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39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39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了吧火枪骑兵战力非凡,但受到围攻的时候,自然也绝对难以讨得好处。

  “旭爷,我看咱们还是多派些人手四下里看看的好,万一蒙古兵围城是虚,半路埋伏是实,我们仓促而行,只怕就要中伏了呢!”

  贺齐的话让赵归吃了一惊,的确他并没有想到这些,甚至他此刻的布局也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可能。倘若赵伏波在的话,就会告诉他,以蒙古人擅长机动作战为考虑,这很有可能是围打打援的老路数。匆忙行动,自然容易陷于陷阱之中。只不过“华夏军”有“战场侦察照明系统ii”系统,想让他们上当并不容易。而且他们的火力也是普通冷兵器的1o倍之强,自然想围攻他们,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赵旭的火枪骑兵,可不具备这个实力。甚至他的火枪骑兵的火力,还没有此刻欧洲以及阿拉伯的,“华夏帝国”的盟国的部队,使用的那种连发火枪强大。

  尤其在这草原上的战斗,就要更小心些才好!

  第33章 极大的风险

  贺齐到底比赵旭更懂得打仗,最少他是一个战将,不似赵旭还要应付那么多的勾心斗角的事情。随着贺齐安排的侦察骑兵出动,赵旭就只好呆在贺齐的大营里,与他一直等待消息回来。

  “唔,留一个千人队,沿着我们的边界巡逻。倘若发现宋军的异动,一是要飞报旭爷,同时要准备好战斗。倘若宋军出动,则进行马蚤扰之战,尽力迟滞他们的行动!”

  看着贺齐短短的时间就安排好了一切,赵旭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不久之后,回到豪宅里的骑兵带回来哈桑的回信。那里哈桑已经用大车围了起来,而且队派遣了所有的“飞燕iii型弩炮”来给赵旭助阵。至于那种深重的铜炮,他留下来协助防御赵旭的豪宅。

  “嗯,这个哈桑也有些本领,短短时间就用大车与沙袋搞好了防御,想来就算有人攻向那儿,用烟花也就能够向我们报警了。现在就只看你这里骑兵侦察的结果了,这一次如果可以的话,贺龙卫与我狠狠的教训他们。这些混蛋东西,没有一个值得信的!”

  对于赵旭对哈桑的表扬,贺齐只是冷淡而几乎轻不可闻的“哼”了一声。无论他们实际上如何,他与军师哈桑始终是处于“敌对”方面的,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看对方不顺眼才对。赵旭对于贺齐这稍有不恭的反应,只是淡淡的一笑。手里的大扇子摇了几摇。

  如同所有讲究御下技巧的,具有“王八之气”的人一样,他同样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将领关系太好,那样反而会让他担心起来。同样这只是表明,赵旭是个读书读傻了的笨蛋。事实上,中国古代讲究的这些事情,不过是一种制约平衡的手段,这与三权分立在本质上是几乎相同的事情。只不过一边是形成了法治,另外一边却始终在人治手段里脱不开身。

  而赵旭也就是读出来了手腕与心计,事实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真正精髓差着十万八千里之遥。

  “贺龙卫,不必,不必!哈桑军师不过是个守家的人,这一次的大战却是要看你的本领呢!”

  赵旭轻轻的用话把贺齐的地位抬起来,毕竟眼下的仗却是要将军们来打的。至于哈桑,在战场上他的用处就没这么大了。就在这时,贺齐派出去的手下,传回来了消息。贺齐手下,同样使用灯光信号,只不过相当简单而已,不像是华夏帝国的信号塔传递的信息,那么复杂与明确。

  但在战场上来说,却也已经足够了。为了对赵旭表示尊重,贺齐并没有看报告,只是递到了赵旭的手中。这让赵旭很满意,在他来看这些细节才表达了将领们对他是否忠诚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愚蠢的问题。因为忠诚何处来,只问一句倘若劝降一个“华夏军”的将领,需要什么样的代价。忠诚,事实上不过是人心所向的问题。忠诚问题频发的统治者,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比方说一个国家、民族的政府,当公信力尽失的时候,上到高官下到百姓就根本没有什么忠诚可言了。

  比方说大明末年、大清末年,面对入侵以及农民起义,哪里谈得上忠诚问题呢?所以与与其说忠诚问题,不如说是公平问题。而说公平问题,不如说是法治的问题。就好像一个高官的儿子,靠着喊“我爸是叉叉”可以减轻刑罚的叉叉朝,到哪里去寻找忠诚呢?别找了,心凉了,哪儿也找不到的!

