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风云初唐 第7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们想问你一个问题,
有个人做人几乎就是按照你讲的做,忠孝仁义礼智信全有,为主立下大功,可是当他主子成功后,本没有什么病,为避嫌主子宠幸的臣子,只好装病,结果为了逼真,真成了药罐子,也不知能活多久,你说值吗?”
当程处亮讲完,程处默也抬头盯着李宽,李宽一听就明白,程处亮讲的是谁,他们的老爹的结拜兄弟秦叔宝,要知道程咬金不在家中时,小哥两就是在秦叔宝家里长大,和秦叔宝感情深厚。
李宽没有随便开口,这是哥两的心结,秦琼是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能闯入敌阵取敌将首级的人物,但也因此浑身是伤,过年前李宽听到秦琼有病告假,也没深想,这里还有隐情?
再思量,一个人影出现在李宽脑子中,y沉的眼神,鹰钩鼻,盯着人就让人不寒而栗,侯君集。难怪从侯君集回朝后,秦琼上了几次朝,就告假了。不过两人有什么过节?
李宽原本猜测秦琼自唐统一后,没有其他出战立功纪录就因为伤病缠身,1o年后就因病去世,今天听到了一个大秘密,秦琼是装病,结果现在成了真病,李宽才发现自己对于大唐的朝野真是了解的肤浅,对李世民想的太简单。
不过现在李宽还要开解这哥两,李宽装作听不懂他们讲什么,只是语重心长的和程家兄弟说“我呐,只能告诉你们,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记住这些,再照孔夫子话作,对外就是完人。”
哥两对视一下,真心向李宽施了一礼,这是为人处事的总结,不是真心为你的人,怎会告诉你?回去时,程家兄弟以往那傻憨憨的样子没了,世家弟子的风范尽显无疑。
程咬金回到家看到自家的二儿子,才放下心来,程咬金老早就知两小子有心事,不过不知道是啥,原想用李宽来刺激下,谁知效果这么好,忙问两子,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两程把李宽最后的话告诉老爹,程咬金马上就偷偷的把这四句变成程家家规,严厉要求两儿子跟在李宽后面,心想,还是小看宽小郎了。
标题解释:传道是告诉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方向,授业是为了做好这个人而应该从事的事业,解惑是在做人的道理从事的事业有冲突有迷惑时为我们解答,消除我们的疑惑。李宽只是传道,没有授业、解惑。
;
第二十六章无忌调职 吐谷浑来犯
初七这天是初唐元旦休假的最后一天,李宽这天终于睡到自然醒,独自悠悠过了一天。第二ri一切恢复原样,早早的就去上早朝。
可能过节综合症自古就有,李宽就发现一大早,全臣全是无jg打采的,个别小年轻还偷偷用手捂着打哈欠,李宽再瞄瞄李世民,感觉老李今天好像兴致也不高,难道传染了?
大伙就在煎熬着,等着老李宣布退朝,刚过完元旦,朝中也没什么大事,早朝要商讨的事一会就结束了,李宽和好些大臣准备躬身拜退了,哪知李世民发话了“今ri,朕宣布件事,免除长孙无忌的右仆she,授以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什么?原本昏昏yu睡的大臣全来了jg神,用眼余光偷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脸坦然,好似老早就知道似的。李宽和好些大臣一样,就纳闷了。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为布衣之交,在李世民未起兵之前,已与李世民关系很好,加上现在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在玄武门事变中起过重要作用,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
李宽还记得过年前,当时有人上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力过大,荣宠太盛,李世民当着全臣的面,将密表拿给长孙无忌看,并说:“朕对你丝毫不怀疑,假如各有所闻而不说,则君臣的想法便不能沟通。”又对全臣说:“朕的儿子均年幼,所以视无忌如亲子一般,不是其他人所能离间的。”
当时全臣就知晓,长孙无忌为其它大臣所不及,秦王府的老臣子还知道知道一件事,李世民登基后多次想用长孙无忌为宰相,是长孙皇后坚持请求不要任命。
但李世民最后没有听从,于去年七月,任长孙无忌为右仆she,位极人臣,今天怎么罢免了长孙无忌的右仆she,而授以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要知道开府仪同三司虽然是文散官中最大官职,实权并不大,难道这这对连襟兄弟有矛盾?全臣把眼瞪的大大的,看看老李,再看看长孙无忌,好似就能从中找到原因。
李世民没什么jg神的对全臣讲“诸位爱卿,今ri罢免长孙无忌的右仆she,不是长孙无忌做的不好,而是长孙无忌从去年开始就cao劳不止,还要忙着修订《贞观律》,朕实在于心不忍,加之长孙无忌多次请辞,最终今ri朕答应他的请求,朕虽希望我大唐蒸蒸ri上,但是诸位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
说完,李世民还情深意切饱含热泪,全臣感动的热泪盈眶,多好的明主,为老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了。
长孙无忌心里不屑,但是面上也跟着全臣哽咽着,李宽和长孙无忌对视下,咦,长孙无忌的目光怎么透着一股感谢?
