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89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89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只是大家都想到了火耗这块,那官员的收入岂不是马上要下降大截,都默不作声起来,只有几名武将同时大赞,支持这个提议,马维兴咧着嘴道:“殿下,我赞同,这个金币可比那金块好看多了,放在身上也好带。”

  李过也道:“正是,殿下,我也喜欢这个金币,以后每月给我发个三五十个就可以了。”

  李鸿基笑道:“你想得美,你每月的新俸是百两银子,这个金币每枚重半两,二十枚金币就可以抵上百两银子。”

  李过笑嘻嘻的道:“二十个金币也可以了,省得我每次抱二个大银锭回去,这样拿着多好。”说着,他用手中的金币互相碰撞了几下,发出了清脆的吟声,这声音悦耳异常,让人恨不得把箱中的金币都抱在怀里。

  高功的话更简短:“殿下,我觉得这个金币,银币比那大锭银子好用多了,只是银行是干什么用的”

  群文官望着争先恐后表态的武将,心里嘀咕,用金币,银币对你们没有影响,答应的当然痛快。

  李鸿基解释道:“这个银行吗,就是专门用来发行金币,银币的,以后我军无论是发放俸禄,军饷,还是收取赋税,都要用到金币,银币,百姓手中没有,那么怎么办,自然是拿着银子到银行换,以后银行还会有许多功能,比如异地存取,发放贷款,吸纳存款等等,只是开头就是方便老百姓换取金银币。”

  唐王嘴里的大堆新名词,让众官员更是头昏脑涨,众人见唐王已安排的面面俱到,连百姓换取金币,银币的方法都想到了,料想已无更改的可能,心里都有几分沮丧,唐王今天所议,太过突然,大家反对的理由都上不了台面,时面面相觑起来。

  洪承畴小心的问道:“殿下,不知这个金银币的使用从什么时候开始”

  李鸿基道:“这次我军已铸得二十万枚金币,六百万枚银币,官员的新俸会从这个月就使用金,银币,军饷也是如此,赋税的收取会有年的过渡时间,但凡用金银币交税的百姓,官员律不得收取火耗,年后,所有的赋税都转为使用金银币。”

  李鸿基看着众人有点沮丧的脸,微微笑,又道:“不过,鉴于我军的财政有盈余,官员们也确实幸苦,从这月开始,所有官员的俸禄律加二成。”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六章 名震天下

  从商丘过来的官兵,总共只有千五百余人,从参将以下被俘的官兵竟然达到了千三百多人,战死的不足二百,都是被义军的骑兵第个冲击所杀,在义军骑兵转头要再次冲击时,所有的官军都降了。

  李岩和刑红娘两人从投降的官兵嘴中问清商丘的虚实后,大喜,下令向归德府进军。商丘隶属于归德府,两者之间相距不过二十里,若不是尽知商丘与归德府的虚实,李岩决不会打归德府的主意,这次出兵剿灭义军,不是由归德府出兵,而是由商丘出兵就引起了李岩的怀疑,从张参将的口中得知归德府兵不过二千,李岩如何肯放过这次机会。

  如今商丘的兵马更是只有数百老弱,不过,李岩仍然不敢大意,唐安史之乱时,叛将安禄山部下尹子奇率十万大军攻打雕阳明归德府兄雕阳守军五千余人在张巡的带领下,依靠雕阳坚固的城池,与敌激战数百次,坚持了半年之久。最后,箭尽粮绝,捕雀捉鼠为食,人亦相食,然后才城破。

  归德守军不要说坚持半年,就是能坚持十天半个月义军也会受不了,李仙风的大军在后虎视眈眈,只要义军旦受挫于城下,李仙风再从后面突击,这缺少训练的万余名义军非崩溃不可,李岩和刑红娘相商后,定下了诈取之计。

  数天后,天色昏暗之时,归德府地北门响起了片杂乱声。上千的明军在城下乱哄哄的叫门,城上地守将借着昏暗的灯光看清来的全是明军,不敢擅自开门。连忙向归德府地知州桑开第和参将丁启光报告。

  桑开第和丁启光两人听到守城士兵地报告,心中大讶,这是哪来地明军。他们怎么没有接到公文说今晚有军队要来归德府。两人不敢怠慢。连忙来到了城墙上。

  桑开第首先发问:“下面是那位将军带队,本府怎么没有接到公文说有军队今晚要到达府中。”

