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26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的人是唐军的名骁骑少校。他接令只是用几门大炮马蚤扰下弘光朝的皇宫,可没说过要把皇宫毁了,回道:“你懂什么,应天府迟早要攻下来,这里地皇宫以后说不定皇上还会来住,打坏了岂不是要重修。”
朱由崧当然不知道发生在燕子叽上的事,唐军的炮击虽然停了下来,他也不敢再回到皇宫中,只得在个大臣家过了夜,第二天,他就在二万大军的护送下急匆匆的出城,直奔浙江方向而去。
皇帝出走,还带走了城中全部的军队,而且根本没有大臣留守,应天府顿时乱了起来,大臣几乎全部跟着皇帝的车队出走,城中只留下了些衙役,人心惶惶中,根本弹压不住全城的局面。
许多富贵人家都如梦初醒,赶忙收拾细软就跟着出城,而城中的地痞流氓乘机大势作乱,纵火抢劫无所不为,时之间整个应天府顿时乌烟瘴气。
唐军也没有料到只是对着城中打了数炮,第二天弘光帝就会弃城逃走,虽然早有安排,不怕弘光帝会跑掉,只是若不尽快进城恢复秩序,任由城中混乱起来,应天府必然会遭到重大损失。
只是唐军根本没有作好进城的准备,和州地拓养坤左光先两人虽然有数万大军,可是都还没有过河,能进城的只是唐军的水师,目前登岸的只有燕子叽上不到二千地唐军。
燕子叽的位置太过重要,不能丢失,从中最多能分出千五百人,这千五百就是进城,若大地应天府撒下去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郝摇旗得知情况后,不由对弘光朝上下破口大骂,他面派出快船向燕子叽上的唐军发出命令,面赶紧找寻登岸的地方,此时舰上的人员也已不多,水师在江阴分出了八千人上岸,其中三千人留守江阴,五千人绕到应天府身后。整个水师舰队不过万五千余人,从舰上再抽调万人已是极限,否则整个舰队就要失去机动力。
应天府的城门早已大开,到处是夺路而逃的人群,等到燕子叽上的唐军首先到达城下时,逃跑的人才止住了脚步。向家中返回,见到唐军进城,许多正在街上乘乱打劫之人,纷纷逃跑,大街上到处是丢弃的财物。
可是发现唐军人少时,许多人又蠢蠢欲动,有对人甚至冲进了皇宫,对宫内的东西大势破坏。千多唐军疲于奔命,防不胜防,直到水师的大队人马进城,吩咐禁街后,应天府的秩序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眼看着离应天府越来越远,弘光朝地大臣和士兵纷纷向身后看去,见到城中有火光冒起,自然知道有人肯定在乘乱纵火打劫。许多士兵都是本地人,他们的父母家人都还留在城中,想到自己独自逃走,有的士兵忍不住哽咽起来。
这种哭声马上传染了出去,更多的士兵加入了痛哭的行列,慢慢由小哭变成了大哭,转眼着整个队伍的士兵都痛哭失声,行军速度也越来越慢起来。
朱由崧坐在辆特制的大马车上。八匹全身雪白无根杂毛的御马拉着马车,跑得平稳无比,他地车上装满了美酒和美食,还有两名宫女在旁边服侍,朱由崧大感满意,此番出逃,比起上次从河南逃跑不异千个在天上,个在地下,朱由崧暗夸马士英不亏为自己信重的大臣,办事妥贴。
他对于丢于应天府虽然有点难过。但想起到了浙江,可以重新过以前的帝皇生活,就将不快全都丢下,听到队伍中传来地哭声。朱由教吃了惊,连忙叫人传马士英过来。询问道:“怎么回事”
马士英也乘着马车,被皇帝派人请过来,自然得改为骑马,他只是骑了小段路,只觉得屁股生疼,见皇帝询问,只好回道:“禀万岁,可能是将士们舍不得离开应天府,故而哭泣。”
朱由崧放下心来,哭就哭吧,只要能保着他到浙江就行,挥手让马士英退去,马士英强忍着屁股的疼痛,重新回到了马车中。
不会儿,朱由崧又派了个小太监过来叫他,马士英暗暗叫苦,重新跨上马背,好在此时行军的速度极缓,马士英催了下跨下的骏马,只是小跑了段路,就来到了皇帝的马车前:“万岁有何事吩咐”
朱由崧询问道:“马爱卿,朕怎么感到队伍行进地速度越来越慢”
朱由农的马车是由广东周家帮忙制成的,不但有极好的防震设备,而且座椅下铺了大量柔软的皮毛和丝绸,可以说毫无颠簸之感,他当然巴不是马车越跑越快好,却忘了士兵可是都用双脚赶路。
