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66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已经得到了民心。
“大嫂,大嫂!对不起,我们昨天夜里刚到,比你们早来不了几分钟。我们是斥候小队,只有我们几个人。”
今天的这些曾经的宋军士兵转职的“华夏军”,在被开辟为新兵训练基地的加里曼丹岛上进行了最严格的训练。如果说他们以前当兵,根本与什么保家卫国没有关系的话。那么今天,他们就是明白了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在加里曼丹岛上,他们接受了足够的武装,不但武装给他们武器,同样也武装了他们的思想。
看来带队的军士是懂得的,希望总能让人在困境之中坚持下去,因此他要给眼前的人更多的希望。
“不过大嫂我们的大队今天就要来了,请你们放心,眼前的蒙鞑子一个都跑不了!”
是的一个侵略者都不会放过,不招降、不原谅、不留活口,这是对于侵略者同样是三不原则,也是将来屠灭整个蒙古人的法律前提。这当然与“人道主义”无关,但问题在于“人道主义”首先是给自己人的,至于蒙古人,那得设法自己去找,华夏帝国的人没有义务给他们这种待遇。
“这样吧,我们先下山,回头这里就可能成为战场了!另外掏些备用的口粮给他们,相信有了体力就好办了!”
在进行这件事的时候,他注意到那位大脚大嫂怀中的孩子。
“大嫂,孩子是生病了?”
“是啊,他身上就像是块火炭呢!”
“叫军医过来!”
随着带队军官的招唤,很快就有一个士兵来到近前,他手中提着一个小药包。虽然作为军队的军医,他带不了什么药。但作为时常脱离大部分活动的斥候小队,他们不得不稍稍带些其他的药物,以帮助在路上生病的士兵。看着大脚大嫂怀中的孩子,伸手让孩子用小手抓住,又摸了摸它的头。
“长官,不知道是什么病,不过我可以先给他扎几针,也许可以缓解他的症状。一会下了山,大队里有医生,交给他们就没问题!”
“好吧,就这样办。你动作快些,我叫拿到食物的人边走边吃,让老弱上马我们走吧。”
随着他的命令,不知从哪又钻出些士兵来。潜伏了半夜,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信息也早已经用灯光信号传递出去,这里他们从自己的背囊里掏出罐头食品。虽然此刻“华夏帝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石油、煤炭以及橡胶等资源,但马丁还没有来得及去搞什么塑料之类的玩意。倒是士兵们背上,背着“驼峰”水袋,这倒节约了金属材料的应用。
倘若被人看到这些华夏军士兵,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穿的,如过撇开那些金属按扣不提的话,已经有几分像是我们现代部队的装备了。只可惜马丁对于武器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不然就算是没有盔甲,造出机枪这世界也早已经姓中了。
眼前这是一个标准的15人的作战小队,而且他们此刻已经使用了可以装上消音器的步枪。这15人中,还有5人仅仅只装备了手枪。他们的马上装载着构成夜间灯光联络点的器材。另外分成两个侦察组,1o人中还有两个装备的是“大毒蛇”榴弹发射器。幽灵军其他装备依旧,包括了他们装备的火箭炮。至于说下面的5ooo多的蒙古军士兵,说真的并不够他们看的。
这些信息,沿着一个个“幽灵军”士兵建立的灯光信号的节点,可以一直传递到附近的大军那里。因为侦察网络的存在,所以“华夏军”可以在短时间里进行快速移动,并对他们发现的敌军进行猛烈的攻击。
可惜的是“华夏震虏军”此刻只有25ooo人,面对蒙古人在蜀地的多路进攻,除过3ooo人配合炮队守卫江边的物资补给点之外,他们根本只有22ooo人的部队,分成了11支2ooo人的配备了部分火箭炮,与大口径“轮回ii型臼炮”的部队。
