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伐清最新章节 > 第 45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伐清 第 45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的人却没有撤退,而是试图撑住缺口,让两翼包抄的明军不能在清军中军的身后汇合。

  当前面抵抗的清兵被明军斩落下马后,本来正在退出缺口的八旗兵就自动停下,开始支撑摇摇欲坠的战线,为还在前面的同族同袍争取条生路。等余新终于带兵砍翻了最后个挡在眼前的骑兵,与另翼包抄过来的明军会师时,被围在明军阵中的八旗兵只有千余人了。

  自从战场局面占优后,郑成功就开始派出使者,向张煌言通报进展,同时开始收集八旗的旗鼓军服和首级,准备送去给镇江的守军看。消灭了包围圈中的清军后,郑成功估计此战歼灭了四千敌军以上,其中八旗兵就有两三千之多。

  “张尚书祝贺王上大捷,说浙江众将要面贺王上。”个传令兵神采飞扬地跑来汇报。闽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同盟军也感到惊讶,短短两个时辰不到,郑成功的步兵就在平原上击败了人数并不少于他们的满清军队,对手的主力还是斗志旺盛死战不降的八旗兵。

  “明日再贺不迟。”虽然战前并不是很愿意在镇江打这仗,不过郑成功此时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是场胜利。

  十年前,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满清,导致郑家不仅丧尽了士人的信任,还导致内部四分五裂,几乎蹶不振。这十年来,郑成功通过场场的殊死战斗,向张煌言等人证明自己不会走上父亲的老路,争取到了福建广东等地抗清人士的支持和投效;郑成功还努力恢复海上贸易,重新统闽海势力。现在,郑成功虽然不像他父亲那样拥有官场的支持,大量的内陆商业资源,但郑家每年的收入不但完全恢复了旧观,而且还在崇祯年的收入之上。

  依靠这些苦心经营的成果,郑成功在增强水师与荷兰人争夺海上利润的同时,有余力仔细地训练部队,添置装备。闽军的很多兵器和盔甲都是郑成功亲自设计的,由于闽军完全没有骑兵,他就倾注心血于铁甲之上,摸索以步兵抗骑兵的战术。

  长期的训练耗费巨资打造的装备,使得闽军同张煌言手下的浙军完全不同。张煌言多年来直在浙东进行游击战和袭扰战,浙军几乎都是义勇军性质。即使军队的规模要小很多,张煌言也从来没有资源和能力像郑成功样给手下换装,或是进行全面的整训。

  郑成功已经决心继续向管效忠发起进攻。

  八旗兵撤退时的表现让他明白这支敌军依旧没有被打垮,仍然是对明军的重大威胁。清军正在向银山的营地退回去,郑成功估计这是因为对方的统帅依旧心有不甘,还寄希望于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袭扰镇江附近的明军。但等到后续的明军源源抵达后,郑成功相信这支清军就会返回南京。

  郑成功让使者回去报告张煌言自己的意图,继续由浙江监视镇江的守兵,郑成功则带着闽军向银山进发,准备强攻清军的营地。

  “营墙高丈二,壕深三尺。”在郑成功身边,闽军将领讨论着银山的敌情,余新问道:“王上打算何时进攻?”

  “明日总攻,而且要日攻克。”郑成功不假思索地答道。

  “明日?”不少将领都有些吃惊。所谓十则围之,倍则攻之,闽军先锋的兵力和银山清军基本持平,虽然今日的胜利让闽军获得了定的兵力优势,但披甲兵苦战上午,明军同样很疲惫。而明军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两天之内就会有几千生力军抵达镇江,只要多等几天就会获得对银山清军的巨大优势。

  “不错,明日。本藩约那管效忠在今日决战,若是我们后援聚集,他就不会与我们决战了。如果等上几天,看到我们兵力雄厚,管效忠肯定不再指望挽回面子,而是丢下镇江逃回南京去。这银山的敌营虽然有墙有壕,可是比南京如何?我们不在这个墙高丈二壕深三尺的敌营里消灭这支鞑子,就得去城高池深的南京去攻打他们了。”

  郑成功解释完毕,就把手中的人马分成四队,让他们轮流攻打清军营寨。管效忠脱离战场时,把绿营带来的火炮也都丢弃了,郑成功把这些火炮统统收入自己军中。不过郑成功并没有立刻投入使用,而是先检验番,然后分配炮手,准备明日总攻时起投入。

  上午的鏖战已经让明清两军都疲惫不堪,下午明军来攻打营寨,清军不得不迎战,到傍晚时分两军都精疲力竭。郑成功下令主力休息,从军中挑选了数百壮士,又分成四队,让这些人继续轮番去劫营。