  看罢了情报,赵旭的头上立即早冒出来一头的冷汗。此刻他回想起自己刚来时候,倘若贺齐听了自己的命令,带着大军一同出动,恐怕此刻早已经落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唉,幸亏,幸亏有你贺龙卫,不然只怕要落到陷阱里去了!”

  贺齐这才从赵旭手中接过报告,当他看过之后同样心中暗中侥幸。

  事实上,此刻距离齐千被围的城堡那儿1o里之地,正埋伏着一支大军。而围绕着城堡的,只有轮回炮的组成的炮队。那些是赵旭为敛财,向蒙古其他诸王出卖的火器。虽然他曾经料到,双方必然会兵戎相见,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而且对方的目标也直接指向自己。

  眼前的局势,恰恰是个“围点打援”的局面。倘若他贸然率领火枪骑兵进入到包围圈里,面对“轮回炮”的攻击只怕就出不来了。因此,心中对于齐千却产生了难以遏制的愤怒。

  “刘千这个小混蛋,枉我一片苦心栽培于他,到了有事的时候,居然眼睁睁的看着我向陷阱里跳,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旭爷,万幸是我们没有中他们的圈套。而且想来刘千也是无奈的很,他定然是发现了敌军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向您报告了。后来的进展却是因为城被围了,无法派出人来才会如此模样。所以旭爷,您就饶过他这一回吧!”

  在贺齐的求情之中,赵旭摇了摇头,把这件事扔到一旁。随后的情报,如同流淌一样,从各个骑兵的侦察队里传了回来。很快,赵旭与贺齐就发现,这根本不是突袭,而是一次有预谋的进攻。显然是蒙古的诸亲王中的一部分,打算在忽勒台大会之前,就把“诸王之王”的位置定下来。

  至于说此刻称制的皇后海迷失,将来面对诸亲王的军队,自然什么也就不是了。只消在眼下这场战争里胜出的人,在忽勒台大会里做做样子,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蒙古帝国的皇位,成为蒙古帝国继“贵由汗”之后的新一代大汗。

  “旭爷,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一仗得胜。而且我看这边虽然差不多有1o万敌军在,但我们还有机会与他们周旋。重要的是,要王爷那边派大军趁机去铲除几个势力的地盘才好!”

  贺齐的话令赵旭深思起来,不是说他的办法不好,而是说这个肯定可以获得极大的办法,同样有着极大的风险!

  第34章 一个字决定

  就在赵旭感觉到眼前的情况难以决定的时候,亲王忽必烈亲自赶了过来。因此他此刻从赵旭连接不断传递给他的消息里已经知道,他面对的时候。

  “肾媚,眼前的军情不可谓不紧急,我们面对的是1o万大军的围攻。如果说以前的话还没有什么,可你要知道他们都用上了滑轮弓和轮回炮。虽然距我们的兵器还有些差距,但实力却不可小看呢!”

  亲王忽必烈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些忧愁。要知道他眼前面对的阿里不哥的军队,还有部分居然是旭烈兀留在这里的残部。虽然亲王旭烈兀的势力因为队的阵亡,这时已经土崩瓦解,阿里不哥自然趁着蒙哥大将军不在的时候,把这些势力完全吞并。甚至连带回来西亚败绩的亲王忽必烈,都没有来得及做这些事情。

  除过这些势力之外,更多的其他亲王的力量。虽然他们的势力都不大,但显然阿里不哥在许多人眼中,可以继续汗位,让蒙古帝国继续强大下去。

  面对这种情况,原本希望把矛盾放在忽勒台大会上解决的亲王忽必烈只好长叹一声。

  “你们这些坐井观天的糊涂蛋,难道不懂得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那个赵家小子赵伏波么。难道你们真以为有了滑轮弓和轮回炮就有资格与赵伏波的华夏军对抗吗?看看你们的马匹,那只能叫驴子,这也算是蒙古铁骑吗?”

