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穿越红楼之贾老太太 第10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分了敏儿的管家权,敏儿也没有计较。
她也只是听岳母的话,管好自己的院子,好好的调理自己的身子。
如今,他终于也快有了自己的嫡出子女了!成婚好几年,终于等来自己期盼的孩子,那种心情别人是不能体会的。
看着敏儿开开心心的跟岳母在庄子上住,他不是不想把敏儿给接回家。正如在知道敏儿有孕的时候,自己请假来到庄子上。
还没等他开口,岳母便说了:
“你来,是想把敏儿接回林家吧!”
“是的。”
“敏儿初次怀孕还不出三个月,胎儿不稳定,是不宜出行的。这点你可以去问任何大夫,是不是老太婆我危言耸听。”
“如海不敢。”
“不宜出行是真,再一个,老太婆我不相信你对内宅一点都不懂。孕妇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多的忌讳。女人生孩子,那更是一脚踏上鬼门关,生死就在一线之间。敏儿是我老太婆唯一的女儿,我希望她能平平安安活到老!”
“不服气啊!?那我就更不放心敏儿回去了。”
“不是……”
“我老太婆没女婿你书读得多,但也不会故意刁难你。我所做的一切,为的只是我的女儿……”
那次的谈话之后,他就没再提把敏儿接回家的话,只是每次休沐都到庄子上看自己的妻儿。
特别是,他因为那次跟岳母的谈话。回家之后,他有观察家里的人。不说别人,便是自己的母亲。竟然是那种既高兴又复杂的表情。
让他脑海里闪过:还是让敏儿在庄子上跟着岳母,或许才是正确的念头。
再加上,每次他到了庄子里看到的都是笑语晏晏的敏儿。那种好心情是由心而发的。在家里,即便心情也不坏。但还是带着些许的压抑的。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如今敏儿的肚子已经大了很多。看着敏儿慢慢鼓起的肚子,他才觉得这是真实的,真的是自己的孩子来了!
这天,林如海正扶着贾敏在院子里慢慢的散步。
正走着,贾敏的脚步一顿、突然停下来,惊叫到:
“诶哟!夫君,孩子动了!”
“真的?”林如海说着,便把手伸出来,覆上贾敏的肚子,过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到贾敏的肚子轻微的动了一下。
夫妻俩相视而笑,眼里的那种初为人母(父)感动,不言而喻。
贾敏似乎因为孩子初次胎动,很是兴奋,一向矜持的她,突然有一种想要跟自己的亲人分享她的喜悦的冲动。
高兴的对林如海说:
“我们去告诉母亲,孩子动了!”
林如海笑着扶着贾敏去了老太太的院子。
这才进的院子,要不是林如海扶着,贾敏估计都想跑起来。好快些告诉自己的母亲。
所以才进了厅屋,贾敏难得的有些孩子气的、朝里边喊道:
“母亲!母亲……”
老太太现在走路可谓健步如飞,自从下地后,老太太的身体便慢慢的好了。带着儿子、孙子种菜。现在,别说走路要人扶,自己拿着锄头锄地都很轻松!
这会儿正在里屋的榻上歪着,就听到这便宜女儿冒失的喊着自己。要不是听出她语气里的轻快,老太太都要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果然女儿跟自己母亲之间,即便年纪再大,在自己母亲面前,也难掩自己的小女儿心态。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的女儿都是这般的。
老太太打里边出来,看到难得孩子气的女儿,笑说:
“你啊,都当娘了,怎么还这般的不稳重。”
贾敏听了母亲的话,也不觉得羞涩,反而得瑟的说:
“就是当了奶奶,我还是母亲的女儿!”
“得,不说这个,你这急急忙忙、又喊又叫的跑过来找母亲,是为了什么?”
本来还在自己母亲面前撒娇的贾敏,这会儿听老太太那么一说,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说道:
“这不是您老人家的外孙在女儿的肚子里动了,女儿想与您分享嘛!”
