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82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82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忽必烈领地的一侧,另外一个则靠近罗斯方面。

  这用意还不是明明白白的么,倘若“华夏军”来攻。决战里胜了则罢,败了则一路奔向罗斯。相信那儿没有多少火器的罗斯的大公们,可不是赵旭手下的对手。

  张文谦也知道,贺齐与军师哈桑实际是“华夏军”的人。那么他们不可能为了赵旭的利益,而殊死战斗。此刻由亲王忽必烈杀掉赵旭,自然也省得“华夏帝国”的皇帝赵伏波背上“杀兄”的恶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更符合“华夏帝国”的利益。

  “是啊,是要除掉那个小子,那个小混蛋……”

  对于赵旭,亲王忽必烈还多另外一层责怪。在当时面对着赵伏波在蜀地的一师之众,倘若赵旭的军队从另外一个方向入大宋的话,使当时赵伏波的部队首尾不能相顾。

  可当时赵旭却按兵不动,虽然南宋朝廷锁了长江,可惜赵伏波始终紧紧困住亲王忽必烈和他手下的3o万大军。不难想象只要动将起来,立即就会被他一路路的吃掉。

  “终究是他的军力实在是太强,那些炮火……”

  即便过了如此之久,亲王忽必烈回想起“华夏军”的火炮,心中还要被震惊的颤抖。尤其是最后一战,自己几乎一半的兵马都是折在个时间里。现在回想起来,倘若当时分了兵,只怕结果还不如现在,连自己都跑不回来了!

  这也是他感谢张文谦的地方,当战局在对方舰队到达一瞬间逆转的时候,要不是张文谦拉他跑路,只怕他和全军都要被葬送在蜀地了。

  “别想了哪,那里的人终究是惹不得的!”

  把南宋肥美之地扔在脑后,亲王忽必烈把自己的思绪扯回到随后与赵旭争夺蒙古这古寒之地。

  “王爷,想要对付赵旭,还需要诸王、和其他诸将军的手下。我们秘密集结大军,然后到开春之前,以抵抗华夏军入侵为借口聚集起来,那时就可以设法除掉赵旭。只要除掉他,那么想来他的手下也翻不起多大浪来。哈桑与贺齐原本不合,没有共主之后,定是散沙一盘!”

  亲王忽必烈吸着雪茄烟,缓缓的点头。这个计划看起来也还算是可行,到时自己此次带的人马连城都不进,只自己带亲兵进城,想来赵旭也怀疑不到哪里去。

  “是啊,那些个蠢材,早先不肯听我的话,合起伙来对抗赵旭。此刻大军以失,如果他们不执迷不悟的话,那就太过于愚蠢了!”

  这也是件让人生气的事情,当初亲王忽必烈就曾经提醒过那些亲王以及将军们,赵旭给他们火器那实在是存心不良。换了武器组织起大军,果然就被赶到了蜀地。

  “唉,也是当时对华夏军实力不清,不然如何会一败如斯!”

  亲王忽必烈回味起当时孛儿只斤班秃,来带他蒙哥家的百姓前往钦察时说过的话,当时他说过“华夏军”根本无法抵抗,只是包括自己在内,无人肯听就是。现在回味起来,3o万大军已然灰飞烟灭。

  一时心中酸楚四起,亲王忽必烈向张文谦摇摇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然后端起一杯烈酒倒进喉咙里去,随即发出长长的叹气声。站起身来到旅行车的车窗前,从那儿向外望去。明亮的汽灯的灯光从车窗里照出去,第一场冬雪从灯光之中滑过。

  那纷飞的雪片,恰如亲王忽必烈纷乱的心情。此刻只感觉心中情怀渐老,对于未来又如同这灯光照不到的无边黑暗一样,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

  亲王忽必烈打开窗,他没有想到天气黑的居多如此之早,又下了雪。

  “传令下去,扎营休息!”