马士英连忙回道:“万岁,将士们多是步兵,不能跟上万岁的马车,再说他们心忧家人,速度慢下来也是正常。”
朱由崧大声道:“不行,命令所有人加快速度,跟不上的人严惩不怠”
现在是逃跑,能加快速度当然最好,否则唐军从后面追上来,后果不堪设想,马士英暗暗自责,这个还需要皇帝提醒。他退下去之后,马上传令全军加快速度前进,军官们都有马骑,在他们的马鞭催促下,队伍行进地速度果然快了起来。
只是这种快速当然不能持久,不会儿,速度又慢了下来,这次不用皇帝提醒,马士英也知道该如何做,他严令各个军官催促自己的部下跑步前进,跑得稍慢点的就是鞭子抽下去。
在各个军官的严令催促下,士兵们不得不拿出最快的速度奔跑起来,二个时辰后,已离城六十里,来到了个叫拓塘镇的地方。许多士兵都已累得气喘如牛,有些人甚至已经虚脱,无论军官们怎么鞭打,士兵们都已不愿起身,许多人直挺挺的躺在地上,仿佛死人般。
马士英无奈,只得向朱由崧请示,朱由崧恨恨的道:“打,打到他们起身为止。”
姜曰广连忙拦住,禀道:“万岁,不可,士兵们已疲惫,不如暂且休息下,否则激起军变,反而不美。”
朱由崧听到兵变,脸上闪过丝惊慌,只得道:“那好,传令休息盏茶时间。”
马士英把命令传了下去,士兵们都没有精力欢呼,多数人都是屁股坐在地上就不愿动弹,还有部分人干脆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
盏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等到朱由崧传令起驾时,依然没有人动弹,他们从早上出发,奔跑了数个时辰,已是又累又饿,若是慢步走上段时间还好,这么坐下休息,身上更泛,任由军官怎么鞭打,喝骂,就是没有士兵愿意起身。
朱由崧无法,只是传令继续休息,又过了盏茶时间,朱由崧再次传令起驾,许多人依然不肯起身。
朱由崧这次不肯再妥协,他发怒道:“不愿起身之人,皆杀无赦。”
在军官们刀剑的逼迫下,士兵们总算慢悠悠地起了身,只是行军速度比普通百姓行路还要慢,朱由崧不停的命令加快速度,军官们急了起来,对士兵的鞭打越发频繁。
许多士兵背上鲜红淋漓,有的人甚至直接仆倒在地,活活累晕过去,对于这样地人,军官毫不怜悯,直接刀下去,丢弃在路旁。让士兵们暗暗惊心,打消了装晕作逃兵的打算。
阵唏呖呖地马声传来,正在行军中的皇帝座驾陡然停了下来,朱由崧打了个晃,差点被摔出了马车,他大叫起来:“怎么回事,马车为什么停了”
王坤就跟在朱由崧身边,他搭眼向前看去,前面的队伍全部已停止前进,隐约可以看见乱成了团,他忙回道:“万岁爷,前面好象出事了。”
朱由崧惊慌的道:“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唐军追来了”
姜曰广从前面远远纵马过来,向朱由崧禀道:“万岁,前面的士兵都不愿赶路,要求打尖休息。”
朱由崧听到不是唐军过来,松了口气:“告诉他们,不准休息,给朕赶路要紧。”朱由崧车上有的是美食,他可以边坐车边吃,自然不愿意士兵打尖担搁时间。
姜曰广还没有回答,前面的哗然声越来越大,马士英从前面狼狈的赶到朱由崧的马车旁,哭丧着脸喊道:“万岁,不得了,造反了”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九十七章 大败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明代,由于实行军屯制,卫所兵父子,兄弟同时当兵是常见之事,应天府的这两万官兵有大半出自于卫所,军中的父子,兄弟当然不在少数,军官们对掉队,晕过去的士兵惨酷无情,终于激起了士兵的愤怒。
前方的个张姓士兵累晕过去后,当军官想将这名士兵杀死丢弃时,反而被他的两个兄弟杀死,自知闯了大祸的两兄弟干脆不做,二不休,鼓动其他士兵起跟着造反。
士兵们又饥又累,而军官骑在马上,对他们又打又骂,心中早已憋了团怒火,两人稍鼓动,其他人马上群起响应,将身边的军官拉下马来杀死,这股动乱越闹越大,很快卷进去了数千名士兵。
后面的军官已发现了不对,及时将叛乱的士兵隔开,才没有让整个队伍乱起来,只是双方形成了对持,队伍当然不可能再前进。