“算起来也四个多快五个月了,有胎动是正常的。”
“是这样吗?”
“那当然了,现在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开,对于外边的声音什么的,在他醒的时候,已经可以听到了。”
“那女儿读书给他听,他能听到吗?”
“能的。”
“那,女儿就告退了!”
贾敏一听现在自己说话,孩子能听得到,便想着马上回房里找找,要给孩子读什么书。便如来时一般,急急忙忙的跟自己母亲告退。
一直被当成隐形人的林如海,还没跟岳母打招呼,就要离开。这会儿也只好急急忙忙的跟自己岳母告退,再一次出手拖着,不让贾敏走的步子过快。
看着他们背影消失在门口的老太太,有些哭笑不得。看他们夫妻俩的样子,估计一会儿回去翻书的时候,还有得挣吵一番吧?!以林如海那种饱读诗书的架势,两人估计会为给孩子读什么书而烦恼一下下吧!?老太太有些开心的想。
前世,女儿女婿就在为胎教的事情啰嗦了好些天。挣的不过是听儿歌还是听那什么音乐,然后为是不是干脆他们自己念故事做胎教。
因为女婿家没有老人,还是老太太亲自去照顾自己女儿。最后还是老太太拍板说:
“还是你们作为父母自己读故事给孩子听,这样跟孩子比较亲密。”
再来这一世的女儿女婿估计也有这样的烦恼吧?不过看这个女婿是坚持一些、还是让着女儿一些呢?老太太不知道。
竟然被叫起来,没事做的老太太也不想再躺下去。所以便带着人去了前院的菜地。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天气转冷了。前些时候还下了一场雪,只是不大。
而贾赦因为看到下雨天的时候不好走去菜棚子,所以在庄子上弄了一条长长的回廊直通大棚。
老太太看了他们动工做了,也不觉得浪费,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还方便他们进出,没什么不好。
谁让这古代下雨外出做事不方便呢?能花钱解决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什么难事吧!
“祖母,那么冷的天,您怎么也来大棚了?”
老太太才进了大棚的门,已经在里边的贾琏看到就朝她问道。
“今天阳光明媚,出门晒晒太阳是好事,哪里就冷了?”
“冬天的太阳也暖不到哪里,当然冷了。”
“那琏儿今天那么早来大棚是为什么啊?”
“祖母不是说天气暖和,又没有风的时候,要掀开棚顶,让那些菜晒晒太阳吗?今天孙儿就是来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哦?那看到他们怎么做了吗?”
“看到了,按祖母说的方法卷起来,没花多少时间就做完了。不过,棚顶掀开后,就算风不大,也挺冷的。不知道那些菜经不经得住啊?”贾琏看着微风吹过,那些菜的叶子随风摆了摆,有些担心的问。
“别当那些植物那么脆弱,相比较而言,它们也需要阳光的。而且,掀开的棚顶也就这段阳光最烈的时间而已。它们当然是受得住……”
“那就好!”贾琏听了自己祖母的话,松了口气。
不是他多么的怜惜那些蔬菜,而是:那些蔬菜里边有他辛辛苦苦种植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那么辛苦种出来的东西会因为掀棚顶而冻死了。种了那么长的时间,突然就死了,那多冤啊!
