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51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耳虎足方壶刻着龙虎图案,又是战国时楚国宫廷用物,含义更是不同寻常,若是在朝庭境内此物恐怕无人敢公开,否则就是犯禁之物,唐军却点也不在意,反而把它拿出来拍卖。
郑鸿逵看到此物却心中动,和氏璧太过扎眼,莫说唐军定会重重保护,他不能得手,就是得手,他也不敢带回去,带回去只能献给崇祯,否则只有马上造反途,而这个龙耳虎足方壶却没有这个顾忌,就是朝庭知道了,也可以硬顶,他顿时下决心要把这个龙耳虎足方壶拿下,献给郑芝龙。
随着郑芝龙的势力越来越大,郑家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眼看大明年比年在走下坡路,连在凤阳的祖坟也被义军挖掉,到处有谣言,马上就要改朝换代,郑家不免心动,已准备要在乱世中分怀羹,可惜高迎祥还是被灭,朝庭好象又恢复了几分元气,曹文诏进攻唐军失利后,郑芝龙就准备趁势而起,可唐军竟然又和朝庭停战,郑家只得把蠢蠢欲动的野心停了下来。
白文忠宣布龙耳虎足方壶起拍价五千两,每次加价五百两时,郑鸿逵马上举起了手中的牌子,同时举起的还有二十多家,这个龙耳虎足方壶才五千两起拍,简直太便宜了,就是拿出去倒下手,肯定也能卖个数万两银子,大家才这么踊跃举牌。
郑鸿逵看这个架势就知道这尊龙耳虎足方壶没有那么容易得手,不过他却不担心,除了周家,还没有人能和郑家比财力,他不由得朝周碧那儿看了眼,见周碧好象没有举牌,稍微放下了心。
这尊龙耳虎足方壶的竟争很快就到了白热化,从五千两很快突破万两,达到了今晚拍卖的最高价后,又路上冲,二万两,三万两,等到突破十万两时只剩下三家在跟,还有两家就是陕西的陆家和金家了,这两家从搭上闯军以来,生意向顺风顺水,现在已累积了数百万身家。两人也想得到这个龙耳虎足方壶,点也没有相让的意思。
其他财东见郑鸿逵心要得到龙耳虎足方壶,多少会给点面子,陆金两家却走的都是陆路的生意,随着草原被唐军控制的越来越深,陆金两家已开始打通昔日与西域的商路,这条道路的利润点也不比海路低,自然不用顾忌郑家这个海上霸主。
郑鸿逵现在已不在意这个龙耳虎足方壶的价格了,赌的就是个气势,他不相信陆,金两家土财主能和他比,现在每加次价就是五千两,转眼间价格已升到了二十五万两,足足是底价的五十倍,陆家华终于退出了竞争,现在就剩金家与郑家了。
郑鸿逵又举起了牌子,白文忠激动起来:“好,现在三十五号出价二十五万五千两了,还有要加的没有”
金家家主的脸上已冒出了冷汗,这个价格大大超过了他原先的估价,可是这是第件高价的拍品,金家添为地主又如何甘心退心,他还是举行了牌子,白文忠兴奋起来:“十八号举牌了,现在的价格是二十六万两白银,二十六万两第次,还有加价的没有”
众人也都兴致勃勃的看着两人竟争,二十六万两白银,用大车来拉也要好几车,给足了这个铜壶身价,不亏是留存了二千多年的宝物,其实还是有人觉得这个价格也值,只是不想得罪郑家而已。
郑鸿逵又举起了牌子,白文忠刚要开口,郑鸿逵已自己喊了出来:“三十万两白银,我出三十万两白银。”
全场都静了下来,这个价格比前面所有物品拍卖加起来的价格都要高不少,白文忠也愣了下,才叫起来:“好,三十五号出价三十万两,这尊龙耳虎足方壶是二千多年前楚国宫廷用物,现在仅存尊,错过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有了,还有出价的没有”
金家家主终于撑不下去了,虽然这些年金家每年都要进帐数十万两银子,但也经不住件物品就这么花费,何况这仅仅是第天,后面还有许多更好的宝贝,随着白文忠三声锤响,宣布这尊龙耳虎足方壶归三十五号所有,郑鸿逵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他没想到除了周家,还能遇到这么强的对手。
随着唐军中几人的带动,所有的人都自发鼓起掌来,大家见证了件价值三十万两宝物的诞生,也觉不虚此行了。
接下来要宣布拍卖的就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这幅图的起拍价为万两银子,也倒不是说这幅图就定比龙耳虎足方壶珍贵,只是唐军定价之人觉得他是帝王之作,价格自然不能标得比其他物品低。