  随着他的命令,整个车队停了下来。随后大车、绳索成墙、帐篷林立、篝火相映。眼前的战士们一个个被篝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没有多少胡须,也没有沧桑的纹路,有的是年轻而又光滑的皮肤以及欢快的笑脸。虽然他们在吃过了饭,在雪地里光着上身相搏为戏,但亲王忽必烈这已经不是自己曾经率领过的铁军,他们不过是些孩子而已。

  相对应的,只有率领他们的军官。一个个如同一亲雕像那样坐在篝火旁,他们吸着雪茄喝着酒,就像是老迈的黑熊那样,不愿意动上一动。

  那样的样貌,让亲王忽必烈一阵叹息。那是一种沧桑,一种心已经死去的模样。

  “他们曾经都是百战勇士,可是蜀地一战,就让他们成了那个模样!他们曾经和那些少年一样,而这全都要怪我啊!”

  亲王忽必烈沉重的嗓音就像是电影片段里的话外音那样,张文谦轻易就听出了那声音之中的忧伤。

  “王爷,不必如此自责,当他们跟随您踏上征途的时候,应该就有这样的考虑。唯一,王爷,我想他们期待着您能够让他们的孩子们好好的生活下去。而这一次我们到了哈勒合林,就一定要解决那些事情,不然……”

  张文谦掂着他的胡须,轻轻的在亲王忽必烈身边,就好像是一个多年的老友那样。尽管他知道此刻这些话说给亲王忽必烈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痛彻心腑,但这却是他作为一个王爷不得不选择的道路。

  “是啊,我有责任让那些战士的家里人好好的活下去,不然我如何对得起他们呐!”

  亲王忽必烈就和了一声,随后就把自己心中的沮丧以及其他种种的心情扔到脑后。在他面前还有着巨大的挑战等着完成,他不能如此下去,他不得不挺起胸膛战斗下去。

  然而,还没等他重新坐下了,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就向他袭来。

  第93章 骗你没商量

  天气越来越冷,皇后海迷失的心却越来越安定,这基于以下几件事的发生。

  香莲,这有了赵旭孩子的女人,此刻似乎已经完全臣服。甚至她每天只求远远的看着孩子,根本不敢到跟前去。而且令皇后海迷失高兴的是,赵旭要哈桑替孩子滴血认亲。

  当然这事马丁是知道,甚至在“华夏帝国”的宋慈,也已经推翻了其《洗冤集录》之中的定论。而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正在进行的是血型匹配的试验,下面要稍稍介绍一下。

  在南宋时代,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使用血液来当确定嫡亲的想法。而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之中,却已经有了记录。根据记录当时认为有两种手法,一种称为“滴骨法”另外一种称为“合血法”。

  所谓的“滴骨法”,事实上就是用血液滴在骨头上,能够渗入的就是嫡亲。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时间的限制,事实上骨头在分解之后,任何血液滴上去都会渗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刚死不久之人,或者会有些用。但历史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没有办法确认。被这种“滴骨法”认出来的“嫡亲”被称为“滴骨亲”。

  所谓“合血法”却把,却是把两人的血液滴在器皿之中。倘若血液相合,即为亲人。

  经过现代科学的证明,这都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但在历史上来说,这却是世界上首先提出的,使用血液来辨识嫡亲的手段。同样科学的发展,也证是这个方向的正确性,当然也仅仅是方向而已。

  依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血型是按照遗传基因传为下一代,故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时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亲子关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o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马丁虽然是理化实验室的老师,对于基础的化学、物理知识有着相当的认识。这些认识结合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记载,可以让这个时代的学者们,开发出更多的系统。至于使用血型来确认子女身份的行为,对于马丁来说,完全是门外汉。

  但他指明了文明,而且“华夏帝国”也有办法来进行这样的实验。只要研究出确定血型的方法,那么这样的测试就是可靠的,尽管那玩意牵扯到更多的马丁知识系统以外的医学知识,研究肯定是个相当漫长的时间。但马丁最少已经指明了方向,也让不科学的手段被抛弃。