老李退朝了,长孙无忌把李宽叫到自己的马车上,送李宽回府,李宽才知道今天长孙无忌请辞还真和自己有点关系。
原来年前给李世民上密奏的书信,有二份,李世民当着全臣只拿出一份,还有一份是是说长孙无忌借职权打压温大雅,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
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起自大业十三年(六一七)五月,终于武德元年(六一八)五月,记述了李渊太原起兵到称帝的经过,共计三百五十七天。李渊起兵后,任命温大雅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掌握文书。
李世民登基后,让温大雅与其弟温彦博一起共掌机密,记录一些民生史记,奏表中讲长孙无忌,肆意要求温大雅胡编乱造史实,让两位录书员不堪其扰。真实情况是,长孙无忌见两人记得民生史实不符实际,要两人重新改过,两人没有照办,长孙无忌准备上奏,哪知年前事情繁杂,就放了下来。
结果有人提前参了长孙无忌一本,按说没什么,哪知温大雅他们夸大民生的记载,是李世民暗中授意的。当时,长孙无忌还和李宽谈过这事,李宽李宽让长孙无忌不要管这些,要知道没人点头,谁敢捏造史实。
真要管,一定要让魏征来,别人可能会掉坑里。但是魏征还在山东,没回来,长孙无忌当着众人,批评了温大雅兄弟。
李宽也没深想,笑着和长孙无忌说“要是有人问这事,大人只有主动请辞,才会安稳。”长孙无忌也没在意,哪知初二长孙皇后招长孙无忌进宫,把另一份奏表拿给长孙无忌看。
问长孙无忌到底何事,才大惊失se,原来长孙皇后发现李世民的虚荣心跑出来了,魏征不在,没人好直谏,别的谏议大夫都是世家子弟,只有魏征这个谏议大夫从寒门走出,李世民礼贤下士,对魏征是百般容忍,这让人夸大史实的事,让魏征管最好不过。
哪知自家哥哥扎进去了,虽然两兄妹没什么依仗,但是这种事怎么好让外人知晓,要知道长孙无忌现在富贵至极,李世民开始没什么想法,要是太,一定会带来灾祸的。
李世民刚接到这份奏表时,就对长孙皇后发了一通火,怨长孙无忌以权压人,仗着是皇帝的哥哥,肆意妄为。长孙皇后开始没在意,等听了长孙无忌的解释,才晓得哥哥这是吃力不讨好,怎么会去管这种小事。
那时长孙无忌才想起,李宽说的上头有人什么意思,现在也不知怎么办?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商议,让位。长孙皇后不看好,之前主动请辞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次难道就会成功?
当天长孙无忌见到李世民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他请求,李世民于是准许离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李宽听完,也不知和长孙无忌讲什么,最后,李宽看长孙无忌靠在马车木板上,对长孙无忌说了句“人心易变,但求无愧无心。”见长孙无忌jg神恢复一些,李宽放心下车,回府。
连着两三天,李宽一有空就偷看着李世民,就想看清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不等李宽想明白,又起战事,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这次李世民受不了了,突厥强盛也就算了,你一个小小吐谷浑也敢来犯我大唐?