或许是前面的龙耳虎足方壶耗尽了大家的热情,这幅图虽然看中的人不少,但竟争远没有龙耳虎足方壶激烈,加价到五万三千两时已无人应价,被两淮的个盐商购得。
结束了拍卖,大家都象打了次仗样累,有拍到东西的纷纷跑去交割,没有拍到了马上回到客栈休息,在拍卖结束时,唐军公布了明天要拍卖的件珍品,那是尊东汉时期的铜奔马,价值足可以和龙耳虎足方壶媲美,白文忠还宣布另外还有数件不输于铜奔马的东西会在明天展会上出现,并进入明晚的拍卖会,引得众人纷纷猜测是何物,要回去养足精神在明晚夺宝而归。
郑鸿逵小心翼翼的把龙耳虎足方壶放到了车上,谢绝了唐军派兵护送的好意,他这次来到西安也带了数十名好手过来,般人根本不敢打主意,郑兴见郑鸿逵花如此巨资买下此物,忍不住问道:“二爷,这只是个铜做的东西,那么多银子,要是换成金子都可以打几十个这种东西了,值得吗。”
郑鸿逵瞪了郑兴眼,道:“你懂什么,这可是二千多年的东西,还是皇家之物,再大的代价也值得,银子是什么东西,咱们跑场日本,赚回来的远不止这点。”
郑明道:“有这件物品才能衬托咱们大爷的身分,咱们大爷也不差于以前的那些诸侯王了,大爷见了肯定高兴。”
郑兴忙道:“小声点,这可是唐军的地盘。”
郑鸿逵毫不在意,道:“怕什么,那唐军也是反贼,咱们郑家难道就比他差了,到了海上还不得任咱们摆布,大哥也该有件王侯的东西了。”
今天周碧却没有动手,只是让她的管家举了几次牌,买了两件只值数百两的古玩,她的心思还留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对其它东西都不感兴趣。
唐军第天的拍卖收获颇丰,共收获五十七万多两白银,加上入门费,近七十余万两,已快赶上贺珍几年走私珍宝所得了,除了第件孩儿枕,其它都远高于底价卖出,若让贺珍把这些东西走私,最多能卖个十几万两,李守忠的嘴天就没有合拢过,他这个户部侍郎终于不用再担心银子的问题,唐军拥有的珍宝,足可以每年举办这么次拍卖会,想起贺珍拿出去的珍宝,若是拍卖,足可以多出数百万两银子,李守忠又觉得心痛起来。
黄宗羲和锦衣卫的六人也都来到了展会,李良辰等人见到唐军戒备如此森严,也觉棘手,到了和氏璧展出的那天,唐军的戒备定会更严,那时就是唐王来了也无法下手,众人小声谪诂了半天,觉得还是应该先凑够了千两银子,明天让黄宗羲带个人去拍卖现场看看再定,黄宗羲却整天呆在那三件贴旁,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买得起,能多瞧眼是眼了。
第五十二章鉴宝会三
第二天的展览开始了,西安的市民虽然热情不减,但每个人还是会拈拈银子的份量,整个展览会场虽然还是人山人海,比起昨天来却好的多,外地的人已占了半,而那些真正的买主大部分会在下午才来,有了第天的经历,他们知道唐军会留出部分时间给他们评估,以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那时欣赏,比现在人挤人好的多。而且经历了昨晚的竞争,大部分人都需要更好的休息。
黄宗羲却点也不担搁,唐军的展馆开放,他就进去了,来到了三件贴旁边,不停的用手指比划着上面的笔法,要把它牢记在心中,昨天黄宗羲回去,就开始练习白天看到的快雪时晴帖笔法,花了半个晚上,累极了才睡去,醒来看,却都很不满意,今天大早急忙跑了过来。
正当他沉浸在书法中时,肩上被重重拍,把他惊醒过来,抬头看,正是自己的好友顾炎武,不由惊喜的道:“忠清贤弟,你也来了。”
顾炎武道:“太冲兄,不止是我,你看看后面。”
黄宗羲朝后看去,才发现张溥张采,杨廷枢等人都已来到,黄宗羲忙过去行礼,张溥张采,杨廷枢等人都是复社的发起人,杨廷枢在崇祯三年还夺得过乡试第,其才名也是天下皆知,不象黄宗羲,空有才名,却已在乡试中两次落第。
行完礼,黄宗羲不由问道:“天如兄,你们怎会都来到此地。”
张溥笑,道:“如此盛会,我们又岂能不来。”
旁边张采重重的哼了声,道:“可惜这个盛会却沾满了铜臭,这么多的书画古董,眼看都要落到那些商人手中,叛贼到底是叛贼,眼光短浅,这种东西也能拿出来买。”复社中人果然狂妄,不但对朝庭多有贬斥,在唐军的地盘还敢直呼唐军为叛贼的,恐怕也只有复社中人了。