  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

  但对于赵旭而言,他进行的却是滴血认亲。而事实上,根据现代医学的证明,只要血型相同那么就会产生“滴血认亲”的结果,学完高中生物课的人都明白这件事。

  因此当哈桑用灯光信号迅速把问题,传递到台湾岛上的“华夏帝国帝国科学院”之后,马丁给了如上的结果,而这就将让哈桑明白他到底该如何做。

  这件事无论皇后海迷失、赵旭都紧张万分,如果皇后海迷失手中的孩子是赵旭的亲骨肉,那么无论香莲的地位会有什么变化,最少皇后海迷失手中就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筹码。

  从那天夜里香莲进到宫里之后,她就把孩子牢牢的掌握在手心里。只要赵旭想称汗,那么这就是皇太子。而他一直在自己手中,那么自己就依然是皇后,在将来这个孩子长大继承了汗位之后,自己依然是皇太后。

  至于香莲,她没有想过,最少皇后海迷失认为,在宫里她翻不起什么浪。

  赵旭的紧张,来自于自己到底是不是错怪了香莲。倘若证明了孩子是自己的,那么无疑在孩子这件事上,香莲并没有撒谎。但就赵旭而言,她当年与师志冬的关系,令他难以接受。尤其是师志冬死前的狂笑,始终回荡在他的耳朵边上。

  不过如果证实儿子真的是自己的,那么香莲得到一个汗妃的位置也无不可。毕竟她是一个聪慧的女人,可以在许多事情上给自己出主意。

  正是因为一圈人的紧张,所以哈桑找借口说需要吉日、吉时方准。一直拖延到消息从台湾岛上的“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传递到这里,甚至他打人做了实验之后,才敢真正动手。

  最少在进宫的时候,哈桑已经知道,的确是如同马丁所说的那样,那么事情就变得容易起来。

  在滴血认亲的那一天,哈桑、贺齐、赵河、刘千都被招进了皇宫,同时赵旭也已经斋戒、沐浴过了。除过哈桑之外,几乎所有人都相当紧张。因为哈桑从马丁那儿得到了一个办法,以解决眼前的难题。

  即从送进宫里的孩子的父母身上采血,然后与手里香莲的亲生骨肉的血液进行相融实验。结果是令哈桑欣喜的,因为的确他们的血型是一样的,所以血液相融。

  既然如此,宫里的孩子,自然也就会与赵旭的血液相融。尽管这完全推翻了“合血法”检验亲缘的手段,但这却替哈桑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不过在进行的时候,进行些装神弄鬼的事情还是必须的。诸如什么拜拜天地、事事鬼神之类的事情。尤其是哈桑煞有介事把一个玉盏放在神像之前供奉了几天,以增加大家的信任程度。

  皇后海迷失怀中的孩子因为割破手指的刺痛而放声大哭,不过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脸色苍白的赵旭身上。看得出来,在这件事上赵旭同样紧张。作为一个不能使其他女人怀孕的人,如果真的眼前这个孩子是他的,那么这恐怕将会是他唯一的后代。

  可他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给骗了!

  第94章 真是他儿子

  孩子的哭声里,香莲的脸色同样苍白。她知道,倘若眼前的孩子与赵旭血液不融,只怕赵旭会借口自己骗他而直接把自己乱棒打死。

  此刻的香莲并不怕死,因为她的嫡亲骨肉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她只怕自己死了,看不到儿子安全。另外就是她还没有报仇,她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死。

  她跪在那儿,一动都不动的低着头。只是眼睛悄悄的去看,主持这件事的哈桑。不过哈桑对她,可是一点也不在乎,甚至都没有别过脸来向她使一个眼色,这让她感觉到眼前的事情缺乏足够的把握。

