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41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我就再通传下。你等着。”
“砰。”地声,大门又重新关上。
平达力和赵可行人心中又涌起了几分希望,只得在门外候着。哪知那赵二得到银子却根本没有向赵良极再通报,赵二在府上多年,早已成了人精。自然从赵良极脸上看出自家老爷今天心情不好。赵良极已明确表示不见。他当然不会再讨没趣,只得到了对方银子,不好马上回绝,进了院中逛了圈,正想向平达力行人回复,却被赵府的其他家丁拉住下棋。顿时将平达力行人丢到了脑后。
行人在赵府外左等右等也不见开门,平达力又叫蒙马拍了几次门,更无人回应,这行人在朱雀大街上发了会儿呆。赵可提议道:“不如去见下今天答应我们的宋大人。”
平达力只得点头,望着赵府紧闭地大门喃喃自语的咒骂了通才和赵可起转身离去,赵可在这条大街上没有少跑,每家的门第都清得很,带着平达力等人径直朝宋献策地府第走去。
只是正当行人向宋献策府上走去时,身后却传来了辆马车行进地声音,马车行进极快,见行人行进在道路中间,车夫连忙吆喝:“前面让让,让让。”
平达力回头看,那是辆运送米面地马车,车上也只有个四十多岁的车夫,他心里正憋着肚子火气,如何肯向这样辆马车让道,依然大摇大摆的走在最中间,他的护卫见自家主子不肯相让,也故意站在中间不动。
能在朱雀街行走的人非富即贵,那名车夫见前面全无相让之意,只得吆喝着马车停下,跟在后面缓慢行走。
朱雀街足可以容纳四辆马车并排行进,若是平达力等人稍让下,足可以容车夫赶着马车通过,平达力行人却故意不相让,将道路大部分占住,如果是在国内,漫说是个送米面的车夫,就是般王公大臣地官轿见到了平达力也得相让,平达力当然不愿意个车夫走在自己的前头。
那名车夫起先还以为是朝庭的哪位高官,只得自认倒霉,跟在后面缓步行走,只是看着他们的穿着却越看越不象,反而象是异邦地来使,大唐建国以来,长安除了各个属国的商贾,贡使,从西洋过来的传教士,商人也不少见。
车夫见多识广,从没有见到过哪个异邦使者敢如此嚣张,不由喝道:“前面是哪个番邦,懂不懂走路走边的规矩。”
平达力听到车夫喝斥,回头望了车夫眼,股无名火顿时涌起:“大胆,掌嘴”
蒙马听到主子吩附,把拉住车夫的马头,车夫还没有反应过来,啪啪的被连扇几个耳光,蒙马王子身边的护卫首领,身手当然了得,车夫顿时满嘴冒血,牙齿也掉出了几个。
赵可看得暗暗惊心,连忙道:“平王子,在这里惹事,不太好,快叫你手下停手。”
平达力看到车夫满嘴是血的样子,从赵府所受的气顿时出了大半,叫蒙马丢下几个银币在地上,让个懂汉语的护卫道:“拿去治伤,下次睁大狗眼看清楚点,这可是缅甸国的王子,岂容你这等人呼喝。”
车夫听到对方果然是异邦人士,看了看达达力行人,眼中射过丝怨恨之色,将平达力等人丢在地上的银币拾起,架车就向后转去。
平达力等人看着车夫捡起了几枚银币,哈哈大笑起来,又用缅语嘲笑了通。
赵可看到车夫的神色,隐约有点不安,只是看着平达力毫不在意的样子却不知如何劝说,缅甸安南两国虽然同处东南半岛,但中间有老挝,遏罗等国相隔,两国的国士从未接壤,倒也没有什么矛盾。
只是两国也谈不上什么交好,平达力又是缅甸的王子,赵可只是国王的臣子,身份等于低了层,更是不好劝说,再说事情已经发生,再劝也是枉然,只得暗暗吩咐自己的护卫,等下若有了麻烦还是要和平达力等人分开为好。
平达力行人这次见宋献策倒是很顺利,宋献策不但接待了他们,还指点他们购买火器之事大唐皇帝已交由兵部侍郎张超和礼部侍郎李淮庸负责,两人心中都是高兴万分,总算得到了个准信。
只是赵可虽然想到会有麻烦,却没有想到麻烦会有这么快,他们刚出宋献策府中没多久,就被队衙役拦住,刚才的那个车夫正在中间,指着平达力和蒙马等人呜咽道:“大人,就是他们,他们走路时将整个路面占领,扰乱交通,小人只是提醒他们句,就被他们打成这样,还丢下几个银币,用言语百般污辱我大唐子民,请大人为我作主。”
那队衙役冷然的看着平达力行,其中人喝道:“有无此事”
