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34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准头,但在面对密集的人群的时候,射击也根本不需要什么准头,只管开枪把子弹射出去就好。
1o秒钟,仅仅1o秒钟整个草原上就变成了一片血色。受伤的战马嘶鸣着,受伤的人却多数都已经死亡。毕竟,蒙古骑兵很少有什么重铠甲,除过要害部位的盔甲之外,多数时候都是厚厚的绸衣。它们能裹住箭尖使其不能入内,但面对子弹强大的动力,则一点用处也没有。
几乎没什么伤亡的火枪骑兵们呼啸而来,蒙古骑兵虽然受到了重创,但还是有幸存者。许多蒙古士兵这里已经不再进行什么骑射,反而知道必死的他们掏出武器,开始向火枪骑兵发动了反击。
事实上这让不笑想起了曾经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八里桥上蒙古骑兵的绝勇表现。面对八国联军,全部战死无一后退。此刻战场之上,却恰恰就是这么个模样。面对赵旭手下呼啸而来的火枪骑兵,对面的蒙古兵这时举起弯刀调转马头冲了过来。
对此,火枪骑兵当然并不害怕,他们从羽林庄、勃撒罗一直到木刺夷之战,虽然有胜有败,但这支火枪骑兵还相当精锐的。他们一手拎着斩将刀,另外一只的里拿着短铳,飞速向蒙古士兵靠近。
“呯呯……”
手里的短铳施放之后,他们根本连用眼睛看都不看,直接把短铳插回枪套,另外再拽一枝出来。这丝毫也不影响手中的斩将刀,发出嘶嘶的破开空气的声音,直朝自己对手的身上砍去。
“当”清脆的撞击声里,蒙古弯刀被一刀斩断。大马士革好的锋利实在是一种近乎奇迹的事情,尤其是使用了“华夏帝国”的活动夹持技术之后,刀刃可换就使大马士革钢的锋利被发挥到了极致。毕竟这对于大马士革所需要的特殊矿石,是一种最大的节约。
当弯刀断裂的一瞬间,蒙古兵脸上流露出难以至信的神情。他哪里知道,拿大马士革打造的刀刃上,具有一些细微的锯齿,这让战刀的锋利程度尤胜当初。
阳光下,细长的斩将刀闪烁起明亮而又华丽的光芒,在蒙古士兵错愕的目光里,那锋刃带着细碎的,星辰一样的光芒掠过自己的身体。在两马错镫的一瞬间,蒙古骑兵已经被斩于马下。
不过此刻的战场之上,并不完全是一面倒的作战。一些蒙古士兵拿出了他们的套马杆,还有一些掏出了抛石索与石头。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士兵作战时的特点,因为这与骑射一样,不过是他们生活之中的本能而已。
手中的斩将刀刚刚砍倒一名骑兵,紧跟着身上落下不知道哪来的强大,下一刻火枪骑兵已经被巨大的力量拖带着从马上掉下来。不但如此,甚至他没有脱离马蹬的一只脚,带同他的阿拉伯马一直倒在地下。
当来到战场下面的时候,看到更多的是马腿。马儿们移动着自己的步伐,尽力给自己主人最大的帮助。相比之下,蒙古马也许没有阿拉伯马聪明,就好像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区别那样。然而,蒙古马与主人同吃同睡,就好像是他另外一个兄弟那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蒙古骑兵与自己战马的配合更好些。
被拖倒在地火枪骑兵发出尖锐的叫喊声,骑兵混战时候,落在马下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因为羽林铠系列骑兵甲的坚固,未必会给踩死,但对于骑兵而言,那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被拖在地下的火枪骑兵,用胳膊挡住自己的脸。虽然他脸上同样有甲,但面对如同树林一样的马腿,不惊恐的人很少。
“呯!”