  第二天早,天刚蒙蒙亮,郑成功就命令全军出动,向管效忠的大营发起总攻。此时即使是余新甘辉这样的大将仍然感到没有休息过来;明军士兵虽然休息了夜,但不少人昨日出力过猛,今天感到有些腰酸腿疼,绝对不是作战的最佳状态。

  “将士们休息了夜,还未能解乏。鞑子昨夜被我们劫营六次,宿不得睡觉,他们现在又该是什么样子?”见到有些将领担忧攻营的效果,郑成功笑着说道。

  明军将大炮环绕敌营,四面攻打,很快清军就抵抗不住了,数处营墙被明军夺取。管效忠见势不好,就率领全军突围。亲兵护着他拼死杀开条血路,最后有千多清军骑兵得以冲出明军包围圈。没有骑兵的明军无法追赶,只能看着管效忠绝尘而去。清点营中的俘虏,郑成功下令把汉人编入军中,满人全部在长江边斩首,然后把首级送去镇江。

  以两万敌两万,两日破之,清军被俘被杀接近万五千人,余下的还有不少已经在昨日溃散,而明军损失不过千余。

  晚上众将为郑成功庆贺时,张煌言也称赞道:“大王以步兵敌骑兵,不取中央而两翼包抄,真是大魄力啊。”

  “张尚书谬赞了。如果不是管贼想要取巧,本藩也不敢如此行险。”郑成功解释道。当他看到管效忠在两翼只是不断牵制进攻而没有发起强攻后,就猜测对方打算利用机动力巧胜自己,郑成功就将计就计,让对方的机动突破变成强攻,改中央突破为两翼包抄。

  这战,南京的驻防八旗和返回的南征八旗共计五千多人,被明军斩杀三千五百多人,把这些首级扔在镇江城下时,知府戴可进和守将高谦都肝胆俱裂。看到天神般的满洲大兵也被明军击败,这二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在管效忠败退后马上开城投降,自缚着到郑成功大营拜见。

  对他们之前首鼠两端的行为,郑成功只装做没看见,反而盛赞他们是守约的君子,让二人留在任上,明军也没有进入城内,依旧驻扎在城外。

  “明日把镇江城外的建州鞑子首级收起来,运去六合句容等地吧。”郑成功又是笑:“建州八旗,好大的名头。”

  明军还从管效忠部队的手中缴获了大批的战马,郑成功也命令先把它们都养起来:“等光复南京后,我军也要招募些骑手,建立我们的马队。”

  镇江已定,郑成功就按照事先的计划,让张煌言率领浙军先行出发,向南京下游的江西进发。看着那些盔甲式样都不统的浙军将领,郑成功面上不露声色,心里暗自琢磨,将来张煌言这支部队需要首先全体换装,然后聚集起来训练上几个月,才能放心大用。不过郑成功和张煌言的隔阂仍在,他也不想在唐王监国事之前帮张煌言整顿部队,免得到时候两人翻脸,反倒给自己平添阻力。

  “张尚书是个至诚君子,若是他答应不捣乱,以后就不会捣乱。”郑成功边与张煌言讨论平定江西的策略,边在心里思量:“等我拿下南京,拥戴少唐王后,只要张尚书给陛下和我句准话,不造陛下的反,我就为他提供盔甲兵器,还有训练士卒需要的钱粮。不然这些浙兵空有腔热血,不懂旗号不知金鼓,终究还是不能堂堂战于疆场嗯,文督师出任首辅,这个兵部尚书可以劝陛下还是留给张尚书。”

  大胜之余,甘辉也是豪气满腹,在席间便向郑成功进言:“今日大捷,鞑子已经胆寒,末将愿意率领甲士三千,辅兵五千,带上五日的粮草,昼夜兼程赶往南京。听说王上大兵到了,鞑虏定会弃城而逃,南京也就归王上之手了。”

  郑成功面露微笑,问道:“若是鞑子不跑呢?”

