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青囊尸衣续集)最新章节 > 第 19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青囊尸衣续集) 第 19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到有四只的,可是小翠儿却每次都不多不少只生四只,而且个个都是白虎,所以老爷子活着的时候说,这是只抬棺猫,生仔只为抬棺材,只猫抬棺材的个角。”

  贾道长倒是第次听说还有这种事情,禁不住好奇的问道:“那么白虎呢”

  “就是根毛都不长,光秃秃的皮肉,不吉利啊。”老婆婆解释道。

  贾道长越发奇怪了:“这是只短毛黑猫,生出的小猫竟然不长毛么”

  “就是喽,每次产下的小猫仔,以后都是不长毛的,吓死人了”老婆婆说道。

  “那些小猫呢”贾道长问道,他倒是真想着见识见识那些所谓的“白虎”。

  “都打死了。”老婆婆回答道。

  “都打死了”贾道长惊讶道。

  “抬棺猫,人见人打。”老太婆脸上露出丝笑容。

  “那么这只小翠儿可有什么特别之处么”贾道长好奇的问道。

  “特别之处”老婆婆想了想,说道,“牠喜欢吃人剪下来的头发和指甲,不喜欢米饭和面食,对了,还要喝洗脚水。”

  “这么说,人身上的东西,小翠儿都喜欢吃了”贾道长嘿嘿冷笑道。

  老婆婆有些愠怒的瞥了贾道长眼,转身回自己的东厢房里去了。

  “有些动物有食异物癖,就像有人爱吃碎玻璃或是鹅卵石铁钉钢针么的。”张队长边喝酒便说道。

  “这只猫不样,”贾道长若有所思的说道,“牠的眼光里似乎有种邪恶的东西。”

  “不过是只猫而已嘛”张队长不以为然的说道。

  酒足饭饱后,贾道长对张队长说道:“走,我们去看看孩子们。”

  两人来到了后院库房门前,张队长开启了门锁。

  屋子内,昏暗的电灯光下,妮子怀里抱着那只大黑猫正在同牠玩耍。

  “放下小翠儿。”张队长厉声说道。

  “小翠儿那是牠的名字么,真好听。”妮子搂紧了大黑猫欢喜的说道。

  “妮子,你肚子吃饱了么”贾道长望着堆掰开了的面馍,柔声的问道。

  “嗯。”妮子应道。

  “好,贫道带你出去。”说时迟,那时快,贾道长回手指,戳中张队长右腹部第十根肋骨尖端处的章门岤,此乃人身九大晕岤之,张队长瞪着双迷惑不解的眼睛,身子慢慢的瘫软倒在地上了

  第92节

  鬼壶 第92节

  妮子和有良惊愕的目瞪口呆。

  贾道长微微笑,伸出手来柔声说道:“妮子,我们走。”

  “不妮子,你不能跟他去。”有良横在了妮子的面前,正义凛然的说道。

  “有良哥,”妮子吞吞吐吐的说道,“可是我真的很想我娘”

  “骗子,他说的是谎话,你千万别信他的。”有良涨红了脸,百般解释着。

  妮子眼噙着泪水,幽幽说道:“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个人提到过我娘”

  有良面对着贾道长,忿忿的说道:“那么,妮子的父亲是谁你不会又说你是知道吧”

  “当然知道,”贾道长淡淡的说道,“他叫阳公,是关东黄龙府人。”

  妮子瞪大了眼睛,痴痴道:“我爹你也知道我爹”

  贾道长站立在门口,手推开了门,夜风轻柔的吹了进来,“妮子,你到底想不想跟贫道走”他绝对有把握,个自幼与双亲离散的六七岁小女孩,旦得知爹娘的下落,有谁会拒绝这种诱惑呢。

  “我走。”妮子下定了决心,默默地伸出只手来

  贾道长把拉住妮子,往怀里揽,身子倒纵出房门,然后倏地凭空跃起丈多高,跳过了后院的木栅栏,抱着妮子穿过了杂树林,路奔北而去。

  “喵呜”妮子怀中声猫叫,贾道长此时才注意到,妮子把那只“抬棺猫”也抱来了。

  库房内,有良呆呆的愣在了那儿这些日子以来,他早已经视妮子为自己的亲妹妹般看待了,打从爹娘死后,他心中暗下誓言,此生将会永远的照顾妮子,世不离不弃。尽管十二三岁的他对男女之事还不甚了了,但有良坚信,自己这辈子生存的意义只有个,那就是妮子。

  此刻,有良蓦地反应过来,“妮子”他大叫了声,跨过昏厥在地上的张队长,头冲出了房门,攀过木栅栏,朝着杂树林中追了过去。

  当有良跌跌撞撞的跑出了林子时,妮子他们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有良屁股坐在了地上,放声恸哭了起来。

  整整个晚上,有良像失了魂儿似的在潼关城里四处游荡,寻觅着妮子的踪影。

  天亮了,他疲惫的依偎在南水门的墙角下,两眼茫然的盯着天空,口中喃喃的叨咕着:“妮子.”

