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62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话,这里很有可能是未来华夏帝国的首都所在!”
当站在台湾岛上,看着台北的大平原时,赵伏波说的话把蒲金书吓了一跳。自从赵伏波回来“华夏故土”海疆之后,他给蒲金书带来许多惊讶。
那没有帆的,使用两部“燃油蒸汽机”的船舶。还有那仅仅只是一幅概念图的,未来的帝国大厦。都已经让蒲金书足够吃惊,而现在这件事,就更让他吃惊了。
“陛下,这里远离6地,我们的首都在这儿……”
蒲金书的疑虑不过道理,毕竟这只是座岛屿,而且将来对于岸上的管理未必会这么方便。而且建都在一个岛上,这未免太有些……!虽然蒲金书说不来更多反对的理由,但赵伏波则无所谓的耸耸望。
“不必担心,这件事还在帝国的国会里讨论。不过你知道未来将会是海洋世纪,而且我们将来还要占据其他地方更多的领土,目光总局限在岸上,总不是件好事!”
是的建都在哪儿,这是一个问题。汴梁,那是已经不考虑的地方,就如同陕西不作为考虑的地方之一。原因在于,处于内6,可能会让皇族以及官员们的目光,更集中在6地的利益之上。倘若首都本身可以在海上,自然会更让人的眼界与胸怀开阔。
当然,选项也不仅仅只有那几下,其中还包括今香港、上海等沿海之地。但到底在哪里,此刻还是一件在讨论之中的事情。只是对于澳州以及伊里安附近领土的考虑,自然“华夏帝国”的首都,不可能建立在内6方向上。
此刻蒲金书也在看着后面的一块平原,接着他转过身,只向后面挥了挥手。
他的身后,远处的海面上是大批的船舶。它们有的扬着帆,有的是那种带有“燃油蒸汽机”的新型船舶。不过随着他挥手,大批的船只开始沿着淡水河上行。虽然未来台北的地方不大,只有2oo多平方公里。但这里作为一个完全新建立的城市,则不会有什么棚屋区。而且作为未来可能的,“华夏帝国”的首都,这里会是最庞大的政治中心。
这是整个“华夏故土”建设的开始,也预示着未来的华夏帝国会完全控制附近的海域,不存在任何争议的控制。因为“华夏律”之中不存在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选项。相对面对“华夏帝国”的,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的三不原则,也不会有人与他们谈判。
“陛下,这将是一座受地势局限的城市呢!”
别看蒲金书是在福建长大的人,可他也没有到过这里。对于先这儿作为未来的首都,他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当然在“华夏帝国”不同意见是允许发布的,甚至在将来也可以在国会之中去讨论。至于首都将来在哪儿,那还是件未知的事情。但在将来他掌握的,被正式命名为“广福行省”(今福建、广东)的区域里,他有着完全的施展自己能力的天地。
而且这些地方作为未来的“华夏帝国”最先建立起现代城市与工业的地方,自然会成为未来的“华夏军”攻略整个“华夏故土”的基地。
身后的那些船只上,来的是从济州岛以及泉州、福州等地来的施工人员。现在他们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营地并对附近的区域进行堪测。并在这个时段里,大量招揽来自于“泉州”的,那些超级市场系统从各地弄来的员工,并屯积足够的材料来进行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华夏帝国”的国会就会完成首都的选择,而那时也就是要开始建设的时候了。
“是啊,这座城市的发展的确会受到地势的限制!不过蒲兄,这里的建设就交给你了。根据规划,工业区、工业区都在山地边,这里的考虑主要是未来的首府所在。倘若政府以及皇室不在这里,蒲兄在这儿的可就是你了呢!”
