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伐清最新章节 > 第 33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伐清 第 33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后面还有督造木笼的工作等着他,由于豁口变成两个,木笼的需要量也要翻番。

  知府对那些修建木栅栏的民工许诺,等这批栅栏修好后,在开始造木笼前他们每人都可以吃顿饱饭,还有肉汤。

  知府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民工们获得这顿饱饭以前,明军又进行了第三次爆破。下半夜又发生了第四次,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出现了第五次。

  知府双眼血丝密布,木匠和征集来的百姓早都哄而散,再也没有任何办法把他们从紧闭的家门后边喊出来了,就连府衙的衙役们也和百姓们起逃回家去了。协助守城的辅兵中有不少是本地人,他们的反应和衙役们样。些从城外找来的辅兵躲到了认识的朋友家中,或者趁乱从豁口逃出城去。

  清军现在需要防守的有四座城门加上五个豁口,辅兵大量逃亡后,清军显得更加兵力单薄。本来郧阳城中的千多战兵中,有八百被分配在四座城门上,而且每座城门都有五百以上的辅兵在协助防守;而现在经过不断抽调后,每座城门只有四十左右的战兵,这些士兵对防守城门毫无信心,由于缺少辅兵,他们的作战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要是剩下的辅兵都跑光了,就需要战兵自己去城下搬运木石到城墙上来,也得自己去寻找食物了。

  其实明军的爆破行动并不止三次,有几次失败了,所以清军没有注意到。在这些行动中,明军试验了不少新方法,也减少了火药的用量。刘体纯和袁宗第带来的火药只剩下点点了,刘体纯不把它们彻底用光是不会停止爆破的。

  至于郧阳城,城墙被炸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豁口,在刘体纯眼中已经是囊中物了,所以并不急于进攻。眼下贺珍不在城下,他带兵去四郊收集物资去了。刘体纯认为攻城就会发生巷战,缺少了贺珍,明军的优势不够大,他打算等到贺珍返回郧阳后再展开进攻,目前只要继续爆破城墙就好。

  虽然剩余的火药不够多了,不过如何高效地进行挖掘也是需要练习的,战场上需要迅速挖出爆破使用的坑洞,刘体纯让些军官带队,寻找城墙的不同位置进行试验,以总结经验教训。

  郧阳南门城楼上只剩下了四十个战兵和二十几个辅兵留守,当看到队明军扛着锄头,大模大样地走到距离城门不远处动手挖掘墙基时,他们没有考虑太多就打开城门出来向明军投降。明军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控制了城门并且向刘体纯发出报告。在刘体纯派来士兵接管城门后,原先的那队明军就走出城外继续挖墙角。

  郧阳知府得知南门失守后,独自走进衙门上吊自杀。知府的死讯传到守将耳中时,他知道大势已去,郧阳城陷落已成定局。

  对于吴三桂那种级别的大将,清廷或许不会追究他的罪责,但对郧阳守将这个小小的新晋参将来说,丢失城池失陷知府,那就意味着问斩抄家,只有战死在郧阳或许还能为家族谋线生机。

  分散在各个城门和豁口的军队已经失去控制,郧阳参将只好集结了所有的家丁亲兵和同样走投无路的心腹军官,带着这支勉强还能控制的军队,骑上所有他们还能找到的战马,从郧阳城内杀出,准备进行最后的死战。

  参将在他的最后击前进行了认真的侦查,把目标选定在明军将旗的位置。如果奇迹发生,能够击杀了明军的大将,说不定郧阳的局势还能逆转,或者可以带着明军大将的首级逃走,将功赎罪。

  这队清军刚刚出城,立刻就被明军发现,很快刘体纯邓名等人就得到了警报。刘体纯正在兴致勃勃地和那些爆破手们讨论心得体会,还不时向邓名问几个问题。

  “五十几个骑兵,还有百个左右的步兵,打着参将旗号,朝这里来了?”目前明军的将旗离城墙不远,刘体纯闻报发出声冷笑:“他是要拼命了吗?”

  “先生,让卑职去打探下吧。”赵天霸说道。他对爆破的兴趣没有刘体纯那么大,他最喜欢的还是战阵厮杀。这几天邓名整天围着郧阳城墙打转,赵天霸作为贴身卫士也只好跟着。

  “好。”邓名点点头,同意赵天霸去探下敌情。

  赵天霸飞身上马,带着几个邓名的卫士离去。虽然邓名的卫士们有不少是出身川军,但大多在万县之战时就跟在赵天霸身后,其他的人也都听说过此人的武勇,对赵天霸心服口服。

  清军参将看到远处的明军似乎开始调整队形,对方将旗左右的人马是他这小队清军的无数倍。在参将看来,只有场急袭或许能夺取点优势。就在他准备领军向将旗杀过去的时候,余光突然看到有几个明军骑兵向自己扑过来。

  参将定睛看去,共有六个明军骑兵,除了领头的那个明军外,剩下的五个明军都有精致的丝披风,披风下寒光凛凛,全是身的铁甲。而那个领头的明军反倒穿着普通的盔甲,披着件陈旧的布披风。

  “吾乃锦衣卫千户赵天霸!”

