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最后的处男 第11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妫匆惶吮本┚椭怠!
上午9时28分,军乐团奏起迎宾曲,紧接着男女口号员对着话筒高呼:“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一定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大家跟着高喊口号,全场发出火山爆发似的声浪,地动山摇。这时,主持人宣布:“伟大旗手江青同志,康生同志,叶群同志,戚本禹同志,姚文元同志登上主席台,请大家起立热烈欢迎中央首长。”全场红卫兵起立,再次响起疯狂的鼓掌声。
9时30分,主持人宣布:由江青讲话。
全场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江青挥动双手,好不容易才把掌声压住。江青说:“红卫兵好!革命小将好!同志们好!我代表毛主席、林副统帅和党中央来看望大家。”又是潮水般的掌声。江青继续说:“昨天晚上,毛主席对我说,他今天要接待外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看望大家,但是他的心和大家是紧密相连的。”群众再次欢呼。江青又说:“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特大喜讯,我们敬爱的林副统帅身体非常健康,最近体重增加了一公斤多。”又是热烈鼓掌。大家高喊口号:“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江青接着说:“毛主席说,现在文化大革命刚发动不久,不少干部还处于不理解阶段,所以全国的革命形势还很不均衡。我们红卫兵有责任去点火,去放火,去监督,去造反。红卫兵造反有理,造反就是有理……”随后,江青逐一询问各省市派红卫兵来京的情况,当问到云南省红卫兵代表来了没有的时候,她连问了三遍仍没有人回答。江青再次高声问道:“云南省的红卫兵代表来了没有?”这时,胡隆生用胳膊肘碰了碰刘瑞英,刘瑞英猛然醒悟,站起来高声回答:“报告伟大旗手江青同志,来了。”
江青又问:“云南省的红卫兵代表来了几个?”
刘瑞英高声回答:“报告伟大旗手江青同志,就两个。”
江青笑着说:“叫我江青同志就行,不必加伟大两字。为什么只来了两个人?”
刘瑞英:“因为省委不重视。我们两人是向往江青同志才来的。”
江青:“等散会以后,你留下来,让我办公室的人和你谈一谈。”随后江青又高声说:“同志们,从云南省的情况看,证明毛主席的论断英明正确。哪个地方不够乱,哪个地方就需要我们红卫兵去放一把火……”
刘瑞英和胡隆生在江青办公室受到热情接待。午饭后,办公室负责人对刘瑞英、胡隆生说:“江青同志太忙,就不单独接见你们了。云南省的情况首长很了解。这里有一封任命信,信中说:‘任命省军宣队队长林枫同志为云南省革委会主任,任命云南省工宣队队长刘瑞英为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任命胡隆生同志为云南省工人纠察队队长。’请把这封交给林枫同志,你们回云南后立即开展工作。现在专车在门口等你们,请立即回石油学院取回自己的物品,随后就上火车站,林枫同志在车站门口接你们。”
在回云南的列车上,专门加挂了一节软卧车厢。坐在软座上,刘瑞英心潮起伏,心想:“来北京前还是个卖豆腐的小老板,回云南时却变成副省级干部,看来阿贡老道说得有道理,我是‘凤落草原任鸡欺’,暂时的。”
这年的10月13日,洛伟奇撰写的《云南药用植物志》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虽然只印了3000册,但这是自己多少心血凝结而成的啊,他双手合十向上天祷告,感谢若鹃姐、阿贡爷爷和母亲在冥冥中帮助自己写完和出版了这部著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还要高深的专著。
