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肉文小说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最新章节 > 第2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第2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如意算盘

  尽管异人百般承诺,但吕不韦还不放心,怕到嘴的鸭子跑掉了,他要使异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便利用美人来拴住异人,这美人就是赵姬。

  赵姬原是赵都邯郸一个歌妓,她生得楚楚动人,又聪明、机智,被吕不韦选中,不惜巨资买来为妾,成为吕不韦实现政治抱负的载体。

  赵姬到吕府三个月后怀了孕,吕不韦便向她倾吐了心中的意图。赵姬也是有野心的人,吕不韦的话正中下怀,眼看就要做一国之妃,出人头地,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于是任由吕不韦安排调遣。

  一天,吕不韦邀异人到府内欢宴,酒到半酣,令赵姬盛妆出来劝酒。异人见赵姬云鬓轻挑,蛾眉淡扫,玉步轻移,香风袭人,禁不住目眩心迷,赵姬也秋波宛转。赵姬敬酒,异人接酒,目不舍离。

  吕不韦见异人已经入迷,遂借口有事,暂行告退,命赵姬继续陪异人饮酒。异人一见吕不韦离席,求之不得。凭他的直觉,赵姬对他颇怀好感,似已入怀,异人再没法控制自己,便举步上前将赵姬一手搂定。不料吕不韦却闯了进来,见状怒不可遏,斥责异人怎敢调戏其爱姬,太不够朋友了。

  异人见状浑身颤抖,立即跪下求饶,连称该死。

  吕不韦看到时机成熟,装作沉思了一会说:“好吧,你既看中了她,就送给你。”

  异人开始以为是听错了,当他确定这是真的时,真是欣喜若狂,连连作揖,感谢吕不韦大恩。

  异人得到赵姬之后,与赵姬日夕绸缪,八个月有余,赵姬生了一子,长得隆准长目,方额重瞳,取名为嬴政。

  3年后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国打算杀害异人,吕不韦贿赂守吏,把他放归秦国,异人见了华阳夫人,拜只比他大三岁的华阳夫人为母,从此早晚问安,格外殷勤。不久秦昭襄王病死,孝文王嗣位,便立异人为太子。才过了3年,秦孝文王归天,异人名正言顺地做了秦国的国君,是为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皇太后,立赵姬为皇后,立嬴政为太子,吕不韦为相国,并加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至此,吕不韦和赵姬苦心经营了几年的如意算盘,算是初步成功了。

  悲喜皇后

  转眼间又是4年,异人过着糜乱的宫闱生活,不久便衰弱不堪,年仅36岁便身亡。

  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登上国君的宝座。国事全部委任于吕不韦,在母亲赵姬的示意下尊吕不韦为仲父,也是就干爹。赵姬从此走上皇太后宝座,在儿子年幼无法理朝政时,赵姬就联合自已的老情人吕不韦一起处理朝中政务,使秦国依旧朝着向前发展的方向进行。同时,赵姬也常常假借商议政事,召吕不韦进入自己的后宫,与他缠绵。然而秦王嬴政一天天长大懂事,而身为丞相的吕不韦深知自己不可再与赵姬纠缠,为了满足赵姬的欲望,吕不韦给赵姬献上了一位奇人。

  妓女神话:赵姬(3)

  这位奇人就是后来差点要了秦始皇老命的市井无赖嫪毐,嫪毐的奇处在于他的阳具粗大坚壮,他经常在街市中表演,将自己的阳物插于车轴中推着车轮转动,市人称奇。吕不韦偶然间发现了他,就此看中了他,把他当作假太监献给了赵姬。

  嫪毐很快把宫中寂寞的赵姬哄得欢喜连天,赵姬对他的宠爱日日渐深,嫪毐凭借赵姬宠爱,获得了长信侯的封号,并且掌握了后宫的一切权力,史书载,后宫大小事皆由嫪毐作主。凭借裙带获得权力的嫪毐欲望大长,此时的赵姬已没有阻拦他的意思,因为她已为嫪毐偷偷生下两个儿子。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有恃无恐的嫪毐乘机发动叛乱想称王,秦王嬴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出兵镇压,嫪毐被处死,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大怒之下的秦王嬴政把自己的母亲赵姬囚禁在雍宫。嫪毐的引荐人吕不韦也在第二年被罢去相位,后被逐回洛阳,最后逐回到蜀地,吕不韦知道秦王嬴政不会放过自己,绝望地饮毒酒自尽于蜀地。

