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49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49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专业精神的表现,而事实证明,专业精神才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基础。

  不用提跨专业管理者当中,一个两个的成功者,因为那是具有或然性的事情。把国家、民族的命运寄托在或然性,那就太蠢了。最少肯定的是,一个搞农业的人,提不出来相对论,也造不来核弹。

  贾妃的一番话,倒是让宋理宗赵昀心中一动。虽然贾妃这样的话,无非是为了将来假如战败的话,有人替她的兄弟贾似道顶灾而已。但贾似道没有战争经验是实,如果没有一个能征贯战的老将带着,只怕就要坏了支新军。一个不好,这支宋理宗赵昀寄予希望的新军,就此要完蛋了。

  “济州岛岛上一定有更多的火器,不过火器我们也能造,只要夺了济州岛,那么……”

  说一千道一万,济州岛是赵竑的孙子赵伏波的地盘。与蒙古人相比,最少对宋理宗赵昀来说,这是更大的威胁。而且宋理宗赵昀也听闻,蒙古人此刻正在打算进行忽勒台大会,而且草原之上天灾人祸也没个消停。此刻却正好是进攻济州岛这个眼中钉的好时机。

  总好过在将来“华夏军”与蒙古人合作,来分了他的朝廷要好。而且宋理宗赵昀也是一种试探的打算,倘若“华夏军”甚至比蒙古人都厉害的话,或者可以玩个驱虎吞狼的把戏。让华夏军去打蒙古人,将来打个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恰好可以收渔翁之利。

  喜欢权谋、手段的人想法总是差不多的,赵旭同样想收蒙古人与大宋交战,包括蒙古人与“华夏军”交战的“渔翁之利”。这真是让人好笑,难道他们以为天下的人都是傻子,就他赵旭最聪明吗?还是说全天下的人都是傻蛋,就他宋理宗赵昀最聪明吗?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蠢的人,是分不表权谋、手段,与科技发展哪一个更加重要。说白了,当时经济、科技上领先世界的赵宋,纯粹是被自己给玩死的。

  转身看看自己的庞妃的泪眼,宋理宗赵昀心中涌起无限的柔情蜜爱。

  “罢了、罢了,贾妃你还不要哭了。朕想了一下,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是该找个老将辅佐一下他。朕也担心人习水战,而且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真要到了战场误了事的话,也是一场大大的麻烦。”

  贾妃听到宋理宗赵昀这样的话,算是把心暂时放进了肚子!

  第89章 来了道金牌

  余玠的心情是沉重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沉重的同时,他也多少有些埋怨蒲金书给他出了如此大一个难题。那就是他们用《华夏律》杀了不少大宋的官,甚至还把那些官的罪行,用什么报纸通行天下。可以说现在的大宋百姓中,许多身负冤案的人,都跑到夔州来。而且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宋提刑给他们申冤。

  对于这种情形,余玠直接一句,去济州岛找他们吧。就打发了那些有冤情的百姓,因为就算他想审,对方一听是用《宋刑统》根本听也不要听,直接就乘船而去。抛下话的就是,他们的冤案要靠宋提刑与济王千岁才解得了。

  对此余玠只能报之于苦笑,因为当百姓们有冤无处申的时候,只要有一点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哪怕是眼前的朝廷,以及是他们本该忠诚的宋理宗赵昀,在他们的冤案面前,也完全不值一提了。

  说起来在这件事上,华夏帝国、济王千岁、宋慈包括《华夏律》与《宋刑统》关注的问题,根本就两不相干。一边是刑不上大夫,法不则众贼。一边是人人守法,犯律皆判。孰好孰坏一目了解,就只看大江之上,随着滚滚江水而去的百姓们,余玠知道,大势已去。

  “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怎么朝廷里就没有一个人懂得呢?”

  在没有一个行为准则的时候,人人自危的情况下,真的有人去关注“得心民者得天下”吗?喝着烈酒的时候,余玠回味着蒲金书对他说的话。他知道这些言论的基础,全都来自于《华夏律》。在通读这本,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篇,以“王子犯法比较庶民加重2倍处罚”贯彻始终的法典之后,余玠知道大宋完了,而且是彻底完蛋了!