一声枪响之后,掉在地下的火枪骑兵终于枪了口气。拖着队飞奔的蒙古人,被一枪打下马来。然而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就看到几枚闪电似的石头,直奔刚刚开枪的火枪骑兵的面门。
抛石索,好古老的武器。但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武器,却一直在战争之中被使用。一直到英国人打算占领西藏的时候,当时与英国军队作战的藏人,同样使用过那样的武器。事实上,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抛石索不过是把离群的羊赶回羊群的手段而已。
可以把生活之中技能应用到战争里,大概是冷兵器时代里,所有游牧民族军队相对于农耕文明的军队要强大的原因。但当热武器成为现实的时候,这一切的优势都开始消失了。而农牧民族的部落文明,也因此成了一盘散沙与容易被分散瓦解的原因。
热武器的始祖,就来自于大宋的突火枪之类的,利用火枪“燃烧”时的火焰伤敌的时代。可惜的是,大宋却因为一字而亡国,关于这件事想来已经讨论的够多了。
两支军队开始了骑兵之间的搏杀,固然赵旭手下的火枪骑兵相当精锐,但在蒙古士兵悍不畏死的,往往只求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打法下,颇受了些伤亡。
然而,武器装备是以质一级别的方式存在的,多数的蒙古士兵都倒在了向对方攻击时的道路上。侥幸到了近前的人,又往旆亡于斩将刀的锋利之下。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弯刀砍到火枪骑兵身上的,羽林铠系列的骑兵甲时,往往产生不了什么致命的伤害。
可随即,对方下意识的转手一枪,攻击的蒙古士兵就会被打落马下。到了这里,这场战斗已经不必再说了。从勇气层面来讲,这实在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战斗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些蒙古人开始了溃退。他们无奈的低伏在马上,开始跑向远方。然而,他们跑过阿拉伯马,更逃不过滑轮弓的追杀!
第6章 不再有平和
“瞧,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杀这些没用的人,真是再简单也没有的事了!”
大中军的大帐里,面对来报告的贺齐,赵归带着一脸的骄傲。没有动一发炮弹,整个战斗下来,他的手下伤亡不过1ooo,而蒙古军一万则完败。
前章说过,蒙古士兵绝对够英勇,但在这时面对领先他们几个时代的武器,他们不得不低下头。就好像是曾经满清面对大航海时代的时候,无论多么英勇的军人,面对这样武器有着本质差别的战斗,终究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局。
“旭爷,我们还抓了大约1ooo个俘虏,他们……”
贺齐说着话的时候,眼睛向亲王忽必烈斜了一下。他想对眼前的赵旭说,当着亲王忽必烈太过于严厉的处理那些俘虏也许是件不大合适的事情。然而,赵旭仿佛没有看到,依然摆出一付犹太依旧的模样。
“不投降就全都杀了,然后死伤的马匹全都把肉剔下来,今天军官以下全都吃肉。另外,告诉你的手下,今天这一仗大家都有钱拿!”
贺齐没有大多说,他已经做了一个忠诚的军官应该做的一切。在离开大帐之前,偷偷瞟了亲王忽必烈一眼。
“对他这么骄傲的人,这肯定是个打击!”
带着这个想法,贺齐离开了大帐。大帐里,却发生了与他的预测所不相同的事情。
“哈哈哈哈……旭爷此役大胜,实在是那些狗才太没有用。看来这天下,将来却就是你我翁婿的了!”
亲王忽必烈的心里如何没有气,那些都是蒙古的勇士。倘若自己派张文谦去的话,或许都可以招在自己的帐下。只可惜,说话的是赵旭的手下,难道指望蒙古勇士会投降给他们这些阿拉伯人吗?
蒙古人当然不会愿意投降给阿拉伯人,他们此刻还没有听说过木刺夷方面的败绩。亲王忽必烈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倘若被其他的亲王知道了原因,他们难保不设法搞来些火器与自己对敌。而且他也知道眼前的事情,不会这么容易就了了的。恐怕过不了几天,阿里不哥就会来讨要公道。
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旭爷,看来我们要增加大量马匹了,而且草原上水草丰美,或许我们可以快些到家。你知道,我已经早就叫家里屯积了物料,我们可以快些建城,并打造一支强军出来。”
这时的赵旭突然之间却狂态尽敛,转而摆出一付商量的模样。
“王爷,非是小婿不信王爷。只是如今公主不见,或者有些事情我们事先都要说说才成。”
亲王忽必烈知道,这才是刚刚赵旭狂态尽现的原因。那就是要好好打一仗,然后要自己明白他的价值。也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自己才把话题转到了未来火器打造的方面。
“好吧,旭爷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们大家都谈谈的,省的在将来再出现什么误会!”