  嫪毐作乱后,秦王下令:有敢为太后事诤谏者杀无赦,先后有二十七人因此被杀,陈尸于宫墙阙下。齐人茅焦,又冒死为太后事请谏,他力陈秦王为了得天下人心,不可冒不慈不孝的罪名,秦王为他所感动,拜茅焦为仲父,尊为上卿,迎太后赵姬归咸阳,住回甘泉宫。

  品读:幸运女性

  再次住进甘泉宫的赵姬想必已是木头之人,任由自己的儿子处置了,没有皇太后的权力欲望,也没有了女性的情感欲望,甘泉宫成了她最后的终点。她的一生以男人为也以男人为终点,年少貌美,舞艺精湛博得吕不韦的宠爱。宠爱是一回事,人心欲望又是一回事,为了满足吕不韦经国之商,赵姬作为了供品献给了奇货可居的异人,成了子楚的妻子,赵姬作为古代女性并没有脱逃身不由己的弱势地位。

  迷于后宫淫乱的丈夫早丧,赵姬深宫的寂寞,已达目的的吕不韦已无暇关心,男人有男人的理智也有男人的荒唐,这个赵姬寄情最深的男人给她献出男宠嫪毐,嫪毐以此恃宠,不断要官要地,最后作乱谋反,把赵姬玩弄在掌心,这实际上是吕不韦把她献给了嫪毐。

  情人、丈夫、男宠、儿子个个无情,都为了自己的目的把一个女性的幸福践踏在脚下,赵姬是一个不幸的女性,但是,赵姬牺牲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幸福,从一个舞妓到位居皇太后的高位,名留史册,这是一个女性作为舞妓人生中最幸运,最传奇的事。

  女性沦为娼妓在中国商朝时期就有了,那时的娼妓是女巫,屈原在他的《九歌》里就有许多写这种巫娼的诗。如:“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皓娼。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东皇太一》)“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云中君》)“入不信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这些诗把妓女描写的如同蝴蝶一样,男人们完全被迷住了,感到最痛苦的是离开她们,最快乐的是和她们新“相好”的时候,想必出现在秦异人面前的赵姬就是如此。

  然而巫娼的存在,使得奴隶主们更加腐化,影响了社会秩序,被人责骂和禁止、惩罚,《尚书》上就出现了责骂这种事情的话“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殉于色货,恒于游畋,时谓淫风……”《墨子》一书上还记载着商朝法律禁止这种“巫风”的事,如是“君子”(即奴隶主)则罚他出丝,如是“小人”(指平民)就罚他出帛。

  到了封建社会,娼妓根本无法翻身,“在封建社会里,娼及她们的后三代子孙,都不能应科举考试。”(刘国兴《清末以后的广州娼妓》)

  生在先秦时的舞妓赵姬最后能翻身作皇后,这是一个女性的传奇,聂绀弩在《论娼妓》中有这样的议论:娼妓是文明的怀疑者。她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这文明包含有人的买卖与性的买卖。最需要帮助而最无助,最需要得救而最无自救能力的是娼妓。在一切不幸者中间,娼妓将是最后的得救者!赵姬就是最早一个得救者的舞妓。

  美女间谍:西施(1)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如果说施妹喜和苏妲己是迫不得已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施夷光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政府机构培养的“美人计”人物,她是越王勾践专门培养出来奉献给敌国的礼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边,就成了权术的中介,那么在中国男人的历史社会中,这样的女人必定不会被淹没,必定会被书写,被载入史籍,甚至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人物。

  东施效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诗中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本是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为越国战胜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村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西施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这事让东村的一丑女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于是别人把这个丑女叫作东施,“东施效颦”就出自于此。

  秘密武器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奸臣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西施和郑旦,并让人教她们习歌舞和宫廷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过了3年,范蠡将熟知宫中礼仪的西施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据说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儿子说话的地方。

  美女间谍:西施(2)

  政治使命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西施聪明、伶俐,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西施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已不顾朝政社稷,一门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西施也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西施还用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常常与西施两个一道向吴王说越国的好话。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挠。

  不久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嚭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结果吴王侥幸胜利,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嚭为相国。

  伍子胥一死,越王认为可以攻打吴国了,公元前482年夏,越国伐吴,吴国溃败,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负责。”