黄宗羲虽然觉得唐军把这此珍品拿出来拍卖,有点不妥,还是有心为唐军辨护几句,道:“在下却有些感谢唐军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展览,否则,穷黄某生,也休想见到这么多书画,更别说有机会观摩这快雪时晴帖了。”
杨廷枢也点了点头,道:“是啊,以前这些东西大部分藏于权贵之家,我等就是通过考试,能当上个官半职,也未必能见到这些东西,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唐军此举也算是件好事,至少能让我等能睹芳颜。”
张溥道:“其他不必多说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赶快饱下眼福吧。”众人都围了上来,有几人更是拿起了树枝就要在地上划起来,当场临摹下那千古书圣的笔法,马上被旁边的唐军制止,开玩笑,这里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其它地方都种满了花草,如果允许他们乱涂乱画,那整个院中还不得乱七八糟。
那几个被制止的才子很不以为然,他们自认为书画皆绝,许多地方都以留下他们的墨宝为荣,如今在地上画画都不可以了,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看到全副武装的唐军士兵好言相劝,他们也只能悻悻的住手,腹中却诽谤不已。
张溥等人虽然也喜欢书圣的快雪时晴帖,但观摩了阵也就离开,不象黄宗羲那么痴迷,毕竟院中的珍品太多,还有许多地方他们没有看过。
唐军今天新展出来不少珍品,东汉时期的这尊铜奔马无疑是亮点,此马高尺,长尺四寸,其造型巧妙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三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只疾飞的燕背上。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要弄清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马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顾炎武等人都看得留恋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张采想到如此精妙的东西不久就要归于商人之手,更是愤愤不平,在他看来,这样的东西自然要让他们这些文人雅士来保管,才不会沾污了它们,可惜他家中虽然也富有,却远远不及那些大商家,要靠用银子把它们买下来太不可能了。
令他们震憾的是件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此盘高尺二,长四尺二寸,盘形制奇特,似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百十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宣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难怪昨天白文忠敢夸口今天的东西要比昨天还要好,这个虢季子白盘下子就可以盖过昨天的战国龙耳虎足方壶,这个虢季子白盘唐军得来侥幸,曾被农人用来喂马,被当地县令发现后,买下献给唐王,没想到会出现在这个展览上。
张采看得痛心疾首,如此宝物拿来展览也就罢了,怎么可以用来拍买,他把黄宗羲拉了过来,说道:“太冲,亏你以前还对唐贼说好话,如此重宝,拿来拍卖,成何体统,我看这唐贼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连黄宗羲也觉得唐王拿此物出来贩卖太不可思议,这可是西周的东西,距今有二千五百年,上面还有铬文,实在是国之重宝。
张采的话吓了他跳,复社中人对皇帝有时也敢骂,但在唐军的地盘上说上句唐贼也就罢了,这种公然说唐军快要亡的话,传到唐军耳中可是实实在在的造反,向四周看了眼,幸好周围都是复社中人,其他人也都沉迷于宝物中,没有人注意到,黄宗羲才放下了心。