另一旁的贾珠,虽然也有疑问。当时祖母让人盖大棚的时候,他是认为:蔬菜和人一样怕冷。那么,祖母让人盖大棚,也是为了在冬天的时候把那些怕冷的菜都种到不通风透气的棚子里就好了。
实在冷的话,还能给大棚里烧烧炭火给那些蔬菜取暖。那些蔬菜享受跟人一样的待遇,就一定能长好的。
如今却看到大晴天的时候,让人把棚顶给掀起来,让蔬菜晒太阳?可在晒太阳的同时,冷风不是也吹进去了吗?进了冷风,大棚里的温度自然会下降,那么,大棚里不就变冷了……
好在听了祖母的一番解释,他又学会了一些大棚种菜的学识。
先生可是跟他们说了,农事对于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多懂一些农事,对他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第38章 准备回家
老太太不懂国事,她只是喜欢田地!种了一辈子地的她来说,能看着地里的庄稼长势好、收成好!那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老太太年轻时候性子就掐尖。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即便是种地,她也要自己地里的庄稼长得比别人家的好!收成也要比别人家的高一些,她心里才会舒坦。
所以,在没有尿素、化肥什么的年代。她虽然也没读多少书,也都能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地里找肥料、沤肥料。
于是,在她家男人外出工作、婆婆还不让小叔子帮忙。
年轻的她秉着‘求人不如求己’的信念,在没有男人帮助的时候,她愣是以自己一个女人学着了犁田、犁地。把田、把地种的比别人家的都好不说,便是养家禽也比别人家的长得快!
因为这样,让她那婆婆都犯了“红眼病”。以为她喂家禽的食物里边参有什么特殊的料,每次读趁她外出干农活的时候来偷他们家的家禽食物。
如此过了几个月,她婆婆家的家禽依然长势缓慢。
为此,她婆婆还专门跑到她的面前,把她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说,更埋怨她有好东西就藏着压着掖着,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告诉。等等说了一大堆的废话……
现在没有那些肥料的时候,她也是可以教那些佃农什么的沤肥料,来给土地增肥。
在他们来到庄子开始,她先是给庄子里的下人说那些东西,让他们去收集,再教他们怎么做。
本来教会他们之后,老太太是希望他们可以去教给其他人的。但又想到:别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何况如今还没有成效。即便说了,又有谁会相信呢?还是等来年给人用过了,有了成效比较有说服力。
如今,他们在庄子上除了去照看自己地里的蔬菜之外,也就天气好的时候出来晒晒太阳而已。
本来老太太是希望贾赦他们都早些回家的。
毕竟,都要过年了,还在庄子上过,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吧!?
老太太也想了,虽然她上这个身子已经好几年。但那些日子在守孝,基本上都没面对其他的人。她可以说都没有出过门!
现在,回去是没什么,她就怕到时候有什么帖子,别人来了还好说。怕就怕要去别人家,到时候那残缺的记忆漏了什么,也不好跟人解释啊!
所以,她老人家才建议贾赦带着贾琏他们回去。而她也会让林如海把贾敏给接回林家。
贾琏小就不说了,听到祖母让他回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菜怎么办?每天他不去看自己的菜一次,他都不放心。更何况是让他们回去呢?不是他不想回去见自己的母亲。可祖母还在这里呢!
而且,每隔几天,他们不是都回去住两天吗?现在回不回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说祖母没回去,便是先生都没有走呢!于是小贾琏对老太太说:
“祖母,琏儿还是在庄子上陪着您吧!再说,琏儿的菜这才刚刚可以摘,您就让我回去!?我怎么放心……”小贾琏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不放心他的菜。
一旁的老太太听了那是一头黑线,嘴角抽得有些厉害。就他那一箱菜地,还非得他自己看着?难道别人给他看着的话,那菜还不会长了?小孩子果真就是小孩子。在哪里都想显示他已经长大了、以及他的重要性!
贾赦更简单,直接说不放心,说什么:
“除非母亲和妹妹也跟着一起回去……”
没等他说完,老太太就把话给截下来说:
“你妹妹当然要会林家了,她现在怀胎稳定,我会让你妹夫把人接回去的。她可是林家的媳妇,哪能还继续跟我这个母亲一起过年的。”
“就算这样,我也不可能让母亲一个人呆在庄子上过年啊!不知道的人,还当儿子不孝,容不下母亲的存在,这才把您老人家一个人放到庄子上!到时候,别人指的就是儿子的脊梁骨了!”
“那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啊?!”
“母亲是不想有,但别人可不见得也没有。母亲还是跟着儿子一起回去吧!一家人在过年多热闹啊!”
老太太想啊,总不能一直在庄子上过年吧?可自己不回去、他们也不回的话,就不像话了!