  吴国败后,西施也不知去向,对于西施的结局,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她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二是范蠡找到了西施,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的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品读:叛与非叛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西施,西施是历史人物,是美女的代名词,是美的化身,就连大自然的美景,在文人笔下也被比作了西施,苏东坡的千古绝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撩动了多少人的心怀。

  西施之名最早见于《管子》,稍后的《吴越春秋》记载其事迹颇详。相传勾践卧薪尝胆之时,除了秣马厉兵之外,又将美女西施作为间谍献给吴国,西施靠着自己卓然的美色和怡人的歌舞艺术得幸夫差,乱其国政,最终使越国战胜强吴。

  对于西施这一行为,历代文人各执一词,毫不吝啬地评价她,唐朝诗人楼颖诗:“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不复返,岸边桃李为谁春?”在这里诗人完全把西施当作一个青春少女来咏叹,无报国耻的使命气魄。

  唐朝诗人皮日休则大夸西施作出的贡献,诗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朝诗人崔道融逛西施滩,则又有一个看法:“伯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他把吴国之亡归咎于吴国的乱臣贼子,并不是西施亡吴。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白诗《西施》曰:“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王维也以《西施咏》为题写过:“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的诗和李白的诗篇幅相同,借咏西施,以喻为人,但对诗中西施的评价,二人显然不同。李白对西施多赞美,而王维却批评西施是一个贪恋富贵的忘本女子,这样的批判态度,大概也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站在吴国的立场上人说,西施就是阴谋家,是亡国祸水。

  罗隐也以《西施》为题写过七绝:“家国兴亡自有诗,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此诗又为西施祸吴平反。

  王安石写过七绝《西施》,和罗隐观点类似:“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台湾学者南怀瑾则说西施常患胃病,扪着胸口皱着眉头,人以为美被选中。到吴国“去侍奉一个外国人”,可得些钱孝敬其父。因此吴人说她坏,越人说她好,好坏莫辨。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间谍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战争服务的,要么是为谋取战争的胜利,要么是谋求减少甚至避免战争的危害。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最好的“间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夫差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的错误,与西施的枕头风有一定联系,看来美女间谍也非一般女性好当的。

  牝鸡司晨:吕雉(1)

  鸿雁高飞 一举千里

  羽毛已丰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 当可奈何

  虽有弓箭 何处去施

  吕雉,这位被史学家大书而特书的女性,值得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她无异于那些以美色出名的女性前辈,她是作为一个响当当的女政治家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影响力的女权人物,她是第一个把自己摆在与男人同等的位置,以自己的智力统治着一个统一的国家,她的一生只与政治有关。

  颠沛流离

  吕后(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0年),名雉,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吕雉是因了丈夫帝王身分而获得封建社会女性的最高职务——皇后,夫贵妻荣是中国女性走的老路,这样看来,是当帝王的丈夫造就了一位政治女性吕雉,事实真的如此吗?

  吕雉和刘邦两个人在地域上隔了很远却有了姻缘,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也是一传奇。而这传奇并不奇怪,史说吕雉的父亲吕公在自家本地得罪了人,结了仇家,许是仇家很厉害,吕公带着一家人,吕雉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姐姐吕长姁和吕雉及母亲吕媪逃到了沛县,住到自己的好朋友沛县县令家里。能住到一个县令家里,说明吕雉一家虽然落难倒也不落魄。在沛县县令家,吕雉认识了刘邦。

  刘邦,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亭长是当时秦朝最小官职,幸运地是,他赶上了吕公在沛县县令家里举行的大宴,宴会上有一规矩,来参加宴会贺礼的人,带的礼金越多,就坐离主人近的重要位置。刘邦除了官小外还是个穷鬼,据说他经常赊酒喝,连喝酒都没钱的人,哪里还有钱送礼,但是,刘邦却大胆赴宴,并虚报自己礼金一万,引起了吕公的注意,并引他为上座。

  不知道刘邦在酒桌上施了何计,反正宴后吕公不顾吕雉母亲的反对,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要知道正值妙龄的吕雉也是沛县县令追求的对象。

  吕雉也完全同意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这一段姻缘,嫁给远远不及县令的穷鬼刘邦,相信父亲的眼光是吕雉的聪慧之一,因为吕公说刘邦是富贵之相,为人心胸开阔,好结交朋友,也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吕雉听从母亲嫁给暂时风光的沛县县令,做个小妾,她也许命将不保,因为在后来的反秦战争中,刘邦和沛县的人民杀了这个不得民意的父母官。