赵伏波也没有想到,老师马丁说的台北的位置居然会在群山环抱之中。当然那也有些好处,那就是在海上的首都,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
而之所以建立这样的城市,原因还有另外一个考量。那就是在未来的“华夏帝国”政府与皇室,不得不时刻考虑他们的安全,那么强大的海军就是必然要建设的一个前提。最少这将让政府与皇室,对于他们的安全倍加关心,永远也不能再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里去。
蒲金书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自己把整个广福行省的首府建立在泉州的想法已经不可以实施。当然,那样的考虑也实在是有问题,毕竟泉州城要成为广福行省的首府,那么就会牵扯一个拆旧建新的改造问题。自然不如这2oo多平方公里的盆地的平原上,更适于建立新的城市。
“好吧,谨尊陛下的吩咐。如果是我们行省的首府,我看还是建立在岸上吧,您的帝国大厦建立在这里想来也颇不错的。”
蒲金书冲赵伏波笑着开玩笑,说话的同时,用手里扇子驱赶身边的蚊子。面对蒲金书多少有些揄揶的笑容,赵伏波耸耸肩,虽然他有些渴望将来“华夏帝国”的都城能够安在汴梁,但自己的理智又告诉自己,那里并不是一个适于建立“华夏帝国”都城的地方。虽然他倒不担心什么入侵,相信到了要建都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入侵华夏帝国了。
“啊,那也没有什么,相当将来作为最高建筑的帝国大厦也不会担心这些小小蚊虫。”
赵伏波因为想着蒙方面的事情,在台湾并没有多呆。固然那儿要是首都的话,将会是皇室直接控制的地方。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蒙古人向不向大宋进军,又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向大宋发动进攻呢?
因为这样的想法,随后的泉州之行与益州之行,赵伏波都没有多呆。很快就回到“济州岛”,认真备起战来。
第162章 怕了南蛮么
2月,是残雪即将退去,大地将要露出泥泞之前的状态,但在蒙古帝国里,这时却在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坐在大殿之上的皇后海迷失,此刻完全是一付冷若冰霜的模样。
此刻的大殿上,群臣分两厢站立。大殿里燃着上好的檀香,只是开着的大门那儿,看得到外面的其他大殿顶上的残雪。几只寒鸦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似乎是要点缀这冬末的景色。
“想必诸位都知道吧,那个自称济王的赵伏波说过,要杀尽我们蒙古人才会罢手。我要问,我们是不是该伸着脖子让他杀,我们是不是根本就应该向他投降?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诸位也该给我这孤儿寡妇一个说法,好让我们安心才是啊!”
皇后海迷失清脆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着。她看过君臣的目光里,带着某种骄傲。的确,她此刻是应该有些骄傲的,也正是她的骄傲让她可以对这些大臣们摆出这样冷然的脸色。
她骄傲的资本是赵旭,那个替她平了另外两个“称制”儿子的赵旭。他的心够狠辣,目光也够长远。在皇后海迷失心里,她能够搭上赵旭那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不能不说,赵旭在近年里,与各个势力的争斗里,总算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纨绔子弟。尤其是到了这蒙古帝国之后,这里他见到了更多的汉人。虽然他们往往过去是金人、辽人,又或者根本就是被掳掠来的汉人。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有着最低的地位。
对这件事,赵旭不能不说很厌恶。虽然他谈不上什么热爱“中华民族”这样的想法,但他本能的利用在蒙古帝国里这一特点。他的军队里这时主要是辽、金降人之中的有汉人血统的士兵。这样的好处是,他们这些人,很难真正忠诚于看不起他们的蒙古人。但他们这些人,可以忠诚于给了他们地位以及强劲武器的赵旭。
面对皇后的质疑,大殿之上蒙古帝国君臣一个个面面相觑的时候。上面坐着的蒙古帝国的皇后海迷失,不愉快的竖起她的眉毛。来时赵旭就说过,她的命令也许会因为大臣们不喜欢听而受到抵触,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根本没有臣服于她,这个实际控制着蒙古帝国的女人。
