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肉文小说 > 广东大荡匪最新章节 > 第4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广东大荡匪 第4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里临近火车站,是空袭的主要目标。

  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响起,夹杂着楼房倒塌的轰然巨响。

  张清面对这一切,很快镇静下来,他和几名民警、解放军战士指挥群众疏散。

  敌机狂傲地贴着楼顶隆隆而过,那震耳欲聋的引擎声十分可怕,把老而旧的砖木楼房震得摇摇欲坠。

  在一片混乱之中,一名民警拉了拉张清的衣服,指着附近一幢建筑物说:“你看!”

  张清抬头望去,那里不停地升腾起信号弹。他觉得怒火直冲脑门,跺着脚大吼:“他妈的,这些狗特务!快派人去抓特务啊!”

  民警带着几名解放军战士,穿过浓烟翻滚的大街,朝那幢楼房飞奔而去。

  4。“镇反”旋风(2)

  就在这个时候,从一条小巷里突然射来一串子弹,张清身边有人倒下了。

  他扭头一看,只见一个戴鸭舌帽的家伙正端着手枪,向人群疯狂射击。真是狗胆包天!

  张清拔出手枪,但场面太乱,他不敢随便开枪,他拼命叫喊:“抓特务!抓特务啊!”

  “鸭舌帽”混进人群中,一下子不见了踪影。

  他正想追上去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把他掀翻在地。

  离派出所不远的天龙布厂厂房被炸塌了,30多名工人被埋在瓦砾中……

  另一枚炸弹击中了派出所,楼板被炸穿了一个大洞。

  一位民警正在二楼打电话向公安分局报告敌情,又一颗炮弹落了下来,楼房刹那间四分五裂,那位民警被炮弹削去的残肢,随着桌上的水壶飞了起来,破窗而出……

  张清跌坐在地板上,差点儿就从那个被炸开的大洞掉下一楼。

  烟尘呛得他透不过气来,几乎窒息。

  他拧了拧自己的大腿,竟还活着,这简直是奇迹。

  但那位民警的右臂被冲天的气浪挂在一条铁线上,颤悠悠的……十分可怕。

  这次空袭死伤600多人,几百条小艇和房屋,在敌机空袭中顷刻间化为灰烬。

  两个月后,叶剑英给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对3月份广州的情况,作出了严峻的评估。

  他认为广东工作出现了偏差,以致国民党“派飞机轰炸我广州、汕头、江门,并派遣许多特务潜入内地,勾结土匪、恶霸,并狡猾地利用了我们工作上的偏差”。

  叶剑英承认,3月份全省范围内发生了82起土匪袭击人民政府的事件。

  土匪如此猖獗的原因在哪里呢?

  省政府开会作了总结。

  教训是深刻的:军队抽出主力部队大搞生产,把剿匪放松了,因此,导致匪风复炽,谣言甚盛,人心浮动,干部思想混乱。

  2。 剿匪大军风卷残云

  1950年3月,全国的“镇反”运动在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的指示》之后,逐渐进入了高潮。

  中央强调:“对于一切手持武器,聚众暴动,向公共机关和干部进攻,抢劫仓库物资之匪众,必须给以坚决的镇压和剿灭,不得稍有犹豫。”

  广州市军管会随即颁布《关于特务分子登记自新的布告》,限令所有国民党特务在10月11日之前,前往公安部门登记自新。

  在限期内,有2000多名匪特分子向主管部门登记,这些人基本上得到宽大处理。

  广州乃至广东的“镇反”步伐自然没有落后于全国,对“反革命”的打击力度丝毫没有弱化的征候。

  国家机器的“铁腕”运作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

  1951年初,审时度势而又高屋建瓴的毛泽东多次指示中南军区、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领导:国民党进攻厦门、汕头的可能性很大,广东、福建要加强剿匪,大胆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恶霸匪首。

  毛泽东对广西在镇反和剿匪中,采取“宽大无边”的政策非常不满。

  2月17日,他在一份关于《两广镇反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批示:“不杀匪首和惯匪,则匪剿不净,且越剿越多。不杀恶霸,则农会不能组成,农民不敢分田。不杀重要特务,则破坏、暗杀层出不穷。总之,对匪首、恶霸、特务(重要的)必须采取坚决镇压的政策,群众才能翻身,人民政权才能巩固。”

