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38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迄今犹存。
一个个优秀的战将,就在权臣们的手段下倒了下去。只是不知道宋理宗赵昀这个追求“事君之礼”的人,当他逼死了余玠之后,带来了什么呢?不但是自己皇族的覆灭,也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这算什么,这不算什么。尤其是那些到了今天,依然赞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人,看到了历史装做没有看到,明白的事情装做不明白的人眼中,中华民族的尊严,实在不算什么。
对于大宋朝的伪君子狗官们来说,那真的不算什么。即便是看到了,使火药从“爆燃”到“爆炸”的改变之后,他们依然要窃窃私语一下,因为这件事带来的利益不属于他们。
“他遣人送来这些东西,不过是表功而已。此刻于军事之上,寸功未成,又如何说这些是军阵利器呢?”
说话的人,自然是一般权臣。对于“轮回炮”5oo米射程上的爆炸,他们就只说了上面那一句。至于其他的热兵器,不说了罢,唯一的前提就是,不要让余玠再得着功劳了。
“皇上,军阵之上,此奇技滛巧之物有何大用?倘若用此物之后,将不读兵书,士不习战策又何如之?”
大宋的狗官们总是有话讲的,而且他们总是有理由的。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这是来自哪个兲朝的道理,不笑是说不清楚的。只是看到了大宋的官们,这句话不由的就冒了出来。大概这些话就是针对他们的,也只有这些个狗官的作为,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述了。因为这样的话做前提,所以杀掉岳飞,逼死余玠,整倒王坚,给华夏民族带来百年国耻都是应该的事情。恐怕这正表明了,大宋的“强大”之所在了。
不过他们愿意说就说吧,等着看他们这些个狗官脑袋上顶上枪管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吧!
前往临安押送这些武器的王坚,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模样。可他更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胡知府家里,给朝中某些官员送来的信也到了。
“……近日夔州之地出现妖言惑众之徒,转运使余大人受其蒙蔽,与其狼狈为j……”
这当然是胡知府被步枪爆头之前发出的信件,此刻他家里的人,因为他的劣迹以及狗仗人势的行为,基本上死绝了。而且这不算是诛连九族,问题在于这是这里大宋“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真实写照。别说您多善良,有官为峙大可以横行四方的。就算是胡家当差的仆人,也可以横行乡邻之间,成为所谓的“能人”。
这就应了鲁讯先生书中的那句话——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
敢问,这是否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回到大宋不敬鬼神就是件万万不可的理由吗?也是“中华民族”应该承担被蒙古人占领了1oo年耻辱的理由吗?还是说,这就是敬天地、鬼神的理由呢?
这实在是一种好卑鄙与愚昧的表现!
但余玠送到京城中的热武器,却着实让宋理宗赵昀高兴了一阵。虽然这时他还没有看到其他大臣的奏折,但眼前的武器装备就是个傻子也看得明白,有了它们就不必担心蒙古人。大约宋理宗赵昀总是个傻子的,他的高兴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奏折里提到了余玠的“妄做主张,妖言惑众,有不臣之心……”等等数十款大罪的时候为止。
直到这时,宋理宗赵昀似乎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抗蒙就要给兵权,而这有可能亡朝廷。但不抗蒙就失民心,那可能亡民族,到底让哪个去死呢?
恐怕包括宋理宗赵昀在内的皇族都不敢说,让狗官们去死。殊不知原因在于,他宋理宗赵昀的这个皇位,却不是狗官史弥远硬生生的从皇太子赵竑手中夺来的么?