相信大家听得出来,这不过是下得一点点的药。也许放在一个睿智女人那儿,不过是个带有恶意的玩笑。但放在皇后海迷失的面前,因为她才刚刚可以独自“称制”,所以对于大臣们的臣服就更加注意。也正是因此,面对君臣的面面相觑,她竖起了两道柳眉。
所有的大臣心中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此刻仓促出兵,有可能致使对大宋的攻打攻败垂成。虽然说眼下在忽勒台大会之后,经过了几乎有半年的时间,蒙古军队的装备整体上有了极大的改善。火枪、短铳都已经成批量的制造出来,为此皇后海迷失不但调动了整个蒙古帝国所有的工匠,甚至也从罗斯弄来许多身强力壮的铁工。同时又用提供火器换来大量的物资,不但包括铁料、铜料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粮食。唯一有些可惜的是,那边的粮食并不多,相反倒是肉食要多些。
如今经过了这半年的装备之后,她按照赵旭的要求,打算要手下的蒙古军队向大宋发动进攻。人口、粮食包括更多的铁工与材料,所有的一切他们都需要。
此刻群臣的目光,都投向监国亲王忽必烈的身上。大家都认为,这件事该他说说话才对。毕竟此刻出兵,残雪未消之时就算道路尚硬。但余玠在蜀地的部署,他们也已经有了耳闻。倘若说没有及时攻占那些地方,蒙古大军到时的粮草恐怕都会受困于春天的泥泞。
显然群臣都能够想到这样的问题,但君臣此刻都不想说话。毕竟在他们眼中,皇后海迷失是一个可以外人来杀掉先皇子孙的人。其心之歹毒,已经如同蛇蝎一样。当然这话也没人敢真的说,只是用眼睛看着监国的亲王忽必烈,希望他站出来说话。
这样的安排,当然让监国亲王忽必烈不满。是人都明白,此刻距离春暖花开不过月余时间。倘若大军出动,随后化雪时的烂泥会让整个蒙古大军被陷在外面。那么到时这蒙古帝国,没有了诸王大军的话,只怕就真的要落到赵旭手中了。而且对于蒙古诸王以及将军、贵族们,亲王忽必烈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满。
事实上他一直在悄悄联系其他蒙古的亲王以及贵族、将军们,希望能够聚集力量反对赵旭对于皇后海迷失的控制。然而,此刻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的命运,已经给了他们最明白无误的告诫。如果不与赵旭配合,很可能被他攻陷自己领地,甚至被他把自己的家人卖到阿拉伯国家。
尽管如此,他还是从大殿上,专门安给他的座位上站起身来。作为此刻蒙古的亲王、贵族、将军之中,军力最为庞大的亲王忽必烈,他来到大殿的中间,向上面的皇后海迷失施礼。即便是对自己的亲人们失望,他可也不能睁睁的把成吉斯汗打下的土地,就这么便宜赵旭吧。
“皇后,此刻残雪未消,如果此刻出兵,只怕一月之后前面大军就要断粮了。而且我们还接到了大宋朝廷打算求和的消息,想来我们可以暂且答应他们的条件,然后在将来春末夏初之季再行征战。那时有了大宋的财帛与粮草,大军行动起来也方便些。”
亲王忽必烈的回答不能说理由不充分,可是此刻的皇后海迷失再度皱了下眉,心中的失望已经溢于言表。正如同前面所说,在她看来这不是战争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君臣对她支持不支持的问题。果然听到亲王忽必烈的她,猛然站起身,向着安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一甩袖子,冷冷的用下句话。
“怎么,莫不是你们怕了南蛮了么?”
第163章 最不爽的事
就在前面议事的大殿里,气氛冷的要冰掉人大牙的时候,赵旭却在哈勒合林曾经两个称制王子之一的王府里大排宴席。而且今天没有别人,只有他与他自己的亲信们。
此刻赵旭的实力大大的膨胀起来,就如同前面所说,他得到了许多有汉人血统的,辽人、金人的支持。这让赵旭此刻他的军队迅速膨胀起来达到了1o万人的数量。虽然他还没有那么多武器把这些人完全武装起来,而且那些人暂时来说,他不是他最信任的人。
因此,他挑选精壮,组成起了3支大军,每支也有3oooo余人。其中贺齐率领的装备最好的那支军队与他一起驻扎在哈勒合林,这是他的私军并不是哈勒合林的守城军。蒙古帝国的王朝哈勒合林的守军,主要是忠诚于皇后海迷失的军队。赵旭作为主管他们的军官,在清除了异己分子之后,直接给他们配备了“斩将刀”与“滑轮弓”。
这些是他可以制造的武器,自然又让他大赚了一笔。而之所以配备这样的武器,理由是当有城头上有了足够的“飞燕iii型弩炮”之外,根本不需要更多的火器。而且城防军里好弓手多的是,比起用火枪来,要准备大量火药的同时还要重加以训练,要省事而且省钱的多。
对于皇后海迷失而言,她也并不打算为了装备这支军队而花费太多。最重要的是,赵旭说过倘若这一次打过大宋之后,蒙古帝国想缺钱都很难了。
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没有什么比在暖哄哄的屋子里吃火锅更让人舒服的事情了。不羊羔肉在筷子头上,在锅里涮着,而赵旭此刻刚已经喝得脸上有了些暖暖的红色。
“哈桑,你说这一次我们的计策能不能成功!”