  4月间,广东军区各部队纷纷召开党代会,进行动员,鼓舞士气,为今后大规模的剿匪奠定思想基础。

  珠江地区从4月1日开始,发动全面进剿。

  4月11日,华南分局召开扩大会议,指出匪患严重地区,应以剿匪为中心展开工作。

  5月底,广东军区召开第二次剿匪会议,决定以6月份为剿匪突击月。

  一二二师包剿粤桂边;台山军分区包剿电阳边;西江军分区包剿三番高边;四十四军包剿花番从增边及东宝边;一四三师包剿湘粤边,借以加强边沿区的会剿,以期彻底堵塞股匪流窜的空隙,一举而歼灭之。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4。“镇反”旋风(3)

  5月25日起,四十四军一三一师配合江防舰队,开始进击珠江口外的大小万山、大细蜘蛛等群岛土匪。经过月余围剿,先后廓清以垃圾尾为主的大细蜘蛛、大小万山、东澳、白沥顶、隘洲、三门及外伶仃等大小31个岛屿,并击毁了国民党七艘炮艇,俘敌炮艇一艘,重创多艘。

  各路剿匪大军“日日出动,夜夜不停,山山到人,村村有责”,风卷残云,摧枯拉朽。

  大小股匪在泰山压顶之下,折戟沉沙,灰飞烟灭。

  此情此景,与一首古词描绘的画面无异:“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3。 枪声惩罪恶

  毛泽东给两广的批示以后,广东全省各地开始大规模镇压匪特分子。

  镇压对象以“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种人为主。血债累累,罪大恶极,不杀不能平民愤,要坚决杀掉。

  “杀、关、管”三管齐下。

  1951年1月下旬以后,从上到下加快捕杀反革命分子的进度。

  为了提高效率,省政府决定把杀人批准权,下放到地委一级。

  那些在解放前当过伪乡长、伪区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员的旧党政军人员,而又霸占一方、鱼肉人民的土豪恶霸,公开搞破坏、暗杀的特务,首当其冲成为镇压对象,纳入捕杀之列。

  那时候,几乎每天,人们都会看见大卡车满载五花大绑、插着木牌、判了死刑的反革命分子,在武警和民兵的严密看守下,在群众排山倒海的怒吼声中,一辆一辆驶往刑场,枪声此起彼落……

  大批呈报审判案卷,像雪片似的呈报到地区和省的司法机关。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市一级机团的“镇反”动员大会。

  会场上许多党政干部和民兵代表都佩上了手枪,洋溢着一股征战前的激昂气氛。

  常务副市长朱光说:“要胜利完成目前在全国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大运动,就一定要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这三件事情是互相联系的。”

  朱光表态,广州市的“镇反”不能落在全省的后面,要当排头兵。

  1950年初,肃反工作前,朱光出于保护风口浪尖的叶剑英,力劝叶不要公开到会场,以免发生意外,而自己却主动到中山纪念堂,站在孙中山像前讲话,向全市人民动员,没有一丝儿畏惧之心。

  当时,敌机炸广州是常事,每次接到空袭报告,朱光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群众疏散。有一次,敌机轰炸黄沙,匆忙中,他只带了一名秘书,没带警卫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黄沙小学召集公安民警处理火情,在场的领导都劝他离开现场,他却固执地说:“我要是怕危险的,就不来这里。”

  一次,他找分管政法工作的谭政文谈话。朱光说:“我是市委代理书记,杀人的事,今后一定要事前报告我,拿到市委会上讨论。现在被杀的人,有的在广州起义时,还算不错,后来听说也不那么坏,是否都要杀掉?当然该杀的要杀,但千万不能错杀。你不要怕我会右倾!”朱光对每一宗重大案件的审批都十分慎重。

  1951年3月,拥有生杀大权的中共广东军区委员会的工作组,在珠江、北江等地检查工作时发现,这些地区的“镇反”还过于右倾。

  他们以英德为例作了说明,那里有53名在押的罪大恶极者未加处理,其中一匪首曾杀害土改工作队员及革命群众,拘押年余,仍在看守所关着。

  群众提出控诉,也被置之不理,后经人民代表在县人代会上提出控诉,始批准处决,但仍未执行。

  工作组将检查时得来的情况,形成了一份工作报告,送达中共中央办公厅。

  毛泽东在这份报告上批示,要求省军区派遣工作队,对各区、各县“加以检查和帮助当地的镇反工作,坚决而正确地执行镇反任务。”

  4。“镇反”旋风(4)

  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要以“铁手腕”坚决、彻底地镇压反革命!

