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肉文小说 >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最新章节 > 第15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15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所有费用从我的衣食用度里克扣,我宁可不吃不穿也给嫪毐买个君侯的封爵,从此以后你我之间的母子情谊恩断义绝!” 赵姬说完,理一下散乱的发鬓,走出大殿。 嬴政急忙站起身喊道:“娘,娘。您听儿臣解释。” 赵姬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嬴政知道娘的脾气,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追出去硬拦也没有用,颓丧地一屁股跌坐在御椅上。 昌平君入宫奏事,正好遇到赵姬负气而走,急忙入宫询问缘故,嬴政把事情经过简单介绍一遍,最后说道:“太监封侯这是亘古没有的事,寡人怕吕不韦以此为借口发出责难。为了《吕氏春秋》一书寡人让吕不韦当众出丑,他对寡人已经恨之入骨,如今再加封嫪毐为侯,吕不韦一定认为我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是排斥他文信侯的特权,吕不韦一定会拿祖制要挟我,逼迫我废除对嫪毐的封爵,再次显示他的权威,可母后怎么了解我的苦衷呢?” 昌平君认真想了想说道:“大王与吕不韦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即使不是因为嫪毐封侯这件事,也会找其他借口与大王为难的。既然如此,大王何不再用嫪毐封侯一事树立王权的威信,向国人表明,只要大王乐意,谁都可以封侯,丞相根本无权过问。再说,大王把嫪毐封侯,他一定对大王感恩戴德,从此死心塌地效命大王,大王便可以借助嫪毐对抗文信侯,这也是制权的一个策略。吕不韦是侯,嫪毐也是侯,二人半斤八两互相牵制,大王便于从中坐收渔人之利。对于太后,大王也就可以交待了。为了避免吕不韦责难,大王可向华阳太后说明原因,有华阳太后与赵太后鼎力支持,大王还怕吕不韦责难吗?” 嬴政认为昌平君分析得有理,便起身去长乐宫奏请华阳太后,华阳太后感伤地说道:“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终于发生了,不曾想你与文信侯竟然闹到了这种地步,他在咸阳城门千金一字悬赏做得实在过分,可你也不应该让他当众出丑。最近,《吕氏春秋》上的部分篇章我也读过了,许多论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怎能一概将它否定呢?常言说开卷有益,对于不接受的观点可以放在心中,未必当众表达出来。政儿,你年轻气盛,对于君王之道还欠火候呀,得人心者得天下,作为君王应学会拢络臣子之心,让他为你卖命。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信之,寡助之至天下叛之,以天下之所助攻天下之所叛,能弗胜乎?得一人之心可能得众人之心,失一人之心可能失众人之心,一个普通人都能影响一片人,何况吕不韦这样的权臣呢?政儿,你不要太锋芒毕露,那样会引起众叛亲离。人们不是说‘主圆臣方’么,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嬴政说道:“‘主圆臣方’和人们常说的‘虚君实臣’是一个道理,为君要圆滑,虚实一定让臣子琢磨不透。而做臣子的却必须实诚,刚正不阿,不阿谀不谄媚,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华阳太后连连摇头,“这恐怕是你一家之言吧,‘主圆臣方’与‘虚君实臣’有近似之意,但不是你所曲解的那样。其意是:君臣要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越俎代庖。臣子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管不该管之事,则是有二心之举君主什么事都包揽起来,做了臣子当做之事也不是好君主,君主好比驾车之人,臣子则是拉车的马,君主做了臣子所做的事,就等于驾车的人不坐车跳下车来跟马跑,车一定会走上歧路的。为君者应当把智慧和精力放在管理好臣子上,谐调臣子之间关系,保证车子的方向,让臣子把自己的聪明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样,你就可做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实在是精妙之论呀!” 