  为首的那个明军大喊声,挺枪纵马向清军杀来。参将也是声大喝,迎马上前,手中长枪如毒蛇吐信,闪电般地刺向那个为首的骑士,满心以为能将其举击杀。但对方长枪摆,两支枪尖撞了下,参将只感觉从枪杆上传来的力量大得不可思议,下子就把他的枪拨开,脱手飞去,不等他反应过来,明晃晃的尖刺已经逼近,就在自己两眼之间

  赵天霸走后,袁宗第和刘体纯调整了下队形,准备迎战。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敌人最后的亡命击,虽然人数不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刚刚说了两句简短的命令,没等传令兵把它们传达给部队,就听到远处传来雷鸣般的欢呼声。

  “怎么了?”袁宗第和刘体纯不解地转过头。不过他们受到城墙和周围军队的影响,现在的视野不好,时看不清楚。当然不会是坏事,因为这阵欢呼声是前面明军发出的。

  在波高过波的欢呼声中,赵天霸提着颗血淋淋的人头,率领另外五个卫士返回将旗下。赵天霸从马上跃而下,大步走到邓名身前,把郧阳参将的人头掷在邓名脚前。他面色平静,口气波澜不惊:“来敌共步骑百五十五人,卑职等杀敌二十人,余者皆降。”

  “有劳了。”邓名微笑道。郧阳的战事看来是宣告结束了。

  知府自杀主将战死,余下的清兵尽皆向明军投降。本来袁宗第还想派人去催贺珍赶快带兵回城准备巷战,现在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刘体纯立刻派人去接管郧阳的武库,发现火药完好无损后他极为开心,携带来的火药已经耗尽,可郧阳投降就什么都有了,这里储存的火药比明军带来的还要多。

  刘体纯计划试验下对城墙直接爆破。当年刘宗敏的失败仍让他耿耿于怀,现在有了邓名的启发,他打算尝试对墙壁进行密封爆破。袁宗第见势不好,急忙把火药分成三份,刘体纯继续研究爆破城墙没问题,但是不能挪用属于他和贺珍的那两份。

  当天下午,贺珍满心欢喜地返回郧阳,他觉得此行收获不小,看来郧阳清军的坚壁清野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彻底。

  等见到郧阳城后,贺珍满面的笑容都化为惊讶,面前是片残垣断壁,城头上飘舞的是明军的红旗而不再是清军的绿旗了。

  “他们到底对郧阳做了什么?我才走了两天,对吧?明明只有两天啊。”贺珍对身边的亲卫大叫起来。

  最近段在纵横历史类的点击成绩不错,今天又是周末,更新六千字感谢大家,希望大家继续多点击多投票,谢谢支持。

  第12节专家

  攻破郧阳后袁宗第和刘体纯就想把人口搬运回自己的根据地。

  郧阳的城墙已经被刘体纯折腾得难以修复了,再说距离这二人的基地实在太远,他们无法分兵防守。但是这个计划遭到邓名的反对,以前他对“成王败贼”这个成语的理解是:失败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污蔑;但现在邓名认为这句成语实际应该理解为:胜利的土匪摘掉了自己的贼名。

  按照邓名现代人的价值观,虽然满清是恶贯满盈的强盗,但闯营这些人的行为也和土匪区别不大,建昌那些西营的所作所为也差不多。明军搬迁百姓的行为让邓名有罪恶感,这种背井离乡的迁徙会导致些人在路上生病死去,而且就算没有丢掉性命,百姓们也失去了他们的故乡土地和家产。

  闯营这些人贯以仁义之师自诩,因为满清军队和明朝政府军的行为大大拉低了这个时代仁义之师的标准,从来不把屠城掳掠当作给士卒的奖赏的闯军,似乎还真算的上是这个年代最仁义的军队——尽管他们也无偿征收民粮搬迁百姓在自己的军屯里采用类似农奴制的制度。

  既然已经身陷这个时代之中,邓名不可能仅仅为了自己的道德观就把闯营往死路上推,在攻破郧阳前,尽管对夔东军的些做法不满,邓名也就装看不见了;但现在缴获了郧阳的物资后,邓名就觉得有本钱稍微满足下自己良心的需要了。