平达力的名护卫连忙来到衙役跟前,其中人塞了包银币到衙役手中:“大人,我们仍是缅甸的使团,中间那位是王子,这个刁民侮辱我们家王子,只是给他点小小的教训,再说已给他医药费了,此事就此作罢如何”
那名衙役掂了掂手上的银币,脸色变:“这么说,你是承认有这么回事了。”
护卫陪笑道:“不错,只是我们王子可是刚拜见过大唐皇帝,又从侍中府上出来,还有大事要办,时间紧急,还望官爷行个方便。”
那名护卫专门替平达力收拾些烂摊子,自然经验丰富,看出衙役的脸色不对,还以为对方是嫌银子给得太少,暗骂对方贪心不足,只好将对方的皇帝和高官起抬起来,希望对方知难而退。
“好啊,违反交通,当街伤人,事后又贿赂衙役,你们承认了就好,带走”那名衙役说完,其他衙役就抖着铁索来拿人。
饶是那名护卫见到识广,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发展,时不查,已被衙役用铁镣锁住,平达力的其他护卫大惊,咣的声,拨出了随身的配刀,就要反抗。
衙役高喝道:“大胆,你们敢拒捕,格杀务论。
平达力的护卫顿时不知所措,他们虽然看不起这些官差,可这里毕竟是大唐的京城,若是杀了官差,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脱,只得起向平达力看去。
第九卷 帝国 第四十二章 判决
平达力的脸上就象开了个染坊,青红紫白下呈现,他心中怒急,自己身为国王子被大唐几个衙役如此羞辱,士可忍孰不可忍:“全体护卫听令,拨刀。”
蒙马等人顿时将平达力团团转住中间,刀口致对外,赵可大惊,连忙与平达力的护卫拉开距离,嘶声竭力的大喊:“平王子,万不可冲动。”
来的衙役只有五人,手中也只有铁尺,铁镣等物,平达力的护卫多达十余人,又都是拿着明亮的大刀,孰强孰弱,目了然,不过衙役却并没有慌乱,为首之人喝道:“对面之人听着,我不管你是什么王子,来使,现在你已触犯了我大唐的法律,伤人并不是大事,若是跟我们回衙门接受处理,自然没事,若是拒捕,说不定不但自己要把命丢在异国,你们自己的国家也会受到连累。”
平达力手还在颤抖,却是冷静下来,想起马上就要向大唐购买火器之事,万不可横生技节,忍气吞气的回道:“我可以回去接受你们的处理,但你们不可辱人太堪,将我护卫身上的铁镣取下,也不可再加堵在我们身上。”
赵可松了口气,连忙劝道:“这位官爷,行个方便,双方各让步如行,我朋友愿意随你们去了,这铁镣就免了吧。”
为首的衙役也不是鲁莽之人,对方护卫众多,真要闹出什么大事吃亏地还是自己。挥了挥手,被铁镣锁住的那名护卫顿时松开。
平达力脸色铁青,示意蒙马等人将配刀全部收起。衙役见平达力等人放弃了抵抗,押着行人就朝长安府而去,赵可等人连忙示意和平达力不是起。衙役问过了那名车夫。动手的只是平达力手下地护卫头领。才放过赵可等人。
看着平达力行人被衙役押走,赵可的护卫连忙询问道:“大人,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赵可轻松笑:“什么怎么办,此事与我们无关,我们该去拜见大唐的两位侍郎大人,早点谈好火器买卖才是正理。”
虽然他们直和平达力同行。但平达力为人趾高气扬,两人分属两国,平达力对赵可却象是下属样呼喝去,赵可早已对平达力不满。若不是要借助平达力地力量,赵可早与和平达力翻脸,如今既有望从大唐购买到火器,平达力对赵可已无用,他有事在身,安南还可以先挑选火器,说不定还有更多优惠,赵可心中甚至隐有几分窃喜。
长安地番邦人士没有万也有数千,每月都免不了有打架闹事,作犯科之事发生,长安府伊吴存义已处理地驾轻就熟,在大唐境内就得守大唐的规矩,打架闹事,甚至横行不法的外番抓住了该罚就罚,该打就打,甚至严重了杀了也不用有顾忌,否则这些外番不懂礼议,又不严惩,还不翻了天。
大唐刑部如今很少杀人了,若是杀人,多是番邦之人在大唐境内犯了死罪,这倒不是对番邦完全歧视,主要是国人犯了死罪,皇帝仁慈,多半是发配到大草原或者其他荒无人烟之处开垦,只是番邦之人犯了死罪,如果流放恐怕不太合适,只好斩了之。
对于外番之人定罪,朝庭不是没有争论,前明时虽然对外番之人在大明境内居住,做生意都有限制,对他们犯罪却是很宽容,就是杀人也只是驱逐了事,让其回去受他们自己官府管教。美曰其名外番不懂礼议,需要教化。