  这时,远处走来了个老僧,站到了有良的面前。

  有良的目光缓缓的移到了那老僧的脸上,惊异的叫了声:“未渡师叔”

  第部完

  尺子启事:童鞋们,鬼壶第部写完了,总计22万字。待偶休息三两日,再接着写第二部,估计需四部得以结束,要到明年夏天去了, 嘻嘻

  鬼壶第二部:

  第七十章

  暮春时节,江南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而此时遥远的关东黄龙府,则大地刚刚去霜,人们开始赶着牛马车往那望无垠的黑土地里送粪,俗话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眼瞅着,地里的农活就要忙起来了。

  松花江,女真语满语称之为“松阿察里乌拉”,汉译“天河”,发源于中朝交界的长白山天池,全长近两千公里,最后汇入了黑龙江。东晋至南北朝时,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自明宣德年间始名松花江。

  松花江与伊通河交汇处水面平缓,历来是出产红尾鲤鱼的地方,这种鲤鱼个大尾红,肉质极为肥美,当年是吉林乌拉上贡朝廷的珍品。

  靠山乡的妖窝铺屯就在松花江汊的岸边,人们除了种些高粱玉米等杂粮之外,早晚还要去江里捕鱼和捞些小虾,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都还过得去。

  “妖窝铺”这个名字很怪,连屯子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的由来,虽然感觉上或许有些不吉利,但此地土壤肥沃,粮食够吃,人们也就不管名字的好坏与否了。

  大概从伪满的时候起,沿着伊通河两岸的村庄便直不太平,时常有青壮年男子夜晚睡觉的时候会突然暴毙,不但死因极为可疑,而且尸体异常的恐怖,大致都是胸部塌陷凹瘪,双眼凸出至眼眶外面,令人不寒而栗。满洲国时期的新京日本宪兵队,到后来的国民党长春警察厅,乃至解放后的吉林省公安厅,半个世纪以来,没人能够查出那些尸体的死因究竟是什么,而新的死亡个案却仍时有发生。

  这些年来,京城也派出过几拨考察组,秘密调查当地的地理人文等环境情况,最后只是发现当地的井水中含氟量很高,村民不管男女老少基本都是口大黄牙,除此而外倒并无其他的异常。

  李地火老爷子年逾古稀,是妖窝铺屯里最年长的,尽管其骨瘦如柴,躺在炕上苟延残喘的也有些年了,但病病歪歪的却总是死不了,屯里人都说:“瞅这老爷子那副老棺材瓤子,谁知道命还挺长久的呢。”

  老爷子无后,是屯子里的五保户,每年政府发给些高粱和玉米,勉强糊口。他早些年收留了个流浪的傻子,取名“葛老二”,如今已有三十来岁了。所谓“傻子”,其实就是智力低下,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二百五”。这家伙年轻时,经常将镰刀挂在胯间游荡,终有不慎将小鸡鸡割去了截,由此可见其智力之低下,所以当地人贫瘠的文化生活当中,又多出来条歇后语“鸡b巴上挂镰刀葛割老r二”。

  黄昏时,躺在炕上的李老爷子突然吩咐道:“葛老二,你今晚去下撅的钩,钓些肥壮的鲶鱼回来,明天家里将会有贵客到来。”

  “什么是龟壳”葛老二傻乎乎的问道。

  李老爷子没有理睬他,口中自言自语的说道:“鲶鱼吃死倒,招待贵客再好不过了。”

  “什么是死倒”葛老二眨了眨眼睛,不厌其烦的问道。

  “就是溺死的人。”李老爷子干咳了两声,回答道。

  夜里,月色迷离,伊通河水面上雾气蔼蔼,这是因昼夜温差而引起的蒸腾现象。

  伊通河,满语“秃河”,为古女真语音译,是长春平原上的条千年古流,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在黄龙府今农安县靠山乡妖窝铺屯汇入松花江支流饮马河。

  月光下,葛老二沿着河岸下“撅的钩”,这是当地钓鲶鱼的种土法,即在岸上插根小木棍,拴上条五六米长的细麻绳,绳子头上系上只鱼钩,穿条大青蚯蚓,然后扔到水里就不管了。次日清晨来将麻绳拽,每只鱼钩上基本上都会有条大鲶鱼,十拿九稳,是此地孩子们最喜爱的种钓法。

