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26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26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发火。非常简单的构造,但这对于重骑兵,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倘若仅仅面对的是穿透型箭枝的时候,来自“华夏帝国”制造的骑兵甲,几乎无法被轻易穿透。就算是四肢的盔甲被穿透,也不过是一些小小的轻伤。在那种情况下,骑兵们的坚毅可以令他们在撞击对方之前一直端着骑枪而不为所动。甚至在过去的战场,经常可以看得到,身上插着箭枝但依然在精神百倍的挥舞着骑士剑的骑士们。

  但现在不同了,别小看5o毫升汽油造成的任务。如果谁不信,倒5o毫升打火机油在身上感受一下火焰的威胁,说白了就算不贴着肉烧,只看那猛然膨胀起来的赤色火焰,已经足够让人心惊肉跳了。而汽油对于重骑兵来说,它们很容易就渗透进盔甲一切有缝隙的地方,要命的是它们渗透进去的时候还带着,能发出尖锐痛苦的火焰,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5o毫升汽油约为35克重量,对于箭枝的弹道来说稍有影响,当然也仅仅只是稍有而已。但这5o毫升汽油在身上燃烧的时候,足以迅速造成大面积的烧伤。

  飞来的四棱透甲椎把箭枝固定在重骑兵的盾牌上,紧接着一股淡蓝色的火焰就从箭尖喷射出来。并迅速从骑士的盔甲上漫延到战马的背部以及骑士两腿之前要命的地方上。说真的在这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镇定的人,尤其是能够保持镇定的男人,那实在是不多见的。

  随着战马惨烈伯嘶叫,并抬起双腿来挣扎着想要解决背部的皮毛被燃烧时的痛苦的时候,骑士们往往抛下他们的骑枪。更多的骑士被受惊的战马抛下马背,这时他们尽力解决自己身上的火焰,接着就蜷缩起身体来,如果运气够好的话,他就不至于被随后的骑兵踩成肉泥。

  几乎就在大片火焰腾起的时候,两支重骑兵终于要迎头相撞了。那些一直挥舞着长刀的叙利亚骑兵,这时一起举起了手中的短铳。“轰”,白色的烟雾里,飞出来是带有铅制裙边的生铁箭形弹。这种弹药的理念来自于未来火炮早用的,脱壳穿甲弹的原理。弹身细长弹身上带有软制金属的裙边以闭气,并继承了火药燃烧时的推力。同时细长的生铁弹身,穿透盔甲的能力也更好。

  “华夏军”装备的步枪使用的枪弹几乎是同样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些枪弹带有弹壳并使用更高级的发射药,而且它的箭形弹带有尾翼以起到稳定飞行的目的。这是脱壳穿甲弹更进一步的发展——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模样。只不过在未来,这两种弹药多数时候,都被用在坦克炮上而已。

  近距离的短铳火枪的齐射之中,火药燃烧的白色烟雾形成了一堵墙一样的玩意。从这堵烟雾组成的“墙”里,最先飞出的是那些生铁的箭形弹,随后是手里挥舞着斩将刀,另外一只手里已经换上另外一只短铳的骑兵。叙利亚的火枪骑兵,每天的训练就是在战场上,任何时候都可以拔出他们的短铳进行射击。

  这种短铳没有什么准头,但当它在近距离进行齐射的时候,威力依然是惊人的。根据测试那些生铁的箭形弹,在近距离可以轻易穿透重骑兵的所有盔甲,并产生重伤的效果。毕竟这不是冷兵器,火药爆燃产生的推进力,让这些子弹几乎可以无视所有的阻拦。

  就在火枪射击响过之后,对面的重骑兵从战马摔下来。这可不像是那些触发式火箭造成的结果,摔下来的骑兵们几乎立即就失去了他们的生命。

  而战争,就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之中,变得更加残酷了。

  第143章 时代的转换

  在战争之中,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战场更加令人揪心的了,因为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拜占庭帝国的骑兵的冲锋队形,几乎瞬间就在对方的短铳以及如同雨点样的,那种触发式火箭的攻击下变的散乱起来。而且与此同时,就在骑兵们冲锋的几分钟里,又一波炮弹从海上的舰队那儿飞来。为了对抗对方骑兵冲击密集的阵形,给那些炮弹提供了最大杀伤的可能。