赵旭与香莲坐了一桌,另外一桌刚是哈桑、贺齐、赵河、刘千坐了一桌。同样他们的脸上,也被酒精浸染的现出了健康的红色。此刻的哈桑刚把一大团烫好的滚热的肉放进嘴里,听到赵旭叫他忙把嘴里的肉吐在地下。一旁的贺齐看着他,依然表示看不起的摇了摇头。
“旭爷,我看差不了多少。皇后海迷失想当大汗,那些蒙古亲王、将军们手中的军队太多。除非她能够有办法消耗一些,放眼四周,自然非大宋莫属了。相信他们去了那儿,自然要有许多损失的。我们的探子说过,蜀地有余玠在蒲金书帮助下建立的营寨,自然是极难攻取的。去的蒙古人,当然也少不得要受到许多的损失!”
哈桑说着话的时候,赵旭缓缓点头。这也是他要皇后海迷失,派出蒙古大军攻宋的原因。一是使大宋的兵力受到损失,另外重要的是蒙古人受到更多损失。前者有利于赵旭自己的计划,后者有利于蒙古帝国皇后海迷失自己当皇帝的计划。
“只不过旭爷,有两件难事。一是大宋肯称臣纳贡,二是蒙古诸将借口将来后援不续,恐怕都是阻止他们出兵的理由呢!”
贺齐说的不错,此刻虽然宫中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们这些一直等着结果的人耳朵里,但照理分析这些事情自然就是如此的。而这两个条件,也足以阻止蒙古帝国出兵伐宋的事情。
“是啊,这帮蒙古人可不笨,不过我们就要迫着他们去。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新的连射火枪,但如果不能让他们的军队再少些,就算我们要帮助那个皇帝称帝,只怕要也付出重大的代价。为他们付出代价,未免有些不值。”
赵旭喝了一口烈酒,喷着酒气的同时说出上面那些话。他的志向当然不是在这儿,他的志向是与赵伏波争夺大宋的天下。当然以赵旭的性格,能够派蒙古人去与赵伏波手不作战,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至于他自己,倘若大宋之事真的不可为,难道说这蒙古大汗不是人当的么!