  葛老二下了十余条“撅的钩”,然后打了个哈欠,转身往回走,当他快要到屯子里时,突然看见月光下有人影从王老蔫家翻墙跳出

  他揉了揉眼睛,惊奇的发现那人影竟然酷似李地火老爷子,葛老二嘴里叨咕着:“真是活见鬼,老爷子趴窝都趴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还能翻墙越脊成仙了不成”

  回到家中,东屋里黑灯瞎火的,老爷子的鼾声如雷,嗯,定是自己看花眼了,葛老二寻思着。

  次日黎明时分,葛老二摸着黑来到了河边,条条的收起“撅的钩”,总共大大小小的钓了七八条鲶鱼,其中有条特别肥大的,足足有三四斤重。葛老二兴致勃勃的拎着鲶鱼返回,刚刚至屯边,便听到有女人撕心裂肺的嚎叫声,在夜空里显得极森然可怖,那是传自王老蔫家的土房之内

  待他走到近前时,左邻右舍都已经披着衣裳跑出各自家门,聚拢在了那几间土房前议论纷纷,人人面现惊恐之色。

  葛老二挤了进去,屋子里面的火炕上,躺着王老蔫赤裸的尸体,前胸塌陷瘪下,仿佛肋条骨都折断了似的,两只眼睛直勾勾的望着棚顶

  葛老二人虽然有些傻,但还是知道人死是应该要闭上眼睛的,于是伸手在王老蔫的脸上来回摸了两把,见到死者终于合上了眼皮,遂满意的笑了。

  突然,王老蔫蓦地又睁开了眼睛,凝滞的瞳孔直视着葛老二

  “妈呀”葛老二吓了跳,扭头就跑,嘴里大声叫喊着,“不好啦,诈尸啦”

  众人大惊,急忙涌进屋里看,王老蔫的尸首还是老样子,空洞的眼神呆呆的望着空中。

  “唉,又死了个”有老太婆揪心的叹息道。

  第93节

  鬼壶 第93节

  “鱼,大鲶鱼”葛老二双手拎着鲶鱼,兴冲冲的踹开了房门,头撞入了东屋里。

  “傻了吧叽的,赶着投胎啊”李老爷子躺在炕上骂道。

  “好肥的鲶鱼啊,老二要吃鱼啦”葛老二高兴的举着手中的鱼给老爷子看,同时嘴里说道,“呵呵,又死了个。”

  “你说什么”老爷子问道。

  “王老蔫死了,还不闭眼睛,诈尸吓唬人”葛老二心有余悸的说道。

  “诈尸哼,小样。”老爷子嗤之以鼻的说道。

  “老爷子,你会飞檐走壁么”葛老二想起了夜间瞅见的那个夜行人的背影,大咧咧的问道。

  “飞檐走壁你说什么呢”老爷子目光盯着葛老二,不解的问道。

  “我看见了个人影,从从王老蔫家翻墙出来,好像是”葛老二吞吞吐吐的说道。

  “是谁”老爷子严厉的问道。

  “好像是你,我还以为你成仙了呢。”葛老二呵呵的傻笑着。

  “不许胡说八道小心我撵你出家门。”老爷子怒道。

  葛老二闻言吓得脸色发白,嘴里连连的嗫嚅道:“老二不说,老二不说了。”随即紧忙转身去灶间收拾鲶鱼去了。

  灶坑前,葛老二抓着菜刀,将活蹦乱跳的鲶鱼条条的开膛破肚抠腮,天亮时,便已经拾掇干净了。

  “老二,把鱼都拿进来。”东屋里传来老爷子的叫声。

  葛老二连忙端着鱼盆进屋。

  “放在炕上。”老爷子吩咐道。

  “是。”葛老二规规矩矩的将鱼盆撂在了炕头上,然后目光看着老爷子,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你出去吧,烙点大饼子,天亮以后贵客要到了,你给我老实的呆着,别乱说话,知道吗”老爷子训斥说道。

  “老二知道了。”葛老二恭恭敬敬的答应着,转身出去了。

  关东人家生火做饭都是烧秫秸,也就是玉米和高粱杆,次起码要大捆,葛老二手脚笨拙,把个灶间里弄得乌烟瘴气的,熏得他直流眼泪。于是,他跑出门去透透气,蓦地脑筋转,心想老爷子要鱼干什么该不会自己偷吃鱼吧想到此,便蹑手蹑脚的扒到了窗户上,眼睛凑在破窗户纸上的小孔朝着屋里瞄去