皇帝对这种说法斥之为荒寥,外邦哪有连杀人偿命都不懂之事,若是连杀人也可白白放其归去,百姓对朝庭会怎么看,因此当第件涉及到外邦在大唐境内杀人之事呈到皇帝案上时,皇帝并没有多说,只是批了个大大的斩字。
虽然前面有许多先例,但接到这件案件时,长安府尹吴存义还是觉得棘手,吴存义是前明降官,原先担任长安县令,如今西安改成长安,长安县撤消,在之前吴存义在长安县令上颇有建树,已转为西安府尹。
打架斗殴只是小事,那名车夫虽然受了伤,连牙齿也掉了数枚,但总算没有死人,若是帮的番人犯事,勒令对方赔偿车夫医药费,并杖十下就算了事。
只是这次牵涉到打架之人不但是使节,还是国王子就不能等闲视之,以前番邦犯事之人虽然不泛有使者,但多是随从之人,如果犯了法,被打被杀,对方摄于大唐国威,也只能含笑对待。但如果真对国王子处罚,引起两国交战,或其他变化,吴存义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如果不处罚,更是不可以,如今大唐兵锋所指,四周全无敌手,大唐百姓的自尊心暴涨,如果车夫不服,到处宣扬他庇护番邦欺压自己地子民,吴存义这个官就当到头了。
吴存义急忙找来自己的师爷商议,师爷看完这个案卷,不慌不忙的道:“大人,此事易矣,虽然打人是那缅甸王子下令,但他到底没有亲自动手,大人只需令缅人对车夫认错赔偿,将打人的护卫杖十下即可。”
此举即安抚了车夫,又使对方不至于下不了台,吴存义想到了半天,道:“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长安府尹对缅甸王子打人案就判决了下来,勒令缅甸王子向车夫赔偿医药费,整容费,伤残费等共计五百三十银圆,并当堂对打人地护卫蒙马刑杖十下。
长安府打人板子之事常有,此事牵涉到个缅甸的王子,百姓也没有几个人认为有什么大不了,不过,行刑时观看的人还是很多,看完了大伙儿也就自然散去,回去只是又多个谈资罢了。
只是此事对于平达力却是个奇耻大辱,他身为国王子,只是令护卫教训了个没有眼色的车夫罢了,不但在牢中待了晚,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护卫在大堂上被打,供大唐的普通百姓指指点点嘲笑,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回到驿站第二天就病倒了。
今天少了点,明天再补上。
第九卷 帝国 第四十三章 聪明误
有皇帝的交待,李淮庸和张趁两人对赵可的拜访都很客气,答应过几天就带他们起检验火器,商议购买事谊。
令赵可失望的是验看火器的那天平达力也起到场,只是平达力脸色苍白,虚汗连连,他的护卫首领蒙马走路更是瘸拐,赵可只得硬着头皮打召呼:“平王子好”
“哼。”平达力直接从赵可身边走过,理也不理赵可,赵可的笑容只能僵在脸上。
虽然说平达力直没有把赵可当成朋友,但那天被衙役带走时,平达力对赵可竭力辨清自己的举动还是暗恨在心。
李淮庸和张超两人看到平达力和赵可两人好象矛盾不小,不由惊异的互相看了眼,两人前番在大唐朝堂上明明幅共同进退的样子,怎么会转眼之间就闹翻,对于长安府前几日审理的小案子,李淮庸和张超两人自然不会注意。
李张两人带着平达力他们来的地方是长安城南边的效外,要让两国接受前明遗留下来的那些火器,并让他们甘愿掏高价来购买,自然要让他们看清下火器的威力,不免要选个人烟稀少,适合武器试验的地方。
张超等人不愿理会平达力和赵可之间有什么恩怨,到了地头,军士早有准备,开始当着两国使节演练起火器来,鸟铳三眼枪大小佛朗机各种火炮齐射了遍,整个校场顿时炮声隆隆。飞沙走石,烟火四起。
前明地火器比起唐军所用火器威力虽小,但动静却丝毫不小。赵可父亲虽然是安南的名将,赵可本人却从没有上过战场,那懂得那么多道道。见到唐军演练的火器威力。心中喜悦。每样都爱不释手。
火器刚演完,赵可就迫不及待地向张超询问道:“张大人,天朝真得可以将这些东西向敝国出售么。”
见赵可上钩,张超故意沉吟了下才道:“当然,只是这些火器造价高昂,本官担心贵国是否能够承受。”