对张采的口无遮拦,黄宗羲觉得还是应该劝劝,道:“受先兄,这是在唐军境内,受先兄还请慎言,否则恐惹祸上身。”
张采道:“怕什么,唐军不是说保护所有入境的人安全吗,还说不以言入罪,说上几句又何妨,我还想当面问问那唐王,如此重宝也拿出来拍卖,这是何意”他口里虽然说得漂亮,到底还是把这个贼的字眼去了。
黄宗羲只好苦笑声,他暂时丢下了三件贴,对这件古物仔细观看起来。
唐王要拿虢季子白盘来拍卖,连唐军中的文官都有意见,洪承畴曾提出是否把它撤下来,李鸿基拒绝了,反问道:“如果孤王把它撤下来,又作何用。”
洪承畴道:“当然是收藏起来,以留后人。”
李鸿基道:“把这个东西收藏起来,又有几人能见到,若是孤王收藏了,焉知以后此物就不会损毁,若是此物出售,至少可换回数十万两白银,投入到改善百姓的生活当中去,岂不更好,何况此物若被人用数十万两白银买回去,又岂会不珍惜”
洪承畴无言以对,其实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宝物要到达官贵人手中才合理,许多珍贵的东西最好都搬到皇宫,从此无人得见,旦改朝换代,后继之人稍不注意,把火就会烧个精光,汉人数千年来的古物才会越来越少,其实无论青铜器也好,书画也好,往往是在私人手里保存最为完好,每人都会视若珍宝,旦收入皇家,看似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旦战火燃起,那损失就不是件两件,而是数千,数万,数十万件的珍宝被损失。
项羽阿房宫把大火,不知损失了秦以前多少文物,靖康之耻,宋朝保留的大部分书画,古董,被金人到处丢弃损毁,更不用说只知烧杀抢掠的蒙古人,不知断绝了多少民族的文明,而般人家遇到战火,保贵的东西都会挖个地方藏起来,即使日后淹没,终有重见天日的天,收藏在皇室的东西,旦被毁,那就永远失去了。
今天的展览增加了这么多的珍品,其实比第天更有看头,到参观结束时,张溥,张采都掏了千两白银作为保证金,参加今晚的拍卖会,他们虽然无法买下这些珍宝,但要看看到底会落到何人手里,张采心中还有个打算,或许能劝买主把虢季子白盘献给朝庭。
李良辰,林若灿他们把所有的银钱集中起来还不够千两,黄宗羲只得向张采提出借四百两纹银,张采家中虽然不是巨富,也有数万两身家,爽快的给了黄宗羲四百两,黄宗羲才凑够了千两,和林若灿两人进入了拍卖会场。
随着白文忠的锤子在桌子上落下,今晚的拍卖正式开始,第件拍品是宋朝的件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这个花盆高五寸,口径六寸七,足径三寸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边起棱,深腹,圈足。盆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色,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字“七”,色彩瑰丽多变,仍是宋徽宗赵佶喜爱之物。
众人都打起了精神,唐军的第件拍卖物可要远高于昨天第次拍卖的定窑孩儿枕,后面的肯定比昨天要更加精彩,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起价就是五千两,每次加价五百两,白文忠话声落,还没等宫女托着物品绕场圈,顿时有数人举起了牌子,最后这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被人以二万三千两的价格买下。
果然后面唐军的拍卖品再也没有象昨天开价几十两,百两的物品,底价最低的东西开价都是千两,每样都是珍品,让这些财东们都感叹银子带得太少,偏偏每件东西都是精品,叫人舍不得放下。
白文忠满是兴奋,今天拍出去六十余件珍品,唐军已收入五十余万两,还有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没有拍卖,超过昨天的收入是肯定的了。
林若灿只觉得自己大开了眼界,以前自己简直是井里之蛙,身为锦衣卫的千户,辛辛苦苦左敲右诈,五年时间才积攒了不到万两白银,可眼前这些人简直是不把银子当钱,小小的个物件就是数千两,上万两丢下去,点也不心痛,他顿时下定了决心,以后要贪,决不贪银子,要收就收字画,古董。
