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耽美小说 > 兽部落最新章节 > 第6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兽部落 第6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夕阳快要落山时,它又潜进了村子,但在快要接近那张皮子时,又被人们发现了。这次人们将它围得严严实实,它数次冲击都无法突围出去,人们手里的刀棒越来越近,它已没有了退路,它扭头看了一眼那张皮子,嘶鸣一声一头撞向栅栏中最粗的…根木头,一声闷响,它被撞得头破血流,倒在了那张皮子底下。人们很是惊讶,一头鹿自己把自己撞死了。

  村里人很惊讶,不知该如何处理这只母鹿。如果是人们把它围住,用乱棒乱刀将它打死或砍死,谁也不会感到意外,但它却自己选择了死亡,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了,而且它在选择死亡的时候,倒在了那张公鹿的皮子底下,让人觉得它就是死,也要死在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心爱者身边。

  那个栅栏经它撞击后,不久就倒了。村子里很少有倒栅栏的事情,人们看着倒下的栅栏,总觉得村子里同时还有什么东西也倒下了,人们想起那只母鹿死时的一幕,就觉得那只鹿比栅栏还高,隐隐约约觉得那只鹿在那…天好像对大家说了…些什么,那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

  6、短暂的对视

  这只鹿是忽然出现的。它像是经过了艰难的长途跋涉,终于离开了让它厌烦的树林。它选中了一块大石头,站在上面把尾巴甩来甩去,显得颇为开心。

  一只鹿会不会安身于一块大石头呢?

  我其实就在它跟前。由于我站着没动,所以,当它看见我时,并没有表现出惊恐。看着它,我忽然觉得这是它的家园,也许它对人不屑一顾。如果真是这样,那倒令我十分喜欢。它友善地看着我,像主人一样把头低下了一些。我发现它的目光很温柔,打量我像打量它的同类。我心里一阵感动,甚至无法克制心底的柔情。我双手抚胸,这个动作是本能的。我想,人类是喜欢用抚胸这个动作表示友好的,而生存于新疆大地的维吾尔族人,用双手抚胸则是最高礼节。它对我的动作没有反应,我们就这样互相对望着,我感到我和它的目光在对视中已经有了一种交流。

  它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感到一种无声而又诚挚的对话已经开始了。我想鹿天生是孤独的,它们从不成群结队,现在它与我这样对视着,是不是渴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呢?我从它一动不动的身躯上还是发现了那种孤独的侠气。我再细细看它的眼睛,发现在这种静静的对视中,它眼里飘过一缕不易被人觉察的忧伤。我无法用语言安慰它。我想,我和鹿之间应该充满一种友爱。这种友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心灵沟通,只要存在,就是一种语言。我向它点点头,我发现鹿的头颅一向都是高昂的,从不轻易低下。那么我向它点点头,想必看重头颅的它一定会被感动的。我轻轻蹲下来,把脚边的一朵盛开的花摘下,向它举起。它抬起头看了看花束,眸子里升起一种兽类特有的眼神,我开始试着走近它。如果它是一只受伤的鹿,那么我此时愿意做它等待在故乡的兄弟;如果它是一只视所有的山川和高远的天空都不存在的骄傲的鹿,那么我愿意为它的光荣和梦想献上这朵花。

  而这时,一声炮响震动了我脚下的土地。那种震动是天崩地裂般的,我面前的这只鹿在炮声响起的一瞬,便灵敏地甩开四蹄跑开了。它的四只蹄子把野草划出了一连串的漩涡。当然,它也有些惊恐,在跑起之后,有几根身上的羽毛落下,飘旋着落入了山谷。它很快就钻入了树林里,高原又恢复了原来的沉寂。我有些失落,一只渴望交流的鹿,却再次受到了人类的伤害。我知道刚才的炮是地质队放的,前几天他们一直在这里找黄金;人类不停地找到黄金,但却不能考虑禽类的情感。一只鹿来到地面,也许是想和人友好相处,但却在巨大的惊吓之中不得不跑走。