  “那么末将便趁着锐气攻城,为王上夺还神京。”甘辉慷慨激昂的答道。

  “不错,有将军这样的勇将,何愁不能驱逐鞑虏?”郑成功满面都是嘉许之色,不过他最后还是把话题岔到别处,再没有提让甘辉领兵急攻南京事。

  “甘辉是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这听着怎么像魏延向诸葛丞相提议出子午谷那段呢?”郑成功在心里回味着甘辉的建议。对这种提议他并不以为然,不过为了不打消手下的锐气,他也不会直接地指出其中的问题。

  魏延就是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敌人弃城逃跑上,甘辉也是样。南京墙高五丈池宽三丈,甘辉领着三千甲兵赶到南京城下,若是敌人不弃城,如何是好?挟锐攻城?说得容易,打造五丈高的云梯是容易的事情吗?填平那么宽的深壕,至少要几万个土囊吧?八千士兵根本做不到。而且带着五天的粮食,赶到南京路上怎么也要三天吧?吃完了粮草,敢不敢在南京城虎视眈眈的鞑子眼前分散兵力收集粮草?还有,背着五天的粮食铠甲武器,昼夜兼程疾驰百里赶去南京,就算有现成的五丈高云梯,士兵还有力气爬上去么?

  以前每次听三国演义的时候,郑成功就觉得诸葛亮拒绝魏延的提议很对。现在也是样,如果放在镇江之战前,郑成功会很乐于突袭南京,战定江南的计划,但现在已经把清军打怕了,郑成功就打算沿着长江稳妥地推进。

  粮船跟着大军起前进,不用担心粮草,兵力雄厚可以分营控制南京四郊,这才是必胜之策。郑成功认为,管效忠既然逃走而不是投降,那仅靠几千没有携带攻城武器的轻兵是没法吓跑他的,这些清军越是害怕越会躲在高墙后不肯出来;但十几万闽军云集城下,效果就又不同了。郑成功估计,清军的反应可能会有两种:第种就是放弃南京,这当然最好不过;第二种就是清军为了南京的安全而不顾切地抽调周围府县的兵力。

  周围府县剩下的清军都是犹豫不决的,施加些压力就会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只要专心对付南京就可以,不必担心其它地方的马蚤扰。而张尚书平定江西也会变得很容易。

  在镇江投降后不久,得知管效忠大败,江南的清兵精锐驻防八旗几乎被明军全歼后,六合句容等地纷纷向郑成功投降。安庆芜湖甚至扬州等地都派来使者,就算没有立刻投降也均表示出中立的姿态,希望郑成功不去进攻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考虑下步。

  满清的漕运总督此时正在赶往南京的路上,得知管效忠指挥的东南清军主力已经覆灭后,他断定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挽回东南危机:集中兵力防守南京就是放弃江南,最后南京依旧是必然陷落的孤城;不集中兵力就是放弃南京,最后江南还是守不住——对形势绝望的漕运总督因此投水自杀。

  北京。

  最近湖广的形势让顺治非常生气,如果不是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顺治皇帝早就下令把胡全才锁拿进京了。

  但南京方面传来的军情立刻就让顺治把湖广的战局抛于脑后,今天早上接到南京方面八百里加急报告,称江宁的驻防八旗全军覆灭。顺治感到事态紧急,急忙召见索尼鳌拜这两个颇有军事经验的心腹奴才。

  得知此事的臣子和奴才们已经在纷纷叫嚷,要严惩提督管效忠巡抚蒋国柱等对战败负有责任的文武官员。但索尼和鳌拜看过急报后,二人都开始默默思考,句追究责任的话也没有提。

  片刻后,顺治看到鳌拜和索尼对视了眼,然后索尼就率先跪下叩头:“奴才请皇上亲征。”

  “奴才附议。”鳌拜也跪下大声地表示赞同。

  江宁驻防八旗的失败肯定会轰动天下,以目前的局面看,索尼和鳌拜都不认为东南还有坚守的希望。如果命令汉人将领尤其是那几个汉人藩王去夺回东南,很难说会不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如果他们和郑成功的战争变得旷日持久,那么他们的势力就会急剧扩大。

  “所言甚合朕意,”顺治哈哈大笑:“那个永历的身边若是有你们这样的好奴才,何至于泻千里,把祖宗的江山转眼间就丢得干干净净?”

  顺治立刻传令准备亲征。京师万满洲八旗披甲兵悉数出征,蒙古八旗汉八旗各抽调两万披甲兵随行。同时传令山东河南等地的绿营,让他们做好随驾从征的准备。

  钟祥。

  经过各将的挑选后,俘虏又被邓名聚集起来训话,他再次将这些俘虏释放,同时发给每人两银子的遣散费。

  至于被俘的湖广缙绅,邓名依旧认为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银子,不过他这次请所有被俘的文武官员起吃了顿饭。

  战前湖广缙绅给明军通风报信的事情让邓名意识到,不管自己是否认为人人平等,但任何时代都有那么些人,要比其他大部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哪怕是为了将来的情报工作,邓名也需要拉拢这些缙绅。

  在招待缙绅的席上,邓名稍稍抿了下酒杯的边缘,算是给在座的俘虏们敬酒了。然后就宣布他们可以回家了。这次邓名没有直接给他们发银子,而是说若是谁感觉回家有困难的话,可以到他这里要点盘缠——当然还是两。

  缙绅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彼此都认识,互相帮衬着返回武昌很容易。他们听说邓名其实是小福王,所以对于只给两银子也不认为是羞辱了:在皇家面前,缙绅不过是蝼蚁,皇家给赏赐就是天大的面子,谁会嫌多嫌少?

