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活色生枭最新章节 > 第43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活色生枭 第43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了,要做和,谁还能逼着咱打。”

  阿夏也笑了,并肩称雄,这个主意倒是两全其美,跟着又问道:“那赌注怎么分?”

  赌注都是空话,想兑现就得先正式开战,宋阳才不要,摇头笑道:“不用分,全归你们回鹘!但是小台子上的奖品我都要!”

  阿夏大喜,立刻点头答应下来,当然也免不了没口子的道谢,南理、回鹘两家的胜者,就在燕人的漫天怒吼声中,仿佛家家酒似的分好了战利品。宋阳知道自己占便宜了,有点不好意思,又指着小台子上的奖品:“或者……你挑一件?看哪件顺眼就拿去。”

  阿夏却道自己才是占便宜的那个,忙不迭地摇头:“不要不要,都是您的。”说完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赌注我家也不能全拿……睛城给您?”

  阿夏没有胡大人那份眼光,不过也能大概明白,在赢下的这一大串赌注里,‘睛城’是最好听、最贵重的,但几乎就没有兑现希望,干脆把这个选出来送给宋阳,自己不丢实惠,又显得挺大方来着。

  女人的这份小心眼,宋阳当然不会去揭穿,也不推让,呵呵地笑道:“日出东方要真能娶了你,是他的福分啊。”

  提到心上人,阿夏的脸蛋红了,宋阳哈哈一笑,他也不知道怎么表示‘打和’,干脆用前一生的办法,抓起阿夏的手,并肩高举,向所有人示意,两家言和共享胜利。

  阿夏身后一个武士不顾重伤剧痛,奋力鼓起自己的大嗓门,对外大声宣布:“回鹘、南理,打和了!两个都是第一,一品擂所有武士奖品都归南理,一品擂赌注中,睛城也归南理,其他都是回鹘的!”

  回鹘人的汉话生涩、发音古怪,更无措辞可言,都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但此人的吼声着实惊人,连远在城楼的景泰都听得一清二楚。

  宋阳兴致高昂,也随之开口大吼,只两个字:“搬家!”

  睛城不是你们的,赶紧搬家……燕人骂声蓦然高涨,宋阳全不理会,又转头望向萧铁匠:“龙雀真能攻破铁笼?我等不及他们开门了。”

  铁匠笃定点头,宋阳嘟囔了一声‘是真的才好,要不可丢人了’,说话同时,龙雀冲轰轰烈烈,红色战刀贲烈斩去。只听一连串刺耳锐响,牢不可破的铁笼被宝刀破开大洞。宋阳脱身而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急冲箭步飞上陈列奖品的小台。

  他是胜者,奖品本就应该是他的,燕兵没有阻拦,只是把目光投向长官,带队将领则仰头望向城楼的皇帝……景泰双目通红,胸口剧烈起伏,根本不看别人,只死死盯住罗冠,咬牙切齿。

  宋阳上台,来到诸般奖品兵刃前,龙雀血色暴涨,狠狠斩下!

  金铁交击的锐响刺穿夜色,宋阳发了失心疯,一刀一刀重击他的战利品,不过片刻哀鸣淬厉,高台上所有的奖品都被龙雀砍断、砍碎。

  那支开国鸿矛、功勋之器也不例外,断裂成了三四截……放眼天下,没有一件兵器、也不能有一件兵器,有资格陈列于龙雀上!

  龙雀在手。

  龙雀在心。

  天下第一的龙雀宝刀,尤太医的厚赠。宋阳放声大笑,就如入擂前一样,手擎龙雀高举向天……亮!刀!

  我知道,你看得见。

  而九月八,夜还长。

  第六十九章 抢妈

  笼子破了,也不用再等开门,笼中人6续走了出来。

  一直在外观战的胡大人,此刻激动地浑身打颤,连胡子都快抖掉了。这是做梦都不会发生的情形,南理竟然赢了?等回到凤凰城,此行就会变成天大功勋,左丞相为带队主官,自然居功至伟……老头子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城楼,抓着景泰的袖子说一句:“谢谢你放我们进笼子啊!”

  本来信心百倍、早在来时就准备好大肆庆祝的燕民,此刻群情汹涌,后面推前面,人潮躁动一次次地向前冲,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兵已经渐渐有些弹压不住了。

  城楼中的景泰双眼满是血色,怒声喝斥:“罗冠……罗冠!狼心狗肺,你怎能降!”