此刻赵旭手下的虽然不能说人才济济,但最少他的三支大军都有了着落。赵河与刘千,看着亲王忽必烈给他的土地。甚至可以说,他们为赵旭看守的地方,是整个蒙古帝国最富庶的地方。除过所有蒙古军队的盔甲、长短火铳、马匹之外,一同来的还有其他大宗商品,如同流水一样涌进蒙古帝国的所有地方。
这当然使整个蒙古军队的装备水平,都高高的升了一级。火器再也不是亲王忽必烈一家独有,虽然与其他人相比,亲王忽必烈手下有更多的使用长管火枪的大车步兵以及火炮。但其他家的亲王、贵族、将军们,也心甘情愿的掏出真金白争,从赵旭那儿买去了短铳。
他们自然是以“火枪骑兵”为基础装备出来的军队,随着他们对火器的认识,原先掏钱买去的“轮回炮”被他们纷纷淘汰。这时他们再度向赵旭支付大量费用,采购那种射程8oo米的,赵旭手下仿制的“飞燕iii型弩炮”。
正如前面所说,蒙古人的装备给赵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被赵旭用来扩充自己的军队,同时他也完全按照孛儿只斤班秃给他提供的样品中,设法制造出新式的武器,来改善了自己手下的装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旭军队的武器装备,可升了不仅仅一级。因为有了那些连射火铳,他骑兵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他得到手的连射火铳,事实上根本就是根据赵伏波他们过去用的,那种左轮长短武器改造的。它们的发射药是火药,而且所有的弹药都要在战前装填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这也就是亲王忽必烈就今天的状况而言所产生的担心,他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蒙古帝国已经落入到了赵旭手中去了。此刻所谓帝国拿出来装备军队的武器,他知道的清清楚楚,那依然是来自“华夏帝国”的武器。赵旭就是个二倒贩子,最让人可气的是,他那种新的武器一点也不给自己,这才是让亲王忽必烈最不爽的地方。
第164章 两强要相遇
正在赵旭与自己的和下,坐在火锅旁开着他们自己“小朝廷”的会时,门外的仆人突然敲门。赵旭是小心的,除过眼前这几个人,他不信任任何人。这都是当年师诗背叛他之后的后遗症,眼前这几个人如是不是伴着自己一路拼杀过来,他同样不会相信。
但香莲在勃撒罗城下救过自己,哈桑抛弃了紫云庄跟随了自己,贺齐在勃撒罗城下差点被打死。还有那两个从自己的小厮升上来的赵河与刘千,他们的本领虽然不济,但也算是忠心耿耿的。
“进来!”
说话的不是赵旭,说话的是香莲。对此此刻自己的地位香莲相当满意,最少她能够感觉到赵旭对他的信任。而且赵旭固然女人无数,甚至在蒙古帝国的皇宫内院里,过起他们大汗过去享受的日子,可他总算对自己十分的信任。而且此刻师志冬已经死了,香莲感觉到他自己似乎彻底安下了心。
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和赵旭这些年里,为何没有一个一子半女呢?在以前年少的时候,起初是怕三娘训,所以不敢有孩子。后来有了师诗,她不让香莲有孩子。可再后来香莲就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能怀孩子。到底为什么,那只有天知道了。
门外的侍女进来的时候,香莲看着她们全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敌意。因为赵旭此刻似乎已经关注到自己孩子的问题上了,因此他不断的进行尝试,希望能够找到成为父亲的诀窍。事实上香莲没有赵旭的孩子,别人也不可能有赵旭的孩子。他早已经把自己的身体搞出了问题,可直到现在赵旭还是以为,那是因为他碰到的女人全都不对劲。
因此尽管在他身边此刻已经是美女成群,但他就是没有一个孩子。
“旭爷,宫里刚来了人,说是要您立即进宫,别的什么也没说人就走了!”
这是当然,虽然赵旭可以在宫里,大模大样的享受过去的贵由汗都无法享受到的服务。但他与蒙古帝国皇后海迷失的关系,此刻还不到暴露在蒙古人面前的时候。除非将来倾尽全力,也无法击败赵伏波的军队,那么他就会设法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上。到时借助蒙古帝国此刻的土地以及人口,在设法与赵伏波争夺大宋的天下。
赵旭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要知道他可不像是赵伏波那样,身边人才济济学者如云。他根本也不可能知道,“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那一日千里的科技进展。说句难听话,他都不知道科技是干什么用的。
但这不影响他此刻的得意,别看蒙古汗国此刻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赵旭只要在一个女人身上施展小小的手段,就可以控制这个大帝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就算是他制造兵器需要的材料,都有人从罗斯、从欧洲不断的给他运过来。而且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卖热兵器真的非常赚钱。
“好吧,诸位你们慢用,我要到宫里去。看起来皇后又需要我教她几记散手了,唉,说起来真是麻烦,这些个蒙古人哪……”
恰在这里,哈桑突然阴阴的来了句话。
“嗯,旭爷留步,哈桑还有一事想说!”
这时正在穿起狐裘大衣的赵旭停下脚步,下着一张红润的脸看着哈桑,不过手已经从怀中掏出烟斗来点上。大概大家该记得,他的可是加过料的烟草。相信此刻要是吸了话,会更让他飘飘然的。
“旭爷,说起来最讨人厌的怕就是那个亲王忽必烈了,据我所知他一直在悄悄与其他的蒙古亲王、贵族以及将军们谈着什么事,哈桑怕他可能不利于我们!”