要知道隋朝两次征战吐谷浑后,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吐谷浑就剩弹丸之地,加上在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进扰洮(治美相,今甘肃临潭)、岷二州。
唐遣柴绍率兵救援。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ri,被吐谷浑军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she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柴绍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乘其无备,暗遣jg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oo余级。八月,吐谷浑名义上归降唐朝。
现在吐谷浑竟然袭击岷州,李世民下旨,让岷州都督李道彦调3万将士攻打吐谷浑,就没了下文。全臣都知道如今的吐谷浑兵少将少,李道彦这是到手的功劳,一定是胜仗,没人担心,就是一些老将也不放在心上,用人压都把吐谷浑压死了。
只有李宽听到李世民让李道彦带兵,心里一沉……
解释一下:文中李世民讲“视无忌如亲子一般”这个“视”,是说长孙无忌把李世民的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
第二十七章 唐退 吐谷浑岷州之战
李宽原想就领兵之人和杜如晦谈谈,但是想了想李道彦,本身就是唐朝宗室,加上这次任命是李世民当众宣布的,就没有发言。
当李世民的旨意发出去后,李宽上完早朝,刑部也去的少,一有时间,马上就去杜如晦的兵部,看看岷州最新战报,让一些兵部的老油子笑话,楚王来兵部得了。
李宽刚来大唐,就已经重点看过李氏一族的宗室成员名单,又暗地翻阅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大体了解一二。这个李道彦,是李渊堂弟的儿子,虽然骄奢无比,为人夸夸其谈,但是李渊、李神通、李神符几人就是喜爱他。
伍德年间,李神通向李渊举荐他,结果李渊授他为朝请大夫。等李渊禅位前,又封他做义兴郡公,进封胶东王,授陇州刺史。李世民登基时,赏封李氏宗亲,李道彦拜岷州都督。
这些就算了,李宽最担心的是,李道彦做统领时,经常让手下借作战,抢掠当地民众,吐谷浑进犯岷州,倒是没什么,就怕李道彦不知轻重,敛财无度,祸起萧墙。
没要李宽担心几天,十二ri这天,岷州来报,党项攻下岷州,岷州都督李道彦退保松州。全臣哗然,怎么会这样?
前线来报的士兵,在朝堂上,哽咽着诉述经过,原来在来犯岷州前,就先与处于岷州后头的党项联系,望他们能够借道,直从后面插入岷州。
党项族人里面分成两派,一派赞同借道给吐谷浑,一派不同意。同意者讲吐谷浑就与党项接连,若是不借道,恐怕就是灭族之灾。另一派人讲,借道的话,万一兵败,唐军一定不会放过党项,同样是灭顶之灾,要知道唐军比之吐谷浑,不知强百倍,若提前告知唐军,让唐军从党项族内的阔水过去,同意可以打败吐谷浑,不是更加找个强大的盟友。
党项首领拓跋赤辞最终决定,先不借道给吐谷浑,知会李道彦一声,资助大唐进攻来犯的吐谷浑。
全臣一听好事啊,怎么还会败北?李世民向来报士兵,问出自己的不解,士兵压印住气愤,继续回禀。
党项首领拓跋赤辞来和李道彦会面,告诉李道彦和手下的诸将:“过去大隋的人,来击吐谷浑,我党项每此都资助他们军用,但是大隋人没有诚信,每次从我党项经过一定会见到侵掠。要是将军没有别的想法,这次我党项一族当资给粮运;要是你大唐欺我党项,一定会固险来塞你们军路。”李道彦带着手下诸将与党项首领拓跋赤辞歃血而盟。
全臣听到这,疑惑了,稳稳到手的胜仗啊,怎么会败?只有几个武将和一些熟知李道彦为人的老臣,没言语。李宽就知道,问题一定出在李道彦身上,果不其然,前线的士兵,提到李道彦就要喝其血。
原来,李道彦带着兵将到了党项族中的阔水,看见赤辞没有防备,不动声响的偷袭了拓跋赤辞,把他当做人质,向党项族人强要牛羊数千头。并将族中的金银珠宝掠夺一空。
结果导致好些个羌族怨怒,派兵住在野狐硖,李世民让调遣的三万士兵不能进入岷州,反而被分隔开,赤辞带着党项族,联合吐谷浑攻打唐军,最后唐军大败,死者数万人。
当士兵讲完,整个朝堂寂静无声,李世民气的面红耳赤,不知是谁喊了声“昏将误国,让我大唐兵将惨遭非命,望陛下严惩”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好些大臣当场就骂起李道彦来,一些武将,恨不得把李道彦杀了,李靖、程咬金几个,竟然噙这泪,李宽也不知他们是为岷州百姓,还是死去的兵将。
其实李宽这时心里是最难受的,自己早猜测李道彦可能会出错,就因为他是李氏宗族的人,就因为自己看不清李世民到底怎样,没有和杜如晦打声招呼,结果数万人惨死了,岷州百姓也不知怎样?