得到前方的情景,朝中的重臣都围到了马车旁,等弘光帝拿出主意,弘光帝茫然无措,惶急的道:“各位爱卿,如何是好”
马士英恶狠狠的道:“这些刁民目无君王,全部杀了。”
姜曰广连忙道:“不行,这数千人非同小可,若是激起他们的死志,就是把他们杀了,必定损失惨重,何况没有造反之人,同情他们者必有不少,若加入其中。说不定反受其乱。到时叛乱越来越大,如果皇上有损伤,谁人能担当”
朱由崧打了个冷颤,照马士英的做法,姜曰广说地大有可能发生,马士英其实也知自己所说不可能,说得只是气话而已。见姜曰广反对,便不再开口。
高弘图在旁边道:“万岁,昔日安禄山进京时。唐明皇在出行途中也遇到过士兵叛乱,不得已,唐明皇下令诛灭了引起叛乱地贵妃兄妹,并赦免了参与叛乱的士兵罪行,唐明皇才得以继续前行,万岁可以照此办理。”
众人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朱由崧得传下旨意,全军暂时休整半个时辰。前面参与叛乱的士兵只要停止对抗,全部赦免,其中包括领兵的张氏两兄弟。
大明毕竟有数百年的统治基础,皇帝的话对普通士兵还是很有威信力,听到可以休息,又赦免了自己以前的罪行时,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顺从,任由张氏兄弟再鼓动也无用,少部想借机生事之人见无人跟随,也乖乖的放下了兵器。
场叛乱总算消弥于无形。不过,全军也只得在拓塘镇停了下来,过了半个时辰后,士兵们依然不愿前进,朱由崧无法,只得答应再休息半个时辰。
时间渐渐地过去,远处突然伸起了股烟尘,这股烟柱越来越大,有经验的人就知道必定是大股骑兵在行进,看样子正是冲着皇帝的行辕而来。
前方已有人大声喊道:“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姜曰广马士英等人都还在皇帝的身边。当然也发现了这股烟尘,弘光朝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骑兵来接应皇帝,那么唯可能来的就是敌人,所有人都惊慌起来。朱由崧更是大喊:“快逃,快逃”
听到皇帝的吩咐。车夫正要将马车启动,姜曰广将车拦住:“万岁,不可逃走,这队骑兵足有数千人,若是万岁丢下大队,轻易就会被唐贼追到,到时没有将士们的保护,万岁如何能够逃脱”
朱由崧吓得更是大哭:“如何是好,朕该如何是好”
姜曰广道:“请万岁下令,全军马上结阵对抗,只要到了天黑,臣等自然可以护着万岁冲出去。”
朱由崧如同捞到了根救命稻草,哪里还能顾得了其他:“好爱卿忠心可嘉,朕地安危就交给你了。”
得到皇帝的授权,姜曰广马上大声发布命令,将成字长蛇阵的明军收扰,抢占山头,众人虽然刚才是懒洋洋的,看到唐军马上就要来了,都慌乱起来,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姜曰广的命令来得正是时候,士兵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起来,不会儿,大部分人已经结队完成,不再是被骑兵冲就散的长蛇阵。而且将附近的山头全部抢占成功。
前面的骑兵越来越近了,明军已可以看到唐军身穿的黑衣黑甲,隆隆地马蹄声更是震耳欲聋的传了过来,明军士兵虽然个个脸色发白,所幸都紧握着手中的兵器,没有个人逃离,大家都明白,面对敌人的骑兵,如果想逃离大队,那和找死没有什么分别。
姜曰广松了口气,幸亏远处没有什么高山阻档,及时发现了唐军的骑兵,让自己有时间结阵,否则发现稍晚点,局面就不可收拾。
拓塘镇两面临水,明军脚下也多是丘陵,这个地形对以步兵为主的明军来说更为有利些,弘光帝的车驾已经被赶到了个小山上,围绕着这个小山。明军已结成了个圆阵,这也是姜曰广有信心将时间拖到夜晚的原因,若是在平原和唐军遇上,这仗就不用打了。
转眼间唐军的前锋离明军只有数百米了,远处就象片乌云样象明军压了过来,明军的长枪兵在前,将中间地道路挡住,而两侧的山头布有数千弓箭手,他们大多在小山的半腰以上,如果唐军胆敢冲击路上的骑兵,山上地弓箭手会毫不客气的发射长箭。