第28章 有人在记录
也许当大宋的朝廷里,因为“朋党”之争,而权谋、手段大炽之时。大家或者会担心,来自济州岛的,分成了几十路在进行普法宣传的队伍。
其实这样的担心有点多余,就好像是一支装甲部队,绝对不会担心自己的行军路线上有狼群存在一样。虽然为了华夏海的安全,章青不可能派自己的舰队护航。但面对“大鲸级快速运输船”的时候,千万别把它当成是绵羊。前面说过,“大鲸级快速运输船”上,装备有4组,每组两台的共8台“飞燕iii型弩炮”。从任何一个方向的进攻,都将受到6台,每分钟15发炮弹的“飞燕iii型弩炮”的射击。
按照某些人的看法,当有了“飞燕iii型弩炮”的时候,“华夏帝国”就应该回到大宋,同时如何……如何……。
其实就不笑来看,这是一种挺笨的办法。虽然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问题在于,倘若目光不够长远,就一定会掉进沟里面。因此眼睛眼看的世界,做事的时候才能注意到该注意的细节。尤其不至于做那种,让人家拿着我们援助的大米,来垒成工事打我们。
这就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试问,以“华夏岛”区区弹丸之地,不过百万之众,如何建立起足够的现代化军队,足够不要在大宋进行血腥杀戮的战争所需要的力量。那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工业发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另外,到大宋去发生血腥内战好爽么,死来死去都不过是中国人而已,套句话来讲,那叫狗咬狗一嘴毛。即便不过是一区区的网络写手,不笑也不愿意写那样的蠢故事给大家看。
随着朝廷风暴的开始,蒲金书他们也开始了全面的撤退。大量的平民,尤其是曾经缺衣少食的贫民们,许多都舍家别业前往济州岛。根据统计,整个数据在百万之众。当然济州岛上容不下他们的,他们多数前往刚刚开发,工作机会更多的加里曼丹岛。如同前面所说,那里的土地不但免税,而且国家福利股份照样发放。
说起土地,“华夏帝国”的荒地是很多的。如果需要,美洲、澳州,世界诸大岛屿,包括此刻已经“找到”的“夏威夷”。不过显然,多数年岁稍轻的人,都不大愿意离开城市。甚至济州岛上所有的技术学校,这时完全满员。那是因为,随后将要大规模建设的造船、军火、钢铁、金属冶炼等等工业,需要大量的人口与劳动力。
而且世界上的有钱人,显然不会都是猪。就算是来自泉州等等地方的商人们,也并不愿意把自己兜里的钱投向大宋的朝廷。这无关乎是否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而是在于工业与农业的竞争,其根本上是生产力的竞争,或者说创造财富的能力的竞争。传统的农业就好像是个童养媳那样,面对工业咄咄逼人的态势,根本不具备竞争的可能。
这个观点诸位只要去想想,当年为了消除工农业之间存在的剪刀差,世界各国到底费了多少劲。所以那种以为大宋的地主阶级会如何、如何反抗的看法,是极端愚蠢的。因为面对生产力的发展,选择是自然法则式的,要么生存要么灭亡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打个比方,就像是美国南美战争的双方一样。一边的代表力量,是美国北方的工业资本家,另外一边则是南方的种植园主。结果如果呢,当南方的运输线被断的时候,立即军队就因为补给问题,失去了其强大的战斗力。但北方无论损失多少,工业家就能够补充多少武器装备,战争的结果不必去说。那个时候的人不懂,倘若互联网时代的人还不明白,那就真的叫蠢了。
这些同样是“华夏帝国”回归“华夏故土”时策略的一部分,突如其来好日子,让包括了夔州以及其他地方的百姓们知道了,有这么人济王千岁愿意他们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活下去。但临安的那个昏君宋理宗赵昀与他身边的狗官们,就是见不得百姓们过一点好日子。
而且,随着华夏帝国的宣传人员一起离开的人,几乎中断了整个长江、黄河流域的经济链条。一些目光长远的商人、地主,干脆就卖掉土地与商号。尤其当他们知道,“华夏帝国”的工业产品,居然能够获得1oo倍暴利的时候。让他忠于昏君宋理宗赵昀,估计会直接唾到说这话的人脸上。
与蒲金书他们明目张胆用装备换机会的事情相对应,由水蛇腰法蒂玛训练的特工,这时已经充斥了整个大宋。大量的人员携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潜入大宋。通过“南外宗正司”以及“北外宗正司”里的大宋皇室的宗族的介绍,他们与各地的官员们搭上关系。
这些人都是早先从难民里被泉州的商人们买来的人,此刻他们回到大宋的时候,地位自然就不一般了。通过种种的渗透,而且通过“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手段,他们潜伏进了南宋朝廷的各个角落里去。他们用各种职业为掩护,目标就是大宋朝庭里官员们贪腐的证据。
