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27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帝垂头道:“我大明以火德而兴,尚红,这里绿色扬起,正是水的颜色,我是大明天子,从此经过岂不是不吉”
王坤哦“了声,总算解开了天的迷团,只是皇帝明明没有进绿扬头,还是被唐军擒获,这又如何解说,何况昨天出逃时还经过绿杨头,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王坤突然又想起和唐军地交战地,那里是拓塘镇,那不是明摆着是大唐开拓之地吗,昨天真不应该在哪里停留,王坤和弘光帝说,朱由崧也大为感叹,早知如此,兵变就该讯速镇压下去。离开了拓塘镇,说不定不会落到唐军手中。
这两人在车上说得长息短叹,驾车的唐军听得不耐烦,斥道:“别妄想了。我们将军三日前就开始派人查探各个路口,你们无论跑到哪里,都逃不脱俘虏的命运。”
两人顿时窒,再也不出话来,那名唐军不再管他们。专门驾着马车,这辆马车拉车的马换成了四匹,虽然不如原先地八匹白马神骏,耐力却好上许多,用来驾车正是合适。
由于速度加快了许多,行人在离天黑还有半个时辰前就赶到了应天府,此时应天府除了唐军的水师官兵外,拓养坤和左光先的队伍也已过来了上万人,整个应天府的唐军增至了两万多人,城中局势已完全控制,变得秩序井然起来。
听到弘光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全部被李劬网成擒,拓养坤左光先郝摇旗都到城门口亲迎李劬地到来,看到弘光朝的高官个押了进城,两旁围观的民众心中涌起百般滋味。
弘光朝成立后,应天府由陪都变成帝都,百姓却根本没有享受这天子脚下的好处,弘光朝地大小官员贪得无厌。拼命搜刮,让民众对这个朝庭已是失望透顶,成立不到年时间,弘光小朝廷已从江南刮了两千万两白银之巨。许多原先地殷实人家都被逼得倾家荡产,更有甚者是家破人亡。
但应天府到底是明太祖龙兴之地。这里享受了三百年地繁华,百姓对大明的感情根深蒂固,眼看昔日高高在上的大臣个个成了唐军的阶下囚,而且连皇帝都不能避免,倒是伤感更多了几分。
唐军当然理会不到普通百姓的心情,大唐虽然立国,但比起明朝数百年地根基来讲到底还浅,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大明能否死灰复燃还有隐隐的担心,如今连弘光朝的皇帝也抓住了,大唐接连俘虏了明朝两位皇帝,弘光朝的实力在浙江,扬州虽然还不弱,却已成为了地方势力,这种担心自然成了多余,个个都兴高采烈的看着那些大臣押了进来。
李劬进到了城中,顿接风宴自然是少不了,对于李劬地这次大胜,众人都是羡慕不已,此番如果灭明成功,李劬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只是郑兴暗自嘀咕,自己在东海舰队中的职位恐怕要让贤了。
第二天,拓养坤,郝摇旗等人面派出快马到福州给皇帝送信,面开始遣散俘虏的数万明军,这些普通的明军士兵不能直白养,他们多是应天府附近的卫所兵,对于这部分人,唐军统统取消他们军户的身份,转为普通的农民,并从应天府高官壕富手中收剿地良田拿出部分分给他们。
大明的军户身份低微,能转为农户,分到农田,已是让他们感激不尽,唐军不用担心他们再心向前朝,至于那些锦衣卫还有部分御林军,他们多是从朝中的大臣,那贵子弟中选出来的,唐军自然区别对待,多是直接遣送回家,至于良田则没有他们地份,许多人家还被抄没,唐军数万人在城中,根本不怕有人不服。
而朝中的大臣则和弘光帝关押在起,等待皇帝地旨意再处理,只是弘光朝虽灭,但浙江明军实力丝毫没有消弱,史可法仍然在扬州和刘芳亮战在起,郝摇旗与拓养坤商量,逼迫弘光帝发出数道圣旨,命令史可法和何腾蛟向唐军投降,甚至连广西,云贵的明军,拓养坤等人都不忘给他们发出道旨意,让他们投降。
广西,云贵两省隔着唐军的地盘,以前弘光朝有旨意也传递不过去,如今唐军特地派出人员护送给他们的圣旨到达广西,云贵两省,这两省的军民正在与张献忠苦苦作战,又与朝庭失去联系好久,不知他们得知苦盼的朝庭旨意竟然是命令他们投降时,会有如何反应。