  首先邓名提出从军自愿这个概念。之前肯定不会有任何自愿者,因为夔东军拿不出收买人心的东西来;可现在夔东军拿得出粮食和银两,在这种世道,为了口饭吃而愿意从军的人也不少。

  邓名本来以为这个建议会遭到刘体纯和袁宗第的激烈反对,为此他还事先准备了套说辞准备用来说服二人,比如若是引起百姓仇恨,那么将来其他城市的百姓就会帮着鞑子死守之类的。不料刘体纯和袁宗第听完邓名的建议后,稍加思考就同意了:首先这座城是邓名想出办法拿下的,他的意见当然应该得到尊重;其次刘体纯和袁宗第并非不知道和老百姓结仇会带来隐患,不过他们本来是迫不得已,现在经邓名提醒他们马上就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募兵的本钱;最关键的是,这二人在最初的兴奋过后,也考虑到此地距离三峡实在太过遥远,搬迁这么多百姓过去难度很高,消耗很大,死亡率估计也低不了。

  贺珍回到郧阳以后,也赞成募兵的决定。此地距离郝摇旗的根据地不远,想必最后郝摇旗还是会把大部分人口搬走的,到时候再向郝摇旗要便是,没有必要自己出头当这个恶人。而募兵可以把居民中比较不要命的精壮的人丁收集批,这些人若是经过定训练都可能充当战兵的。

  当夜夔东军就张贴告示,号召郧阳的有志儿郎到军营里来吃饭,夔东明军已经为了他们准备好了大米饭,管够吃。靠着饭菜的诱惑,明军征募到了两千多人,加上投降的两千多清军,刘体纯等人把军队从万扩编到了万五。

  虽然无法把所有人都运走,但闯营和西营肯定还是要搬走些人口的,对此邓名建议尽量以自愿为原则,最后能够拿出些安家费来补偿迁移居民的损失。夔东三将告诉邓名他们深为赞同,不但定会给补偿,还会坚持以自愿为原则。邓名称赞了番他们的仁德,不过到底他们是不是这么做的,邓名不打算去打探,也不会去询问那些被迁走的百姓是不是都是自愿的,暂时他只能为自己良心做到这些而已。

  贺珍回来以后,刘体纯就直嚷嚷着要去配合郝摇旗打谷城。所有的人都知道刘体纯这是技痒了,学会了爆破却不试上试,刘体纯晚上是会睡不着觉的。而在听刘体纯详细描述了爆破的方法和效果后,贺珍也心动了,城市里不但有清军已经收集好的物资,还有工匠和大量的潜在兵员。这次攻破郧阳贺珍没有出力,在分配战利品时没有发言权,袁宗第和刘体纯分给他部分就只有道谢的份了。

  在明军抵达郧阳前,为了保证汉水流域的安全,知府还把附近的船只都征集起来,和官船放在起,不给明军利用它们的机会。郧阳知府藏匿船只的地点被投降的清军供了出来,明军已经派兵去把这些船只统统接管了,有了这些船只后明军沿着汉水而下也是很轻松的事,用不着郝摇旗的那些木排和竹筏了。现在明军还缴获了郧阳的物资,手头下子变得非常宽裕,可以在外维持机动很长段时间,如果少搬运些人口的话还可以维持得更久些。

  袁宗第同样不反对进攻谷城,不过他认为三个人没有必要起去。兵贵神速,袁宗第觉得刘体纯和贺珍完全可以带着邓名立刻出发,至于郧阳这里的收尾工作他可以独自承担。

  “反正我也没有多少战兵,打仗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押送俘虏,监督后队把东西运回去还是没问题的。”

  若是在谷城爆发巷战的话,袁宗第的五百战兵确实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刘体纯急着要把这两天总结出来的理论付诸实践,对分头行动的计划极力赞成。贺珍也想去谷城分东西——帮郝摇旗把谷城拿下,那里面的东西郝摇旗肯定不能独吞——贺珍觉得其实郧阳这事挺不公平的,他因为没有出力所以分得少,但仔细想袁宗第和刘体纯也没有出什么力,办法是三太子想出来的,守将是三太子的部下斩的。贺珍自问,如果是刘体纯或者袁宗第去扫荡四郊,他在邓名身边做的事情也不会比两个人差,站在边上看热闹的本事,难道还能谁比谁更强不成?

  三人都赞成,邓名同样没有理由反对,下步的行动就此确定下来。刘体纯宣布,他明日早就乘船出发,接着就向袁宗第讨要他的那份火药。

  “说好了火药人份的,”袁宗第摇头道:“你的都炸光了,就开始琢磨我的了,你到底要在这郧阳的城墙上浪费多少火药?”