  张参将带着哭腔,颤抖着喊道:“桑大人,是我,快开门。”任谁身边围着五六人,拿着锋利的匕首指着自己的腰间。说话也不得不颤抖。

  桑开第听声音有点耳熟,还是不敢确定,直到张参将旁边的人拿着盏灯笼照在他脸上,桑开第才看清了张参将的面容。大吃惊:“是你,将军不是出兵去剿灭杞县的乱贼吗,为何回来如此之快”

  张参将道:“别提了,乱匪有几万人,我们千多人如何是对手,他们现在正在往归德而来,我得知情况后,知道本府空虚,马上拔马回来协助大人守城,还请大人快开城门。”

  桑开第心里鄙夷,什么回来协助守城,分明是害怕那帮流贼才逃回来,不过,桑开第听到流贼有数万人,也是吓了大跳,难怪这个张参将吓得连商丘也不敢回,要躲到归德府中来,不过,府中正好兵力短缺,万流寇真来攻城,多上千多人守城也好,下令道:“开门,放张参将他们进来。

  城下地义军听得阵欢喜,只等着大门开,就要冲杀进去,却听个声音拦住道:“桑大人,岂慢,当心有诈。”却是城内的主将丁启光开口。

  桑开第愣,下面确实是张参将,而且都是明军的衣服,人数也差不多,没什么不对,有什么诈:“丁将军多虑了,张参将是当今的皇亲国戚,何来有诈。”

  丁启光想想也是,流贼没有这么快就能消灭千多官军,何况两人同为参将,张参将地后山又够硬,没有必要得罪他,自嘲道:“大人所说正是,那就让张参将带兵进城吧。”

  张参将在下面已等得不耐烦:“桑大人,快开门,你莫非想让我等在城外过夜不成。”

  朝庭直是尊文抑武,张参将虽然和桑开第平级,若不是他仗着是皇亲国戚,绝不敢如此对桑开第说话。

  桑开第忙道:“来了,来了,开门。”

  随着桑开第开门的声音出,大门缓缓的打开了,义军涌着张参将进到了城内,桑开第和丁启光也走下了城墙来迎接张参将,三人对面,李岩喝了声:“拿下。”

  张参将身边的义军涌而上,将桑开第和丁启光捆绑起来,桑开第大叫:“张参将,你想造反吗,快放开我。”

  丁启光叹了口气:“桑大人,不用叫了,我们上当了,现在张参将恐怕也作不了主。”

  李岩从后面闪了出来:“丁将军直是聪明,你说对了。”

  桑开第也明白了过来:“你就是杞县的李信,李信,你好好的举人老爷不做,要做流寇,难道你就不怕给你祖上抹黑吗”

  李岩道:“我何尝想做流寇,若不是无缘无故被下狱,现在的李信还在为杞县的灾民奔波。”

  桑开第以为李岩有悔意,大喜道:“李公子蒙受了冤曲,只要你重归于朝庭,我和丁将军,张将军都愿保你,还望李公子不要错再错。”

  丁启光连忙也道:“正是,正是,李公子千万不要自毁前程。”

  张参将却知道李岩已经铁了心,句话也不敢说。

  李岩挥了挥手,让亲兵将他们二人起押了下去,张参将在旁边点头哈腰:“李公子,我这次替李公子拿下归德府,可以放了我吧。”

  李岩笑着道:“你放心,我答应放你,绝不食言,只是还要暂等几日。”

  听到可以放自己回去,张参将松了口气,不敢再多话,此是官军已发现了他们的文武长官同被擒,城门口的守将大惊:“快关门,快关门口他们是贼军。”

  可惜已经发现地晚了,义军已进来了数百人之多,城门口的官军不到百人。他们在义军的喝斥下,战战魏魏地放下了武器,哪还有人敢上前去关城门。

  北门的守将是名千户。此时城墙上还有数百名官兵。他见城门关不上。连忙喝令城上的官兵用床弩对义军发射,呼啸着地床弩将涌在门口要进城地义军射倒了大片,李仵刚刚迈进城门,突然觉得脑后生风,身后传来片哀鸣声。

  李仵回头看,只觉得头皮发麻。他身后不到数尺的地方插了数支巨箭,数米长的巨箭大半已贯入了地下,再远处,许多巨箭将义军活生生的钉在了地上。有的巨箭连贯穿了数人,有的义军被巨箭贯穿还没死去,他们想拨去身上的巨箭,却是徒劳无功。

  若是他慢上步,必定也会落得如此下场,李仵顿时大怒,带着身边数十个李家地子侄,喝道:“兄弟们,咱们杀上城去。”