  眼下亲王忽必烈对于蒙古战马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无论耐力、韧性、速度,别说与华夏军的“最战马”相比,这算是这些阉割了的出口型战马也不能比拟。与这些来自“华夏帝国”的“出口型最战马”相比,蒙古马就只好被称为“驴子”了。

  出口型最战马,最初的主要买家是阿拉伯人与欧洲人。他们更加喜欢重型马,但这种血统复杂但优秀的“出口型最战马”,无论身高、体重以及速度方面,都非常优秀。虽然不能与“华夏军”的“最战马”相比,但作为骑兵用马,已经超越了其他马种。

  带着对于自己叔伯兄弟的无奈,亲王忽必烈赶到了赵旭的身边。他按照赵旭的要求带了1oooo名步兵,除此之外他还带来了更多的补给物资。虽然赵旭并不缺这些东西,但这可是为了奠定亲王忽必烈大汗之位的战争,他不掏腰包的话,那赵旭自己不是太过于吃亏了吗!

  不过赵旭的条件可还没有完,再说出贺齐贡献给他的计策之前,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大汗,小婿有个不情之请。倘若此战胜之,而且随后大汗您成为蒙古帝国之大汗时,小婿希望能够得到汉军的管理权,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过去金人之土地。”

  赵旭这个口子开的不可谓不大,汉军的管理,自然就包括了过去金人那时在汉人,同时也得到辽所占宋地的汉人。而赵旭之所以要汉人,自然是为了将来得南宋的江山打基础的。可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汉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们在蒙古帝国里仅居于南人之下,倘若他们都归了赵旭,那将来只怕要养虎成患了。

  “这个……”

  在拉长了声音拖延的时候,亲王忽必烈心中诅咒着自己的叔伯兄弟。诅咒他们是些没有见识的笨蛋,他们这一来,就给了赵旭讨价还价的机会。而自己为了汗位,又不得不应允他。因为缺乏了赵旭的军队的协助,恐怕自己就难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汗位了。

  “怎么,王爷,这些些小事却不容易决断吗?”

  赵旭同样有些不大舒服,眼前敌方1o万大军压境。仅仅击退不难,但要是想完成在忽勒台大会之前,就决定汗位的计划,这一仗就稍稍有些难度了。

  忽勒台大会心中盘算了半晌,只好决定按照赵旭的办法来做。眼下不妨答应下这些条件,然后看赵旭要如何帮自己。至于其他事情,等得到了汗位再说来的及。而且他不叫自己“大汗”,只叫“王爷”,其中事实上是暗含讽刺的。

  “好吧,肾婿所说极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吧。只是眼前这仗却要胜的漂漂亮亮才好,不然……!”

  亲王忽必烈说话的时候,同样是暗中有刺。他现在要听的赵旭的办法,看看他的办法值不值得开出来的条件。

  “当然,大汗来时,小婿已然有了想法。眼下敌方虽然大军压境,事实上于我压力并不是非常大。您不妨多率军队,攻其老巢,至于这里……哈哈……”

  赵旭带着些自豪,就好像这些办法是他想出来的一般。哈哈大笑之中,看够了亲王忽必烈思索的表情,又抖够了威风之后,才又继续说下去。

  “一个字就可以决定我们的策略,拖!只要我把他们的主力拖在这里,大汗您只消去攻下他们的老巢。到时他们跑,跑不了,打,打不羸!不就只能任我们翁婿决定他们的命运了吗!”

  亲王忽必烈听的缓缓点头,赵旭这个办法当然有风险。不过风险就是,最多赵旭的土地被占,失去的倒也不多。但倘若要是成功的话,就可以一举完成自己的梦想,至于选举新王的忽勒台大会,装装样子也就够了。

  “嗯,好吧,就是如此去做!一切小心,如果事不可为,退入我境便可保安全,尤其是制造火器的匠人们,则是万万不可失的!”

  赵旭答应下来之后,送走了亲王忽必烈,看着亲王忽必烈的背影他忽然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贺龙卫,倘若此计可成,你便是我赵旭帐下第一大功臣了!”