分别对进攻的蒙古军队进行阻挡与袭扰,此刻因为水路过长,在下一批增援的部队以及物资补给之前,赵伏波的军队并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就是“华夏军”最大的软肋,他们作战对于物资补给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于强烈。
下山的道路倒没有什么困难,带队的军士把老弱放在马上,他们开始下山这个漫长的路程。包括那个两膝被手枪击碎的家伙,他的下场不必多讨论。山下华夏军的大队到时,自然有军法处的人跟随。虽然不用军法审判他,但在战灾之时抢劫,那就是不必讨论的死罪。
回头一个军事法庭,加上简单的审判,想来这样的东西就是死有余辜。倒是那个队长,因为大脚大嫂的孩子发着烧,一直带着队伍快速行进。
在加里曼丹岛上的训练除过苦之外没有什么好说的,但要说的话就是“华夏军”的伙食实在是不坏。尤其是头三个月的训强度训练时,天天的红烧肉、大米饭管够。
现在,闻到野战口粮的味道,队长就感觉胃里不舒服。
第4章 死人逼跳海
当他们下到山下的时候发现,华夏军的大队已经到了。这依然是分出来的11队的军队之一,而且这支部队最大的特点是,赵伏波与他的近卫也在其中。
“长官,山那边是5ooo多蒙古士兵,消息昨天夜里已经报告。”
赵伏波此刻没有戴头盔,但身上作战的盔甲也是早已经穿好了的。手里端着的,是他刚领回来的早饭。奔驰了一夜的他,早已经饿了。手中的盘子里,是米饭大锅菜。而且那大锅菜除过一些当地的蔬菜、鱼以及百姓们提供的野菜之外,还配合有许多当地的食物。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赵伏波他们带来的补给并不多,而且还主要是弹药和肉罐头、马粮。哪知道到了这里之后,遇到的却是大量的灾民,而当赵伏波枪毙了守土不利的大宋官员之后,他发现府库里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粮。最后只好玩了一次“战时共产主义”。
即他收集所有的粮食以及所有的生活资源,同时也让所有人一起来享受军粮的味道。这军粮里的东西,就热闹了。原本“华夏军”士兵的食物主要是干面条,或者说米饭。配以人手一听的菜肉罐头,就变成了热呼呼的军粮。头几次吃着味道尚可,可天天吃的时候,就会要人老命的。
所以此刻能够抓来的野味,包括野菜以及其他种种食物。全都被粉碎之后,与菜罐头熬成糊状,然后配着米饭与干面条吃。好在这两种食物都不大占地方,也没有多少重量。至于餐具也就只有一种叉子,这不是西化的结果,而又叉子比勺子以及筷子更容易携带,功能也会多些。尤其是筷子,这东西只要有树或者竹子的地方,总是很容易就做得出来的。
赵伏波的叉子在盘子里搅了几下,尽管有些饿,但依然感觉没有多少胃口。抬起头来,他对刚刚向自己报告的士兵解释了下。
“是的,我也听说了他们的所在了,而且我们已经派出幽灵,截断了他们所有的联系,也清除了他们所有的斥候。告诉偿手下快速吃饱,如果够快的话休息一会。估计我们午饭过后,要好好打一仗呢!然后你们才能休息,没办法我们人手不足!”
“是的长官,可以走了吗长官!”
在赵伏波回了军礼之后,队长悄悄的透出口气。这可是他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心中一点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刚走了两步,临出门的时候赵伏波又给他加了一句。
“对付那个所谓的读书人的手段做的好,我们不能放过一个蒙古人,但同样汉j以及在战灾时丧失一切道德约束的人,同样也不能放过!”
“是的长官,不能放过!”
看到又在自己面前保持立正姿势的军官,赵伏波挥了挥手。他可不喜欢把自己与士兵之间的距离搞得太远,毕竟这可完全是自己一手组立起来的,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斥候小队的军士队长,出了门的时候,心中还在想自己是不是受到了皇帝陛下的表彰,这算不算不自己前途无量呢!
“您……您就是那个恩人呢!”
斥候小队的队长正走着,突然被人把他扯住。转过脸一看,却是那个大脚大嫂。
“怎么是你?哦,对了,你孩子生病了,大嫂孩子怎么样?”