  他还注意到蒲金书他们进行的法制宣传活动,甚至在销售那些产品的时候,附送的《法律手册》之类的小册子,用意不仅仅是向百姓们推广他们的《华夏律》。他们事实上是通过法制宣传,让所有的大宋百姓知道,他们不再是低贱的屁民,没有人可以随意侵犯他们的权利。

  这一变化,让夔州的百姓们,时常搬开《华夏律》与现任的官员们说事。令余玠感觉啼笑皆非的是,被“华夏军”杀怕了的官们,没有一个敢说这《华夏律》做不得准。大概是因为没人知道,那些抬手就爆狗官头的人,什么时候会再来这里。因此就算是得了大宋好处的官们,也惦记着那些杀人狂来的时候,没有干太多坏事可以保住自己的脑袋。哪怕不给好处,只要不杀头,哪怕此刻大宋的皇帝立时去死,关他们鸟事。

  杀人,前面说过,“华夏帝国”与“华夏军”根本不存在下不去的刀子。只要犯了《华夏律》不管有多少人,不管多高的官,都不是从轻发落的理由。而地位的高低,则决定是否比照庶民从重处理,或者说加重几倍处理的问题。

  余玠甚至现在都可以肯定,如此天下百姓必然归心于那个济王千岁。倘若大宋的百姓加上“华夏帝国”的武器,别说什么大宋,一百个大宋都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这件事,官们看得透,但不敢给朝廷说。甚至对于朝廷的官员们,查问蒲金书他们法治宣传的时候,都是能推则推,能骗则骗,嘴里是一句真话都没有。

  不光是官们,包括他们麾下的衙差们同样如此。因为前面“华夏军”杀犯官的时候,同案之中从恶的衙差照样因为“从恶如流”被杀掉许多。而且别说什么反抗,曾经有官员聚集数千部属与其对抗。结果火炮轰击之下,根本就是粉身碎骨。半天之内被人家不到1oo个人,直接被杀了个干净。

  由此可见,来调查的朝廷官员以及生活在宫里的宋理宗赵昀,估计永远也听不到真话。别看他们给官们给了千顷的良田,万贯的家财,但到了要杀头的时候,他唯一的结果,就是在宫里等着被爆头而已。如果说对抗蒙古人的时候,大宋的一些官员还会去想对抗的手段,但当面对“华夏军”的时候,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配合。

  原因在于,抵抗蒙古人的,是真正爱大宋爱子民的官,与“华夏军”那是志同道合的很。不抵抗的自然又是只为自己荷包考虑的东西,与荷包相比自然脑袋的价值就更高些,所以他们配合的更彻底。

  “唉,这大宋,真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余玠之所以如此评论,是因为朝廷里的那些个官,以及宫里的宋理宗赵昀都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以为能够仿造那些火器,他们就能够打败“华夏军”吗?

  “真是些猪都不如的东西,难道对方是傻的,卖给你最好的东西吗?”

  开过手枪的余玠知道,他以及大宋所掌握的火器,不过是“孩子们的玩意”。这就是蒲金书告诉过他的评价,也是火药与tnt以及钝化火绵相比,真的不过是小孩子们玩的东西。

  余玠抬眼看着蜀地的山川地理,这是蒲金书送给他的礼物——沙盘。为了保护它不受风雨,余玠甚至盖了间大房子来保护。这个沙盘的大小,大约有5x7米那么大。绝对是巨型沙盘,上面标识着余玠主持修建的整个山地防御体系。只可惜此刻许多“轮回炮”以及“飞燕iii型弩炮”都被给了贾似道。

  尤其是射程相当远的“飞燕iii型弩炮”,被拿去装在了海鳅船上。不过余玠担心的是,贾似道不会用那样的东西去打蒙古人,相反他们会用那些原始的装备,去“摸老虎的屁股”。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你们竟然不知么?”