好像有数万条人影在李宽周围飘荡,李宽就觉得冷,好冷。只是一个人的错,却要赔上数万条xg命,虽然这个错不是李宽做的,但李宽避不了自己的心,懊悔,无措第一次充满李宽的心头。
李世民看着像菜场的朝堂,将案牍上的一本奏折扔到地上,来了句“将李道彦降爵为公,调回京师,回京再议。”李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大的过错,降职就好了?
再看看,四周的大臣,没有一个有异议的,李宽才明了,皇家生来就是贵族,不是空|岤来风。李道彦回京后,估计他的手下就是替死鬼了,他就在长安做个富贵闲人了。
李世民下完旨,全臣都安静等候老李安排,李世民这次没有直接下命,问全臣怎么看吐谷浑进犯岷州一事,李靖主动上前请旨出征,李世民未知可否。
这是?没要别人上前再请旨,户部尚书杨纂拱手汇报,“臣户部因上次出征,已无多余粮草供应,不知此次征战从何处调来粮草?”
几个武将才知道李世民不开口的原因,那怎么办?
李宽也不管别人有没有想到,看了下长孙无忌今ri没有上朝,就借他名头用用,李宽向李世民拱手一拜,“臣前几天听长孙大人,讲到过岷州,岷州多山少水,只有很少一部分羌族有牧草放牧,吐谷浑本就是游牧民族,一定不会常守岷州,别的臣就不知”(真不知吗?)
房玄龄、杜如晦几个谋臣一听,对啊,几人就在朝堂上商议一番,房玄龄上前,“陛下,无需再次征战,臣等几人商讨,这次先让吐谷浑在岷州抢夺一番,估计他们没几ri就会离开,陛下下旨安抚党项等土著,再重派岷州卫守,与当地羌族交好。严守岷州,等我朝缓过元气,再将吐谷浑拿下,陛下认为如何?”
老李还没讲话,申国公高士廉开口道“别的都好,就怕党项等土著,因此事对我大唐怀有怨恨,不等吐谷浑再次来犯,当地就不安生了。”
这也是啊,李宽一看不行,顾不得出不出风头了,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地的土著有好些特产,我们可与之互通有无,像党项当归就是名贵药材,我们可以以物换物。
到了长安城就是高价,能充实国库,又有土著交好,陛下派个重臣和党项首领讲明情况,估计就会没事。那时我们贸易达成,吐谷浑再次来犯估计当地土著就不答应,望陛下恩准。”
全臣一看,楚王很有才情吗,齐声向李世民拜道“陛下恩准”李世民看了会李宽,下旨同意。
没有多久,岷州恢复往ri生息,重回大唐手中,当地的土著好几次和吐谷浑有了摩擦,吐谷浑只能小打小闹的来犯一二。
户部尚书看见李宽,满脸堆笑,要知道才几天功夫,从土著那带回的药材就让户部宽裕一些,楚王在西市的商铺不要太让人眼红,看来楚王还是个财神,得想法子把楚王要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