  这在冷、热兵器时代的交替之中,这种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是很常见的一种战场局势。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华夏帝国”盟国的位置尤显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与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愿意率领大军进攻整个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的原因。

  毕竟,这已经不是强不强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瓜分别人还是被瓜分的问题。当再一波炮弹落入到拜占庭帝国军队的人群里时,士气就此崩溃了。无论再勇敢的骑士,这时都调转马头,用比冲锋更快的速度离开这里。他们纷纷抛弃了骑枪,也扔下了自己相对沉重的盾牌。没有什么比逃离这儿,更加重要的问题。

  在主人的催促下,战马瞪大了眼睛,鼻孔大大的张开。它们迈动细长而又结实的长腿,同样想要迅速逃离这儿。这里地狱一般的模样,不但使战士们感觉到惊惧,同样他们的战马也感觉到了害怕。

  那爆炸起来,会飞出碎片的炮弹,即便远远飞来的碎片也能够打伤没有保护的四肢。更可怕的是那些天空里飞来的,带着一些细微到几乎不可闻的箭枝,天知道它们为何会在命中之后喷射出一大团炽烈的火焰。这些火焰在四周的地下,以及在附近的人身上、马匹上升腾起来,对于马儿来说,对于火焰他们依然有着即令训练精良,依然难以遏制的恐惧。

  “快跑吧……快离开这儿……离开这个可怕的地狱……!”

  无论战马还是它身上驼着的战士,这时心中的想法几乎全都是一样的,然而战场永远是残酷的代名词。就在拜占庭帝国的战士们再度受到炮击,并从那剧烈的爆炸之中清醒之前。叙利亚军队的“弓骑兵”已经飞快的越过了战场的两翼。如果可能的话,作为“弓骑兵”他们应该包抄对方的后路,并力图让这些士兵不再将来的战争之中再造成麻烦。

  相反,叙利亚的火枪骑兵,这时已经结阵闯进了拜占庭帝国的,已经惊慌失措的人群之中。短铳火枪不间断的喷射出火舌,被打中的人发出尖锐的叫声跌落在马下。与前面的骑兵们相比,后面的骑兵更加不堪一击。毕竟他们穿的盔甲,可远不如那些骑士们精良。

  枪弹呼啸而来,穿透他们身上穿的消薄的甲胄。当失去了重骑兵组成的“城墙”,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抵挡叙利亚军队火枪骑兵的攻击。不仅仅是枪弹的呼啸,火枪骑兵手中的名短铳不过是用来对付那些敢于向他们反击的人,多数的拜占庭帝国的轻骑兵,这时只想要逃离这儿。

  可在拥挤的战场上,哪里那么容易就调转马头离开呢。一样的斩将刀挥出同样的光华,直到此刻为止,所有的外贸版的斩将刀,都是一样的明亮。唯独只有华夏军自己使用的斩将刀,有过渗碳处理的黑色刀身上,现在更被涂上了一层迷彩色。在任何时个不但不反光,甚至在相当距离连分辩都成了问题。

  关于隐蔽的问题,此刻更喜欢炫耀的各国君主以及将军们并没有注意到,而且“华夏帝国”也不会把这种东西在战争之中的作用告诉任何人。

  我们知道,“华夏军”除过“幽灵军”还装备的有斩将刀之外,“枪骑兵”并没有装备这样的武器。这也就表明“华夏军”并不打算进行壮观而又略显愚蠢的近距离格斗,如能能够远距离杀死自己的敌人,他们是不大愿意靠近的。这体现了“华夏军”的一种理念,他们并不在乎是不是能够取得足够炫耀的资本,他们在乎的唯一事情就是胜利,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的叙利亚军队,这时尽量对敌方的骑兵进行更多的杀伤。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敌方的士气以及勇气。只有那样,他们在随后占领拜占庭帝国东部的战斗里,才可能让战争变得更加轻松。

  事实上,经过这样一场战斗之后,整个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的北线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军队了。战争的胜利,仅仅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这些事情对于还在船上,与自己的女人们胡天胡地的阿扎姆突兰沙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他的军队将占领“阿拉丁——阿卡德大帝”分配给他们的领土,同时也将由海上直接攻击君士坦丁堡。