  政治夫妻

  吕雉和刘邦成婚以后,他们的两个子女陆续出生,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邦经常为了公务以及朋友们的交往,三天两头不回家。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就全都落在吕雉一人身上,而这样碌碌无为的生活岂是吕雉甘心忍受的,如果一辈子过这样穷苦的相夫教子生活,还不如当了县令小妾享个安福,于是吕雉开始为自己的丈夫走帝王之路造势。造什么样的势?吕雉还是费了一翻工夫。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天吕后带着一儿一女在田里劳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老人,问吕雉讨点水喝,吕雉不仅给了他水喝,而且还给了他饭吃。老人喝完水、吃完饭以后,就对吕雉说你的面相很尊贵,还说你的尊贵完全是因为你这个儿子的缘故。

  刘邦回来后,吕后就把老人说的这个事情讲给刘邦听,刘邦听了以后,就追上刚刚走的老人,要老人也给自己相面。老人看看刘邦说,你的面相尊贵得我不敢说,你好好保重吧。刘邦听了自是欢喜,心里想,此老人莫不是暗示我是帝王将相之人。

  这个故事应该是从吕雉口中传出来的,吕雉就是想通过面相来鼓励自己的丈夫成就大业,这是完全可以领会的。面相之事是古代人最迷信的一项活动,它的确能影响人的行为意志。在秦末,群雄四起,任何一个贫民都可以举兵争霸,陈胜、吴广就是最好的榜样。

  用相面的方式帮丈夫立志,这是吕雉作为妻子非常英明的远见,而为刘邦起兵聚众,吕雉又费尽心机制造了两个神奇故事:“赤帝斩白帝”和“头罩祥云”。

  牝鸡司晨:吕雉(2)

  赤帝斩白帝的传说发生在一次刘邦押解民夫赴骊山劳役的路上,一路上,刘邦押解的民夫东逃一个,西逃一个,后来刘邦看到如此逃下去,等到了骊山民夫都逃没了,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干脆就把剩下的民夫全放了,自己也逃向山里,有几个民夫跟着刘邦逃,这其中就有吕雉的哥哥吕泽。

  他们走山路时,遇到一条大白蛇,刘邦操剑就砍了拦路蛇,第二天有人说,在刘邦斩白蛇的地方,有一老妇人哭着说有人杀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原是白帝之子,变成白蛇挡住赤帝儿子的路,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这个事的正是吕雉的哥哥吕泽,很显然这是吕雉和哥哥的一次合谋,此时正值秦王朝无能,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些青年听说刘邦是赤帝的儿子,就开始纷纷投靠刘邦,想跟着有帝王之相的刘邦走。

  吕雉和哥哥的另一次合谋也获得了成功,就是“头罩祥云”之说,刘邦因所押民夫逃跑,为了躲避责任,只好逃匿到芒山和砀山山下的沼泽地。那时的交通不发达,口信都难以传达,然而不管刘邦躲在何处,吕雉总能找到刘邦。

  刘邦很奇怪,问吕雉怎么找到他,吕雉就说你隐藏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跟着这片云就一定能够找到你。在此之前,秦始皇就有镇压天子之气的出巡活动,说是星相家观测,看到东方有天子之气,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不落于异姓手中,于是出游镇压。吕雉趁机把星相家说的“天子之气”安到了自己的丈夫刘邦身上。事实上吕雉每一次找到刘邦,都是通过哥哥吕泽,吕泽一直跟随刘邦,自然知道刘邦所在的地方,吕雉却把这说成刘邦身上有当时星相家所说的帝王之气。

  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刘邦有帝王之气之后,投靠刘邦的人就越来越多,仅是沛县的青年都成百地聚集到刘邦身边,刘邦也爱好结交朋友,慢慢地,刘邦形成了自己的集团,最后一举成功地推翻了沛县县令,自己当家作主,走上了争王图霸的道路,而这正是吕雉极力辅佐的成果。

  一个女人借用当时风行的迷信帮助自己的丈夫树立大志,使自己丈夫走了自己期望的政治道路,吕稚不可不说是一个随机应便的非常女性,她的机灵让她完美地跳出了当时男尊女卑的圈子,她的远见卓识让她不露痕迹地成了自己丈夫政治道路上的伙伴。在吕雉的心中,她和刘邦应该不仅是一对恩爱夫妻,更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政治夫妻。