  夕阳斜照在沙盘之上,看着这沙盘的却是愁眉不展的余玠

  “报……”

  门外传来了传令兵拉长的声音,随即余玠的中军出现在他的身后。

  “大人,接到金牌一面!”

  第9o章 用的是问号

  又见金牌,余玠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见金牌者,成全了心中欲效岳王武穆的愿意,但忧的是这蜀地的防御交到他人手中,会成为什么模样就难说的很了。

  余玠无言的挥挥手,要中军官退下,他依然不紧不慢的喝着酒,赏着远处的残阳。

  “耶律家、完颜家、孛儿只斤氏,族灭之,秦桧、史弥远等等所有提出并达成割让土地;所有提出并达成向民族称臣、纳贡者以叛国罪皆绞、没其族财产,降贼者……”

  这些是蒲金书说给余余玠听的,将来在处理侵略者以及汉j的手段。侵略者杀绝其所属部族是原则性规定,比如如同钦察汗国,那样的生育政策之下,百年之后肯定就死绝了。但归根结底,对于侵略者是绝对不留情的。

  但对于汉j,却分为许多的等级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有一条,无论任何原因,进行了割让领土、把百姓出让于蛮族(秦桧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割地、纳贡、称臣的行为,则因为侵犯了《华夏律》中《宪法》的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的三不原则的规定,是违反宪法的汉j行为,而不受“出于职责”条款的保护。

  关于这一条款,说明的就是任何人在知道这样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事物时,有权利选择拒绝执行职务,有权利选择离开,但没有权利不进行报告,没有权利执行。侵犯了关于领土的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的三不原则,那么就是“叛国罪”,绞之!如果是皇室某一宗族,则永久性剥夺其皇族的身份。

  这指的当然不是此刻的宋朝皇室,也不包括所谓“宗正司”的任何人。赵伏波就是“华夏帝国”的太祖,这里的“永久性剥夺皇族身份”指的是,倘若他的某个孩子犯了叛国罪,则该子女以下的宗族,会被永远清除出皇族的行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议会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的继承人。

  不管怎么样说,“华夏帝国”绝对不会饶过发动过侵略的任何国家、种族,那是不共戴天的灭族之战。同样,“华夏帝国”也不会放过一个真正的汉j,是否是汉j的标准,就是是否达成了出卖“中华民族”与“华夏帝国”利益为标准的。因此可以肯定,在战争期间或者冲突期间,采购敌国的商品、攻击本国人的行为,无论议论还是实际行动,都是出卖“中华民族”利益的行为,都是属于叛国的范畴。

  关于这种定义,是有法律依据的。以下是美国宪法之中,对叛国罪的定义——发动反对美国的战争,或拥护美国的敌人、并给予他们任何形式的援助。这不是肯定美国的法律如何,只想说明的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设法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此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一些极为严格的规定。

  那么该不该对某些敌对国家的产品加以拒绝,这似乎是一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

  “这道金牌……”

  看着眼前中军官留下的金牌,余玠什么也不想说。他只是欣赏着那正慢慢变得黯淡的残阳,喝着来自济州岛的美酒,心底里已经不再对此刻的“大宋王室”报任何的希望。因为随着金牌所来的,还有最新的消息。那就他余玠要做的事情,就是到贾似道的手下去充当副手,然后一起向济州岛进攻。

  “这蒙古大敌当前之际,不思恢复旧地却净干些骨肉相残的勾当,这样的皇上还有必要去保么?”

  余玠不是个傻子,只是他读多了四书五经,心中依然还是认宋理宗赵昀的所谓正统。但眼前的金牌,以及他得到的命令,都告诉他,那就是一傻的不透气的傻帽。这都什么时候了,倘若蒙古完成了忽勒台大会,必然会有新君出现,然后随时可能来攻打积弱多年的大宋。

  面对这样的威胁,刚刚有了火器的宋理宗赵昀,居然想的不是光复旧土。这是让余玠感谢最为失望的地方,如果按他所想,此刻该依照火器大量打造的同时,也要向济州岛大量购买。哪怕为此,由着他们四处经商都没有问题。