听到军官提到自己的孩子,这位大脚大嫂却已经向他盈盈一福。
“多亏了官长您呢,大夫说幸亏有人扎针降了温,不然的话只怕我孩子就要没了呢。”
说着腿一软,就要跪倒给他磕头。毕竟昨天夜里失去了丈夫之后。
“哎,大嫂,使不得、使不得,咱们华夏国禁了这跪礼呢!”
这一幕就发生在赵伏波的帐外,他看着这一幕,同样心中有些感动。像他们来到蜀地之后,虽然不过短短几天的工夫,但他看得出来。蜀地的百姓们已经接纳了自己,以及自己手下的大批军队。虽然这支军队里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家伙,但这并不影响百姓们分得出好坏。
不然在补给基地那里,大批的百姓们在这大冬天的江上打渔。还有许多百姓们在匆匆盖起来的,使用玻璃建成的暖房之中生产蔬菜。甚至还有许多地主,在听说他们是来打蒙古人,且又是那带了《华夏律》来的军队时,他们慷慨的打开了家里的粮仓。
赵伏波已经吩咐记下了这些人的姓名,将来占领大宋之后,要处理那些狗官的时候,这些人倘若沾上边那是要特赦的。而且此刻他们的支持,将来赵伏波他们也会以收条为据,由国家出资补偿的。
这只说明一件事,百姓们是热爱这片土地的。而之所以大宋空有万时江山,空有亿万黎民,却不能称雄于世的原因在于,那些狗官们何时把百姓们的需要放在首位过?倘若有一群忠勇且又富裕的百姓们,周边便有蛮族千万又何所惧哉。
干嘛不给百姓们的思想,一个发展的机会呢?
就好比马匹一样,大宋没有重骑因为没有好马。真好笑96o万平方公里,找不到养马的地方。“华夏何处不养马”,问题在于贫穷的百姓面对狗官们的巧取豪夺,哪里来好马让人用呢?另外每天只忙于衣食,永远没有安全感的百姓们,怎么可能出来一个、两个技术上的天才呢?
假设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前提,不要多一个,出一个懂得利用火药的技术天才,只出一个可以看透“爆炸”“爆燃”区别的技术天才。当时的大宋完全可以横扫整个世界。而不是让汉人在崖山下,成十万的跳海赴死。其忠义固然感人,但找不到问题所在,一切不过是都是空口白话的悲剧而已。
结果,愚蠢的朝廷与无耻的狗官,就让2亿人口面对无望的屠杀以及1oo年的耻辱。
这强大吗?还要不要脸哪?
“那样的情景,绝对不可以在出现。下午我就把他们全杀光,我倒要看看死人如何逼我去跳海!”
既然华夏帝国的皇帝说了,那么蒙古人的命运也就定了!
第5章 民心可大用
“长官,我们炮队人手不足,我们需要有人帮忙!”
进到赵伏波帐篷里的人,是他手下的2ooo人的队伍之中的炮队的军官。
2ooo人中,有1ooo名枪骑兵,5oo名幽灵军士兵。后者将提供给全军方面多达3o个节点的侦察,在白天侦察的范围反而要小一些。因为光传递信号的手段,在夜间才会传递的更远。
而且如果说到需要隐秘的侦察行动时,夜间当然是一种更好的掩护。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侦察的范围在夜间反而要更大一些。这让赵伏波可以率领他的军队,在夜间迅速抵达发现了蒙古军前锋的地方。
相信拦住了前锋,也就保住了蜀地可能遭受的灾难。
看着眼前这5oo人组成的炮队的军官,赵伏波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的确此刻下面的战斗他们是主要的攻击力量,虽然对付的不过是火枪骑兵,但“华夏军”的数量太少,如果不发挥火炮的威力,那么就实在难以对付山地边的5ooo多的蒙古士兵了。
“好吧,我想想办法!”