这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新的课本未出来,旧的书本被破掉了,高年级的学生还好办,没有课本就习学毛主席语录。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变成了一群到处闲逛的小鸭子,家长不放心,老师不放心,校长就更不放心,生怕孩子们不小心弄出些什么事故来。事情就是这么怪,你越是怕鬼,鬼就找上门来。
离学校右边不远处,一条大清河从大雾山奔腾而下,来到这里因地势平坦而缓缓流去,被一座大山的挡住,使河流成为美丽的河湾,河水依山而行,山上是连绵的灌木丛,点缀着成片成片的映山红。这里,流水碧绿碧绿,沙子雪白雪白,山上血红血红,天空湛蓝湛蓝,对洛伟奇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沙滩浴场。
一个早秋的中午,洛伟奇午饭后来到大清河的沙滩,准备把自己好好的洗一洗。在下游不远处,有三个小不点在浅水处嬉戏游玩,洛伟奇也没在意。正当他往头上脸上糊满肥皂沫的时候,从小不点玩耍的地方传来了凄厉的呼救声:“来人啊!有人被水冲走啦。救命啊!有人掉水里去了。”洛伟奇站起一看,只见远处的流水中有两个黑点一浮一沉。洛伟奇不顾一切地往下游跑去,跳到水里就往孩子那边游,一手一个抓住了两个小不点。谁知道他根本不会游泳,一会儿沉到河底,一蹬脚又浮出水面。幸亏他个子大体力好,终于让他走上岸来。他把孩子放在沙滩上,自己瘫在沙滩上大口大口喘气。两个小不点抱着他的脖子说:“洛老师,刚才太好玩了,还要玩。”
洛伟奇:“下次吧,这次不行,老师肚子里喝多了水。”
校长把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叫到一起说:“一二年级这些孩子们再这样下去,可就毁了。我们学校右边这条大清河,有浅滩,有急流,还有深潭,前年还淹死过大人。今天中午有两个小不点去摸鱼抓虾,一不小心掉进深潭,幸好洛老师在那里洗澡,奋不顾身把他们救了上来。如果没人看见就不堪设想了。请注意,我们学校左边是高山密林,林中有毒蛇,最近还听说有豹子出没。我们学校这些小不点的经常上山玩,你们说悬不悬;你们就可怜可怜我这老太太,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大家帮帮忙,想想办法,找点什么事让孩子们有事干,别成为到处乱窜的小鸭子就成。最好能够想出个好点子,让孩子们又能玩,又能学文化知识的。”
洛伟奇回到家里,想起中午的事,越想越后怕:“如果自己救人不成反被淹,怎么向家长交代?况且只穿一条白色半透明的小裤衩,死了后浮在水面,顺着大清河漂啊漂,漂到国外去,一路上光屁股大游行,太不雅观了。”又想:“校长下午那番话,很有道理。老校长挺不容易的,如果有个孩子出了事,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如果是自己班的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太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家长、对不起校长了。”这个晚上他辗转不能成眠,便坐起来翻阅古文,书上有一个字不认得,在查阅词典时,无意中发现“四角号码检字法”非常有意思,四角号码检字法把中国汉字的偏旁分解为0、1、2、3、4、5、6、7、8、9共十种模型,如果把这十种模型转换成十个舞蹈动作或十个体操动作,让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认字,一边做动作,岂不又可以认字又可以玩耍……
第二天,他把自己想法告诉了大队辅导员司马素兰,司马素兰想了想说:“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还要实践。咱们试一试吧。先用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和歌曲《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做试验好吗?”