“爽快,王爷实在是个爽快人。那我就直说了吧,将来您出材料我出工匠。火器我们大家二一添做五,一人一件如何?”
“哗哗”说着话的时候,赵旭手中大扇子摇个不停。看得出来,他要高价,自然是等着亲王忽必烈还价的。说起来他们翁婿倒是这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一对,明明是各怀鬼胎,却又不得不谈到一起。
“我当是什么事,肾婿开了口,我自然是无不应允的。不过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进入到了蒙古地界,而你是我的女婿这件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以后我们恐怕也不必什么旭爷、王爷这样叫了,肾婿你以为如何呢?”
“自然,岳父大人既然如此吩咐,小婿敢有不从,就如您所说!”
两人谈罢了话之后,赵旭带着哈桑去看杀俘虏的现场。草地上跪了一长串的蒙古人,那些火枪骑兵一人押一个,把他们按在草地上跪了一长串。有些人根本就是拖过去的,大约他们不愿意下跪,所以都被挑了脚筋。此刻一个个跪在那儿跪了一长串,赵旭看了看,对于杀人或者上战场,此刻的他早已经没有了感觉。
“旭爷,您岳父的打算不可谓不高啊!要您改口不过是打算从其他人那里多捞到更多的好处,想来其他蒙古亲王知道了,他有个厉害的女婿,到时您就与他牢牢的绑在一起了!”
“牢牢的?我亲爱的哈桑军师,您真的这样看吗?”
赵旭说罢,纵马离开刑场。那儿一长串的俘虏人头落地,喷洒的鲜血惊起了附近的寒鸦。
碧色青青的大草原,这时却已经处于了动乱的前夜。虽然不能否认,当新王上台之前,这是必然会有的血腥。可以纵观一下历史,几乎任何一个新皇上台之前,他的手上全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血迹。这不值得悲哀,真正值得悲哀的是,当他们学会了把手腕与权谋用于内的时候,不再是成吉思汗那个时代里的,单纯而又团结的蒙古人时,他们的失败就已经被这个飞速前进的世界所肯定。
在赵旭走了许久之后,亲王忽必烈才带着张文谦从大帐里出来,这时一小队亲王忽必烈自己的手下已经等在那里。
“你们这就走吧,务必早日把信送到。不必留在那里等什么回信,即刻回去就好!”
吩咐完了,亲王忽必烈不再多说,知道张文谦会安排好一切。看着熟悉的草原上的风景,他仰起头,那儿却有几只雄鹰在争夺着什么。这是每次大战之后必有的结果,他心中深深知道从今往后,草原上的将不复过去的平静了。仰头看了半晌,张文谦才匆匆的回到他的身边。
“仲和,都办完了吗?”
不知从哪里回来的张文谦跳下马,来到亲王忽必烈的面前施礼。
“大汗,那个哈桑军师并没有多说,全都按您的吩咐办了,所有战死的人都会被掩埋起来!”
亲王忽必烈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再度抬起头,看着晴朗天空里的雄鹰!