  老爷子双手捧着那条最肥大的鲶鱼,低着脑袋正对着鲶鱼头亲着嘴儿

  第七十二章

  天已经大亮了,王老蔫家门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小孩子们躲在大人的身后,既恐惧又好奇,战战兢兢的不敢朝屋里看。

  屯子北头走来了葛老二,手攥着根大葱,嘴里啃着苞米面大饼子,还不停地哼着东北小调“十八摸”:“伸手摸姐肚眼儿,好像当年弥勒脐,伸手摸姐屁股边,好像羊羊大白绵”

  “葛老二,人家死了人,你还在这儿唱十八摸,小心搧你啊。”有人凶巴巴的叱责道。

  葛老二赶紧住了嘴,溜到了人群外围角落里,踮着脚看热闹。

  村长心情沉重的对大伙说道:“乡里说了,县公安马上就到,让我们保护好现场。妈的,咱这儿妖窝铺隔个年把的就死上个壮劳力,总得找出个原因才是啊。”

  “就是嘛,到底是撞了哪门子邪”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就在这时,屯子南头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农安县公安局的刑侦人员赶到了。车子停下,几名警察跳下车分开人群走进了屋里,其中那位技术员手里还拎着个黑皮包。

  在进行现场勘验的同时,刑侦队的警察们开始讯问老百姓,由于事发是在深夜,屯子里左邻右舍都已经熟睡,并没有任何目击者。王老蔫的老婆睡得更死,尽管同在铺炕上,竟没有丝毫的察觉,直至黎明时出门撒尿,才发现不对劲儿了。

  “你点动静都没听到”齐警官手里拿着小本本,疑惑的问道。

  “没有。”王老蔫老婆哭哭啼啼的回答道。

  “警官,”村长表情严肃的说道,“前年李柱子死的时候,你们也来过的,可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破案,今儿个王老蔫同李柱子死的时候摸样,俺们老百姓可不愿意再这样没年头的等下去了。”

  村民们纷纷叫嚷起来:“是啊,下次说不定又轮到谁家了,你们公安局都是吃干饭的么”

  “乡亲们,”齐警官摆了摆手,将吵闹之声压下,然后解释说道,“咱们靠山乡不只是现在,打伪满的时候算起,类似王老蔫这样的命案已经差不多有百余件了,虽然当年日本人国民党都破不了案,可如今是新中国,是**的天下,请大伙相信党和政府,这案子早晚定会破的。”

  众人仍旧是议论纷纷,对齐警官的解释听不进去。

  “这类案子最难办的就是没有目击证人,唉,如果有谁无意之中撞见就好了”齐警官叹息着自语道。

  “老二看见了”葛老二站在人们的身后,吞吞吐吐的说道。

  人们的呼吸仿佛下子停止了,空气死般的沉寂,目光全都投向了葛老二

  “你说什么你看见了凶手”齐警官着实大吃了惊,嘴里结结巴巴的问道。

  “老二看见了就在王老蔫家的后墙上蹿房越脊的,是个仙人”葛老二胆怯的望着齐警官,小声的说道。

  有人先憋不住笑了声,然后人群中爆发出阵神经质的哄堂大笑。

  第94节

  鬼壶 第94节

  “你们笑什么”齐警官不满的叫道,然后迫不及待的连连发问,“你是在夜里什么时间看见的你当时在做什么那个人你认识么他长得什么样”

  “警官,他是个傻子。”人们笑着告诉齐警官道。

  齐警官不为所动,多少年来所遇到的第个目击证人,即便就是个傻子,也要抠根问底个明白。

  “老二昨晚去下撅地钩回来看见的”葛老二抬起眼睛,怯生生的望着警官说道。

  “别怕,说下去。”齐警官鼓励着。

  “老二真的看见啦,老二认识他”葛老二低声说道。

  人们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全神贯注的听着。

  “是谁”齐警官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柔声说道。

  葛老二的眼睛四处望了望,然后神秘的小声说道:“他不让老二说。”

  “他是谁”齐警官紧张的追问道。

  “李老爷子。”葛老二说完,长长的嘘了口气。

  众人又次爆发出畅意的笑声,令齐警官时间迷惑不解。

  “齐警官,这李老爷子是个瘫子,在炕上都趴窝几十年了。”村长笑着对齐警官解释道。

  齐警官严肃的对村长说道:“村长,这事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当然,屯子里老百姓有谁不知道李老爷子是个瘫痪”村长本正经的回答道。

  “不错,老爷子躺在炕上有年头啦。”老百姓附和着说道。

  齐警官皱了皱眉头,仍然不死心的问葛老二:“李老爷子现在干什么呢”

  葛老二兴奋起来了:“他在家里和那条最大的女鲶鱼亲嘴儿呢,肚子里还有好多好多的鱼子”