就算她老太太不回去,可敏儿也不能不回去吧?
现在敏儿的肚子已经五个多月,算是稳定了。最主要的是敏儿还是林家的当家主母,那些年节走礼往来。她总要回去处理的。
敏儿要是再在庄子上呆下去,林家那老太太指不定会怎么编排敏儿呢!即便她挺着个大肚子,那老太太也不可能放过编排她的机会。不然,那林老太太也不会不停的给自己儿子塞女人了!
再一个,作为主母,敏儿也不能离家太久。虽然院子里安排了妥当的下人,可那毕竟是林老太太生活了快一辈子的地方。虽然,那老太太会做什么对敏儿不利的事情,可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借老太太的手去做呢?
想通了、并妥协了的老太太,只能跟着收拾物品,准备回家……
这天,正遇上林如海、和贾政都休沐。两人一大早就赶到庄子上,一个是准备把自己的老母亲接回家、一个是准备接自己的妻子回家。
张氏在知道老太太他们要回来,早早的就让下人去把他们的房间打扫了好几遍不说,还给熏了香。
毕竟,好几个月都没人住的房间,即便天天打扫。也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人气不说,随着天气变冷,没有人住的房间总是有些阴冷的。
所以,张氏便让下人提前把屋子给烘暖了,只等老太太他们回来,便能进到暖烘烘的屋里去。
梨香苑里的贾王氏,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儿女马上就要回来,还在房里生着闷气。
现在的将军府,谁没事敢嚼舌根,就有被撵走的可能。至于大房、二房的关系,他们的心里都雪亮着呢!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如今,贾王氏气贾政那么久都不进自己的房间,见天的窝在书房里。便是找女人,也是去那狐媚子的房里。
想她嫁给贾政十多年这段时间,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冷落。别看贾政一本正经的,其实,他的通房丫头也是不少的。当然,那些个女人多数都是那老虔婆塞给他的。有些被自己找理由给打发了,即便是开朗当了姨娘的,大了肚子又怎么样?还不是让她给弄没了?
谁让周氏无耻的爬主子的床?想有孩子,她又怎么允许呢?!
除了刚成婚那会儿,贾政在自己房里呆的时间是比较多的。之后,也还算是尊重自己的。即便也去那些狐媚子房里,可在自己房里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
如今呢?他根本就不进自己的房间!
自己看不起这个男人是一回事儿,但这个男人不理会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贾王氏嫁给贾家嫡次子贾政的时候,心里是有些不满的。
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她,在掀起红盖头的,还是挺满意贾政的样貌的。然后又看到婆婆偏心自己相公不说,还把管家权从大嫂的手里给夺过来,给了自己。那个时候,她可以看到,只要大伯名声不好,自己相公还是有袭爵的可能的!
再想着,即便袭不了爵位,她也要趁着管家的机会腾出一些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她之所以会把祖田给卖了,只是看到贾赦那个样子,心里更看不起他。
想到这些东西将来是要留给贾赦的,她的心里就一阵膈应。所以就让周瑞去把那些祖田给卖了。
自己为了他,费心的算计。到头来得到了什么?结果现在,他都能当自己不存在一般的忽略。自己被关进佛堂那段时间也就罢了,现在呢?那么久以来,他都没到自己房里来。
如今,他竟然经常去那些狐媚子房里!而自己的房里他是连步子都没踏进去过!那男人对自己、是不是很过分?
如果他不来自己房里,那么一直都呆在书房也没什么,结果呢?他不仅呆在书房,还经常去了那些个通房、姨娘房里。这才让她气愤难消的原因。
让贾王氏更加不平的是:贾政每次休沐竟然都往庄子里跑!还有,分家得的那些财物,他都没让自己管着。而是让管家、帐房给管着!便是自己现在二房的主母,要支钱,超过五十两银子便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支出!
五十两啊,就那么一点点的钱,竟然还要经过贾政那个主子的同意才能支出!
