就琢磨了一遍,看眼下的情形,你公公是不会让你过门的。”

  春玲惊讶地瞪大眼睛,望着父亲说不出话。

  “不明白?这很自然嘛,你东山大爷要的是‘财神’,可你呀,玲子,对他来说是‘瘟神’,人家正恨你哪,还会叫你马上过门?据我猜想,你就是现在想出嫁,人家也不来花轿。懂了吧?”

  春玲怔了一霎,半信半疑地说:“看他的口气挺厉害,这事倒也难说……”

  父亲走后,春玲还在想老东山不会马上叫她过门的理由,仍是弄不懂,心情老是忐忑不稳,有点儿紧张。可是,很快就证实父亲的估计是正确的了——淑娴来看她,开口就说:“春玲妹呀,告诉你个大事儿:俺大爷不愿意你们马上成亲了!”

  “他出自真心说的?你说给我听听。”

  “听俺大妈说,你和俺爹吵过后,他躺在炕上抽了七八袋烟,尔后,他打发俺大妈找我回到家。他要我告诉你,说是事情太仓卒了,择不了吉日,准备不好用场,他不要你现在就过门,等以后再说。我临出门到你这儿来,他还在后面大声追着叮嘱,说这是他自愿,你要是一准要过门,就是强迫他啦!”淑娴说完,抿了几下嘴唇,又生气地补充道:“他这是为他自己打算!春玲,你细想想就会明白,他……”

  灯光下,春玲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那双灵巧的手,在“卫生袋”上绣着字儿。

  月亮升起不久,儒春规规矩矩地进来了。

  明生老老实实地坐在院门的门槛上。这时他见月亮地里有人走近,就站了起来,问:“哪一个?”

  来的那人走到门口,笑道:“看你把人吓一大跳,就象在站岗似的。”

  “对,是在站岗呀!”明生郑重其事,将对方堵住,“淑娴姐,先别进去。”

  “怎么回事?”淑娴有些意外,“家里开会?”“不是,是俺姐在家,有工作,秘密。”

  “哦,我知道啦!”淑娴轻声笑了,“还有儒春是不是?”“你怎么知道的?”

  “我会算。”淑娴说着要迈门槛,但明生拉住道:“别进去,好姐姐!”

  “这末严呀!是你姐给你下的令?”

  “不是俺姐,是我自个想到的。”

  “哟,真机灵,好个义务哨兵!不过我得进去,俺大爷找儒春啦。再说,这末久啦,你姐他们的‘工作’也该谈完啦!”

  淑娴说服了明生进了门,可是,一转身又缩了回来。“淑娴姐,你怎么又不进去啦?”明生在大门口迎着她问道。

  “嗯。你好好地站岗吧,他们的‘工作’还没完哪!”淑娴随口应着,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一轮皓月,皎洁明彻,滴溜滚圆,宛如一面银镜,高高悬挂在南山顶上空。

  淑娴踏着月光,走到村中问,停了一霎,急忙回家拿出一双鞋子,穿过村街,来到疃东头。她站住了脚,向右首的老槐树望了一眼,又朝东西方向打量一下,于是通过菜园里的畦埂,隐进树影中。

  这个地方很僻静,古老的槐树扎根在一片,菜园边上,树下有口很深的水井。树东面挨着江水山的房子西头。虽然在月亮地,可是人站在树身的阴影里,上水山家的人从树边经过,也不会看到树下有人。淑娴站在这里等人,已经不是第一个夜晚了。这淑娴,幼年亡双亲,使她的心灵凝固着悲哀的郁结。她从小跟伯父老东山生活,受着森严的家教的管束,形成她心情孤僻,性儿和水样软。她感到自己伶仃一身,奇人篱下,甚是悲惨凄楚。她很少接近人,哭脸多于笑面。她不敢上别人家去,怕听到叫妈声;听到后,就独坐垂泪,米水不咽。但是新生活对青年人有特别的吸引力,老东山的门无论关得如何严实,还是挡不住先进思想的潮流的冲击。淑娴在别的姑娘吸引和帮助下,有了走出闺房、投入集体中去的渴望。老东山当然反对,可是对淑娴他不能象对自己儿子那样严厉,因为他日夜担心,怕侄女闹分家。如果能好好地笼络住她,等她大了嫁出去,自己得一份聘礼是小事,淑娴父亲那份家产就是他的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老东山放宽了对侄女的约束,心想反正过不了几年,她就成别人的人了,还是不惹她的好。