  罗冠长声应道:“战前我便告知万岁,不保胜、打起来看。”说完,他看了宋阳一眼,又继续回答景泰:“本来有望大胜,若万岁不把南理人也送进笼子的话。”

  他只是如实回应,却根本就没想,他的话对景泰而言,何异于一记响亮耳光狠狠抽在脸上。景泰怒声大吼:“狗贼、国贼,你低头认输的时候,就忘记了朕会把你千刀万剐么。”

  认输之后罗冠便已颓然,但他还有最后的心愿,总要再见恩师一面,说不定他老人家能清醒片刻,一掌要了自己性命。老人家报得大仇心情欢畅,自己死而无憾啊……这条命是要还给师父的,正因如此,现在绝不能死,对景泰摇头道:“一品擂前,你我东主之谊便告结束,是万岁亲口留我、着我再打这一擂,曾有言在先不论输赢……”

  景泰哪会听他说什么事先约定,不顾手掌剧痛,把身前箭垛拍得啪啪乱响,全没了帝王风度,只有歇斯底里地大吼:“狗贼,朕不杀你便不是燕帝!”

  皇帝必杀自己,又哪还有什么可辩驳的,罗冠怒极而笑:“景泰,要脸你就别躲!”声震如雷,全场清晰可闻,大宗师还不等周围士兵涌上,已取弓在手,遥指城头燕帝。

  景泰身后有侍卫高手,反应何其迅疾,疾呼了声‘护驾’,一群人扑上来直接把皇帝按倒在地。罗冠的箭技谁敢小觑。

  而宋阳却哈哈大笑,放开声音对罗冠道:“前辈,你忘了,你的箭壶在我这呢。”

  罗冠扬声笑答:“我没忘,是万岁忘记了……我有弓无箭。”

  有弓无箭,罗冠不过是个虚势。

  脸丢到鞋底子下面去了,景泰气炸了胸肺,抡圆耳光怒抽扑翻自己的侍卫,口中咆哮怪叫;广场中禁军抽刀,罗冠蓄势,宋阳迅速靠近准备帮忙……

  眼看搏杀将起,忽然一串法螺声呜呜响起,平和、稳重却不失嘹亮,即便在千万人的喧哗吵闹中依旧清晰可闻。伴随法螺传来的,还有一阵阵庄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之声低沉,却又带了一份飘逸,说不出的古怪,但直冲心底,让人胸中一清,耳根一净。

  正暴跳如雷的景泰听到这个声音,脸上陡然升起狂喜之色,放眼大燕,能以法螺清道、能在行走中宣唱佛偈的,就只有一个人……他来了!在自己最无助、最委屈、最不知所措、只想发疯发狂的时候,他来了,国师终于来了。

  推开身边所有人,景泰奋力跳起来,传旨要所有人都肃静侍立,连缉拿罗冠的事情都先暂缓……佛法慈悲,国师到场不宜见血。该死之人一定要死,他们早被重兵围困,谁也逃不了,等一等无妨的。

  景泰奋力向下张望,果然,长街尽头,一座红色大龛正在三十几个盛装僧侣的簇拥下急行而来。

  大龛四帘卷起,其中一个人,森冷面具、白色长袍、黑色手套……

  雷音台在大燕经营数十年,国师威望早已深入人心,当他法驾出现,汹涌人群转眼平静,奋力向两旁退开为大龛腾出道路,足足有三成燕人就势跪倒,对着大龛顶礼膜拜,口中跟随护法弟子一起低唱佛号。另外那些不算太虔诚的,也都躬身低头,面色恭敬。

  扛龛弟子修为精湛,移动迅捷,很快穿过长街,负责卫戍的燕兵哪敢阻拦国师法驾,纷纷让路,大龛穿过半座广场,在距离宋阳、罗冠等人不远处,停了下来。

  而这一会儿的功夫,也足以让景泰变得冷静一些。红色宝龛是国师的专用乘驾,平日置于大雷音台、护送法驾的随行弟子也都是留守雷音台之人。国师回来了,却没有提前告诉自己,甚至都没有一封雀书,就直接返回寺里?没这个道理的。

  若真是他,不可能不打招呼……

  此刻国师已经走下大龛,带领众僧遥遥对着景泰合十施礼。景泰草草回了个礼,心中飞快盘转着各种念头,低声对身边侍卫传令:“宫内设伏,准备缉拿国、国师……一入宫便将其拿下!记得,不可伤害他的性命。”