贾政那个人,她还是知道的,他不可能会想出那么做的。最有可能会想出那么做的,也只有那老虔婆了!那死老太婆,都不在家里了,还弄出那么个事情来膈应人,实在是个让人厌恶的老东西!
贾政去庄子里住,虽然没有便宜哪个女人,可他是为了那个老虔婆,就一点都不顾家的离开,还是让她心里很不舒服的。
虽然,这两天的时间里,她可以跟自己的儿子女儿在一起。可因为贾政去了庄子,而孩子却见不到自己的父亲。
本来,想看在贾政喜欢孩子的面上,会进她屋里几次的。结果,他跟孩子连碰都没碰上!自己想从孩子那得到一些好处的。可到了最后,她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怎么叫她不恨呢?
第39章 晕轿子
就在贾王氏心里暗恨,埋怨着贾家各个她不喜的人,又无人通知。更不知道这天不只是她丈夫会在家,便是她儿子、女儿也是要回来的时候。
老太太一行人,已经浩浩荡荡的从庄子里出发,朝回家的路缓缓前行了!
而跟贾王氏不一样的张氏,好几天没见到儿子的她,还是很想自家那个不是那么白嫩的儿子的。毕竟,儿子不白嫩,但身体健康啊!就这就比什么都要好多了!再说,她的身体是养好了,但生孩子那会儿被伤着了,很难再生一个。或者说她已经不可能再生第三个孩子了!
所以,贾琏的健康,在张氏看来就尤为重要了!只要儿子身体健康,便是让她少活几年,她也是愿意的。
这会儿,几天没见她命根子的儿子,她那是恨不得马上就看到自己儿子出现在自己眼前!
于是,每隔几分钟就问旁人一句:
“岚书,你说琏儿他们到了没有啊?”
“庄子挺远的,没那么快!”
“岚雅,你再去问问。”
张氏就那么着跟岚雅、岚书,过一会儿就问一个。直到把身边所有的人、就是她的奶嬷嬷她都问了一遍,还没见人回来!心里都准备补脑,想着一行人是不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了。
又问了那么久,都没见儿子的踪影!她不是不煎熬的。过了好一会儿,又对着岚雅说:
“岚雅,你让人去门口那候着,只要看到去庄子上的人回来报信,就让他们及时过来告诉我!”
“是,太太。”
就在张氏坐立难安的时候,终于传来:
“太太,小主子回来了!”
“进大门没有?”
“应该快进大门了吧!?刚才是大门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去庄子上的人传话,说是快到大门了,让守门的小子机灵点,看到家里的轿子就开门等。”
“那,咱们赶紧去二门迎接他们去!”
“是。”
张氏说着,领了一群人,前往二门。去接自己孩子、夫君和婆婆。这一点张氏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母亲、妻子和媳妇。
想想即便以前的贾赦很是让人失望,所有的行为都跟纨绔子弟有关。自己的家人不是没有在自己面前说这事的。父亲没少在自己面前表露出歉意的;而母亲偶有见面,不是没掉过眼泪、说她命苦什么的。
即便是那个时候,她对贾赦依然有着留恋。每次看到他跟那些个女人在一起,她总忍不住醋意横生。不然,哪里会疏忽照顾孩子呢?!