  “旭爷过奖了,如果没有您的话,又哪里有末将的今天呢!”

  事实上赵旭告诉亲王忽必烈的计策,不过是贺齐计策的一半而已。因为眼前的战斗,倘若打好的话,还是赵旭一次扩军的机会。毕竟那里有1o万大军,而他赵旭此刻可算是蒙古人的女婿。到时抓来的俘虏,可不都是他的么!

  第35章 老天也助我

  “我的老天……”

  当看到下起雨来的时候,赵旭欢喜的几乎要手舞足蹈了。毕竟他用的是“飞燕iii型弩炮”,这玩意的炮弹,从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装在多层油纸制造的筒子里。无论风雨还是霜雪,对它来说都不是问题。但赵旭卖给蒙古人的“轮回炮”的弹药,可不是这么回事,而且他断定蒙古人就算会造火药,也想不出来应该解决潮湿的问题。

  连夜赵旭就聚集了他所有的军队,与蒙古人的军队,在城堡不远的地方对峙起来。此刻他手下大约有15ooo名枪骑兵,还有另外1oooo名火枪兵。这时火枪的大车与“飞燕iii型弩炮”,已经布置好了车阵。

  对轰?蒙古人的“轮回炮”的射程不及“飞燕iii型弩炮”远!

  对战?蒙古人的骑兵敢出战,来到赵旭的“飞燕iii型弩炮”的射程里,那必然是一次屠杀!

  迂回?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与火枪骑兵的对战。

  况且,蒙古人身后还有那座高大的,由齐千率领赵旭的步兵坚守的城堡。可以说,当老天爷给这秋草青青的蒙古草原洒下雨水的时候,实在又给赵旭帮了一个大大的忙。而且此刻赵旭才不急着进攻,因为连夜亲王忽必烈同样率领大军出去,只不过他的目标,是来围攻这里的,几个蒙古亲王的地盘。

  “贺龙卫,传令下去,要步兵在车里严密看守战线,然后留一支5ooo人的火枪骑兵警戒。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其余的人,就可以歇歇了。”

  “得令!”

  贺齐二话不说,就下去部署防务去了。不得不说,赵旭绝对不是个傻子,否则他为何会是这样一个生命力强大的摊派呢。最少他懂得了利用骑兵的马车以及“飞燕iii型弩炮”布置起自己的车阵。与淋在雨中与他对峙的蒙古骑兵,那实在是聪明的多了。

  最少那些战车上,用生牛皮架个顶盖,里面的士兵的火枪就不会受潮。比起对面的蒙古兵,赵旭是要聪明的多了。按说他此刻的军力,只要付出足够的伤亡,那么击溃眼前的敌军不是难事。但既然他采纳了贺齐的“拖”字决,自然就绝对不会主动进攻。

  而且他的身边还有贺齐,赵旭没有顾虑到的事情,贺齐全都想到了。他不但按照赵旭的吩咐安排了多数军队,还派出了一队骑兵四处侦察,以掌握敌军的动态。另外,还建立了灯光信号的节点,好让赵旭时刻与家中的哈桑保持联系。

  那么诸位一定奇怪,对面的蒙古军到底属于谁呢?

  其实想必不用猜,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对面的蒙古大军,是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组织了与自己合作的多个亲王级别的联军。如同赵氏兄弟一样,这又是一出兄弟阋墙的悲剧。这在皇族之中已经不是什么鲜见的问题,也是愚昧的封建统治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不是说法治状态下的交接就没有鲜血淋漓的政治斗争,但事实上那样的交接,要轻柔和缓的多,尤其是不至于兵戎相见,给自己的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的伤害。

  此刻双方的骑兵,穿着一样的盔甲。赵旭手下与所有蒙古兵一样,穿着的都是来自“华夏帝国”的羽林铠系列盔甲。也就是说,除过短铳与“出口型最战马”之外,赵旭的骑兵与对方没有多少差别。但仅就这些差别,已经提供给了赵旭的骑兵足够的威力。

  就如同赵旭率领他的军队初次到达蒙古草原时的遭遇一样,那次就是火枪骑兵对普通骑兵的作战。蒙古兵与那次相比,盔甲结实了,有了滑轮弓。但他们依然没有火铳,战马上与赵旭已经换成的“出口型最战马”的各项数据,又差了一大截。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付赵旭这占地不过百来平方公里小地盘的势力,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一次就出动了1o万大军。