大约有人会误会,赵伏波会派人回来以掌握那些忠诚于大宋皇帝,并阻碍他建立“华夏帝国”的人。事实上愚忠愚孝的人,未必就是坏人。对于他们,赵伏波的打算就是让他们将来在民心所向之下,去自生自灭。然而有那么一种人,则必杀之。
贪腐的、里通外国的、结党营私的,这样的官员不论有多少,都会在证据的指控下被送上法庭。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双杀一双,而且对于贪腐《华夏律》之中的“追诉时效”为无穷。即无论逃亡了多久,都将永远处于国家级别的追杀之下。没有什么法不责众,又或者说依然被任命成官员的可能。
而证据的收集,那是早已经就开始的事情。
第29章 将来拉清单
《华夏律》对于贪腐的狠辣,有人可能会以为是赵伏波家里昔年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让他会“过犹不及”。而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倘若要报仇的话,不要多1oooo人的枪骑兵,外加25oo人的炮队,毁灭整个大宋皇族那是已经够的很了。
但赵伏波不仅仅是要复仇,他要建立的国家将是他的马丁老师教给他的,一个以科技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国家。这牵扯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也不仅仅是除掉某些人的战争。这是一场长久的,需要一些条件的目标。而首要的目标,就是去除官员们贪腐的风气。
因为贪腐毁灭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信力,也不仅仅是政府的效率,它毁灭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正是因为官员的贪腐,才有了大量的j商。试问面对严格执法而又没有人情好讲的官员,那么j商“j从何起”呢?也正是因为狗官们的贪腐,所以科举就变成了权钱的交易,变成了上位的门路,也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历史是残酷无情的,尤其是在揭示这些真理的时候,往往会用数千万人甚至数亿人的生命、鲜血来证明。就被狗官们把持的大宋的朝廷,如何可以看破“爆燃”与“爆炸”这两个一字之差的词汇,以及这些词汇所真正代表的含意呢?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是狗官们用1亿人的生命,以及后世无穷的“中华民族”所有的后代,所书写下的永远擦不掉的耻辱。表面上来看,一字之差遣祸无穷,而事实上来说,贪腐之灾祸及盛世此之谓也!别谈什么工业发展,也不要说什么科技进步,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诚信都没有的时候,有什么可能制造出真正的奇迹呢?亦或不过是又一次被人瓜分的,盘中之餐?
因此,即将回归“华夏故土”的“华夏帝国”,这时已经派遣了足够的人进入到大宋的角角落落,贪腐之官以及助纣为虐的人,一个都跑不掉。当然,杀人不过头点地,要杀的合法,足够给所有人警示,才是杀人的根本目标。
回去的路上,蒲金书夫妇为了能够再度清闲下来而变得高兴了。只不过他们的船上,此刻可完全没有了清静。
“唉,这个余兄终究是够朋友的。我们的商船不可以继续前来,只不过咱们官方的人就再也不许出现,尤其是华夏军的人,更不允许出现。”
这时正给蒲金书剥着水果的崔红英才不在乎这样的事情,因为根据从已经正式开通的,洲际光报里传来的消息。赵伏波用了一天的时间,攻下了萨莱城。而且整个钦察皇室、大臣以及军队的主力一个没跑,全部被炮火盖在了萨莱城的废墟之下。因此,赵伏波攻大宋,崔红英已经在猜,会不会也是在临安门口安他几百门大炮。
然后要百姓们离开,再来个一夜之间平掉一座王都。
“唔,只要我们商人能来就好,不然岛上的商会又要叫了,说少了商路!”
听到妻子的评价,蒲金书摇摇头苦笑。有的时候他怀疑,“华夏军”到底在做什么。甚至他怀疑,赵伏波是不是把建立庞大的商路当做他主要的目标了。
蒲金书固然学到了不少现代的知识,但对于国家级的战略了解的还非常不充分。满世界的商路,事实上不过是仿佛大树上的枝叶一样,用来向全世界吸纳材料、资源的通道。毕竟,此刻要建设的是一个人口多达2亿的世界级的大国,不然难道要赵伏波打下整个大宋之后,再领着百姓们玩个1o年吃糠咽菜的生活吗?那未免是一种过于不负责任的,而且极端幼稚的想法。
“你知道那些家伙,什么都不关心的,只是想着赚钱!”
崔红英说了一句,把中手剥开的水果递到蒲金书手里。
“是啊,不过只要他们守法,也无所谓。我只是有些担心,那个赵昀那个昏君会不会为难余兄。你知道他那个人,一心只扑在四川的守土之责上,他可不知道朝中那些家伙的肮脏手段呢!”