就在自己为了孩子的离去,快死心的时候,他突然就变了。而且变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一直讨厌自己的婆婆。
虽然,她刚进门那会儿,不知道婆婆为什么那么讨厌自己。反正她进门的时候,婆婆就没给过她好脸色。好在那个时候老祖母还在世,自己的日子还算好过。
后来,祖母越过婆婆把管家权放到自己手里的时候,婆婆对自己的厌恶就更明显了!不过,她也总算知道了婆婆讨厌自己,是因为自己是祖母给恩侯选中的妻子。而婆婆出自将门的女子,本就对来自书香门第的祖母互不顺眼。
自家呢,正好出生跟祖母一般、还是祖母给挑选出来的。那个时候,婆婆对自己可以说各种看不顺眼。反正,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
而祖母和婆婆这对婆媳的关系不和不说,还因为恩侯是祖母带大的。所以婆婆对自己那个被祖母带大的儿子也是不喜的。
这么些年下来,不只是她,便是恩侯、也没在婆婆面前也没得到过一点点的笑脸。当然,有时候便是笑给公公看,也是那种不达到眼底的笑。有心的人只要一眼就能知道婆婆笑得有多么的勉强。
因为公公没注意,便一直觉得自己的发妻是个宽和的、慈爱的吧!即便有时候婆婆在跟祖母对立的时候,公公也是那种不管家事的。
其实,她也说不出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
之后,祖母去世,自己手里的管家权便被婆婆找了个理由给夺走。偌大的府里,管家权婆婆也没撰在手里,而是转交到二房的新媳妇贾王氏手里。因为二房的新媳妇是婆婆给选的!还是专门挑来针对自己的。
而二房的贾王氏,才拿到管家权,对自己不冷不热不说。偶尔还冷嘲热讽自己读那么多书没有用,还不是没得到丈夫的喜爱。
作为新媳妇的贾王氏,越是针对自己,婆婆就越喜欢她。每当她们同时伺候婆婆时,婆婆转脸对着贾王氏笑;再转过来对自己的时候,那脸一下便拉长了!那脸变得不是一般的快。
还总找理由让贾王氏坐着、只让自己一个人伺候她。
那个时候,她不是不恨、不怨的。但也知道,自己无法违逆。不然就是不孝。真这样,估计那个时候的婆婆能让恩侯把自己给休了!所以,即便自己不舒服,也还是要忍着去伺候她。
可在她的大儿子去世、她在生小儿子的时候、因为伤心过度,身体受损得厉害。孩子生下来,自己就一直病歪歪的,自己的身体都顾不过来,哪里还能顾及其他呢?
当时,恩侯身边的柳氏就很嚣张。而自己也没那个精力去管、去顾那些个女人的事情。心被伤到了极致,就无所谓了。吊着命,也是为着弱小的儿子。
再之后,公公去世,当时要不是婆婆没晕倒,自己估计还得拖着这破败的身子去守灵呢!给公公守完灵,估计离她自己的葬礼也不远了!谁让她的身体那么差呢?一整天的跪下来,又只能吃素的。吃不好、睡不好,这本就败破的身体,哪里能撑的下去啊?!
好在那个时候,婆婆晕了,还晕了很长的时间之后才醒过来。而自己那个时候正卧病在床,根本就起不来,
之后,婆婆醒过来后,对恩侯说、所做的事情。听恩侯的口气,婆婆就跟脱胎换骨一般的变了一个人!心里的秤杆也由过度的倾斜,慢慢的恢复了平衡。
不再是因为她的偏心二房,让大房的人受尽了委屈。
那个时候,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要死了的。而恩侯因为老太太的缘故,突然就远离的那些个女人,挺耐心的来照顾自己。自己那快要干涸的心,慢慢得到滋润。在儿子和夫君的呵护下,总算活过来了!
也可以说她在快要放弃生命的时候,是婆婆的转变、恩侯的回头,这两人的转变可以说拉回了她这一条破命也不为过。人在万念俱灰、身体破败的时候,要不是琏儿还小,心如死灰的她,早就放弃生命离世了!
她进贾家的唯一的转折、唯一活得自在的,也就在这一刻开始。那不仅仅是她得到了救赎,便是琏儿,也因为婆婆和恩侯的转变,变得胆儿大了起来。别看他一个小小的人儿,也是个有担当的小小男子汉。再不是以前那个见到人就畏畏缩缩的躲到自己身后的那个小气吧啦的孩子。
想到儿子跟自己说话的时候,昂首挺胸那种小大人的样子,张氏一边走一边不由自主的笑了。
再想到本来已经不大来往的娘家,在看到恩侯的改变后,来往才多了一些。偶尔,自己带着琏儿回家,哥哥也愿意指点琏儿一二。只是这样,已经让她觉得很安慰了!