过来地唐军显然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前头的名将领扬了扬手,止住了队伍,阵唏呖呖的马声过后。数千名骑兵组成地滚滚洪流顿时停了下来。扬起地灰尘飘到了明军的阵营中。
普通的明军士兵都是心头紧,握着兵器的手不由颤抖起来,唐军起兵以来,都保持了战无不胜的神话,无论是面对以前的官军,还是蒙古人,满人,唐军都如同风卷惨云般,如今轮过自己要面对。没有个士兵不是心头忐忑。
这次领军而来的唐军主将是李劬,李劬不但与皇帝同出身于李继迁寨,而且又是李鸿基亲自培训的第任军官,可以说是皇帝嫡系中的嫡系。他曾在小小地临县,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阻挡贺人龙的五千大军数天之久,将贺人龙打得损失折将。后来曹文诏亲领了数万人马攻城,还被李劬派兵冲出了城池,曹文诏见事不可为。黯然绕城而过,攻打临县身后的离石府。
正是由于李劬的奋力阻挡,后面的离石府得到了增援的机会,使得唐军第次进攻太原顺利破城,曹文诏兵败被贬,李劬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连升数级,被调到兵部任职,后来唐军组建水师。出于对李劬的信任,又将他调到水师营中,地位仅在马守印和郝摇旗两位宿将之下。
而今唐军地水师分为东海和南海两支舰队,李劬在东海舰队中的职位依然排在第三,只是不但郑兴不敢把他当成下级看待,就是郝摇旗有时也要对李劬客气有加,这次水师转为骑军绕到应天府身后,统军人物自然非李劬莫属。
见明军的队伍井然有序,李劬对明军的组织能力不由高看了几分,只是如果明军脸上没有那种惊慌的神情。那就更加完美,若两军士气相同,这个地形还可以和唐军对抗,如今明军未战胆气已丧。阵形再好也是无用。
“传令,将军中所有的狙击手调出来。”李劬根本没有让骑兵对明军队列冲击的意思。那样即使攻下了来,也会让唐军损失惨重
很快,军中所有狙击手都被调了出来,水师多是炮战,只有短兵相接时才会用到火枪,狙击手没什么大用,并没有配备,只是这支部队本来就是要上岸作战,李劬临时申请了五十支狙击步枪,选出军中的神枪手,在海上边航行边训练,如今已是似模似样了。
这五十名狙击手到前头,李劬马上喝了声:“射击。”
“砰,砰”枪声响起,前头的数十名明军脑花四溅,扑通声倒在了地上,额头上出现了个硕大的血洞,有地洞口比别人显得更大,那是有两人同时瞄上了的倒霉鬼。
望着前头扑倒在地的袍泽,明军上下顿时心寒,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轮到自己,这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太可怕了,整个明军的阵线顿时传来马蚤动。
姜曰广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唉叹了声:“完了,唐贼太过狡猾。”
他竭力传令让士兵镇定,同时让所有的军官都让出自己的马匹来,想组成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姜曰广已看出唐军的狙击手不多,如今唯有下定决心,就是这两千人全死,也要将唐军的狙击手全部消灭,否则让唐军这么数十人,数十人地消灭下去,不消片刻,明军的士气就要崩溃。
只是没等姜曰广的骑兵组织好,前面的长枪兵已是受不了,唐军射过四轮,明军不过死伤了百多人,整个明军前面三千人地队列已是崩溃,他们生怕下刻唐军的子弹就会射向自己,拼命往后跑去。
所幸唐军没有追击,否则这么数千人冲向本阵,明军整个阵线都有崩溃地可能,姜曰广手忙脚乱,连忙命令斩杀了上百溃兵之后,才止住了这支崩溃的队伍,重新在后面列起队来。
前面又传来了阵混乱声,这次崩溃的是个山坡上的弓箭手,这些丘陵虽然高不过十数米,数十米。还是可以有效减慢唐军骑兵的冲击,姜曰广将弓手全部安排在山上,就是要负责保护长枪兵的侧翼。
只是长枪兵已经崩溃,唐军的狙击手当然把目光对准了他们,这些弓手虽然占了有利地形,但他们的弓箭射程即使是神射手也不过百米,唐军特制的火枪射程超过了四百米,两者根本不是个级别,狙击手找上他们,弓手马上就死伤惨重。