赵旭对于哈桑的表现非常满意,他感觉自己有了军师哈桑,就好像是赵伏波有了他的老师马丁一样。不过对于哈桑刚刚的话,他倒并没有向心里去。因为他知道,此刻的亲王忽必烈根本离不开自己。虽然他造得了火药,可他造不出来火器啊!
“哈哈哈哈……哈桑,那个老家伙虽然讨厌,但他可是旭爷我的岳父呢,我可不能现在就杀了他!”
说完赵旭继续哈哈长笑着离开,门外的天空充满了阴霾,看样了又要下雪了呢。这蒙古的冬天,比起其他地方更要冷许多,城内的道路如果不是天天有人打扫的话,恐怕不能畅通无阻。不过对于赵旭来说,这全都不是问题。当他来到外面自己的马车上时,车里同样暖暖和和。
“旭爷!”
这是赵旭常备在马车上的两个侍女,因此在冬天他随时出门的时候,马车上都是会温暖如春。而且这两个侍女的确是备用,作为两个漂亮女人,赵旭一直希望她们也许能有些动静也说不定。两个侍女是乖巧的,看到赵旭满脸通红,又是满身的酒气,在他刚上马车的时候,就已经用暖水瓶里的热水给他泡好了浓茶。
坐在马车上的赵旭喝着茶,吸着烟斗的时候,心中想的是宫廷里的事。现在受到皇后海迷失的招唤,大概可以说明今天朝堂上的事情进展的颇为不顺。那么就不得不想个办法,让这件事发展下去。
蒙古汗国大臣们的不服,自然会让皇后海迷失非常不爽。但不服的大臣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在这个时候,大家还留在火炉边上的时候出兵。
“不成哪,不能留这些手中握有雄兵的家伙们呆在这儿。得找个什么好彩头让他们动起来,等他们走了之后,有些事情我们才容易动手。”
赵旭心中想的就是,倘若蒙古大军开始进攻中原。倘若他们胜了,自己就可以在他们得胜但损失极大的时候,协助皇后海迷失铲除那些挡路的人。倘若他们败了,自然也会大大的消耗大宋,甚至是赵伏波手下的力量。
因为赵旭从来就没有指望过,大宋的军队能够挡得住蒙古铁骑。而他知道,赵伏波永远也不肯大宋的百姓们受到蒙古兵的屠戮,如此的话,两强相遇谁会胜呢?
第165章 不需要回避
哈勒合林的蒙古汗国的皇宫之前,赵旭的由4匹马拖着的马车连停都没有停就冲进皇宫。甚至门口的人看到他的马车以及他的马车夫之后,还向他的马车行礼。
这是赵旭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后海迷失,在她需要自己的时候,要求把把守宫城的部队,换成了他的手。固然宫内的侍卫们也是装备了短铳的蒙古帝国士兵,他们的本领比起赵旭手下的本领倒是相差不多。但武器差太多之下,根本就不值得去理会。
大家知道,赵旭手下的工匠们有两样东西无法加工。一个是精度比较好的长枪管,另外一个就是弹壳。毕竟想要手工冲压出弹壳,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蒙古帝国并不缺铜,但以赵旭手下工匠的本领,死活就是加工不出那么薄而又符合性能的铜弹壳。
中国是个贫的铜国家啊,我们用铜制弹壳是有着不得以苦衷的啊。而蒙古的额尔登特铜钼矿则被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妈的怎么能把蒙古丢了呢?