  假以时日,灭掉蒙古以凝聚民心之后,就算是赵伏波想来夺取大宋的江山,那也得要看看大宋的百姓们肯与不肯。毕竟余玠从蒲金书那儿知道,“华夏帝国”对于大宋,那是绝对不肯进行滥杀无辜的屠杀式的战争的。因为那违反的是《华夏律》无论赵伏波胜与不胜,只怕他自己内部先要乱起来,因为那违反了《宪法》。

  这就《华夏律》成了双刃剑,即赵伏波率军滥杀无辜的话,就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弹劾,甚至他的老师马丁都可能舍他而去。毕竟“华夏军”与这时大宋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他是要依靠“华夏帝国”的军火工业来进行战争的。也就是说,“华夏军”尽管威力强大,但离不开议会与民众的支持。

  而且“华夏军”这样的军队,没有补给就必败无疑。试问没有了民众的支持,“华夏军”就算拿着没有子弹的空枪又能如何。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华夏军”是服从《宪法》的军队,那么赵伏波的屠杀被定义成“违宪”,很有可能许多军队就首先成了他的敌对势力了。

  这些宋理宗赵昀是不懂得的,其他在他以及多数朝廷的狗官眼中,《华夏律》不过歪理斜说。倘若用《华夏律》这种双刃剑来对付赵伏波,那么大宋的百姓们就很有可能立即搬开《华夏律》与宋理宗赵昀去讨论了。

  这件事情在余玠眼中很清晰,前提是“华夏帝国”的太祖皇帝并不愿意侵犯宋人的利益。因此才没有直接发动军事进攻,但同样他也是在用《华夏律》来收买民心的,只看那些驾着小船顺江而下,找宋提刑去沉冤昭雪的百姓们就看得出来,他们的策略是多么的成功。

  望着那将要落山的残阳,余玠心中酷嘀咕了一句。

  “会对我用多少道金牌朝廷招唤呢?”

  第91章 去跳太平洋

  原本余玠并不打算离开蜀地,也并不愿意参加此刻有可能随时爆发的争夺皇位的内乱。在蜀地,他是抗蒙古入侵的将军,按蒲金书的话来说,他是“民族英雄”。固然倘若将来“华夏帝国”掌权了,自己俸禄之外的土地也会被没收,但“民族英雄”这个称号是少不了的。

  尽管有这样的想法,但问题在于余玠不知道,他能够撑得住多少道金牌。想来自己的部下,没有人会把自己绑起来送到京城临安去。但京城很有可能会派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唉,可惜了!可惜了这大好的江山,可惜了用命的百姓!”

  余玠当然不会像蒲金书又或者其他“华夏人”那样,只要提到了大宋的官,必然是狗官。只要提到宋理宗赵昀,必然是笨猪。他有的时候不明白,为何“华夏人”都那么死心眼,只认死理。

  “认死理?好吧,那么问题是,成吉斯汗那么少人口的部族,当时还被金人压迫,为何可以成为大宋的祸患。还有金人,为何永远不能被打败?要知道那个笨猪皇帝守着2亿百姓,守着全世界都没有的火器,居然被打的如此凄惨。送女人、送金银最后连两个皇帝都送给了人家。国家被管成这个样子,难道就是在表达他有多聪明吗?

  敢不敢想一下,倘若这2亿是蒙古人,敢不敢想一下,火药出现在蒙古人手中?

  认死理吗?俗话说,人比人该死死、货比货该扔。守着2亿人口、守着世界第一大领土,守着发明了火药的百姓,居然打不过人口少自己百倍,领土少自己1o倍的蛮族!如果这样的人也叫聪明的话,那只能说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骂他们是狗官与笨猪皇帝,实在是抬举了他们,侮辱了猪狗!“

  余玠理解,话虽然难听,但这是事实!