这些弓手的意志比长枪兵还不如,唐军只射击了三轮,所有的人呐喊声,转身就朝山下跑去,有的人甚至连弓箭也丢弃在地。
这边的弓手崩溃,唐军的狙击手已瞄准了另边山头的明军弓手,这个山头更大,明军布置了两千弓手,见到唐军的狙击手瞄准了他们,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双腿打颤,最前面甚至有几人吓出了尿来。
名士兵突然丢下了手中的弓箭,跑出了队列,哭着大喊:“投降,我投降。”
“砰”的声枪响,那名士兵喊着的声音中断,身体晃了数下便仰面栽倒在地,额上照样是个大洞。
李劬放下了正在冒烟的短枪,毫无怜悯的开口道:“射击。”这个明军冲出太前,进入了李劬短枪的射程,不用唐军的狙击手就死在了李劬的枪下。
听到射击的声音,唐军的狙击手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板机,又是阵“砰,砰”的响声,山坡上明军的弓箭手顿时倒下了片。
李劬的亲兵在旁边奇怪的问道:“将军,那人要投降,为何也要射杀”
李劬回道:“现在不是受降的时候,若是受降反而会打乱我军的阵形,只有让他们逃跑,才能将明军的阵形打乱,将我军的损失减到最低。”
亲兵恍然大悟,果然,在看到唐军不受降的情况下,这队弓手崩溃的更快,唐军的狙击手只射击了轮,数千名弓手就作鸟兽散,拼命向大营逃去。
李劬见再也没有明军阻挡,轻夹了下马腹,命令道:“跟上。”
姜曰广刚收拢好了长枪兵,此时正在收拢败下来的弓兵,接着又是队弓兵败下来,后面的唐军马蹄声更是得得作响,就象死神样压了过来,不时有士兵被唐军射倒,这点伤亡对数万人的大军来说其实只是皮毛,明军的伤亡到现在也不过数百人,这数百人的伤亡却彻底压跨了明军,前面的人拼命向后面挤去,他们只想离唐军越远越好。第八卷 统中原 第九十八章 弘光被擒
无论姜曰广再怎么喝斥,已经是无济于事了,没有个士兵还会愿意对唐军抵抗,他们拿出了吃奶的劲,向四面八方逃去,那速度远比在军官们鞭子抽笞下更快,眨眼间,刚才个山头个山头整齐的明军队伍全部瓦解。
姜曰广身不由己的败兵涌着向后退去,他扭头向弘光帝所在的小山看去,见到朱由崧的马车向山下跑去,整个山头也乱成了团,他知道此时已是回天泛力,大喊了声:“皇上,微臣无能,先行步了。”抽出了腰间的长剑,杀刎而死。
姜曰广死,没有人主持大局,明军崩溃的更快,两万明军,加上各个大臣还有他们的家眷,跟在弘光帝身边的宫女,太监近三万人,就象散了架的羊群,跑得到处都是,唐军开始还要路冲杀,到后面却不忍再杀下去,因为只要冲到了身边,明军马上就会跪地投降,也实在不必再杀。
数千唐军象赶鸭子样重新把散开的明军赶到起,只要不反抗,就可以保住性命,见到唐军不再杀人,惊魂未定的明军也停止了逃跑,被唐军赶成了堆堆,蹲在地上不敢乱动,毕竟两条腿跑不过唐军的四条腿。
朱由崧看到前面乱了起来,心中已慌了神,他拼命叫前面的车夫驾车逃跑,他虽然所用的是马车,但拉车的全是好马,跑起来不比唐军的骑兵慢上半分,竟然让他冲了出去。身后的锦衣卫连忙跟了上去。
只是跑了二十余里,马车已经慢了下来,他身边的护卫已不足百人,其余人都已经失散,前面远远的看见了个镇子。朱由崧命令车夫停了下来,向太监王坤询问道:“前面是什么地方”
王坤直在朱由崧的身边,朱由崧命令车夫驾车逃跑时,他抢到了匹马。才能跟上朱由崧地马车,听到皇帝询问,他忙答道:“回禀万岁,前面是绿扬头。”
“绿扬头,绿扬头这个名字不吉利。我们绕过去。”
王坤倒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有何不吉,只是皇帝既然如此吩咐,那照办就是,马车转了个头,向绿扬头的侧面绕了过去。
后面股烟尘扬了起来,朱由崧虽然逃得快,但他的目标最大,唐军自然不会放过,已派出数队人马追击。在朱由崧停车转向担搁的点时间,追兵已迅速接近。
朱由崧边催车夫拼命地打马逃跑,边扭头向后看去,已经隐约可以看到追兵的旗帜了。朱由崧更是吓得大叫大嚷。