  宫帷争斗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终于打败了项羽,结束了四年楚汉之争,在定陶称帝,封吕雉为皇后,立刘盈为太子。丈夫成为万人之上的帝王,自己也坐上后宫之首的宝座,儿子贵为太子,成为皇帝的直接候选人,一路顺利地话,吕雉会高枕无忧地一路当上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么坚固的位置也开始摇晃不定,吕雉一坐上她的皇后位置,就开始了她的宫廷斗争。

  中国历代皇后的生活都是享尽荣华富贵,让人羡慕,同时也是后宫女性生死角逐的目标,吕雉就在她的皇后位置上遇到了她的生死敌人——戚夫人。

  年青貌美的戚夫人是刘邦最得宠的妃子,除了她的美丽震慑着年老色衰的吕雉外,戚夫人还为刘邦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刘如意,看这个儿子的名字,就知道刘邦是多么喜欢他,事实也是如此,刘邦觉得和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太懦弱,不像自己,而自己的小儿子刘如意性情很像自己,对刘如意的宠爱有加,戚夫人也本着宫廷母以子贵的念头,开始向刘邦要求换太子,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作太子,刘邦也正好有这个心。

  在一次早朝时,刘邦对满朝文武大臣说想立刘如意为太子,一说出就遭到了御史大夫周昌的反对,这次刘邦换太子的想法并没成功,但一直保持着灵敏嗅觉的吕雉知道后,马上嗅到这个危及自己生命的念头,刘邦这一念头不消除,她的危险就时时存在,吕雉知道要想靠着自己与刘邦的夫妻恩情已不起作用了,于是,她借着周昌帮了自己一把,开始在皇宫中贿赂大臣,希望大臣们在换太子的事上站在自己的一边,同时又叫自己的哥哥吕释之请计谋大师张良出策。

  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牝鸡司晨:吕雉(3)

  张良献策是让太子出重金请出“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隐居在商山之中的四位太公,分别叫唐宣明、崔广、周术、绮里季。这“四皓”避秦乱而结茅山林,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千方百计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始终不肯应合。吕雉认为这是个好办法,马上命太子刘盈去做。

  一天,刘邦在宫中大摆筵席,吕雉安排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为刘盈助威。刘邦看到自己都没请动的“商山四皓”竟然追随了太子刘盈,知道太子羽翼已丰,不可废除。

  刘邦回到后宫,把这想法告诉戚夫人,戚夫人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又担心吕雉就此怨恨,对自己下毒手,就请求刘邦给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远离都城以自保。但是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吕雉的手掌,刘邦病亡,吕雉掌权后,为绝自己的后患,残酷地杀害了这对母子。

  杀人如麻

  吕雉这种斩草除根,赶尽杀绝的做法在刘邦没有去世前就表现出来,这恰恰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具备的狠心,这也是吕雉能临朝称制的一种政治谋略,相对于吕雉杀戚夫人母子为维护自己的皇后地位来说,吕雉最初杀韩信更具备一个政治帝王的狠毒性。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汉初三杰之一、运筹帷幄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保障后勤供应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还是当前急需发展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给他封王。所以,当吕后听说韩信发兵策应陈豸希,准备叛变时,吕雉马上找来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把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刘邦知道吕雉杀害韩信后,“且喜且哀之”,喜的是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自己的妻子一下子就帮忙解决了。

  在吕雉手中死掉的还有另一个功臣彭越,当刘邦认定彭越有心叛变自己后,把彭越贬为平民,押送到青衣(今四川省雅安县),路上遇到正回洛阳的吕雉,彭越向吕雉哭诉自己冤枉,请求吕雉把他发配到故乡去,而吕雉担心彭越回到故乡是放虎归山会结兵谋反,把彭越骗回洛阳处以死刑,并诛连全族,还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其他封王以警示。

  在儿子惠帝死后,吕雉便开始了对刘姓子弟的杀戮。“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同时大封娘家吕姓为侯,吕氏家族很快构成了支撑吕雉专政局面的一股重要力量。

  经过吕后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吕家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地从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命脉。在地方上,吕家的男性占据了各级官吏的位置;在中央,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两支军队——南军、北军,都被吕家掌握在手中,北军兵符在吕禄手中,南军则被吕产控制,这两支军队是负责京畿地区防御的,把这两支军队捏在手中,就等于把满朝文武的性命捏在手中,这样,任谁也不敢反对吕雉了。