  赵旭在滴血之前,看着香莲苍白的脸色他感觉到有些痛心。同时他心中也有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如同香莲猜测的那样一样,如果孩子不是自己的,那么赵旭就打算把他们“母子”就此除掉,省得让自己成为笑柄。

  看着香莲脸上的苍白,他的心中甚至带着冷酷的笑容。伸手拿起台子上的小刀,然后在自己的手心划过一刀。血水顺着伤口流下来,而这时的赵旭几乎感觉不到痛苦。因为他的嘴上叼着雪茄烟,大家该知道吗啡就是鸦片的提炼物。

  赵旭滴下的血水顺着洁白的玉盏向下流淌,乌色的血液说明赵旭血液的粘稠度可能比较高。换句话说,那就是赵旭可能有高血脂的问题。

  血水在赵旭、皇后海迷失、哈桑三人的目光里慢慢的相会在一起。而贺齐带着赵河、刘千则站在香莲身后不远的地方。意思是倘若香莲因为检测的结果,而有些什么异动的话,他们三人就是准备。

  “融了……血融在一起了,恭喜旭爷、贺喜旭爷喜得贵子!”

  哈桑的声音里带着惊喜,就仿佛他真的是替赵旭高兴一样。而赵旭,这时则惊讶的睁大眼睛,定定的看着那融在了一起的血液。对于他来说,这堪称奇异的景象说明,眼前这个哭得伤心的孩子,真的是他赵旭的儿子。

  “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哈哈……谢天谢地,没有绝我赵家之后,回头定重重的办一场法事,答谢满天神佛……!”

  一时喜悦的赵旭却如同疯了一般许下了无数的谎言,皇后海迷失心中一宽,同时也紧紧的把孩子搂在自己怀里。向赵旭弯了弯腰,算是行了礼。

  “天可怜见,为旭爷添了一个好儿子!”

  就在诸人都而露喜色的交换目光之时,一直跪在那儿的香莲,却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了下去。当她倒下去的时候,苍白的脸上有着一抹欣慰,甚至一缕眼泪从她的眼角一直流淌下去。

  “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还不扶香妃下去休息!好好侍候,怠慢了她看旭爷把你们全都挫骨扬灰!”

  赵旭的恼怒的叫声回荡在皇后海迷失的寝宫里,同样皇后海迷失也是有眼力劲的女人。她比赵旭表现的更加夸张,甚至她已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去扶香莲了。

  被骂醒了的宫娥们抢上前,把香莲架起来扶了下去。借着这个过程里,香莲的目光与哈桑悄悄的撞在一起。两人的眼睛里虽然都没有任何神色闪过,但大家对于后面的事情都心知肚明。

  那就是香莲要重新得宠,就算是孩子不在她的手里,她在赵旭面前的地位同样会得到极大的恢复,而这对于她完成自己的蒙古汗国后宫里的任务,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赵旭看着香莲被人扶下去,自己上前抱着那个婴儿,一脸的喜气洋洋。

  “赏,所有的人都有赏!最近我们这里事情太多,大家也都忙坏了。旭爷我要大大的热闹一番,哈桑还是交给你去办。这些事情你最在行,把大臣们全都叫来,好好的热闹一下。而且贺齐、刘千、赵河,你们三个要代我犒赏三军,让所有人都大大的热闹一番吧!”

  “谢旭爷……!”

  一时之间,大殿里的所有人都跪倒向赵旭表示感谢。令人惊讶的是,这也包括了皇后海迷失。事情做到这一步,再也没有人怀疑赵旭与皇后海迷失的打算了。那就是赵旭要取代称制了的皇后海迷失,他将会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

  至于说别人不满,此刻兵力已经达到2o万的赵旭,根本不在乎蒙古诸王、贵族以及将领们的不满。他们的主力丧失于蜀地,虽然近日来不停的向赵旭采购火器,以重新建立自己的军队。但那哪里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好的事情。如果赵旭不趁此刻登基,那就太笨了。

  宫殿里的宫娥中,自然是有亲王忽必烈的探子。在这个时代当外官,那得信——朝里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倘若做京官,或者说做临国,那就得说宫里有人好为王。

  因此赵旭成功“滴血认亲”有了儿子的事情,飞快的就传递到了宫外。不但包括了这件事,甚至皇后海迷失的举动,同样也传到了宫外,这说明赵旭夺得蒙古汗国之位可就快了。

  那么亲王忽必烈是如何应付的呢?