最先接到弘光帝旨意的自然是扬州的史可法,刘芳亮对扬州的进攻直没有出全力,很少出动步兵攻城,多是用大炮对墙城进行轰击,这些天来,扬州的城墙已被刘芳亮轰塌了数遍,每次史可法又在夜间把它修了起来。
只是扬州城的军民在唐军的炮火下死伤惨重,史可法虽然可以直组织全城的军民修补城墙,但士气却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低,唐军直处在明军攻击的范围之外,史可法又没有勇气出城与唐军决战,这种只挨打不还手的战争,军心严重被动摇。
史可法苦苦支撑着扬州的危局,他每日睡眠不足二个时辰,经常亲自到城墙鼓舞明军的士气,才使官兵的意志没有崩溃,扬州和应天虽然只是隔江不远,只是江上被唐军的舰队隔断,应天府失陷的消息史可法无从得知,接到弘光帝的圣旨时才知道皇帝又被唐军俘虏,他顿时大叫声,喷出了口鲜红,就直接晕了过去。
等到史可法醒来时,已是过去了数个时辰之久,他已回到了家中,只有史德威陪在他身边,史可法连忙道:“快,封锁全城消息,务必不能使大家知道应天府失陷的消息。”
史德威叹了口气:“父亲大人,此事全城已知,再封锁已经晚了。”
史可**了下,才大叫声:“谁敢动摇军心”
史德威道:“父亲大人,大势已去,不如按圣上的意思行事,降了吧。”
史可法狠狠的道:“放肆,有敢言降者必杀无赦。”
史德威不敢多言,安慰了几句,让史可法安心休息,史可法却不肯休息,挣扎着起身,要出去巡视城头,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阵喧闹声,隐约传来了唐军进城了的声音。
史可法大惊,晃了几下就要摔倒,史德威忙将史可法扶住,史可法把将史德威推开:“快,问问发生了什么事”
没等史德威出去,史可法的个亲兵闯了进来:“部堂大人,不好了,监军高岐凤和总兵李栖凤打开了城门,向唐军投降,唐军已经入城了。”
史德威把揪住了报信亲兵的脖子:“你胡说什么,没有部堂大人的命令,谁敢投降”
那名亲兵道:“史将军,小人所说句句是实,高公公说奉皇上旨意向唐军投降,部堂大人卧病需要休息,就不用打扰大人。”
史可法挥了挥手,示意让那名亲兵下去,史德威放开了那名亲兵,担心的看着史可法,劝道:“父亲大人,既然已经降了,不如”后面的话史德威却不敢说下去。
史可法双目呆立,讷讷自语:“大厦已倾,吾该如何自处,吾该如何自处”
第八卷 统中原 第百章 江山统5000
史可法呆立半响,又怆然道:“法无力回天。唯有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你也出去吧。”
史德威听就知道史可法存有死志,他连忙劝道:“父亲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说投降的是高岐风李栖凤他们,父亲大人守卫扬州多日,无人不知大人对朝庭忠心耿耿,只要在家中闭门纳客,于名声丝毫无损,唐军恐怕也不会轻易对父亲大人无礼,又何必非要萌生死志。”
史可法喝道:“住口,吾何尝是为了区区薄名而死,吾自幼从师左公,左公得罪权阉,被炮烙,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尤嘱吾为国尽忠,今日我若芶且偷生,死后有何面目见吾师。”
史德威见劝不动史可法,只得退出了房门,守在外面,不会儿,就听到里面传来“咣铛”的声,再推门进去时,史可法正坐着当中的椅子上,脖子上道血迹,汩汩的鲜血直流,旁边掉了把宝剑。
见史可法横剑自刎,史德威不由伏尸大哭,他哭得昏天黑地,也不知过了多久,房门突然被推开,个声音响了起来:“可惜,可惜。”
史德威转头看去,却是数名唐军打扮的人站在门口,其中人身材高大,大约三十多岁,全身身着身铠甲,威风凛凛,高岐凤李栖凤等人都脸恭敬的站在旁边,史德威知道来的必是唐军中的高官,他本来有降意,只是史可法刚死,心中充满了丝悲愤,冷然叫道:“我父已死,尔等还要怎样。”
高岐凤在旁边喝斥道:“大胆,见了刘总督还不行礼。”
史德威厌恶的看了高岐凤眼。若不是他抢先投降。义父说不定不会自刎而死,正所谓新仇旧恨,高岐凤看到史德威目光不善,正要再耍下威风,已被那名唐军将领喝斥:“退下,史大人对弘光朝忠心耿耿,此等风骨值得我辈仿效。既然已死,不可再马蚤扰其身后事。”
说完,那名唐军将领已退了出去,高岐凤等人忙在身后跟着,唐军后来再也没有派人到史可法府中,史德威得以从容将史可法安葬。