  这时也许就会有一些所谓的砖家跳出来说,说那是因为人口太多的缘故。反正不管怎么样,总有找出一堆该弱,一大堆对外该忍受,媚和的理由。

  这纯粹是放屁,因为1oo倍的人口,如果科技水平相同,就是1oo倍的生产力。这样的情况还被人打的满地找牙,难道“砖家”想要论证的是,中国人根本就比其他人种劣等1oo倍吗?这恐怕是阿道夫希特勒人种论的反向操作了吧!更别说宋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力与科技明显高于蒙古,那因何之败呢?

  还是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倘若是皇帝熊,就只能遗臭万年!

  由此也可以论证两件事,一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是或然性而是因为狗官与笨蛋皇帝的无能,所造成的必然性结果!另外,中国的崛起并不困难,唯一的前提就是法治与公平,因为这是释放所有中国人聪明才智的根本基础。

  简单的来算一笔帐,按照14亿人来算,不要多出8o-1oo个爱因斯坦等级的学者,如果按照人口比例的话,的确中国应该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学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统治世界不过是顺便的事情!

  此刻的“华夏帝国”面对领土争端的时候,只能执行宪法规定的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的三不原则。因此也就决定,“华夏帝国”不会与任何侵略者媚和,不会允许任何人向着侵略者说话。面对侵略者,他们想要占据“华夏帝国”,就只有把整个“华夏帝国”所有人杀光。

  “把华夏人都杀光,我的神仙哪,不如说是在找死吧!”

  “华夏人”都是些什么人,余玠在蒲金书带着他的手下在这儿的时候,那是看得多了。无论是官府还是江洋大盗,面对这些只认《华夏律》,谁也不给面子的“华夏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有多远就躲多少远。

  “跑,侵略过华夏故土的人,跑多远都没用!余大人我们管那叫全球追杀,不死不休的!”

  就像前面所说,耶律家的、完颜家的、孛儿只斤家的,无论跑到哪里,都在追杀的范围里。除非无条件投降,等着那种灭族式的生育政策,让他们在1oo年之内,给地球腾出更多的空间。

  “说白了,这些个皇族,都不过是杀给世界上的人看的!我们本身和他们没有个人的仇恨,但只要他们对中华民族犯过罪,我们就绝对不会饶过他们。目的是就是警告其他有野心的人,如果他们的野心太大,大到窥伺我们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去跳太平洋!”

  蒲金书的话语里有骄傲,还有许多余玠不懂的新词,但那份决心余玠感觉得到。面对这群人就别想占便宜,他们就是滚刀肉,就是热沾皮,粘上就非得脱层皮下来。如果说他们以前只有现有的那么点人,余玠已经不敢想象,倘若他们把整个“华夏故土”的宋人,都教成那个模样,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宋人可是有几乎2万万人呢!

  其实余玠还是不懂得“华夏帝国”的政策,华夏帝国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你敬我一丈,我敬你一尺,你负我一寸,我杀你全家!不过总体来说,“华夏帝国”还是热爱和平的。当没有受到侵略与攻击的时候,他们还是满喜欢用铺遍了世界的商路,把世界的财富全都给挣回来。

  “看起来朝廷是想向他们用兵,那这金牌的招唤,我该不该应呢?”

  这是余玠眼前最主要的问题,按照历史上,当时他被召回的时候,活活的被气死了。那么现在,放着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济州岛,又早就受到对方邀请的时候,决定权就不在大宋朝廷的手里了。就好比百姓们一样,当分清了吃屎与吃饭之后,不用人催他们自己会卷铺盖卷走人,想留都留不住!

  相信连屁民们都懂的事情,余玠这样的人也想得明白,分得清楚,所以就出现下面这样的事情。

  扬起手来,杯子在空中划过漂亮的曲线,接着落在地下砸的粉碎。

  “去他妈的,老子不干了!”