虽然赵旭手下的工匠们,此刻依然没有办法制造小口径的弹壳,但一种仿造那种转轮步枪的,使用大弹壳的大约有18毫米口径的火枪,却被他“研究”出来。说是研究,事实上也可以说是照抄。赵旭手下工匠的抄袭、改进的能力还是不错,这也是孛儿只斤班秃完全没有想到的,他提供的武器被赵旭提高了一级。
这种达到18毫米口径的,使用铜制弹壳的武器,当然会相当沉重。而且使用的是四根小铜箭充当弹丸的子弹,同样相当沉重,所以这是一种充满了缺陷的武器。
然而恰是这种充满了缺陷的武器,让赵旭手下军队的装备,甚至比“华夏帝国”的盟国还要强一些。可以想象的到,这种武器的重量相当重,但它有那种厚厚的可以多次装填的铜弹壳。这让赵旭也算是拥有了连射武器,只不过左轮手枪,因为没有小弹壳,所以还得事先装填才成。
就是这种18毫米的武器,此刻已经装备了赵旭手下多数的军队。在给自己的骑兵们配备了左轮与这种大号的18毫米速射火枪之后,他军队的实力进一步膨胀。面对装备了火枪与短铳的蒙古军队,这才让赵旭有了继续嚣张的本钱。
除此之外这一段时间里,他还打造了大量的铜炮。这些铜炮同样使用那种“土撞击引信”,即取自“撞击式火箭”里的那种,两块擦皮夹一个火柴头的引信。开花弹让他铜炮的威力大幅度增加,而且长达13oo米的射程,也已经让主要装备“飞燕iii型弩炮”的蒙古兵不是对手。
也正是因为,他的军队守卫皇城之外,也算是他赵旭控制了整个蒙古汗国。固然外面的那些大臣们不服,就好像哈桑所说的,亲王忽必烈在悄悄联系一些亲王以及贵族和将军们,但赵旭并不担心。毕竟,他们的“反对”那是要靠实力说话的,虽然他们有了火枪,但他们没有大射程的火炮,因此在赵旭的面前,依然不堪一击。
“哼,让你们去打大宋,都到这会还不动身,难不成等着旭爷我催你们么?”
赵旭坐在自己的马车上,他从车轮走在皇宫内6的大青砖地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已经进宫了。只是这时他还半躺在沙发上,半眯着眼睛,半睡半醒的想着将要与蒙古汗国皇后海迷失见面的事情。自然对于蒙古群臣不愿意出兵的事情他能理解,但不能接受,因为那样的计划,是他笼络皇后海迷失的主要手段。
“哼哼……”
一想到皇后海迷失,赵旭就不由有些心痒难熬。想想皇后那保养的极好的,又带着兰花香气的小手。想想皇后那白晰的身体,也让他吸多了雪茄(鸦片)的心猛的一阵乱跳。
“那个贵由汗,一天想着争夺天下,冷落了这样的美人倒不失是一件罪过呢。哪像是旭爷我啊,夺天下,拥美人,两不误!”
随着赵旭心中的欢快,很快很快就到了皇太后的寝宫。直到马车停到了门前的时候,赵旭才缓缓起身。身旁伺候的侍女又给他披了狐裘大衣。
“呼,这个鬼地方真够冷的!”
赵旭低声骂着的时候,嘴里呼出一团团白色的雾气。在蒙古汗国如此偏的地方,冬天零下4o摄氏度的严寒,那是正常的事情。这就让赵旭尽管是暖车来暖车去,起到哪儿都有暖哄哄的房子。却依然感觉到寒冷的原因,毕竟他是生长在亚热带的阿拉伯帝国的。
也无怪他要诅咒这里的寒冷,这地方对他来说,那绝对是百年甚至千年难得一见一遇的严寒。尤其是这头上正飘的风雪,虽然好看但带来的严寒,更是让他难以忍受。蒙古汗国所处的位置,冬季长而且风雪大,虽然已经是残冬,但温度却几乎一点都没有回升。
不过从他的计划上来讲,他必须要让蒙古人大军离开这里。至于冻不冻死士兵,那与他没有关系,反正不既往不是他的手下出征。而且这些亲王、贵族与将军们的军队不走,将来他们可能会影响皇后海迷失称帝的事情。“称制”与“称帝”,那肯定不是一回事。
赵旭走了不出1o米,上了几个台阶之后,就进入到皇后海迷失的寝宫之中。随着大殿门的关闭,风雪被关在了门外。而大殿之中,暖哄哄的感觉让赵旭脱下狐裘之后,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寒冷。
走了没几步,迎面就是皇后海迷失带着几个宫女迎了上来。赵旭快走了几步,来到她的面前。装模作样的打算行礼,但皇后海迷失已经先一步抬了下手。
“不必了,赵候爷哀家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你相商,其他的人都回避吧!”