  望着褐色的天山,我在想,我们已经对这个世界索取太多,不能再缺少对这个世界的关怀。有许多对我们怀有深情的动物,却一直在人制造的恐惧和动荡不安中,不得不再次离我们而去。

  蜜蜂(1)

  1、巢中帝国

  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使平静的树林变得恬噪起来,你若向着发出声音的地方寻觅过去,便能看见树上挂着一个蜂巢。早晨的太阳刚升起来,光线使树林里的树木变得逐渐清晰,但蜜蜂们却已倾巢出动,要外出完成一天的工作。除了这些悬挂在树上的蜂巢外,在田间地头还有被人箱养的家蜂,它们在这时从箱门透进的光亮中得知,到了该外出采蜜的时候了。

  它们在外出的时候会发出更强烈的“嗡嗡嗡”声,似乎在探讨外出工作的策略,这样便使巢中一片噪杂,但也仅仅是声音的噪杂,蜜蜂们蠕动着的身体却一点都不乱,它们在来回爬动时总是能够巧妙地躲开,从不发生彼此撞在一起的事情。这时候似乎是蜜蜂们放声说话的时候,没有哪只蜜蜂会为此而缄口不语,也没有哪只蜜蜂会站出来主持这一噪杂场面。呵,这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在出发之前似乎用说话在热身,似乎对于一天的幸劳工作来说这样的热身是必须的。

  不一会儿,巢中安静了下来,蜜蜂们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一只挨一只开始向巢外爬行,它们几乎步律一致,似乎所有的蜜蜂像是被一根绳子牵着,使细密的触角划出整齐的节奏。到了巢外,它们一一旋飞而起,从透射着阳光的树枝间隙飞了出去。在飞动中它们会迅速散开,很少有结成一伙的。蜜蜂不光勤劳,而且独立,它们总是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从不需要别的蜜蜂帮忙。

  蜂巢上终于不再有爬行的蜜蜂了,阳光照在上面,使它显得像女人丰满的乳房。蜜蜂似乎总是与性有关,就连蜂巢也隐隐透露出几丝撩人的气息。不知这是崇尚原始情欲的蜜蜂有意而为之的呢,还是巧妙的暗合。

  此时只有为数不多的蜜蜂留在巢中,它们分别是几只负责修理蜂巢的工蜂、蜂王、还有几只被蜂王留下的工蜂。被蜂王留下的工蜂静静地守在蜂王的身边,等候着蜂王给自己下达今天的任务,它们在昨天的劳动成果不错,今天被蜂王特意留了下来,按以往的经验,蜂王将和它们交配。蜂王实际上是一只雌蜂,执行着蜜蜂王国中的女权政策。此时它巡视着那几只负责修理蜂巢的工蜂的工作,所有的蜜蜂在昨天采回的东西都需要整理,它们要忙上一上午才能完毕。

  蜂王巡视完它们的工作时已到了中午,它将一直跟随在身后的那几只工蜂叫了过来,它在这时才能做自己的事情。它们一起爬到了蜂王居住的地方,蜂王让一只看上去显得颇为健壮的工蜂第一个爬到了自己身上。它们在短短的时间内便结合了,但它们却一动不动,在静止着做爱。是的,蜜蜂做爱是一动不动的,完成的是一种平静的疯狂。过了一会儿,那只工蜂从蜂王的身上退了下来,另一只又爬了上去。蜂王的性欲十分旺盛,常常要四五只工蜂才可以满足它,而且它每天中午都必须要做爱。等它们做爱完毕,稍微休息一会儿后,巢外便响起了早早归来的蜜蜂的“嗡嗡嗡”的声音,它们今天的劳动成果一定不错。蜂王注视着它们,它们的模样已被蜂王牢记在心。蜜蜂们之所以在采到蜜后急着回来,就是为了得到蜂王的注视。它们将蜜卸下,无比欣悦地回到属于自己的栖身地休息。

  明天早上,它们中的四五只将被蜂王留下,在中午和蜂王度过一段销魂的时刻。

  2、幸福的交媾

  蜜蜂是严肃的浪漫主义者,它们飞向一朵花时既实施了工作使命,又完成了一次性交。它们不会因为肩负工作使命而忘了浪漫一下,当然,它们也不会完全沉溺于性的眩晕中而忘却工作。它两头兼顾,却都做得十分到位,让人禁不住赞叹:勤劳的小蜜蜂,实际上是幸福的小蜜蜂。