  “反正你也不用,你搬运粮草回家还用的着火药吗?都给我吧,我拿粮食换。”刘体纯着急地说道:“再说我又不是还用来炸郧阳城墙,我是要去炸谷城的。”

  “用郝摇旗的火药,他手里肯定有。”袁宗第还是不打算答应:“我回去的路上固然不用,但将来呢?将来攻城的时候我还得用。”

  “到时候你再制造些火药不就得了,”刘体纯有些不耐烦地叫道:“未免也忒小气了。”

  “我怎么小气了?我带来的火药难道不都被你用在爆破郧阳城墙上了?”袁宗第想了想,最后还是松口了:“给你半吧,拿粮食来换。”

  议论妥当后,邓名就回自己的营地去休息。在袁宗第的极力怂恿下,他明天早就会跟着刘体纯出发——袁宗第反复指出,谷城的地形需要邓名这种爆破专家去亲自踩踏。虽然自知根本不是什么爆破专家,不过邓名觉得自己到前线可能有助于提高明军士气,而且与郝摇旗的会面也是越早越好,免得被误会自己摆谱。

  邓名走后,贺珍他们三个又谈起了赵天霸。今天赵千户的表现很抢眼,除了邓名以外的最热门人物非他莫属,明军中议论邓名的奇计之余,也纷纷感叹赵天霸的神勇无敌。

  “看起来,赵千总好像比你的那个周亲卫还要胜过筹。”刘体纯对袁宗第说道。周开荒在夔东军中也小有名气,都知道他武艺过人,但在邓名的卫队中似乎并不显得特别出色。

  “谁说的?依我看,如果论武艺,周开荒和赵千户是差不多的。”袁宗第丝毫不掩饰他的倾向性。

  邓名的卫士虽然不多,但袁宗第他们几个看就知道个个都是好手,贺珍还有些奇怪为何邓名能有这样支卫队。

  刘体纯对此倒是有所耳闻:“万县之战邓先生决定以身诱敌,选的人都是百里挑的壮士。从万县开始,仗连着仗,从建昌路杀到昆明,别说原本就都是好汉,再不行的人这么多场厮杀下来也成了锐士了。我们手里的年轻亲卫恐怕都没法比,有几个年轻人能上阵十几次几十次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反正我手下没有。那个赵千户原来就是晋王的得力手下,晋王派他充任使者,多次在鞑子境内来往,更是个百人敌。”

  “就是邓先生本人,”袁宗第也持有差不多的看法,他曾向周开荒详细打听过邓名在万县在东川府在昆明的所作所为:“亲自参与十几战,连着打了几个月的仗,至少也是个十人敌了。”

  第二天邓名和刘体纯早出发,下午贺珍也带着军队登船,前后两队共万千明军浩浩荡荡向下游谷城开去。袁宗第告诉他们,自己这里的事情结束,就会带着些亲卫去谷城与众人会合。

  “早点来吧,来晚了谷城就破了。”贺珍道,不知不觉中,把心里话泄露出来:“城破了就分不到东西了。”

  “此次出兵所得已经太多了。”袁宗第表示,他事先根本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大的收获,所以已经很满足了。

  “怪不得你不认真学习如何爆破。”贺珍在心里这样想着。听说有这种破城的新战术后,贺珍也心痒难忍,昨天就围着邓名和刘体纯再三询问。邓名和刘体纯离开前,贺珍还和二人约定,定要等他到了之后再开始|岤攻,好让他也能看个明白。

  虽然邓名和刘体纯都口答应,但贺珍还是不放心,派了个精干的亲卫领着自己营中善于|岤攻的小队人跟着刘体纯他们起走了;今天下午贺珍就急着出发,个目的当然是要保证自己能赶在谷城城破前抵达,以便名正言顺地分东西;另个目的就是生怕派去的那小队人没能顺利地学到手艺。

  袁宗第有句话说得不错,让贺珍也深有同感,那就是出兵前绝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大的收获。不过贺珍认为袁宗第这种小富即安的思路要不得。惦记着谷城那边的战况,贺珍就不继续与袁宗第唠叨,而是急急忙忙地领兵出发了。

  贺珍走后,袁宗第就安心处理诸项善后事宜。等到第二天下午,他派去和刘体纯起走的个手下赶回郧阳,向留守的明军报平安,邓名刘体纯路上顺风顺水,沿途也没有清军干扰。

  “嗯,”袁宗第认真地听完部下的汇报,看起来邓名已经走远了:“邓先生没有耽搁吧?”