以前,自己曾经在病歪歪的时候带琏儿回去过。哥哥因为琏儿长着一双随了他父亲的眼睛,哥哥可是只看了一眼,话都没问一句的。如今可好了,哥哥看琏儿的学问还行,倒是愿意指点一二。以后琏儿长大了,能得到哥哥他们的帮助,那已经是最好的了!
先不说什么前途无量,至少也不会前途无亮吧?!
张氏一边胡思乱想、一边领人去迎接外出的一行人回来。
到了二门,她是伸长了脖子向外边张望着,希望早一些看到她们家那个宝贝孩子回来!!
这脖子都伸着有些困了,怎么还没见人呢??
在张氏觉得自己的脖子好酸、好酸快要顶不住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缓缓而来的轿子!
最前面的是她婆婆的轿子,恩侯跟在轿子旁边。琏儿和珠儿也跟在后边……
而坐在轿子里的老太太,觉得坐轿子其实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抬轿子的人虽然把轿子抬得挺平稳的。可坐不习惯的老太太还是觉得难受!
她啊,就觉得自己没那个命去享受!想想前世,她不是没翻山越岭的走上几十公里的路的。如今的交通工具不是马车、牛车什么的,就是轿子。
前世那公共汽车、小汽车、火车、轮船她不是没有坐过,但都没晕的迹象。
现在倒好了,马车、牛车什么的都没晕,怎么就晕轿子了呢!实在是太痛苦了!
想她过来了好几年,去庄子上,那是出门第一次坐轿子,还没等她老人家缓过神,就已经到了大门口,换了马车。
可是,为什么她会晕轿子呢?老太太使劲的想,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大概是从庄子上回来的时候先在马车上颠簸了半天,然后坐上这软绵绵的轿子,所以她晕轿子了!
第4o章 不喜
老太太晕忽忽的吓了轿子,早就跟着张氏在门前候着的鸳鸯,快步上前搀着老太太下轿子。
本来就有些晕忽忽的老太太,在张氏和鸳鸯的搀扶下,定了定神,不由得感叹:
这九十岁老太太应该得的待遇,她这才快六十就享受到了!想前世她都七十七还不需要人搀扶着走呢!
那会儿六十多了她还下田种稻子咧!每年还种两季,当然,他们家的地其实也不多。远的地,她到是不种了,都让给村里其他的人去种,她就种那些基本都在村子周围的田地。
那种时候,还能挑一两百斤的东西呢!说来,他们农村的女人哪个不做农活到老的?除非腿脚不灵便,没法做的,其他的人可都在忙活的。
看看这幅身体,虽然锻炼了好几个月,本来自己还觉得已经是不错的了!结果呢?在轿子上晃悠了那么一下,人就晕了!
好在她也不胖,不然、搞不好下轿子就直接赖在鸳鸯身上起不来了!你说怎么不赖在儿媳妇的身上?这不废话嘛,就她大儿媳妇那破身体,跟个玻璃似的,她便是宁愿自己摔倒,也不去做那种把玻璃压碎的蠢事。
这大媳妇要是压坏了,谁管家啊?这可是要过年了的,送礼什么的她老人家没那么多的精力。
当然,在庄子上的几个月里,老太太每天都有去地里劳作,也许是累了、饭量增大、身体倒也好多了。
不然,这会儿她真的回腿软无力站着!
就算这样,老太太回来也休息了好几天,才算缓过神来。
在家里人来关心她的时候,她也只是说:
“人老了,骨头松,经不得一点颠簸……”
她哪里敢说其他的什么啊?难道,让她说:
“我晕轿子。”
一个五十多年来都没晕过轿子的人,突然说自己晕轿子。这不是找别人怀疑是什么?
一大把年纪的人,怎么可能去做那么白痴的事情呢?她没有脑抽、也不白痴,自然不会去做那些事情了。别以为她曾经七老八十的脑袋就糊涂了,她脑袋清醒着呢!