扬州即下。唐军就将目光全部对准了浙江。浙江的何腾蛟接到唐军进攻应天府的情报,忙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前往应天府救援,只是浙江的兵马多集中在浙闽边境,准备接收福建,时要将全部兵力重调,哪还来得及。
就在何腾蛟将兵力调整好时。弘光帝让浙江全省投降地圣旨已经来到,何腾蛟接旨后茫然无措。浙江地兵力有大半是客军,若是皇帝还在,前去救援皇帝当然是责无旁贷,现在皇帝已下令投降,来自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兵将登时哗变,哗啦啦的散去了大半,另外没有散去的也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唯有浙江本身的数万兵将还有几分士气。
何腾蛟依然不肯投降,想要靠这数万人在浙江和唐军交战,无奈他的部下却没有信心,个个劝何腾蛟早降,见何腾蛟不从,趁何腾蛟睡着时,偷偷将何腾蛟绑了,要将何腾蛟送到唐营中投降。
何腾蛟无奈,只是答应部下起请降,在唐军开到浙江之前,何腾蛟亲赴唐军营中请降,浙江最后的二十万明军兵不血刃地归降了唐军。整个江南已完全被唐军平定。
这场对弘光朝三面进攻的战争,进展的异常顺利,但由于通信不畅,李鸿基得到消息也要七八天之久,这还是依靠军中建立的信鸽系统的功劳,否则从应天府快马到达福州至少也要半月。
虽然唐军与弘光朝相比有巨大的优势,但所谓兵事无常,没有得到确切消息时,心中总有点不安,就在李鸿基苦苦等待前方地消息时,福州衙役却迎来了位不速之客。
周若军被调到云南之后,李鸿基任命手下大将田见秀为广东总督,在周家地配合下,田见秀很快接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当接收到香山县时,发现香山县地蚝镜澳门蚝产丰富,原名为蚝镜,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称谓已全部被葡萄牙人占据,岛上的治安,税收竟然全部为葡萄牙人自已负责,俨然为国中之国。
田见秀身为广东总督,自然不然望自己辖下有个不受控制的地方,只是唐军和葡萄牙人的关系尚好,在唐军只有陕西等内陆省份时,唐军还通过葡萄牙人走私过许多西方的书籍,唐军和葡萄牙人也直有大量地贸易。
最初随孙元化到达商洛的两名葡萄牙人安尼和安多现在更是在唐军中担任炮兵归德郎将之职。田见秀于是客客气气地向葡萄牙人行文,葡萄牙可以在岛上居住,必须交出治安权和税收权。
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定居,最早在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而葡萄牙人来华,则是在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比占居澳门早四十多年。当时,葡萄牙已于占1510年占领了印度果阿,1511年又攻占马六甲,海军势力指向中国。第位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是欧维士,他率领的船队于1513年在零丁岛附近下锭。
正德九年至十年即公元1514至1516年间。葡国船只多艘在安德地率领下,几次来到广东,要求入京,都未获得中国官员批准。1517年即明正德十二年,葡人又要求进京,同时用武装商船在广东沿海测量港弯。
当时的广东令政使兼海道副使吴廷,接纳葡人进京的申请,并呈文上奏朝廷。翌年,葡国使者被御准赴京,道咪卑利士 作为葡国派到中国的第位特使在广州登陆,兼程赶赴北京觐见正德皇帝,首先提出通商要求,但没有结果。
葡人登陆澳门之前。已先到香港屯门。1516年正德十年。他们在屯门葵涌带设立营寨,装造武器,买卖通商。这些活动,受到中国官员的反对。这时候适逢正德驾崩,1512年嘉靖世宗即位,接纳朝议,下令驱逐葡人。并拒绝他们朝贡。
1523年明世宗嘉靖二年,葡萄牙支海军舰队,入侵新会县西草湾失败。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明朝又禁止葡萄牙船驶入宁波港。这种情势之下,葡人为了打开葡中葡日的贸易通道,追切需要在中国找处地方作为基地。只有到广东来。被迫使用浪白澳为泊口。