赵可瞥了眼平达力。见他没有争抢的意思,心中暗暗奇怪,他很想口气将这些火器全部买回去,却深知本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只得咬牙道:“大人何妨报下价格,小使自会斟酌。”
张超看了平达力眼,见他毫不动容,心中有几分不安,价格还是不敢开地太过离谱,道:“鸟铣价值百两银子,三眼枪需二百两银子支,而佛朗机根据子铳地多少分别售银五百到八百两银子门,至于火炮则需三千两银子以上。”
赵可飞快地盘算这些火器的价格,以每月交给唐军十五万两银子军费计算,单个月的军费就可以购买鸟锐千五百支,而火炮也能购买到数十门,赵可相信,只有舍得花上三十万两银子足可以装备抗衡张献忠的火器部队,对他来讲,这个价格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赵可也不管平达力如何考虑,痛快的道:“张大人,敝国打算购买价值三十万两银子的火器,至于具体地数量,我还需详细考虑,明天再给大人答复如何。”
张超心中暗喜,这些东西前明列装时也花不了这个半的价格,如今更是连废铁都不如,整个神机营的装备能卖数千两银子已是偷笑了,如今仅安南国就花银三十万两,连忙道:“好说,好说,不过赵大人还是需要抓紧才是,大唐的火器可不是随时都能买到。”
“明白,明白。”赵可见识了大唐地火器,心满意足的带着护卫离去。
张超见平达力真没有开口,火器试射时也不发言,搞不懂他什么意思,见赵可离去,只好问道:“平王子,安南要订购价值三十万两银子的火器,不知平王子又要多少”
平达力轻蔑的笑:“这些垃圾货色也值银子吗”
缅甸在百多年前就有葡萄牙人登陆,东吁王朝的建立还有葡萄牙人的佣兵参与,二十多年前缅甸和葡萄牙人大战场,将被葡萄牙人武装割据的沙廉夺了回来,可以说缅甸人对火器的认识并不在前明之下。
若不是缅甸与葡萄牙人交恶,无法从西洋人手中补充到火器,平达力根本不用来到长安,这些火器自然打动不了平达力。
张超听得面色变,这些火器相对于唐军现在的火器当然只有垃圾可以形容,但张超自付对付那些番邦却是绰绰有余,这也是张超敢在赵可面前报上高价的原因,尽管张超加入唐军后,也不得不承认前明用的火器确实垃圾,但却容不得个番邦也敢如此侮辱,脸色不由沉:“平王子,你太过无礼,既然你认为是垃圾,那不谈也罢,回去。”
张超走,随同来的李淮庸和军士也开始收拾还没有使用完的火器返回,李淮庸对于火器的性能并不懂多少,刚才的番演练差点连他也被唬住,对于口出狂言的平达力完全没有好感。
看着张超挥袖而去,平达力也知道自己说得太过火,依照唐军今天展示的火器,其实也不比以前葡萄牙人卖给缅甸人的差,价格和葡萄牙人比起来也不贵,只是平达力不比赵可,他亲自领军和桂王的人马交战过,自然知道残明的火器威力远不是眼前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能抵挡。
只是若不从大唐这里得到火器,缅甸也没有机会从别处得到,平达力连忙叫道:“张大人且慢,你就不想知道小王为何会说这些火器垃圾的原由么。”
张超挥袖而去也只是作个姿态,见平达力叫做自己,也停了下来,背对着平达力等人道:“讲。”
平达力地病并没有全好。在外面半日,被风吹,加上刚才说话过激。激烈咳嗽了阵才喘过气来:“张大人,我说这些火器垃圾,自然是见过更好的火器。难道张大人能说。比起大唐军队现在使用的火器。这些东西不算垃圾么。”
张超不由窒,没有想到平达力对大唐军队使用地火器也了解,不过却只能断然否认:“决无此事,这些火器正是我大唐军队现在的装备,如果贵国不愿意购买。那么我只能表示遗憾。”
平达力其实也只是推论。按理残明军队手中有如此厉害地火器,那么大唐手中地火器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才能将大明灭亡,他哪知道残明手中地火器就是唐军故意送地。看到张超脸上的动作,平达力越发相信自己的推论。
他当然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这些明显是次品地火器回去,但对方咬定这些火器就是军中所之物。平达力却不知如何揭穿,还要防止对方不会恼羞成恼,不由大感头疼,名护卫见到自家主子脸上片为难之色。用缅语在平达力面前轻轻地说了几句。
