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百合小说 >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最新章节 > 第 140 部分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第 140 部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上宽带视频,张恪一边怀念着几年后的宽带接入服务,一边在电话里将情况通报给陈信生。

  陈信生对肖瑞民有印象,毕竟ti是国内电子、通信设备厂商的主要元器件供应商之一,联信的出现,的确有助于手机生产许可证提前发放,也就是说锦湖造势计划要提前进行。

  张恪希望肖晋成留在达拉斯与ti进行后续的谈判,陈信生尽快返回国内主持大局。

  3月7日,北京起了沙尘暴,张恪在闲……都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了,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是不是可以改改”

  陆文夫做了个手势打断妻子的唠叨,前面主持人播报的新闻摘要,他都没有听清楚,只听到零碎的字眼,敏感的捕捉到“爱达电子”,一打岔就给错过去了,他集中注意力等着看下面的新闻。

  ti是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领军企业,陈信生作为ti在国内的代表,在业内有着广泛的人脉与影响力;陈信生结束他在ti的任期就任爱达集团总裁,这本身就是一则轰动性的新闻,何况陈信生在镜头前的演讲暗示着爱达将与ti下一步会有很密切的合作。

  陆文夫再没有心思看下面的新闻,将手机从桌上拿起来,看着窗外树影摇曳,又有些迟疑,不晓得打这个电话合不合适。正迟疑间,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吓了他一跳,是李远湖省长秘书高真的电话。

  陆文夫做了个手势让他儿子将电视机的声音拧掉,才接通高真的电话。

  “陆秘书长。我是高真,你有没有看今天的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啊,”陆文夫挥了挥手。将他儿子与妻子从客厅里地赶出去,“今天的新闻联播有什么大新闻”他这时将电视机的声音拧响,早就开始播放其他新闻了。他耐着性子在电话里听高真将爱达电子地新闻复述一遍,电话那头只有高真的声音,环境很安静,陆文夫心想这个电话应该是李远湖让高真打过来的,他必须装聋作哑。讶异的说:“有这回事”

  “锦湖到底在搞什么鬼”高真在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急切,“李省长一直想把新光纸业的制浆项目列为省政府重点工程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他们有什么重大地动作,是不是也应该先跟李省长知会一声”

  “……”陆文夫感受到很大的压力,电话虽然不是李远湖亲自打来,传达的却是李远湖的不满。制浆项目的事情,锦湖那边由周游牵头。他居中传达双方的意思。这段时间他连张恪一面都没有见到,怎么知道锦湖要搞什么动作,锦湖要将爱达电子的都卖掉,却组建爱达集团盛邀陈信生加盟,不需要陈信生暗示什么,看到新闻时,他都能明白锦湖在电子产业领域上会有大动作,但是他夹在中间,能说什么。便是高真跟他提高嗓子,他只能说,“我先打电话问一下是什么情况……”

  新梅苑,李远湖站在二楼书室地窗前,透过初春稀疏地树篱。前面那栋别墅自徐学平夫妇搬走之后就空了下来。屋檐脊角笼在路灯橙黄色的灯晕之中,露出来的窗户一角都是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亮,细雨微斜,曾几何时,那个未满二十岁的青年,是前面那栋别墅的座上常客。

  高真放下电话,走到他身侧,说道:“陆秘书长马上就联络锦湖……”

  “哦……”李远湖应了一声,对高真说,“锦湖买下那栋大楼做为爱达集团在北京的发展基地,那栋大楼看样子不小啊……”

  “电视里给了个远景镜头,有十七八层,总要有两三万平方米,省政府大楼也就这么大面积,”高真不确定的回想刚才看到的电视画面,说道,“买这么一栋大楼,花费肯定不少,他们会不会想着将总部迁到北京去”

  高真说这话倒没有想太多,李远湖听到他这话却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说锦湖有可能将总部迁到北京去”

  高真原是随意一说,见李远湖这么问题,沉吟了片刻,说道:“有这种感觉,他们好像对制浆项目并不热心……”当然,高真可以说地更严重一些,甚至说锦湖去年提出制浆项目只是政治投机而已也不是没有理由。高真虽然承谢汉靖几次热情招待之情,但是也不会将话说得太露骨,他毕竟不清楚李远湖内心真实的想法,苏逸群上回在海州随便表态已经让李远湖口头警告了一次,他可不想犯什么错误。

  上回到建邺饭店给苏逸群饯行,遇到与闲……”

  电子工业园、海裕国际学校都是李远湖今天指定的行程,张恪让晚晴将室内的空调打开。等室温不在感觉那么冰冷,他才从被窝里钻出来。

  吃过早饭,张恪没有急着去市里,他又不用全程陪同李远湖,在家里悠闲喝着咖啡,十点钟傅俊开车来接,他这才去锦湖大厦恭候李远湖的光迎。

  锦湖大厦位于新商业区五里溪广场东侧。原是邵至刚花园房产开发的楼盘,年前,张恪整体购入这栋十六层的大楼作为锦湖在海州的总部,内部装潢还没有搞完,离开迁入还有一段时间。