浪白澳在澳门西南二十八哩处,是中国为防止外国籍商贾侵扰内地。广东市舶司特撰定为外国船只停泊的地方。但该地并非优良海港,孤岛悬海,水土又十分恶劣,居民极少,很难长驻。葡人泊船通商,十分不便。早有心开辟澳门。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国船商藉口航船触礁下沉,进贡物品被浸湿,申请借地晾晒,同时贿赂广东海道吏汪柏,登陆澳门。
葡人经过多次教训,这时已知道同中国贸易,不能不守规矩,所以占居澳门后,已算寻得个通商门户,比较注意策略。在他们刻意经营之下,澳门成为中西方第个贸易商婢,墨断了欧洲同中国的海上贸易,宗教和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熹宗天启元年,全澳已有人口两万多人,开设有铸炮厂船厂以及能生产军械火药地手工业作坊。不过,此时地地方行政及司法权力,仍然由大明掌握。
只是随着大明末年天下纷乱,广东归于周若军治下,周若军以贸易起家,许多地方要依靠葡萄牙人,对葡萄牙人有所退让,葡人在澳门的权力越来越大,到如今葡萄牙人竟然把澳门当成了个海外的行省,还派遣了马斯卡雷尼亚斯为第任澳门总督。
现在的澳门,葡萄牙人已在前山建寨,立将府,并有陆海兵近两千,大小船只五十艘,分驻守放澳门外围各岛屿,除了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五百两白银,广东政府对澳门再也插不上手。
现在田见秀要派人接管澳门的治安和税收权,马斯卡雷尼亚斯当然不干,葡萄牙人每年从日本朝鲜的贸易中就可以赚到大约八十万两白银,从内陆卖出数十万两白银的货物,还要购买价值百万两白银地货物运往欧州,如果让唐军收税,以十税,葡萄牙人仅此就要付出不下二十万两白两的税收。
而且葡萄牙人在岛上多有特权,旦治安权被唐军收取,葡萄牙人的特权势必都要取消,这对葡萄牙人来说也是不可容忍,只是马斯卡雷尼亚斯深知唐军不是东南亚那些土箸政权可比,用武力绝对行不通,他只得派出特使求见大唐皇帝,希望能说服皇帝,让葡萄牙人继续管理澳门。
亚马留就是带着这个使命,匆匆赶到了福建,听到他是葡萄牙人,暂时充当礼部官员的李过对他倒是客气,安排了他第二天就谨见皇帝。
“番邦使臣亚马留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亚马留来福州之前,倒是匆忙学了点拜见皇帝的礼议,他却不肯下跪,只是按西方的礼节手按在胸前,鞠了躬。
“大胆,见了皇上还不跪下。”虽然除了上朝时,李鸿基已基本废除了下跪之礼,只是唐军地官员谨见皇帝时多半还是会下跪,眼见这个番邦小使见了皇帝不下跪,唐军地大臣皆气愤难平,纷纷向亚马留喝斥。
今天并不是什么大朝会,只是听到葡萄牙人的使者前来,李鸿基让福州地重臣也全部到齐,以后少不了要和欧洲各国的殖民者打交道,通过这次召见,也可以为以后与各国打交道定下基调。
亚马留正要辨驳,李鸿基已经摇手:“算了,朕不需要这些繁文儒节,由他吧。”
亚马留松了口气,刚要说话,宋献策已站了出来:“万岁此言差矣。昔日大明万邦来朝时。对皇帝莫不大礼参拜,如今我大唐取代大明,为使番邦敬畏,此礼不可废。”
宋献策说,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李鸿基看了看亚马留眼,见他倨傲无比。心想刹刹他的傲气也好,遂点了点头。
众臣大喜,齐向亚马留喝令跪下,亚马留大声道:“陛下,我仍使节,在我们西方。从无给人下跪之礼。”
李鸿基道:“此仍东方。入乡随俗,朕虽然常免大臣下跪之礼。他们仍然坚持要跪,自然不能因为你破例。”
亚马留无奈,想起自己的使命,只是恭恭敬敬跪下磕头,重新大礼参拜。行完礼后。亚马留大声将自己的来意说出。
李鸿基望着眼前地这个葡人特使,笑咪咪的道:“你是说让朕地军队不要进入澳门。也不要收税。”
“正是,万岁,当初我们可是和大明政府有协议,澳门以五百两银子年租借给我们,现在我们依然愿意每年向大唐交纳五百两白银,还望皇帝陛下看在两国友谊地份上,同意我们地请求。”亚马留操着口流利的汉语侃侃而淡。
李鸿基不由赞了句:“你的汉语说得不错。”
亚马留也露出丝得意:“陛下,小人在澳门已生活了十年,故能说汉语。”