平达力神声松,抱拳道:“张大人,敝国需要地火器仍是燧发枪和掌中雷,至于大炮,射程至少也要达十里,张大人莫要再说贵国无此物。”
张超见平达力说出了燧发枪,知道此番布置瞒不过此人,大感头疼,若是他到赵可面前吹,恐怕先前谈成地三十万两银子买卖也要黄,张超却不知,平达力睚眦必报,乐得看安南损失笔金银,绝不会告密,不然也不需等赵可走了之后才讨价还价。
张超和李淮庸对视了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为难,平达力所要的火器朝庭绝不会答应卖给缅甸,只是如果不满足平达力,他如果对其他属国挑明,大唐的名声不免受到影响,前明遗留下来地火器多半也要作废铁处理。
“平王子,此事我等还要汇报朝庭,平王子不如暂等数日如何”李淮庸只好使了个缓兵之计。
平达力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得点头答应,回到驿站,平达力重重的拍了下桌子,狠狠的道:“唐人可恶,以为我等不识货,拿这些次品敷衍”
蒙马却是担心:“殿下,如果唐人坚持不肯出售我们要地火器,只卖这些次品如何是好”
平达力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最后还是颓然的道:“买”
几名护卫“啊”的出声:“殿下,我们明知是次品为何还要买”
平达力扫了眼前的这些心腹眼,无奈地道:“这些火器虽然是次品,但威力也不可小觑,如果不买,我们受的损失只会更惨重,眼下只有忍了这口气,等到我国强大起来再算这笔帐不迟。
众人都默然,以大唐的强大,如果真如此,这个亏恐怕只能吃定了,平达力心中却涌起熊熊斗志,他日我为王时,今天在大唐所受的欺辱必然要十倍百倍的讨回来。
李鸿基坐在御书房,静静的听完李淮庸和张超两人的汇报,心中不由对这个平达力评价,这是个骄傲又有忍耐力的人,又是国王子,这样的人无疑具备干大事的潜质,不过,如果皇帝知道平达力会在街上命令自己的护卫统领对个车夫动手,不知还会不这样评价。
“爱卿明天可以对那个缅甸王子答复,大唐出售的火器只有这些,如果不要,缅甸可以不买。”李鸿基心中只觉得无比畅快,技术领先的效果就是爽,你明知道我有更先进的东西,可是就是不卖给你又能如何。
张超迟疑的道:“万岁,那价格是否要下降点”
“不,在安南的基础上加价二成。”
张超吞了口唾液,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见李淮庸也是脸震惊的样子,艰难的道:“臣臣。”
“爱卿没有听错,加价两成,这是对属国不相信天朝的惩罚。”皇帝说得理所当然。
李淮庸想了想,已明白了皇帝还另有用意,如果对缅甸突然加价,无论缅甸接不接受,至少和安南的那笔买卖是做成了,缅甸人再说什么,安南人只会认为是缅甸人妒忌安南的待遇,而不会多想其他,反正这些东西大唐本然就当成废品,能卖笔是笔,卖不了也没有什么损失。
而安南,缅甸这些属国不同,他们的火器远落后于前明,前明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有重要作用,大唐卖什么他们也只能接受,而有了缅甸人的这次教训,恐怕以后谁也不敢和大唐随便讨价还价。
这次不相信自己耳朵的是平达力了:“张大人,你不要开玩笑了。”
加价两成,平达力想的即使得不到大唐先进的火器,迫不得已买那些次品,至少也要比安南便宜数成才行,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张超面无表情:“平王子,本官谈的是国事,如何会与你开玩笑”
平达力望了望自己的护卫眼,所有人脸上都显出愤怒之色,他长吸了口气,示意自己冷静:“张大人,能告诉小王加价的原因么”
张超看着脸色气得通红的平达力,点也不在意:“没什么原因,缅甸身为属国,却无端对宗主国加以怀疑,作为惩罚,此次缅甸购买的火器律加价两成,这是陛下金口玉言。”
尽管平达力再压制自己的怒气,还是有忍不住要把桌上的东西全砸到张超脸上的冲动,太欺负人了,自己昨天还嘲笑赵可笨,没想到笨的是自己。