仅仅不过几天的时间,蒲金书早已经从光报之中得到了消息。不但事情的起源弄清楚了,而且也明白了宋理宗赵昀的担心。他担心的不过是自己的皇位,哪怕拽着所有大宋的人一起去做亡国奴也在所不惜。
“其实……也不必太担心,我看找几个人悄悄潜伏在他身边。倘若有人对他不利,劫了就走,我就不相信那些大宋的兵将还有本事拦住我们的人!”
崔红英不愿意丈夫离开了夔州之后,还把心留在那儿。对于余玠,自然是两个真正忠诚于“中华民族”的人的惺惺相惜。就算余玠少不了官员们在土地上的事情,但只要是赏在皇家,也不是什么大罪。而且余玠是赵伏波特别关照过的人,需要的话特赦一下也就是了。
正在夫妻二人在说话的时候,舱外却传来这样的对话。
“嘻……你要我跟你去济州岛却要做什么呢,到时我又不能到军队里去做你的助理……”
清脆的四川话里,带着川妹们常有的辣味,又包含有一些少女的娇俏。不用问了,这是那个军方派来的状师曼弗雷德的助理。她们全家因为她关系,要一起前往济州岛。
“你啊,你这么年轻的小丫头只好去上学了,回头到了济州岛你就到学校里去。一直上到法学院毕业,到时你自己就能当状师了!”
曼弗雷德的回答让崔红英暗暗好笑,这个金发碧眼的家伙显然还不大开窍,可不懂得少女心思里诗意呢。
“上学么……”
果然曼弗雷德这种不大开窍的榆木疙瘩,让少女的热情迟疑了起来,甚至回答的时候带着一些少少的失意。崔红英带着些恶做剧的心思,一下子推开了窗。
“丫头,上学可是好事啊,不过曼弗雷德先生,我得说您可不懂得姑娘们的心呢!”
第3o章 真是麻烦事
曼弗雷德听到崔红英的话时,他才恍然大悟。晴虹不过是个17岁的姑娘,在夔州也有着才女之称。而曼弗雷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招助理居然就招来了她。
“哎呀,崔姐姐,瞧您说的是什么啊……!”
一句话让一向在法庭也不紧张的晴虹,居然就捂着脸飞跑而去。崔红英看着她的背影感觉到好笑,这也让她想起来昔年自己岁到济州岛里的模样。一船的姑娘,面对济州岛上高大的灯塔,就好像是一巢刚刚睁开的小鸟那样。
“夫君,她们现在去岛上比过去我们那时候可好的多呢!”
看着崔红英脸上回味的模样,蒲金书装模作样的想了想,顺手从烟盒里拿根雪茄烟丢给曼弗雷德。他自己吸烟的时候,总是把雪茄拿在手中做样子的,真正吸的时候倒是不多,好像纯粹是拿来扮酷的。
“你们那时候……是啊,我还记得你们刚来的时候吓得跟什么似的!”
曼弗雷德当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他是因为脑子快,被赵伏波直接拐来的。不过他倒是有相像那样的光景,自己当时跟随着送军火的货船到达亚历山大港,面对那座新的城市,当时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随后坐上铁轨上的马车,一直到了华夏岛。
到了那儿之后才发现,与华夏岛相比,亚历山大港的建设同样不过是刚刚展开。
“是啊,一座新兴的城市,一切都是新的。现在要是到华夏岛去,自然看不到那样的光景了!”
是啊,华夏岛的城市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除过住宅楼之外基础建设方面没有更多的进展。原因在于,当时负责建设的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可不希望这些耗资巨大的工程,再让皇家掏钱来重建。因此《华夏律》之中规定,建筑在使用年限中所有的问题,全部由制造商承担,并且所有的损失全部由制造商承担。
假如盖一栋楼,使用年限中任何不属于质量问题的维护问题,都由开发商负责。但如果出现的是质量问题,就不是赔偿那么简单了。所有的开发商、质量监督、验收的政府官员,全部绞死。其他的人,永远不允许参加该行业以及需要高信用等级的任何行业。
所以在“华夏岛”上的开发商们,他们宁愿少挣钱,也绝对不愿意出现质量问题。因为钱可以慢慢挣,但命可只有一条。而且当时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对《华夏律》稍嫌嗜杀的回答如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
“未来的华夏帝国将会是整个地球上最大的国家,也许在其他小邦里,这些问题不算是大问题。但华夏帝国里的一点小事,就可能在许多公民的心中造成对政府的一信任,如果对比绝对数量,甚至不满的人会超过其他国家的人口。所以在华夏帝国,一部公平、公正而且严酷的法律,是保障社会公平的最基本的基础。”
不过现在曼弗雷德所在的地方是济州岛,这里的建筑给曼弗雷德的感觉不似华夏岛那么现代,这里的建筑更体现了东方的特色,当然也仅仅只是保留着外观而已。毕竟用木材来建设房屋,在华夏帝国里,是一种已经淘汰的选择。
“我可没有害怕,你不得不承认,我学的还是满快的!”