  李岩的人马发现城墙上还在抵抗,已抢先步攻下了城头,官兵们来不及再发射床弩,只能操起兵器和义军战了起来,双方在城墙上杀得难解难分,没有床弩的阻击,后面的义军涌进来越来越多。

  那名千户眼看已无力挽回,长叹了声,扔下了兵器,喝令手下投降。众人见大事已去,也丢下了兵器,任由义军上来将自己看住。

  李仵赶了上来,把揪住那名千户地衣领道:“好小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想投降就没事么,我偏要杀你。”说完刀已架在那名千户的脖子上。

  旁边的官兵大惊,不顾身边义军的刀指着自己,起跪下替那名千户求情,李仵喝道:“看不出你还能受到官兵的拥戴,刚才为什么要用床弩射杀我的人马。”

  那千户昂着头:“我是官军,你们是流寇,官军杀流寇还需要什么理由,只是命令是我下的,他们只是执行而已,还望你能放过他们。”

  李仵大怒:“你那现在又为何要投降”

  “刚才是刚才,若还有线希望挽回,张某自然要替朝庭尽忠,只是现在已无能为力,再战下去只是多死伤而矣,我自然不能让手下白白牺牲口”

  “我若不放过他们,你又能耐我如何”

  张千户道:“我们已投降,你有何不满可以冲我来,若敢动我部下,我死后化为厉鬼也必不饶你。”

  李仵哈哈笑:“活人我都不怕,还怕什么厉鬼么。”有心放过此人,面上却下不来。

  李岩的声音传了过来:“二弟,放了这位千户,他说得不错,对于投降之人我们不能滥杀。”

  李仵才乘机下台:“算你运气好,碰到了我大哥。”

  李岩将那名千户扶住,道:“你个小小的千户,在主将被擒之下,还能带兵反抗,真是条响当当的汉子,请问下尊姓大名。”

  张千户纳纳的道:“不敢,鄙姓张,贱名个雷字,你可是李公子”

  李岩笑道:“正是李某。”

  张雷道:“久闻李公子仁义,不但每年减免家中佃户的钱粮,还多次拿出家中仅有的粮食救济灾民,今日有事相求,还望李公子应充。

  “不妨道来。”

  张雷道:“今日李公子攻城,张某职责所在,下令士兵放了床弩,让贵部多人损伤,张某自知罪责难逃,只是张某的部下并无过罪,还望李公子能够宽洪大量,饶他们条性命。”

  李岩道:“千户大人放心,只要你们真心归降,不但他们没事,你也可继续带兵,如何”

  张雷愣,拜下道:“多谢李公子,如此,张某这条命就卖给李公子了。”

  归德府的文武长官同被擒,城门已破,城中虽然还有二千余名官兵,除了张雷再也没有点象样的抵抗,官军纷纷投降,不到二个时辰,城内已无人反抗。

  天亮之后,义军已彻底攻占了归德府,城内的居民听到喊杀声,夜里都将房门紧闭,此时听到门外队队的义军在巡逻,却没有人进入百姓家中,这才放心了下来,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好奇的看着传得沸沸扬扬的李公子所带的兵马。

  李岩在白天才能仔细的打量这座大城,唐代雕阳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时被淹,次年筑土围城。正德六年1511在旧城北重筑新城,以元代城墙为南城墙,高六米,顶阔六米,址阔九米,南为拱阳门,拱券式建筑,北为拱辰门,东为宾阳门,西为蛭泽门。门上皆有城门楼,四门之外皆有瓮城,每瓮城各座扭头门。

  归德府的城墙远比唐时城墙要坚固得多,虽然城内的守军肯定不如张巡的兵马,可是义军比当时的叛军尹子奇也要弱得多,若是真要靠硬攻,归德府没有十天半月肯定拿不下来,李岩不由庆幸守军的麻痹大意。

  几天之后,整个归德府安静了下来,义军除了对本城中的豪门大户抄家外,对普通的居民秋毫无犯,还开始分发给些饥民粮食,归德府由于处在黄河下游,可以取得黄河水来浇灌耕地,虽然也旱过段时间,但受灾不重,百姓家中多有余粮,并不太需要救济。

  归德是个大府,城中足有十几万人,里面的壕绅大户足有上千,义军将那些大户抄家后,获得的金银,粮草堆积如山,义军举解决了粮草军需问题。

  归德府下还有七八个县城,其他各县听到归德府被义军攻下后,官员纷纷逃亡,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归德下面的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县城。