赵伏波无奈的点了下头,他知道要指望着5oo名炮队的人员,把火炮以及所有的炮弹全都弄到山上去,那也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纵然战马可行,但如果加上火炮与炮弹的话,要移到山上的武器数量,绝对不是个少数。
而且重要的是,不能用其他的士兵来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必须要立即行动,然后设法绕到敌后必经之路。这样的作战目的,是让蒙古人在火炮的打击下乱起来。也许一阵排炮上去,就能消灭大量的敌军。
但问题在于,随后的近距离冲突之中,可能会有不少的伤亡。这是赵伏波和他手下承受不起的,因为他们总共只有25ooo人的军队,而真正可以作战的不过22ooo人而已。持续的伤亡,很快会让“华夏军”的战略受损,最终不能抵抗蒙古人3o万大军的入侵。
正是因此,赵伏波不得不小心的使用他的军队。尤其这里是山地作战。不像是曾经的欧洲又或者说阿拉伯帝国那一马平川的地方。只要炮火摧毁了对方的士气,那么就可以尾随进行不断的屠杀。
这里的蒙古兵是相当坚韧的,而且对于“华夏军”杀人的速度,他们还不大了解。面对华夏军的攻击,士兵崩溃的还不够快。所以只有当炮火打击下,慌乱起来的他们,向着后边的通道逃跑的时候。就会受到绊马索之类陷阱的袭击,而那里才是埋伏下的枪骑兵歼敌的地方。
穿好了装备的赵伏波,身边跟随夏琳与菲琳两姐妹。朱莉安娜因为作战的经验,已经带着安杰丽娜呆在江边的基地,作为补给的保障。此刻就只等着来自加里曼丹岛的“华夏平寇军”以及补给舰队的到来,到时他们就会直奔襄阳。并从那儿威胁蒙古人的侧后。
甚至如果到时有更多军队可以腾出来的话,赵伏波不介意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围歼战,好好给蒙古人上一课,让他们明白就算是装备了火枪,他们依然还是相当原始的军队。
当赵伏波走出大账之后,他看到的是满营的难民。他们都是因为听到附近蒙古人要来的消息,自动聚集过来的百姓们。虽然此刻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但也得有数百人。即有老人、孩子,也有壮年的男人、女人。
赵伏波跳上一辆弹药车,他看着这些逃出来的,有些人身上还带着伤的百姓们。大概他们已经猜到,赵伏波要给他们说些什么,因此他们都不自觉的看着他。
“百姓们,我是华夏帝国的皇帝,我叫赵伏波!现在我们要干掉对面山中的蒙古军,但我们需要把大炮以及炮弹挪到前面的山上。你们看到了,我们人手极端不足,所以我需要人帮忙!我恳求你们,协助我们的炮队,把大炮以及炮弹挪到前面那座山上,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在午饭之后,向蒙古人发动进攻!”
赵伏波的话音落下,整个营地之中鸦雀无声。倒不是百姓们不愿意帮忙,而是他们头一次听到一个皇帝在向他们发出呼唤。虽然眼前这个皇帝还不是大宋的“皇上”,但他可是“华夏帝国”的皇帝,是那个有“宋大青天”带来了《华夏律》的皇帝。
这冷场之中上,让赵伏波心中稍稍一凉。他不知道自己的恳求是否会得到响应,倘若就这样冷场下去的话,那实在是够丢人的。当然,他可没想到,底下的人不是不响应,而是震动实在太大了。
这是人群之中那个大脚大嫂第一个站出来,冲着弹药车上的赵伏波一个万福,然后才抬起头来。
“皇上,民妇的丈夫在蒙古鞑子进村的时候力战而死,今天皇上要为民妇作主,别说是拖着大炮上山,哪怕是要民妇的脑袋,民妇也心甘情愿。只是民妇要是死了,还请皇上照顾民妇的一双儿女便罢!”
随着大脚大嫂的话音一落,整个营地之中的百姓们全都动了。大概他们也早已经听说过“华夏帝国”的规矩,虽然没有人向赵伏波下跪,但他们都撇着他们川人的腔调异口同声。
“草民愿助皇上一臂之力,为荡平蒙古鞑子,草民等愿效死力!”