林若灿看到唐军大把大把的搂进银子,别人还送上门来,给的心甘情愿,想起皇上每年都在为银子发愁,加上三饷,每年只能多收七百万两,照这样看,还赶不上唐军场拍卖会,却搞得天下都怨声载道,烽烟四起,若皇上也搞个拍卖会,皇家的东西远不是唐军能比,那银子不就来了吗,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就是皇帝能拉下脸来卖东西,恐怕也无人敢买吧。
在林若灿胡思乱想时,今天的重头戏终于来了,首先被抬上来的是马踏飞燕的铜奔马,由个宫女将之端上来,绕场走了遍,侥是下午众人都已看过,此时重新拿出来,大家还是赞不绝口,这铜奔马虽然比不上昨天有二千年历史的战国龙耳虎足方壶,更是没法和下件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虢季子白盘相比,但胜在构思巧妙,何况它的年代比起两样虽然不足,但也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放在哪里,都是件当之无愧的重宝。
郑鸿逵只觉得自己以前简直是个土包子加爆发户,郑家崛起于海上,各种金银珠宝虽然易得,甚至西洋的各种东西也不稀奇,唯独缺少那些古物,福建可不象西安,有那么多王朝定居于此,留下许多璀璨的古物,何况李鸿基还抄了三个番王府,又把高迎祥挖皇帝祖坟的东西通过军火交易几乎都弄到了手。
郑鸿逵只觉得每样东西都想得到手,但他也知道,任他们郑家再怎么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都买下,选择有时真是件痛苦的事。
第五十三章鉴宝会四
模特转过了圈,白文忠开始了铜奔马的拍卖,只是简单的介绍道:“东汉铜奔马,起价五万两,每举次牌加价五千两,现在开始拍卖。”白文忠锤落,有十几人起举起了号牌,郑鸿逵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他的目标是下个西周的虢季子白盘。
铜奔马的价格路上涨,最后以十五万五千两的价格被唐军境内的大商家金家夺得,昨天他丢失了战国龙耳虎足方壶,心痛的要命,下决心今天无论如何买下件重宝,那虢季子白盘盯的人太多,他自知除非把全幅身家压上,不能没有把握,还不如拿下次级的铜奔马,能以十五万五千两的价格拿下,金富贵很满意,若没有虢季子白盘在后面,这铜奔马没有那么容易被拿下。
今晚的最后件拍品终于上来了,由于这件拍品重达四百余斤,这可不是那些宫女所能搬动的,由四名唐军的力士帮忙抬了上来,放在拍卖的高台上,众人都感到桌子好象沉,生怕桌子就要压坏,把这件稀世之珍摔下来。
白文忠用手指在虢季子白盘上弹,声清远玄妙的声音传来,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白文忠大声介绍:“各位,这可是西周的宝贝,据此足有二千五百年,西周宣王十二年虢季氏子白为纪念其受周天子命,率军战胜玁狁立下奇功,受到周宣王的褒奖,才作下了这件重器。盘底的铭文就对这段史实作了详细的记载,如此重宝,有缘才可得见。”
下面已有人不耐烦的,道:“快拍,快拍,废话少说”大家虽然都看过这虢季子白盘,可谁也没有摸过,对白文忠可以毫无顾忌的在上面摸来摸去,用手轻弹,都觉得是动了自己的宝物,不由忌妒起来。
白文忠敲了下锤:“好,现在开始拍卖了,西周虢季子白盘,起价十万两白银,每次加价万两,开始”随着白文忠声锤落,全场竖起了数十个号牌,凡有丝希望的人,都举起了自己的牌子。
周碧本已打定了主意,除了三件贴外,再不买任何贵重的东西,但听到那清远玄妙的声音,想起那是二千五百年的古物,手中的牌子也不由举了起来。
这个西周虢季子白盘的价格路上冲,很快就过了二十万两关口,接着是三十万,轻易打破了昨天战国龙耳虎足方壶的价格纪录,到了四十万两,终于只乘下三家在争了,个是周碧,个是郑鸿逵,另个便是昨天买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的两淮大盐商王家。
王家的盐业也时也要走海道,按理不敢与郑,周两家相争,但这次王家家主亲自过来,太喜爱那件西周虢季子白盘了,见郑,周两家相争索性自己也加了进来,看看能不能渔翁得利。