侧后又传来了阵马蹄声。朱由崧扭头看去,更是吓得冒出身冷汗,前面的绿扬头里冲出了队唐军骑兵,这必是唐军算准了朱由崧的逃路,先抄近道在绿扬头埋伏下来。没想到朱由崧却没有走这条道,眼看猎物要绕过去。唐军再也顾不得暴露行头。追了出来。
王坤拍了下胸口,暗道好险,皇上到底是真龙天子,他说名字不吉果然就有埋伏,眼看追兵越来越近,王坤看到身边还有百锦衣卫,灵机动,大声命令道:“你们全部停下,在这里阻档追兵。”
那些锦衣卫听到王坤的命令,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弘光帝,朱由崧得到王坤的提醒,连忙也道:“正是,你们给朕拦阻追兵。”
剩下的锦卫衣无奈,只得停了下来,望着远去的马车,眼中都发出不忿的目光。
留下了人阻挡追兵,朱由崧总算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只要这些锦衣卫能够阻挡下,至少又可以和唐军拉开大段距离。
他不时回头看去,见到从绿扬头出来的唐军已首先追上了锦衣卫,令朱由崧气得吐血的是锦衣卫根本没有和唐军交战,唐军到跟前,他们就下马投降,稍稍担搁了会儿,锦衣卫在唐军的裹胁下,也向前追来。
朱由崧看得目瞪口呆,却是无可奈何,他身边如今只剩下个车夫和王坤了,连车上地两个宫女也在他逃跑时赶了下去。
又赶了数里路,前面的匹白马突然发出声嘶叫,接着就倒了下去,竟然是活活累倒了,这些马都是难得见的好马,但长期养在皇家的马厮中,养尊处优,最多也是养马人每天牵出去溜几下,短途冲刺那是谁也比不了,旦长途奔袭,耐力不足地毛病便暴露了出来。
上午行军时这些马已走了六十余里地路,只是跟着步兵混杂在起,并没有快跑,马力尚还支持得住,可是现在短时间就跑了二三十里的道路,这些马何等娇贵,坚持到现在已是不易了。
这八匹马是套在起,倒下了匹,除非让马车停下来,否则就是想将绳索解开来也不可能,那匹马被拖在地上继续前进,不会儿,便被拖得鲜血淋漓,路血色的走下去,那匹马还没有死去,不住的发出哀鸣口
其余白马也是极累,被匹马拖着,速度更慢,唐军的骑兵却是养精蓄锐已久,虽然奔袭了数十里,依然保持了极快地速度,眼看身后的唐军越来越近,朱由崧唬得失去了方寸,个劲得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见到还是无用,朱由崧干脆拿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朝车夫身上抽去:“死奴才,快点,快点”
车夫咬着牙,不敢还手,只能拼命的鞭打前面的马匹,前面的白马身上全是殷红的血迹,白马已经变成了红马,无奈马儿已疲惫了极点,中间又夹着匹倒地的马,如何能快起来。速度已慢到比人走快不了多少。
又是声嘶叫,终于又有匹马支持不住,倒了下来,这下其他马再也拉不动了,停在前面大口的喘着粗气,眼眶着还流下了大颗大颗的眼泪口
朱由崧见马车彻底不走。呆了下,丢了下马鞭,索性唉叹起来,王坤倒是忠心。骑着马直跟在朱由崧身边,见朱由籁大哭,连忙翻身下马:“万岁,镇定,镇定。你可以骑着奴才的快马逃走。”
朱由崧眼睛亮,顿时止了唉叹:“快,快,扶朕上马。”
王坤把马牵到车旁,让朱由崧跨上马背,朱由崧的身体上刚上去,那匹马就被他压得身体矮了下,不过好在挺住了,王坤把缰绳交到朱由崧手里:“万岁。快走走”
见到王坤将马让给自己,朱由崧倒是有几分感动,泣道:“爱卿今日之义,朕以后有机会。必定报答。”
后面追兵的马蹄声已经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离此不过数百米了,王坤忙在朱由崧地马屁股上重重的打了下:“万岁,形势危急,这些话等到奴才能再见到皇上时再说吧。”
那马被打了下,发出了声嘶叫。突然人立而起,朱由籁那料到如此情况。他年轻时虽然骑过马,马术却根本不精,成为世子后更是数年没有上过马背,这马立起来,朱由教下子就从马背上滑落,拍的声摔到了地上。
那马陡然觉得身上轻松起来,欢叫声,撒开四肢就奔跑起来,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王坤傻了眼,这马在自己身下温顺得很,没想到却不愿驮皇帝逃命,大概是看到了拉车的同类惨状,才坚决要把弘光帝摔下马背。