  同样,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在完成了南线的作战之后,海军方面也会立即奔向君士坦丁堡。虽然他们可以劫掠一些财富,但将来这里的土地可不是他们的,因此他们并不能肆意屠杀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平民。叙利亚方面,只消占领他们的领土就好,至于领土上的人,直接驱逐向拜占庭帝国就好。而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的任务更简单,只要进行劫掠然后把财富运回到自己家里就好。

  剩余的事情,就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攻打君士坦丁堡。而且相信因为他们前期的作战,君士坦丁堡以及附近的军力会被大量抽调,那时就是他们完成“阿拉丁——阿卡德大帝”任务的时候。

  事实是赵伏波比他们更加盼望着眼前的战斗结束,只有结束了西亚的战争,他才能够率领自己的军队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在他的心中,什么也不能与“华夏故土”对他的吸引力相比。

  而回家的时间,因为两路大军的努力,已经没有多远了!

  第144章 蝴蝶的效应

  君士坦丁堡,原本还应该有不少年的存在时间,但现在已经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了。事实上此刻的君士坦丁堡依然控制在十字军的手中,不过这里与马丁知道的历史之中,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那就是原本拜占庭帝国会在第四次十字军东侵的时候,就被十字军攻破并洗劫,然而在这里历史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概这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原因,正如同历史上的济王赵竑,事实上在湖州的变故之后被赐了白绫。

  历史是奇妙的由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突发事件的组合。就好比赵伏波刚刚在费莱凯岛上,用马丁老师带来的新知识开始建立他的工业基地时,如果不是当时的科特总督,现在的格拉纳达公爵卡洛斯被十字军俘虏并关押在塞浦路斯上的话,那么他未必会前往那里。

  这样的话,也许他永远不会知道绮丽尔公主的身分,也许永远不会知道欧洲的英格兰,正在发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关于《大宪章》的斗争。也不会知道西班牙人为了驱除摩尔人进行的战斗,更不会知道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家的遭遇。

  显然这些变化将会进一步影响历史的进程,同样也会进一步影响此刻的世界格局。从而整个历史都会被改变,改变成我们所不知道的模样。而这恰是历史的有趣之处,许许多多的事情以及许多的巧合造就了今天的历史。那么一点的改变,就必然改变历史的结果。

  就好比阿扎姆突兰沙苏丹,原本该在埃及的皇位竞争之中胜出,而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则在那场斗争之中胜利,但在将来却又落得极为凄惨的下场,至于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也会率领他的马穆鲁克骑兵对抗蒙古大军并战而胜之。在将来他还会建立强大一时的,马穆鲁克王朝。

  但显然现在一切都改变了,而且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字的改变,整个世界原本的历史进程,就完全被颠覆了。这个字就是“爆燃”与“爆炸”的区别。它让火药这种物质,成为主宰这个世界未来的重要的物质。相信当年的残酷但不昏庸的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知道了这个“字”的区别时,就不会再把火药的西方交给欧洲人。

  此刻蝴蝶的效应,使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率领着他的,由25艘“秦皇ap”级战舰组成的“黑海舰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时,历史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拐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拐点恰恰受到了那个“字”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字”的影响,君士坦丁堡面临着火炮的轰击。

  那么不能不令人动容的是,火药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可是在大宋朝那个糊涂而又混蛋的年代里,因为没有一个皇帝懂得科技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官僚知道该重视些什么。都是在玩些宫廷的斗争以及官场的权谋,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造成了未来的百年国耻。其实何止是国耻,那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永远也没有办法擦掉的,最肮脏的年代。作为此刻的中国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竭力避免再出现那么愚蠢的皇帝,以及那些为了地位而无所不用其及的狗官。

  否则,此刻君士坦丁堡的遭遇,就是未来的真实写照。而且这个定理不是不笑说的,那是躺在水晶棺里的伟人所说——落后就要挨打!