  但怎样才算彻底“镇反”呢?

  广东省公安厅根据国家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一份《镇压反革命彻底程度判定书》,供各地“验收”之用。

  就是说,要以两条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镇反”运动是否彻底的依据。

  镇压反革命彻底的地区,必须具备有如下条件:

  一、五方面的敌人(即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及其他半公开的反革命分子),应该杀的已经杀了,应该关的已经关了,应该管的也基本管起来了。因而民愤平了,社会秩序安定,基层组织纯洁。

  二、群众已经充分发动起来,普遍受到了教育,觉悟程度及政治警惕已经提高,绝大多数群众敢于检举、控告、管制反革命分子,生产情绪高涨,在镇反运动中已经涌现出一定数量的积极分子,并建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

  4。 特殊条件下的铁腕手段

  在全省,由于杀人批准权下放,有的地方出现了乱捕、乱杀现象,呈现出紧张不安和动荡的态势,而且日甚一日。

  1952年5月初,中央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5月9日,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写了一份关于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的综合报告,给毛泽东和党中央。

  毛泽东把报告转发到中南、西北、华北各局,并请叶剑英等人转华南分局、广东省委领导。

  邓小平在报告中说,在镇反和惩治不法地主两个问题上,有些地方发生了控制不严的毛病,上面开始收缩,而下面继续杀人。

  毛泽东在这里批了一句:“中南区也发生此种现象,也是控制不严的结果,必须记得这个教训,千万不可重复。”

  在谈到杀人批准权的问题时,毛泽东批示:“必须无一例外地一律收回到省委或区党委。”

  毛泽东还在5月份修改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时,以斩钉截铁的措辞指示:“为了防止在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发生‘左’的偏向,决定从6月1日起,全国一切地方,包括那些至今仍然杀人甚少的地方在内,将捕人批准权一律收回到地委专署一级,将杀人批准权一律收回到省一级。任何地方不得要求改变此项决定。”

  全国的镇反旋风,在经过一轮摧枯拉朽的扫荡之后,开始转入较为理智的收缩期。

  叶剑英在5月份的镇反会议上告诫与会者:

  “镇反上有几条必须注意:一、掌握运动规律,就像撒网一样:1抓紧网纲;2坚决展开;3适时收缩。我们也是:依靠群众(反神秘,大张旗鼓),展开捕杀,适时收缩。没有开就没有收,有些地方已达到千分之一,该收了;个别达到的,细致进行,没有开的,当然不会收。二、掌握工作方法,正如毛主席说的:严格审查名单,大张旗鼓宣传。”

  广州地区的镇反运动,在1951年底告一段落,但各地结合土改进行的“镇反”运动,仍然方兴未艾。

  1953年,全省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追捕逃亡反革命分子行动,将一批逃亡的反革命分子绳之于法。

  据有关材料显示,在历时三年的镇反运动中,广东省共逮捕了十几万人,处决了几万人。

  可以说,镇反是特殊条件下的铁腕手段。

  广东“镇反”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建国初期,它起到了巩固政权的巨大作用。

  在政权受到敌对力量威胁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来会显示出“强悍而又铁腕”的一面,软弱无能只会让红色江山分崩离析,付诸东流!

  5。平定珠三角残匪(1)

  珠三角素有广东“鱼米之乡”之称。但横行在这里的“大天二”大小股匪拥有精良武器,称雄割据,鱼肉乡民。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与“大天二”合二为一,继续破坏和捣乱,直接威胁广州的社会治安。

  我华南分局决定成立以曾生为首的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消灭珠三角残敌,肃清匪患。

  南屏、湾仔之战。

  解放横琴岛。

  珠三角各县实行包干制剿匪。

  两个月的军事进剿和政治瓦解,珠三角大股土匪基本肃清。

  1。“只有肃清珠三角的匪患,才能巩固广州的治安。”

  珠江三角洲,地处广州外围。

  蔗林绿海,蕉树临风,桑葚苍翠,鱼塘泛舟……

  她是广州通往海外的一个门户,眺望外部世界的窗口。

  珠江三角洲包括花县、三水、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东莞、宝安八县。境内河叉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广东粮仓”。

  如果说,珠三角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那么她就一定与恐怖和暴力无缘。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旧中国里,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珠三角是一轴残破的画卷,记载着无数的灾难与悲酸!