  齐警官听罢终于傻了眼,这家伙真他妈的是个大傻子

  “喂,这个村子见不到个人影,原来都在这儿”人群外面突然有人说道,口音软绵绵的,不似本地东北老屯硬撅撅的。

  众人让开了条通道,齐把目光望过去。

  个五短身材的老女人,风尘仆仆,银发披肩,满脸的皱纹,上面是长袖对襟短上衣,扎着红色斜纹围腰,下穿单式片裙并缀有黑色前遮阴布,脚上打着绑腿,足蹬黑布鞋,背着个大包袱,副外乡少数民族的装束。

  在她的身边,站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手上拎着把长着绿茸茸长毛形同雨伞般的物体,肩上则站着只巨大的威风凛凛的蓝色大鹦鹉。

  老太婆和那孩子正是客家嬷嬷和沈才华。

  自从离开缅北果敢后,嬷嬷带着孩子路风餐露宿,汽车火车马车坐遍了,最后终于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李地水的老家松花江畔的靠山乡妖窝铺屯,千里迢迢的送回丈夫的骨灰。

  “这里叫做妖窝铺么”客家嬷嬷问道。

  “是啊,这屯子就叫妖窝铺,你找谁家”村长挤上前来,打量着这个装束古怪的老太婆,客气的回答道。

  孩子们瞬间全都被小才华肩上的蓝紫金刚大鹦鹉嘟嘟伟岸的身姿吸引过去了,个个都流露出惊讶羡慕的目光,但又不敢伸手去摸,连那些大人们也都连连咋舌赞叹不已。

  “瞧,这只大喜鹊个头真大呀。”有个小眼睛老头啧啧道。

  “胡说,这哪里是喜鹊分明是野雉嘛。”立刻有人不满意的反驳说道。

  “这里有个叫做李地火的人么”客家嬷嬷又问道。

  “李老爷子你找他干什么”村长奇怪的说道,心想这瘫痪老爷子孤寡辈子,从不与外人接触。

  “他是我家小叔子。”客家嬷嬷回答。

  村长挠了挠头皮,没听说这李老爷子有什么兄弟呀。

  这时,有个老态龙钟的白发老太蹒跚着上前,迟疑的说道:“李地火是有个哥哥,叫李地水,民国初年出去念新式学堂的,后来九八事变那会儿,他还回了趟家,骑马挎枪的,好像听说是东北军,再往后就没消息了,八成是死到外面了。”

  “我就是李地水的老婆。”客家嬷嬷说道。

  “哦李地水还活着”老太婆自言自语道,“八成有九十多岁了吧”

  “他死了。”客家嬷嬷淡淡道。

  “那您这是”村长恭敬的问道。

  “送他的骨灰回老家,这是地水多少年来的愿望。”客家嬷嬷拍拍包袱里的骨灰坛,眼圈有些红了。

  “是这样啊,李地火老爷子人还在,只不过身子已经瘫痪多年了,喏,这个葛老二就是他早年收养的。”村长指葛老二说道。

  “老二知道了,你们就是今天要来的龟壳了。”葛老二笑嘻嘻的问客家嬷嬷。

  “贵客你知道我要来”客家嬷嬷惊奇的问道。

  “老爷子知道,昨晚就叫老二去下撅地钩捉鲶鱼,说今天天亮就会有龟壳到家门。”葛老二傻乎乎的说道,目光却流连在大鹦鹉嘟嘟的身上。

  客家嬷嬷心中颇感奇怪,或许是地水兄弟俩有什么感应也说不定,“带我去见李地火。”她对葛老二说道。

  “稍等,”齐警官在旁突然道,“我还要再详细的讯问下葛老二有关的情况。”他终究有些不死心。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客家嬷嬷眼睛望向了村长。

  村长叹了口气,沉重的说道:“死人啦,不明不白的,八成是有什么妖怪在害人。”

  “妖怪”客家嬷嬷不解道。

  “胸这里都瘪下去了,两只眼睛掉到了外面,那个吓人啊”村长心有余悸的比划说道。

  “听你说死者的样子,好像是蠕头蛮干的。”客家嬷嬷平静的说道。

  第95节

  鬼壶 第95节

  第七十三章

  “蠕头蛮那是什么东西”村长瞪大了眼睛,迷茫的说道。

  客家嬷嬷看了他眼,问道:“老妪可以瞧瞧那位死者么”

  村长闻言目光瞥向了齐警官,齐警官点了点头,转身带着嬷嬷走进了土房内,沈才华被众多的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只好仍旧站在原地,任由孩子们指指点点,而嘟嘟则昂起了脑袋,俨然副明星派头。