随着皇后海迷失的命令,在赵旭与他一起向寝宫更深处走时,就只剩下他们两人外带贴身的宫女。之所以不避她们,自然是不需要避的!
第166章 香艳的鼓励
所谓不需要回避的宫女,事实上是皇后海迷失早已经赐给了赵旭的宫女。原本她们该跟着赵旭一起回他的府坻里去,只是赵旭却把她们留下来代“他”侍候皇后海迷失。
事实是赵旭不想自己身边多些同床异梦的女人,二来在这寝宫里开些什么“无遮大会”的时候,还用得着她们几个。相对于已经死了的贵由汗,赵旭那是要更加懂得风流快活手段的人。
对此皇后海迷失表示满意,几个宫女同样表示满意。因此见到赵旭的时候,一个个眉梢、眼角上,都不由得带着些妩媚之色。只求在皇后海迷失“吃饱喝足”之后,还有她们的残羹剩饭可以消受。尽管是如此,比起其他宫女,也算是享受了人生。
赵旭走在富丽堂皇的皇后寝宫的时候,嘴角带着一些满足的笑容。等他来到第一次的幽会之地时,那里厚厚的地毯摆放着小桌,小桌上也摆好的小菜以及美酒。看起来海迷失皇后早已经习惯,想借赵旭的手,就不能不给他些香艳的鼓励。
到了这儿,她与宫女们脱下了外面罩着的长袍,也去掉了蒙古人习惯的那种高高的帽子。身上的来自“华夏帝国”的丽唐彩裙,把这群年轻的女人美丽的身体显露无遗。宫女们身着轻纱薄绡,胳膊上带着颜色不一的腰带。在她们走动的时候,只有新式内衣的身体,透过轻蒲纱绡若隐若现。
这已经是顶级的视觉享受的,不过皇后海迷失,这时却已经如同妻子那样,倒在赵旭的怀中。手指拔弄着赵旭胸前的吊饰,樱唇轻启处是稍含幽怨的话语,就好像是受到邻家欺侮过的藩金莲一样。
“那些个蠢蛋大臣,可一点不想听我的。我让他们出兵,他们推三阻四的就是不想去做。”
坐在那儿靠着身后沙发的靠背上的赵旭的手指,这时拔动着皇后海迷失耳边吊下的带有红宝石的耳坠。
“是吗?那些个混蛋,可得要好好的敲打一下呢。这件事我有办法,只不过……”
赵旭的话让他怀中的皇后海迷失,把她丰满的身体就好像被扔到岸上的鱼那样扭得几扭。此刻的她,虽然早已经在残酷的宫廷斗争里成熟起来,但撒起娇来的时候还颇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这让吸了鸦片的赵旭心里一阵猛跳,伸手抚在她的肩头。温软细腻的肌肤,摸起来实在是值得享受的事情。
既然已经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赵旭松了口。
“好吧,今天夜里我会去与我岳父谈谈,也许他能够转换一下他的死脑筋也说不定呢!”
“今天晚上吗?”
皇后海迷失稍稍有些失望,她盼望着赵旭能够快些促成大军出动的事情。将来自己控制的城防军,在蒙古大军在外的时候,就可以轻易拥立自己为蒙古帝国的第一位女大汗。到时就算是蒙古的亲王、将军们不满,但大军在外又被春天的泥泞跘住脚步,海迷失才不会担心他们能短期回来。
而且就算几个月、半年之后他们回来。那时他们面对的将会是赵旭的大军,以及自己努力增强的都城守军的对抗。说起来蒙古汗国的都城哈勒合林的防御能力,比之其他蒙古城市那是高的太多了。最少赵旭的3万大军驻扎在这儿,那么城内的那些亲王、贵族与将军们,多少都有些人质的意味。
至于自己能付出的代价,就是将来赵旭成为大宋的皇帝,而自己刚与他保持这样的关系。想来两国将来,大可以相安无事。偶尔她也会想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