  虽然可疑,但还不敢笃定他就是假的,不过景泰能肯定两件事:其一,即便是假的,也不能当众缉拿此人,燕民不知国师是被冒充的,就凭国师的威望,下面的燕卒一动,非得激起民变不可,只能让他进宫再动手;另一,万一国师是真的,自己动粗抓拿错了他,他也绝不会和自己计较什么。

  他永远不会真的责怪我。

  太监高声宣旨,传国师入宫觐见,同时内侍首领脚步匆匆,赶到宫外法驾前,毕恭毕敬地接迎国师,景泰站在城楼,仔细观察着国师的举动。

  果然,国师不肯入宫,他对内侍首领轻轻说了句什么、又塞给他一件东西,随即摆了摆手,示意对方赶快回去把话带给皇帝。

  景泰急于想知道,这个‘国师’究竟说了什么,真恨不得派人下去用鞭子抽内侍,让他跑得快点……可是正不耐烦地等待时,景泰脸色遽然一变,他又看到了一个‘怪人’,古怪打扮的女人。

  和国师一样,这个女子也没有官兵敢阻拦——苏杭。

  穿过人群,苏杭脚步匆匆,一直奔向宋阳,其间还不忘对城楼上的景泰挥挥手。

  国师和景泰,只有局内人才能感觉到的紧张对峙,宋阳就是局内人,之前在千万燕人声嘶力竭的喝骂中他都能从容大笑,可现在的寂静,却让他握着龙雀的手掌冒汗……不过,即便紧张,宋阳一见苏杭还是愣了下,表情古怪:“怎么打扮得跟春丽似的?”

  “不是要打架么,得像那么回事,早知道不该剪头发……”少有的,苏杭这次只贫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就变得郑重了:“谁都看得出,是你串通罗冠、夺下一品擂,凭景泰的性子,一定一定不会让你活过今晚!现在连国师都到了,咱们还不逃么?”

  宋阳皱了下眉头:“咱们,你也要逃?”

  “本来我不用逃跑,不过要救你,我就得和你一起逃!”说着,苏杭踮起脚尖,在宋阳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宋阳先是面露诧异,跟着点头而笑,对苏杭道:“谢谢。”

  苏杭咯咯一笑,全不管别人的目光,抬手捏住宋阳的脸颊:“谢个什么,别傻了!”

  燕民之中认得苏杭的人不多,看她身着奇装异服、众目睽睽下和一个男子又是贴身耳语、又是捏脸调笑,尤其可恨的是这个女子长相那么好看、偏偏去和南理的狗子打情骂俏,所有人都在心里暗骂。

  苏杭和宋阳的亲昵,全都落在了景泰的眼中,皇帝终于知道她的心上人是哪个了,不自禁地桀桀低笑,可苏杭却忘乎所以似的,抱着宋阳的胳膊,扬手对景泰笑着招呼:“我喜欢他!”

  话音刚落,不远处忽然响起‘咕’的一声怪笑,国师转头望向了他们,目光里透着几分好奇……

  而宋阳还嫌不够,又放开声音,对满城燕人笑道:“她是明日山庄庄主,苏杭……我是宋阳,南理人。”

  一百个睛城燕人中,有九十九个没见过苏杭,可没有一个没听说过明日山庄,人尽皆知,苏杭是奇女子,为景泰所倾慕,但圣上不以势力强娶,送出万千宠爱,静待苏杭改变心意……本来是一段佳话,任谁也想不到啊,这个南理小子不光抢了一品擂魁首的名声,他还抢了万岁爷的女人。

  轰的一声,百姓间喧哗再起,阿伊果小声对南荣笑道:“阳娃子能干哟,抢了皇帝老子的女人……是不是就等于抢了燕国人的妈?”

  笑声虽低,不过就在她们旁边的二傻还是听见了,下意识地把手里的盾牌举高了些,心里琢磨着,夺妈之恨,这得是多大的仇。

  城楼景泰,听到看到下面发生的一切,好不容易才平息少许的怒火再度烧疼了胸口,今天晚上短短一会儿功夫,被罗冠、宋阳轮番地猛抽耳光,登基二十余年,从未受过如此大辱。

  就这个时候,刚刚去请国师入宫的内侍首领跑回城楼,正想靠近皇帝说话,景泰忽然省起了什么,暂时顾不得城下事情,厉声何止内臣:“止步!后退!”