  一朵绽开的花朵实际上就是植物的生殖器,不但形状美艳,而且分泌出浓浓的香味。不知道植物的性欲是否通过绽开的花朵达到高潮,但有的植物却靠花蕊的传递完成性交,花蕊是它们的精液或卵子,乘着风的翅膀在空中到处碰运气,有时候它们的运气很好,会一头撞上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精子或卵子,有时候则空落落地掉到地上,让生命死亡于萌芽状态。植物生在一个地方便一生一动不动,无法四处去寻找爱情,于是它们便让精子或卵子在空中飞翔,实现一次高空中的交媾。

  蜜蜂(2)

  更多的植物并不能派出飞翔的精子或卵子,它们只是那样孤芳自赏地展示着自己的生殖器,它们似乎属于善于等待的一类。不过它们的等待不会白费,很快,蜜蜂便嗅着它们的生殖器散发出的美妙气息飞了过来。也许,植物的生殖器散发出的美妙气息只有蜜蜂可以闻到,或者说,是上帝为它们分配了这样的交媾使命,一者波涛涌动,另一者便不远千里振翅飞翔而来,它一边飞,一边在心里展开了一幅消魂的图画。当它终于飞临这片由浓郁的香气和鲜艳的色彩组成的美丽闺房上空时,也许它已大汗淋漓,但来自情欲的冲动已使它顾不了那么多了,它用“嗡嗡嗡”的声音对植物的生殖器发出赞美之声,并由此向它传达自己已经到来的信息。植物是不能发出声音的,它也许已经有了一种感应,会将那种气息散发得更浓烈一些,但这时一阵风帮了大忙,它将植物更浓烈的气息及时吹到了蜜蜂的鼻孔中,蜜蜂振动着翅膀向花蕊中心飞了下去。

  这是一个只能归属于上帝的意念的时刻,也许上帝想让花朵和蜜蜂完成一次植物与生物之间的性实验,不料一试之下发现居然如此美妙,从此便让它们在每年春天交媾。像人必须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性欲一样,花朵和蜜蜂的性其实也很整齐,植物在冬天时不开出一花朵,而蜜蜂也在巢中不外出,到了春天,花朵绽开,蜜蜂也倾巢出动,它灵敏的鼻孔将首先起到解决性问题的作用。植物和蜜蜂的性欲同步萌发,并同步解决。天造地设,多么完美的性的享受!

  一只蜜蜂到达花蕊的速度很快,它必须采用这种迅猛进入的方式,才可以让自己的嘴深深地扎入花蕊中去。花朵发出几许颤抖,用浓烈的香气拥抱了这只蜜蜂。蜜蜂的身体在慢慢蠕动,一幅很幸福的样子。在这件事上,蜜蜂显得既严肃又浪漫,它把工作当成享受,在享受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了工作。

  蜜蜂在一朵花的身体里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本来,以它的身体条件和进入花朵的形式来说,它无可非议是一个雄性,但它与花朵的性交是吸吮式的,所以它变得有点像雌性。它将花朵的卵子吸吮进嘴里,一股甜甜的味道进入它的嘴里,忍不住想从喉部向体内滑下去,但它必须得忍住,因为它要把这些甜蜜的东西送回蜂巢中去。由于忍耐,这股甜甜的味道浸润了它全身的其他部位,这个过程是一种难得的快感和高潮期。高潮过后,它恋恋不舍地从花朵身上飞走,它又要飞很远的路,把含在嘴里的东西放到蜂巢中去。

  一只蜜蜂在空中飞行,在大地上,一个北方的少年在痴痴地唱着一首歌:

  我愿变成一只小蜜蜂,

  一扑、扑到小妹妹的花心心。

  3、美丽的养蜂女人

  4月的油菜花把大块大块的田地覆盖成了黄色的海洋,风一吹,便涌动出好看的波浪,空气里也弥漫着浓郁的油菜花香,使劲往人的鼻子里钻,让人有几分心醉。放蜂人这时候正用卡车从南方将蜂箱运入我们村子一带,早于北方一两个月的南方油菜花已经凋谢了,蜜蜂必须到北方再进行一次采蜜。

  放蜂人往往会选择一个比较宽敞的草地摆放好蜂箱,然后搭起帐篷,再在帐篷前修一个做饭的土炉子,算是又安顿了一个家。他们把蜂箱打开,蜜蜂们便急不可待地飞了出来,田野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嗡”的声音。村里也有很多人养蜂,我的叔叔就是其中最热衷的一个,但大家都是用传统的养法,把一根木头掏空就算是一个蜂箱,每年几乎不收蜂蜜。所以村里人称这些从远处来的蜜蜂为洋蜂,称自家养的蜂为土蜂。他们在我们村一带大概要侍两个月时间,这期间村里养蜂的人看他们的目光中总是含有仇恨,我叔叔更是骂个不停,他认为洋蜂抢了土蜂的蜜。

  又一辆大卡车行驶了过来,它已经在村子周围转了好几圈,均因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而无法卸下蜂箱。最后,他们选中了离我们家不远的一块草坪,给父亲边递烟边请求容许他们在草坪上放蜂。父亲没接他的烟,只是用打量外地人的那种不屑目光打量了他们几眼后,便同意了。他们很高兴,从车上卸下了蜂箱。父亲说,听口音他们是江苏人,应该不会偷东西,让他们在这儿放蜂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华人书香吧

  蜜蜂(3)

  车上东西快卸完时,从驾驶室里走出来一个女人,她很有礼貌地朝父亲点头微笑了一下,但却对站在父亲身边,已经十三岁的我并没有看上一眼。我当时并没有产生失落感,也没有细细打量她,但我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女人在后来使我青春期的骚动第一次萌发,对女人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幻想。

  一个下雨天后的中午,我将挖出的蚯蚓用线串成一团,绑在一根竹竿上去暴涨的河中钓鱼。山上的水带着泥土味流到了河里,河中的鱼被呛得受不了,纷纷游入岸边的清水中躲着,这时候有一团蚯蚓沉入下去,它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叼,我手握竹竿等待着它们叼蚯蚓时传上来的振动感,一感到有动静便迅速提起,往往会有四五条贪婪的鱼会落入我早已准备在一旁的竹篮子里。这时候全村人都在用我这样的方法在钓鱼,河边随处可见蹲踞着的人。我的运气不错,一步跳到了河中的一块石头上将竹竿伸进去后,便因竹竿频频传来振动而不停地迅速提起,好家伙,不一会儿钓上来的鱼便盖住了竹篮子的底。这时候,我身后传来一声轻柔的呼唤,我回头一看是那个放蜂的江苏女人,她满脸微笑,似乎对我钓了这么多鱼很是欣赏。我已经到了害羞的年龄,不知道对她说什么好,于是便低下头专心致志地钓起了鱼。鱼真是多啊!我不停地往竹篮里钓着,竹篮明显地沉了。有的鱼被钓入竹篮后乱蹦,溅起了水花,惹得一直站在河边看我钓鱼的她开心地笑着。

  终于,她按捺不住也想钓鱼的急切心情,先是叫了一声我的名字,然后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江苏话,但我从她的手势上还是明白了她想钓一钓的想法,我跳到岸上,让她跳到石头上去,把竹竿和篮子递给了她。她用我的方法很快便钓上了鱼,乐得满脸漾溢着喜悦之色。这时候,我看见了她的乳房。她由于弯腰蹲着,加之上衣的一颗扣子开着,所以我便看见了她的一只乳房,很圆很丰满,甚至还可以看见粉红色的乳头。她由于钓鱼入了迷,所以对此毫无察觉。我的心跳得很厉害,一股很热的东西在体内奔涌,我觉得自己十分下流,便赶紧扭过头去。但过了一会儿当我再次注视她时,她的那只乳房仍吸引了我的目光,更要命的是,她浑圆的臀部和丰满的大腿再一次刺激了我,我被她躯体的美妙线条吸引住了,我第一次觉得女人的身材居然这么好看。我愣愣地看着她,我当时的神情一定是反常的,好在她当时并没有发现我的神情。