  广州解放前夕,南撤的国民党残兵败将流窜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大天二”土匪汇聚成一股股反动黑潮,肆意冲撞,将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剥蚀得露出嶙峋的肋骨……

  广州解放后,他们凭借珠江口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以香港、澳门为“大本营”,继续进行破坏、捣乱,给大都市的安定和繁荣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珠江三角洲的特殊地位和严峻的治安形势,使中共华南分局不得不把它摆到议事日程上。

  1949年10月29日,华南分局在广州召开了专门研究珠江三角洲问题的会议,认真分析了这个地区的历史、现状、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着重分析了当前的敌情、匪情:

  广州解放后,流窜于该地区的少量国民党军残余武装有待歼灭;沿海一些岛屿有待解放。

  据初步统计,珠三角还有国民党县保警1311人,自卫队2877人,县警察1258人,广东省国防军与杂牌部队2715人,未收编的“大天二”2805人,其他“吊脚土匪”(无固定地盘的土匪)182股、3641人,武器则有长短枪11402支、轻重机枪984挺。

  针对这一敌情匪情,华南分局提出基本方针“是消灭,不是保存”;基本的策略手段可采取“利用矛盾”“先打抵抗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或“用和平方式消灭”等等。

  会上,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神情严峻地说:“珠三角是目前广东的中心地区,要搞好广东和广州的工作,必须首先搞好三角洲的工作。”他最后强调:“只有坚决地肃清三角洲的匪患,才能疏通东、西、北三江与珠江和广州的联系,巩固广州的治安。”

  会议决定,成立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曾生为司令员,林平为政治委员,王作尧为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负责消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残敌,彻底肃清土匪势力。

  会议之后,叶剑英把曾生司令员叫到身边,再次叮嘱说:“广州的治安是和珠江三角洲密切联系着的。这个地区向来是广东土匪的藏匿作案之地。珠江三角洲的匪特不除,广州就不得安宁。希望你们精心组织,尽快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面对上级领导的信任,曾生这位抗战时期就在珠江三角洲冲杀出来的东江纵队、两广纵队司令员,更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他听罢叶剑英的叮嘱后,立正敬礼道:“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2。 暴风骤雨,南歼残匪

  11月2日,珠三角作战指挥部根据叶剑英的指示,在中山县石岐镇召开了师、团、支队主要领导干部会议。

  会议对追歼国民党军残部和主要股匪作出了作战部署。决定两广纵队第一师为第一梯队,第二师为第二梯队,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为预备队,由彭沃、邬强率领,分两路从石岐往澳门方向追歼残敌。

  5。平定珠三角残匪(2)

  当晚,主力部队从中山石岐镇出发。

  3日拂晓,第一团抵达三乡,与敌一○九军残部接火。

  敌见我雄师挥戈而来,闻之丧胆,放了几枪即向南逃窜。

  中午,敌逃至南屏、湾仔等地栖息。

  我两广纵队第一、二师紧追其后,完全控制了前山、坦州一线,与敌隔河对峙。

  在前山,彭沃、邬强召集前线总指挥部成员商量了作战部署,决定4日下午发起总攻。

  第一团从正面发起进攻,在前山等地吸引和迷惑敌人;纵队炮兵团第一营将火力布置于炮台山,从正面轰击敌人;第二师和第一师二团,分两路从坦州方向对敌实施迂回包围。

  4日下午,炮兵营在炮台山以猛烈炮火轰击敌人。

  第二师利用大海退潮之机,从坦州以南搭浮桥迅速渡河。

  第五团在15时突至南屏,经短促猛烈的冲击,歼敌保安第三师八团一个营。

  第四团于20时攻占将军山。

  接着第五团从北山、第四团从银坑,两路同时并进,攻占湾仔。

  残敌一部分逃至船上,一部分丢弃武器,凫水游向澳门逃命。

  南屏、湾仔一战,我军共歼敌4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第二师在控制湾仔之后,发现敌第四战防舰艇部队所属的炮艇“清远”号,泊于澳门、湾仔之间的海湾内,距离较近。