张超却不管对方是否怒火万丈,催促道:“平王子,大唐对外出售火器的数量有限,如果不想买,早点知会本官声,本官另寻买主。”
“买。”平达力好象从牙根里崩出来了个字。
张超点了点头:“那好,你明日可以差人送来清单,本官会在府上等候。”说完,张超带人离开了缅甸使团的住处,向安南人住的地方走去。
张超走,平达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将看得见的东西全部向地方砸去,张超听到身后阵乒乒乓乓的声音传来,不由泛起对平达力的丝同情,不过,转眼又抛到了脑后。办好自己的差事才是要紧。
第九卷 帝国 第四十四章 新舰试水
缅甸和安南两国向大唐各自购买了数十万两银子的火器,对大唐来讲,无疑是笔意外之财,而对于缅甸安南两国也不是全无用处,有了这些火器,对上张献忠和残明的军队至少不会筹莫展,双方有攻有守。
张献忠和桂王的军队毕竟是客地作战,很难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初期靠着精良的火器占了上风,只是却没有后备力量,死人少人,火器损失也无法得到补充,到后来越来越难支撑,失败只是早晚之事。
其他属国看到了缅甸安南两国所购火器的威力,渐渐也向天朝提出购买火器的要求,朝庭准许,前明遗留下来的火器供不应求后,唐军工部并不想断绝这条财源,从贩卖火器的利润中挤出部份银子,重新召集前明的工匠,将原先的火器工厂重建,专门生产前明时的火器出口。
从此在去南洋各国的商船上,大唐的货物除了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商品外,又多了项火器买卖。
此时正是西方大举在南洋各国殖民的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分别在吕宋满喇加印度建立了殖民点,荷兰将是已台湾占据了十多年,大唐对南洋各国出售的火器引起了他们的麻烦,前明的火器质量虽然不怎么好,比起冷兵器来讲还是有优势,南洋各国的实力等于提升了截。
这些国家地公使汇聚长安。千方百计想让大唐停止对外出售火器,尝到甜头的大唐上下却是理也不理会,现在大唐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内部建设上。但谁也不敢忽略大唐数十万军队,此事只得不了了之。
南洋各国虽然是近在咫尺,而且汉化已深。只是人口众多。建国又久。中原强大时也算老实,皇帝并无野心吞并,当然,凭现在大唐强大地实力,如果想吞拼国或者几国,或许可以办得到。但后果却不定能够承受。
大明最强大时只统治了安南二十年,二十年后还是不得不从安南撤军,即如此,那还不如让各国继续当属国。为大唐提供各种原材料和以后的商品倾销地。
比起南洋各国来,如果有精力的话,放在现在还没有开发多少地美洲澳洲等地,收获远比吞并南洋各国实惠得多,阻力也小。
但皇帝对这些地方地土地没有野心,并不等于可以容忍别人对他们打主意,何况对方是自己地属国,如果被人欺负,多少会让自己没有面子,但要自己派兵无疑是出力不讨好,让对方花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新唐四年三月,正是春意隆隆之时,在大同,朔州的长城关口,队队的民众举家向北迁移,今年山西,陕西老天不长眼,又是大旱,许多州府整整三个月,连滴雨也没有下,眼看今年的春耕肯定担搁了。
幸好去年的收成还可以,眼下还可以混个温饱,只是再过数月没有收成又该如何是好。许多人死守着家里几亩旱地不放,现在朝庭可不比以前,不会让百姓饿死,到时等着吃救济粮就是。
更多的人却不甘心如此,听说以前移到草原上地老乡都发达了,家家数十亩地,顿顿吃米饭,白面馒头,餐餐还有肉吃。
凭什么别人过得如此好,我们就要守在家里等救济粮,这点旱地不要了,趁着年轻,不如到大草原趟荡番,实在不成再返回来,反正来回的吃食都由官府包了,只是多磨下双腿而已。
还有部份人则是抱着黄金梦去的,去年传来响尾蛇团发现黄金河的消息已得到了证实,田家和响尾蛇团将发现地黄金各自捐了半给朝庭,为了奖励他们的贡献,朝庭给田家封了个子爵的爵位,而响尾蛇团的两个正副团长也被封为男爵,这条黄金河由响尾蛇团开采十年的政策不变。