  我青春期的第一页被这个女人揭开了。

  我不知道这第一页上有着怎样的内容,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我必须去填写,但我却不知该怎样填写,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那天之后,我对她充满了想象,有事没事总从她的帐篷前走过,我希望能与她说话,但她似乎怕太阳似的从不出来,我祈求上天再下一场大雨,我便可以用钓鱼的方式接近她,但老天爷不睁眼,天空每天晴得连一丝乌云都没有。

  我陷入回忆和冥想之中,在心里回忆着那天的情景,想象着种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典型的青春期反应中,我内心充满恐惧,因为在那个年龄看见女人的乳房是我从未预料到的事情,我很惶恐,但我同时又在内心压制着些许欣喜,意外的目睹让我似乎感到自己过早地看到了幸福,一枚青苹果就在眼前,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握住。

  她在无意之中引导了我青春期的期待与幻想,但对我的误导同样也不可避免,我上学时神不守舍,走路经常不知该往哪里去。二十几天后,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软软的,一定是生病了,但我却不对父母说半个字。我恍恍惚惚地走到她的帐篷后,我感觉她在帐篷里,我用手摇动帐篷,她跑出来瞪着眼喝斥我:“你干什么?走开。”她这次大概为了让我听明白,说的是普通话。我当然听明白了,但也伤心了。几天后,她再次让我伤心,她与一起放蜂的一个男人接吻时被我看见了,那个男人的手在她的上衣里抚摸着她的乳房。我突然觉得那是一只罪恶的手,我甚至觉得我二十多天前和今天的目睹都是可耻的,我恐惧地转身就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蜜蜂(4)

  所有的放蜂人在一个夜晚都将蜂箱装车拉走了。我去她住过的地方看了看,一些没来得及入箱的蜜蜂在那里嗡嗡嗡乱飞,我知道,它们因为离开了蜂箱,不久就会死掉。她走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好像从没来过一样。我的内心一片空白,但我同时又有一种欣慰,她的离去让我终于变得轻松了。

  4、足下诗行

  李奥帕德在《沙郡年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我俯伏着,

  我的眼睛正吮吸着沼泽的知识。

  一只弗吉尼亚秋秧鸡几乎触着我的鼻子;

  一只鹈鹕的影子从水塘上方掠过;

  一只黄脚鹬则以颤声鸣转着,降落在池塘上。

  我想起我绞尽脑汁才能“写出”一首诗。

  而黄脚鹬提起它的脚,

  便能“走出”一首更优美的诗。

  我觉得李奥帕德的这段话很有诗意,便按分行的方式把它排下来,发现其实就是一首好诗。有些鸟儿确实是会写诗的,它们用爪子或双翅舞动的时候,在大地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那就是诗。