  在这些缙绅离开前,邓名还对他们说道:“在胡贼来钟祥之前,有位武昌的义士向我通报过胡贼的行踪。我曾经询问这位义士想要什么奖赏,但是他回答,他完全是出于爱国报国之心,不图任何赏赐。但他说因为顾念乡情,希望我能够在征战中对湖广的士人多加照顾。今天诸位平安地离开,不必谢我,应该去谢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义士。”

  其实有好几个人在给邓名的匿名信里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邓名就把这个人情还回去,让那些通风报信的缙绅都认为大家是在感激他,而且也给湖广士人留下个好印象。

  因为武昌还在清军的手中,这些被俘的湖广缙绅觉得局势还不明朗,暂时对邓名依旧保持观望。而且小福王看起来十分和善,晚点投降大概也不会危及自己的性命,既然如此,那还是先回武昌去吧。

  释放了俘虏后,邓名就焦急地等待着李来亨。

  有消息说郑成功已经攻入长江,邓名只等见了李来亨面,就可以离开钟祥去南京了——如果李来亨不要求攻打武昌的话。

  第40节打赌

  攻破胡全才大营后,刘体纯贺珍和郝摇旗带回来千多名哭哭啼啼的妇女,邓名见状十分惊奇,问道:“这些是什么人?”

  “都是武昌的倡优!”贺珍高兴地说道:“胡贼送给咱们的大礼,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让提督先挑,然后众将挑,最后剩下的分给军士们。”

  邓名心中不同意,不过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和他差距太大,很多他认为理所应当的事,会让其他人觉得是特立独行。

  “不全是倡优。”刘体纯在边上说道:“有些好像是良家妇女。”

  “还有良家妇女?”邓名听了更加吃惊,问道:“胡贼居然劫掠他治下的良家妇女?”

  “提督还不知道这贼子到底想干什么吧?”刘体纯问过些俘虏,了解了胡全才的计划,就告诉邓名:“胡贼认为提督连战连胜,靠的不是妖法就是大炮。若是妖法,他就打算收集这些妇女的经血,涂抹在兵器旗帜上进行破除;若是大炮,胡贼就打算摆阴门阵。”

  “什么?”

  邓名听得头雾水,刘体纯等人只好继续给他普及军事常识:所谓阴门阵,就是让大批妇女赤身捰体站在军前,女子属阴,可以克制五行属火的大炮。如果集中足够数量的妇女,甚至可以导致大炮炸膛,甚至炮弹后冲而出。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邓名大叫起来。

  “千真万确!”与邓名想象得不同,刘体纯郝摇旗等身经百战的将领纷纷出来作证,几乎每个人都听说类似的战例。

  “胡贼也太小看咱们了,”贺珍得意洋洋地说道:“我戎马生,还会不晓得么?以前没有炮也就算了,这次缴获到火炮后,我军中日日带着黑狗,个个都养得膘肥体壮。”

  “养黑狗做什么?”邓名想起自己确实在贺珍的军中看到过黑狗,不但贺珍军中有,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他们的军中最近都在养狗。当时邓名还以为他们是要养来吃,或者当作宠物,没想到听贺珍这口气,居然还是兵器类。

  刘体纯开口打岔,袁宗第等人也附和,夔东众将不愿意让邓名在大庭广众面前丢脸,但邓名不依不饶追问,最后贺珍只好无可奈何地继续给这个缺乏专业知识的三太子解释道:“狗血的阳气极重,尤其是黑狗的血更胜于其它的狗,所以对方摆阴阵,我们就洒狗血,可以保住大炮平安无恙。”

  “太可笑了。”邓名出生的时代,大家已经不再深究各种物品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转而关注化学物理原理,因此邓名完全不能理解这些手段。