其他开拓团对响尾蛇团是又羡又妒,有着数不清的黄金,又被朝庭封为男爵,人生至此,又复何求,就是何报以前在军中的同僚在对他的通信中也充满了羡慕之意,这股黄金热不但刺激其他开拓团直向北,再向北。也引得更多的人加入到淘金的大潮中。
因此开春,前往草原上的民众骆驿不绝,陕西山西等地边界的地方官府都忙得团团转,皇帝下令务必要使自愿前往北方开垦的民众不饿饭,不挨冻,沿途各个城池都要作出接收移民的准备。
为了确保这么多民众迁移的安全,皇帝对漠北军团长下令,出动个军的部队对迁移的民众提供帮助,协助地方官府安置好移民。
如今整个草原上还是地广人稀,漠南,漠中,漠北纵模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总人口不超过二百万,平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到0.5个人。
通过这些年朝庭直不停移民的努力,草原上生活的汉人已占了六成,但迁过去的汉人只能依城而居,沿途迁移的民众行进在草原上,依然是数十里荒无人烟。有了军队的护卫,才让他们安心下来。
草原上忙忙碌碌,其他地方也是片繁忙,福建省最繁华的港口城市泉州,这里最大的造船厂内正在举行艘新舰下水仪式。
今天的这艘船对于东海舰队有划时代的意议,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千二百吨,装有重炮七十二门,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东海舰队称得上战列舰的有十五艘,其中有五艘排水量也达到了千吨,最重要的是今天下水的是唐军第艘不用帆而用蒸汽机推动的铁甲船。
现在唐军纯木板的战舰已经没有了,东海舰队成立以来。花了近二年地时间,将以前的战舰都改造了遍,大部分加上了钢板。真正成了支钢铁舰队,也这是为什么现在才只有艘新舰下水的原因。
艘巨大地舰只已停好在舰泊上,这只巨大的战舰外面全部由金属包裹着。甲板上闪着明亮的金属光泽。船体涂上地是尉蓝色地油彩。上面几个闪亮地大字“郑和号。”
这几个大字显示出唐军海军的决心,二百多年前郑和率领的那只庞大舰队的身影还停留在许多人心中,停留在这支舰队经过的异国他乡,唐军如今要做的就是重新恢复郑和时海军地荣光。
郑和号重量虽然和赦摇旗的旗舰差不多,事实上船身却要小些,排水量只有千二百吨。他自身的重量却有近八百吨,采用的是双层甲板,所有地火炮都装在下甲板,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此时炮门都用带绞链的炮门盖关闭,看不到郑和号的炮口。
大船的四周系满了缆绳,将近千吨重的大船牢牢的固定在船台上,上层甲板上站了两排整齐的水兵,仿佛塑像般动不动。由于没有帆,不用大量的人力来升帆,收帆,随着调整帆的角度来靠风力行驶,战舰上的人员除了十几个操作手,全都是战斗人员。
东海舰队总督赦摇旗亲自指挥此次下水仪式,唐军东海舰队的高官都已站在观礼台上,赦摇旗直掏出手中的怀表,听着表针滴滴走动的声音,见指针快到预定位置,吸了口气,喝道:“准备下水。”
船上的数十名水军全身紧绷,将手放在缆绳上,开始准备解开缆绳。
“预备,三二,放”
“砰砰砰”甲板上的水兵开始鸣枪,水军赶紧将自己负责的缆绳解开,船台上面的滑轮开始飞快的打着转,失去了缆绳的束缚,大船开始缓慢的划入水中,水流向两边涌去,船员只觉得阵摇晃,巨大的船体已经入水。
“嘟。”的声汽笛大响,船上两支高大的烟仓开始冒出阵阵黑烟,接着是吭哧,吭哧的蒸汽机启动的声音,随着机器启动,船体就象轻盈的鱼儿样动了起来,接着速度越来越快。
“成功了。”站在观礼台上的数千名水师官兵都热烈的鼓起掌来。
李劬站在郑和号的驾驶室内,扭头向身后渐行渐远的观礼台看去,心中涌起股兴奋之情,从今天开始起,大唐第艘蒸汽舰就是他的坐驾。
东海舰队在他之上虽然有正副总督赦摇旗和郑彩两人,李劬只能排第三,可是赦摇旗和郑彩两人都啥不得离开至少了随了他们数年的战舰,又对这艘新式战般充满了怀疑,这艘最新的战舰就只能成为李劬的坐驾了。