  这些武器装备,全都是赵旭通过哈桑与高丽方面的,来自“济州岛”的商人们交易之后得到的武器。赵旭这等j商,自然要想尽办法克扣一些。在蒙古诸王这里抬高价钱,虽然在“济州岛”商人那儿他没本事向下压。但这也让他只用了少少一部分的金钱,就得到了“出口型最战马”。

  也恰恰是因为赵旭这样的作为,才让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决定先灭掉他,希望能够得到从高丽方面进口武器的机会。而且这一次孛儿只斤阿里不哥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面对赵旭的有着车阵掩护的25ooo军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此刻在他的大幅里,他召集了手下将领商量对策。与亲王忽必烈不同,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的大账里没有一个汉官。这是他与亲王忽必烈最大的不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蒙古的黄金家族之中,却只有亲王忽必烈最是推崇汉学的。当然也只有他最想要占领整个大宋的土地,甚至从他对于热兵器的渴望,以及接纳赵旭就可以看得出来。与其他蒙古诸王相比,他倒是其中的那个懂些事情的人。而不似其他诸王,一个个天生就是游牧蛮族的材料。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与他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人。他是个真正的蒙古汉子,直率、爽朗但又缺乏了些为帝王的才能。最少他不像亲王忽必烈那样,分得清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什么不过是蛮夷的玩意。

  尽管孛儿只斤阿里不哥没有当帝王的命,但他当将军却是个不错的战将。这时他用来自华夏帝国的玩具望远镜,观察着赵旭的大军时,不由的心中暗暗吃惊。

  “看不出来,这个赵家小子也不是一味的j商。居然也懂得排兵布阵,只是机缘不巧此刻偏偏下起雨来,我倒是如何引诱他出战呢!”

  看着赵旭那庞大而又结实的车阵,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给自己提了个难题。

  第36章 全部都该死

  原本就明亮的将军甲,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明亮起来。这是来自“华夏帝国”的羽林铠系列的将军甲。比起普通的骑兵甲而言,它更重、防护力更好,但在战场上也更加醒目,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英诺森四世教皇组织的新圣殿骑士,他们穿的全都是这样的盔甲。阿拉伯人,往往把它们当成是百人队长又或者说受到奖赏的勇士们的穿着。穿上这样盔甲的人,称为“铁猛兽”是当之无愧的。

  在赵旭所属城堡的城头上,当穿着这样的盔甲的人转过脸上时,面对蒙古军的时候青白的脸上明显流露出一些恐惧与困惑。恐惧在于,任何一个人面对数万名蒙古人的进攻不会没有担心。令他困惑的是,为何蒙古人来打击他呢,而不是在草原上已经列开了阵形的赵旭率领的援军。

  “妈的,那时候我真该带着香莲与那些财富逃走,真……”

  回味起在勃撒罗城下的交战中,自己率领着火枪骑兵与香莲一起,把赵旭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围城的军队之中抢出来,他就感觉到有些后悔。他不过是个想过奢华生活的小人物,然后命运一步步推着他,让他不得不在战场上面对这些要命的事情。

  “啊啦啦……”

  城下的蒙古人发出如同海潮一样的怒吼,他们手中此刻拿着的不是一斩就断的蒙古弯刀。此刻他们中间有许多已经装备了斩将刀,当然还有许多人拿着弯刀,但另外一只手里却掂着大大的盾牌。

  “那些该死的华夏人!”

  刘千诅咒着,该死的华夏人一点也不知道怕,他们什么东西都敢卖给别人。无论是战马、武器、盔甲皆是如此,不过诅咒着的刘千,很快又想起赵旭手里的那一套无法被仿制的武器。

  “华夏人还是该死!”

  是啊,那么好的武器,他们为何又不卖了呢?