  但贺珍脸上没有丝毫感觉可笑的样子,邓名全然不信的模样让他更感到股压力,如果邓名不把这么重要的知识牢记在心,那么将来行军打仗肯定是要吃亏的。

  “其实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阳门阵。”贺珍用更多的实例来加深邓名的印象,想要说服邓名:“和尚不近女色,属于纯阳之体,遇到阴门阵的时候,如果手边有许多和尚,就可以摆出阳门阵,不但能够破除对方,还能大大加强大炮的威力。”贺珍还把证人指给邓名看:“当年袁将军刘将军他们攻打开封的时候,就在城下摆出阴门阵,顿时开封城上炮石倒泄,杀伤守军众多;幸而不,是不幸河南巡抚高明衡啊,不对,还是幸而河南高巡抚熟知兵法,聚集城中所有的和尚摆出阳门大阵,城中火炮的威力倍增,才守住了城池。”

  介绍战例的时候贺珍直用手指着刘体纯和袁宗第,叫道:“提督若是不信,可以问他们。”

  期间郝摇旗就直想抗议,但被刘体纯制止了,因为他也觉得有必要让邓名牢牢记住这个战术,至于具体细节完全可以随后探讨。在贺珍结束发言后,刘体纯才开始反驳道:“此事贺将军大体说的不错,但是记反了,第三次开封之战,刘大将军刘宗敏从左良玉手中缴获了大批火炮,共计有百三十多门,就想用这批火炮轰击开封的城墙;之前我们也没有多少火炮,很少见到这东西,哪里懂得有什么忌讳?可是牛军师牛金星熟读兵书,见识广博,,就让我们预先请些高僧来。”

  说到这里刘体纯和袁宗第都向郝摇旗看去,郝摇旗急忙点头,证实了刘体纯的叙述:“本来我打算去请大相国寺的高僧,可是牛军师说,大相国寺的师父们戒律严谨,精通佛法,乃有道之人,不可打扰。而登封的和尚们不忌酒肉,招摇撞骗,经常用表演杂耍来赢取富商们的布施,稍微马蚤扰他们下,佛祖也不会怪罪的。所以末将就领了支军队去登封,把少林寺的大师们都请到了开封。”

  没见邓名脸上有什么表情,郝摇旗生怕对方心里对这种叨扰佛门的行为有意见,又急急忙忙地解释了几句:“末将赶到少林寺时,看见有些少林弟子正在向香客表演棍棒拳脚之术,堂上挂着很大的字‘少林功夫甲天下’,有些香客并不是冲着佛法去的,而是专门去看什么少林功夫。少林弟子和女香客说说笑笑,还教那些女客人各种功夫姿势。方丈肥头大耳,满身酒肉之气,厨房里还有吃剩的肉。末将把全寺的和尚起请去开封,沿途也没有怠慢了礼数。”

  郝摇旗罗里罗嗦地解释时,刘体纯等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们随后告诉邓名,在刘宗敏用大炮轰击城墙时,突然有天大炮屡屡炸膛,或是经常哑火,牛金星断定必是高明衡在城中摆出阴门阵。于是郝摇旗就请少林方丈弟子齐上阵,摆出阳门大阵,果然火炮恢复如初,当天闯军上下就齐声颂扬牛金星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

  “你们亲眼看见高明衡摆阵了?”邓名不依不饶地追问道。

  “当然没有,他是在墙后摆出来的,我们怎么看得见?”刘体纯理直气壮地答道:“但若是没有,为何我们的大炮会纷纷炸膛?”

  “分明是你们没使用过大炮,又心里着急,想要下子就把城墙炸开,所以填药太多了!”邓名觉得这是明摆着的事。

  “若是城内没有摆阵,我们请这么多少林和尚助阵,按说火炮威力应该大增才对,可并没有比以前强啊,城墙还是炸不开。”袁宗第回忆着当时的场面,指出城内必然有什么举动抵消了城外阳门阵的效果。

  “因为阳门阵压根就没有用。”邓名感觉没法和这些人把理说清楚,但事关军事行动,怎么能容忍这种儿戏样的战术继续流传?邓名只有硬着头皮争辩下去:“如果阳门阵真的有用,为什么你们以前不早用?是不是有大炮的军队都会带上几个和尚,关键时刻往前面站,那不就顿时山崩地裂,城塌地陷了吗?”

  “提督万万不可有此想法!”刘体纯听完就是惊。当初牛金星给大家介绍这种战术和破解之法时,就有闯营将领提出过类似的设想,而牛金星马上断然予以否定:“对方使用邪术在前,我们后用,事急从权,佛祖也不怎么会怪罪的。牛军师说,如果我们贪图获利就屡屡首先主动使用,让佛门弟子蒙羞,就会惹得神佛生厌,必遭天谴!”