  经请示后,我二师部队即用猛烈炮火轰击,敌舰难以逃脱,只好升起白旗投降。

  二师见状当即派第四团作战参谋林枫带两名通讯员乘小船登上“清远”号。

  林参谋等人带回了敌舰上的大副、轮机长等人,向其交代政策,准备办理受降事宜。没想到,澳门当局竟然派出一艘葡军战艇将“清远”号拖走。

  二师指战员见此情景,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开炮射击。

  但师指挥员怕误伤葡艇而引起涉外事件,没有批准。

  叶剑英获悉此事件后,向澳门葡方提出严重抗议。

  11月13日,第二师五团越海攻占了横琴岛,歼匪一部。

  敌运输船“海宁”号见势不妙,仓皇逃窜,结果在大横琴与路环之间搁浅。

  这时,驻路环的葡军派出一个连向“海宁”号开进,企图故伎重演,将“海宁”抢走。

  第五团指战员怒不可遏,立即以轻重机枪火力封锁“海宁”号周围的海面,并发射迫击炮弹。

  顷刻间,海面上炮声轰隆,水柱四起,浪花飞溅。

  葡军见我军火力如此密集,欲进不能,登船无望,只好乖乖地退回路环。

  “海宁”号在我军炮火的威慑下,升起了白旗,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经登船查验发现,“海宁号”满载军火,计有各种炮16门、轻重机枪39挺、冲锋枪与自动步枪76支、其他长短枪306支,以及一大批弹药。

  我军官兵举枪欢呼,声如海潮拍岸。

  解放了横琴岛。

  俘获了“海宁”号。

  教训葡军,壮我军威。

  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舞龙醒狮。

  澳门同胞结队前往横琴岛慰问人民解放军。

  他们深感到,今天的中国人腰杆直了,敢于在帝国主义面前,用枪杆子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是的,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任人宰割的旧时代,帝国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为所欲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1月5日,由严尚民参谋长指挥的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一、第三、第四团,攻占三灶岛,守敌溃逃,我军缴获了三灶简易机场上的敌轻型轰炸机一架。

  11月6日,留驻宝安县的纵队炮兵团以警卫连、工兵连各一部为突击队,在炮火的支援下,一举攻占珠江口的大铲岛,歼敌“珠江口指挥部”少将参谋徐达等117人。

  至此,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扫除珠江三角洲地区残敌的任务胜利完成,共歼敌5000多人,解放了大片土地。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5。平定珠三角残匪(3)

  然而,由于珠江三角洲幅员广大,土匪势力潜流暗涌,剿匪荆棘满途。

  12月13日,珠江三角洲指挥部再次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由司令员曾生主持,他传达了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联合发出的剿匪指示:“必须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肃清大股土匪。”

  然后,会议分析了部队进入珠江三角洲以来的情况,以及当前的匪情。

  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划分地区,实行包发动群众、包建立政权、包剿清土匪的“三包责任制”。

  同时成立江防指挥部,以八艘舰艇组成两个巡逻分队,在珠江和内河航道巡逻,负责珠江防务并配合沿江(河)剿匪。

  组建区乡民兵队伍,发动群众进行武装自卫和配合部队肃匪肃特。

  党、政、军、民组成治安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种自卫武装,开展剿匪斗争。

  会议之后,各师、团按照上述部署进入了驻防地区。

  清剿土匪的工作突破满途荆棘,踩出了一条新路。

  但由于部队随即进行整编、调整部署,加之征粮支前等多项工作交织在一起,剿匪斗争有所停顿,曾一度陷入绝境的匪势死灰复燃。

  1950年3月,新成立的珠江军分区召开了各团、各县大队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剿匪联席会议。

  珠江军分区根据匪情重新部署了兵力,把剿匪重点首先放在珠江以西、番禺以南各县,继续实行包干制的剿匪方针,给各团划分了包干责任区:

  第一团在中山县第九、第十二区和第一区港口乡;第二团在中山县第五区和第一区一部;第四团在番禺县南部;第五团在中山县第八区和新会边;独立师在顺德县;炮兵团在中山县第四、六区。各县大队也划分了包干责任区。