洛伟奇说:“好,好,那就请你多费心了。我对音乐和动作设计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另外你知道我这个人胆小怕事,这件事你千万不要提起我。你就说是自己想出来的。”
司马素兰认真地:“我一定不说出去,向毛主席保证。”
没想到“革命歌曲操”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又是音乐,又是跳舞,又能认字,很快就被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所掌握。随后,“革命歌曲操”又普及到别的小学。县教育局再请人将“革命歌曲操”进一步提炼和规范,在全县小学予以推广,同时搞了一个十几所小学的“革命歌曲操”大比赛,效果很好。县教育局又把这个经验报到省教育厅。厅里派人到县二小来帮助总结经验,把“革命歌曲操”推向全省。孩子们对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很喜爱,使之变为一种娱乐,就像跳皮筋那样,街头巷尾,有机会就跳呀唱呀。
不知怎么搞的,这种本来有益的形式一来二去就变了味,有人把它发展为“忠字舞”,上火车前下轮船后,红卫兵都强迫乘客跳“忠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得跳,谁要是拒绝跳,谁就不忠于毛主席,就不准上火车、不得下轮船。随后,“忠字舞”还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弄得老百姓心烦意乱。这真是开天辟地以来中国最荒谬不过的怪事。
林枫、刘瑞英他们所乘火车刚停下,就有几辆小轿车把他们拉到滇池边的高干招待所,与接应他们的人会合,连夜开会研究云南省的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快到清晨了,还拿不出个像样的主意来。
刘瑞英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仿佛会议与她无关似的。现在的刘瑞英与十年前判若两人。在火车上她细细思量,总结了自己十年前被拉下马的惨痛教训,决定采取不温不火,避其锋芒的原则。她非常清楚,这次她“小鬼升阎王”,绝对不是有什么能耐,而是因为许多的巧缘叠在一块了:“第一巧,胡隆生发现全国大串联,不用花钱上北京;第二巧,那几天豆腐店生意清淡;第三巧,来到北京就遇到江青接见;第四巧,接见时自己就坐在主席台附近;第五巧,江青问云南省来红卫兵没有;第六巧,云南省没有派红卫兵去北京;第七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机警地回答了江青的问题,引起了江青同志的注意。就像阿贡老道所说,‘这七巧缺一不能做成如此美味之豆腐也’。”
林枫原先是江青从黄永胜那里要来的一名军政委,一辈子老老实实听党的话,解放战争时期立下许多战功,对打仗和部队管理很有经验。而对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还真不如刘瑞英会摆弄,加上对云南省的情况不甚了解,两眼摸瞎,指挥不灵,现在他如坐针毡,眼直直的看着刘瑞英,心想:“你刘瑞英稳坐钓鱼台,一言不发,这不是故意晾我吗?”他有点急了,便大声问:“刘副主任,你倒是谈谈你的想法呀。”
刘瑞英诚恳地说:“我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我知道林枫主任昨天在火车上就已经想好了办法。你不是说首先把吴有序的哼哈二将抓起来审问,不就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吗?”
林枫会意:“好,就按既定方针办。首先把好派的头头毕以生和屁派的头头周金锁抓起来,就说他们两人挑动群众斗群众,然后从这里打开缺口,揪出吴有序,把他拉下马,后天召开批斗吴有序大会,大后天成立省革委会。大家分头去办吧。”
林枫事后一想:“莫看轻了这位豆腐西施,她是绵中藏针,含而不露。怪不得江青同志会看上她,江青同志真是慧眼识人,知人善用呀!”
刘瑞英则想:“对付吴有序这种人,全世界就我有办法。他的哼哈二将都是在金云县时亲手培植的铁杆亲兵,也是他一手调来昆明的。他撅起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屎还是撒尿。吴有序呀吴有序,我早就说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等着瞧好了,好戏还在后头呢。”随后又想:“林枫这位江青的得力干将,手腕也不过如此,离开了我,你在云南这块地皮恐怕会玩不转呢。看来我回云南的第一把火烧得还不错。”
毕以生和周金锁都是大熊包,抓起来还不到十分钟,就把他们如何操纵两派群众,两人如何在西山研究每一步的运动情况,如何吃喝玩乐,如何向吴书记汇报和报销经费等等,全交代了。