  屋子内,痕检技术员仍旧在桌子柜子以及炕沿儿上刷银粉,丝不苟的采集着指纹,法医则呆呆的望着王老蔫的尸首发着愣,口中喃喃嗫嚅道:“不可能啊,简直是匪夷所思”

  客家嬷嬷挨近炕上的赤裸尸体,伸手在其塌陷干瘪的前胸上按了按,淡淡的说道:“警官,请给老妪找个小瓶子来。”

  齐警官莫名其妙的看了看嬷嬷,最后还是叫技术员递过来支用于收集物证的小玻璃瓶子,交给了她。

  客家嬷嬷左右手无名指轻轻探出,按在王老蔫腹部脐旁二寸的左右天枢岤上,口中默默念道:“曱曵曶曷书曺曻朁”使出祝由神功的第三式“行尸走肉”来。

  技术员惊讶的瞥了眼齐警官,悄声问道:“老齐,从哪儿整来个跳大神儿的”

  齐警官苦笑了下,没有作答,目不转睛的盯着客家嬷嬷手上的动作,这个外乡来的老女人说不定还真的有两把刷子呢,他寻思着。

  王老蔫的肚脐眼慢慢的张开了条缝隙,紧接着,脑瓜皮锃亮,生有两只小三角眼睛的乳白色物体探出头来,缓慢的蠕动着脖子,朝着四周看看,眨了眨眼,仿佛觉得很迷茫似的

  客家嬷嬷继续念着巫咒

  齐警官技术员和屋里的其他两名警察都呆怔住了,面面相觑,作不得声。

  那虫子继续向外爬着,最后整个身子都钻出了尸体的肚脐眼儿,足足有指多长,体型肥胖多肉,竟然生有短短的四肢,如小型壁虎般,通体呈乳白色,透着诡异的青光

  说时迟,那时快,客家嬷嬷出手如电,迅速的以两根手指夹住那条怪异的虫子,丢进了玻璃瓶中,然后盖上了瓶塞,松了口气。

  “那那是什么”齐警官战战兢兢的问道。

  客家嬷嬷冷笑道:“小蠕头蛮。”

  齐警官仍是不解道:“这蠕头蛮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会从王老蔫的尸体里面爬出来”

  “蠕头蛮是种远古遗留下来的生物,”客家嬷嬷皱着眉头,自言自语的说道,“奇怪,这东西怎么会跑到关东这边来了呢,牠本应该生活在中原地脐之内的啊”

  “地脐”齐警官更加莫名其妙了。

  “大地之脐,乃是山川地气结岤之所,因而地脐之内会有些远古遗留下来仍然存活着的生物,可是东北平原并无这种地理形成条件呀。”客家嬷嬷解释说道,同时疑惑的皱着眉头。

  齐警官晃了晃脑袋,这老太婆讲的话带有极端的封建迷信色彩,不足以采信。

  齐警官转过身问痕检技术员道:“那虫子是什么蛆之类的东西么”

  “不会的,”技术员面露疑惑不解,嘴里像背诵教科书样的说道,“在般的情况下,尸僵于死后到3小时开始出现,最初出现在颜面部和眼肌,随后扩散到躯干的上下肢,12小时后,尸僵会达到全身。30个小时之后会再软化,70小时左右恢复原样。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以及低温干燥的情况下,时间会延缓,而高温多湿条件下则会加快。”

  齐警官点点头,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技术员舔了舔干涸的嘴唇,指着王老蔫的背部接着说道:“此人已经融合成大片尸斑,尸僵扩散,角膜微浊,嘴唇开始皱缩,方才用缩瞳剂滴眼,瞳孔仍有反应,这说明已经死亡了约八小时左右,推算应该是在”

  “子时,蠕头蛮杀人都是在半夜里。”客家嬷嬷插嘴道。

  “是的,准确的死亡时间应该在午夜12点左右,”技术员点头说道,“尸首的回盲肠部分容易积滞粪便,所以尸绿首先出现于右下腹部,然后向全腹部蔓延至全身,苍蝇闻到死者的气息,便会在其口鼻眼外耳道肛门外阴等处产卵。每只蝇产卵150粒,在夏季30摄氏度的气温下,经814小时孵化成蛆。而现在是春天,天气还比较凉,如果尸体生出蛆虫那也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齐警官打断了技术员冗长的话语,插嘴道:“尸蛆嘛都知道,可是这么大个头的却从来没有见过,我想,这家伙绝不是苍蝇下的蚱,会不会是某种奇怪的寄生虫呢”

  客家嬷嬷摇摇头,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问道:“警官,这只小蠕头蛮可以给老妪带走么”