  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家养的那些蜜蜂,它们总是在五月间天开始热的时候分巢。天一热人的瞌睡就多,所以蜜蜂分巢时往往人们都在睡午觉。但奇怪的是,不管你睡得多么沉,它们一从母巢中飞出就围着房子嗡嗡叫,平时听到的只是单个的蜜蜂叫声,此时它们有几百只,一起叫的声音很大,很快就把主人吵醒了。叔叔爬起来一看,是蜜蜂分巢,便高兴地拿起那根长竹竿,挑起一个圆形的蜂罩,伸到它们之间去寻找蜂王。如果蜂王钻进了蜂罩,其他蜜蜂很快就抱成一团。有时候蜂王死活不进蜂罩,硬是要带领弟兄们飞走。我按叔叔的吩咐提来一桶水,他用木勺舀起水向它们泼去,同时嘴里说着:“蜂王进斗蜂王进斗,白雨来了,白雨来了。”有时候蜂王能被这种办法治住,就带着弟兄们钻进蜂罩(就是叔叔说的那个“斗”)。叔叔小心翼翼地降下竹竿,用手将蜂罩提住,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蜂桶内。有时候蜂王并不被这种从地上下起的“白雨”吓住,带领弟兄们展翅飞向远方。叔叔看着那个黑呼呼的集团群慢慢没有了影子,发出一声叹息,回去继续睡觉。他也许很失落,往往睡到太阳落山都不起来。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入了蜂桶的蜜蜂。蜂罩放进蜂桶后,叔叔并不急着把蜂桶的门关上,而是站在一旁观察。我和弟弟不知道他在观察什么,便也蹲在他身边观看。那种等待是漫长的,蜜蜂一只一只爬出蜂罩,在蜂桶上趴成一片,等到所有的蜜蜂都趴下了,才见蜂王出现。它慢慢悠悠地在众蜂背上走着,好像在检阅这个新组成的王国。这是养蜂人唯一能够见到蜂王的时刻,它确实比所有的蜜蜂都大。蜂王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湿湿的痕迹,不知是蜜汁还是什么。那条痕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一看到李奥帕德的这段话时,我就想起了蜜蜂。那只蜂王在往前走着的时候,奇迹在它身后出现了,有几只蜜蜂爬起身,低头吻着它留下的那条痕迹。那些身上留下蜂王痕迹的蜜蜂一经被吻,便起身跟在蜂王后面。

  现在想起来,它们很像西藏的那些一步一叩首的朝圣者,其缓慢行走的身姿,似乎呈现出了一颗虔诚的心灵。

  5、为美而落

  我在村子里乱转。走到一户人家门口,看见了一个被闲置的马鞍子。也许它已被闲置得太久了,上面落满灰尘。有一根野草从马鞍子的夹缝中钻出,开出了一朵小花。这家人对马鞍子已彻底不重视了,所以连长进它夹缝的野草也懒得拔去。一个马鞍子被彻底遗忘了,在另一种时间里存在着……那朵悄无声息开出的小花就是证词。

  太阳慢慢升高,把这个马鞍子照亮了。被阳光照亮的马鞍子仍显得很硬朗,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它昔日被架在马背上时的稳健和坚实。正这么想着,突然看见一只蜜蜂嗡嗡飞来,落在了马鞍子上,转瞬像会隐身法似的不见了。仔细一看,才发现马鞍子上有几个小孔。我正在惊讶,又飞来几只蜜蜂,从小孔中钻了进去。什么时候,是风、虫子,还是雨珠把马鞍子弄出了小洞,后来让蜜蜂们发现了,便在里面筑了巢。小时候在老家时经常跟叔叔捣鼓蜜蜂,我知道只要一个地方有几只飞动的蜜蜂,里面肯定有一个巢……我觉得这个马鞍子真是有意思,被主人用旧了,随手扔在这里,但却有一朵小花为它而开,有一群蜜蜂在里面筑巢。这都是些不会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却也是生命,是一种更为平静和持久的存在。

  主人从牧场回来了,在栅栏外卸下马鞍子,将马拴在屋旁。我注意到,他现在用的马鞍子虽然时间已经不短,但却显得有些拙朴。主人出于对马鞍子的珍爱,小心翼翼卸下,然后拎进屋去。村里人都很珍爱马鞍子,但把一匹一匹的马骑老后,马鞍子却还很新,很难像巴车的马鞍子那样引人注目。据村里的老人说,马鞍子其实是被一匹又一匹马磨合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三匹马可磨合出一个好马鞍子。有些马鞍子因为磨合不成,就只好被遗弃。但被遗弃的马鞍子却往往又有了新的存在方式。人啊,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统一物质,统一不了的时候,就放弃。但有些物质被放弃后,却生发出了比人原来的愿望还美丽的作用。一只蜜蜂从小孔中爬出,绕马鞍子飞一圈后又落下。很快,从其他孔中便爬出很多只蜜蜂,向远处飞去。我觉得刚才爬出的第一只蜜蜂是一个哨兵或值班员,先是出来打探一番动静,然后向里面发出信号,它们飞过栅栏,向草场飞去,草场中的草正在开花,是它们采蜜的好地方。看它们那么急切地飞向草场,我觉得它们就是一匹匹好马。当然,它们身上一定有非常好的鞍子,它们的梦想就骑在上面,指引着它们在飞动。