晚上,公安厅的工作人员来到吴有序家请他走一趟时,他的态度还非常强硬,质问道:“你们这里谁是头?我可是省委书记,你们未经中央批准,无权处理我的问题。”当他看到毕以生和周金锁以后,态度立即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吴有序一摆手说:“走吧,我跟你们走就是。”
吴有序来到了省军宣队大厅。大厅里坐了十几个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他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前妻刘瑞英,只见她的头发修饰成江青式的,也戴一副江青爱戴的黑边眼镜,不胖不瘦,脸色白里透红,仿佛比原先还漂亮了几分。他心中一凛:“小英怎么也来了?恐怕我的事情不妙。”他有意地通过眼神与刘瑞英交流,向她微微点头,刘瑞英也轻轻向他点头致意,嘴角微露一丝笑意。吴有序分明看到刘瑞英的眼里迸射出以往那种爱的火花。吴有序心想:“事情还不至于太坏,还有一线希望。”
大家对吴有序的错误进行严肃的批判,吴有序态度诚恳,有问必答,老实交代自己的问题,然而反复申述自己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
最后,林枫说:“吴书记,明天昆明市召开十万人大会,批判你的错误,肃清你的反动影响,你一定要端正态度。”
吴有序:“是,是,我一定端正态度,认真检查,我恳求组织上考虑,可不可以取消对我的批判大会,给我一次改正的机全。”说着就跪了下来,向大家作揖。可是谁也不愿意搭理他。
林枫:“刘副主任,你还有什么话需要说。”
刘瑞英:“吴有序是我的前夫,我理应避嫌。不过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吴有序了,这个人很喜欢耍小聪明,时不时设个圈套让别人钻进去。不过这次好像不怎么灵,他的圈套是设了,但钻进圈套的却是他自己。依我看,这是咎由自取。”
听了刘瑞英的话,吴有序心想:“这x养的怎么突然间成了副省级干部了。看来我今天是栽透了。”
散会时,刘瑞英从吴有序跟前走过,吴有序忽然拉住刘瑞英的衣角说:“英子,看在我们多年夫妻的分上,你救救我。”
刘瑞英一个踉跄,不小心一脚踩在吴有序的小腿上,只听到喀嚓一声,吴有序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差点晕了过去。
刘瑞英脸上露出心疼的神色:“哎呀,你看你,干吗拉我呀?踩疼了吧?真对不起。”
昆明市工人体育场里,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歌声的海洋、口号的海洋,高音喇叭震耳欲聋。刘瑞英是整个批斗大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十年前,她在反右斗争中只是牛刀初试,就获得非凡的效果,而现在,她参加过北京的十万人大会,又长了不少见识。手中有权,就如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弄起权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整个会议都安排得十分流畅,就像一场戏剧的演出,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她导演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上午9时30分,主持人一声令下:“云南省党政机关,批斗资本主义当权派吴有序大会现在开始,把吴有序押上来!”立即有两名大汉把吴有序以喷气式方式押上台来。可怜的吴有序,本来是一个英气抖擞的东北大汉,现在一条腿被刘瑞英踩劈了,脖子上挂了一块三十多斤重的大木板,木板上写有“砸烂吴有序的狗头”八个大字,在“吴有序”三个字上,还用朱砂打了个大大的红叉,他头上还戴上一顶纸糊的高帽子。他大眼无神,胡子拉碴,弯着腰,一瘸一拐地被推上台来,好像忽然间就老了十多岁。在他后面跟着毕以生和周金锁,还有十多个云南省的各级当权派。
革命群众的斗争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无论是好派或是屁派,都已经弄清楚自己被吴有序愚弄了,在前些日子里互相打架,浪费了太多的革命激情,还有人在两派武斗时受伤甚至死去。现在他们同仇敌忾,血债要用血来还,要把所有的怨毒都往吴有序身上发泄,恨不得把吴有序撕碎分吃了才解气。大家争着上台发言,揭发吴有序、批判吴有序,谩骂的有之,往他脸上吐痰的有之,拳脚相加的有之,更有甚者,有人拿着大木棒上台,准备当场把他打死,幸亏被工人纠察队的人拦住了。