  不管刘千心中怎么样,但城下的蒙古军这时已经靠近了城池。“诸葛连弩”是这个时代里的小型连射武器,它与“飞燕iii型弩炮”的构造相似。对于能够制造“飞燕iii型弩炮”的赵旭而言不是难事,尤其是“飞燕iii型弩炮”的钢质扭力弹簧并不容易制造,但小型的“诸葛连弩”上用的,就相当简单了。

  雨还在不断的下着,从草原上掠过来的风,顺着城墙形成了一股上升的气流。这让城堡里的人,并不会过多的受到雨的干扰。这时成群的蒙古兵距离城堡越来越近,最前面的是举着大盾拿着弯刀的蒙古兵,后面蒙古兵则并没有拿起他们的斩将刀,而是张着手里的滑轮弓。

  随着蒙古兵的迫近,第一波箭雨终于向城头上袭来。不过刘千并不太担心,城头上的下级军官们则已经发出了掩蔽的命令。刘千稍稍矮了矮身体,这时他手里攥着一个信号弹。其实这玩意就是简单的二踢脚,但在这种程度上的战场上来说,却是已经足够了。

  他拉了信号弹的绳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信号弹并没有升空。只是冒出来一阵难闻的硝烟,接着就没有了响动。

  “该死的!”

  刘千继续诅咒着,把手中哑火的信号弹狠狠的扔在地下,接着又从怀中拽出来一根。之所以没有用号兵,他知道指挥机构在任何战斗里,都是敌军着重打击的目标。而他信号弹,作用不过是把他的命令传达给一直等着的号兵而已。而且他怕死,作为赵旭信任的人,财富与女人他都已经不少了,倘若死了的话就太过不值。

  “嗖嗖嗖嗖……”

  蒙古人射到城头的箭枝,发出冷啸声掠过士兵们的头顶。有着胸墙,以及盔甲的保护,城中的以步兵为主的守备部队,并不大担心蒙古人的进攻。羽林铠系列的步人甲,如同大宋同名的盔甲一样,有着惊人的防护力。而且这些步兵用的盔甲,比起步人甲轻了几乎有1o斤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步兵在行动的时候,并不会以步行为主。

  因此,蒙古人的箭枝,并没有给城头上的守军造成什么危险。所有的军官都弯着腰,同时又侧起耳朵等候刘千的命令。他们知道,刘千的意思是要把蒙古兵放近,进行密集的杀伤。按他们的感觉,此刻已经太近了,大概几秒钟之后,第一波云梯就会被架起来。

  “嗤……嗵……啪……”

  终于信号被他传递到了天空上,一直沉静着的城堡,也几乎瞬间就活了过来。刚刚还蹲下身体隐蔽的士兵们,这里成排的出现在城墙上。他们拿着与城下两样的滑轮弓,所不同的是,他们使用的箭尖比之蒙古人用的箭的杀伤力要大得多。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细长的圆椎形,但比蒙古人还在使用的包括了骨箭头在内的箭枝,威力那是要大得多的。

  在城墙上出现了成排的士兵,他们手中的滑轮弓这时已经张开。所有的士兵眼睛透过简易瞄具,紧紧盯着自己的目标。不过他们对付的并不是靠近了城墙的盾牌兵,而是他们身后的那些同样执着滑轮弓的蒙古兵。相比之下,他们对于城里的人,有着更多的威胁。

  靠近了城墙的蒙古兵飞跑着的,城墙上和箭枝只可以用“箭如飞蝗”这样的词来形容。蒙古士兵身上多穿着骑兵甲,赵旭手下的士兵射出的箭枝,杀伤力并不足够。他们仅仅能使那些士兵受伤,但却不能把他们击毙。随着城头上连串的箭枝,一些勇猛的蒙古士兵的身上,插着十几枝箭,走样挥舞着斩将刀向城堡奔来。

  不过从他们的步子上看得出来,他们受伤了。对于守城的士兵来说,那已经足够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家伙慢下来,尤其在城下聚成堆的话,那就够妙了。因为仿自西亚地区的要塞式城堡,有着众多的塔楼。那上面安装的是赵旭自己打制的铜炮,在这时它们也开始发言。