甚至许多老人家也一起抱着拳向赵伏波行礼向呼,他们知道作为大宋的草民,他们盼望这样一个为民作主的皇上,已经盼了2oo多年的时光。而大宋的朝廷,在他们杀掉了岳飞这有志恢复的将军之后,早已经让百姓们凉到了心底。在这蒙古鞑子大举入侵的时候,他们只需要一个人登高振臂一呼,便是去死也是情愿的。
赵伏波在弹药车上,缓缓抱拳一揖提声高喝。
“父老乡亲之助,我赵伏波在这里有礼了!”
“哗”
这一次所有的人,几乎都同一时间跪在赵伏波的面前。
“愿随皇上死战!”
第6章 民心才重要
赵伏波上山的时候,同样背着两枚炮弹。身边的夏琳与菲琳,同样一人背着一枚炮弹上山。整个山道之上,是长长的人龙。前面是战马和拖着绳子的人,后面是扛着杠子的百姓。
沉重的青铜打造的“轮回ii型臼炮”,那大大的车轮,每向上移动一下都发出沉重的“碰撞”的声音。虽然蒙古兵的斥候与游骑,都已经被早先上山的幽灵军的士兵,用装了消声器的步枪放倒。但上山的时候,却不能喊什么号子。
勤劳质朴的川人们,与马匹一起拖着绳索,就像是他们拖曳着长江上的帆船那样。每走一步,就一同发出低沉而又沉重的号子声。
“脚步吆稳撒……哎撒!使劲吆齐撒……哎撒……”
领着的是个老汉,他低声的喊着前面的号子,拖着纤绳的男男女女一同发力的同时应着后面的半句。沉重的青铜质地的大炮,就这样一点一点把它沉重的炮身“挪”到山上去。与平民们混和在一起的,还有大批的穿着战甲的士兵。作为炮队的人他们明白,火炮只有在山梁上,对着山下的轰击才可以达到最大的威力。
虽然“轮回ii型臼炮”可以曲射,但它射程有效。倘若移到了山梁上,就可以进行相对准确的直接射击,威力自然要增加许多。
“脚步吆稳撒……哎撒!使劲吆齐撒……哎撒……”
赵伏波的扛着的两枚炮弹,同样沉重非常。只是他身大自然力不亏,所以走的也算是满快。看着努力的百姓与士兵们,赵伏波的心不中涌起一股酸楚的感觉。他终于明白了老师马丁所说的,“民心可畏”此意到底若何。也明白了,为何最早老师教育自己的时候,总要提醒总要提及要“议会”的原因。
“给百姓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说理的地方,国家绝对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就好的。最少你一个人造不出来飞机、大炮和坦克车,所以想在国际上得到尊重,那么尊重你的百姓以及提高臣民的凝聚力,才是一个真正的王者要做的事情!”
反而的例子倒是很好找的,大宋末年、大明末年、大清末年,八国联军也不过就2万余人,这进了一个人口多达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
那么说明一个问题,把百姓们当奴隶,带来的自然绝对是国际上的屈辱。但反过来,仿佛当年的始皇帝赢政,其十级军功的设置,让他便天下无敌手。究其本质,十级军功是相对公平、公正的规则带来的凝聚力。
“脚步吆稳撒……哎撒!使劲吆齐撒……哎撒……”
赵伏波亲眼看到那个第一个出来应征的女人,此刻她抱着一个粗粗的木棒。木棒的两端绑着绳子,而根本来不及处理光滑的树皮,已经让她的肩头皮开肉绽。看着那触目惊心的血迹斑斑,看着那额头上的汗珠滚滚。
这时赵伏波鄙视起自己,在他回来的时候,还曾经担心过百姓们不会愿意支持自己。也曾经担心过,带着一群穷困如此的百姓,如何能够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华夏帝国”。可今天一看,他知道民心不但可用,而且民心可大用。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给了这些百姓们什么。来这里之前,甚至自己拿来没有信任过他们,甚至认为愚昧的百姓们分不出好歹来。甚至到了这儿,自己也不过是给他们一顿饭而已。现在看来,自己不但是错了,而且是犯了极sb的错误。就好像那个躲在临安的宋理宗赵昀一样,把百姓们根本就没有放在眼睛里。
“有这样的百姓,天下何愁不平?有这样的百姓,何愁鞑虏不灭!守着这样的百姓,居然还要对蛮族年年纳贡岁岁称臣,那都不是sb足以形容的,简直是群把脑袋当摆设的2b!”