  “罪过,罪过。”袁宗第也低声忏悔了句。他还记得牛金星严厉地指出首先使用邪术或许能躲开火炮,但躲不开上天的天雷。每当想起此事,袁宗第都会再次忏悔声,请求天上的神佛宽恕。

  见到周围人副郑重其事的样子,甚至连自己的卫士都满脸严肃,明显地赞成他们的观点,邓名无力地叹了口气。他听说过,鸦片战争时清兵曾经企图用这招来对付英国军队的大炮。

  “不过点儿用也没有,英军的大炮当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邓名想到这里突然灵机动,就对众人提出用实验来验证下。

  “怎么进行实验呢?”刘体纯现在感到很无奈,这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有无数战例已经证实,又符合阴阳五行规律,怎么邓名就是不相信呢?

  “我们自然是分成两个组,每个组安排十门炮,其中组有女人站在边上,另组没有。两个组的大炮装药的数量完全相同,看看会不会有差异。”邓名表示,如果担心安全问题,可以用延时引信来解决,而且为了公平起见,两个小组都要采用相同的试验条件,也就是都用延时引信来点火。

  “实验完了以后,再试试洒狗血,看看能不能让相同装药量的炮弹打得更远,或是降低哑火的次数。”邓名环顾周围众人的表情,发现包括周开荒等卫士在内,所有的人都向自己投来不信任的目光。刚才李星汉还直在背后偷偷拽邓名的衣角,暗示他不要公然挑战军事常识,以免在万军之前出丑。

  但邓名对李星汉的建议充耳不闻,甚至还对夔东四将挑战道:“我坐庄,赌这种阵和狗血都没用,赔十,你们谁敢和我赌?”

  贺珍郝摇旗都被邓名既无知又不肯虚心学习的态度激怒了,不过他们也不打算往死里得罪邓名,都表示不用赔十,只要赔就行,他们每人都和邓名赌百两银子好了。

  “百两?你们就这点信心?”邓名笑道:“算了,就赔百吧,若是我输了,我就给你们个人万两银子。我在袁将军那里存着好几万两呢,肯定赔得起。”

  “那就万两!”贺珍本来不好意思赢邓名太多,但看到邓名如此步步紧逼,让他的火气腾了起来:“末将若是输了,也赔给提督万两银子。”

  在贺珍和郝摇旗的鼓动下,刘体纯也与二人共进退,赌上了万两。只有袁宗第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本人平生不好赌。”

  任凭另外三个人如何激将,袁宗第就是不为所动。他在心里琢磨着:“三太子是火德,这种阵在他的周围多半没用。”

  虽然袁宗第背着大家悄悄做过爆破试验,证明了爆破城墙并不需要邓名在旁边,但袁宗第向不打没把握的仗,今天他打定了主意,要先看看赌博的结果。如果今天三太子赢了,袁宗第就打算等到与邓名分手后,再重复次今天的试验看看。至于狗血的阳气能不能加强火炮的射程和威力,袁宗第也不认为在邓名身边做试验有太大的意义。火德三太子对火炮的增幅效果很可能过于巨大,导致洒狗血的加成效果变得非常不明显。这个试验他也打算先看看,等将来自己关起门来再做。

  李来亨把大部队留在后面,自己带着亲卫路向钟祥城疾驰,总算在天黑前赶到了府城。通报过后,很快就看到邓名跑出营门来迎接。

  看到对方之后,邓名和李来亨都在心里冒出个念头:“竟然这么年轻。”

  三十出头的李来亨率先向邓名行礼:“拜见提督。”

  “不敢当,不敢当。”邓名知道李来亨虽然年轻,却掌握着夔东明军中最大的支。李来亨的养父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和继承人,继承了大顺的中央嫡系部队。这支军队虽然在多年的抗清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依旧是闯营中最强大的。李过去世后,这支军队就被李来亨所掌握。

  跟着邓名起出来的还有刘体纯等人,李来亨非常客气地向这些长辈行礼:

  “见过袁伯父。”

  “见过刘叔父。”

  与众人行过见面礼后,邓名就邀请李来亨起吃晚饭。进帐之前,李来亨飞快地扫视了帐后做饭的伙夫圈,顿时猜到了邓名下步的军事计划。

  进账后坐下不久,邓名果然问起李来亨对湖广战局的看法。刚才李来亨注意到钟祥明军杀了不少黑狗做菜,既然把这么重要的军事物资都销毁了,显然他们已经没有更进步的打算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李来亨也并不打算说服钟祥众将继续向武昌进军,因为李来亨同样感到明军的地盘扩展得太过迅速,需要稍微放缓下脚步,安抚地方人心,利用已经获得的物资加强军队,然后再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如果钟祥众将都还有积极进取之心,李来亨会愿意参与其中,同向武昌进军;现在既然大家都打定主意要回家了,李来亨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也拿不下武昌。