  “王爷,这个消息要迅速通知其他亲王,而且在赵旭摆宴之前,诸王的军队要到达城外。不但如此,我恐怕我们进城的时候,城外还得留几个当事的人。不然只怕赵旭借着酒宴之上行凶,在贺齐城防军的保护之下,恐怕诸们亲王以及大臣们就危险了!”

  张文谦的话令亲王忽必烈深思起来,这一次回到这儿来,他着实联络啊几个亲王、贵族、将军们。一来因为赵旭此刻实在是势大的让人担心。另外就是大军的丧失,也让诸人对赵旭有了恨意。

  立即,亲王忽必烈就当机立断的决定了未来!

  “嗯,那你叫人去通知吧,另外我打算抱病不去。倘若赵旭真的请诸大臣前往饮宴,我就悄悄的出城住到军营里去。我猜那是他要动手的时候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乘其不备突然攻进城与他的手下搅在一起。恐怕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连射火铳不能发挥威力,我们也才有胜算可言!”

  第95章 明亮的帝国

  台湾,始终是温暖的台湾。尽管进入冬季,但对于来到这儿的人们影响并不大。温暖的天气,让所有的工程都在迅速施工。台北已经铺好的大道上,马车来来往往。甚至有了发电机之后,电已经成了台北早为明显的标志。

  马丁本着尽量利用天然能源的原则,计划在台湾高山的河流上建立水力发电机。与之相适应,作为海岛,风力发电机自然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就此刻而言,风力发电是投入最小,收入最快的发电方式。

  原因在于,虽然有了燃油蒸汽机,但跨越到燃油内燃机,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就像是马丁告诉了所有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什么之后,进一步论证及发现其他元素,才不过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时候,“华夏帝国”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机械加工行业。毕竟就算是我属材料再少,有了铜、有了钢有了是,任何基础机械都可以制造出来,并由此而引发真正的工业革命。并且随着一代学好“数理化”的学生们,可以从普通的工程师工作里脱身而出时,那么其他行业必然因为工业的发展而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街灯因为马丁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制造出来第一个抽真空,充入二氧化碳并使用竹子制作的螺旋形炭丝的白炽灯泡问世。这显然是抄袭了爱迪生的发明,不过螺旋形灯丝,又是后世发明。至于钨,对于“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人来说,那是存在但还没有探索到元素。

  在整个台北亮了起来前,巨大的困难在于汽轮机的制造,远远落后于电力使用的需要。虽然已经有了“燃油蒸汽机”,但汽轮机所需要的耐高温叶片还没有加工出来。因此结构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就成了台湾岛上最新兴的产业。

  新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一排排的在整个海岛上建立起来。高山上、海边、等等地方的风力发电机,已经开始向城市提供电力。当台北的电力系统完成之后,风力发电机生产的电力被接入到了电网之中。电先被点亮的,却是“帝国大厦”与街灯。

  倒不是“华夏帝国”也搞什么特权又或者分什么等级,而是在于虽然媒体上播报这种新产品的用途,但没有多少平民打算给家中装电灯。许多人还是感觉蜡烛与小汽灯对于家中,更适于室内使用。像是蜡烛这样的产品,毕竟已经使用了千百年,自然让人家抛掉老观念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并不便宜的灯泡与开关、漆包线等等产品,并不为普通人喜欢。虽然电力的线路,如同大家预期的那样,使用电缆通过道路下面的通道被分配到大楼之中,又连入到各家。家中配套的开关、灯灯泡,包括手电也开始向各家出售,甚至马车上也采用了铅酸电池的车灯。