等升到四十六万两时,周碧到底还是用理智压住了自己,没有再争下去,放弃了举牌,现在只剩下郑,王俩家,王家家主又挺了数合,当白文忠喊出三十五号出价五十二万两白银时,王家家主终于放弃了,倒不是他出不起价,而是郑鸿逵爱记仇,若得罪他狠了,王家以后海路的生意就有麻烦。
郑鸿逵连续二天夺得全场最好的拍品,得意洋洋,尤其这次周家还参与其中,让他有打败了周家的感觉,不过,等他交割时就傻了眼,他总共带来了六万两黄金,昨天用掉了三十万两折合成黄金就是三万两,现在还剩三万两黄金,只够这件虢季子白盘的半多点。
唐军很快替他解决了难题,每件拍品若是买主所带银两不够,首付百分之二十就可以了,余下的银两只需在三个月后付清可以免利息,三月后若还是没有付清,月息为百分之二,若年买主还没有来取,视同放弃,唐军可以重新开始拍卖。
这样,郑鸿逵付了百分之二十后,还有近二万两黄金,唐军还好心提醒他,他已买下的战国龙耳虎足方壶可以重新押给唐军的户部,借出拍卖价的八成款项,月息也是百分之二,他如果把战国龙耳虎足方壶抵压的话,又可以拿起现银二十四万两来。郑鸿逵心里顿时有了底气,这样样,他带来的六万两黄金,折合现银六十万两,可以当三百万两银子使用。
张溥,张采,杨存枢他们在里面动也不敢动,每件物品都要他们全部的身价才能买下来,牌子拿在手上就没有举过,他们才知道这些大商家到底有多富,郑家更是不得了,二天时间,花费了八十多万两,郑鸿逵连眼睛都不眨下。
接下来的几天,唐军每天都有许多珍品推出来,只过了半,大部分人身上的银两已是不足,他们只得把拍卖到了的物品又存放到唐军的户部,从中提出现银来继续参与,有些人被唐军眼花僚乱推出来的物品晃花了眼,到了第九天,把所有物品又抵押出去后,有部分人又没钱了,唐军采取紧急措施,将抵押品按拍卖价的九折抵扣,才使那些人又有钱继续参与拍卖。
周碧是这些财东中最冷静的个,郑鸿逵已卖下价值百五十余万两银子的东西了,财力可和郑家相比的周家却只花了不到五万两,让郑鸿逵大惑不解,以前周家处处与郑家争先,怎么这次除了争过次虢季子白盘,周家就偃旗息鼓了。
赵财目光虽然死死的盯着那翡翠大白菜,面对唐军推出来的众多珍品,还是忍不住花掉了二万多两黄金,粗粗算来,唐军在九天的拍卖会中,收入已经超过千万两,只剩最后天的拍卖了,相信必定会超过前面的任何天。
张采在拍卖的第三天就找到了郑鸿逵,劝说郑鸿逵把拍卖到了虢季子白盘交给朝庭,以免惹祸上身,郑鸿逵如何肯答应,自然让他碰了鼻子灰,张采还不死心,在得知郑鸿逵还买了只战国龙耳虎足方壶,又劝郑鸿逵把这只铜壶也献给朝庭,表示此非人臣能用之物,郑鸿逵根本不理他,直接把他轰了出去。
郑芝龙在消灭刘香后,被朝庭升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不但将水军掌握,连福建的陆军也掌握大部分,若不是海上还有周家抗衡,郑家就可以直接称王了,现在郑家每年上交给朝庭的赋税高达二百万两,崇祯就是看在银子的份上也不敢随便动郑家。
第十天时上午就结束了展览,下午的时间用来拍卖展品,这是第次在白天拍卖展品,唐军下子推出了十几件起怕价在万两以上的展品,都被抢购空,赵财最终还是以十万两黄金的价格将翡翠大白菜拿了下来,应了那句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成了这次唐军所有拍卖品中价格最高的件。
周碧在最后天也终于出手,她用三十八万两白银的价格购得了三件贴,唐军在第十天的拍卖会中用了半天的时间收入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正当许多人还想能见到和氏壁,唐军却要让他们失望了,和氏璧只能由唐军精选出来的二十名各地赶来的大儒才能见到,让这些大儒大为欣慰,唐军毕竟还没有钻到钱眼里,对读书人还是尊重的。
这二十名大儒里有张溥,张采,杨廷枢他们三人,他们是复社的发起人,交游满天下,自然符合唐军的要求,除了三名复社中人外,还有许多大儒是东林党人,东林党并不是个完整的党派,他们基本上站在批评执政大臣的立场,以清流自命。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去官以前,与当时的首辅王锡爵对话,王锡爵说:“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