这天的天气也特别配合,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而一夜疼得未合眼的吴有序,在木板的重压下,小腿更加疼痛了,在太阳的直射下,虚汗淋漓,眼冒金星,两腿如同踩在云彩上一般。眼看吴有序马上就要晕倒在台上,纠察队长胡隆生动了恻隐之心,他拿着一瓶水和毛巾走上台去,先给吴有序喝了几口水,又擦去他脸上的吐沫,轻声对吴有序说:“姨父,坚持住。”许多群众向胡隆生发出怒吼:“你是什么样人,为什么给走资派喝水。”“你的立场上哪去了……” 胡隆生说:“不给他喝水,他晕倒了批斗会就甭开了。”
下午。林枫在总结这次批斗会的经验时,表扬了大家的工作成绩。他说:“由于大家齐心协力,今天的批斗会开得太成功了,狠狠地打击了保守派的气焰,大长了造反派的威风。其中特别要提出,这次批斗会的成功,和刘瑞英副主任的组织工作分不开。整个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非常有效率。看得出刘副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一定把这次斗争的成功经验向江青同志报告。”
刘瑞英马上把话接过去:“我的工作都是在林主任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如果有成绩的话,也是林枫同志领导有方。”
林枫:“刘副主任不必谦虚。不过这次的批斗会,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胡隆生同志不应该上台去给吴有序水喝、也不应该给吴有序擦脸,这样容易把掀起的高潮压下来,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好了,为了庆祝我们初战胜利,也为了庆祝明天省革委会的成立,今天晚上在省招举行庆功宴会。”
刘瑞英肚子里说:“我这第二把火烧得很成功。”
宴会上,刘瑞英想安慰胡隆生,但怎么也找不着他。一位年轻的纠察队员交给刘瑞英一封信说:“刘副主任,胡队长让我交给你一封信。”刘瑞英拿出信纸一看,信里说:“小姨,我不是当干部的料,我还是回家做豆腐比较合适。此致革命敬礼。”刘瑞英心里说:“我早就说过,你干不了大事情,没出息。”
为了表彰司马素兰所创作《革命歌曲操》随后发展成《忠字舞》的巨大成绩,大理地区教育局准备授予司马素兰“大理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为了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他们郑重其事把此事上报给省教育厅革委会。教育厅又报云南省革委会。分工抓宣传口和教育口的刘瑞英,接到这个报告,如获至宝。刘瑞英上任伊始,正在为第三把火怎个烧法犯愁,细看报告内容,欣喜若狂。她要在这个问题上搏上一搏。她掂量着,这样大的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别人抢了去,但是又不能超越林枫。为此她采取“瞒大不瞒小”的方式,她给林枫打了个电话:“林主任,大理地区教育系统准备为《革命歌曲操》和《忠字舞》请功,打了个报告想让我们帮助总结经验,另外我从北京回来后,一直未回家,所以我想向你请几天假回家一趟。请主任大人批准。”
林枫:“去吧去吧,这是件好事。从大理回来时别忘了给我带些大理特产。”
刘瑞英嗲嗲地说:“林哥,那还用说,回来后我请你来我这里喝酒。”
林枫心领神会:“嘿嘿,一言为定。”
随后刘瑞英带领一个庞大的工作组到了大理,一竿子插到底。另一方面,她让秘书把此事的过程以专题形式急报江青办公室,希望《忠字舞》成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来报答江青的知遇之恩。她心中的小算盘反复拨动着:“林枫是江青的亲信,早晚会调回北京,他一走,这省革委会主任的位置,非我莫属。”
表彰大会定于1966年11月17日召开。刘瑞英视这次大会为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她很清楚,这样一个地区性的群众大会,其规模和热闹劲显然无法和省级大会相比,但是在造势上、宣传上、声势上,都要给出百分百的效果,每一道程序她都亲自把关。她还把省报和地区报刊的总编和记者都请了来,要求云南省各报刊第二天见报,同时要求云南省电台、电视台作实况播放。
上午的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所有的发言稿都是由刘瑞英的秘书班子预先写好,何处掀起高潮,何处高喊口号,何处锣鼓喧天,最后的的鞭炮齐鸣,都按计划进行,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作为首长的刘瑞英的讲话很精彩,她学着江青讲话的口气说:“红卫兵好!革命小将好!同志们好!我代表江青同志和云南省党委、革委会来看望大家。”大家发出潮水般的掌声。刘瑞英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和江青同志通了电话,江青同志说她一直很想到四季如春的大理来,可惜最近工作太忙,暂时来不了。