  但在下面这个事情发生之前,还是没有多少人喜欢这种产品。许多人都感觉,这种产品并不像蜡烛与火柴那么让人感觉到放心。更有许多常年生活在外的人,都会认为火柴、提灯比起手电筒更让人放心。

  可当报纸上报了许久的街灯实验的那天夜里的时候,许多人都等在街,希望能够亲自见证这个奇迹的发生。与此同时,“帝国大厦”上的,那座巨大的,整个台北的人都看得到,整点还会报时的钟,按照报纸上预先说过的那样,开始了1o声长鸣。

  “当……当……当……”

  巨大的钟声,在台北的11月的夜晚里远远的传播开。街上等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人们开始齐声倒数起来,数十万人的声音与名声汇合在一起,开始变得响彻云宵。

  “……5……4……3……”

  随着数“o”声结束,所有的街灯似乎闪了一下。接着白炽灯的灯丝变成暗红,并随着电压的升高越来越亮,最后是人们已经无法用目光直视的程度。

  与此同时,“帝王大厦”自然在通电之前,已经熄灭了所有灯火,就等着这时影响到今后千秋万世的时刻出现。一盏盏的灯泡开始释放出光明的时候,整个“帝国大厦”就仿佛是一个巨人那样,猛然现身在这被街灯明亮的整个台北的上空。

  “帝王大厦”最顶上的巨大时钟,同样因为里面的明亮,尽管在夜间也可以被清清楚楚的看到。随着电灯在台北市明亮的一瞬间,整个街上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

  无论来自其他地方的人,还是来自于原先南宋的,工匠、学者们,当他们看到这明亮的一幕时,他们同样激动的热泪盈眶。电力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整个“华夏帝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街道上的人们载歌载舞,让原本的企盼变成了一种兴奋,随即进行了快乐的游行。甚至有人舞起龙来,还有人舞狮。整个大街上,突然变得明亮起来,这让许人整夜留在街上而不愿意回家。

  随后的反应就是,原本销量不高的各种各样的灯具、电线、开关开始脱销。而电也随着这些产品,进入到每家每户之中。而这也开始让马丁考虑,是不是该想想办法,让广播系统运行起来。

  有了电,让“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变得热闹起来。他们曾经试验过的,各种各样的电器都在打算推出。而这进一步刺激着电力产业的发展,它们将伴随着电灶、沐浴器等等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样也将要引爆轻工业的发展。

  与以往一样,具有新科技特征的产品,自然是“华夏帝国”皇室的企业优先使用。这些当然会成为“暴利企业”,与以往一样,它的收入将归入“福利股份”的基金之中。与铁路、能源、博彩等等暴利企业一样,这些行业的主要利润,将要成为“福利股份”分配的利润。

  但对于2亿人口,这肯定是不够的,而赵伏波是该为这件事发发愁了。

  第96章 新货币政策

  “福利股份”,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华夏帝国”向所有臣民付出的,以高科技“暴利企业”的利润,按照公民的身份证的数量平均发放的。

  那么现在,一下子多了近乎2亿人口,这让华夏帝国皇室分配的“福利股份”,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时候大为减少。最少比起当年“华夏岛”,只有1oo余万人时的,发放的数量要小得多。

  虽然历年“华夏帝国”的收入已经积累了不少,但面对2亿需要发放的人口时,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解决这件事的办法,就是新的货币。

  大家知道,“华夏帝国”过去在与外国交易的时候,主要使用黄金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货物,都是使用黄金为基础来计算。那么现在就是“华夏帝国”开始空手套白狼的时候了,具体的手段么就好像未来的某国一样。

  “因此,所有采购我们国家产品的行为,都必须需要使用华夏币来结算,而且想要我们的货币就需要拿黄金、白银来换。因为我们不会过多的发行货币,造成我们国家的货币贬值!”