  剿匪部队以营、连、排甚至班为单位,落实了包剿区,并大张旗鼓地开展剿匪立功运动。

  在珠江军分区统一号令下,全区军民统一行动,鸣锣开道,持枪挥刀,犹如12级飓风,风驰电掣,向珠三角的土匪直卷而去,摧枯拉朽,雷霆扫穴。

  军事进剿,高悬的正义之剑,挥斩得顽匪身首异处,无处遁形;政治瓦解,通经活络的解毒剂,驱除了蒙昧和血腥,唤醒了人的良知。

  真可谓:“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珠三角的大股土匪在两个多月的重拳打击之下,基本肃清。

  匪患,匪患,这个旧社会的痼疾,这个令人心寒的魔影,终于在新中国的宏伟大幕开启之际,被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器和觉醒了的人民征服了!

  6。“将军梦”破碎的连阳之战(1)

  粤北地区西部的连县、连山、连南、阳山四县,简称连阳地区。

  连阳地区连绵南岭,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境内杂居汉、瑶、壮等多个民族。在国民党统治下,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贫困,是土匪藏匿之地。

  粤北的匪患严重匪夷所思。早在大革命时期,李富春就代表国民革命政府率军前往曲江乌石剿匪,其间还动用了飞机助阵……

  1949年10月,国民党残余部队麇集连阳,构成了一个割据粤北的###大本营,在国民党中将李楚瀛的纠合下,成立“###救国军第九军”,共4000余人,凭险固守。

  为歼灭这股顽匪,广东军区决定组织连阳剿匪战役。第一四三师和北江军分区的指战员参与作战。

  血战梁家水。

  直捣三江镇。

  活捉李楚瀛。

  连阳之战重创残匪,振我军威!

  粤北地区西部的连县、连山、连南、阳山四县,简称连阳地区。

  连阳地区连绵南岭,山高林密,岩嶂重叠,地势险峻。

  连阳境内杂居汉、瑶、壮等多个民族。

  在国民党统治下,这里“山穷无处走,路有冻死骨”,虽说是国民党广东省第五行政区,但土匪却横行无忌,恶贯满盈。

  客观地说,各个朝代也没有对土匪熟视无睹,他们也曾亮出镇压的铁手腕。

  但越镇压,土匪越多。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腐败的社会制度注定了土匪的“不灭定律”。

  在粤北,曾经有过一场空军助阵的剿匪大战……

  1。 李富春指挥飞机助阵大荡匪

  山重水复的粤北,早就是一个土匪滋生之地。

  1926年,大革命期间,身为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的李富春,曾指挥革命军在曲江乌石清剿过土匪,其时还动用了飞机助阵,场面之恢弘,战斗之惨烈;令后人津津乐道……

  北江南流,势如奔马。

  阴云压顶,两岸斧劈。

  清远潖江地区悍匪黄细苟率匪众400余人,他们袒胸露臂,斜插驳壳,腰佩大刀,乘着十数条大船小艇,嬉笑怒骂,逆流而上。

  黄匪一行来到曲江乌石码头,沉锚泊艇,便与乌石街的土匪头子华明三、成德章称兄道弟,一番寒暄。

  他们摆了七七四十九席酒菜,狂饮至通宵,借着酒意,他们砸烂门店,打伤路人,奸污民女,把一个好端端的乌石镇闹翻了天。

  接着两股匪纠合成700余人枪,盘踞乌石街,拉开了罪孽深重的大幕。

  他们强行从北江河里抢来大量竹木,在街边挖沟,将竹木一端削尖,另一端深深埋入地下,密密麻麻地排列起来,再用铁线捆扎加固,成为城墙式的栏栅,形成三道坚固的屏障。

  在栏栅屏障中,他们留了三个道口,采用砖木结构,作为供人进出的栅门。

  他们重兵把守,配置机枪,加强火力,对出入乌石街的行人进行检查,违者不问青红皂白,暴打一顿。

  他们还在仁昌楼、当铺楼、狮子岭等制高点上设置轻重机枪火力点,居高临下,借以控制铁路、公路和水路。

  他们还在李家山、火车站等处派兵驻守,高筑外围工事。

  华、成、黄的匪徒经常下乡向农户“打单”,少则几十元,多的数百元不等,限令缴交日期,否则,放火烧屋、捉人。

  匪徒们四处牵牛抢物、奸淫妇女,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以至出现男女老少躲避山坑数日,发生因幼儿啼哭而捂死幼儿的惨剧。

  乌石呜呼,饥寒啼号,苦不堪言!