但是她的心和大家是紧密相连的。”又是热烈鼓掌和高呼口号。她接着说:“江青同志说:‘云南大理地区创作出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歌曲舞》和《忠字舞》,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巨大贡献,江青同志让我代表她向参加创作的全体同志问候,并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希望云南省的革命同志们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刘瑞英的讲话,不但受到热烈欢迎,而且给大家留下一个重要印象,好像她是中央派到云南工作的特派员,她和江青关系非同一般。
刘瑞英心里说:“看来,这第三把火也烧得不错。”
唯一的意外是司马素兰在发言中最后离开稿子讲了几句话,她说:“感谢组织上给了我那么大的荣誉。但是我要申明一点的是,创作《革命歌曲操》最早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一二年级孩子们的文化学习,而且提出这个创意的还有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他很谦虚,不愿意接受任何荣誉。另外,后来由《革命歌曲操》是如何演变成《忠字舞》的,就与我无关了。因为我一点也没有参加《忠字舞》的创作。” 司马素兰倒不是有多么高的政治素质,看出《忠字舞》的弊端,只是不想凭空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刘瑞英这次下到大理,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就像她手里拿着尚方宝剑似的,整个大理地区的党政干部,都屁颠屁颠的随她的意愿去调度、去奔波,她深埋在心底里的躁动不安的权力欲、支配欲得到极度的释放,令她舒畅、令她满足。她心里说:“原来手中有权是这种滋味呀,难怪武则天不当皇后要当皇帝,难怪慈禧一直不肯让光绪亲政,难怪江青好好的主席夫人不当,非要出来玩政治。如果有一天我调到中央会怎么样?”她内心窃笑,不肯往深里想。
午休时,刘瑞英正在高干招待所的套间休息。她躺在沙发床上,让贴身小秘顾耀明给她按摩。顾耀明今年二十三岁,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细声细气的,很会体贴人,给刘瑞英按摩时十分用心,位置的取舍很大胆,何处当用力,何处该轻柔,何处应该时间长些,他都掌握得非常到位,使刘瑞英脉搏加快,享受到无法言传的舒服。在朦朦胧胧中,她仿佛又见到江青在一个巨大而明亮的大厅里,当着许多人的面,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说:“瑞英同志啊,你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前一阵子你在云南省打开了局面,现在你又抓出了《忠字舞》在全国推广。你的工作成绩证明你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才能。我准备把林枫调回北京,他的位置就交给你了……”突然一阵敲门声把她从美梦中惊醒,她揉揉眼睛,很不情愿地回到现实中来。她轻声对顾耀明说:“别管他,就坐在一边,装作向我汇报情况。”她不耐烦地问:“谁?有什么事吗?”
门外的人说:“刘副主任,是林枫主任的紧急电话,要你马上就接。”
刘瑞英:“知道了,你让总机把电话转到我房间。”她又对顾耀明说:“小顾,你真乖,谢谢了。你先回去吧。”
顾耀明刚离开房间,电话铃就响了。
刘瑞英拿起听筒:“林主任吗?我是瑞英。请问有什么指示。”刘瑞英从骨子里看不起林枫,但表面上却给出足够的尊重。
林枫严肃地说:“出事了,江青同志刚才来过电话,她在电话里大发脾气。你好好听着,江青同志的电话原话如下:‘最近中央两条路线斗争非常激烈,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与之紧密配合。其中所谓《忠字舞》就是方式之一,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力图用这种极其低劣的形式使文化大革命庸俗化,来引起革命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以达到推翻文化大革命目的。林枫同志必须立即转告刘瑞英,所谓《忠字舞》的表彰必须立即停止,揪出其幕后策划者,该抓就抓,该判就判,该杀就杀,当机立断,绝不能手软。这件事明天就得见报,刹刹上面这些小儒大儒的威风。’江青同志还说:‘让刘瑞英把处理结果立即上报。如果刘瑞英在这件事上处理不好,就让她回家卖豆腐算了。”林枫又说:“唉,你是怎么搞的嘛,你给江青同志打了个什么报告,为什么不预先和我打招呼?”