  国师擅毒,冒充他的人会不会也擅毒?会不会通过这个太监把毒传过来……如果不是因为脾气太暴躁,景泰应该算个细心人吧,喝退内侍,但又不想他大声宣出对方的密语,只得命身边的侍卫上前……前后五个人依次传话,‘国师’的交代终于传到了景泰耳中。

  ‘国师’说:恭喜万岁,此行南理大功告成,燕顶被碎尸万段。

  还有一件信物,内侍捧在手中,黑色的鳞皮手套,国师的贴身之物。

  侍卫的声音很轻,但落入景泰耳中,无异九天神雷!刹那里怒火焚碎肝胆,胸口憋闷欲炸,可即便如此,他仍强忍着……不能传旨拿下‘国师’。

  宫前千万百姓,半数奉国师为仙佛,地位崇高无上,禁军一旦动手,顷刻就会激起民变;

  而‘国师’能来到这里,说明他已经骗过雷音台的僧众,若现在去缉拿此人,大雷音台便会尽出精锐,直扑皇宫,那就真的乱了。

  当务之急不是直斥国师冒充,那样只会惹出马蚤乱。无论怎样,都要先散去百姓再说……他不在了,我便不能发疯。景泰深深吸了一口气,身体还在无法抑制地颤抖着:“传旨……”

  才刚说了两个字,一支本来在广场上负责维持秩序的百人禁军队,忽然转头扑向国师,带队军官纵声高喊:“奉旨,缉拿逆贼盛景和尚,包庇者罪同谋逆、反抗者九族诛灭!”

  盛景,就是国师的法号了。

  国师身边就有三十多名高手弟子,一支百人禁军根本杀不到正主,但他们打着皇帝的旗号、做了皇帝最害怕、最不敢做的事情。

  景泰急怒攻心,再也无法忍耐,‘噗’的一口鲜血喷出!

  事已至此、大乱再无可挽回……景泰的脸色苍白如纸,唇齿、下颌、前襟浸染鲜血,声音嘶哑难听:“杀光……一个不留!”

  六个字说完,身体晃了几晃,重重栽倒、就此昏厥。

  此刻,无数燕人鼓噪,人潮涌动直冲广场,民变初现。

  第七十章 水火

  在燕国,有关国师的传说很多。

  比如,大燕子民笃信佛陀,唯独北方靠近草原的天宝府,城中百姓不拜佛祖菩萨,却信了草原上的邪魔外道,拜狼神侍萨满,终于在景泰七年出事了,城中突生恶疾,染病者先是长出红疹奇痒难耐,继而皮肤溃烂无法愈合,受剧痛折磨慢慢死去,针石无治、萨满调配的神药更不见半点用处。

  到后来连大萨满都染病而亡。

  别处燕民都说他们侍奉邪神,惹得佛祖不满,这才招致天谴,纯粹活该……唯独国师悲天悯人,说天宝百姓虽误入歧途,但终归还是大燕子民,佛法慈悲,无不可度之人,率领弟子连夜赶路,从睛城直抵天宝府,而后接连十三天十二夜不停不休,办了一场浩大法事,为满城百姓祈福,祈求神佛宽恕。最终国师求来圣水,分与城中病患抹身。

  说也奇怪,圣水一到怪病不药而愈,即刻祛除。自那以后天宝府人人感念国师恩德,弃萨满改信佛陀……或者说改信大雷音台。

  又比如,景泰九年定州白蚁为害、景泰十一年白河城河水染毒,坊间传言是水妖为祸、同年洪梁县城妖道作祟等等,大燕国哪里出事,国师都会出现,带民做法求佛祖垂怜……只要他肯向神佛祈愿,灾祸立刻就会平息。

  少半燕民把他当成了活菩萨不是没道理,谁能救民于水火,百姓自然把他看作在世观音。

  而对国师来说,‘救民于水火’其实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先‘引一次水’或‘放一场火’,把‘民’放进其中,再把他们拉出来就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但是这几放、几拉,不知不觉间,国师的威望就传遍燕土、深植人心。