  第37章 各有各打算

  “诸葛连弩”的箭枝从城头上撒下来,作为面杀伤的武器,它们主要针对的是前面那些持着盾牌的蒙古兵。基本上这伤不到他们,只能让他们在抵挡箭枝的时候减慢速度。

  而这时所有的人都在诅咒“华夏帝国”,因为蒙古人使用的盾牌,同样是来自华夏帝国制造的。与欧洲骑兵喜欢用的塔盾不同,步兵用的盾牌要更轻一些。好让士兵们可以在冲锋的时候,降低体力的消耗。

  因此城头上“诸葛连弩”的射手在诅咒着“华夏帝国”,制造出那么变态的盔甲与盾牌。同样城下拿着盾牌在冲锋的蒙古兵,也诅咒着“华夏帝国”,因为那些“诸葛连弩”同样出自他们的“发明”。虽然不过是把古罗马技术与三国的技术叠加而已,但作为“战争之王”,他们原本就应该被人诅咒。

  城头上滑轮弓与“诸葛连弩”的攻击,让蒙古人整个进攻的速度放慢了。不过这时派出这支攻城部队的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却有着十足的信心。偶尔,他会转头望望远处赵旭的大营,希望他们的骑兵会为了解城堡之围而发动进攻。那么他们针会落入到自己一方“轮回炮”的攻击范围里,结果自然不必去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对方人依然不动的话,那么自己打下来城堡,就会让赵旭变得极其被动。他兵力原本就少,失去了城堡之后兵力就会更少。到时蒙古军占领的城堡与城外的骑兵合作,那就再也难以拖延了。

  可以说此战的作战双方,那是各有各的打算,最终就要看一下哪边的打算是神机妙算了。而这也就说明,在装备处于相当的水平,仅仅只是“量”的差别时,那么战略、战术就极其重要了。但当双方的装备水平处于质的差别时,那就是另外一种另当别论的作战。

  很容易打的比方是,马丁来的那个世界里,哪一个国家抢先拥有可以在宇宙中自由飞行的武器平台,那么哪一个国家就可以成为强者。倘若哪一个国家,最先开发了宇宙开发的能力,那么哪一个国家就将掌握整个地球上资源的分配权。

  如果仅从装备上看的话,在制式化方面赵旭可比蒙古人有远见的多。虽然这不是赵旭的发明,而是在西亚的欧洲以及阿拉伯人连绵不断的战争之中,羽林庄里早已经形成的观念。所以说,最强的反派是慢慢“炼”出来。

  塔楼上的炮手们,在敌军靠近了城墙的时候,开始装填他们的青铜火炮。因为赵旭并不希望蒙古人知道他火炮的真实威力,因此他不允许这些火炮进行12oo米最大射程的攻击。作为亲信的刘千自然会听从赵旭的命令,这也是没有进行远程打击的原因。

  丝绸制的药包前端,是一个圆椎形的炮弹,这显然学自“飞燕iii型弩炮”的射击。只可惜撞击引信,赵旭的手下,一直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对于“底部排气炮弹”的研究,也让他的铜炮发射的炮弹,具备了远距离爆炸的能力。只是射程近时有延时,射程远时会空炸。

  但这对于炮手们都不是大问题,生丝的药包被他们用棍子捅到炮膛最底部。这时不用再插什么竹管点什么药捻,一个带燧石的燧发机,就可以让他们发射出炮弹。

  “轰轰轰……”

  城头上塔楼上喷射出一团团火器射击的白色烟雾,炮弹只飞行过极短的距离就一头扎进人群里。爆炸的时候,几秒钟之后,猛烈的爆炸扬起了高高的泥土形成的柱子。虽然爆炸附近的人被掀翻在地,一些蒙古士兵也因为炮弹的碎片而倒在地下。但倘若与华夏帝国制造的,带有撞击引信与预制碎片的炮弹相比,那威力是差了太多。而且由于羽林铠系列的步人甲的保护,即便是被击倒在地的人,也几乎没有多少人受到致命的伤害。

  不过这些在塔楼上的铜炮,目标原本就不是为了近距离杀人而设计的,此刻他们用来对付的是蒙古人的那些攻城器械。虽然蒙古人并不懂得制式装备这样的理念,搞什么系统化的装备工程,但他们识好坏而且眼界宽广。征服了整个亚洲包括半个欧洲的蒙古人,在连年的征战之中,他们的善于学习也是有史可鉴的。