  “不行,”齐警官断然拒绝道,“这是物证,要带回到县局化验的。”

  “那可要当心了,蠕头蛮那东西可是会害人的。”客家嬷嬷冷笑着将玻璃瓶交给了齐警官,然后转身走出了屋子。

  村长叫葛老二带着客家嬷嬷和那孩子回家去见李地火老爷子,那群村里的孩子们恋恋不舍的跟在了嘟嘟的后面,同朝着屯北走去。

  “老爷子,你说的龟壳到家啦”进院门,葛老二就扯起嗓子喊了起来。

  来到了东屋,李地火老爷子在炕上微微欠起身子,脸上挂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情,淡淡的说道:“我哥哥地水回家来啦”

  客家嬷嬷犀利的目光盯着老爷子,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老妪是李地水的老婆,见过小叔。”说着面解开了背在身后的包袱,将骨灰坛撂在了炕头上。

  “唉,他终究还是死了。”李地火幽幽叹息道。

  “民国五十五年春天里死的。”客家嬷嬷告诉他。

  “民国”李地火诧异的望了眼嬷嬷,迟疑的说道,“你是从台湾来的”

  “台湾苗栗。”嬷嬷回答。

  “这孩子是俺们李家的么”李地火瞥见了客家嬷嬷身后的沈才华,眼睛为之亮,开口问道。

  “地水并无留下儿半女,这孩子是老妪的徒弟沈才华。”客家嬷嬷柔和的目光瞅着小才华说道。

  “哦,”老爷子闻言兀自叹息了起来,“李家原本也是大户人家,想不到我们兄弟俩竟然都无后了”

  “小叔,老妪这次来是专程送地水的骨灰回老家的,不知何时可以让他入土为安”客家嬷嬷问道。

  “不忙,你们还没有吃饭吧昨晚我让老二去钓了些鲶鱼,现在就叫他炖给你们吃,老二,炖鱼去。”老爷子吩咐道。

  “听这位葛老二先生说,好像您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会到这里”客家嬷嬷颇为诧异的说道。

  老爷子定睛仔细看了看自己的这位外乡嫂子,然后缓缓回答说道:“亲兄弟嘛,脑袋里有感应就会做梦,我是梦见你们领着哥哥回家来的。”

  客家嬷嬷听罢微微笑,再也没有说什么。

  “这孩子生的好,有股子灵气,”老爷子岔开了话题,望着沈才华赞叹不已,随即他的目光又落在了嘟嘟的身上,颇为惊讶的说道,“这只长毛喜鹊个头够大的嘛。”

  嘟嘟闻言脸上流露出愠怒不满之色,心道,关东地区竟然如此蒙昧,连世界著名的亚马逊蓝紫金刚鹦鹉都不识。

  “小叔,你的身体得了什么病”客家嬷嬷问道。

  “唉,是高位截瘫,上房摔的,都好几十年啦。”李老爷子叹息道。

  “我们进村子的时候,看到有户人家死了人,样子十分的怪异,胸口塌陷,眼珠爆出,这附近经常会有这样子的事情发生么”客家嬷嬷很随意的问道。

  李地火闻言冷冷的答道:“嗯,听说过,八成是闹鬼了。”

  “闹鬼”嬷嬷疑问道。

  “咱东北这块儿,屯子里经常闹黄皮子啥的,有时候请老仙儿跳跳大神儿也就好了。”李老爷子打了个哈欠,好像是困了。

  “小叔,那你休息吧,老妪不打扰了。”客家嬷嬷瞧在了眼里,于是起身说道。

  “哦,你们俩就住到西屋里去吧,让葛老二同我睡。”老爷子说完眼皮耷拉,不再搭理人了。

  灶间依旧是浓烟滚滚,葛老二面咳嗽着,面煎鱼,香气扑鼻而来。

  西屋里,客家嬷嬷将骨灰坛放好,然后神神秘秘的拉着沈才华,附耳悄声说道:“才华,想不想看师父今天晚上用祝由功来捉鬼”

  “猪油功捉鬼在哪儿”沈才华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就在这妖窝铺屯子里。”嬷嬷微笑着回答道。

  第96节

  鬼壶 第96节

  第七十四章

  香喷喷的炖鲶鱼摆在了东屋的炕桌上,那鱼都是整条烧的,扁平的脑袋,口周生有数条长须,黄滢滢的鱼身上撒了些嫩绿色的葱末,又好看又好吃,那条最大的“女鲶鱼”,就撂在了客家嬷嬷的面前。