  李仙风听到李岩和红娘子攻下了归德,时之间进退两难,若是进,五千官兵实在不足攻下归德这样的大府,若是退,失地之名难逃,思前想后,还是自已的性命要紧,只要自己手中有兵,朝庭也不会重责,又退回了开封。

  果然,朝庭得知李仙风不战而退,只是勒令李仙风进兵,剿灭这股乱匪,至于处罚,提也没有提,李仙风越发笃定,只是派出兵马虚应故事,事实上,官军连杞县都不敢过。

  李岩和红娘子有了充足的粮饷后,开始招兵买马,附近的饥民听到李公子仁义,纷纷举家来投,李岩和红娘子选出精壮加入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三万人,有了三万人马,李岩开始以归德为中心,四处扩张,月的时间,拿下了淮阳,太康,郸城,周口等地,声势下子超来了张妙九,白九儿等人,李公子之名,在河南下子家谕户晓。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七章 金币狂热

  听到唐王殿下要给官员加新俸,武将们都咧开了嘴,文官们见事已不可挽回,虽然所得比所失要少得多,毕竟唐军的官俸比起明朝来讲已是高了十倍,再加就是十几倍了,若还要贪心不足,自己也说不过去。

  周凤梧首先表态:“殿下英明,使用金银币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官府,好处都有许多,臣远全赞同。”

  顾君恩道:“火耗事,弊病太多,旦使用金银币,可以彻底杜绝官员借火耗贪污的借口,利多弊少。”

  宋献策道:“使用金银币,对商贾也有利,可以方便商人之间的交易,也颇符合我军重商的政策。”

  三省的巨头开口,都对使用金银币赞同,其他想反对的人也明智的闭上了嘴。

  赵良极管理礼部,按规定和番邦打交道都是由他负责,唐军现在还没有属国,礼部颇为清闲,偶尔要和朝庭打交道,赵良极才有机会施展露面,赵良极对于目前可有可无的位置颇不甘心,对于番邦的事务特别关注,期望有朝日,礼部能在与番邦的交往中发挥作用,他起身问道:“殿下,据臣所知,番邦的银币许多重量为七钱二分,我军使用银两,何不将银币定为两,显得比番邦要大气。

  李鸿基解释道:“目前汉人使用的钱币多为铜钱,若银币铸成两银子枚,那么每次找零就要有千枚铜钱。太过繁锁,定成半两则可减少半铜钱,不过。这样还是太过复杂,为此,户部还准备了种大钱。这种大钱地重量是现在市面上所流传的十倍。以后。五十枚铜币就可以兑换枚银币了。”

  众人点头称是,他们虽然不用亲自上街买东西,但有时偶尔出去次,身上带着碎银,每次买东西都要过秤,有时商家找不开。还要到专门的银楼兑换,繁锁无比,若是用铜钱又太过沉重,以后有了银币。又有了大钱,确实方便了许多,出门带上几枚银币即可,找钱也不会有数百上千枚铜钱,最多有五十枚就了不起了。

  其实若是要论方便,当然是换成十进制最好,只是银币地价值太高,中间和铜钱之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李鸿基只好下令铸大钱来解决这难题,虽然还是会有所不便,但和以前用大锭的银子或碎银来交易,无疑改善了许多,要再方便,那就只有用纸币了,不过,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赵良极还是有问题:“殿下,我军目前多有与番邦交易,他们的银币是七钱二分,我们地银币是五钱,那二者之间又如何兑换”

  李鸿基惊异地看了眼赵良极,自己倒是小看了这个礼部侍郎了,这么快就能想到货币地兑换问题,他含笑道:“如果是枚换枚,当然那是最方便,可是番帮之人未必愿意,这个事就由他们商人之间去解决,我们就不用去管了。”

  其实李鸿基打的如意算盘就是枚换枚,才故意份量比西方铸造的要轻,目前无论是唐军也好,大明也好,对西方的贸易都是绝对的强势地位,货币的价钱可不定取决于你含银地多少,就象后世同样是用纸币,但是兑换的比例却千差万别,这和国的经济份量息息相关。

  如果大唐的商人强势地话,未必不能让对方枚换枚,那样的话,仅货币兑换,西方就要损失大笔银子。

  赵良极问完,李守忠也冒出了个问题:“殿下,我军全换成使用金银币后,如果有商人用西方的银币来交税,我军是收还是不收”