第7章 新的蒙古军
正如同前面所说,亲王忽必烈带着赵旭回来之后,整个蒙古草原上的所有人,都如同沸锅上的蚂蚁一般乱了起来。最先引起混乱的是,亲王忽必烈带来了一个与宋室有亲缘关系的女婿。这当然会让图谋大宋江山的蒙古人不大满意,可是阿里不哥手下1万精锐骑兵,只半天时间就如同宰羊那样杀了个干净,这不能不让人担心。
随后,亲王忽必烈那个叫赵旭的女婿,就在原先金人的苦寒之地建立了几座城池。曾有还有人想,这是不是亲王忽必烈防备那个女婿的一种表现。可随即就从那里涌出来许多莫名其妙的产品,这才让蒙古人感觉到他们翁婿似乎倒是满合拍的。
坚固的盔甲、雪亮的宝刀,都让蒙古人感觉到惊讶。还有许多其他的,精美而又让人无法想象的东西,从那儿一波波涌进蒙古汗国的土地。他们吃上了罐头,用上了斩将刀,还穿上了羽林铠系列的骑兵甲。最重要的是,蒙古国内的各个势力都用上了“轮回炮”。他们也才知道,原来汉人拿来烧人的东西,居然会如此的厉害。
“爆燃”——“爆炸”一字之差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本还有人打算出兵征宋,看过见过这些火器之后,都不再多说。对于宋人,心中多了一份莫名其妙的恐惧。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简单的大脑里认为,造得出“轮回炮”的人,还有什么样的东西造不出来。攻宋,如何面对雨点样的炮弹,把人送到城下?解决这个问题再说攻宋,不然只是送死还攻个屁呀!
毕竟当战争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的时候,去进攻一个火药储备丰富的城市,那就真的是找死的行为。尤其此刻大宋的步兵,也正在进行武器的换装,而在野战之中如果训练良好的话,那么步兵同样是非常犀利的兵种。甚至在配备了足够火炮的时候,骑兵都不敢真的与其进行下面的对抗。
假设蒙古骑兵对付的是“华夏军”,那就不必再比了,因为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也许5年之内,飞机不现实但飞艇就未必不现实了。倘若真的连飞艇也出来,乖乖的洗干净脖子等着砍头,那是唯一的结果。
这只证明有一些看法,是禁不起推敲的。诸如把信不信天地放在首位,又或者是不是忠诚于d国放在首位。那么这样的对比就会告诉所有人,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噩梦而已。“中华民族”不该在这条愚蠢的道路上再迈动一步。唯一正确的道路,立法治,行民主、攀科技,如此而已!
在蒙古草原上,夺嫡争位的事情已经开演了。为了这件事,亲王忽必烈可做了不少的准备。他的骑兵,即便只是用斩将刀、中华槊和滑轮弓装备起来的老式骑兵,也一支支的送来这里与赵旭的火枪骑兵一起训练。至于他自己的,已经完成了装备,且训练好的火枪骑兵,都已经各就其位了。
事实上赵旭这里,可以打造一些虎蹲炮。它们类似于臼炮,而且有着炮火。使用的方式与现在的迫击炮相似,毕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火炮,对于炮管的要求也不高。另外就是赵旭打算打造的一些如同大号火枪一样的前装铜炮,虽然射程远不及“华夏帝国”卖给盟国的“地狱使者野炮”,但却已经超过了“飞燕iii型弩炮”达到了12oo米的射程。
除此之外,赵旭可以生产的火器包括了手榴弹,与短铳。长管火枪,虽然造得出来燧发机,但那长长的,而又要求精确锻造或者挤压的枪管,对他来说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济州岛”上,为了稳定军师哈桑的作用,同时为了对蒙古进行“经济入侵”作战,开始通过高丽向蒙古帝国运送各种商品与武器。
而且火枪与骑兵套装的比例,为1:1ooo并且不包括马匹。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蒙古帝国的与亲王忽必烈结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亲王以及地方实力派人物,他们的骑兵统统地换装之中。尽管如此,蒙古人也没有能力组织起一支像样的步兵。倒是赵旭,用这些火枪,给自己装备出来了一支多达1oooo人的火枪步兵。
这是控制了交易的他,可以给自己谋取的福利。至于亲王忽必烈的手下,主要就是三种军队。第一当然是作为主力的火枪骑兵,第二枝就是使用旧装备的普通骑兵,第三却是炮队。如果论及亲王忽必烈与赵旭这翁婿两人的炮队,此刻却已经相当强大。甚至他们也已经淘汰了过去赵旭制造的各种杂式铜炮,专门用“飞燕iii型弩炮”与“虎蹲炮”“长炮”三种武器构成了他们的炮军。
此刻翁婿二人的炮军里,共记火炮2oo余门,全部由以上三种火炮构成。而且几个月的时间里,赵旭已经制造了数以十万斤计的火药。对他们来说,一次小型的会战那是已经够用了。
“这一次的那达幕大会将会在都城附近召开,到时各家的亲王都会带人手一起参加。肾婿,这却是奠定我们大好江山的好时间。只要我们这一次能够把他们打痛,那么这蒙古汗国却就是你我二人的。到时我们整军备马之后,就可以南征了。到时你那兄弟只怕也就快要回来了,我们要是不早些准备的话,恐怕就难以抵敌了!”