  ……

  皇帝吐血昏倒,一队禁军高声‘宣旨’,还有李明玑、帛先生、顾昭君事先派出混入人群手下,齐声怒吼着:国师何罪……

  宫前燕民无数,胆小怕事的欲逃却无路、存心闹事的拼命怂恿、虔心向‘佛’的奋力前冲想要守护法驾、而更多的人则是盲从盲信。

  一品擂丢尽颜面,燕人心中都积攒了无尽怒意,第一恨叛徒罗冠、第二恨南理回鹘,但这远远不够,还有一重熊熊怒火,直指自家景泰皇帝:若不是他昏庸无能错信j贼,又怎么会输。

  还有,被人用空弓虚晃着比划一下,就忙不迭扑倒躲避……这样的帝王,威严何在、脸面何在。

  现在这个皇帝连罪名都不宣布,就要诛杀让万家生佛、得燕人敬仰的国师。

  皇宫广场前沿,顷刻大乱!

  从那个百队禁军突然出手要斩杀国师开始,万民哗然、万民哗变,大乱就再也无可挽回……躁动乱民之中,三成是因为真心爱戴国师;三成是因为一品擂迁怒皇帝;另外那些则干脆什么都不为,有人闹他们便闹,有人烧杀他们便烧杀,藏在衣冠下、皮囊中、骨血间的兽心兽性!

  而真正火上浇油、让民变迅速升级为暴乱的,则是景泰的‘镇压’圣旨。

  景泰没做错,昏厥前他已经看到:民心松动群情激奋、有人冒充国师、有禁军叛变假传圣旨,今夜大乱已成。民变无可避免,放任不理只会愈演愈烈,除了血腥镇压、诛灭所有敢于作乱之人外,再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民变化作暴乱,是迟早的事情,不过一动刀兵,就一定会加速这个过程……没办法的抉择吧。

  今天里,睛城燕民的‘口号’一变再变,之前的‘南理,懦’,‘杀!杀!杀!’,现在已经变成‘国师何罪’。

  燕民乱冲,狠狠冲击着卫戍士兵的队列,广场上的其他队伍顾不得围捕罗冠或者国师,迅速与最外圈的友军汇合,扎住防线,带队将领大声传令,辖下军卒刀剑齐挥、红缨染血,杀声与惨嚎裹杂在一起直冲夜幕。

  皇宫大门迅速关闭,内廷禁军登上城头,持弩盘弓冷冷对准城下。与此同时宫中号角响彻四方,召唤四方禁军来镇压乱民。

  ‘吹哨子喊人’的,不止皇帝一家,国师座下弟子也发出讯号,传令大雷音台僧兵出动……真不是琥珀下的命令,她今天冒充国师,从头到尾,就只传过一道像样的命令:摆法驾宫前,去看看一品擂进展如何。

  等到给燕帝传上口讯、送去信物后,姑奶奶就成了没事人,早都转移注意力了,她光打量苏杭来着,美滋滋的,她喜欢她的打扮。

  ……

  国师离开之前留下了一道命令:我不在时,大雷音台所有的行动,都要入宫请示皇帝。即便是我亲手落印的法旨传回,也要送入宫内,得皇帝同意才能执行。

  国师留下的那个‘真正心腹’,就是景泰。

  想要靠假法旨调动僧兵的念头,根本没有丝毫成功的机会。所幸,因为琥珀的介入,宋阳等人放弃了这个想法。

  琥珀做足了准备功夫,的确能瞒过和尚、成功冒充国师,但这‘成功’两字是受限于条件的:聊天说话或者装深沉,没一点问题;若诗及佛事、寺务或者僧兵这些正经事,即便有施萧晓帮忙,琥珀掌握的信息还太少,做不到滴水不漏,迟早被拆穿。

  这个道理顾昭君、李明玑、帛先生和琥珀自己都能想得通。

  不知道有关僧兵的细节,冒充的国师无法通过‘正常手续’调运僧兵出来造反……几头狐狸换了个思路:是不是能有一个办法,直接把‘正常手续’略过去?

  比如,国师突然被皇帝宣布为反贼,要凌迟问罪?

  若此事真的发生,大雷音寺的僧兵是会因为没有命令所以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国师先被景泰诛杀、然后再等着禁军来清剿自己;还是就此揭竿而起直击燕宫,救国师、救自己?