  第二华人站

  乌鸦(1)

  1、最聪明的鸟儿

  太阳升起来后,积雪的高原弥漫开刺眼的光芒,似乎雪地里有无数可怕的刀子,被太阳的隐形之手一把把摸出,不怀好意地要扎到人的眼睛里来。但在这时,雪地上有黑色的东西在动,走近了才能看清,是几只乌鸦。它们在下雪的天气里无法飞动,而且大雪已经很蛮横地将大地彻头彻尾覆盖了,它们很难寻找到一个有食粮的地方,只好在雪地里乱转,渴望碰上一个好运气,让自己饥肠辘辘的腹腔能够得到填充。

  但冬天并不能给它们带来好运,不一会儿风刮得更大了,一场大雪又开始下了起来。这时候,从远处移动过来一团更大的黑影,它行走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可以看清它是一只狼。大雪天使这只狼饥肠辘辘,它外出捕捉到了一只猎物,此时正叼在嘴里在寻找避风的地方准备美餐一顿。在迷雾的风中,乌鸦们顿时变成了一群激动的小黑点,从地上一跃而起向狼飞了过去。乌鸦和狼是好朋友,狼在荒野中行进时往往要靠乌鸦侦察前方情况,它们之间应该有很深的情意。但饥肠辘辘的乌鸦这次却要利用这种情意夺狼口中的食物。它们飞到狼的头顶时分成了两组,一组俯冲下去叼狼的屁股,狼被老朋友突然反常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在屁股发出一阵钻心的疼时,气愤地扭过头去咬落在背上的乌鸦,它嘴里的猎物掉在了地上,另一组乌鸦迅速叼起飞走了。乌鸦设计了一个计谋夺走了狼的猎物,一顿美餐将在一座雪山后面进行。

  从狼嘴里夺来的食物让乌鸦们挨过了一场大雪。雪霁后,它们继续在雪地里寻找食物。乌鸦很聪明,其智商在所有的鸟儿之上。它们的寻找不会落空,除了以往的经验外,它们对周围的气息很敏感,总是能够抓住任何一个风吹草动的机会。很快,一阵风把积雪吹得四散,一堆核桃露了出来。一丝欣喜让它们迅速扑到那堆核桃跟前,用嘴衔起核桃放到公路上去,载着重物的汽车从公路上驶过,核桃被车胎辗碎,乌鸦们飞过去又开始了一次美餐。

  也许是出于忏悔心理,它们在后来对狼进行了一次补偿。一只失散的羊在雪地里彳亍而行,它们衔着几颗羊粪“空投”于狼的眼前,狼知道了一只失散的羊就在附近,马上便根据乌鸦的“导航”找到那只失散的羊,迅速咬死饱餐之后,狼甩着圆鼓鼓的肚子走了,乌鸦从空中飞下来把狼留下的“残羹剩饭”又饱餐了一顿。

  两三个月后,天气慢慢变得暖和起来,积雪融化,大地上有了一丝丝绿色的生机。乌鸦终于熬过了可怕的冬天,春天的到来让它们欢喜不已,它们经常到公路上活动,汽车对地面的震动使得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乌鸦在它们一露头时便伸嘴把它们吃掉。不远处的田地里已经有人开始播种,从地里长出的庄稼虽然是属于人的,但它们总会偷偷地摘取一些食用。这个冬天的惨淡会让它们在今年秋天变得更疯狂一些,它们不想再饿肚子了,要为过冬储备更多的食物。当然,在春夏两季它们将会无比幸福,荒滩里、树枝上、野草丛中,渐渐长高的庄稼身上等等,都会长出许多虫子。那些虫子疯狂地咬着草久历史,但受游牧文化影响相当大。乌鸦对游牧经济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反而会给人提供肉食与羽毛的来源,所以乌鸦在游牧民族那里不会与“不祥”相联系,有时还会成为人们敬重与喜爱的对象。所以乌鸦兆凶具有深刻的农业社会的背景。由于我国南北文化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处于相互吸收与融会的状态中,随着农业经济和文化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乌鸦主不吉的观念也蔓延到了北方地区”(尹荣方《鹊、鸦俗信的发生与直观经验》)。