  第92章 挂印散江山

  是的,如同余玠这样的人,不该被那些自私的狗官以及比猪还笨的sb皇帝气死。所以在如血的,尽管是蜀地的青山绿水,也无法洗净的残阳下,一个官印被挂在适才余玠饮酒的地方。

  一叶扁舟,两个书僮,就让余玠这原本会何大宋十年江山,又被活活气死的大将之才离开了人们的视野。随后在夜幕下的青山绿水里,他的身影就如同消融了一般再也看不到了。

  王坚目送着余玠的消失,他自己嘴角也带了一些苦笑。根据历史记载,他同样在不久后的将来被解职,随后被贾似道排挤而死。但此刻,余玠的作为以及他留下的话,都让王坚有了新的反应。

  “罢了、罢了,去他妈的老子也不干了!”

  心中一阵悲叹,王坚随即回到营中。同样在夜色之中换了青衣小帽,官印挂在中军帐里,随后两样消失。就样的影响就像是一阵风,余玠手下的官兵,对于大宋朝廷的失望更甚。如果放在以前的话,他们只能守着宋理宗赵昀这个败家玩意。但现在,也许他们可以有更新的选择。

  一夜之间,整个蜀地已经建成的山地防御体系里有用的,有心的,明理的官员们,如同遇到了飞碟那样,集体失踪。有道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深层次来看,当蒲金书以赠送武器为名,散播《华夏律》以及新的来自于“华夏帝国”的文化后,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不但军官们走了,甚至军队里有用些的士兵也都走了。不但如此,百姓们更是在随后一家、两家的离开。因为当女士们宋提刑走了之后,那些狗官们渐渐又有抬头的打算。

  最后连蜀地的百姓们,都开始默默的准备好行装,然后坐船离开。而时的交通以及大宋官僚的腐坏,这个消息传递朝廷里的时候,蜀地的防御体系没有了,百姓们甚至也四地星散。不过对于宋理宗赵昀来说,这不算什么。

  “哼,这些个官员百姓,几句惑众妖言,就四处星散。百姓也不罢了,只出画影图形,捉拿那些逃官就是。还有要各地收邀妖言之书,举火焚之,敢私藏者斩!”

  在宋理宗赵昀来说,百姓们星散,毕竟只不过是百姓而已。倒是那些逃官以及那些惑众的妖言不除,这大宋的江山却要不稳了。至于那些所谓的“妖言”,是不是可以带来国富民强,这样的sb皇帝永远都搞不明白。大概宋理宗赵昀只是为了证明那句“上帝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的意思吧。

  而这时,恰恰是赵旭率军与亲王忽必烈,一起前往蒙古帝国的都城哈勒合林参加忽勒台大会的时候。整个蜀地事实上已经完全空虚,但内部的争权夺利之战,同样让他们没有利用上这个机会。

  在余玠挂印于林之后,宋理宗赵昀、与权臣谢方叔,任命鄂州知州余晦去四川驻守。至于他如何应对未来的蒙古军的进攻,这里暂且不提。余玠的挂印于林,及手下军官、士兵、百姓星散,这件事却让宋理宗赵昀感觉到了济州岛的威胁。即他唯一关心的是,是他的统治权。但他却永远也弄不明白,这件事却是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做的。

  在极权统治之下,所有人都很容易就滋生出得过且过,而且在说起“管他娘嫁给谁”的时候,都有一种报复的快意。可怕的是,这种想法不但在平民之中有许多,甚至许多下级官员同样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的官位都不是正当得来的,自然也就不担心做不好业绩而“下岗”的问题。

  皇上可能对此也有感觉,因此才有表彰那些奋勇的战士,又或者说表彰某些官员。然而,在整个社会、国家的大气候下,那又是一种多么可笑的行为。

  整个大宋当杀掉了岳飞之后,失望与悲观弥漫在整个社会上。对于以上那种不负责任的心态,有了更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不正常的心态,也恰恰是大宋在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国家相对富裕而又科技较为先进时,屡屡败在那些蛮族小国的手种的原因之一。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极权下的不公开所导致的不公正、不公平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在大宋的国土上发生。一次再一次的损害着民族的自尊以及践踏着每个人的尊严,并由此最终失去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而这也恰恰是此刻“统治”了大宋的儒家学说的问题——“民心可畏”这个口号不但空喊了许久,最终还成为诸如史弥远之类的j侫一次次对平民动手的原因。

  事实上正确的“民心可畏”却只有一种正确的解释。即,尊民心、听民情、顺民意!如此而已,那种依靠所谓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治国理念的笨蛋们,完全用错了力!最后百姓们与官府却势水火,国内大乱之下,被一些小小的蛮族有机可趁。

  这实为可耻而又可悲至极之事,但如同宋理宗赵昀这样的人,宁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说他是个下贱的人,宁愿亡国灭种,让他赵家的子子孙孙全去跳大海,外带还要整个中华民族承受1oo年的苦难。

  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能赞叹一句——怎一个“贱”字了得!