  一切都在算计之中。琥珀进入大雷音台,独有的鳞皮手套、唯一的精致面具和腹语闷声;‘无意’露出腐烂身体;传了道无关紧要的法旨,用事先准备的鲜血画下印鉴,加之言谈里全不提及正经事,根本无懈可击,完全取得了和尚的信任。过不多久,‘国师’传令,摆法驾赴燕宫门前,观战一品擂。

  其实琥珀的行动,从头到尾就只有两个步骤:

  一是进入大雷音台,取信于门下弟子,这时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不露出破绽便大功告成;二是燕宫前‘觐见’皇帝,让景泰察觉国师是冒牌货,传旨杀人。

  至于景泰会不会当众宣布国师是冒充的,反贼们无所谓的,皇帝说国师是假的;‘国师’还说自己是真的呢,天底下没有断这个案子的衙门,那样只会让事情乱上添乱。

  而第二个步骤,顾昭君等人还做了一个‘备案’,万一景泰一反常态忍住暴躁的脾气、不当众传旨缉拿国师的话,他们便替皇帝宣布国师是反贼……李明玑、帛先生联袂,亲自联络谭归德,当面把事情给老帅说清楚,后者大喜,当即修改了先前睛城禁军造反的计划。

  ……

  此刻广场的燕兵防线未破,各国使节暂时还算安全,但前有暴乱后面是靠近即射杀的宫墙,无路可退,待会儿乱民冲过来,又哪会放过这些‘外国人’?几家使节顾不得前仇积怨,凑到一起低声商量,把所属卫队集结到一起,摩拳擦掌准备应战。

  ‘国师’也在防线之后,并未传令弟子突围,现在已经坐回大龛,手下弟子击溃那队敢来冒犯法驾的禁军后,聚拢国师周围结阵护法,严阵以待。

  而宋阳很忙,龙雀背负身后,手执‘功勋断矛’,把它当作大笔,青砖地面石屑翻飞,被刻了几行大字,跟着他一把抓过侏儒老道,低声问:“待会儿大火烧过来,能不能躲过这行字?”

  说得有些不清不楚,不过他的意思很明白,大火席卷后遍地焦黑,字迹也会变黑,不明显,如果大火能‘绕过’附近不烧,便会在满目焦煳中保留一片青白,其中的字迹自然会醒目起来,这几句话他是留给景泰的……如果景泰能活下来。

  侏儒老道听完直甩手:“我是放火的行家,烧什么可以找我,可要想不烧什么,那事归水道人管!”

  中土没有水道人这号神仙,火老道纯粹气话,这时候萧铁匠插口:“你要是想让这几行字在大火后清晰醒目,我有办法。”说着,跑到陈列奖品的高台上,把一件被宋阳砍成几段的银亮甲胄收拢、抱了回来。

  刚才萧铁匠刚刚研究过这件甲胄,锻造的材质特殊,刀剑难伤,且异常轻薄,但它有个弱点:怕火。在普通火焰下就会融化……不等铁匠说完,宋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喜道:“多谢指点!”说着,在此挥舞龙雀,把甲胄砍得稀碎,几个人一起动手,沿着刻字裂隙塞入甲胄碎片。

  不难想象,当大火席卷而至,银甲碎片融化,沿着裂隙流倘,等火焰过后、冷却,地面上最终会留下一片银光闪闪的‘留言’,干活的时候宋阳还不忘对苏杭笑道:“要不我再把你qq号也刻上?”

  苏杭看着不远处的血肉横飞,身体轻轻打颤:“别闹,紧张死了,我害怕!”

  这时一个南理官吏快步跑过来招宋阳等人入队,燕兵的防线岌岌可危,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南理官吏苦着脸,不知是抱怨还是恐惧,口中一个劲地念叨着:这一遭逃不过了,死定了、死定了!

  是啊,死定了,此人看事情倒还算清楚。乱民势大,用不多时就会冲破防线……

  忽然,远处忽然爆发出震天惨嚎。

  京师重地卫戍早成体系,运作迅速,皇宫这边的求援号角一起,远处各队即点兵出战,片刻功夫就杀到跟前,暴乱再怎么汹涌,毕竟都是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哪扛得住大燕最精锐的军马冲杀,根本连‘坚持’都谈不到,顷刻人潮溃散。