  这个问题困绕了唐军户部很久,随着唐军与西方的商路打开,商人们手里的西方银币越来越多,唐军收税直是直接收取银子,许多商人只能把收到的银币重新化成银锭,交给唐军,这给商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六月份时,总共有百多万枚西方的银币重新化为银子,以后唐军都用上了银币,总不能让商家还把番邦的银币化为银子,再到唐军户部银行将银子兑换成银币交税吧,那岂不是多此举。”

  “收,怎么不收,番邦的银币不也样是银币吗,不过,这个兑换比例就暂定为比好了,如果以后番邦的银币成色,重量有调整,这个比例再定。”

  李守忠纳纳的道:“这会不会太太”李守忠本想说太黑心,想想李鸿基到底是唐王,这个黑心两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太黑心了,是吧,你放心,商人们精的很,他们会主动将银币融化成银子,再用银子去户部银行换成我军的银币来交税,他们再也不会向你抱怨我们不收银币。”李鸿基对于黑心这个词倒是毫无顾忌,适者生存,这是西方遵行的铁律,唐军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

  有了唐军官方定下的兑换比例作参照,可以肯定大唐境内那些精明的商家会尽量将双方的兑换比例压成比,什么,不公平,这是我们朝庭定的价,我们交税也是比的交税。我们千幸万苦的将货物运过来,你总不能让我们吃亏吧,你再去哪儿找到这样的货物。

  “什么,你要用银子付帐,那好,银子付帐加价二成。”

  “你不买,那好,你走开,有人会买。”

  虽然大多数商家将银币运回来后,肯定会把银币化成银子来交税,但和以前相比,个是主动,个是被动,相信得到实惠的商家再也不会抱怨麻烦。再说,银钱落到商家手里,他们最终还是要消费出去,进步推动唐军领地的繁荣。

  西方人也不是傻蛋。吃了亏地他们,面对汉人的强势贸易地位也只能忍气吞气,只有在自己的钱币上打主意。如果他们地成色下降到比唐军低的地步,那唐军完全可以抬成比点五,或比二兑换。最终他们的货币只能向唐军靠齐。才不会吃亏。

  通过钱币地影响。恐怕以后许多西方地计量单位就得全部换成东方地了,以后大家的标准都要向唐军看齐,这才是个强势的贸易国家要做的事情。

  众人再无疑虑,唐军全面使用金银币的政策就此定了下来,唐军的第任户部银行行长,由户部待郎陈宇担任。统衔金币和银币地铸造及发行。

  首先使用到金银币的无疑是唐军中的官员,虽然使用金银币将官员的最大灰色收入砍了个无影无踪,但对于俸禄地增加,他们还是很高兴。毕竟这才是正当的合法收入。

  等他们拿到这个精美的钱币时,许多人的抱怨也消失了,这个钱币印得太美了,他们都爱不释手,结果第个月的新俸大多数官员竟然舍不得花,流传到市面上的银币虽然有许多,金币却极少。

  唐军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最高的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他们每年的俸禄达到了三千两白银,其次下来是六部的主官,几个二品的大将军,他们的俸禄达到了二千五百两,唐军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每年都在千两之上。

  如果换成金币,每枚金币重达半两,合五两银子,最高的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月的俸禄也就是五十枚金币,而般五品的官员月的俸禄只有十多枚金币,女人对这种金光闪闪的东西最是痴迷,放在家中连几个妻妾都不够分,又如何会流到市面上去。

  唐军的名普通野战军士兵的饷银为每月二两五钱银子,折合成银币相当于五枚,唐军已有二十万野战军,折合成银币,每月军饷所需就是百万枚,加上三十万守备军,每人的军饷是三枚银币,又是七十五万枚,加上政府官员系统,唐军月发下去的银币高达二百万枚以上,饶是如此,这个银币上市,就引起了些人的抢购,只值半两银子的枚银币,有人出到了半两银子加四十枚铜钱,然后是三十枚,二十枚,直到唐军的银行遍布了整个县级的城市,这种溢价兑换的行为才停止。

  银币发了下去,李鸿基还怕百姓见到了这种陌生的东西会拒绝使用,他特意出府,到西安的街上溜达了圈,见没有什么人用银币,又走进了家大酒楼,点了满满二大桌子菜,和亲卫们起坐了下来,想听听大家对钱币使用的议论,可惜花了半天功夫却没有听到个人谈论钱币的事。