  余玠的挂印于林,使宋理宗赵昀认为,济州岛是远比蒙古人更可恶也更可怕的力量,因此这一次他不再调动其他的官员,却命令京湖制置使贾似道,率雄兵25万征讨济州岛。

  至此蒲金书为了宣传《华夏律》以及“华夏帝国”的新文化铺就的商路,在表面上完全中断。不过因为新商品的丰厚利润,还是有许多人要把这些商品一船一船,一马队、一马队的运向整个大宋。一同运去的,还有随着这些商品附送的各种小册子。

  而且与宋军的交战,也已经无法避免了。为了这件事,一直等在济州岛的海军司令早已经不耐烦了。

  “动了就好,动了就好,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再等着了!”

  第93章 羊头和狗肉

  贾似道在开战之前,却做了一件事。从这件事上说明,他倒不是个笨人。因为他借着这一次攻济州岛的机会,主意打到了泉州的“南外宗正司”以及蒲家的头上。

  “奉调巨舶1ooo艘军前听用!”

  这是泉州知州不得不做的事情,虽然“南外宗正司”与蒲家,都不是他得罪得起的人。因为他知道,蒲家事实上是最近广为流传的“华夏人”在大宋的根子。甚至蒲家此刻的家主,就是济州岛的首领。可惜此刻的泉州知州,根本不敢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

  就算他告诉朝廷,也许蒲家与“南外宗正司”倒霉在后,但自己的脑袋可是爆头在前。因此如同多数官员一样“管他娘嫁给谁”,只要保住自己的脑袋,比什么都重要。

  在以前,仗着自己知州的地位,还时不时能够敲诈一下商人们。可当蒲金书的势力开始在这儿发展之后,这里可以说成了国中之国。表面上,什么事情都是他知州再管,事实上在这泉州地界里他说什么也不算。因为按照《华夏律》的规定,他根本就不是官,留他的小命在就是给大宋保留一点体面而已。

  甚至此刻泉州知州身边的护卫,全都是“华夏军”的人。他们骑着“最战马”,备着左轮枪。倘若泉州知州敢对任何人说漏嘴,他们的任务就是把那帽翅挺长的脑袋直接轰成漏勺。对他根本一点贿赂都没有,条件只有一个,合作就活着,不然就杀了,按蒲金书的话就是如下。

  “你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狗官,瞧瞧你犯了多少条罪,按照《华夏律》杀你一百次头都够了。现在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办好了留你一条狗官去服3o年苦役,办不好恐怕你的脑袋就保不住了。还别给我讲条件,不服气现在就杀了你,然后让南外宗正司的人活动一下,找个好官来当知州!”

  蒲金书的话,知州一点磕跘都没打没口子只管答应。因为蒲金书是带着军队杀进来的,抵抗的人这时正被排在衙门的墙边上,一排排的枪毙。只看了十来个被子弹轰爆了的脑袋,这狗官早就吓得尿了一裤子。因为他发现,自己虽然是官,但眼前这些家伙杀起官,那是一点也不手软。

  “反正你们的行为早就触犯了《华夏律》,都该被绞死的,不按我们说的办,就全部枪毙!”