  这是美女蛇宫紫与黑寡妇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两人商量出来的结果,当然很明显这得到了马丁的指导,不然她们如何想得到未来几百年之后,有一个叫美国的家伙,用这样的手段收敛全世界的财富。

  赵伏波听这个报告的时候,他捂着自己的脑袋。他哪里懂得什么货币政策的问题,关于这些他只是知道一些基础的知识。倘若要是与眼前的美女蛇、黑寡妇一起做生意的话,赵伏波肯定得被她们两个卖掉,然后数完钱才肯走的。

  “这样可以吗?我们的货币有那么好吗?”

  这是赵伏波原本想问的话,不过为了让自己不会在妻子面前显得没有文化,他想先想了想。尤其是他把自己放在其他国王、苏丹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

  “华夏帝国的货币用的材料最好的是铜,其他根本就是纸。虽然别人印不出来,但肯定不如黄金好。可惜不用他们的货币,我们就不能采购他们的军火以及其他商品,这样的话……”

  赵伏波不敢相信的把自己的办公室打量了一下,他不敢相信,倘若没有这里的一切,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甚至他不敢想象,倘若没有了武器、弹药补给的话,自己的军队会是什么模样。

  想到这儿,他明白各国虽然舍不得自己手中的黄金、白银,但问题于如果不如此做的话,就会失去热武器以及弹药的供应。再想回来,自己的一些商品,自然也可以直接向他们换取换取黄金或者同等数量的华夏币。

  “好吧,我看这是个好办法。两位娘子你们知道这件事我做不了主的,不过我会把议案扔给议会,让他们讨论一下的。而且两位娘子,这么久没有见你们……虽然我知道你们忙……但……”

  赵伏波说到议案的时候,一向是用“扔”字的。要知道虽然他是“华夏帝国”的皇帝,但政务方面事实上是舒柏安这首相的问题,其他事情自然又是要国会讨论的事项,他不过具有签名发布的权利而已。

  说完了正事,赵伏波自然也要小小的娱乐一下。宫紫与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对于这件事自然也是有所需求的。虽然平时大家都忙的见不到面,见了面自然不妨小小的娱乐一下。

  这件事的后续是,议会的成员们,虽然没有赵太波从马丁那儿听到的金融知识。但他们本着无利不起早的精神,还是顺利通过了这个议案。随后,“华夏帝国”印刷的,带有可以想得到的,和现阶段能够实验的,各项防伪手段的纸币就开始与军火、商品一起向全世界推广。

  而“华夏帝国”的货币量,则以国家金库里黄金、白银的数量为基础开始大量印刷货币。而且“福利股份”此刻是暂停发放状态之中,因为各地正在进行人口统计。

  相信这样的人口统计所有的人都愿意加入,这可是国家无偿分配财富的基础。在统计人口的同时,各地也有一些特工出没,他们作为直接对“华夏帝国”皇室负责的监察局,监督各地官员们统计时的行为。倘若有人想吃空额,按照《华夏律》华夏帝国皇室可以向法院起诉,一但证据确凿,那么就一定会被绞死。

  自从“华夏帝国”吞并了南宋之后,整个国家开始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人口统计,以及对于来年会分配的“福利股份”的希望,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生产建设之中。

  高楼在各地迅速所在地而起,别看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问题在于建设用的材料早已经积攒了许久了。已经进入各地“人口普查”系统的大量人口,开始投入到建设之中。他们都完成了身份登6,并形成了使用指纹、性别、籍贯为基础的身份辨识系统的记录。

  这是“华夏帝国”第二代身份证,已经是一个装在橡胶封套之中的小金属板。而且它也是发放“福利股份”的基础,在南宋境内的许多强盗,也是因为这样的政策,以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水准所吸引,放弃了他们曾经的职业。变成了“华夏帝国”的良民。