  “轰隆隆”的炮弹发射的声音,从黑海上响起来。与此同时在君士坦丁堡另外一面的地中海上,5o艘属于埃及神圣王国的“秦皇ap”级战舰,在用同样的火炮发射出完全一样的炮弹。至于君士坦丁堡如同这个时代里,所有非“华夏帝国”的盟友的国家一样,他们只能在无尽的炮火里熬煎下去。

  相对于文化,这肯定是一种毫无疑问的摧残。然而,在科技的发展面前,尤其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先进武器面前,精美的文明不过是一大块吸引着强盗们注意的美食而已。用来保护城墙的高大的塔楼,在炮弹的打击下,发出“轰隆隆”的坍塌的声音。在那灰尘里,几乎可以听得到文明的呻吟。

  可这是现实,精美的文明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发展作基础的时候,那么无论多少精美,都不够要沦入强盗的手中。无论再痛,无论心理上多么难以接受,这却是不可被抹杀的现实。

  城内的基督徒信,成群的聚集在教堂里。炮弹爆炸时的声音,让教堂里的祷告声变得像是暴风雪里一只火把的热量一样。在没有炮弹爆炸的时候,这种信念可以提供一点点的温暖。可当爆炸让教堂也跟着颤抖,那彩色的玻璃窗也被震撼成了一地碎片的时候。所有的人才明白,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今天已经走到了将要结束的时刻。

  在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海滩上,叙利亚与埃及的步兵,已经排好了他们的月牙阵,布置在后面的火炮,也附和着海上舰队的舰炮,一起向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和城内进行猛烈轰击。

  这种打击尽力被集中的城墙以及其他防御设施上,因为赵伏波说过,这座城市之中的艺术珍品以及学者、工匠、书籍都有“华夏帝国”的。对于埃及国王以及叙利亚的苏丹而言,是“华夏帝国”的东西,就与天上的神的东西差不了多少。为了这些东西多死些士兵,与他们本身的胜利没有更大的关系。

  他们两人只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是不是能够得到那个“阿拉丁——阿卡德大帝”的赞赏。只要在整个阿拉伯帝国里,他们都是“华夏帝国”最重要的盟友,那么他们的目的就完全达成了。

  而这一场充满了政治阴谋的战争,就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持续下去。

  第145章 来自于小民

  相对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海军,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准备了5o艘战舰,同时还有更多的“大鲸级运输船”运载着多达5万名埃及步兵。此刻他手中的望远镜看着君士坦丁堡这座著名的城市,时不时把手上夹着的雪茄烟送进嘴里,但他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运转。

  就阿拉伯帝国控制的区域里,也许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是第一个懂得“华夏帝国”将会控制整个世界的国家。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作为在历史上大书了一笔的,马穆鲁克帝国的创始人,他比起阿扎姆突兰沙苏丹那是要懂得思考的多。

  “华夏帝国的军队,应该给起我们埃及军队还要强得多。回想起来几年之前,当时的华夏帝国还是一个只有2ooo多军队的势力,可现在……”

  当他想到现在的时候,他心中摇摇头。明白现在他们是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国家,虽然个别地区还有待片伐,但在他脑海里那不过是一些达成目标前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情节而已。

  “他们制造了全世界军队需要的火器,这还不包括他们自己军队用的,更加厉害的火器!可搬着指头算起来的话,整个华夏帝国控制的,才有多少人。也就是一个华夏岛而已,为何会达到这样的程度呢?”

  这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时常思考的问题,他不像是阿扎姆突兰沙苏丹,脑袋里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忠诚于“华夏帝国”或者说忠诚于“阿拉丁——阿卡德大帝”,另外一件就是去抢所有不是“华夏帝国”盟友的国家、民族或者势力。倘若硬说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他那每天香艳旖旎的生活。

  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并不是这样想的,他希望将来在阿拉伯帝国控制的范围里,埃及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那么他就需要想到,为何“华夏帝国”会如此强大。他在自己的国家里,有一套相对公平的法律。同样那里也不允许宗教干政,也不允许宗教的对抗,而且他同样使用了一套严厉而又严格的法律。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埃及这几年的发展比起阿拉伯帝国其他的国家,也包括了欧洲的那些国家,发展的都要迅速的多。甚至一些风力的设备,也已经投入到使用之中。最少现在他们可以生产不错的面粉,以供应给其他国家,或用来换取“华夏帝国”的武器装备。水力磨面设备磨制的面粉,让埃及能够比用同样的麦子换来的装备更多。

  然而,埃及依然没有科学研究机构,因为埃及不是一个宗教极权国家,因此这里的科学发展受到了“华夏帝国”的严密关注。发现一个人才或者说学者,就挖一个。而埃及恰恰是最亲近“华夏帝国”的国家,这里的百姓们对于“华夏帝国”的认同度也最高,因此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埃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