  “途中没有停船,连饭都是在船上吃的,夜里也不停,直赶路。”这个部下报告道,他今天早上与前队分手,骑马飞奔回来向袁宗第报告。

  “很好,邓先生去得远了。”袁宗第认为已经排除了最大的干扰因素,可以开始自己的实验了:“该我们去墙边挖洞了来人啊,取火药,找段完好的城墙,我们也要炸下看看。”

  前两天刘体纯忙着做实验的时候,袁宗第直在边上冷眼旁观,导火索怎么制作,如何密封墙壁,袁宗第早就找了群机灵的手下,观察打听了个清清楚楚。攻破郧阳前刘体纯实验用的火药里有袁宗第的半,这份经验教训他分享得理直气壮。

  袁宗第的实验继续消耗着郧阳所剩无几的城墙,等他心满意足地离开郧阳时,满以为此时谷城已经被刘体纯他们攻下。但袁宗第的预料落空了,刘体纯的进展并不顺利,直到袁宗第赶到的时候谷城还没有被明军攻破。

  刘体纯带兵前来谷城让郝摇旗非常吃惊,他根本没有想到明军有这样迅速攻破郧阳的能力,听前者得意洋洋地介绍完新战术后,郝摇旗立刻就催刘体纯炸城——刘将军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直到他发现谷城地势较低的面的壕沟里有水。

  为了加强谷城的防御能力,守军给部分壕沟里引了水,如果换其他人来的话,这点变故不会有任何影响,谷城还有相当部分壕沟里没有水,爆破条件和郧阳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主持工作的刘体纯已经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首席爆破专家,在全球范围内他若是第二就没有人能称第,即使是穿越者邓名也不行。

  当爆破大师刘体纯发现谷城有部分城墙位于护城河的保护下后,他就坚决反对去爆破那些干的壕沟后面的城墙,而是非要和这些有护城河的城墙过不去。郝摇旗想赶快拿下谷城,顺便见识下据说威力巨大的新战术;贺珍就是想破城后多分点东西,要是迟迟不破城,袁宗第随后赶来了,那能分到手的就要少了;但刘体纯不同,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完善这种足以纵横天下的战术。

  刘体纯坚称,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尝试下对有护城河保护的城墙进行爆破,因为将来明军肯定会遇到更多的类似情况。明军不可能只碰到没有护城河的城墙,将来要攻打的目标也不会像谷城这样有水渠和干壕之分。无人能说服倔脾气上来的刘体纯,最后大家只好同意他的计划,先挖渠引走壕沟里的水,然后开始挖地道。

  这当然大大减慢了攻城的进度,而且更糟糕的是,刘体纯的第次爆破没成功。邓名认为,聚集成团的高温高压气体非常危险,所以直等了六个时辰后,才派敢死队去检查地道里的情况,检查结果就是火药根本没有发生爆炸。

  因为这段地道附近的土壤比较湿润,所以地道中发生了渗水现象。对明军来说,这是种新情况,因为以往如果出现地下渗水问题,会有相关的抽水手段。但是郧阳周围的土层比较干燥,明军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把装满火药的棺材往墙基底下推,封闭,然后点燃布置好的导火索就大功告成。

  第次爆破没能炸响,郝摇旗还好,他本来也没有想过能次成功,对这种新式|岤攻法也没有特别巨大的期盼。但贺珍则异常的失望,他路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及时赶到,又因为见到了被刘体纯蹂躏得不成样子的郧阳城墙,所以对爆破极度热衷,还关照部下仔细记录下刘体纯实施爆破的每个步骤细节——结果竟然没有成功!

  幸好这难不倒爆破鬼才刘体纯。他边思索边和邓名探讨,很快就拿出了解决办法,下令用石砖营造个封闭的“爆破室”——这个词汇是邓名提议的,刘体纯欣然接受。以前明军只是挖个窟窿而已,第二次爆破谷城的尝试,是明军第次有意识地主动营造个爆破空间,为了防潮,刘体纯还用干土在爆破室里进行铺垫。

  完成这些防潮工作后,明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封闭工作并进行了引爆。这次火药顺利地发生了爆炸,并将谷城的城墙炸塌了段。郝摇旗见状又惊又喜,就要下令军队去夺城——和邓名的首次实验不同,明军对爆破的后果已经有了预料,所以郝摇旗已经准备好了突击队。