蒲金书听到妻子的争辩,他为了她的好胜大摇其头。
“我说红英,也许过不了几个月你可要做妈妈了,这么好胜可不成呢!”
崔红英脸上一红,随即翻了丈夫一眼,埋怨在有外人的时候他还这么口无遮拦。曼弗雷德则向蒲金书表示祝贺,毕竟崔红英的孩子,将会是“华夏帝国”未来的新的一代。他们将从小生活在“华夏帝国”的,优于全世界其他种族的生活条件之下,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这时崔红英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这件事就是那天曼弗雷德带着两位姑娘跑来找蒲金书。他当时正与余玠密谈,自然没有时间接待他们。随后又是撤离造成的忙乱,只有现在这坐到船上的时候,蒲金书还有些闲暇时候。甚至这也是每天上午处理完了前天夜里,由光报传来的信息之后才可以有闲暇的时候。
“曼弗雷德先生,那天你来找蒲少,不是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吗?”
曼弗雷德停下了向蒲金书的祝贺,原本因为蒲金书的忙碌,他打算到了“济州岛”再说的,毕竟这是个大麻烦。
“好吧,蒲少,我前面替一个姑娘代理过案子。当时夔州那边的宋军怀疑她是蒙古人的间谍,作为状师您知道……”
根据《状师守则》上的规定,状师不能在未获得当事的人同意前,披露对方的秘密。原本这一条在“华夏帝国”里实施的时候,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当面对在夔州进行法制宣传时的状况,会有许多没有预料到问题,这些也成为了按程序必须进行立法的事项。
“唔,我想起来!”
曼弗雷德一说,蒲金书立即想起来。在夔州进行法治宣传的时候,的确出现了过去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尤其是许多事情法律上没有规定。这让包括了“华夏岛”上的议会在内的所有立法机构,都变得忙碌起来。他看过一条争论很激烈的讨论,即“状师是否有义务披露从当事人那时获得的犯罪事实”。
这件事依然还在争论之中,也就是说这件事还没有办法解决。
“哦,曼弗雷德先生,如果是那件事的话,我看您还得要继续保留着那个秘密。尤其在立法方面有了结果之前,不能随意处置。另外就是,我猜您的当事人所说的事情,未必就有法条明文规定。如果是这样的话,法无明文不为罪这一原则,写在《华夏律》上,无论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是啊,这件事的确是没有法律规定的,最少《华夏律》里没有规定,一个逃家的敌国公主该如何处理。
“这真是件麻烦的事情!”
第31章 你个死太监
不管曼弗雷德是不是感觉到月烈公主的事情麻烦,但现在蒙古大草原上真正的麻烦刚刚开始。因为忽勒台大会要召开了,这迫使亲王忽必烈与赵旭放下对于许多事情的争执,而不得不合伙干点正经事了。但在这件事开始之前,他们就受到了挑战。
“旭爷……旭爷……”
气急败坏的太监从门外冲进来,而赵旭这时正在于香莲“活动着筋骨”。这时正在紧要关头的赵旭皱了下眉,他可不喜欢在这时候被人打扰了。
“拖下去掌嘴!”
紧接着他使劲活动着自己的腰,并不去管那个被他吓得魂飞魄散的太监有什么反应。原本在屋里侍候的宫女,这时毫不费力拖着那个太监出去,而跪伏着身体的香莲勉力回过头来。
她的脸上带着无限的妩媚风情,用眼睛催促着扶着自己腰的赵旭继续行动。在这个时候她已经完全放心了,因为赵旭专门带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告诉她,师志冬永远不会再来麻烦他们了。而且令香莲放心的是,师志冬似乎并没有说出什么,最少从赵旭表面上看不出来。
在香莲温柔而又强韧的伺候下,赵旭很快就完了事。稍事休息之后才离开了,依然瘫成一团的香莲。这时屋外的两个宫女,依然在掌着那个太监的嘴。太监,是赵旭为了自己生活的更轻松,而专门搞来的。这时两个金发碧眼的宫女,正挥舞着一个木质的,仿佛苍蝇拍一样的玩意。
连续的掌嘴,已经让太监的脸高高的红肿起来,而挥舞着“苍蝇拍”的宫女似乎也有些累了。这些“宫女”都是赵旭从阿拉伯到蒙古帝国,一路之上搜罗来的妙龄少女。眼下的后宫,可比赵伏波充裕的多了。只不过可惜的是,他后宫里的女人们,许多都是抢来的。
“好了,住手吧!”