  这一直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苦恼的地方,不过他能理解,“华夏帝国”这样做,不过是因为不喜欢别人来与他竞争就是。但深层的关于科技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决定,他却还没有认识到。但他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华夏帝国”的管理体制之下,会让他的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埃及因为科技的创造力被“华夏帝国”垄断并掠夺,但经济发展上,有了充分自由的百姓们,让埃及的经济充满了活力。

  “如果不是那些自由了的百姓们,我们如何会变成地中海贸易之中的大国呢!这些小人物,如果有机会的话,就会有更大、更多的作为。”

  这是这几年以来,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最大的感触,因为埃及的经济可以说用“腾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这些恰是因为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当时借助“华夏军”的力量,用铁腕迅速平定了国内的“宗教冲突”以及宗教干涉行政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从亚丁行省看到的情况,他几乎完全照样搬到了埃及去。

  原本埃及就是一个富有水力资源,而又农业发达的地区。在这样相对具有法治的情况下,科技发展虽然受到制约,经济的发展还是迅速使埃及富裕、繁荣起来。

  不过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从来没有把这当成是自己的功绩,做什么勒石刻功的勾当。而是通过埃及的报纸,把这种功劳放在了所有埃及百姓的头上。甚至为了这件事,他还曾经在报纸上发过如下的公告。

  “埃及的人民永远是伟大的人民,你们用努力来证明,这个国家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国家。而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小人物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建设者。在此我借助报纸向所有埃及的百姓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努力,感谢你们建设家园的热忱,我相信在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下,埃及人的生活会变的更加美好!”

  只不过从百姓们想法里,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只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试图更好的活下去而已。但当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这样说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也正是因为这种自豪感,使埃及人可以牢牢的团结在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的周围。

  正是因此,如果论极真正的国力,那么埃及应该是除过“华夏帝国”之外的,这个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因为如果没有制约的话,良好的经济很容易就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对些赵伏波在祝贺埃及人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同时,发出了如下的命令给水蛇腰法蒂玛。

  “密切注视埃及方面技术发展以及学者的出现,宗旨是一个都不能留给他们。无论是在校的优秀学生,还是有教堂的成年人,一个都不能遗漏!”

  第146章 小小的警告

  5o艘战舰上,共装备了5oo门火炮。它们开火时的威力是巨大的,甚至齐射的时候,会让战舰也向后产生移动。就在炮击的同时,步兵们从船上用绳网下到小艇上抢滩登6。然后他们从6地上控制通向君士坦丁堡的通道,与此同时另外一侧登6的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叙利亚军队的步兵,同样靠近了君士坦丁堡。

  两个方向的严格包围,让城中的十字军以及拜占庭帝国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向组建了新的“圣殿骑士团”的英诺森四世教皇求救,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果有谁可以救君士坦丁堡,那么就只有那位教皇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他与那个被称为“阿拉丁——阿卡德大帝”的,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皇帝,有着相当不错的交情。否则那位皇帝殿下,不会在教廷军队在欧洲被打败时,带着他一起到达塞浦路斯。

  而且这一段时间,他在塞浦路斯的时候也没有闲着。毕竟,全世界基督教的教堂,依然是他的势力范围。在到达这儿之后,英诺森四世教皇很快重新建立了他的权威。不但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同样包括了英格兰、法兰西以及欧洲所有的国家。与此相对应的是,从欧洲收上来的什一税,又再度开始充斥了他的库房。

  而且因为与赵伏波的“协议”,欧洲的强大国家都已经开始公开支持教皇对于世俗世界某些方面的干涉。比如说,因为支持教皇掌握的“宗教裁判所”,那么教皇对于各国国王的控制力下降,而且对于国王的人选他只有宣布权,而不再拥有决定的权利。当然,这样优惠的政策,仅仅只有“华夏帝国”在欧洲的盟友们才有资格获得。

  正是因为这些权利,所有英诺森四世教皇再度有了巨大的金额来组织起他的,新的“圣殿骑士团”。只不过此刻的骑士团,已经不再是骑士长枪与骑士剑的配合。它完全是火枪骑兵的装备,也将会成为未来的神圣之国的主要武装力量。至于神圣之国,不过就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的欧洲部分以及亚洲的很小一部分。