  土匪们不但拦截北江河来往的船只,而且常常袭击疾驰而过的火车,造成粤汉铁路一度瘫痪。

  影响更坏的是,国民革命军乘列车北伐,也遭遇土匪拦路打劫!

  这伙土匪在乌石的所作所为,与曲江县的农###动势成水火。

  曲江县党组织负责人梁展如下令全县各区乡农民自卫军集中乌石,准备围攻以华、成、黄为首的土匪,但因农军的枪械差,战斗力弱,无法消灭这伙据守险要的土匪。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6。“将军梦”破碎的连阳之战(2)

  1926年2月2日,县农会电请在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谭延辏В删有┚嗣鹞谑耐练耍哉扰┟裼谒罨鹑戎小

  为了打掉北伐拦路虎,安定大后方,广州国民政府命令第二军进剿北江各地的股匪。

  因谭延辏bっt谡瘢甘镜诙母钡炒砝罡淮喝ㄖ富颖苯厍朔耸乱恕

  从2月28日至4月17日止,李富春派第四师、第六师和教导师各一部,在炮兵和空军的配合下向英德县的枇杷山和曲江县枫湾乡白旗寨的悍匪进攻,历时49天,歼灭和击溃英德、曲江两地的土匪,首战告捷。

  4月27日,李富春指派第六师和教导师的另一部向曲江县乌石黄细苟匪徒发动进攻。

  由于革命军对乌石土匪的实力估计不足,只由谢慕韩带一个营的兵力会合曲江的农军进行围攻。但黄匪死守狮子岭及各炮楼、街口,革命军只夺取了李家山据点,效果不大,反而死伤了十多名战士和农军。

  4月30日,第六师师长戴岳奉命亲自率领罗团长等五个连的兵力,从韶关赶赴乌石清剿顽匪。

  革命军将乌石街三面包围,西面的北江河派少量兵员监视。

  然后,集中火力,分成梯队,发动总攻。

  但遇到土匪的顽强抵抗。

  经过激烈争夺,革命军只占领了火车站、狮子岭、李家山等外围工事,但对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区无可奈何。

  在广州,李富春多次收悉戴岳有关乌石剿匪的加急电报。

  战斗已经打了几天几夜,还未拿下乌石镇,李富春心急如焚,深感问题十分严重。

  5月2日,李富春率领第五师的党代表方维夏、第六师的党代表肖劲光以及苏联顾问曾米诺夫等一行,从广州乘专列来到乌石剿匪前线,直接指挥战斗。

  他们徒步登上鸡公岭顶,与正在那里观察敌情、指挥战斗的戴岳师长、谢慕韩参谋长、罗团长和曲江的梁展如、欧日章、叶凤等人相见,并专门听取了戴岳等人的汇报。

  此时,李富春等人在鸡公岭的活动被黄细苟的土匪发现了,机枪、步枪立即朝鸡公岭顶扫射过来。

  为安全起见,李富春下令迅速撤向鸡公岭的另一面,建立临时指挥所,并电请广州国民政府派飞机前来乌石参战助剿。

  李富春重新部署进攻方案,指示戴岳、罗团长等人集中机枪封锁住敌人的火力点,组织突击队,选好突破点,进行抵近作业,炸开缺口,重点攻击。

  接着李富春又命令,三面一起攻打,以北边火车站为突破口。他命令,火力要猛,动作要快,一鼓作气,绝不能再拖延时间,总攻时间放在飞机轰炸一停即刻开始。

  各战斗连队迅速传达了李富春的指示,并成立了打恶战的突击队。

  3日清晨,广州国民政府航空局指派该局的军事处长林伟成驾机前往曲江的乌石协助剿匪。

  由于当时很多人从未见过飞机,当林处长驾驶的战机飞抵乌石,进行低空飞行时,连青天白日旗也看得清清楚楚。

  一时间,敌我双方都停止了战斗,一个个扬起脖子看飞机“表演”。

  林伟成处长待地面指示,明确轰炸目标后,便用炸弹和机关枪向地面土匪指挥部、制高点、火力点实施轰炸和扫射。

  在飞机的枪炮之下,匪徒被炸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土匪据点被雨点般的炸弹一一摧毁。