顾宪成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鲜明地表示出他的反对派立场。这些人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朝廷的政策,若唐军不请他们,这些人也会也反对而反对,若得出的结论和氏璧是真他们肯定会说是假,至于如果唐军得到是假的结论,这些人敢不敢说是真的就不知道。
唐军中只有洪承畴人带领境内的大儒参加,洪承畴在二十三岁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他算名大儒自然没人有异议。
李鸿基对这次和氏璧是真是假的结论并不在意,所以二十人中,只有六人是唐军境内的人员,其余十五人都是从全国各地选出来的,除了唐军中人有微辞,让其它各方都无话可说。
李良辰想趁唐王出席和氏璧鉴定时行剌,根本就不可行,唐军在展览完后,并没有在举行展览的地方鉴定和氏壁,而是将那二十人直接带到了唐王府,在唐王府让他们观看,观看完毕,每人将结果写在纸上,折好后,混在起然后再当面查验,纸上只写真,或伪两字,为防止从笔体上认出是谁写的字来,唐军还规定了写字的笔体和大小,验过之后,当场公布结果,将所写的字全部毁去,以免被朝庭或唐军中人追究。
许多人都在唐王府等待着和氏璧的鉴定结果,李鸿基却并没有到现场,他悠闲的陪着邢秀娘和田玉珠聊天,田玉珠感到奇怪,问道:“夫君,你不关心和氏璧的结果吗”
李鸿基笑着说道:“我早知道结果了,何必关心”
邢秀娘大为奇怪:“夫君既然知道真假,那又何必要搞出场这么大的展览会,还选出那么多的大儒来评定。”
李鸿基道:“那只是为了给那些劝进的人个台阶而已,何况此次目的并非和氏璧,通过这次展览,户部下子得到了千多万两白银,不过,这还不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将全国的大商家几乎都吸引了过来,他们发现我军境内的繁华后,必定会加大在我军境内的生意往来,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田玉珠奇怪的道:“难道夫君认为他们定会得出这块和氏璧是假的吗,否则那些人恐怕还会劝进。”
李鸿基道:“当然,你不看这些大儒是什么人,他们许多都是以清流自居,对我军概以反贼呼之,就是明知是真,也会说成是假的,我估计能有六人说是真的就不错了。”
田玉珠默然,唐军境内虽然有六人参加,但也不能保证无人心向朝庭,不管真假,都会写上假的了,不过,有点田玉珠还是想不通,问道:“夫君,难道你不知和氏璧的影响有多大吗,听说崇祯知道我军得到和氏璧后,几天都吃不下饭,许多人明明得到假的,还要说成是真的,为何夫君有可能得到是真的,却要让他们弄成是假的呢”
李鸿基意气风发地道:“和氏璧只是块死物,真也罢,假也罢,要想依靠它成事是不可能的,现在还会打乱我的计划,所以我不管它是真是假,只当成它是假的,若以后我做了皇帝,就是假的它也会变成了真的。”
不久,传来的结果却让李鸿基大吃惊,即然是未定,原来等这些大儒观看完和氏璧,写下结论后,现场查验的结果竟然有七张纸上字未写,另外十四张刚好有七张写的是真,七张写的是伪。
李鸿基惊讶得合不笼嘴,有这么巧的事吗,好象所有人都商量好似的,回报的士兵见李鸿基半响没作声,壮着胆子问道:“殿下,此事该如何处理,是否要再次鉴定”
李鸿基反应过来,道:“就说我军尊重这次鉴定结果,和氏譬暂时分不出真假,待到日后再行鉴定。”
等在门外探知结果的人知道和氏譬分不出真假时都是愣,支持唐军的人多为失望,那些对朝庭还存有希望的人却大为欢喜,许多人都松了口气,认为唐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唐军中的重臣却明白,恐怕是唐王故意为之,不然,不会让那么多外地来的大儒参加鉴宝大会,相比于唐军前面风风火火的拍卖,唐王反而有拿和氏璧的鉴定作儿戏的感觉,没有得出和氏璧是假的结论,已是侥天之幸。
第五十四章夜闯王府
在唐王府外等这次和氏璧鉴定结果的百姓有数千人之多,唐王府的外面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许多人得知结果后颇为失望,久久不愿离去,唐王府的侍卫也打起了精神,生怕会造成马蚤乱,有六个黑影却悄悄的从另侧翻墙进入了唐王府。