  之所以如此分配,是赵伏波绝对不会允许如同突厥这样的,在未来可能对“华夏帝国”不友好的族群发展起来。相信有了火枪骑兵的教廷,会很容易把那个民族消灭掉。而且那一片土地,北面隔是黑海是钦察汗国,东面是叙利亚,西面是教皇的神圣之国。

  对于突厥人而言,跑不是个办法,不跑同样不是个办法!想过上几百年来与“华夏帝国”谈新疆的归属,那么他们现在就要亡族。在神圣教廷与钦察汗国、叙利亚王国三个势力夹击之中,相信过不了多少年,再想找他们的踪迹,那就需要考古学家们好好努力了。

  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英诺森四世教皇向拜占庭帝国以及那里的十字军的求援做出了如下的表示。

  “……如同你们所知道的那样,埃及人正在围攻塞浦路斯,我们的力量都被牢牢的牵制在这儿。虽然我们的圣殿骑士团组建工作相当顺利,但缺乏足够的战舰以及运输船舶。因此我想到了这个世界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就是那个东方来的皇帝陛下。

  阿拉丁——阿卡德大帝虽然有一个阿拉伯式的名称,但他事实上对于我们以及阿拉伯的宗教是一种公平的态度。就我个人而言,相信他会在这件事里主持公道的。只是由于此刻这位陛下,正在进行着另外一场战争,所以暂时来说还抽不出身来,不过只要时间允许,我保证华夏军一定会帮助我们,而我本人也将率领新的圣殿骑士前往君士坦丁堡,以帮助你们对抗阿拉伯人的进攻!“

  这些明眼人一看,就该懂得不过是一个搪塞的理由。试问,英诺森四世教皇是想建立一个完全属于教廷的国家,他如何肯要那里的世俗君主们呢?而且这时在欧洲的会议里已经秘密形成了协议的事情,他一个人什么也改变不了。因此,虽然君士坦丁堡的基督徒将会在这次战争之中受到损失,不过就英诺森四世教皇来说,将来在他的控制下,一个强大的教廷一定会出现。那么现在牺牲一些人,那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当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在埃及以及叙利亚军队围困以及连续炮击的状态下,接到了来自英诺森四世教皇派一名大主教当特使的信件时,他们知道他们已经被整个欧洲,以及欧洲所有的君主们所抛弃。而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在两个舰队加起来,多达7oo门的舰炮,再加上6军的多达5oo门的火炮不分昼夜的轰击下,这时已经变成了瓦砾。

  虽然炮弹并没有飞进城市里,没有损坏那些从拜占庭帝国开始建国时的,那些带有强烈罗马味道的建筑。但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对于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的选择无非就是,要么守着这罗马文明最后的遗迹进行殊死的战斗,要么就面对强大的阿拉伯军团投降。

  而且一些聪明人已经开始置疑起埃及、叙利亚以及“华夏帝国”的关系。但这件事很快就被城里的大人物们制止,他们不是下层人员,他们懂得什么是“政治”的需要。因为在埃及以及叙利亚军队的连续轰击下,他们已经打算投降了。不过在分析了目前的状况之后,这些官僚们算是做了一些人做的事情。

  不久之后,两封降书分别送给了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以及阿扎姆突兰沙苏丹。

  “我们宣布投降,但作为君士坦丁堡的拥有者,我们恳求你们不要破坏这座城市。相信对于古罗马文明非常感兴趣的华夏帝国的皇帝陛下,不会高兴你们那样做的。因此我们可以率领全部的军队出城投降,但希望两位阁下不要进入这座城市!”

  第147章 奇怪的占领

  这只说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占领的态势,两支强大的远路而来的阿拉伯军队,这时都驻扎在城外要不是就在船上。根本不到城里去,难道这真的是因为那封信的原因吗?