朱由崧数百斤地身体,掉在地上仿佛去掉了半条命,嘴里只剩下哼哼叽叽了,王坤大急,连忙跑到朱由崧身边,叫了起来:“万岁,万岁,你怎么样了”
朱由崧大声呻吟起来:“痛死朕了”
王坤松了口气,使劲拉着朱由崧的手:“来,万岁爷,奴才扶你起来。”
只是凭王坤的区区力气,怎么能将朱由崧扶起,王坤累了半天,朱由崧也起不了身,反而连王坤也累得坐在了地上。他想叫车夫帮忙,转眼看去,车夫却乘马车停下来时,悄悄走了。
王坤喘了数口气,正想再接再厉,好呆将皇帝扶到车上,突然见到了自己身上被片阴影罩住,他抬头看,顿时呆了,数百名唐军就站在身旁,后面还跟着那些锦衣卫,从他们动不动的情况来看,多半不是刚到。刚才显然是在看戏。
见王坤已发现了他们,数百名唐军哈哈大笑起来,个唐军将领指着朱由崧问道:“这就是你们的皇帝么”
个锦衣卫百户闪了出来:“回禀大人,他正是弘光帝。”
“皇帝如此脓包,焉然不亡。”那名唐军将领轻蔑地说道。
其他唐军将士都附合起来,那些锦衣卫在旁边也对弘光帝指指点点,王坤大为气愤,指着这些刚才还护着皇帝逃走的锦衣卫破口大骂道:“不忠不义的贼子,你们世受国恩,这么快就忘了谁才是你们的主子,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你们的祖宗。”
些尚有羞耻心的锦衣卫顿时停止了笑容,脸上尴尬起来,王坤乘机喝道:“还不过来扶皇上起身。”
几名锦衣卫犹豫着走上前去,想伸手扶又不敢,不由都望着领头的唐军,那名唐军将领想起李劬吩咐要活擒朱由崧,点了点头,几名锦衣卫才敢伸手将朱由崧扶起,让他照样坐到车上。
朱由崧见到落到唐军手中,嘴里的哼哼声连忙停了下来,生怕眼前的唐军刀把他杀了,坐到了车上,才放下了心。
唐军命令几名锦衣卫将中间倒在地上地两匹白马解开。其中匹已经死了,另匹却又挣扎着起身,唐军许多都是爱马之人,他们在转为水军之前多是骑兵,见到这七匹马累成这样,舍不得将他们累死,干脆。将其余六匹马的笼头也全部解开,命人牵着,给朱由崧的马车套上了两匹锦衣卫换下来的马,拉着朱由崧慢慢返回。
朱由崧逃命时奇快无比,唐军也是以最快地速度追击,回去时唐军顾惜马力,却只是由跨下地马儿慢步行走,直到个多时辰才返回了两军交战的拓塘镇,此时天色已黑了下来,地上燃起了堆堆篝火,唐军已打扫好了战场,并扎起了营帐,俘虏们都交出了武器,被看守了起来。
明军共二万人,包括随皇帝出逃的其他人员,总共近三万人,除了死伤二千余人外,基本上都做了俘虏,弘光朝的大臣更是个没有逃掉,押送弘光帝的唐军是最后回来,在之前为首之人已派人快马报告,听到擒起了弘光帝,所有地唐军才放下了心,没有继续派人追击,此时见到弘光帝被押了回来,所有的唐军都欢乎起来。
唐军自身伤亡极微,明军根本没有组织过象样地反抗,场大战下来,才死了七人,重伤十人,唐军此次只来了三千人马,其余还有二千人马作为威摄力量,阻止应天府附近的各个府县对弘光帝出逃的大军进行增援,以三千骑兵对阵敌人二万人,己方伤亡不足二十名,将对方全歼,还俘虏了对方的皇帝,可以说是军事史上少见的大胜。
听到弘光帝带了回来,李劬亲自到营外看了眼,见到弘光帝臃肿的身材还有害怕得发抖的神色,李钠就没有了兴趣,吩咐将弘光帝和其他被抓的弘光朝重臣关在起就不再理会。
除了姜曰广自杀外,高弘图钱谦益马士英赵之龙等重臣全都被关在了起,见到弘光帝进来,众人慌忙跪拜,只是拜过之后,君臣却只能相顾流泪。
外面的唐军热火朝天,大声欢笑,开始尽情的享用自己的晚餐,阵香味传来,让高弘图等人更是受罪,弘光帝还好,他车上装有足够多的吃食,逃命时尚不忘吃上几口,如今肚子尚不太饥饿,而高弘图钱谦益等人只是中午时分在自己的马车上吃了点干粮,数个时辰没有进食,如今肚子已经饿得发慌,只是却不好意思向唐军请求要吃的。
好在唐军没有忘记他们,唐军将士饱餐过后,也给他们端来了下剩饭剩菜,这些平时他们看也不看的东西,此时却吃得分外香甜,连朱由崧也忍不住取了些品尝。
第二天,唐军拨营起寨,押着这数万名俘虏,向应天府赶去。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九十九章 大厦已倾