  由此泉州就成了表面上的大宋,内里是“华夏”。自然城内法院、律政司等等事务一起开始。甚至连城中的执政官,都被选了出来。按照《华夏律》规定,执政官由本地议会、工会等等组织选举产生。而且本地的事务由本地议会自行决定,只要不违反《华夏律》那就百无禁忌。

  可以这样说,泉州是整个大宋第一个“华夏式”的城市。但表面上的大宋,却同样伪装的非常好。但这样的伪装骗不过百姓,因为泉州的人口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硬是增加了一倍。这让泉州的房产是一涨再涨,再也落不下来。整个沿海,事实上此刻也不止于泉州是如此行动的,只不过其他城市开始的较晚,而且蒲金书眼下实在没有实力去进行更多这样的行动。

  从这也不难看出来,前章论述之中的结果。没有了凝聚力的民族与国家就会失去一切,甚至即得利益的官府也不会阻拦。官府自然是怕死,所以不敢阻拦。至于百姓,这么好的日子,去阻拦难道吃多了吗?

  当泉州的知州把所谓的,在泉州没人当回事,擦屁股还嫌硌的“圣旨”说到这里负责的执政官面前时,对方还没回答,他先吓得出了一头汗。

  本城的执政官,事实上出自于“南外宗正司”,倒不是因为他的皇家身份。蒲金书早已经向他们文明,“华夏帝国”既然已经立国,过去的皇族身份不可再用。不过此刻的“南外宗正司”,可以优先经营“皇家连锁超市”,作为对他们放弃皇族身份的回报。

  也恰是因为这个“皇家连锁超市”的出现,眼前的执政官的眼界被大大的开阔,成了泉州市的第一任执政官。甚至他手下有使用7连发散弹检与左轮手枪装备起来的警察。因此别说泉州的官,就算是派大军来攻,他都不怕。因为外面的港口里,停着“华夏军”海军的一支5艘的分舰队。

  射程12公里的火炮,足以保证泉州的安全。因此这里的执政官面对眼前的知州时,新老官员不同的威势立即就体现出来。坐在那儿的执政官,并没有戴什么帽子。而他的身上穿的是新宋装。虽然此刻来自于新加坡与加里曼丹岛、济州岛的人很多,而且穿衣即有欧式,也有马丁“设计”的所谓新式服装,还有根据唐、宋服装设计的服饰。不过泉州这里的官,倒是都习惯于新宋装。

  喝着盖碗茶里的三泡台,看着眼前过去尊贵无比的知州,新执政官只感觉到好笑。

  “哎哟,我的大人哪,此刻天已经凉快下来,您怎么还如此冒汗哪!大人,我们这里有一些新出产的六味地黄丸,听到对于您这样的身子骨大补呢!”

  执政官不动声色的拿泉州知州开涮,因为他知道自己眼前的根本不是什么官,不过是已经被审判过了,用他现在的行动来避免死刑,将来去服作为贪官而不得减刑的3o年苦役的苦役犯而已。原本按照他的罪行,是侵犯了“华夏帝国”公民的“天授权利”,必须被绞死的人。让他服3o年苦役,还是他将功折罪得来的。

  不过看他的身子骨,大约也捱不了3o年那么久。因此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等到那位伏波陛下回到大宋的时候,恐怕这所有的官,根本就活不下来几个。而且看他们教育人才的速度,大概也绝对不会轻易用这些过去的狗官吧!

  “不敢、不敢,执政官大人,您看眼前的事情该如何办呢?”

  第94章 必死的狗官

  泉州的执政官,看着眼前腆着一张瘦脸的知州,他稍稍皱了下眉。倒不是眼前的事情难办,而是感觉眼前这个人讨厌。当时,在蒲金书一夜之间,把泉州从“大宋”变成了“华夏”之后,最先开张的就法院与律政司。

  对于泉州,蒲家那是熟透了的。哪个官干了什么,那是一清二楚,根本连打听都不需要。结果律政司几乎就把当时整个泉州的官都给告了,随着法院的有状师辩护、陪审团参加的公开审判,又几乎把整个泉州的官就给判了。结果使人惊讶的是,如果不是“将功折罪”的机会,他们个个都要被绞死。

  百姓们听说了之后,庆贺之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这大宋真是坏透了膛了!”

  的确这时的大宋真是坏透了膛了,至于原因前面已经详细论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