刘瑞英听到江青的电话内容,心头一阵战栗,双腿发软,人就像要瘫了似的。她扶着床框,战战兢兢地说:“林哥,这件事我临出发时是向你汇报了的呀。”
林枫:“我只听说你请假去大理,没听说你给江青同志打报告啊。行了行了,你抓紧时间处理吧。我已经派省公安厅的负责同志去大理,协同你处理这件事。你就坚决按江青同志的指示办,‘该抓就抓,该判就判,该杀就杀,当机立断,绝不要手软’。而且把处理结果迅速上报。”
刘瑞英:“林哥,谢谢你的安排。我听你的,坚决按江青同志的指示办。”
刘瑞英看看手表,离下午开会还有不到一个半小时,时间非常紧迫了。她高频率地思索着怎么扭转目前的状态,心里盘算着:“最简便的方法是立即从监狱里提出一个死刑犯,强加他罪名,马上枪决,万事大吉。但这样做省公安厅的同志能通得过吗?而且这种调包把戏一旦败露,江青不把我的皮撕下来才怪呢……如果让司马素兰作替罪羊怎么着?这一招损了点,可是刚刚才授予她‘大理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还不到半天工夫就变卦,不仅找不出理由,群众也不会信服,弄得不好甚至会变成我导演的一场滑稽戏。这步棋太险,也走不通……”忽然她想起了司马素兰在发言中,曾离开稿子讲了几句话,她好像说过:“我要申明一点的是,创作《革命歌曲操》最早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一二年级孩子们的文化学习,而且提出这个创意的还有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他很谦虚,不愿意接受任何荣誉。”刘瑞英一拍脑门:“对,有门了,把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教师揪出来,就说他是整个事的幕后策划人。”刘瑞英马上让人找来司马素兰。
刘瑞英拉着司马素兰手,亲切地说:“司马素兰同志,祝贺你获得‘大理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司马素兰诚心诚意地:“谢谢组织和首长给我那么大的荣誉,这份成绩是许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刘瑞英说:“司马素兰同志。我很同意你的说法,这份成绩是许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想问你,你在上午的发言中,提到参加《革命歌曲操》创意的还有你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他很谦虚,不愿意接受任何荣誉。我们很想知道这位教师的真名实姓。”
司马素兰笑着说:“对不起,我向毛主席保证过,不把他的名字说出来的。”
刘瑞英也笑笑说:“作为个人,你当然有权利不说,但现在我是代表省党委一级组织和你说话呀,你的情况要写成材料上报,一直上报到中央的,因此就有必要如实把《革命歌曲操》参创人员和创作过程写清楚,一定要写上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师。否则我们的材料写得不够真实不说,你也有抢人功劳的嫌疑。”
司马素兰想了想,觉得刘副主任的话通情达理,如果现在不说,很可能以后真的会让别人产生误会,以为把别人的功劳夺为己有,便说:“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师是我们大雾县二小的洛伟奇洛老师……”同时详细地把洛伟奇怎样从字典中的四角号码检字法中找到灵感,自己又怎样能使之与课间操结合,创作出《革命歌曲操》的过程向刘瑞英汇报了。
刘瑞英说:“你说的洛伟奇老师是不是高高个子,白白的脸,平时不爱说话,一笑露出俩酒窝的男老师?”
司马素兰:“对,原来你认识我们洛老师。”
刘瑞英说:“没错,太认识了。”
司马素兰认真说:“刘副主任。拜托了,这件事请你替我保密。”
“保证,向毛主席保证。” 刘瑞英非常认真地。
下午的大会继续开,只是把写有“授予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大会”的红色会标,换成“镇压现行反革命分子洛伟奇大会”的蓝色会标。当然,五色彩旗,学校军鼓队也撤了,换上了许多警察和工人纠察队员。
人们都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互相询问:“怎么忽然间庆功会变成宣判会了?”同时还有人传出:“发明《忠字舞》的洛伟奇原来是个现行反革命分子,上午才授予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下午就判决死刑,而且就在会场边上执行枪决……”这事引起人们的议论和好奇。流言一传十,十传百,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整个大理城,人们扶老携幼,纷纷赶到会场上来。有为探明事实真相的,有为鸣不平的,更多是来看热闹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像赶集似的,嘈杂而混乱。