嬴政看看华阳太后的脸色说:“孙儿不赞成祖母提倡老聃的‘无为而治’,他的‘无为无不为’只是一种诡辩,是一种文字游戏,真正用到治理国家上却行不通,我只赞成李悝、商鞅、管仲的做法,严明法度,富国强兵。” 华阳太后叹口气说:“多年来祖母给你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就是想把你培养成一位英明的君主,想不到你还没有悟出为君之道来。你所崇尚的做法与实际上的言行仍然是一名有为之臣的举动,说白了不过是一匹拉车的良马,这也许与你的悟性有关,不是所能教会的,‘悟’出自‘吾心’,你要认真领会‘吾心’二字,否则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位明君。” 嬴政不服气地说:“一匹能拉车的良马本来就能把握住车的方向,何必再要一个多余的赶车人呢?没有驾车的,良马照样可以保证车的运行,可是只有驾车的,没有良马,车子却寸步难行!”     想看书来第二华人书香吧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16)

  “孩子,你得出的这些观点多是心胜使然,我不再同你争辩了,也许祖母对你要求得太高了,你还年轻,今后路很长,仅靠说教是不行的,慢慢你会悟出其中的道理,就如一只池塘的鱼虾,只有到大海才会改变自己往日的看法。” 我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见解!嬴政嘴里没说,心中却是这样想的。华阳太后继续说道:“治国犹如奏乐,《礼记·乐记》中有这样几句话: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道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滞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宫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政儿若想体悟为君之道,不妨多听一些圣贤之乐,用音乐陶冶性情之外,也可从乐曲的章法结构与演奏技巧中领略治国之妙,倘若乐能奏好,则国也必然能治好,三皇五帝都是精通音律之人,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也可以看出他治国的方式。” 嬴政听祖母大谈音乐与治国的关系,并且谈得玄玄乎乎,禁不住问道:“以祖母之见孙儿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如果奶奶没猜错,政儿一定喜欢鼓、锣、钟、锵、磬、箫、瑟、埙、笛、琴等器乐的合奏,当然,众多的乐器中必须有一种乐器为主乐器,你就喜欢听浑音掩映下主乐器奏出的曲子,博杂激昂,荡气回肠。正如对待吕不韦的关系上,你为了分解他的权力,提昌平君为副相,如今又有加封嫪毐为侯的想法,再加上成蝺,这就构成一个王权的多重奏,形成一个巨大的浑响,你只想在平衡几人的相互制约关系中奏出主弦律。倘若只有一个吕不韦存在,那就是你二人的二重奏,他会和你平分秋色的,甚至把你逼到配角的位置上,如今由二重到三重、四重、多重奏,反而更能发挥你的特长,也便于王权制衡。”华阳太后说到这里,微笑道:“政儿,奶奶分析得对吗?” 嬴政又惊又喜,华阳太后几乎把他的全部心思都看穿了,有些话是他冥冥之中感觉到的,却没有那么明确的思路,经太后这么精辟地说出来,他顿时豁然开朗了。 华阳太后答应了嬴政的请求,“既然你想在多重奏中响主角,也算给你母后一份情面,可以将嫪毐封侯,但不能让他介入朝政,宦官不得干预王权,这是古训,你可要牢记这一点,不然后患无穷!” “请祖母放心,孩儿一定谨记!” 华阳太后忽然想起一件事,又问道:“成蝺要求带兵伐赵之事你答应了吗?” 嬴政点点头,又补充说道:“可我一直拿不定主意,顾虑他年幼不懂兵法,万一战败会给吕不韦留下笑柄。” “不懂兵法可以去学,不上战场永远也学不会打仗,就如一个人不到河里试试怎么能学会游泳呢?领兵对阵也如走路,人总不能因为学走路时绊倒了就趴在地上不起来,没有失败的教训是不能走向成功的,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成蝺无功受封长安君,应早一天让他上沙场立功补这个缺,他将来能够独挡一面也就是你最得力的助手,名声远扬的四君子不都是各国的王室至亲么,你给成蝺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是对的。” 