演习完了的亲王忽必烈,与此刻留了三络长髯的赵旭一起回到他的豪宅之后,所说的第一段话。只是这段话在赵旭耳朵里听着的时候,实在不是味道。
因此虽然此刻他顶着个金刀附马的名号,可是那个该死的月烈公主却跑了个不知踪影。按说如果亲王忽必烈真的对于他们的结盟很认真的话,那么是不是该换个女儿来呢?
另外赵旭还惦记着一个人,因为就他知道那个人还没有死。直觉里,如果那个混蛋不死,那么自己永远不能放心,他是谁呢?
第8章 一定杀掉他
“唔,那达幕大会,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但我的岳父大人,还有个人我没有见到,说真的那样的混蛋留在这个世界上,总让我寝食难安!”
赵旭说的是谁,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一次赵旭的确没有说假话,恰恰是因为师志冬,赵旭实在是寝食难安。因为师志冬不仅仅是他的心病,同时师志冬也是香莲的心病。
对于赵旭而言,师志冬的存在对他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威胁。因为师志冬打造了钦察炮军,虽然此刻来说,那已经是淘汰了技术,但赵旭也清楚,师志冬放到任何一个其他势力手里,那都是了不得的宝贝。对于这种人只有两种处理办法,要么是一伙的,要么就绝对不能留在世上。
至于香莲对师志冬的恨,原因在于当年为了得到师志冬身上的,钦察汗国赛因汗拔都御赐的金牌,不得不与他苟且了一次。那么现在,香莲无疑是赵旭最信任的人。他曾经信任过师诗,但师诗带着当时的火器图谱离开了他。他曾经喜欢过舒钰儿,但舒钰儿宁死都是赵伏波的人。
眼下赵旭能够信任的人,唯独就是香莲。而且香莲也绝对不是什么普通女人,在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柳苑”里的见识,早就让她在赵旭身边以精明出名。建立一个三角形的势力范围,一边接近大宋与高丽交界的地方,一边接近亲王忽必烈,另外一边则面对着蒙古其他势力。外加中心的豪华大宅,这给了赵旭最完全的屏幕。
而且三个点里,两个点是军事建筑,那一个点还靠近亲王忽必烈势力。倘若受到进攻的时候,任何一个据点里的炮火,都中心支撑到另外两人据点来支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这些据点全都有足够的火炮、火药与粮草的支援。毕竟各个需要新式武器的蒙古亲王,以及需要奢侈品的蒙古贵族,都只能把大量的金钱给到他们这二倒贩子手中。
此刻赵旭是亲王忽必烈正式的女婿,因此他也得到了1o万户的人口变成了一个有部族的人。这让他可以补充工匠、补充军队。令赵旭更加开心的是,亲王忽必烈给他的都是被劫掠来的汉人,而且是一家一家的给,好让他这个金刀附马可以真的为1o万户。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旭的三个据点当然欣欣向荣。这全都是香莲管理才能的具体体现,所以虽然月烈公主逃家造成了相当的不便,但这也让香莲松了口气可以好好经营赵旭的势力。想来自己只要拿到实权,那么赵旭将来给自己的地位就不会太低。但师志冬的存在,实在是梗在她心中的一根刺。她是知道赵旭的心的,他绝对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倘若被他知道,当时自己为了阻止他归顺蒙古人而做的事情,那么一定会出大问题的,自己所有的努力也就将全部付之东流。
香莲知道自己不得不动动心眼,因此在今天知道亲王忽必烈要来时候,一大清晨香莲就从噩梦之中被“惊醒”了。
“啊……啊……”
尖叫的香莲,挥舞着她白生生的胳膊。清晨披头散发的感觉,让她就好像是个女鬼那样。这一尖叫把与她一起“疯”了半夜的赵旭给叫起来了。他瞪着迷迷糊糊的眼睛看着眼前已经停住了尖叫的,却在那儿啜泣的香莲。
这时的香莲身上的薄被子已经掀到了腰下,而赵旭则是清晨时强烈的生理反应。尤其他看到香莲那着眼的身体,以及挂在腮边的晶莹泪珠,结果……
当结束了“晨运”之后,香莲开始委委曲曲的给赵旭讲起过去在羽林庄的事情。这让赵旭很快就遗忘了“晨运”之后的疲惫,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怒火。
“你怎么不告诉我啊?”