  但攻击行动又在刘体纯的干扰下流产了,刘将军痛心地指出,这次为了保证成功,他的装药量要大于在郧阳爆破的时候,而谷城的城墙还不如郧阳的结实,那么没能出现如同郧阳那般良好的突破口,显然说明火药的威力没能充分发挥——第二次虽然炸塌了城墙,但并没有出现郧阳那种干净的豁口,而是类似以往|岤攻的个大斜坡。刘体纯推测这定还是因为受潮,虽然营造了爆破室,但在封闭过程中水气还是侵入其中,干土的防潮效果显然是有限的。

  阻止了郝摇旗的进攻后,刘体纯马上开始组织第三次爆破。这次他命令用处理导火索的办法来处理棺材,内外各刷了层柏油。当袁宗第赶到时,刘体纯刚刚建造完成了个新的爆破室。把这具特殊处理过的棺材塞进墙基下后,爆破达成了在郧阳的效果,把城墙炸出个大豁口来。

  虽然猜想正确改良得法,但刘体纯本还想再炸,以巩固刚刚发展出来的新的爆破技巧。不过这次郝摇旗和贺珍再也不会给他干扰攻城的机会了,包括刚到的袁宗第,都不愿意陪刘体纯继续闹下去,他们可不想为了满足刘体纯的爆破欲而给清军烧毁仓库的机会——不错,郧阳守将是没烧,但谁敢说谷城清军的表现会和郧阳样张皇失措?

  烟尘还没有散去,郝摇旗和贺珍精心准备的突击队就从豁口冲进了谷城,轻而易举地制服了周围已经被震昏了的清军。和郧阳样,此时清军主力正忙于在防御刘体纯第二次炸出的那个斜坡,忙着对那段城墙进行修补。

  谷城里的清军比郧阳还要少两成,而城外则有超过两万五千的明军,战斗在个时辰内宣告结束,知县和守将均被明军击杀,没有被打死的清军集体向明军投降。

  再次的招降纳叛和招募新兵后,夔东明军已经膨胀到了三万多人。

  “邓先生,我们去把襄阳拿下了吧!”郝摇旗目光炯炯地看着邓名,刚瓜分谷城所得时,郝摇旗很高兴,感觉这次赚大发了。但这次出征是郝摇旗发起的,也是出兵最多的,看到刘体纯袁宗第贺珍此番出征都比自己得到的多,郝摇旗心里顿时有些失衡,他决定把这口怨气出在襄阳的清军身上。

  “同意!”谷城城破后,刘体纯第个跑到武库保护火药,这次炸谷城他显然没有过瘾:“去襄阳!”

  第13节提督

  谷城的清军和郧阳样事先把船只都收集隐藏起来,这是洪承畴经略五省时期重要的防守手段之,可以有效遏制明军的机动和运输能力。但是郧阳和谷城的城破速度都大大出乎守军的意料,和郧阳样这些船只也被明军缴获,反倒节省了明军收集船只的时间。汉水流域长期以来直在清军的控制下,他们的船只比呆在穷山僻壤的夔东明军又大又好,获得这些船只后明军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军队可以乘船行军。

  “两年前我曾经攻进过襄阳次,”在船上郝摇旗向邓名吹嘘道:“没有其他众将的协助,我个人就攻下襄阳。”

  “然后就被胡全才赶回了房县,”袁宗第和郝摇旗关系不错,大笑着揭了他的老底:“根本没能带多少辎重和人口回来。”

  郝摇旗点儿也不生气:“我又没说我守住了襄阳,我只是说襄阳并不难打。”

  “襄阳里的东西不少吧。”贺珍连忙问道。

  “当然不少,襄阳府可是大城,大量的粮草和军饷都要从那里转运,”郝摇旗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惜上次虽然攻进襄阳,但是谷城和郧阳都在鞑子手里,水路不通,缴获的粮食只好都分给当地百姓了,估计事后又被胡贼收缴了回去。”

  两年前郝摇旗偷袭襄阳的时候走的陆路,襄阳这座城从明末连续被张献忠和李自成攻陷,被左良玉破坏掳掠,这十几年来闯营和清军也在襄阳周围反复拉锯,城池多次易手,城墙被而再再而三地毁坏过。洪承畴在长沙开经略府以后,并没有把襄阳定为五千里防线中的个环节,而是以郧阳谷城为防御重点。两年前郝摇旗偷袭襄阳的时候轻军绕过了清军的前方据点,当时襄阳的城墙都没有完全修复,被明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但也正是因为绕过了清军的前方据点,所以郝摇旗和后方的交通线仍然被清军封闭,他既无法坚守也无法把缴获后运。

  现在的湖广总督胡全才,当时是洪承畴委任的郧阳巡抚,他得知郝摇旗偷袭襄阳后并没有发兵攻打,而是出兵沿着汉水设防,威胁郝摇旗的运粮队和分散的部队,迫使明军不得不全师退回房县。