刘瑞英没想到一下子来那么多群众,心中暗暗高兴:“好,好,这样一来,会议的影响一定会名声远播。”她一方面吩咐警察和工人纠察队员,注意警戒,维持好秩序,同时要求记者和电台、电视台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
当司马素兰看到会标突然变动时,第一感觉是被人愚弄了,愤怒和悔恨使她全身哆嗦。冷静下来后,发现情况非常险恶。她虽然不清楚刘瑞英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有一点十分明显,就是自己中了圈套,刘瑞英他们不是好人。现在洛伟奇老师的生命危在旦夕,而自己又势单力薄,怎么办?她忽然想起一个成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来一个借力发力,把会场搅乱、搅黄、搅个稀巴烂。”时间紧迫,十万火急,已经不可能想得太周全,只能见机行事。她不顾一切地联络所有熟悉的人,各个小学的老师和红卫兵,向他们讲明情况,鼓动红卫兵们起来造反。她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出洛老师。
下午2时30分,女主持人来到话筒前,声嘶力竭地宣布:“宣判大会开始,把右派分子、大地主、大土豪、现行反革命分子洛伟奇押出来。”主持人声音刚落,两名大汉立即推着洛伟奇往前走。只见洛伟奇被五花大绑,头上戴着一顶高帽,脖子上挂着一块黑板,被一步一步推向舞台。
一名押送洛伟奇的大汉对洛伟奇说:“兄弟,我们是奉命行事,黄泉路上不要怪我们。”
洛伟奇:“你们放心,我到了阴间不会找你们麻烦的。不过请你们开枪时对准心脏好吗?打在我脸上太不雅观,而且别人看见了会做噩梦的。”
一个大汉说:“你一点也不怕死吗?”
洛伟奇:“怕倒不怕。只可惜早了点?”
“为什么?”
洛伟奇:“我养的四只小鸡还没喂食呢。”
这时男女口号员高喊“打倒右派分子洛伟奇”、“打倒大地主洛伟奇”、“打倒大土豪洛伟奇”、“坚决镇压现行反革命分子洛伟奇”。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大家没有思想准备,所以响应的人很少,变成了口号员的干嚎。
主持人又宣布:“现在由省公安厅负责人宣布洛伟奇的犯罪事实和对他的判决。”
一个穿灰色军服的人拿着宣判书在话筒前大声宣读:“宣判书。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洛伟奇。男,汉族,1934年3月3日生,出身成分:大地主大土豪。政治面貌:戴帽右派。查,洛伟奇在‘文革’中,顽固坚持反动立场,不思悔改,以文艺作为向党进攻的武器,用国民党反动文人王云五的‘四角号码’为引子,泡制出大毒草《忠字舞》,使之流毒全国。为弘扬正气,打击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消除其反动影响,现判决如下,对洛伟奇执行枪决,验明正身……”他正说到这里,突然有两个红卫兵来到他跟前,把他从话筒前拉走,他问:“你们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同时有红卫兵带开了洛伟奇,并给他解开了绳索。一位红卫兵对他说:“洛老师,快走,离这里远远的,别再回来。”
只听得司马素兰对着话筒大声高喊:“把大阴谋家、大野心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瑞英揪出来!”
刘瑞英正在为自己渡过难关而庆幸,也为自己一手导演的下半场戏剧的成功而高兴。忽然间,整个过程发生了逆转,她莫名其妙地被两名红卫兵押上了舞台。
司马素兰指着刘瑞英大声说:“就是这个刘瑞英,在不到两个钟头前在这里宣布:她代表江青同志授予我大理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称号,还说,云南大理地区创作出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歌曲舞》和《忠字舞》,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巨大贡献,江青同志让我代表她向参加创作的全体同志问候,并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希望云南省的革命同志们再接再厉。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大家都可以作证。”司马素兰问:“刘瑞英,你说过这话没有?”
刘瑞英不回答。两个红卫兵把她的头使劲往下摁。刘瑞英疼得不行,便说:“说过又怎么样?”
司马素兰:“可是不到两个钟头的时间,还是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又把一起参加创作《革命歌曲操》的洛伟奇老师定为反革命?而且立即枪毙。同志们,这是不是搞阴谋?”
台下数千人一起高喊:“是。”
司马素兰:“她是不是反对江青同志?”
台下数千人一起高喊:“是。”
司马素兰:“她是不是反对文化大革命?”
台下数千人一起高喊:“是。”
司马素兰:“像她这样的人是不是应该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