此刻赵伏波心中对于未来“华夏故土”的建设,则充满了信心。虽然回来之前的准备工作依然重要,但百姓们的努力也要考虑在其中。
赵伏波并不知道的是,当他扛着两枚粗壮的炮弹走在前面的时候。后面的百姓们看着他的目光里,则充满了希望。是啊,有什么比一个可以与他们一起劳动的君主,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希望的呢?
扛两枚炮弹,付出了一些汗水。但扛两枚炮弹,赵伏波赢得了一片民心。就好像营销理论里讲的那样,一个现实顾客的背后,站着两百个潜在顾客。那么只消看着这长长的山道上,所有弯着腰的努力在“脚步吆稳撒……哎撒!使劲吆齐撒……哎撒……”的号子声中,把沉重的铜炮拖上山梁的百姓,就该知道一片民心,是多么难得的宝藏。
别不服气,历数整个历史上成功的君主,无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骗得、抢得还是真正的赢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民心才重要,而得民心才是得天下的基础。
当下午的阳光,从天空里正正的洒下的时候。在山梁上大树的影子下面,已经是一门门面对着山下蒙古军营盘装好的“轮回ii型臼炮”。相对较轻的火箭炮,早已经来到了山顶,并布置好了发射的炮位。甚至百姓们为了看到炮击蒙古兵,他们并没有下山去吃饭,而把炊事车以及粮食,全都背上山梁。
这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希望看到眼前的这个皇上,能够给他们狠狠出一口这些年受人欺负的恶气。
“好吧,没有问题,但要他们在安全的地方。另外告诉他们,战争是很残酷的事情,他们会看到血肉横飞的场面。”
赵伏波并没有为难这些百姓,而他自己在匆匆吃过午饭之后,还要带着手下的5oo名幽灵军士兵,悄悄向蒙古人的军营近逼。这样可以在他们逃跑的时候,跟随在他们后面对他们发动连续的攻击。那样就可以不给他们停下来,可以准备作战的机会。
当赵伏波到达位置的时候,他掏出了一个信号弹!
第7章 永远不会想
午后的山谷里幽静的,山下的蒙古军的大营之中同样是幽静的。那些蒙古人就仿佛到这儿不是来作战的,相反他们是来度假的。一些汉人的百姓,被关在一个仿佛圈马一样的围栏之中。男人一个圈,女人一个圈。时常有蒙古人去叫那些男人们劳作,时常也有女人们被蒙古人挑走滛乐。
受到入侵的时候,这是均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野蛮民族入侵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就比如当年来到中国的扶桑军队一样,试想想连纳粹都会称他们是“野兽军团”,就可见他们挑战了什么样的人类道德的底线。
赵伏波有的时候有些疑惑,马丁老师告诉他,未来有个兲朝(不要瞎猜)面对挑衅他们同样如同宋理宗赵昀的不朝廷一样。面对外部的挑战,他们只会做一件事情——“我抗议、我抗议、我严正抗议”!然后期待国际社会主持公正。
“主持公正?我呸,谁不想着往自己家捞钱,给你主持公正,那纯粹是吃得多了。要是我,那,我宁愿让这个世界毁灭。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活着,那么谁也别想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才是人人生而平等的真谛!不过我看以后只要我们保持科技在本质上先进,那么我们……哼哼,我们华夏帝国才是主持公正的力量!”