  相反,也有人认为:“敬乌俗信的发源地在南方而非北方,并具体提出神乌信仰发生于南方水稻农业发生的初期,其原因是先民从包括乌鸦在内的鸟类啄食野生稻谷的习性中受到启发,开始了稻谷的人工栽培,所以鸟被作为‘送谷神’而受到礼敬。类似的神话和传说,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民俗,迄今还存留在许多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如宋范成大《吴船录》中有关巫峡‘神鸦’的记载、清宋荦《筠廊神笔》中有楚江‘吴王、神鸦’的记载,都证明敬乌俗信在南方的源远流长。反之,北方游牧民族的敬乌俗信,基本上与乌鸦救人的传说相联系,并由此产生不许捕食的禁忌,当然不会给人提供肉食与羽毛的来源。由此可见,李时珍所谓‘北人喜鸦恶鹊,南人喜鹊恶鸦’的概括,当可存疑;鸦之时而主凶时而主吉现象的存在,归根究底是由乌鸦的双重性所决定的。”

  乌鸦(3)

  驮日,送谷,救人,兆喜,反哺……这不同内容的传说,真实都在诉说着乌鸦的生命。我们在这样诉说着乌鸦,而乌鸦却已飞走,它的家在远方。

  3、真诚的乌鸦

  它从雪峰的方向飞过来,它身体的黑与雪峰的白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我断定它是一只乌鸦。它渐渐飞近,由于天气很晴朗,雪光居然从它黑色的身体上反射出光芒,那些光芒并没有向四周散射,而是将它的羽毛照亮。因而,它变得更黑了。

  它飞到离我不远的地方落下,歪着脑袋看我。我也看它,但过了一会儿,我们都像没有认出对方似的把头扭到了一边。我坐在草地上看书,偶尔从书页间抬起头,发现它仍在看我。也许乌鸦有足够的耐心,不弄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是不会飞走的。在这孤寂的天山之上,作为一只乌鸦,它也许希望遇见鸟类之外的生命,这样它的心灵便不会感到孤单,甚至它也许期望眼前的这个人能与它发生点什么事,好让自己目睹一下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意。想到这里,我真的想马上做点什么,但我却四顾茫然,草地上什么都没有。我幻想着草地上要是有一块大石头的话,我就去搬它,也许我搬不动它的,这样,乌鸦就会知道,看上去高大的人类实际上也有无能的时候;我还幻想着草地上能够有一棵树,我当着乌鸦的面折断一两根树枝,这样便会让乌鸦知道,人其实是不好的,已长期养成了霸占使用其他物类的毛病。也许这只乌鸦已经看好了那一两根树枝,准备在上面筑巢呢,结果却毁在了我手里,它从此就会恨我,认为我比那些最丑的乌鸦还讨厌。但我却希望事情就这样发生……乌鸦仇恨人类,并在仇恨中认清人类,这不是坏事。

  我这样想着,便站起身往回走,我非常迫切地想干坏事,以便给乌鸦提供一个认识人的机会。但直到回到帐篷,我都两手空落,什么也没有干成。我有些懊丧,倒头便睡。

  下午,肆虐的大风把我吵醒了。我走出帐篷,只见天地间已一片迷蒙,所有的东西都已变得模糊。天山的风是很厉害的,曾听说过风把羊刮跑的事情。一位哈萨克牧民曾对我讲,天山大风口的风是刀子呢,杀人不见血!我招呼大家搬来石头压住帐篷的四角,把餐具和其他生活用品都搬到帐篷里去。一股大风忽至,我们装垃圾的塑料袋被刮飞,我追上去一把抓住了它,此次出来时,我们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定,谁也不能给天山制造垃圾,并严防污染环境。我刚把塑料袋压在一块石头下,帐篷的一角被大风掀了起来。我抓住角上的绳子,紧紧绑在一块石头上。风越来越大,尘土被吹起,直扑眼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