  “那就好。”贺珍也知道今非昔比,两年前明清主力在湖广对峙,洪承畴专门在郧阳设立巡抚驻扎重兵,牢牢地控制着汉水流域。而现在清军主力前去西南,湖广清军兵力薄弱,又被明军夺取了郧阳和谷城,控制了汉水上游,进退自如。这次出兵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在郧阳和谷城缴获众多,贺珍心中对襄阳充满了期待:“定能分到不少东西。”

  刘体纯并没有加入邓名郝摇旗他们的闲聊,而是在舱内接见手下的爆破分队,襄阳的城墙厚达十米,不是郧阳和谷城能比的,而且襄阳三面都有宽阔的护城河,爆破的可选择地点相对比较少。

  “棺材不够我们就上两棺材,两棺材不够就上三棺材,再厚的城墙,也总有被爆破掉的那天。”刘体纯豪迈地说道,襄阳的城墙无疑会是个对他爆破技巧的艰苦的考验,但刘体纯会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这新的挑战。

  三天后,襄阳。

  城头飘扬着明军的红旗。

  攻破襄阳远比明军众将想像得要轻松得多,李定国的军队被从湖广驱逐出去以后,清军认定變东明军不具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和物资,湖广总督胡全才判断他们连拿下郧阳和谷城的力量都没有。既然如此,位于后方的襄阳当然会十分地安全,因此在城中驻扎的兵力比前两城还要少。

  得知明军转眼就攻破谷城和郧阳,全歼前方的近万清军后,襄阳顿时片大乱,知府断定明军兵力雄厚——显然湖广总督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明军不仅拥有支持十万大军出动的物资,而且还拥有搬运这些物资的牲口和人力。

  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凭借襄阳城中的几千军队,知府知道他绝对无法抵抗夔东大军,而且就算他想抵抗,这襄阳的城墙也完全没有修复,军队的士气也低迷不堪。看到明军先锋的船只从上游开来时,部分辅兵就溜走了,知府在点燃了仓库后上吊自杀。

  知府点的火很快被没有逃走的清兵扑灭,这些清军之所以留在城中就是打算向明军投降,尽管如此明军的缴获也相当的可怜。眼下郧阳巡抚衙门已经撤除,前方不再有需要大量补给的主力部队,而湖广今年的粮食早都给贵州运去,襄阳城的仓库里都快能跑老鼠了。

  多年的拉锯更让襄阳城里没有几个百姓了,尤其是上次郝摇旗轻军偷袭襄阳之后,洪承畴觉得把工匠和人口放在这个缺乏防备而又过于靠近前线的地方并不安全,就统统搬去了武昌。

  “没能分到什么东西,”府衙里,贺珍惆怅地坐在椅子上言不发:“早知道襄阳这么穷,还不如不来了。”

  而刘体纯则抱怨郝摇旗:“都是你,居然把城墙破坏的这么厉害。”

  襄阳的城墙上到处都是大豁口,根本没有任何爆破的必要,虽然刘体纯现在也可以爆破,但看到那厚厚的城墙,袁宗第和邓名都认为两棺材火药未必够用,竭力劝说刘体纯不要把物资浪费在这地方。

  面对刘体纯的责备,郝摇旗则是满脸的委屈:“我怎么会知道他们根本不修城墙?再说若是换了你,你会留着襄阳的城墙吗?”

  两年前郝摇旗分粮给百姓的时候,就让领粮食的人顺便把襄阳的城墙给扒了,城楼也烧了。洪承畴看到襄阳破坏得这么厉害,估计要修复城市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修复了那还要驻扎相当的兵力保卫城墙免得郝摇旗再来扒城。反正洪承畴已经决定把人口工匠都搬运走,那干脆就不修复了,两年前郝摇旗走的时候襄阳什么样,这次来基本还是原样。

  邓名已经听闯营众将说过湖广带清军没有什么精锐部队,这次出征也证明众将所言非虚,不过清军地方守官的抵抗意志还是让邓名很惊讶,明知无法抵抗的时候,三城的满清官吏选择的都是自尽而不是逃跑,足以说明清廷对地方官的震慑力和控制力。

  还有个问题是,这些官员宁可自杀也不向明军投降,这更是个不祥之兆,说明各地的地方官都不认为南明还有什么希望,至少是希望渺茫,所以他们宁可用死来为他们的家族换取好处。