  李鸿基大为失望,见酒菜已用的差不多了,只好喊来小二结帐。

  小二乐颠颠的跑了过来,几名亲卫想拦住他,李鸿基微微摇了摇头,亲卫才放手让小二过来。

  那小二也不在意,看李鸿基所点的菜就知道眼前之人非富即贵,富贵之人规矩多,开酒楼就得和气生财,他到李鸿基面前弯了下腰,道:“客官,承蒙惠顾,共是六两钱六分银子。

  六两多银子已够个中等人家月的开销了,让李鸿基带着十几人顿就吃光,李鸿基暗叹酒楼的利润可观,他掏出了几枚银币道:“今天没带银子,用银币付帐成不成”

  李鸿基手上足有十几枚银币,叮铛作响,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天,这就是银币,好漂亮。”

  “真的,我也想要。”

  “啊,我还是第次见到过。”

  “这你就不如我了,我有个亲戚,是五品大员,他不但有银币,还有十几枚金币,那金光闪闪的才漂亮,这个银币相比差远了。”

  “真的,我怎么不知道你有亲戚做官。”

  “远亲,远亲呐。”

  那小二更是如鸡啄米的点头:“行,当然行,客官若用银币的话,只需支付十二枚银币”

  李鸿基大讶:“不是说要六两钱六分银子,为何只要十二枚银币,后面的零头不要了。”

  小二道:“掌柜的吩咐了,凡是有客官到酒楼用餐,若用银币付帐,后面的不足枚银币,那么零头就可以抹去。”

  李鸿基开玩笑的道:“那我用金币付帐,若是后面不足枚金币,是否也可以抹去。”

  小二激动起来:“客官有金币,金币只要付枚即可。”

  李鸿基没想到玩笑成真,酒楼的掌柜竟然为了枚金币,肯硬生生的舍去两银子,李鸿基往衣兜里掏,拿出了五枚金光闪闪的金币,拈出了其中的枚放在小二的手里,小二手里哆哆嗦嗦,这样的大酒楼,称之为日进斗金决不为过,若是在小二手里放上锭金元宝,他的手决不会哆嗦,无奈酒楼的掌柜是妻管严,自从他的夫人无意中看到枚金币后,每天朝他吵着要。让掌柜烦的要死。

  唐军的金币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其他都是发放银币,那掌柜又从哪里能够得到金币,只好告诉伙计,若谁能先收到枚金枚,就提升他级,这枚金币关系到他的前途,让小二如何不哆嗦。

  旁边的人看着李鸿基都敬畏起来,这金币李鸿基随手掏就是五枚之多,他的口袋里鼓鼓的,若都是金币,恐怕不下数十枚,唐军的金币刚刚发行,其中品级最高之人所得的金币才五十枚,眼前这人至少也是个三四品的高官。

  不过,这种敬畏很快就淹没在对金币的渴望中:“这位先生请了,卑人愿意出六两银子枚购买先生手中的金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另人已经喊了起来:“我出六两半全要了。”

  “我出七两。”我出八两。”直到有人喊出十两枚,才没有人加价,若不是李鸿基的护卫拦住,恐怕就要有人冲上来强行兑换了。

  李鸿基自然不知,现在金币的价格在黑市上已炒到十二两银子枚,足比他本身价值两倍还多,依然是有价无市。

  唐军的每枚金币上都有个编号,使得每枚金币都显得独无二,现在的金币编号都很靠前,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这是难予想象的,这才使得有人狂收金币,从官员们手中偶尔流出来的金币价格节节升高。

  李鸿基费了好大的劲才让亲卫分开人群,狼狈不堪的逃了出来,回到府中,李鸿基才对金银币的使用彻底放下了心。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八章 搂草打兔

  高立功接到高杰的情报后,大吃惊,才知道两人胆大包天,竟然想凭着二万人横扫满人的老巢,不过,高杰对满人情形的描述让他也颇为动心,若是能举将为患汉人政权数十年的满人荡平,封侯拜相未必不可能,唐王对满人是如何重视,高立功自然心中有数,这些年,唐军的精力绝大部分花在蒙古和满人身上,否则,唐军现在已可能统中原。

  他面派出快马向长安报告,面起手下二万人马,三万民夫亲自带队向高杰支援,整个大草原只留下万人马机动。

  与高杰秘密在沙地行军不同,后续的五万唐军完全是大张旗鼓,他们押着无数的粮草辎重,路向还没有完全归附唐军的大草原东部压了过去。

  唐军来了个搂草打兔子,面行军,面对东部的蒙古人扫荡,不服从的蒙古部落纷纷剿灭,投降唐军的部落,高立功勒令他们尽出部落中的精壮,跟随唐军出征,西乌珠穆,阿鲁科尔,翁牛特,霍林郭勒,巴林等部纷纷投城,等高立功到达科尔沁时,五万出征的大军已变成了七万。