唐军三千名骑兵押着二万多俘虏向前逶逦而行,虽然明军都已放下武器,人数到底相差太多,李劬只能吩咐慢慢而行,速度比弘光帝逃跑时慢得多。
王坤忠心护主,唐军对这个太监倒是有几分敬意,让他重新到弘光帝身边照顾,虽然同样是俘虏,弘光帝到底是帝王之尊,唐军还是让他坐车而行,而王坤也沾光坐上了马车。
至于其他大臣,明军军官刚没有这么幸运,李劬对弘光朝的重臣没有半点好感,有心让他们吃点苦头,除了女眷外,所有人统统被迫用双脚走路,军官还好些,可苦了这些文官,平时连上朝下朝都要坐轿而行,哪走过如此长的路。
昨日他们都是坐马车而行,尚嫌车内颠簸,今日走不了多远,双腿便是生疼,刚想停下来休息,监视的唐军就是马鞭下来,只得继续跄踉而行,想起昨天明军正是如此驱赶士兵走路,他们不由暗叹昨日走得太快。
那些明军普通士兵看到以前高高在上的官员狼狈无比时,无人上前搀扶,反而暗自窃喜,感激唐军为他们出了口恶气。
行走了快二十里路,已是花了个半时辰,许多文官都已脚底冒泡,苦不堪言,马士英钱谦益等人倘且还能强忍,忻城伯赵之龙平日养尊处忧,身肥肉,却是怎么也支撑不住,他屁股坐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旁边监视的唐军连着抽了数鞭,也毫无作用。
其他文官见有赵之龙带头。也接连坐了下来,整个队伍不得不停止下来,李劬得知情况后,快马走了过来。见到大群文官团团坐在起,旁边的唐军士兵接连抽着鞭子也赶不起他们。
李劬皱了下眉,问道:“怎么回事”
个唐军指着赵之龙道:“将军,这个家伙怎么也不肯再走,其他人也就接着坐下了。”
李劬看了下赵之龙身上的衣服。认出了那是大明郧贵地官袍,李劬除了对弘光帝关心下,其余官员都认为无足轻重,自然不认识赵之龙,见赵之龙不走,心中大为恼火。
以现在的速度赶到应天府至少也要到天黑。如果再让他们担搁下去,天黑了也未必能赶得到,李劬可不想再在野外过上夜,不由大声喝问道:“为何不走”
赵之龙气哼哼的道:“本伯走不动了,要杀就杀。你们如此折辱本伯,存何居心”
李劬回道:“让你走路,如何是折辱,快起来,不然休怪本将不客气。”
赵之龙斜瞥了李劬数眼,见他年轻,料想也不是什么高官,大声嚷道:“叫你们主将来。本人是朝庭忻城伯,身份尊贵无比,和这帮小卒走在起,不是折辱又是什么”
如果昨天有人敢不赶路。早就被军官们杀了扔到道路旁边,明军士兵敢怒不敢言。如今大家都成了俘虏,赵之龙还念念不忘他的身份,附近听到此话地明军士兵眼中都发出恨恨的光芒,几名士兵忍耐不住,喊道:“他不走,杀了他”
“杀了他杀了他”更多的明军士兵喊了起来。
李劬倒是没有料到明军的士兵和官员之间下子变得如此对立,不过,这对唐军来说是件好事:“听到了吗,再不起身,这就是你的下场。”
听到这么多人喊杀,赵之龙地身体哆嗦了数下,索性在地上啕哭起来:“老夫不活了,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李劬倒是没有想到个弘光朝的忻城伯会撒赖,时之间倒是无法可想,好呆他也是弘光朝高官,若是在战场上杀了那没有二话,既然活捉了,如此处置,那得皇上说了才算。
名亲兵见到李劬为难,在旁边道:“将军,这些人走路太慢,反正还有不少空车,不如让他们上车吧,这样行军速度也可以加快。”
李劬看了看坐在地上的这些文官。个个神情憔悴。有气无力。知道再让他们走路下去,恐怕全军晚上还真的要在外露营了,让他们吃苦没错,若是连累自己也要受苦就划不来,厌恶的盯了赵之龙眼:“别啕了,本将就给调马车来。”
给这些文官们调配马车之后,行军的速度果然加快了许多,赵之龙刚才其实是怕得要命,只是实在受不了苦,还不如死了痛快,此时坐上了车,心中又得意洋洋起来,扫了眼身边地同僚,道:“若不是本伯据理力争,各位还在用双腿走路,说起来,各位还得感谢本伯才对。”
众人心中阵厌恶,他们自然看到赵之龙是如何据理力争的,纷纷转头无言,不搭理赵之龙,赵之龙见如此,也觉得无趣,大骂众人没有良心,坐上了马车就忘了他这个功臣。
队伍经过绿杨头时,王坤记起了朱由崧昨天所说的地名不吉之语,忍不住询问道:“万岁,不知此地名称有何不吉。”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