低着头继续保持啜泣状态的香莲委曲的诉说了一下,当时师志冬在羽林庄里如何偷看她,又如何要与她欢好。自己如何在师诗的压迫下洁身自好,又为何在今天才把这些告诉了赵旭。那时候也是没有,倘若放到现在,香莲手里该拿个小金人,那是没跑的。
“……那时师诗还在,我哪里敢声张呢……”
香莲的悲泣,让赵旭心中的火焰变得炽烈起来。只要回想起师诗在木刺夷赵纬南家里自杀的事情,心中的妒火就立即变得更加炽烈起来。
“师志冬这个小子,我饶不了他!”
结果赵旭气的边早饭都没有吃,而这就他向亲王忽必烈报怨的,他寝食难安的原因。亲王忽必烈摸着自己的胡子,喝着赵旭摆下的酒水,他心中的叹息如下。
“唉,保不住师志冬的命了,只是那时月烈那丫头为何要去看他呢?”
女儿月烈的出走,让亲王忽必烈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就此杀掉师志冬,又或者是悄悄的放师志冬跑路。始于女儿,倘若这个女儿不喜欢赵旭而且不在回来,那自己还有别的女儿。可他的心中,始终还是有着希望,那就是希望女儿月烈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作为一个父亲,长女总是受父亲最多的痛爱。月烈的出走,给了亲王忽必烈这个难题。只是眼下来看,倘若自己不杀掉师志冬,那么恐怕赵旭就不会动用他的军队,与自己一起出席争夺“蒙古诸王之王”的大会。算来算去,倘若单纯以自己手中的1万名火枪骑兵对抗其他亲王的军队,总会多些风险。倘若加上赵旭的15ooo名能够出动的骑兵,那这一次的胜算就要在得多了。
“好吧,肾婿!不如这样,反正你也要与我一起去参加大会,不如你带上你的骑兵与我一起回去。想来那人在牢里也逃不到别处去,到时你想如何处置,就尽管做吧!”
咬了咬牙,亲王忽必烈下了决定。固然女儿的心思很重要,但对于亲王忽必烈来说,“诸王之王”的位置更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如果没有整个“蒙古帝国”的力量,那是没有办法与赵伏波来对抗的!
第9章 难堪的公主
是啊公主月烈的逃家的确造成了问题,对亲王忽必烈、对赵旭她造成的问题绝对不少。甚至赵旭曾经想过,倘若抓了她回来,与自己成了婚一定好好管教一下她,让她知道做女人一定要懂事。
可是抓得回来吗?因为要抓回来,就一定要知道她去了哪,那么月烈公主到底去了哪儿呢?