“十年,十年的时间不短,那你应当知道大明和你们所签的条约中根本没有将税收权和驻军权交给你们,大明不但在岛上设有提调备候行署管理你们葡人的居留及贸易,并在内陆连接的地方设关闸,派官兵把守。
朕还知道万历四十二年,大明还和你们葡人签订条约,禁止买卖人口,禁止买卖私货,可是你们却趁着我朝内乱,数年前不但将岛上地大明官兵赶了出去,还擅自在岛上收取田赋,甚至将我天朝妇女买到南洋作为娼妓,如今还敢和朕提出来让朕的军队不得进入澳门,你们莫非认为朕是个蠢人不成。”李鸿基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最后差点要指着亚马留的鼻子大骂。
田见秀要收回澳门的税权和驻军权,知道葡人不会轻易交出,他虽然是广东总督,也不能擅自与葡萄牙人交恶,只得快马向李鸿基汇报,在亚马留没来之前,李鸿基早已命令搜集所有关于葡萄牙人和大明交往的资料,此番说出来,顿时令亚马留措手不及。
“你回去告诉你们澳门地总督,他这个总督朕不会承认,朕已将广东福建两省地各个口岸开放,如果你们想正当贸易,朕会欢迎,如果想作犯科,甚至侵占领土,朕这里为不但有长弓刀剑,还有火枪大炮,到时身死异地,别怪朕没有事先提醒。”
亚马留顿时失魂落魄,刚开始时大唐皇帝还笑咪咪的,自己还以为使命马上就要达成,没想到眼前地皇帝说翻脸就翻脸,只是他自己理亏,吱唔了半天却不知说什么好。
“来人,给朕送客”见亚马留不语,李鸿基下达了送客的命令。
几名侍卫走了上来,就要将亚马留提下去,亚马留如梦初醒,大叫起来:“陛下,你就不怕我们撤出澳门,再也不能和欧巴罗贸易。”
李鸿基“哼”的声:“没有你们葡人,自然会有英国人荷兰人法兰西人,贸易只是买卖双方的公平交易,如果你们想凭借贸易想捞取特权的话,朕要你们趁早死了心才好,如果你们闹事地话,朕会下令各省将所有葡人驱除。”
亚马留听到此话顿时呆了,没想到自己的话反而适得其反,此时东方正处于贸易强势期,西方对东方地丝绸瓷器不可或缺,而东方对西方的货物却是可有可无,旦大唐对葡萄牙人真的封锁,靠贸易起家的葡萄牙国力立马要下降数成。
想通了此点,亚马留立马软了下来:“陛下,请恕小臣无礼,小臣定将陛下的话转告给总督大人,让总督大人接受陛下的条件,请不要驱逐我们。”
李鸿基又和颜悦色起来:“只要你们能遵守大唐的法律,朕欢迎你们到大唐贸易,当然不会驱逐你们。”
“多谢陛下。”亚马留鞠了个躬,才怏怏下去,此行他等于完全失败,不过还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真实态度,否则旦估错了形势,顽抗下去,真要让唐军驱逐葡萄牙人,恐怕回国后,他们这些人都要受到绞刑不可。
亚马留下去不久,贺景持着封密信,冲上了大殿:“万岁,大喜大喜”
众人都转向贺景看去,李鸿基忙让李娃将信接过,展开看,正是拓养坤郝摇旗两人攻克应天府,活捉了朱由崧的奏报。
李鸿基不由拍身后的椅子,大声道:“我军大胜,弘光朝君臣上下被水师将领李劬网成擒。”
众人都是大喜,起离座,向李鸿基贺道:“恭喜万岁,江山统”
这声音越传越大,最后大殿内外的人全都知道,齐向皇帝祝贺:“恭喜万岁,江山统”
很快这个声音就传遍了福建,传遍了全国,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经过大半年的战争,大唐终于将南明剿灭,统天下了。
“败了,我军败了,快逃”战场上到处是明军喊败了的声音,后面的明军再也顾得弹压,也起逃了起来。整个队伍不可遏止的全部乱了起来。
“突击”见明军已经混乱,李劬脸上露出了笑意,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第九卷 帝国 第章 分封
大唐历千零二十二年,公元1639年四月,皇帝的亲征取得圆满成功,将弘光朝举灭亡,率大军返回西安,如今的中原大地,除了贵州,广西两省外,皆归于大唐治下,而唐军收取了东北和蒙古大草原的大片土地,直接统治的国土已远胜前明。
皇帝还没有回到西安,各地的贺表向雪片样飞向皇帝的行辕,起恭贺皇帝统江山,直言皇帝的功绩可追三皇五帝,要给皇帝加上尊号。
李鸿基看到这些贺表自然知道众臣的心思,新朝鼎立时,众人虽然都有加官,却没有进爵,唐军现在唯封出去的爵位还是前明的崇祯帝,加官进爵,只加官不进爵那些拥有从龙之功的将领自然是不满意,现在是到了为众人进爵的时候了。