想着这不着边际的事情时,赵伏波拉着了信号弹的引信。随即手中一震,一个色彩夺目的小光球带着尖锐的哨声飞上天空。几乎就在他这里发射信号弹的同时,远处同样有信号弹的闪光。
那是赵伏波派出去的两路伏兵,因为他眼前的有5ooo多蒙古兵的山坳里,有着两条不宽的出路。想来炮击的时候,蒙古人会蜂拥而去。因此赵伏波派出两路枪骑兵,在蒙古人撤退必经的道路上,布下了地雷、绊马索等等的陷阱。
“希望那些炮队的家伙们明白,那些栅栏里关的可是我们自己的百姓,他们炮击的时候不要命中那儿。”
正在赵伏波想着的时候,突然之间山梁上传来了炮弹发射的声音,随后又传来“唰唰唰……”连续的刺耳声音。
“大概把那些百姓们吓到了!”
赵伏波这样说,那是因为他自己在“华夏岛”上看到这些炮弹的发射以及爆炸的场景时,也被吓了一跳。山梁上的百姓们,自然更加被吓了一跳。
“轰隆隆隆……”
火箭炮的密集发射以及密集爆炸,产生了连续不断的轰鸣。又在这马蹄形的山坳里连续的回响着,就产生了这样仿佛咆哮的黄河一样的声音。
距离蒙古人的军营没有多远的赵伏波,能够感觉到那连续爆炸带来的热量。甚至他能够听到,那些弹片在爆炸结束之后,从空中落下来的声音。这时的他,已经翻身上马,一伸手就拔出了斩将刀。
“全体都有,跟着我……冲锋!”
随着赵伏波的吼声,他身后扛着王旗旗手,打开了旗帜的时候,与赵伏波一起埋伏的“幽灵军”的士兵们。他们同样骑上马,拽出自己的斩将刀。与所有的“华夏军”士兵一样,一手左轮枪,一手斩将刀这是冲锋时的标准准备。
这时的天空里传来再一波炮弹的射击,只不过没有了火箭炮的轰鸣,仅仅是“轮回ii型臼炮”,用它们大个的炮弹对于刚刚遗漏的目标补射而已。
事实上,蒙古人在第一波炮击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受了惊。这不是他们有资格承受的炮火,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精锐的德国军队才有资格承受并恐惧的炮火。
此刻密集的炮击,已经让蒙古人的整个营地就仿佛是月球上饱受陨石撞击的平原那样,到处都是如此环形山一样的弹坑。冲锋之中的赵伏波还在想,幸好“最战马”在“华夏岛”岛上经过了充分了训练,无论是游泳还是过独木桥,对它们都不是难事。
在这件事上,“华夏帝国”是有一定偷机取巧的作为的。他们出售的“出口弄最战马”,只受到过最普通的训练。加之这些马匹本身就不如最战马,因此冲锋中的赵伏波就看到了下面这一幕。
已经在炮击下胆战心寒的蒙古士兵,他们拼命跑向自己的战马。然而已经受惊了的战马,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吆喝,到处胡窜乱蹦起来。别看这些战马在火药中的爆炸下不会受惊,但在tnt这比火药强大得多的炸药爆炸下,它们就一定会受惊。
当然,这不过是马丁拿来,未来世界里的军火强国,在出口武器装备的时候,多少都会给自己留点余头。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这应该是件本能的事情而已。
奔跑之中的飞火燃天兽就仿佛一面旗帜,加上赵伏波身后的旗手打出来的他的王旗,所有人都为他的勇气所激励。就如同一个可以与百姓们同甘共苦的皇上一样,一个能够与士兵们一同冲锋的统帅。在这个时代里,那绝对是士兵们甘愿为他付出生命的统帅。
手中的战刀举起来,前面不远就是一个被炮弹炸晕了的蒙古士兵。长刀挥处,头颅被热血高高的冲起。这是一种相当解恨的情形,然而赵伏波只爽了一下,就再也爽不下去了。他身后跟随着他的两个皇妃已经近卫们,开始用准确的步枪火力来替他开道。
在赵伏波率领的骑兵前面,是成群的蒙古人。大约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都没有想到他们会受到这样的“热烈欢迎”。两波威力巨大的炮击,几乎一瞬间就击垮了5ooo多蒙古士兵的士气。
在他们的心中的感觉,这不是他们应该对抗的力量。心中诅咒着那个贪婪的笨蛋——亲王忽必烈,让他们来对付这样的军队。在一片“快逃”的喊叫声中,逃跑的蒙古士兵,如同潮水一样顺着那两个出口涌了出去。
但那儿已经布设好了迎接他们的大餐,保证“吃过”之后,他们永远都不会再想了!