看着观礼台抛到了后面,渐行渐远,李劬对自己的副手命令道:“开始测量船速。”
“是。”得到命令的数名船员将轮翼拖到了后面,从船尾抛下,航程指示器上的指针开始跳动,直到指向二十时才静止。
“大人,船速已达到二十公里每小时海里相当于1.85公里,二十公里相当于十节。”李劬的副手大叫起来。
“再加快速度。”
“是。”听到命令的船员开始加大运送煤块的速度,块块黑色的煤炭被铲进了通红的祸炉下面,里面的火焰发出桔红的黄色。
用来测量船速的是拖曳式计程仪,船员将轮翼抛到船尾时,轮翼拖在水中受水的阻力作用而转动,其转动的快慢与船速成比例。这种转动通过联结锤用来消除轮翼的仰角,使其尽可能水平计程仪绳索平衡轮传至航程指示器,由指示器直接指示出航程。这种测速的方法简单,准度也高,误差在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之间。
郑和号开始再次加速,大副死死的盯着仪表,喊道:“二十二十二二十五,大人,到了二十五了。”
“再加速,争取超过三十。”李劬的语气再也掩不住兴奋,新舰的速度比起以前全靠风力和人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不少,李劬不能想象,在海上还有谁能够对自己的战舰形成威胁。
“二十八了,大人。”
舰上的数百名官兵都欢呼起来,这艘战船设计的最高时速定为二十五公里每小时,没有帆,又没有浆,许多人对这艘船能否动弹都怀疑,没想到实际速度还超过了设计速度不少。
虽然没有到李劬要求的三十公里每小时,但他还是非常满意,这个速度已比其他战舰在顺风时最快的速度还要快上点,足可以让这艘战舰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速度优势。
“好,右满陀,咱们返航。”
正在高速行进的郑和号速度慢了下来,船身开始向右扭去,在巨大的水面上划了个半圆形的波浪,船头已朝着来时的方向,“哒哒哒。”的声音再次欢快的响了起来,郑和号速度又开始了加快。
看着渐渐返回的郑和号,看台上的水师官兵再次欢呼起来,郑和号平稳的停在了船台上,高达十多米的甲板上伸出几副船梯,李劬最先从郑和号上跨了下来,走了赦摇旗身边:“报告都督,郑和号试航完毕,各项性能十分优异,最高时速达二十八公里。”
赦摇旗和郑彩两人都听得眼睛放光,赦摇旗大笑:“好,早知道这艘战舰如此优秀,应该作为旗舰才对。”
李劬笑道:“大人何必心急,三个月后就有艘新舰下水,大人再把他作为旗舰也不迟。”
郑彩连忙道:“第二艘舰已说好归我,大人可不能出汝反汝。”
赦摇旗摸了摸脑袋,故作疑惑的道:“我有说过吗,怎么不记得。”
郑彩大急:“当然说过,此事李将军可以作证。”
李劬忍着笑:“大人,你确实说过。”
赦摇旗只好故作大方:“那好,至多本督再等半年。”
三人说说笑笑阵,李劬突然道:“大人,我有个想法,郑和号该进行次实战检验。”
东海舰队的任务是负责维护福建浙江以上省份的海疆,并保证对朝鲜日本的商船安全,打击海盗。如今各处的海盗基本上已经肃清,小股的海盗则很难寻找,如果要进行实战检验,那就唯有拿盘据在台湾澎湖的荷兰人或西班牙人作对手。
第九卷 帝国 第四十五章 猎物
郝摇旗摇头道:“不可,没有皇上的命令谁敢擅自开战。”
李劬笑道:“大人放心,未将当然不会擅自开战,不过,那些西洋鬼子太过嚣张,只是小小的教训下他们而已。”
郝摇旗怀疑的道:“不开战,又如何进行实战检验”
李劬脸上现出丝诡异的笑容:“我听说在西方有些国家专门让水师假扮海盗,掠夺他国的商船,这样既然得到大笔的财富,又能使水师得到实战的训练,还让对方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饶是郝摇旗胆大包天,也被李劬的提议吓了跳:“我们是大唐的东海舰队,总不能学那些蛮夷样行事吧。”
“为什么不能,皇上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领土,这上面的蛮夷我们早晚要把他们赶走,既然如此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