  林伟成在空中完成协同作战任务后,李富春立即下令全线出击。

  革命军的官兵们跃出掩体,奋勇地向乌石街冲去,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铁流。

  突击队在靠近火车站的街边炸开了一个大缺口,迅速接敌,往街内猛打猛冲,不断扩大战果。

  这时,已近黄昏,残阳如血。众匪知道负隅顽抗只有等死,于是从各个街口打开栅门举枪投降。

  但也有一些土匪打着枪往外冲,却被革命军的机枪碰个正着,一串串重机枪的子弹洒泼过去,霎时间尸体堆成了小山。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6。“将军梦”破碎的连阳之战(3)

  黄细苟苦心经营的土匪窝,瞬间土崩瓦解了。

  黄细苟眼看大势已去,利用苍茫夜色作掩护,偷偷地向北江河边溜去,跳进滔滔的北江。

  匪首华明三被击毙。罪大恶极的成玉山被抓获,在乌石公审后押往韶关机场枪决。

  乌石剿匪战斗胜利结束了。

  粤汉铁路又疾驰着汽笛长鸣的列车;

  北江河上又出现了唱着渔歌的帆船;

  萧条冷落、杀气重重的乌石街又恢复了昔日的安定和繁荣……

  2。 李楚瀛构筑割据粤北“###大本营”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粤北的土匪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变本加厉地涂炭生灵。

  一些占山为王的股匪在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招降”下,成了南下解放大军前进的绊脚石、拦路虎。

  而躲在大山深处的李楚瀛股匪就是彻头彻尾的###势力。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尚未来得及清剿这一地区的顽匪,就疾进南下解放广州。于是,国民党溃逃的残余部队麇集连阳,构成了一个割据粤北的###大本营。

  这股国民党残匪有从坪石退到连阳的国民党交警总队2000余人;有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十七团300多人;有国民党第六十三军和国民党保安第四师的残部,加上县区的警备队、保警队、护航队、乡卫队等,共约4000余人。

  这些残匪在李楚瀛的纠合下,成立“###救国军第九军”,李楚瀛任军长,下辖第二十五师,师长张燮元;第二十六师,师长由李楚瀛兼;第二十七师,师长李谨彪。

  这股匪伙便成了粤北最大的土匪武装。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韶关、清远、广州相继解放,连阳地区成了国民党残匪救生的“孤岛”。

  “###救国军第九军”军长李楚瀛,虽然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但仍不甘心失败,负隅顽抗,继续扩军备战、横征暴敛。

  他幻想凭借连阳地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易守难攻这一“天险”,与我军顽固周旋,建立所谓“###游击根据地”,妄图配合蒋帮###。

  翻开深锁在国民党中央保密局的绝密档案,李楚瀛的罪恶史赫赫在目:

  1904年,他出生于连县第四区高良上乡寨脚村(即现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联红村),黄埔军校第一期肄业、庐山训练团陆大甲级将官班毕业,先后任国民党军排、连、营、团、旅长,第二十三师少将师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五军中将军长,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第五兵团副司令等职。

  1947年12月,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解放军会同陈赓兵团,在河南西平金刚寺、祝王寨地区全歼以李楚瀛为首的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李楚瀛因打败仗被蒋介石撤职,押调回南京。

  1949年5月,削职回广东的他,在官场失意中,坐上了统辖连阳县的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交椅。同年7月,他又兼任连县县长。

  然而,铁心与共产党为敌的李楚瀛,对蒋家王朝痴心不变,他还幻想国民党反动军队卷土重来,认为败退到连阳地区的交警残部和广东保安部队,会在他的统率下,为蒋家王朝立下犬马功劳。

  在连阳地区,他利用数十年的###经验,强化“戡乱动员会”组织,设立军政组、情报组等特务机关,派出大批人员刺探连阳地区革命武装和地下党的活动情报;组织武装巡逻队,白天查街,晚上查铺,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他大搞“清乡”,围剿我人民武装力量,仅1949年8月伙同阳山县长李谨彪“围剿”连县、阳山交界的游击根据地,就焚毁民房近千间,打死打伤我游击队员上百人。

  解放大军进军连阳之前,解放连阳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