月烈逃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师志冬被抓。说到监狱里去叮嘱狱卒不要为难师志冬,则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记得,在师志冬被抓的时候,曾经说过他是金刀附马。也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她前去看过师志冬。最后还要人注意,不要让那个家伙胡言乱语。
可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又把她许了第二个人。这个消息这一次传来时候是真真切切的,甚至家里已经准备起了婚事要用到的一切。这令她不由的惶恐起来,而且随着父亲亲王忽必烈与赵旭越靠近蒙古的势力范围,消息就变得越多、越清晰起来。
月烈公主惶恐之余她有了一个想法,虽然作为蒙古的姑娘,她有着颇为直爽而又稍嫌泼辣的性格。但一个女儿被许配两次,这让她的心中不能不为之心碎。可怜生在帝王家,作为一个公主,她哪里有机会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呢?只不过与大宋宫廷里的,那些被送给金人的柔弱女人相比,月烈公主倒是个有些本领的。作为一个蒙古人,最基本的骑射对她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因此,月烈匆匆的打了一个装着些金叶子的包袱,然后借着某天出门的机会,悄悄的逃离了那个可能发生的耻辱。嫁给一个指定的丈夫不算什么,月烈公主逃家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对师志冬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她不能容忍父亲把自己当成了个礼物那样,随便就这么送人。
因此月烈公主逃家的唯一原因就是难堪,而她逃的方向就绝对不是亲王忽必烈能够找得到的地方了。
越是向南走,即便是秋天,却依然越感觉到温暖、湿润。而且越是向南走,月烈公主的心中就越是惊讶。在向南走的时候,她的身上穿的可不是什么女装、宋裙。只消稍稍的装扮一下,她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清秀的儒生。说起来这种大宋的特产,的确是相当像女人的。
手不能挑肩不能担,真真是手无缚鸡之力。偏偏在整个大宋,这就是所有青年人的向往。至于腰上挂的剑,多数时候那不过是装饰品而已。就算有几个真的上了战场,还要虚伪的吟几句什么“自古知兵非好战”之类的屁话。
为何说是屁话呢,因为知兵非好战,根本就只是为了战争的所谓正义性找借口而已。事实上人杀人的战争,需要去寻找正义吗?就算是抵抗侵略的战争,倘若按照那些所谓“全人类角度”思考的人会认为是正义的吗?
而事实上倘若从“中华民族”来考虑的话,那么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战争就是正义的。除此之外,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比方说美国入侵伊拉克,他们当然是非正义的。但倘若是我们入侵,并把石油拿来回降低油价并缓和百姓荷包问题时,那就是正义的战争。
所以谈论战争的正义性,不过是种掩人耳目的手段,不过是为了得到利益而进行的一种遮掩,说白了是一种伪君子的手法。以此为基础,我们南边欠扁的某国挡住了我们前往太平洋的道路,那么所谓好狗不挡道,挡了就该捶他,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因为捶翻扶桑,对我们中国人有利,这就是理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就叫正义。
因为千万别到国际政治斗争中去寻找什么正义,什么全人类才会有的狗屁视角。在于世界上除过联合国,任何人都不应该有这样的看法,并因此损害自己国家民族的利益的人,别指望谁去感激你。相反你帮助过的人,放纵过的人只会因为利益,指着你的背脊说“sb”然后告诉你,某某岛上他的。
别不服气,这是事实!
装成普通儒生的月烈公主一路之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而且她选择的方向恰恰是巴蜀之地。之所以选择这儿,那是因为这里是大宋的名将余玠守卫的地方,也是蒙古兵屡攻不克的地方。至于月烈选择此处的原因在于,她决定要逃得远远的,永远也不会再回到蒙古去。
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的幸福,这时为了自己的父亲亲王忽必烈,不会落得个一女嫁二夫的名声。虽然蒙古人并不讲究什么三从四德,烈女不嫁二夫之类的话。甚至他们会认为“妻客”,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好客的表现。然而,作为蒙古皇族的话,请大家放心明面上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虽然宫廷的幕后隐藏着无数肮脏的事情,但表面上来说,此刻的蒙古人已经收纳了不少的汉人中的读书人,最少证明他们不是猪狗,他们还在向往着文明。因为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当“黄金家族”建立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时,有谁敢向成吉思汗提出“睡睡他老婆”的要求呢?