  “湖南巡抚张长庚已经逃回武昌,不管他和武昌文武缙绅之前有什么不快,眼下他们还是会勾结起来,起对抗官兵。”李来亨斟酌着词语说道:“提督威震湖广,鞑虏胆寒,地方上的士人现在都睁大了眼睛,要看看提督如何对待治下的百姓和缙绅。若是提督善待士人和百姓,将来我们攻打武昌就会事半功倍。”

  “李将军不认为现在是攻打武昌的好时机吗?”邓名微微有点意外,与贺珍相处久了,遇到李来亨这种识大体的人都有点不习惯了。

  “正是。此番洞庭湖的水师被张长庚带走了不少。”汉水下游的李来亨没有想到清军逃得这么快,他还没有完成对汉水的封锁,张长庚就已经带着水师和兵马来到。

  兵法有云:“归师勿遏”,清军知道冲过去就能回家,个个眼都红了,硬是从明军的防线中闯过去了大半。看到连湖南巡抚张长庚都亲自披挂上阵,站在船头激励将士拼死突围,李来亨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和这样的硬骨头死磕了,他解释道:“水师我军既然不占优势,武昌又墙高池深,恐怕难以仓促攻下。末将以为可以佯攻番,把清军吓回城中,我们把地方上的粮草征收走就可以了。”

  放过了狗急跳墙的张长庚后,李来亨不费什么气力就把沿陆路逃回的清军统统堵截住,缴获了很多物资和壮丁。之前李来亨去切断胡全才的退路时,刘体纯等人答应把胡全才大营中的缴获分给他份,李来亨认为自己可以满足了。而且看钟祥明军的意思,多半刘体纯他们立刻就会打道回府,那样在武昌汉阳周围的收获大多可以收入自己的囊中。

  邓名点点头:“李将军所言,与我们不谋而合。”

  李来亨笑道:“这是英雄所见略同,末将进帐前就知道提督也有了回师之意。”

  “李将军是怎么知道的?”邓名有些好奇。

  这时厨师已经把菜端入营中,李来亨看见盘子中有狗肉,他笑道:“若非提督打算回师,又怎么会屠宰军中的黑犬?”

  此时刘体纯看着面前的狗肉,心情相当不好,要不是贺珍和郝摇旗拼命地撺掇,他也不会和邓名打赌。现在可好,怎么也吃不回来自己的万两银子了。这些钱要是拿来为手下的士兵说亲,足够说二百桩婚事了。听到李来亨的话,刘体纯没好气地答道:“因为阴门阵没用,洒狗血更是点用也没有。”

  李来亨先是愣,然后哈哈大笑:“刘叔父说笑了,此乃兵法常识。”

  刘体纯还来不及答话,贺珍突然从座位上跃而起,向李来亨挑战道:“赌万两银子!”

  第41节献计

  李来亨虽然年轻,但看见众人这般反应,也知道需要谨慎从事,自然不会接受贺珍的赌约。没能转嫁损失的贺珍心情不好,完全没有胃口,边上的袁宗第见状,为了活跃气氛,就建议商量如何分配此战的缴获。

  果然,提到分配战利品,本来还闷闷不乐的贺珍立刻精神大振,神采飞扬地边自述功劳苦劳,边据理力争,为大宁军争取应得的那份。心情好转,胃口也就有了,等到把盔甲武器壮丁都分得差不多的时候,贺珍面前的饭菜也空了大半。

  被俘的千多女子是价值不菲的战利品。

  邓名行二十个人,贺珍很慷慨的提出给邓名五十个名额,而且优先挑选。剩下的差不多千人,夔东众将平均分配,每人分得二百个人。刚才争了半天,大家都有点累了,总的说来闯营的将领还是比较团结,大家对这个分配方案都没有异议。

  刘体纯想了想,向贺珍提议道:“这些女子中有些是倡优,有些是良家;良家里有些是寡妇,还有些是没嫁人的姑娘”

  “当然是各种人平均分,”不等刘体纯说完,贺珍就两眼瞪:“这样才公平嘛。”

  “反正你都是拿去营中,不如把你手中的姑娘都卖给我吧。”刘体纯对贺珍说道,接着又向郝摇旗提出类似的要求:“你分到的姑娘我也要,卖给我好了,我可以拿粮食或者银子换。”

  “粮食太沉了,我不要了。”本来贺珍对粮食是很看重的,比银子还重视,可这次出征收获实在太丰富,他已经在发愁如何把手中的粮食尽快运回大宁,就表示现在他只收银子了:“银子怎么算?”