华阳太后嘴上这么说,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听说成蝺最近同夏太后来往密切,也时常与子伊等宗室之人接触,可成蝺从赵国回来后,一次也没有来到她的长乐宫,就是原先没去赵国为人质时也不常来,她总觉得成蝺对她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敌对情绪,也许就是因为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子楚的要求立成蝺为太子的缘故吧。华阳太后有自己的难处啊,孝文王临终再三叮嘱她要把嬴氏先祖留下的这份基业守护好,一切按祖制办事,嬴政是嫡是长,她不能因为紫玉是自己亲侄女就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呀!哪怕成蝺恨她,她要对得起孝文王,对得起嬴氏列祖列宗。华阳太后突然想起最近做一次恶梦,梦见成蝺浑身是血,她琢磨这事可能与成蝺领兵出征有关,莫非成蝺首次出征就失利。华阳不愿往坏处想,但她提醒嬴政说:“你刚才不是顾虑成蝺年幼没有领兵经验吗?你为了确保他首次领兵取胜,为王室树立个好名声,一定多派几名得力战将,再派一位懂得用兵之道的老将相佐。” 嬴政说道:“奶奶疼爱孙子,我就不心疼弟弟么,奶奶尽管放心好啦,成蝺出征的事我已经有了安排,确保他万无一失旗开得胜,给您老露脸。” 华阳太后听嬴政这么说,真的放心了,她对嬴政的办事能力深信不疑,哈哈笑道:“好孙子,你办事奶奶放心,奶奶不图别的,只想看着你们兄弟二人平平安安,看着咱大秦国国富民强。” 嬴政从长乐宫回去,便命令昌平君负责为嫪毐封侯一事,拟封长信侯,赐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之地作为食邑,但不可像吕不韦封侯那样大肆铺张,只把封赏爵位与封地造册入籍即可,仪式只在雍城故宫举行,咸阳不举行仪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封侯这等大事,嬴政想减少一点影响,结果事与愿违,一时之间,嫪毐封侯的事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雍城故都简直如同过大年一般,家家都必须张灯结彩,木或阳宫更是披红挂绿,大张旗鼓地庆贺。自封爵仪式那一天,一个多月来木或阳宫每天车来车往宾官不断。嫪毐原先的狐朋狗友远亲近邻趋之若鹜之外,许多王公大臣也见风使舵,悄悄从各地赶来结交这位大秦国的又一显贵,那些善于闻腥味的权贵从嬴政的这一举动似乎闻出了秦国权力方向的转移,许多人从吕不韦门下暗暗投到嫪毐门下。    第二华人站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17)

  文信侯府。 吕不韦在室内来回踱着,司空马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注视着吕不韦的神态表情。每当吕不韦遇到棘手的事时他总是这样,冷峻的表面下是一颗焦躁不安的心。 两人足足有小半个时辰没有说话,吕不韦来回走了半个时辰,他停了下来问道:“你能肯定子伊与成蝺准备谋反吗?”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有这种可能,特别是成蝺的举动反常,他过去很少与军中将领往来,现在却时常出入这些人的府中,并且多是夜间。” 吕不韦也觉得成蝺自从赵国回来后大不同往常,过去成蝺是三天一猎五天一赌,时常找一些王公贵族子弟开心取乐变着花样混日子,整天嘻嘻哈哈一副浪荡公子的模样。可现在几乎判若两人,很少听到他打猎,赌场更是不见他的影子,人也变得深沉多啦,有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他以前从来不与军人接触,更不用说要求领兵打仗了,这次出兵伐赵却三番五次请求,若说为了报赵国凌辱之仇也不一定要亲自领兵上战场,战场上的凶恶他能不知道吗? “按你所说成蝺与子伊有谋反之举,他们都是王室宗族显贵之人,为什么要谋反呢?谋反是灭门之罪,难道他们不知?”司空马答道:“也许成蝺是受子伊唆使,子伊虽是宗室大臣却因当年参与子傒叛乱一直受排挤,现在更是有职无权,成蝺年幼无知,子伊一定是用王权引诱他。” 吕不韦摇摇头又点点头,“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早不怂恿成蝺,在他从赵国回来后唆使他谋反呢?” “也许是过去成蝺年幼,这次在赵国受辱认识到王权的重要,回来后向子伊流露出这方面的心思。还有,就是子伊可能发现大王与丞相之间有了矛盾,认为有机可乘。” 