  科尔沁的奥巴接报大惊,急忙亲率部族中的勇士出迎,这些年来,奥巴夹在唐军和后金之间苦不堪言,后金要被剿灭,对他来说是好事,至少侍候个主子比侍候二个主子强,他还想是不是能和唐军讨价还价。剿灭后金之后,东北之地归他来管理,那是最好不过。

  奥巴尽起族中最后地五千勇士。想在唐军面前展威风,见到唐军铺天盖日的七万大军,他吓得话也不敢说。将唐军迎回部中后。赶紧杀牛宰羊款待唐军。并将族中最美的女子海兰珠献给了高立功。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是皇太极大妃孝端地侄女,也是皇太极另个最宠爱妃子布木布泰的姐姐,本来在三年前,海兰珠的丈夫死后,会由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博尔济吉特氏姑侄姐妹三人,起嫁给皇太极。

  海兰珠地美貌是无庸致疑地,皇太极娶得海兰珠后。点也不嫌弃海兰珠嫁过人,封她为“宸妃”并将宸妃居住地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取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雕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极得皇太极宠爱,地位在皇太极的五宫中排第二,还有庄妃布木布泰之上,仅在她的姑姑孝端之下。

  宸妃死时才三十三岁,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他在宸妃的灵框前,长时间涕泣不止。厚葬宸妃后,又追封她为敏惠恭和元妃。

  可是三年前,皇太极大败之后,历史却发生了点改变,是皇太极的身体极差,已无心娶妃,二是科尔沁部未必愿意再把族中地美女往皇太极的后宫里送,海兰珠就在科尔沁部住了下来。

  此时海兰珠已是二十九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高立功见就动了心,他笑纳了下来,奥巴才松了口气,双方之间气氛热烈了下来。

  当晚,高立功就和海兰珠睡在起,第二天,奥巴才敢小心翼翼的提道:“大将军,不知将满人剿灭后,贵部对东北之地如何处理。”

  高立功时不解其意,道:“当然仿草原行事,当多移汉人,筑城垦荒。

  奥巴大急,如此来,他的如意算盘不但打不响,反而会被夹在中间,科尔沁部以后再无出头之日,他猛向海兰珠打眼色。

  海兰珠当然知道她地使命,昨夜对高立功使出浑身解数服侍,此时刚承雨露,更是如朵盛开的鲜花,摇着高立功的手,娇滴滴的道:“大将军,汉人不服北方水土,如此来,岂不是劳民伤财”

  东北虽有不少汉人,但都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人掠夺过去为奴的,在东北尚为大明所有时,极少有汉人自愿过去,最多到了辽宁,再无人愿意往北走,唐军尽管大力鼓励汉人向草原移民,移民的速度也是极慢,何况更北的吉林,黑龙江地。

  “那你说怎么办。”

  奥巴连忙道:“大将军,我们科尔沁部愿为唐王殿下世代镇守这东北苦寒之地,还望大将军能够向殿下陈情,科尔沁部愿永远臣服于大唐。”

  高立功才知奥巴的意图,不过,他并没有认为有何不妥,千百年来,汉人直是如此做,征服的苦寒之地朝庭如果要派兵驻守,总是劳民伤财,而汉人又不愿意过去居住,这新征服的地方往往只能交给呈服于汉人的蛮夷,或者放弃,旦蛮夷休生养息,强大起来,对中原王朝的忠心,恭顺马上变为翻脸无情,直到他们杀入中原,或汉人重新将他们征服,进入下个循环。

  “此事我不能答应你,必须由唐王殿下定夺。”高立功虽然觉得奥巴所说有理,到底还没有完全糊涂,这等大事,不是他身为个武将所能决定。

  奥巴脸上掠过阵失望,不过,能得到高立功的不反对,已是极大的好处,到时科尔沁部先过去扎下根来,那时木已成舟,唐王就是反对,除非他再派大军,否则科尔沁赖着不走就是。

  奥巴主动道:“大将军,我部尚有五千勇士,愿全部随大将军剿灭满人。”

  其它蒙古人都是要唐军大军临头,才勉强愿意出兵,虽然科尔沁部不提,高立功还是会让他们随军,方面是可以让蒙古人替唐军打头阵,方面是可以确保自己地后路安全。只是难得他们的大汗能主动提出来。

  高立功大赞:“好,大汗的美意我会向唐王殿下转达,你所说之事也不是不无可能。”

  奥巴大喜:“多谢大将军。祝大将军路高歌,此去战功成。”