  这几年,淑娴参加了青妇队,上识字班,思想开朗了许多,还在春玲的鼓励下进了村剧团。淑娴秉性不好说笑,脸皮最薄,更不和青年男子接近。起始演剧,登台老往里凑,怯场,不敢面向观众,她也不演和男的相配的角色。一九四五年春节期间,全区要会演,排的戏很多,别的女演员都有了任务,有个媳妇的角色非要淑娴来扮不可。这个戏剧情挺简单,是叙述一个八路军战士的妻子,怎样努力劳动,孝敬婆婆,婆媳两人都当上了抗属模范的故事。虽然这个媳妇在戏里还不和丈夫见面,可是淑娴开始还是不演,在众人的再三说服鼓励下,她才红着脸应承下来。

  淑娴是个办事认真、好动心肠的人。她在排演当中,深深被这战士的妻子的事迹所打动,她真心爱上了剧中的人物。等演完了戏,很长一段时间,她还没走出戏中的意境,还觉得自己是那个战士的妻子,似乎她自己真有个丈夫在前方打仗一样。有时不知不觉,竟说出剧中那女角的言语……从此,她对抗属就总是怀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然而她自己这个家庭,连抗属的边都沾不上。她多末想当一个象戏中的女模范啊!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江水山家的情景。

  水山家和老东山还算是一个宗族。本来淑娴和水山母亲就亲近,她有时去帮老人做点针线,挑担水。淑娴一想,水山家和戏中的抗属一样,也只有个老母亲,她的眼睛又不好,村里的代耕、照顾,解决不了老人的一切不便,多需要象淑娴演的那末一个媳妇啊!于是,淑娴比过去更进一步地去帮助水山母亲干活,认她为亲妈,同她聊天,陪她一起纺棉花。

  生活在寂寞中的水山母亲,添了个亲近温淑的姑娘,高兴得不得了,爱得不行!年迈的女人的嘴总是絮叨不休,特别是知道有人不反对听,尤其是谈她自己的儿女,那真是绘声绘色,细致入微,没完没了。光阴似流水,淑娴从水山母亲嘴里,知道了江水山从小至大的好多事情。逐渐地,有位年轻战士的形象,在她脑海中形成了。她对水山的印象越来越深,越深越想得真。直至有一天,淑娴猛然发现,她心房中已印上江水山的影子,她眼前时常涌现出他怎样战斗,怎样和敌人拼刺刀……一想起这,她的心会突然收缩,感到有说不出的紧张。猛一时她还不明白是为着什么,一清醒,全身不由得烘热起来——她原来是为一个战士在担心啊!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些战士复员了,有些战士请假回家探望。淑娴的心一天比一天紧张,也不知怎的,她的衣服换洗得比过去勤了;每次出门,都要对着镜子照照脸,梳梳头,把发针重夹一遍。她一出胡同口,成习惯地向北面大路方向望一会;一天能跑好几趟水山的家。每次去总是在院门口就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听听里面的动静。有次,听到屋里面响起一个男人的咳嗽声,淑娴立时屏住呼吸,怀里象有只鸟在扑腾,眼睛不知向哪看好,轻脚碎步走进屋。“娴子,你低着头干么呀,怕见人吗?”水山母亲笑嘻嘻地说道。

  淑娴小心地抬眼一看,差一点大端一口气。她满脸绯红地看着坐在炕前的曹振德,羞怯地说:“大叔,你在这哪。”振德笑着说:“我来告诉你大妈,你水山哥要回来啦!”“啊!真的?”淑娴被巨大的喜讯震动了,忘记有人在前,赤裸裸地暴露出她的过火的惊喜。

  “看你,傻闺女,”水山母亲喜笑颜开,“你叔多会和你撒过谎!他在区上开会,听县里来的同志说,你水山哥在县上办么个手续,到明天就来家啦。”

  这一天夜里,淑娴一点睡意也没有。她把包袱里的所有衣服拿出来,翻来复去地找着。穿上件花的,对着镜子身前身后地端量,心想这件衣服好看,小红梅花多显眼呀!可是马上想到,听水山母亲说过,江水山从小就看不惯穿好吃好的。有次过年,母亲把纺一冬线赚的钱给他做了件新褂子,硬逼着才套在他身上。过不一会,他母亲到街上去,发现水山还穿着原来的破旧棉袄,那件新衣服套在另一个穷孩子身上了……

  “他这性子不会改,八路军就爱的是个素净……”淑娴想着,又找出件半新的粗布褂子穿在身上。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