  可是逃无可逃。宫中传出的号角,传出的是‘屠灭’号令。

  人群太密集了,全都拥在那几条大街上,发动暴乱容易,但燕骑清剿起来也格外省心,出口去处完全被封锁。刚才大占上风不想离开,现在败象毕现再琢磨逃跑?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至此,今夜的血腥大幕终于缓缓拉开,掌灯时铁笼里打得凶狠,一晃几十条人命陨落,但是和现在比起来又算得什么?弓弩队的几次齐射、骑兵的一轮突袭,大街转眼变作了血河尸路……

  一天之中,燕民经过大笑、大喜、大恨、大怒,到了现在又有‘大悲’从天空直降心底,哭喊哀号之际,又哪还有人记得,不久前他们对着铁笼振臂高呼‘杀、杀、杀’时的畅快?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个时辰,在场燕民就会被杀个干净,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杀,不存反抗的余地,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绝望。

  胡大人的脸色阴沉,对回归队列的宋阳低声道:“睛城陈列重兵,这样的民变,终归成不了什么气候,朝廷很快便会重掌大局……景泰必杀你而后快,趁乱走吧,要是还能活命,你我南理再见。”

  宋阳没急着回应,而是反问:“那你们呢?”

  胡大人摇了摇头:“总要有人留下,给景泰一个交代。”

  宋阳皱了下眉头:“你留下来也见不到景泰。”

  一旦肃清暴乱,平叛燕兵就会趁势突进广场,‘误伤’难免,南理一定被灭团,从使节到奇士到三百禁卫,都会死在‘乱民暴动’中。

  广场上四国使节联军,加起来一千多人,但临时的联盟何其脆弱?回鹘也是一品擂的魁首,但它对大燕举足轻重,全赖它才牵扯住犬戎和吐蕃,景泰但凡还剩下一两神智,都不会杀回鹘使团。

  睛城这么一闹,大燕民心躁动,景泰一定要弹压此事,有的忙了,最近绝不是和吐蕃、犬戎开战的好时机,由此,另外两座强国的使节也多半无妨。

  一样的情形,景泰要安抚国内,很可能会用转移视线的手段,打上一两场小仗……打谁?和吐蕃、犬戎一开打,说不定就是几年的拉锯苦战,只有南理最好欺负,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而且还一定能打胜。

  即便不打仗,对胡大人这一行,景泰想杀就杀,至少还能泄愤,反正南理没能力、也不敢反攻倒算,弱国无外交,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可想而知,只要燕兵控制局势,四国联盟立刻会土崩瓦解,完全没得指望。

  胡大人辨事透彻,哪会看不出这个结局,但他仍是摇头:“我的尸体就是交代,总之……我是主官,我不能走,否则景泰诬我南理策动睛城暴乱,万岁无言以对,太被动。”

  “你连尸体都剩不下,真的。”宋阳言辞无礼,但语气诚恳。

  胡大人闻言,眼角一跳:“你哪来的把握?”

  “乱子还早得很……而且,还会有一场大火,从前面开始烧,最后席卷皇宫,咱们现在能看到的地方,都会变成瓦砾堆,留下来就烧糊了,怕不太好认。”宋阳说话轻松,跟着又反问:“你不是知道我要放火么?”

  今天早上赴擂时,左丞相曾试探了一句,虽然没说得太明白,但足以让宋阳了解,老头知道他的放火大计了。

  胡大人咳了一声:“我就是看和你要好的那几个,天天不离侏儒和瞎子,找上他们除了放火,又哪还能有其他事情,可……可我不知道,是这么大的一场火!”

  宋阳笑道:“胡大人太小看咱们南理奇士了,火道人和鬼谷子,那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扯废话了,或许能活命,但不打包票,总之有机会的,你跟不跟我走?”

  胡大人立刻回答:“废话!能活傻子才留。”

  宋阳失笑,这才知道,老头先前是自付必死才有了那几句慷慨言辞。

  胡大人又问:“到底怎么逃?”

  宋阳指了指不远处的国师,对胡大人道:“咱们跟着他出城,之后……看运气。”

  胡大人先是愣了下:“他会护着咱们?”说完,又苦笑道:“就算能出城又怎么样,睛城距南理万里迢迢,凭咱们这些人能逃得回去?”