他们正是李良辰,林若灿等六名锦衣卫高手,林若灿见在鉴宝大会上找不到机会,只能在今夜冒险闯唐王府,外面围着的数千人是他们最佳的掩护,否则等到明天,鉴宝大会结束,黄宗羲势必要回去,他们要拦住黄宗羲,却没有任何理由,黄宗羲与张溥,张采这些人会合后,林若灿等人不但不敢用强,反而要尽量避免张溥,张采等人的怀疑,否则他们就是能威胁几人保密,人多嘴杂,面对生死悠关,又有几人能放心。
若没有了黄宗羲的掩护,这六人下子会显得非常扎眼,势必不可久留,六人商量后,不得不定下夜闯唐王府的计划,他们悄然翻进唐王府后,沿着树林悄悄朝灯光处摸去,他们对唐王府并不熟悉,唐王府数百间房子,要想找到唐王,只能冒险找到个府中之人带路。
走在前面的林若灿突然心中升起了股危险的感觉,那是多年拼杀生涯练出来的本领,他只得停了下来,打量危险来自哪里,见前面冒出四双绿油油的眼睛,在黑夜中发出令人胆寒的眼光,看黑影,至少象牛犊样大小,林若灿暗骂声,该死,这里竟然有藏獒。
唐王府的藏獒是以前的秦王朱存枢留下来的,朱存枢虽然体胖,不愿意走路,但却喜欢看藏獒与其它猛的搏杀,秦王府养了二十多条藏獒,秦王经常命侍卫从外面捕获活的猛兽如虎,豹,狼与藏獒搏斗,因此秦王府的藏獒都特别凶狠,许多力弱点的都死在了搏斗之下。
李鸿基攻下秦王府后,发现了这些藏獒,也对它们非常喜爱,将以前负责喂养藏獒的人留了下来,李鸿基当然不会让这些藏獒继续与猛兽搏杀,所以现在唐王府的藏獒已上升到了四十多只,林若灿等人无论从那个方向进入唐王府,都不免会碰到这些藏獒。
四条藏獒悄无声息的从四个方向逼近,它们竟然深息兵法,只藏獒可以单独对付只金钱豹,或三条狼,但对付猛虎却力有不及,非要数只合作不可,林若灿等人碰到的都是多次与猛虎搏斗的藏獒,自然经验丰富。
林若灿等人早知道唐王府肯定会有犬,作了准备,但这些准备只对普通的犬有作用,藏獒经过训练后不会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也不会怕猛兽的气味,林若灿只好抽出长剑,和李良辰等人围成了个圈,等它们上来后再起搏杀,林若灿虽然武功高强,他可没把握人对付四条藏獒,好在藏獒对付敌人时般不叫,林若灿等人只要能快速把这四条藏獒除掉,还有可能不被唐军侍卫发现。
首先向林若灿进攻的是头虎头型的藏獒,它跃数尺高,张口大嘴狠狠的朝林若灿咬去,林若灿侧身躲过,长剑已在那只藏獒身上划下了条长长的伤口,侧翼却传来阵风声,本来是对着李良辰的只藏獒突然转向了林若灿,林若灿此时为了躲避第只藏獒的攻击,重心已完全移到了左边,要想避开已来不及了,他只得就地滚,狼狈的躲过了另只藏獒的偷袭。
李良辰没想到被只畜牲给耍了,他顿时大怒,赶上几步,掌击在那只偷袭林若灿的藏獒身上,只得扑的声,如中败革,那只藏獒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又站了起来,嘴里低声咆哮着,显然李良辰掌让它颇感疼痛,李良辰心中却暗赞,好畜牲,中了老子掌竟然没事。
这次进攻只是电石火光间的事,四只獒犬已有两只吃了亏,那只虎头型的藏獒身上更是滴滴答答的流着血,四只獒犬显然知道眼前的几人不好对付,本来分散开来的獒犬又集了起来,虎视眈眈的挡住林若灿等人的去路。
林若灿暗暗叫苦,这几只畜牲颇为不好对付,若不是顾忌打斗的声音太大,惊动了王府的侍卫,他们当然可以涌而上,将四只挡路的藏獒斩杀,此时却要小心翼翼,只能缩手缩脚,若与四只藏獒纠缠久了,总会被发现。
林若灿只得朝后面让,把科尔济兹兄弟让到前面来,林若灿有手好飞镖,但对付藏獒却不合适,很难在战斗中用飞镖插到藏獒的咽喉,若时不死,藏獒叫出了声,那他们就前功尽弃。
科尔济兹兄弟使用大刀,对付藏獒更为有利,而且他们自己也在草原上养过藏獒,熟知藏獒的习性,由他们来斩杀藏獒最好不过。
科尔济兹兄弟到前面,两人就动不动,仿佛成了尊塑像,他们知道藏獒最喜欢不声不响的偷袭,若给敌人发现后,般会绕敌人几圈,发现弱点后才下嘴,刚开始这四只藏獒也这样,只不过吃亏以后才汇合起来,若是他们不动,几只藏獒必定又会分开,寻找他们的弱点再攻击。
果然,众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