皇帝回西安的路上,批复了众人的奏章,拒绝各人给自己上尊号的要求,发出旨意,让各地的督抚,将领起到西安,再定封赏事宜。众臣接到批复,都是大喜,不再坚持给皇帝上尊号。
路上,百姓都是载歌载舞对皇帝迎接,到了西安时,留守的周凤梧顾君恩马维兴等人更是率着文武百官出城数十里相迎。祝贺皇帝得胜归来。不必细表。
皇帝归来的第三天,众臣再次上表要给皇帝上尊号,李鸿基将所有的奏章压下,众臣锲尔不舍,再给皇帝上表。对于尊号这个问题,李鸿基从来没有想过,在他地映象中。好象给自己上尊号最多的就是大宋皇帝,偏偏是大宋皇帝最是窝囊,年年还得付给别人数十万贯岁币。他自然不屑于给自己上尊号抬高自己。
只是众臣的热情也可以理解。李鸿基将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召到宫中。说道:“三位爱卿可知,近来大臣们都欲给朕上尊号,朕不以为然,最近各大臣都有种想法,中原已统,剩下地贵州广西之地只是点癣疥之疾。不久也必定会被大唐平定,大家已经功成名就,只等朕的封赏下来,便可以荣华富贵的过生。朕现在可以告诉你们,现在远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地时候,所以朕也不会接受什么尊号,要上尊号等朕死了再说罢。”
三人大惊,他们是文官之首,给皇帝上尊号就是他们发起地,没想到皇帝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连忙跪下请罪:“臣等有罪,请万岁处罚”
李鸿基将他们扶起:“所谓不知者不罪,三位爱卿可以将朕地意思转达给各位大臣,朕不但在有生之年不会上尊号,也会告戒后世子孙不得在活着时上尊号,否则即为不孝之子。”
三人齐道:“皇上英明”
李鸿基玩味的笑了下:“朕英明吗,那么你们给朕上这些奏章岂不是故意要让朕犯错误。”
三人又是惊,这个罪名他们可呈受不起,连忙又跪了下来请罪,李鸿基大为不耐:“好了,朕只不过开了句玩笑,你们不用如此多心,今天叫你们来,不过另有件大事需要与你们商议,那就是百官的封赏问题,你们说说,该怎么封”
三人都不敢轻易插言,这可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封赏得再高,别人也觉得理所当然,万封赏低了,有人觉得不公,闹起事来可不是开玩笑,汉以来,就有不少将领因对封赏不满而起兵造反之事。
见三人不答,李鸿基道:“即如此,那周爱卿你先说吧。”
周凤梧管理尚书省,六部皆归于高书省管辖范围,职权最重,又是跟随皇帝最久,由他定夺最为合适不过,宋献策顾君恩两人都松了口气,齐看着周凤梧。
周凤梧顿觉头皮发麻,他忙推辞道:“万岁,此事重大,臣以为需陛下亲定方可,雷霆雨露莫为君恩,对百官的封赏自然由陛下亲定。”
李鸿基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若要周凤梧他们说出对百官的封赏恐怕是不可能:“即如此,朕这里拟了份各人地封赏名单,你们看是否有缺失”
三人连忙接过,从上面看起,排在第位的赫然就是周凤梧,周凤梧为尚书右仆射提为尚书令,加封左柱国,并授特进光禄大夫,渭南侯,封地五万顷,年俸万银元。
周凤梧看,马上跪下:“请皇上收回成命,臣不敢接受,臣处在后方,功劳当不敢和前方将士相比,更不敢接受陛下的封地之赏。”
自汉以来,大臣的封地从来就是虚封,而明代,除了番王,也没有谁有封地,就是番王,封地最高地福王也不过二万顷,李鸿基下子封给周凤梧五万顷地,周凤梧不是欢喜而是惶恐。
李鸿基忙将周凤梧扶起:“你我君臣不必如此,朕如此封赏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卿坐镇后方,朕才能放心征战,大唐基业,卿功不可没,给卿记首功当之无愧。”
周凤梧大急,忙道:“万岁如此封赏,非是爱护臣,实是将臣至于火烤之境。”
这话实在是急不择言,若是换了个般人,非大怒不可,皇帝好心封赏,不但不领情,反而口出冤言,这不是不识好歹么,李鸿基却知道周凤梧的想法,前唐亡于番镇之祸,所谓前车之鉴,若是周凤梧接受了封地,大唐境内无异于多了许多番镇,大大不利于中央王朝集权统治,李鸿基在世时尚不会出事,三代四代之后呢,不会出现番镇之祸么,到时不是皇权被推翻,就是各个番镇被朝庭扫除。
李鸿基拍了拍周凤梧的肩膀:“凤梧,你不用急,朕还没有说出你的封地在哪里”