吕不韦承认司空马分析得有道理,但他还有一个无法说出口的担忧,就是赵太子嘉可能向成蝺说出了什么,他后悔存妇人之仁没有杀了太子嘉,但他估计太子嘉也不会把他们二人之间的秘密全部告诉成蝺,最多是编一套谎言怂恿成蝺起内讧,赵国坐收渔人之利,这是太子嘉一惯的伎俩。吕不韦沉思片刻,忽然问道:“大王对二人反常之举有所觉察吗?” “从宫中内线传出消息看,大王对此事尚没有觉察,他把心思全部用在对付侯爷身上。据内线透露,李斯对侯爷不忠,他名为客卿,实际大王委以长史一职,专门暗中为大王搜集情报,侯爷的情况都是李斯报告的,他在府中收买了眼线,究竟收买了何人我正在暗中查寻。” 吕不韦勃然大怒,“李斯这个驴养的乌龟王八蛋,当年我见他可怜把他收养在府中,给他吃给他穿许以官职,委以重任,也是我把他推荐出去的,他不思回报,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好,敢同我耍花招摆心眼,我让他像甘罗一样死都不知怎么死的,不要以为嬴政敢对我表露不满你们就有势利之心,我是忍让,寻找制服他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嘿,我会让你们明白我吕不韦的厉害,只怕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我心慈也有心狠的时候,我也会杀人,而且杀人不见血!” 司空马知道吕不韦表面上是骂李斯,有些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既是训教也有威吓,自从邯郸就追随在吕不韦身边,对他的内心再了解不过了,自己的主子确实是一个面善心毒之人,他确实可以置人于死地让你死不瞑目。但吕不韦有自己的优点,恩怨分明,手握重权却不滥杀无辜,对属下人也恩感并用,他不贪财,不好色,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任何人办事都让你得到好处,他的办事原则是:不论你采用什么手段,他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他相信钱是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对属下之人包括家人都无微不至地关怀,给你足够的养家用度,让你安心为他办事。 吕不韦一改温文儒雅的面孔,狰狞地吼道:“给我一个一个查,查出被李斯收买的人是谁,杀了他的全家!” 吕不韦十分气恼,他府中出去的人都背叛了他,这是不能容忍的,除了李斯之外,嫪毐也让他气不过。一个市井小人,靠着床上功夫讨女人欢心,如今得了势反而忘了祖宗八代,你谄媚的女人都是我玩腻味了送给你的,没有我的一手安排哪有你的今天,刚刚封了侯就与我平起平坐,吕不韦想起那天在咸阳宫的事问司空马:“最近嫪毐那边怎么样?” “侯爷指的哪方面?” “还能指哪方面,当然是群臣对他的态度?”吕不韦没好气地说。司空马小心谨慎地回报说:“朝中已经有部分官员主动结交嫪毐,多是中下层官员,像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人,嫪毐也把自己的一些旧友安排到自己门下任职。还有,嫪毐除了把雍城故宫大郑宫扩建为府邸外,又在咸阳南市旧有家宅兴建府第,广招门客舍人。” 吕不韦嘿嘿一笑,“他是想与我吕某比较比较,如此卑劣小人一旦得势,当然不甘寂寞,一定会把原先顽劣无耻的行径都显露得淋漓尽致,等他得意忘形之时,自然会有人收拾他的,乐极生悲,‘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嫪毐这个草包,怎会懂得老子这句至理之词呢,哈哈。” 司空马见吕不韦高兴,小心问道:“大王能不知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饭桶吗,满朝文武这么多人,却封一个宦官为侯,自古少有啊,不知大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无怪乎现在街头都流传着几句顺口溜: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18)