  “我们已经连破三城,其中两座是府城,想必现在已经全省震动,”这些清廷官员的顽固让邓名感到棘手,除此之外他还对地方上士绅的表现感到失望:“但是并没有看到有豪杰来投效帮助我们,为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闯贼。”袁宗第没好气地说道,三年前洪承畴抵达长沙后,非常注意争取湖广士绅的支持。本来地方上的士绅大都是倾向明廷的,对打着明廷旗号的闯营西营也提供帮助。但洪承畴几年来直不懈地分化瓦解,不遗余力地宣传西营和闯营都是贼,让士人相信清廷才是他们的同类。

  三年来洪承畴的宣传相当有效果,大批原本倾向明廷的缙绅都现在都变成了中立态度,本来积极给李定国和夔东众将提供情报和物质的湖广士人,现在都作出副避世的姿态:既不支持鞑子,也不支持反贼,而他们的子侄则开始参加清廷的科举。

  “是吗?”邓名轻声说道,听袁宗第介绍过情况后,他觉得除了对闯营西营这些农民起义军的成见外,南明的形势岌岌可危也是士绅不再愿意帮助明军的原因之,之前天子弃国恐怕也伤到不少人的心。

  “你们说湖广带没有鞑子的精锐部队了,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沿着汉水而下吗,”邓名觉得攻占郧阳襄阳两府影响可能还是不够大,毕竟这里不是清廷在湖广统治的中心,十几年来直反复拉锯,他询问四位将领的意见:“我们现在总兵力超过三万,战兵大约七八千,湖广有没有支清军能够对我们造成重大威胁?”

  “全湖广不好说,但湖北绿营我们威胁不大,而如果从湖南调兵过来要很久了,他们肯为了我们三万人就把其他防区都抽调空吗?”刘体纯对湖广清军的战斗力不屑顾,多年来夔东明军直能压着清廷的楚军打,鄂兵湘兵远没有北方绿营对清廷那么死心塌地。

  明军连夜审问了些俘虏的清军军官,又从投降清兵的口中问到了些东西,最后邓名判断汉水下游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清军驻守,目前湖北较有战斗力的清军都部署在夷陵带防备夔东明军沿江而下,这和刘体纯他们所知的情报也是致的。

  “那我们就继续南下,攻打宜城,然后进入承天府,直杀到钟祥。如果鞑子兵力雄厚,我们就退回襄阳,如果鞑子后方空虚,我们就继续沿着汉江向下,进军武昌。”郧阳府本来半数就在明军手中,襄阳也是几次被明军攻破,但承天府不同,长久以来始终是为湖广清军所控制,邓名觉得如果能够攻破府城钟祥,定能够引起湖广人心的极大震动,让缙绅们怀疑清军是不是还能稳固控制湖北;若是有机会继续前进的话,哪怕只要打着明军旗号的战舰出现在武昌城前,恐怕都会引起轰动,对那些暗中仍怀念明朝的人也会是个很大的鼓励:“反正我们后顾无忧,汉水上游在我们手中,我们想走就走,谁也奈何不了我们。”

  邓名的话引起了番讨论,第个出来支持的贺珍,他指出承天府已经多年没有遭遇战火,洪承畴在那里开辟了不少军屯,钟祥里有大量的商户和工匠,若是能够攻破应该能分不少东西。就算不去钟祥,哪怕再稍微多走段路,把近在眼前的宜城爆破了也好啊,来襄阳这里消耗不少得不偿失,哪怕是为了弥补这路上的损失也要再往前打段。

  郝摇旗也赞同这个意见,出征以来他兵力丝毫未损,反倒还有所增加:“这次我们迅速突破郧阳防线定出乎鞑子意料,现在汉水空虚,我们不乘胜多打几座城下来,下次再来的时候大概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刘体纯当然不会反对继续进攻,固然炸不炸襄阳城墙他有绝对的自由,但他当然也愿意这火药消耗得更有意义,而且如果只是拿襄阳城墙做实验,可想而知袁宗第他们是不会把火药借给自己的,但若是攻打宜城钟祥的话,那他们就没有不分摊成本的理由了,尤其是那个贺珍,刘体纯觉得只要自己说句:“不拿火药出来就不分给你东西。”,贺珍就会乖乖地把他军中的火药双手奉上。

  袁宗第始终没有表示赞成或者反对,他倒是觉得走得有点太远了,从大昌出兵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会打钟祥,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多带些战兵出来。

  “袁将军有什么意见?”邓名并不打算强迫袁宗第同行,如果对方不愿意继续进攻,那么留守后方,搬运物资也是好的。

  “我在想,是不是应该派快马回大昌,再去奉节向文督师讨些援兵来。”袁宗第觉得战事正在急速地扩大,或许可以要求文安之发檄夔东各地,要求其他几家也参与到行动中来。

  “也好,也?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