第8章 我主持公正
是的,这样的“大餐”过后,没有人会再想,因为死人不会想!
地雷在脚下迸发,被炸中的人和战马一起飞到半空。早已经埋伏在两边山坡上的枪骑兵,用密集的火力招呼这些蒙古士兵。在密集的火力打击下,这些蒙古的火枪骑兵,甚至没有想起来使用他们的火枪。
当然他们的火枪实际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华夏军”用来装备的战甲,那设计的目的就是就来防弹的。相对于“华夏军”的先进战甲,蒙古人的火枪就好像弹弓一样,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倘若埋伏仅仅是这个模样的话,那么根本就不必要处理那些蒙古的斥候以及侦骑了。当蒙古的残兵离开了山坳之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前面的路没了。原本好好的通畅无阻的道路上,这时居然有几道绳网被横在那儿。而绳网的后面,则是成排的士兵,正举着他们手里的步枪,就等着他们送上门了。
“呯呯呯……”
步枪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里回荡着,随着步枪的射击,蒙古士兵一个个从马上掉下来。这样的战斗根本算不上是战斗,这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杀。面对被堵在那儿的大群的蒙古骑兵,一连串的45毫米的榴弹,被从“大毒蛇”榴弹发射器器上抛射进他们的人群之中。
就在蒙古士兵倒在这些攻击之下的时候,后面传来了更加密集的马蹄声,那是赵伏波他们追到了。密集的左轮射击的声音响起来,面对如此密集的人群,根本不需要瞄准,只需要把密集的枪弹射向人群,自然有那些贪婪而又充满了热血的家伙,用身体去迎接对他们罪恶的清洗。
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5ooo多蒙古士兵里剩余下来的,不足2ooo名的俘虏,被集中在了花溪小村的村头。就在前一天夜里,他们屠杀村民的地方,搭起了临时的审判台,汽灯也把附近照得通亮。
下面是受审的蒙古兵,一次1oo个,25个一排站四排。在外面,是成群的百姓们。即有上午协助把大炮送上山的百姓,也有原本被那些如同马圈一样圈住的百姓。
在观看的百姓里,赵伏波看到了那个已经换了一身孝的大脚大嫂。在她的身边是替她抱着孩子的小脚邻居,另外还有一个穿着孝的少年。看着这些双手被一上一下拽到后背,并被绳子绑着大姆指,并被勒住脖子的,脸已经憋的铁青的蒙古兵。
是的,这是一场审判,一场为了抚慰“华夏故土”上百姓们的悲伤的审判。为了持平他们内心的忧伤,此赵伏波并不在乎需要杀多少蒙古人。反正当他们充当侵略者,来攻打“华夏故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权利。
这不是残成残什么残酷。作为“华夏帝国”的皇帝,赵伏波以为百姓们遭受的事情,那才叫残酷。
至于报复性的杀戮,那根本算不上残酷,不过是两个国家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而已。当敢于挑起战争,当贪婪无穷的时候,他们就该有此刻这样事情的觉悟。
“我谨遵守《华夏律》的法律规定宣布,眼前的这些蒙古俘虏犯有侵犯我国主权以及领土的罪行,同时他们还犯有劫掠、屠杀以及j滛等罪行……现在我依据《华夏律》授予我的权力宣布,实行数罪并罚,合并执行死刑,并立即执行!”
宣判完的法官坐下,然后又一队百人的战俘被带入公审现场。而刚刚已经被审完的人,则会被拖到一边直接执行绞刑。并且他们的身体会被挂在路边,脖子上则挂上木牌——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用心警告蒙古人的后续部队。
“当家的,我看打败这些家伙一点也不难!”
菲琳为同样在这里观审的赵伏波送来热茶,这时山风已经送来了饭香。对于“华夏军”大规模屠杀俘虏,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的士兵们,这时正在进行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