听到皇帝叫他地名字。周凤梧愣了下,眼眶不由有点发润,皇帝登极以来。威严越来越重,两人以前亲密无间的关系不再存在,换成了冷冰冰的君臣关系。此次皇帝重新直呼他地名字。让周凤梧好象重回到以前。
见周凤梧发愣。李鸿基叫了声:“来人,将地图呈上来。
皇帝和三省头头密谈,无论是侍卫还是宫女,太监都离得远远的,听到皇帝叫唤,几个侍卫才拿出副地图。匆匆走了上来,放在李鸿基前面的案几上,又匆忙下去。
李鸿基将地图展开,周凤梧已反应过来。他打定主意,无论皇帝给他哪里地封地,他都坚持不受,地图渐渐展开,露出了整个世界地全图。
唐军虽然早已证明了大地是圆地,但整个大地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李鸿基凭着记忆将世界地图划了出来,因后世和现在的许多地名对应不上,为了少产生谬误,许多地方都是简略无比,这幅地图却仍然是唐军中的机密,唐军中的重臣也少有得见。
见皇帝拿出来的是世界地图,三人都围了上来,这幅图上已标明了唐军直接统治的所有区域,无疑现在唐军统治地地方占全图还是太过渺小,周凤梧第次看到这幅图时,震憾不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原来中原王朝直以为的天下即然是如此的小。
就是现在,周凤梧看过此图已不下数十遍了,对大唐所占之地如此小依然是不敢相信,不过唐军之外,图上虽然有不少空白地方,但更多的地方却是证实无差,让第次见过这幅图地人都马上相信。
三人都对皇帝拿出此图出来有点惊讶,分封大臣,拿出中原的地图就可以,何必要拿出世界地图,李鸿基不理会周凤梧等人的惊讶,将手指着图上的地方:“诺,这里,这里,这些地方的封地爱卿等人都可以自选,如何”
三人张大了嘴,宋献策忙道:“皇上,这些地方可都是他国之土。”
李鸿基指的地方正是吕宋安南缅甸等地:“正是他国之土,但所谓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朕早晚要收取,不但是这里,还有这里,这里,我大唐不取,日后必为他人所得。”李鸿基后面指向的地方正是西伯利亚和美州之地。
周凤梧多次听李鸿基讲过这些地方,西伯利亚到也罢了,年四季大部分冰天雪地,李鸿基又没有说出那里的矿产,而且即使有矿产也不是现在的技术能开采,只是美州听皇帝的形容,那里物产丰饶,只有少数些土著居民,而且面积比中原还大,实在不能不让周凤梧等人动心。
只是这些地方路途太过遥远,据说来去次要年多的时间,拿下了那些地方如何管理确实是个难题,皇帝看来是干脆采取分封的方法了。这种分封的方法能尽最大的可能将这些地方快速掌握在手里,即使这些地方日后叛乱也不会对朝庭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李鸿基兴致勃勃的道:“爱卿这五万顷封地只是初步,日后拿下的地方多了,十万顷,二十万顷,甚至百万顷也有可能。”
皇帝现在开的只是空头支票,不但周凤梧如此,那些将军们的封地也是如此,他们低得能有万顷土地,高的有二万三万最高到四万五千顷土地,甚至以后更多,当然这些土地现在还不能到手,要等着他们去打下来。
只是以大唐的实力,拿下周围的几个小国肯定是没有问题,随便个国家,数千万顷的土地肯定有,只要拿下个,就够他们分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拿不到手。
宋献策顾君恩二人都是大喜,自唐以后,除了番王,大臣能得到封地绝无仅有,封地所有事务都归被封之人自己管理,还可以建自己的私兵,没有人不会动心,他们连忙继续往下看去。
排在第二位的是高立功,他被封为右都督,加封左柱国,并授特进光禄大夫,紫阳侯,封地四万五千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三位为马维兴,除兵部尚书外,加封少师衔,封为巫山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四位为宋献策,门下省侍中,加封少傅衔,封为宁陵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五位为顾君恩,中书省中书令,加封少保衔,封为山阳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以上五位封候,下面封为伯爵的有高功李双喜李守信李过李万成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高杰拓养坤贺珍贺景十二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