  各个城市之中的人口大量增加,新开始的产业同样大量增加。虽然一时之间,在经济上还难以见到最大的成效,但新的大楼、厂房、道路在各地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股冒了出来。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觉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生活摆脱了那些古老的木质房屋,也摆脱了那些冒着黑烟的灯油。明亮的玻璃窗,从一开始让人啧啧称奇,到现在的随处可见。

  除过台湾因为是皇室直辖行省发展速度最快之外,另外就是吸引到大量贫民的“华夏岛”、锡兰明珠行省以及沿海的广福行省的发展最快。

  那儿的商人们已经在考虑,是不是给他们的首府——广州拉上电灯。

  第97章 全面的复苏

  被接收的城市,这时的发展速度相差并不大。因为“华夏军”当初的清理速度,因此各地的建设也隔不了多久。事实上除过一些特点之外,多数接收小组的做法都差不多。

  他们第一批建设的都是城市的道路,并以道路划分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如此做的原因在于,马丁最早经“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提出了城市规划的理念。作为“学术领头人”,他提出“设想”、“方向”,然后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不同的学科研究室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

  不过现在马丁已经渐渐开始少提更多的设想,而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审核上。这样的话,才不会束缚“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学者们的研究,同样也不会出现在他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科学的发展不能持续的问题。

  不过建设城市的规划,这是马丁曾经提出的方向,此刻已经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道路、住宅、厂房,这都是第一批建设的项目。当然也包括了代表着新气象以及未来的政府大楼。不会过分奢华,但在整个城市发展起来之前,肯定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建筑。

  而企业,倘若附近有煤矿,石灰石自然就可以加工水泥。同样,附近有铁矿、有煤炭自然就可以冶炼钢铁。这些技术对于接收小组都是开放式的,他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来发展当地的经济。

  不过这样的发展也有一些共有的特点,基于原本的南宋是一个完全以农业为主的国度。自然也是要在发展农业上先下手,因为如果第二年农业减产,仅从外地采购足够的粮食,都会让当地的政府头痛的。

  因此建成的厂房里,第一批生产的都是使用畜力的半机械化农具。这些产品显然是为了解决明年到来时,因为城里的工业企业以及建设吸引的大量青壮年,而会让农业生产有相当的压力。这些畜力的半机械化农具,将会使减少了人力的农业不至于减少太多的产量。

  除此之外,就是建立起来玻璃温室的冬季生产体系,沼气池以解决粪便以及燃料、肥料的问题。与此同时,冬季里还有纺织、制衣等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小企业开工。

  这解决了城内居民以及农闲劳力的工作问题,多余的粮食,则流向了政府变成了新的华夏币。鉴于过去南宋朝廷滥发的,丝毫没有含金量的纸币,“华夏帝国”也用一些华夏币进行了低价回收,并宣布过去的货币作废。

  这都不是大问题,大约“中华民族”的百姓们有着最强的忍耐力,这一点是世界公认的事情。因此各地的接收小组,开放了大批的以支付罐头食品为手段的工作,让整个地区的食物数量变得丰富起来。同时罐头也促进了当地商业交易的繁荣,货币也因此得以迅速流通。

  与此同时,军队的扩充同样非常迅速。在占领了整个南宋之后,“华夏帝国”废除了过去南宋的所有军队。最次一等的,以流亡、失业百姓为基础的厢军,直接被迁向锡兰明珠行省或者说加里曼丹行省。那儿为他们准备了使用国家无息农业贷款购买的土地,让他们可以轻松的继续生活。

  在那儿已经划好的土地上,配备了成对的牛、马、羊、鸡等等的家畜,以及相应的农业指导手册,让他们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数十户人形成一个小村落,附近则有成片的,去除了热带雨林的土地。

  “华夏帝国”的土地政策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再叙述。土地的广阔,立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