  宋阳呵呵的笑了:“你这人,怎么老说丧气话,逃起来看呗。应该不会跑上那么远的。不过……”说着,宋阳的神情阴沉下来:“一二十个人,有机会逃走,所有人不可能的。”

  南理的使团就四十多人,另外还有三百禁卫,除非宋阳化身佛祖,否则哪能带走这么多人。

  禁军首领就护在胡大人身边,先前宋阳说话并未避讳他,将军转头对宋阳笑了下,口气清淡:“无妨的,胡大人和十位奇士的性命,是末将职责所在。”

  宋阳叹了口气,不知该对他说什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何处又传来四急、两缓的六响炮号,乱民对此无动于衷,但已经出勤的大队燕兵、包括宫中卫戍的精锐禁卫全都露出了迷惑的神情——没听过、不明白。

  炮令、号令、鼓令各有节奏,不同节奏代表不同指令,京师精锐全都了然于胸,但刚刚的炮号,以前当真不曾听过……片刻之后,马蹄隆隆,一支雄兵突现睛城!

  看装束、甲胄以及武器制式,分明是禁军无疑,可他们都脱去了帽盔,以一根银色绸带束发。打出的旗号更不是燕旗、皇旗、龙旗。偌大‘谭’字居中,正是镇国公当年战旗。

  同样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马,‘谭军’来的毫无征兆、直击燕军软肋,立刻就占了便宜,本来已经严密封锁的包围,被狠狠撕开了一道口子。而‘谭军’将士在厮杀同时异口同声地大吼:“镇国公麾下忠勇,誓死护佑睛城百姓!”

  叛军起事。

  先把万民陷于水火,再来把他们救出水火,这种事不止国师会做,镇国公一样干得熟稔。

  镇国公今夜造反,有三个目的:杀景泰、打字号、夺民声。

  三件事里只要做成一样,他就稳赚不赔了。

  镇国公?住四平大街那个镇国公?他不是病了十几年,今年春天家里失火被烧死了么?忽然得到救援的乱民在狂喜之余,全都有些糊涂了。

  很快,与乱民汇合一处的反叛禁军道明真相:景泰残害忠良、镇国公重病皆因昏君下毒,幸好先皇保佑让景泰j计流产,老帅已经康复,本已心灰意冷打算隐居山野,不料今日昏君暴虐,不光要诛杀国师还要屠灭全城,镇国公愤然传令,命麾下大好将士反戈……

  镇国公打起的义旗不是要推翻大燕,而是兵谏,景泰退位请仁爱新君登基。

  形势危急、命在旦夕,忽然有一队强兵站到了‘百姓’一列,乱民对谭归德只有无边感激,哪还会计较、琢磨‘镇国公反应可够快的’,此时叛军主将传令,分出大半军马去抵挡燕军冲袭,剩下的部队晃开大旗,从队伍中央带出十余辆大车,上面满满当当,载的全都是刀枪兵器。

  叛军传令官大声疾呼:“现在就只有这么多,杯水车薪、远不够分!但我知道,东去十里之处,地下有皇城秘库,无数军械,还有无数银粮,敢不敢随我冲去、拿了刀枪再杀回来。”

  另一个传令官运足真气,跟着开口:“景泰残暴,若不能逼他退位,日后等他缓过手来,必有株连大罪降下!今夜之势,你死我活!”

  话音才落,场中‘谭军’齐声吼喝,一句话反复鼓荡:“燕儿郎,救我先祖河山,救我上上大燕!”

  的确是铿锵之吼,震彻夜空。

  轰的一声,乱民再度鼓噪,早都红了眼,此刻更是热血,蜂拥而上抢光送来的军械,会同叛军,开始向东猛冲,一路厮杀不停,尸横无教……一步长街,一步血!

  乱民的口号再度改变,从‘国师何罪’变成了‘景泰退位’。

  本来一盘散沙似的乱民,因为叛军的突然出现,变得有目的、有组织,虽然全无纪律可言,但千万人有了同样的目标,他们的力量也随之大幅提升,大半座睛城陷入癫狂,而此刻,另一股蛰伏京师、始终不曾显露的实力,也终于爆发——僧兵!

  叛军仍在、乱民未退,护法洪钟又震彻全城,大雷音台出兵。

  第七十一章 护法

  大雷音台中只有三千僧兵,人数不算多,但无一不是精锐。严格地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师的心血。

  个人修习的内功功法、每三天一次服食的药物、每季一次浸泡炼体的药酒等等,都是由国师安排的,但这些并不重要,真正要紧的:只要国师人在大雷音台,无论手头上的事情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亲自带领阖寺僧兵做晚课,雷打不动。为他们讲解佛法,和他们谈论禅味……每一堂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