  有儿不当兵, 战死无立功。 入宫做太监, 鸡犬都飞升。 我看强秦只怕从此以后要变成了弱秦,既然秦王任用这等废物,亲小人远贤臣,把侯爷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相爷干脆另往他国寻求发展算了,凭爷在诸侯国的影响和爷的满腹韬略,到哪一国也能取得相位,哪国只有用爷去辅佐,不出三五年定会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头号强国。楚国当年赶走了伍子胥,被弱小的吴国所用,后来不是成为第一强国吗?伍子胥为吴王阖庐打破了赵国,建立了霸业,楚国几乎亡了国,楚平王遭到开棺鞭尸之辱。” 司空马的话似乎触动了吕不韦的心事,他也感慨地说:“是啊,贤才之人,一人可以兴国一人可以亡国。伍子胥灭楚,申包胥哭秦庭搬来救兵又匡复了楚国,像管仲、李悝、范蠡、吴起、孙武、商鞅、司马穰苴等人都是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将倾的匡世之人,可谓国家栋梁材,朝廷中流砥柱,但他们的结局又有几人得到好报能够善终呢?” 司空马认为吕不韦真的被他的话打动了,忙说道:“侯爷,你认为哪国可以发展,让奴才先去给你嫪毐路,如果给的条件比这优越就远走他国,俗话说哪里黄土不养人。” 吕不韦无言地摇摇头,司空马又怎能知道他的真实心思呢,他深埋心底的秘密,还有那个远大的计划,这一切都无法告诉任何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也从来没有输过,当年经商如此,现在从政也同样如此,他自信这一次也不会输,他怎会败在儿子之手呢。吕不韦说道:“嬴政提升昌平君与我争权,从我身边挖走李斯为他所用,又封嫪毐为长信侯,这是与我争名,如今,又重任长安君为大将领兵伐赵。嬴政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逐渐与我对峙,慢慢把我排挤出权力之外,可笑他太幼稚了。华阳太后虽有心计,毕竟是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如今也年老力衰,顾不了那么多,所以才会任用这些无能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子伊与成蝺真的借伐赵的机会起兵反叛,这是上天在助我。我先坐在高山观虎斗,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再出来为嬴政收拾残局,还怕他不老老实实听我摆布!倘若另投他国,即使仍然能够封侯拜相,也算被人逼出去的,落个无能而逃的坏名。常言说:好马不驮二鞍,良女不嫁二男,忠臣不事二主。我再投他国也算变节之人,定会遗臭万年。” 司空马一听吕不韦这么说,忽然想起一件事,忙凑上前耳语几句,吕不韦一怔,低声说道:“这事由你亲自去查,成蝺是否有谋反之举今晚就可见分晓,你一定要探听出他们密谈的内容,及时奏报给我!” 天刚黑,司空马就在眼线的掩护下混进夏太后宫中,藏匿起来。晚饭之后,夏太后就早早打发走下人留下两名贴心侍从等待桓齮的到来。直到亥时许,桓齮才悄悄赶到,拜见完毕,桓齮不解地问道:“太后为何让属下深夜来此,一定有要事相告吧?” 夏太后点点头,“是为长安君出征伐赵一事请你来此的。” 不等夏太后说下去,桓齮就抢先说道:“我知道太后疼爱长安君,怕长安君初次领兵出征有什么闪失,让我保护长安君,即使太后不吩咐我也会这样做。” 夏太后淡淡一笑,“也不全为这事,另有他事求将军帮忙。” 桓齮一拍胸脯说道:“有什么事太后尽管吩咐,‘求’字实在折杀小人了。我这条命都是太后您老人家给的,太后对我有再生之德,没有太后就没有小的今天,太后的大恩大德我来世只怕也报答不尽,别说太后让办一件事,就是太后让我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决不皱一下眉头。” “这事与上刀山下火海也差不多,但关碍着大秦国的百年命运存亡和嬴氏江山社稷的归属,我思考多日,惟有将此重任托付给你了,你一定不能推辞。” 桓齮见夏太后说得如此庄重,吃惊地问道:“太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知道长安君为什么要求领兵伐赵吗?” “大方面说,出兵援助齐国,从私而论是报长安君在赵国受辱之仇,也是有功于国补了封爵的缺儿。” 夏太后摇摇头,取出一个小羊皮袋递给桓齮说:“你打开看看就明白了。” 桓齮打开羊皮袋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这,这是真的吗?” 夏太后点点头,“先王临终前就知道嬴政是吕不韦之子,只是被吕不韦的亲信所控制,无法把消息传出来,才暗中留下此遗诏,几经周折如今才被发现,但大位已被为吕氏集团所抢,现在再不把王位夺回来,只怕永远也没有机会了,成败在此一举,望桓齮匡扶王室大厦将倾,嬴氏宗室的希望寄托给将军一人了。”夏太后说着,屈身跪了下来。 桓齮扑通跪倒在地,双手搀扶住夏太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此事来得太突然,他脑子一片空白。 桓齮一边把夏太后扶到座位上,一边问道:“华阳太后是否知道此事。” 夏太后一听桓齮提及华阳太后,愤恨地说道:“哼,不是她处处袒护着嬴政和吕不韦还不至于此呢,我看她是中了二人的迷惑,死心塌地为嬴政着想。此事怎能告诉她,说了她也不信,只怕会失密呢。” 桓齮知道长安君要求领兵伐赵的真正用意了,他定了定神问道:“太后让我怎么做?”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19)