当赵旭来到两人宫女身边的时候,发现两人脸上都面带潮红,甚至还有些香汗淋漓的味道。他知道那是什么原因,而且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因为抽这个死太监,而过于费力所致。冲着两个宫女微微一笑,甚至还捏了捏其中一个的脸蛋。然后两个宫女为赵旭端来椅子,又有眼色的拿来酒水与烟斗。
然后赵旭才带着满足与懒散,大模大样的坐在椅子上,吞云吐雾之中才问那个一直跪在旁边的太监。
“什么事情,让你居然闯进殿来。现在说吧,要是真有事兴许还饶了你,不然杀你个大不敬你服也不服?”
“旭爷,旭爷,饭了奴才吧……”
不知为何,赵旭听到有人自称“奴才”的时候,很有一种满足感。因此他的宫廷里的太监,都是他搜罗来的年轻而又有几分姿色的少年。赵旭虽然喜欢女人,但偶尔他也会换换口味。娈童这种事,在大宋那个时代里,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据说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就有这样“无伤大雅”的爱好。
其实这种事在中国绝对不是什么鲜见的事情,例如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与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赵旭看着眼前这个曾经有几分娇媚,但此刻被打的满脸红肿的年轻太监,突然他动了动身子,接着伸出一脚把那个太监踢得滚倒在地下。大约总是在责怪,这个太监有一张漂亮脸蛋和白净的身子,怎么就没有长一双明目呢。
“到底出了什么事?”
太监忙又跪后,低着头把被扇肿的脸藏起来,省得惊着了赵旭,不然那也可能造成他小命不保。
“旭爷,外面刚刚来了军使,说是城堡遭袭,请求您派兵救援呢!”
“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干什么不早此喊叫出来。你个死太监,来人把这个死太监给我拉出去剁了!”
随着他的吩咐,两个宫女抓住那个不住发出哀号的太监拖了出去。而赵旭此刻再也没有了寻欢作乐的兴趣,因为城堡那是刘千看守的地方。那小子打仗的本领,远不如贺齐。这也是为何赵旭把贺齐的火枪骑兵部署在自己地盘与大宋交界的地方。而刘千则部署在靠近蒙古其他势力的地方。
急切中的赵旭,忙又叫其他太监发布出去另外一两道命令。
“叫赵河派人把消息送给王爷,另外也叫人送信给贺龙卫,要他准备好率兵出战!”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之后,赵旭才在听到消息急着赶来的香莲帮助下,穿上了他的盔甲。香莲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女人,甚至在勃撒罗城下的时候,也救过赵旭的性命。尽管这时人人都因为开了战而心惊胆战,但她给赵旭披挂盔甲的时候,还稳得住神。
“旭爷,您不必着急。怎么说他那里也有着1万多大军,虽然步兵军马难以出门作战,但有城堡在总不是容易攻下来地方。倒是其他调了兵的地方要小心些,您知道那个小城,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地方呢!”
香莲说的小城,是处于与亲王忽必烈的地盘接壤的,那个以生产武器装备为主要目标的小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旭没有了那儿的话,才是什么也不是的。
“嗯,你说的对。这样吧香莲,你带赵河去那里,而且王爷要是派了兵来让他们赶向城堡。我带一些人去贺齐那里,与他一起出动。还有见到王爷的人,让他派兵去我们兵营,要防备大宋那边趁机行事!”