这老太太回来没多久,便要过年了。好在不用老太太管家,那些礼节什么的也就不用她操心。不然,就是她想破脑子都不知道怎么做起,当然,她可以吩咐管家按照旧例去做。
可,不说一万,就说万一以前那老太太脑袋糊涂的时候,做过什么不适当的。现在按旧例去做,那不是继续得罪人吗?
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不是前世她才进门没多久,才怀孕,小叔就让婆婆给她分家了。谁让孕妇做不了太多的农活,挣不了多少工分。所以,小叔跟婆婆说要分家,免得白白养她和肚子里的孩子。
那个时候日子过得艰难,别说节礼什么的,能吃饱都是个大问题!即便有什么节礼,也是很简单。
可现在,她这个老太太却是将军府的老太太。那些节礼什么的,还能简单了不成?要是不简单,那又是怎么个不简单法呢?在老太太的记忆力有些模糊,她可是使劲的想了,却还是没想出来。
所以,老太太希望这大儿媳妇一直都妥妥的,那样管家、送礼什么的,就跟她老人家没有什么关系了!
另一边的贾敏,被林如海接回到家后,挺着五个多月的大肚子。在接他们的人群中,她敏感的感觉到那些个女人不善的目光。心里便想着:
还是母亲说得对,她别的可以不管。但一定要管好自己院子里的物品,绝对不能有错。免得不小心被人害了都不知道!毕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了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的健康,母亲什么都为自己想到了。
(老太太要是知道贾敏这么想的话,一定会感叹:电视剧什么的,果然是学习宅斗的好材料啊!)
为了自己,母亲还专门挑了自己身边的二等丫鬟初珍,让初珍跟着大夫学了几个月的医药,不是说学什么复杂的治病。而是每天让那大夫给那丫鬟闻会对孕妇有害的药物。
这还是母亲发现那丫鬟的嗅觉很灵敏,才让她跟大夫学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能在非常稀薄的空气中闻出对孕妇有害的药味。
之后,母亲又让她跟大夫学了哪些食物是相克的,吃了对孕妇不适、但会对其他的身边人是好的。
这是防被无知的人利用,别你发现了,人家来一句:
“这个、对身体不好吗?我可是听说,这个很补……”
然后,别人就很无辜的‘好心办坏事’。到时候的自己,那是有嘴也说不清,那诬赖人的黑锅是背定了。说实话却被人误认为是诬赖,那得多憋屈啊!
除了一个丫鬟,母亲还让大哥给她找了一个有接生经验的嬷嬷跟在她身边照顾她。在回林家的时候,母亲让她选的两个人都跟自己回了林家。母亲可是说了:
“林家怎么样,母亲不知道。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女人生孩子本就九死一生,有个自己的人,便是生孩子也放心一些。到时候徐嬷嬷和初珍都在产房里候着,你的命可不就是有了保障……”
想到,他们刚才回来,才见到婆婆的时候。婆婆眼睛非常的犀利,一眼就看到自己身边有两个新面孔。紧接着,婆婆就微微皱眉,那眼神是非常不喜的。
不过,婆婆或许是看在她这个挺着的肚子的缘故。嘴巴张了张,到底没说什么,就放他们离开了。
只是,她不喜又能怎么样?自己带回来的人,自然是她自己出月钱。而人、也只会出现在自己的院子里,绝对不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而且,自己院子里有小厨房。但母亲说自己小厨房用的柴米油盐、其他食材什么的。必需由自己的人出去采买,不能为了省钱,而家里的大厨房那边拿。她的嫁妆可不少,就买那么点食材,可是够他们吃上两辈子都吃不完。
要是以前,她看到婆婆不喜,估计会想着办法讨婆婆欢喜、要不就干脆跟婆婆对着干。
好在母亲说了那些都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作为,还是不要做的好。
这样的冷处理,要比对着干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