  “成蝺将在伐赵途中举事,可能有赵军接应,你辅佐成蝺打出讨逆大旗,一旦举事成功,咸阳城内有子伊等人作内应,里外结合便可攻下咸阳,诛杀嬴政吕不韦等人,清除逆贼,确保王室血脉正统。大功告成之时,桓将军有再造秦室之功,一定给你封侯拜相。” 桓齮心想,你们想得太简单了,从他对吕不韦与嬴政的了解,这两人都是雄才大略之人,可称得上当世枭雄。嬴政年轻有为,胆略过人,吕不韦老谋深算,他们又都身处高位,手握重权。相比之下,成蝺平庸怯懦,又不懂兵法,凭他这次率领的十万兵马想反叛成功,实在微乎甚微。 夏太后见桓齮沉默不语,眼神中藏着犹豫,便说道:“桓将军不要以为我等人少力寡,吕不韦现在已经众叛亲离,群臣对他恨之入骨,特别是宗室大臣,早有除去他之意,只要你们举起反叛大旗,昭告国人嬴政非王室血统,是吕不韦以李代桃窃取王室之为,天下人一定会云集响应,扫除吕不韦势力则如风卷残云,蹴而可就。” 桓齮仍有所顾虑地问:“这只是我等一面之词,天下人会相信吗?” “怎么不信,先王遗诏在此,真真切切,我儿而立之年无病而卒,这不值得怀疑吗?一定是吕不韦的罪恶被先王发现,吕不韦害死先王矫诏拥立嬴政登上王位,他大权在握,等到嬴政再年长几岁,吕不韦向他挑明父子关系,他们父子狼狈为奸,把嬴秦改为吕秦,何人敢抗拒不从。趁现在吕不韦没有向嬴政挑明父子关系之际,起兵除逆为时不晚,一旦羽翼丰满,后悔都来不及了。” 夏太后又说道:“桓将军,我将此重任托付于你,除了让你匡扶王室夺回嬴氏江山之外,也有心让你去报全家被杀之仇。当年,你父樊统因子傒一案受累,命本来不当死,都是吕不韦一人所为,滥杀无辜,累及数千口人。你父让老妇收养你就是让你为全家报仇雪恨,你父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夏太后说着,早已泪流满面,她再次跪了下来,恳求说:“我一个快入土的人了,一生隐忍,不图名不求利,做出此举全是为了大秦江山社稷着想,嬴氏王室数百年基业为他人窃取,我死之后如何去见孝文王。桓将军,此事拜托给你了,为了表###迹,老妇只好以死祈求桓将军为大秦宗室奋力一搏了。” 桓齮手足无措,急忙扶起夏太后,泪流满面地说:“请太后放心,国仇家恨俱结于此,我桓齮若贪生不为大义效命,天诛地灭,永遭天下唾弃!” 夏太后这才命人唤出成蝺。成蝺走上前双膝跪在地上,哽咽道:“桓将军受我一拜,千秋大业全系将军一人了。” 桓齮也慌忙跪下,“长安君何出此言,我桓齮肝胆涂地也要把你推上王位,讨回奸人窃取的王室。” 夏太后上前扶起二人,欣慰一笑:“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匡扶王室之事全靠你二人,老妇不能等到你二人凯旋归来之日,只能以死督促你们完成大志了。” 司空马在宫中等到半夜才见桓齮入宫,却无法接近太后寝宫,只好躲在远处监视进出之人。直到深夜,才见桓齮与成蝺先后离开,知道再等下去也无益,也悄悄消失在夜幕中。 嘟——嘟—— 粗犷的号角声中,长安君成蝺和桓齮纵马来到整装待发的队伍前面。这十万大军都是桓齮精心挑选的,马肥兵壮,士兵能征惯战。 检阅完毕,二人正准备告别送行的文武大臣催马出征。忽然传来消息,夏太后无病暴亡。众人大惊,成蝺一阵脑晕,几乎从战马上栽了下来。桓齮急忙催马跑到成蝺身旁,伸手扶住了他,低声说道:“君爷节哀,太后这是以死表###志,督促我二人誓死完成大业。人死不能复生,君爷能够完成太后心愿,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长安君擦干眼泪问道:“现在是否立即出发?” 桓齮想了想说:“奏明大王,三军缟素出征,以壮军中士气。” 不久,从城内传出口谕,同意长安君请求,三军戴孝,缟素出征,即刻出发! “嘟嘟嘟——”军号再次奏响。 成蝺一身玄色衣裳走在队伍前列,桓齮驱车走在身后,大军如一条蜿蜒爬行的黑龙向潼关方向前进。大军进驻屯留,桓齮建议说:“此地虽小,但易守难攻,距赵国边境较近,君爷不是与赵太子嘉有约吗,现在就写一密信派心腹之人送往邯郸,等到赵国援军一到,我等立即举起反叛旗号,咸阳城内再有子伊等人内应,大功可望成功。” 成蝺接受桓齮建议,立即派人与太子嘉取得联系。太子嘉暗暗高兴,估计有机可乘,奏报父王秦兵来犯,再次要求和相国庞煖一同率军迎敌。 赵襄王也听到秦兵进驻屯留的消息,同意了太子嘉的请求,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太子嘉为督军,领兵十万前往屯留迎敌。 