封为子爵的有任继荣刘希元马继先黑虎星洪承畴王长顺赵良极左光先刘宗敏任继荣赵胜周若军郑芝龙等二十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二万顷,年俸七千银元。
封为男爵的有郝摇旗马守印卢象升李岩陈宇吴三桂左良玉刘良佐贺小风李劬孙和斗张诚张化等二十五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万顷,年俸六千银元。
此次唐皇封爵共有六十二人,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部门,文臣受封为十五人,其余四十七人全是武将,文武相差悬殊,这也是无法之事,俗话说马上取天下,对于个新兴的政权来说,刚开始自然是武将占绝大多数。五个侯爷中,有三个是文官已是不可思议之事。
周凤梧忙道:“万岁,此份名单似乎不妥,还少了许多应分封之人。”
李鸿基“哦”了声,拿下名单重新再看:“朕并没有发现少了谁呀”
周凤梧忙道:“万岁似乎忘了自己和两位贵妃的家人。”
人得道,鸡犬升天,历代开国皇帝,首先大势分封的都是自己的家人,然后就是皇后贵妃的家人,最后才轮到功臣,前朝更是如此,朱元璋将他的兄弟子妹全部封王。
而本朝皇帝的叔侄中,除了李守信李过李双喜三人因功获得封赏外,皇帝其实还有不少亲戚,其中亲叔有李守义李守正两人,堂兄弟有李自明李自强李自刚三人,堂侄有李遵李适李逞李友等十余人。
如今这些人全部没有受封,周凤梧自然要为皇帝提醒。
以下免费,前八卷完成,其实可以看成是本书的个结局老茅的大纲后面只计划再写数万字就结尾,只是大家的投票,有九成以上要求老茅继续写下去,以下为投票结果
统全国,十万字差不多了 百分比:9.74
b至少也要称霸亚洲,五十万字 百分比:19.55
称霸亚欧才行厂百万字 百分比:29.29
再过百万字最好,多多益善嘛 百分比:41.42
老茅只得接受大家的意见,昨天重新花了整天时间修改了后面的大纲。在此告诉大家,此书的结局至少还会有五十万字以上,请大家继续支持老茅,
第九卷 帝国 第二章 大将归来
听到周凤梧的提醒,李鸿基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李守信李过李双喜三人虽然是自己的亲戚,但他们的爵位都是靠自己的功劳来获得,其他人自然不能相比。
李鸿基并不认为把自己的亲戚大封遍才能稳固自己的皇位,恰恰相反,若只凭血缘关系,就封给大批毫无能力之人爵位,才是对国家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大明所以亡国,宗室太多就是大原因,李鸿基自然不会重蹈覆泽。
何况李鸿基虽然有李自成早期的些记忆,但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后世之人,以前的那些亲戚李鸿基也未必有多少认同感,只是顾及世人的感受,已赐给了他们不少钱财,至于其他的就不要再妄想了。
“朕并不是漏了他们,而是朕根本没有打算加封他们,朕打天下时,他们毫无功劳,若是只因他们是朕的亲戚就加以封赏,未免对于出生入死的将士太过不公,对于国家也不是好事。”
即然皇帝自己的亲戚都不封,那皇后和贵妃的家人更是不用说,皇后还好,家中人烟稀少,两个哥哥分别因功受封为紫阳侯商阳伯,自然不必多说,两位贵妃家中却是有不少人,龙其是田贵妃家中人数更多,除了个田虎因功封为淳化男爵外,余者外戚皆不得封。
听完李鸿基的解说,周凤梧更是不敢接受,力陈自己功劳不及高立功等将领。李鸿基笑道:“爱卿岂不闻汉高祖刘邦之狗论,卿之功不下汉之萧何,自然可以当得第功。若有人不服,朕当以此告戒。”
狗论正是刘邦分封功臣时所说,刘邦打得天下。封官晋爵时。定萧何为首功。
封他为酆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