  高立功愣:“大汗不同行么”

  沿途各部被唐军扫灭地部族不论是否投降,都是同他们的族长带部落中的勇十随唐军出征。只是奥巴原先就做过唐军地俘虏,直对唐军恭顺。再说人家又是杀牛宰羊劳军,又是送上金银珠宝和美女,若是他不愿同行,高立功也不好拉下脸定要奥巴同行。

  奥巴道:“我老了,该是让年轻人出头地时候,此次出征就由吴克善领兵如何”

  吴克善是海兰珠地哥哥。高立功还以为奥巴是要讨好自己,却不知奥巴对满人心中惧得要命,三年前,奥巴还想夺得蒙古大汗之位与满人争争。只是蒙古人自相残杀后,奥巴再无雄心,这次皇太极起兵伐明,本来是想让科尔沁同出兵,奥巴只得远逃数百里,皇太极才作罢。

  吴克善三十多岁,正是壮年,虽然奥巴也不过比他上十岁,点也不见老,高立功还是接受了吴克善作为统兵的人选,反正科尔沁的力量已撑握,也不用担心奥巴能捣鬼:“也好,就依大汗的意思。”

  高立功在科尔沁部住了天,唐军的大军已扩允到了七万五千人,唐军全是骑兵,连三万民夫也有自己的马匹,路上风尘滚滚,铺天盖日,从科尔泌地后翼直接进入辽宁。向沙金台满人柳树屯满人西关屯满族人东升满人聚集区扫了过去。

  路上,唐军都是让蒙古人打前锋,这些蒙古人对待昔日的世代姻亲,比唐军更狠,只要蒙古人的兵锋所到之地,男人不分老人,小孩全部杀掉,女人全部掠来做奴隶,他们的财物全部抢光,当然,最好地份得留给身后的唐军,然后所有参战的蒙古人再瓜分。

  满人的主力都集中在辽阳,二万多蒙古大军从郸武,铁岭,清河路横扫,无人能挡,满人在各地遗留下来的村庄全部焚毁,整个东辽的满人为之空,而满人原先掠夺来的汉人奴隶重新成了这里的主人。

  开始蒙古人不分汉人和满人全都屠杀,高立功发现后,对出兵的蒙古部落严厉喝斥,并命他们交出与屠杀汉人等量的族民抵罪,才令蒙古人收敛起来,遇到汉人乖乖的护送到高立功的大营。

  只是东辽已被满人占了多年,这里的汉人也全部被迫穿满人的衣服,扎满人的猪尾巴,要想眼分辨确实困难,高立功下令,反是会说汉话的人个不杀,若是不会说汉话,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律剿灭,并在每个蒙古部落中派兵监督,防止蒙古人乱杀,因为旦是死人,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说汉话。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出了事,在进入东辽第五天后,名亲兵向高立功报告:“大将军,阿鲁部不我军将士劝阻,杀了数十名汉人,还把我军派出去的人扣压起来了。”

  高立功大怒:“竖子大胆,传我将令,将阿鲁部全部包围。”

  此刻唐军已到了铁岭地区,阿鲁部就扎在离铁岭不远的个小山下,这次阿鲁部出兵有二千人,其族长乌布心中也正在忐忑不安,上午剿灭个满人村庄时,其中有家最为富有,可是他们却都会说汉话,是属于满人汉军八旗名梅勒额真的家,按理他们应当交给唐军来处置,只是乌布贪恋这家的财富,将军中的唐军监察人员引开,屠灭了这家上下数十口,把他们的财富洗劫空。

  没想到事做得不秘,还是被返回的唐军发现了,乌布大恐,情急之下又将数名唐军扣压,只是他族中已安下了唐军的眼线,高立功才能快速得到回报。

  上万名唐军朝阿鲁部围来,乌布已感到大事不妙,不过,望着唐军手里黑漆漆的火枪,还有上百门架起来的大炮,乌布只能硬着头皮拜见高立功。

  高立功的大帐内人头济济,唐军的高级军官和西乌珠穆,翁牛特,霍林郭勒等所有蒙古部落的头领悉数到场,乌布见来,就听到高立功森然的声音道:“听说你不但杀了数十名汉人,还敢把我军派驻的人员扣押,你好大的胆子。”

  乌布心中凉,扑通声跪在地上:“小人该死,小人被猪油蒙了心,小人马上回去下令放了扣押的人员,并让四十名族人顶罪。”

  高立功冷哼声:“你即以知罪,还不回去把人放回来,再把顶罪的族人押来。”

  乌布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