  新商业区开发是李远湖今天行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些天在北京大造声势,不晓得李远湖心里会怎么想。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张驰有度。张恪也不喜欢一直拿摆出强硬的姿态咄咄人,他在锦湖大厦前恭候李远湖,也是要表明锦湖并没有将老窝挪出海州、挪出东海的意思。

  张恪赶到锦湖大厦,离约定行程还有半小时,李远湖参观完海州控股的总部大厦之后,这时候应该在府天大厦楼下的海泰家电大卖场里视察,还没有等张恪拿起今天地海州日报翻上一页,就接到许瑞平的电话:“你快过来吧,李省长临时提出要参观丹井巷……”

  “行程里不是没安排这一项……”

  “你敢说丹井巷里面砰砰的烟花爆竹声不是你在捣鬼”许瑞平在电话笑着说。“时间赶得还真巧,车队进府天大厦的停车场,烟花爆竹响了一回,我们从海泰家电大卖场出来,烟花爆竹又响了一回。李省长扭头就看披红挂绿的棋馆木楼。就提出要过去看看……”

  “真是冤枉,我现在一般不搞这些下作手段。这事估计是邵至刚搞出来的,世纪锦湖想上丹井巷改造项目,苏大市长一过来就以重大古建修缮工程需慎重考虑的借口扣下来缓议,我看只有他能想出这些下作手段来,你找他……”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市长一种规划。

  即使唐学谦顶替周富明当上市委书记基本控制了海州地人事大权,但是在市政规划,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进度安排上,也不得不被苏逸群喧宾夺主,苏逸群与周富明联合起来的势力不容小窥,特别是重大人事调动、重大项目审批还需要经过市人大一关。

  年前邵至刚拉张知非、,“除了棋艺博物馆之外,在丹井巷的北段,我们世纪锦湖将为海州市民再无偿捐建一座蓝印布染博物馆与海州瓷博物馆,以此来宣扬海州市的文化传统。在布染与海州瓷博物馆以北区域的建筑,我们将改造成古典风格与现代化人居完美结合的住宅示范区,丹井巷改造完成之后,将形成一座融古典风格民居、博物展览、餐饮酒吧、会议中心、购物旅游的休闲文化综合体;为了让市里对我们世纪锦湖有信心,将整条丹井巷放手交给我们世纪锦湖来改造、运营,我们特地先期投入资金改造了几栋功能各异的宅子,有这座博物院,有餐馆,有酒吧,也有符合现代人居要求的精品民居,这次正好有机在李省长面前卖弄一下,也想请李省长帮我们检查一下,看看我们的工作是否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行程是不是有些紧”苏逸群低头与唐学谦商量。安排行程时,苏逸群与周富明c作着特意多安排了能体现周富明政绩的地方,唐学谦也没有跟他们争什么,毕竟苏逸群与李远湖亲近,在这上面争执是没有意义的。邵至刚横c一腿是谁也想不到的,将李远湖与省里陪同官员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来。还想继续领着李远湖按照他们的路线走下去;苏逸群当然不愿意,想坚持回到既定地行程上去。

  “没关系,只需要明天九点钟之前让我赶回省里参加一个会议就行,”李远湖听到苏逸群低声跟唐学谦说的话,说了一句,他的确给这座堪称巨型木雕的方楼所体现出来的古典韵美吸引住,倘若毫不打折扣的将邵至刚所描述的规划都体现出来,丹井巷将成为古建筑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典范,东海省境内也不止这一处古建筑群存在文化遗迹保存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矛盾,不过他又关心起一个问题。侧头问唐学谦,“世纪锦湖与锦湖是什么关系”

  唐学谦看见张恪他们上楼来,说道:“这个还要问当事人”回头看向张恪。大家都转过来头来,张恪身子半依着楼梯扶手,摆手说道:“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小叔他们鼓捣出来的玩艺,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平时还要上学地,哪有闲工夫参与他们的事……”张恪忙着将自己撇清,也不走到前面去。

  唐学谦便介绍早站在一起、还没有机会c上话的张知非,说道:“张知非是新芜市副市长张知行的堂兄弟,他名下的宏远实业公司这两年开发的宏远小区,为市里解决了三千个拆迁家庭的住房问题,沙田西片所有地拆迁家庭都将在宏远小区得到妥善的安置。为市区做出很大的贡献……”

  唐学谦的这番话。周富明、苏逸群都挑不半点的毛病。

  张知非谦然一笑,介绍世纪锦湖的一些情况,至少从目前的股权结构上,世纪锦湖与锦湖是截然无关地。

  李远湖之前没有听说过世纪锦湖与丹井巷改造项目,但是对宏远实业绝不会陌生。

  “我在省里早就听说过?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