庞煖把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扈辄率领驻扎在太行山脉的尧山上,一路由自己率领驻守在庆都,两军遥相呼应静观秦军动向。 成蝺得知太子嘉援军到来,立即把军中将领召集在一起,取出先王遗诏,传示众人,然后说道:“先王在世之日就已经觉察吕不韦以李代桃谋篡王权之野心,但为时已晚,吕不韦控制了先王寝宫。先王无奈,偷偷留下遗诏。吕贼害死先王,拥立嬴政为王,自己大权独揽,排挤嬴氏宗亲,准备彻底控制朝局后篡改嬴秦宗庙社稷。好歹苍天有眼,吕贼没有把当年服侍先王之人杀尽,此遗诏几经周折终于重见天日,揭穿吕氏阴谋,不然,天下人都被他迷惑了。如今太后以死昭示我等奋力一搏,完成先王遗命,上天降大任于我等,成败在此一举,有愿意替天行道铲恶除逆之人随我举起反叛大旗,不同意者发给路费盘缠各请自便!”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20)

  事出突然,众将面面相觑,裨将杨端和说道:“如今赵军屯兵太行,我等内讧,恐怕为赵人有机可乘,此事不如等到伐赵之后回京商议,出示先王遗诏迫令——” 不等杨端和说下去,桓齮就吼道:“咸阳是吕氏天下,吕贼敢谋逆先王会乖乖答应退位吗?如今回京是自投罗网。实不相瞒,赵兵是长安君借来除逆的,只要我等在此举事,天下人一定纷纷起兵响应,咸阳城内也有子伊等王室宗亲作内应的,成功指日可待。众将有拥戴之功,日后都可封侯!” 桓齮话未落音,一名小将走出来嚷道:“我不想封侯,也不想送死,尔等在此封侯吧。” 那人说完就向外走,桓齮飞身赶上去就是一刀,顿时血溅人亡。桓齮骂道:“不识抬举的贱种,你越是怕死我越让你死!” 众将噤若寒蝉,杨端和知道桓齮的脾气,也不再吭声。在桓齮的威逼下,众将纷纷歃血为盟,举起反叛大旗。 长安君反叛的消息耸动天下,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静观事态发展。消息传到咸阳,司空马把一份檄文放在吕不韦前面,吕不韦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长安君成蟜诏告天下臣民知悉: 传国之义,适统为尊覆宗之恶,阴谋为甚。文信侯吕不韦者,阳翟之贾也,承蒙器重,用为宠臣,不思图报,窥咸阳之王器,心歹至极矣。今王政,实非先王之嗣,乃不韦之子也。始以怀娠之女,巧惑先君,继以奸生之儿,遂蒙血胤。恃行全为奇策,邀反国为上功。两君之不寿有繇,是可忍也?三世之大权在握,孰能御之!朝岂真王,阴已易嬴而为吕,尊居假父,终当以臣而篡君。社稷将危,神人胥怒!某叨为嫡嗣,奉天承运,欲讫天诛。甲胄干戈,载义声而生色,子孙臣庶,念先德以同驱。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吕不韦再也读不下去,嚓嚓,把写有檄文的锦帛撕得粉碎,啪地一下掷到司空马脸上,气呼呼地吼道:“那天晚上让你去探个究竟,忙乎一夜什么也没探到,如果事先得到可靠消息,一定把这次叛乱消灭在萌芽之中!” 司空马十分委屈,夏太后突然薨驾那天,他曾提醒吕不韦趁此为借口阻止成蝺领兵出征,吕不韦根本不听,现在又来责怪他。 吕不韦做梦也没有想到成蝺叛乱的矛盾主要指向他,并且道破了他以李代桃妄图篡秦的阴谋。他自认为那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除了他和赵姬决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赵姬决不会说出来的,那是谁了解他的秘密呢?吕不韦蓦地一惊,莫非是太子嘉,一定是太子嘉怂恿成蝺时胡编乱造歪打正着给蒙对了。吕不韦的心稍稍安稳一些,他不怕成蝺反叛杀进咸阳,他还担心成蝺不敢来呢。尽管事先不能确切知道成蝺反叛,但他多少留了一手,暗中作了兵力布署,令蒙骜暂缓带兵出征,并调派张唐派五万人马到上党待命。还在成蝺军中悄悄安插了一名亲信将领,就是裨将杨端和,必要时令他控制成蝺和桓齮。 吕不韦相信阴沟里翻不了船,凭成蝺与桓齮两人不足以成大事,就是再加上赵国的十万兵马也不足为惧。他气恼成蝺这一折腾破坏了他的伟大计划,突然在嬴政面前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他将如何面对嬴政呢?时机不成熟,让嬴政过早地知道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反而不好。吕不韦联想到夏太后的死,他估计子伊一定也在暗中加紧活动。常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防备子伊等王室大臣突然人城中作难,杀他个措手不及。 “司空马,最近几日,子伊等人有何反应?” “没有任何反应,也许在等时机吧?”吕不韦对司空马的回答很不满意。 “我要的不是‘也许’,再像上次失误,恐怕文信侯府就被子伊等人一锅端了,我要的是他们每一时每一刻的准确动向。这一段时间你要加倍小心,多调一些人马驻在府中,以防不测,只要子伊等人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报告给我,必要时先斩后奏,一切责任由我担待!” 吩咐完毕,吕不韦轻蔑一笑,心里道:哼,你们越乱越闹我越高兴,我怕你们不闹呢,我借此机会把嬴氏宗族给杀个一个不剩才合我的心意,到那时再篡改国号,就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了!吕不韦忽然觉得成蝺反叛是帮了他的大忙,当务之急是了解一下嬴政对此的反应,下一步才能做出新的布署。 嬴政听到成蝺反叛的消息,他全然不信,当他面对那份透着刻骨仇恨的###檄文时惊呆了,他不相信上面写的是真的。嬴政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起来饭也没吃,决定请祖母拿主意,他知道这个时候惟一能够给他安慰,并能为他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的人只有祖母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也是一夜未合眼,这些日子老做恶梦,就像孝文王崩驾那个时候类似,她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事。果然,嬴政与吕不韦面和心不和,矛盾由暗而明,想不到夏太后又突然暴亡,她总感到蹊跷,刚刚安葬好夏太后,又传来成蝺反叛的消息,并且檄文上写明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是最可怕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华阳太后苦苦思索一夜,也不明白成蝺从哪里知道嬴政是吕不韦之子,她联想到夏太后的死,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在邯郸时听到什么风声,要么是夏太后得到什么凭证。她决定查清此事!   &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七章(21)

  华阳太后天还没亮就派两名心腹侍女持她的金牌令到雍城去请赵姬,令她接到令牌立即悄悄随侍女赶回咸阳。 赵姬也已经得知成蝺反叛,她接到华阳太后的金牌令时当然明白华阳太后的用意,为嬴政身世而来。她早已打定主意,一口咬定是庄襄王之子,对吕不韦也必须这样说,这事只有她一人说了算,查无对证。赵姬明白华阳太后的为人,外柔内刚,平日里和颜悦色,对属下人嘻嘻哈哈,小事糊涂大事清晰,原则问题决不妥胁,如果她知道嬴政不是庄襄王之子,自己命没有了,连儿子也保不住。 赵姬到达长乐宫时,华阳太后已经等待多时了。 华阳太后摒退众人,把一份檄文劈头塞到赵姬手里,斥问道:“请你老老实实把嬴政的身份解释清楚,他到底是嬴氏血脉还是吕不韦的儿?” 赵姬早有心里准备,见华阳太后质问,立即抹着红肿的眼说:“太后也相信成蝺的一派胡言,当我看到这份檄文时哭了整整一天,他无论怎么诅咒吕不韦也不该把我牵扯进去,这不是侮辱臣媳的清白吗?” 赵姬说着,又嘤嘤哭了起来。 华阳太后瞪了赵姬一眼,冷冷地说道:“侮你清白!你不与吕不韦做那苟且之事他人怎会无中生有,要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政儿对你与吕不韦之事都一直耿耿于怀,不是我从中阻拦,只怕吕不韦早已碎尸万段了。” 赵姬暗暗心惊,她知道华阳太后所说的事指庄襄王死后与吕不韦之间往来,急忙跪下哭诉道:“太后有所不知,我那样做实出无奈,也是为政儿着想,为大秦国着想。先王中道崩殂,政儿虽被拥立君位,但年幼无知,大权被吕不韦掌握,他以仲父身份要挟臣媳,臣媳不从,他扬言废了政儿,杀死我母子,我为了保佑政儿的王位,只好忍声吞气答应他的非礼要求。臣媳有苦无处诉,只能把泪向心里流,对外笑脸相迎,一人独处时以泪洗面。我时常想,我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不在乎,只要政儿能一天天长大成人继承父业就心满意足了,哪怕政儿也不理解我的苦心,等到政儿加冕后就是去死也问心无愧了。” 赵姬再也说不下去,呜呜哭了起来。 华阳太后对赵姬的话半信半疑,?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