那就不是愚昧那么简单了,那样的人多数都是个白痴,而且恐怕一定会被“黄金家族”的人千刀万剐了。
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普通蒙古人也许依然保持着淳朴以及无知必然带来的愚昧。但最少“黄金家族”已经认同了某些文明的观念,最少他们不会明面上再拿皇后或者皇妃去招待别人了。
而文明,这才是月烈公主逃家,并且永远也不想再回去的原因。至于这将会给父亲,亲王忽必烈与所谓的女婿赵旭带来多少麻烦,她才不会想知道。因为在她的面前,巴蜀之地已经不远了。
抬头看着绿色的崇山峻岭,也许那儿会是她另外一段奇异人生开始之地。
第1o章 蜿蜒的小道
进入了巴蜀之地,那算是进入到了宋人的地盘。只要自己不露身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至于蒙古人,月烈猜测,那是万万不会追到这里来的。只看看这里的宋人便该知道,这里可不会像别处那么易于攻打。
巴蜀之道难行这不言而喻,就她来看纵是蒙古马队到了这里,却也难于行动。因为那狭窄的山道之上,还建得有堡寨驻扎着兵丁以扼守要道,而且此刻他们的模样有些变了。
川人的汉话,是月烈在一路上听到的不同方言里最好听的一种。尤其一些姑娘们说起来时候,硬是有一种唱歌似的韵律。这让月烈对巴蜀之地很有一种好感,甚至她也在悄悄的学起了四川话。面对对于巴蜀的红土,满山的青翠,顺着山谷响起来的鸟鸣声,都给她了最大的吸引。如果可以的话,她想在这时一直住下去。
“让开些……让开些……”
像是挤出来的声音,而且还带有一些喘息以及颤抖。马骑在一匹大宛马上的月烈转过身去,却看到了一长溜在顺着蜀道向上攀爬的人。川人的男子个头要稍矮一些,身体消瘦的川人男女,一个个背着沉重的背篓。虽然他们面带菜色,虽然男人们赤裸的上身可以看得到肋骨,但那丝丝肌肉却表示他们的刻苦耐劳。
穿着草鞋的脚踩在巴蜀之地那常用的,裸露着山石的山道上,瞧瞧他们背负的沉重的东西吧。一些颜色沉重的金属管,从背篓上露出来半截。还有一些背篓里,还带着形状复杂,月烈说不出来是什么机械。还有人的背上背着沉重的如同大喜样的轮子,板子以及种种的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看到这样的情形,没有目的也没有目标的月烈跳下马去,躺向道边一块凸向山谷的山岩上。那些背着沉重物件的人,一步一滴汗水的,顺着狭窄的山道努力向山上前进。他们可以休息的唯一手段,就是倚着手中拄着的木棍,把背上重重的物件靠在山崖上稍稍歇息一下。并拿出看不出颜色的手巾擦擦汗水,抬头看看山道,随后继续一步步的向山上攀爬。
不知为何月烈看着他们的时候,心中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心,到底担心什么她却说不清楚。
事实上这些百姓们,是在给那些建筑在山中的要塞里送武器弹药的。蒲金书这时通过水路,为余玠运来的大批的作战物资。轮回炮以及炮弹的数量都在不住的增加,至于宋廷为何同意这些火器的采购以及使用,后面大家自然会知道。
此刻巴蜀之地的防御力,因为这些火器的到达而成倍的增加。受雇的百姓们,背篓里装的自然是火枪的枪管与枪机。到了山上组装起来就好,而且这也是余玠的一种近乎以工代赈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把百姓们组织起来,向山中输送军用物资。
月烈公主之所以心底里有一种恐惧,那就是人!越是向南走人就越多,城镇的规模也就越大。当然与之相同的是,狗官也就越多,百姓们脸带菜色的模样也就越多。在这件事上,她倒是赞同父亲忽必烈的一些举措。蒙古贵族们虽然也要收取牧民们数量庞大的牛羊,但问题在于他们还远没有到达横征暴敛的程度。
甚至在此刻,蒙古人四出进攻掠夺的情况下,百姓们的生活甚至会好一些。从经济上来说,这叫拿来别人家的钱在自己家花,其产生的效益不能以仅有的价值来衡量。而且此刻这些富有进取性的蒙古王公们,在拿别人的财富来充实自己的国家。比起大宋的那些笨蛋皇族与狗官们的,对内的横征暴敛,对外的卑躬屈膝那是要好得多了。而这也恰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