  比如说“回回炮”,被他们用来把火油、或者尸体抛入城市,又或者说抛射石弹进行城池的攻击。而今天当步兵们靠近了城墙的时候,那些“轮回炮”同样开始移动,它们才是齐千手下火炮真正的目标。还有就是诸如撞门锤之类的玩意,别看它不过是大架子下面用绳子吊着的带有金属的重木。但一时开始撞击城门的时候,所有城头的人都会因此而紧张和害怕的。

  “轰轰轰……”

  铜炮沉重的轰击声里,箭楼、攻城车以及那些“轮回炮”开始在炮火之中煎熬起来。尤其是“轮回炮”,倘若被对方击中报放炮弹的地方,往往就会把整个“轮回炮”以及周边的炮手、拖曳的马匹炸的无踪无影。

  在这热兵器即将统治世界的前夜里,战场上凸现了更多的残酷。受伤的士兵发出尖锐的号叫声,倒下的人在血泊里发出最后的呜咽。但这些爆炸并不能阻止顽强的蒙古兵迅速奔向城墙的底下,无论连弩、还是滑轮弓都不是阻止这种进攻的最好办法。

  “隆隆……吱吜吜吜……”

  这是前端带有轮子与搭勾的云梯,它可以使云梯迅速的竖在墙边。而且到了顶部的时候,前面带有变色的搭勾会勾住城墙的边缘,它云梯不至于那么容易被掀翻。

  这样的技术显然不是来自于“华夏帝国”又或者说赵旭手下的开发,但不有不说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不易被从城头上掀下来的云梯,是受步兵们喜爱的。

  “快……快上去……这些个死回回,看他们往哪里跑……!”

  第38章 即将攻进城

  来到城下的蒙古兵,不约而同的举着盾。在以前攻打以城市坚固文明的大宋时,这是他们的经验。开水、滚油、石灰、滚木擂石,等等物件,大概只要从从城头上抛下来砸死人的玩意,总有可能会被从上面扔下来。

  相比之下召集的蒙古兵可是要幸福多了,他们手中的盾牌不再是蒙着牛皮的木板,又或者说用一些树腾编织的面对滚油一点屁用也没有的藤牌。他们现在手中掌握的,套在胳膊上的盾牌是真正的宝贝。首先它很轻,虽然比藤牌要稍稍重些,但有滚油的时候,这带有圆弧的长方形盾牌却有极好的防护力。

  把它们放在地下的时候,大约有齐肋骨那么高。这么大的盾牌在步下战斗里是很少见的,因为如此巨大的盾牌,那么它的重量将让原本就不如骑兵快的步兵,更显得笨拙。

  然而他们手中的盾牌,这时却真的体现出来一种特殊的坚固。无论热水、滚油对它来说,几乎没有作用。而且别看薄薄的一层,但强弓之下居然无法洞穿。虽然蒙古士兵绝对不会想到这玩意是怎么造出来的,但他们知道这样的东西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事实上这东西不难造,它不过就是两层薄薄的木板之前,夹着玻璃丝、生丝组成的细小的环成的防护层而已。事实上这与锁子甲铁环的作用相似。它加固了胶层的同时,因为箭尖要撑破这个织物形成的环,才可以继续前进。多层结实的织物形成的环,在树胶的凝固状态下,能够达到与钢铁相似的结实程度。因此这样的盾牌,对于圆椎形以及类似武装的箭枝,有着最好的防御能力。而这个时代里,除过华夏帝国出售的四棱透甲椎之外,很少有箭枝能够真正贯穿。

  虽然蒙古人使用的这种由天然树胶形成的“土玻璃钢”,远不如“华夏帝国”在自己势力范围内,使用的化学树脂形成的真正玻璃钢的能力,但在对抗冷兵器的时候,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而这种小型塔盾,受到了各国骑兵的欢迎。因为它能够在羽林铠系列的骑兵甲上,再附着一层保护。这让已经开始使用连射火枪的骑兵们,同样能够变得更加有力。

  随着云梯的架设成功,成群的拿着盾牌的士兵开始登城。其实没有人真正指望他们可以成功,一直以来攻击的希望都是可以设法搞开城门又或者轰塌城墙。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的欧洲人在使用地?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