香莲应下之后,赵旭这才放心率领了5oo名火枪骑兵前往贺齐军营。说起来他的地盘并不大,而且距离贺齐的兵营也并不遥远。基本上三个要点连接起来的话,是边长为5o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想来面积是很容易求得的。
说起来此刻他如此安排有着三层的打算,说就说明了赵旭势力的某种处境。他即要防备大宋,还要防备蒙古其他势力,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防备,亲王忽必烈可能窥伺的生产基地受到袭击。
这才叫“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第32章 小心些才好
赵旭最后扔下哈桑看家,看起来对于那个生产基地,他是谁也不信任。相较之下,倒是香莲要可靠一些。这依然还是赵旭的老问题,他的手边没有多少可以用的人。虽然率军的军官倒不少,但问题在于如同贺齐又或者说哈桑、香莲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太少。
带着5oo人的火枪骑兵,赵旭奔驰在入夜,会稍感寒冷的草原上。这里不像是西亚的沙漠,草原上的夜晚稍稍有些潮,这让从小生活在西亚的他多少有些不适应。尤其是这些清凉的潮空气,让喜欢吸烟的他感觉到喉头发痒。他放下面甲,面甲内部有一个可以遮住口鼻的罩子,这可以阻止面甲上的玻璃起雾。
“伏波手下的那些人硬是不简单,如果没有他们的话,如何能够用上这些东西。可惜啊,那些家伙不属于我,不然的话……”
赵旭的叹息,事实上典型的封建帝王为有的叹息。他们看到别人的科技与强大时,往往会羡慕。但很少有人能够从根子上进行改变,除非从下至上的革命,使其不得不改变。就好比像满清那样,真正的变革对于统治者而言,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他们知道,当时立宪是唯一救国的手段,但当时的清政府依然选择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直到将要被赶出紫禁城的前一天,才慌忙立宪并下什么“罪己诏”,但已经与事无补。历史的教训说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信任”丧失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如果非抱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结果也没有什么,灭亡而已!
赵旭恰恰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封建统治集团,他喜欢技术带来的收益,但他永远不会建立一个适合科学发展的社会。因为他以为,当限制了自己权利之后,灭亡的是皇族本身。这样的想法,看看世界,其愚昧的程度已经实在是太强大了。
至于赵伏波作为一个封建皇族的一员,他的改变来源于知识,最少他现在的作为会仿佛未来的,那些立宪制君主一样。事实也证明,“立宪”并不会让一个统治的皇族灭亡,相反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经历就证明。民主与法治,是建立一个科学发达的社会的前提,而科技发达的社会,将会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请不要过多的关注中国历史,而要多读世界史,最少从那儿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强者的地位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且依靠独裁取得的所谓“强者”的地位,永远不有持久。
赵旭所居的豪宅,距离贺齐在营所在的位置并不遥远。所以赵旭对于武器装备更新的思考,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毕竟精于权术与心计的他,根本不可能像学者那样,真正找到科技更新的动因。而且以他的仅仅只有“传统文化”的学识而言,不跳出那个圈子,永远也得不到什么正确的思考。
而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所谓领袖们,在相当久的时段内,无法跳出范围。“传统文化”有的时候,能够起到延续一个种族文明的作用,有的时候恰恰是阻碍这个民族的文明变得更加伟大的因素。
当看到贺齐率领着一队火枪骑兵,来迎接自己的时候,赵旭停下他刚刚叹息的事情。
“贺龙卫,我们受到攻击了……”
赵旭看到贺齐的时候,开时担心已经放下了一小部分。他知道贺齐是个顶用战将,不似其他两个手下,齐千与赵河固然算是亲信里能够提得大用的人,但与贺齐与哈桑比起来,他们又差的不是一点。最少像齐千守得住城堡,倘若再有几万大军,大约也对付得了在攻城的人,但贺齐率领1oooo火枪骑兵,就敢向数万蒙古军发动攻击,而且能够战而胜之,齐千肯定是没寻个本领的。
“旭爷,我手下的骑兵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看您何时要用他们,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即出动!”
赵旭哈哈大笑,来时的担心一扫而空。
“好吧,我看留5ooo人守在此,你率一万大军与我同行!”
贺齐稍稍皱了下眉,他可没有赵旭那么乐观。虽然这一段时间里,他们向蒙古人卖的无非是些轮回断然之类的武器,然而倘若是一支极强大的军队,那么自己这1oooo骑兵去了,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旭爷,敢问来攻之敌数量如何?”
赵旭这时见到贺齐的时候,心中没有了压力。直到贺齐问起来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手下的军队就算加上刘千的手下,依然没有多少。
“估计有3万余人,齐千那小子看到敌军到时,早就缩在城堡里。只是派兵请援,根本不知道敌方有多少军队!”
赵旭的答话让贺齐大吃了一惊,因为这糊里糊涂上战场,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蒙古军队四面围攻,就算了吧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