  养民政权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资殖。”(《史记·吕太后本纪》)人民不管高层是如何斗争的,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就行。吕雉实行的经济政策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因此当时的人民不管最高统治者是男是女,是刘家还是吕家。相反,人民倒有可能在心里高唱:“吕太后万寿无疆!”好让这种经济政策永久地保持下去,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吕雉当政后,把刘邦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推行。刘邦临终前,吕雉问刘邦身后的安排,问萧何百年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之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雉遵守刘邦临终前所做的重要人士的安排,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这些大臣们也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这些都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华人站

  牝鸡司晨:吕雉(4)

  吕雉也很具有政治家的风度,一次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对吕雉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雉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冒顿单于自愧失礼,遣使向吕雉认错。

  公元前180年,吕雉崩,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品读:挑战男性

  据历史学者查证《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从商代到民国共收录各类历史人物5800余人中,女性41人,占%。在这些历史女性中,皇后、妃子、公主18人,诗人、画家、书法家7人,纺织家及民女4人,歌舞妓1人,妇女领袖11人。可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能够“露脸”的女人显得相当稀少,在这稀少的女性中,吕雉不仅记载史册中,还以帝王的身份记录在正史里,足见她非同寻常的显赫。

  司马迁把吕雉列入专为帝王而设的“本纪”中。东汉班固修撰的《汉书》把司马迁在《史记》中列入本纪的项羽,改为列传,却把吕雉单独列入本纪,为吕雉撰《高后纪》。把古代女性单独列记,只有后来史家撰新旧两《唐书》的时候,武则天才被单独列入纪,除此以外,历代皇后都没有这样的待遇。武则天是世人公认的女皇帝,吕雉位于她前,列为史册的本纪,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吕雉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中的女性。

  对于这位进入权力中心的非常女性吕雉,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司马迁称赞吕雉“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也有人说吕雉是“暴虐的女杰”;更有人愤恨地说“吕雉篡权,扰乱宫闱”。

  在男权主义者看来,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掌握权力的应该是男人,女性一旦掌握权力就会走向毁灭。在传统女性看来,权力似乎是男性社会专有的,是男人垄断的社会公器,女人们应该把权力拱手让给男人们。

  某些心理学家还在男女的生理上找理由:男人的性器官在体外,因而男人注视外部空间;女人的性器官在体内,因而女人注视内部空间。“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是身体决定,用这种逻辑来说明权力与女人无关,直至今日,“让女人回家”,“权力让女人走开”的话依然存在。

  古代中国,女人只有“三从四德”的份儿,吕雉却做常人所不能做,谋常人所不能谋,忍常人所不能忍,心狠手辣,废帝称制,诛杀异姓诸侯王,杀刘姓皇子,制造人彘,特别是后者,让吕雉成为后世“狠毒”的代名词。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专政的女性,吕雉能一步步走到君临天下的地位,不仅仅是她才华或运气的简单组合,更是她作为女性得心应手的权术运用,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施权力的女性,她成了后世女性武则天和慈禧的榜样,更打破了莎士比亚那句“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的名言。

  女爱“老子”:窦猗房(1)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她是吕雉的宫女,却又被送给了代王;她幸运地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又在中年患病失明;她的丈夫和儿子开创了汉朝中兴的“文景之治”,孙子是千古一帝的汉武帝,自己贵为三代王后,却喜欢低调的黄老之术;在她的整个历史上似乎一直没有敌人,后世人对她也没有一句恶评,这到底是那一位贤德的皇后呢?

  孤女入宫

  有人说吕雉苦心经营的战果都是让窦猗房来享受的,这一种说法并不为过。窦猗房的确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汉朝的第一个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身的著名人物。入宫前的窦猗房,不仅是出身于平民,而且早早就丧父失母,无任何依靠,这种穷苦的日子与日后万人拥戴的国母有着天壤之别。

  秦末汉初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窦猗房父亲为了果腹到观津城外的深潭边钓鱼,结果滑入深潭淹死。不久,一直处于困苦中的窦猗房母亲也弃世而去,留下小窦猗房和一个哥哥及弟弟。

  窦猗房哥哥叫窦建国,字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丧父失母后三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生活十分悲惨,几乎不能自存。

  一年初秋,家里的粮食全部吃光了,小窦猗房一看没有?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