  “松花江的开江鱼,因为猫了个冬天,所以味道特别的好,你们在南方是吃不到的。”李地火老爷子躺在炕梢,对嬷嬷和沈才华说道。

  “呵呵,这条女鲶鱼是老爷子特意给你的都不让老二吃”葛老二有些不满的说道。

  客家嬷嬷微微笑了笑,低下头来用鼻子凑在那条肥大的鲶鱼身上嗅了嗅,果然有种淡淡清爽的肉酯清香。

  “这在台湾叫塘虱,味甘性温,补中益阳,强精壮骨,有利小便,疗水肿的功效。”客家嬷嬷点头说道。

  李老爷子微笑着不语。

  “可是这东西却喜食腐烂的人尸”客家嬷嬷接着说道。

  李老爷子的脸色微变。

  “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吃过塘虱以后,皮肤上容易生长些东西,医生称作荨麻疹。”客家嬷嬷似乎并未留意老爷子的表情,自说自的。

  李老爷子干咳了两声。

  “若是腐烂的人尸有寄生虫的话,便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了这鱼的体内”客家嬷嬷嘿嘿说道。

  李老爷子面色颇显苍白。

  “世间上,有些寄生虫可以熬过百度水温的炖煮,仍然存活在这塘虱的体内。”客家嬷嬷举起了筷子。

  李老爷子紧张的瞪大了眼睛。

  客家嬷嬷望了沈才华眼,柔声说道:“才华,记住,通常寄生虫都躲藏在眼睛的后面”话未落音,客家嬷嬷出筷如闪电,挑翻那条“女鲶鱼”的眼珠,然后往内挖,夹出来条小如火柴棍般大小的“蠕头蛮”来

  那条蠕头蛮蠕动着秃顶的脑袋瓜,身子扭曲,短短的四肢挣扎不已,两只小小的三角眼忿怒的盯着客家嬷嬷。

  沈才华看的已是目瞪口呆,嘴里结结巴巴的问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嘟嘟在旁歪着脑袋仔细的打量着,扒在才华的耳边小声说道:“像是某种不知名的蠕虫。”

  此刻,李老爷子已是面如土灰,额头上沁出冷汗。

  “哈哈,小虫子,小虫子”葛老二兴奋不已的叨咕着。

  “真的是有,有寄生虫”李地火口干舌燥的说道。

  客家嬷嬷面无表情的吩咐着:“葛老二,取火来。”

  葛老二闻言屁颠屁颠的跑去灶间拿来了盒火柴,兴致勃勃的擦燃根,客家嬷嬷夹着那条小虫凑到了火苗上。

  “吱”那小虫痛苦的叫了声,目光瞟向了老爷子。

  老爷子闭上了眼睛,眼角湿润,脑袋扭过边,不再搭理了。

  客家嬷嬷冷笑着手腕翻,将小“蠕头蛮”的脑袋放在了新擦燃的火柴上,那虫子痛苦的扭动着身躯,不会儿,通体就烧焦了,空气中散发着股腐尸的臭味儿。

  “李老爷子,我来串门啦。”这时,院子里传来了村长的说话声音。

  “什么味儿,好臭啊。”村长迈进屋门,鼻子嗅了嗅,皱着眉头说道。

  “我们烧虫子玩儿呢。”葛老二笑嘻嘻的说道。

  村长低头看了看炕桌上的饭菜,咂咂嘴说道:“李老爷子,没整两盅啊”

  “想吃就吃呗。”李地火睁开了眼睛,没好气儿的回答道。

  客家嬷嬷微微笑,语双关的说道:“这鱼可以吃了。”

  葛老二迅速的取来了瓶高粱烧和两只破旧的茶缸子,往里面斟了些酒,然后端起只缸子,扶老爷子倚靠在了炕柜旁,熟练地喂他喝了口。

  “葛老二炖鱼的手艺还真不是吹的,比那些妇女们可强老了。”村长“咕嘟”口下去了小半缸子,夹了快鲶鱼肉塞进了嘴里,吧嗒着说道。

  “才华,我们出去吃吧。”客家嬷嬷拽着沈才华出了房门,各自拿了个苞米面大饼子回到了西屋里。

  “嬷嬷师父,那是条什么虫子”沈才华边啃着大饼子问道。

  “蠕头蛮,是种远古最诡异的生物,般都在地底下生活,很少跑出来的。”客家嬷嬷解释说道。

  “哦”沈才华应了声,接着问道,“师父,我们今晚要捉的鬼也和蠕头蛮有关么”

  客家嬷嬷赞许的目光望着才华,说道:“嗯,不错,孺子可教,对了,师父教你的人身36要岤记住了么”

  “记住了。”沈才华回答道。

  “背给师父听听。”客家嬷嬷吩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