  “人二十两。”刘体纯马上报出个数字。

  郝摇旗和贺珍对这个数字都表示不满意,为了抬高价格,郝摇旗还主动去问袁宗第:“老哥哥要不要买些走?”

  袁宗第没有让郝摇旗如愿,他同样想买,但是毫无提价的意思:“二十两个人,我也是这个价。”

  “你们为手下的士兵买姑娘,都是三四十两个,有的甚至五十两,为啥从我们手里买就是二十两个?”贺珍生气地说道:“人善被人欺,你们就想着占厚道老实人的便宜。”

  “那是说亲,不是买姑娘。”袁宗第纠正道。

  “有什么分别么?”贺珍反问道:“还不是手交钱手交人?”

  “那可不样,女方有父母有媒人,我的儿郎还都给岳父岳母磕头了。”刘体纯和袁宗第现在是个战壕里的同伴。

  “这个容易,这些姑娘都是我的养女,让你们两家的小子来给我磕头,我在婚书上按手印。口价,个姑娘四十两银子。”贺珍反应神速:“这种手印该按多少我就按多少!”

  刘体纯摇头道:“你要也是这个价,我为啥不去找清白人家呢?非要你这些来路不明的女子。”

  “不愿意要就别要,我还不愿意卖呢。”贺珍赌气道。

  过了片刻,袁宗第拖着长音问道:“二十五两银子如何?”

  “不行!”贺珍立刻拒绝:“至少三十五两。”

  “五十两个人好了,都卖给我吧。”直没说话的邓名突然插嘴了。

  众人起看向邓名,邓名笑着说道:“家二百多个人,看在我次买这么多的面子上,零头就抹了,每家就算万两银子。”

  邓名对刘体纯郝摇旗和贺珍说道:“你们三个人都欠我万两,就不用还我的钱了。”然后又对袁宗第说道:“我不是还在袁将军那里存了些钱嘛,你自己拿走万两,再给李将军万两。”

  刘体纯试探着问道:“提督要这么多人干什么?又要放她们回去?”

  “是啊,”邓名用理所当然的口气答道:“这些都是乱世的苦命人,放她们回家去吧,将来她们还会嫁人生子,会当上娘的。”

  “这又不是我们掠来的。”郝摇旗感觉邓名的话里似乎有责备的嫌疑,急忙辩解道:“她们都是胡贼抢来的。”

  “所以我出这笔钱赎买她们啊,我当然知道这都是将士们苦战赢回的战利品。”邓名连忙辩解,表示自己没有丝毫不满。

  他对袁宗第和刘体纯说道:“这些姑娘的家里未必愿意让女儿远嫁,再说也确实来路不明,还是为将士们找些更好的亲事吧。”

  然后又对贺珍和郝摇旗说道:“两位将军想为儿郎们买些倡优我不反对,也是人之常情,至于这些良家女子,还是放回去吧。”

  “既然提督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袁宗第第个响应:“至于钱就”

  “定要给。”邓名见袁宗第有不要钱的意思,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这都是官兵将士拼命赢回来的,此战我没有出兵出力,哪能白拿将士们的东西?”

  “就是,就是,再说我们花钱养兵,将来不也要追随提督打天下嘛。”贺珍连忙表示赞同,对邓名说道:“那么,末将和提督就两不相欠了。”

  “对,两不相欠了。”邓名笑道。

  “其实用不了给我们那么多的银子。”郝摇旗虽然也心疼银子,不过他比贺珍还是要老实厚道些,急忙提醒道:“有些人是真的倡优,还有不少人是寡妇。”

  被郝摇旗这么提醒,贺珍顿时垂头丧气,看来万两银子的赌债还是没法完全抵消。

  “没错,人五十两,我全要了。”邓名感谢郝摇旗的诚实,不过他本来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所有的妇女都买下。

  “连寡妇也要?”郝摇旗惊讶地问道:“连真的倡优也要?”

  “她们心里大概不愿意背井离乡吧。你们拿这笔钱,可以买到愿意跟着你们走的,这些不情愿的妇女就放回去好了。”邓名不打算对这些妇女区别对待,既然都是被胡全才强征来的,就要送她们平安回家。

  结束了招待李来亨的晚宴后,邓名回到自己的营地,就问李星汉愿不愿意先行出发,去趟汉阳。

  邓名已经向刘体纯和袁宗第要了些士兵,让他们送这些妇女立刻返回汉阳。同行的还有几个武昌的缙绅俘虏,他们对邓名拍着胸脯保证,定让这些落难女子平安到家。邓名打算派几个自己人跟着起去。

  “我可不敢让贺将军去送人,不然他多半就把这些女子又都转卖了。”?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