  事实上诸位读者知道,这座城市是与英诺森四世教皇有协议的。可以说远道而来的两支大军,都已经在前期的劫掠之中收到了回报,此刻这里的事情基本上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他们不会直接所城市交给英诺森四世教皇,相信这两支军队不走,教皇也不会敢于来到这儿,所以双方都在等着赵伏小以的反应。至于赵伏波的打算,自然要是把整个拜占庭帝国里的学者们梳理一遍,同时把这里的财富梳理一遍。教廷对此有些担心,那位事来了教皇书信以及促成了投降事宜的大主教并没有离开这儿。

  他同样在期待着赵伏波的到来,说来还是个熟人,他就是那个热那亚的主教——巴多罗买。他曾经在英诺森四世教皇组织的教廷军与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在都灵进行决战。到赵伏波率领当时的“华夏羽林军”赶到后,整个战场上因为当时西班牙的军队,而局势完全改观,教廷也不得不与赵伏波签署城下之盟。

  等教皇到了塞浦路斯岛的时候他才真切的感觉到,他在对抗什么样的势力。塞浦路斯,这里是地中海上的一个重要船舶补给点。因为在大航海时代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商人们。那就是一条船上,到达目的地,货物与补给的比例应该是多少。一来当量操纵船的人比较多,二来船的载重量也十分有限。

  那么当“鲸级快速运输船”出现之后,成了多方抢购的目标。可惜的是,这种快速帆船出售,也仅仅只出售给自己的盟友。而且“华夏帝国”的盟友们对于这件事也非常认真,作为国王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商船队保持强大会带来多少利润。然而,这不会阻止商人们为了赚钱,而挖空心思做某些手段的。

  因此以法兰西皇帝路易九世以及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代表的欧洲诸强,他们率先把火炮搬上这种“大鲸级快速运输船”然后与普通商船组成大的船队,来进行远程的商业交易。这避免了华夏帝国技术秘密的泄露,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皇家的收益。因为这些大船队,都由皇家牵头,然后私人募股组成。股东们的获利之中,还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保护费,作为护航的费用。这样的好处会产生规模效应,甚至补给也可以集中装在一条船上,其他船只就可以满载货物。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欧洲人终究对于技术有着等于的敏锐。这依然是其“传统文化”造成的,毕竟他们不像中国人因为农耕文明而更容易聚成大家族。因此许多欧洲的船只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使用那些畜力驱动系统。虽然他们不懂得物理学,造不出那种大大的船用螺旋桨,但明轮船却可以造就的出来。

  这当然会降低那种驱动系统的效率,不过在商人们的眼里,时速快一节,往返航程上用的时间就得节省好多,而这就是金钱。如果说别人不懂得,那么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商人们那是太明白了。无法得到船舶的人,就依靠去那些船上参观,然后仿造。只不过这种船也只在发些非“华夏帝国”盟国有些市场而已。

  但终究证明一点,因为地中海商业文明的发达,对于效率以及技术,欧洲人有着特殊的爱好。这一点,是当时的大宋、后来的大明以及未来的大清所远远不及的。现在有了“华夏帝国”,自然那些国家已经没有建立的机会了。最少因为清是后金人,随着“华夏帝国”的建立,金人会死得相当彻底,最少蒙古人不会因为他们自己的脑袋,而留下金人的脑袋,最少负责任的说,大清永远不会出现了。

  这些变化是英诺森四世教皇,在塞浦路斯岛上看到的。甚至通过在这里的谈论,他也知道了最初赵伏与路易九世以及阿图瓦伯爵之间的恩怨。也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何当时教廷受到攻击的时候,法兰西皇帝路易九世这个虔诚的“完美怪物”,居然并没有发言阻止。

  “我真蠢,居然相信了阿图瓦伯爵那个混蛋,如果不是他的话……”

  这是在塞浦路斯岛上看到的事情,让英诺森四世教皇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打算。是的,完全改变。他不会再与“华夏帝国”作对。如果问他在这儿还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今天的塞浦路斯倘若再想来攻打的话,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这里的军队,作为华夏帝国的盟友,自然也有着先进的火器。

  只不过地方小点,军队也少点,在接纳了英诺森四世教皇之后,得到了“秦皇ap”级战舰,以组立他们自己的海军。而且当时的“秦皇ap”级战舰,依然装备的是“飞燕iii型弩炮”。那么现在,当他们派了特使,并夹带着英诺森四世教皇的特使,庆祝赵伏波建立香格里拉行省时,同样得到了保证。即华夏帝国将会向他们出售“地狱使者”型舰炮,这是用“地狱使者型野炮”改装而成的前装火炮。

  这一切的变化,让英诺森四世教皇决定,教廷首先要与“华夏帝国”尽可能的合作,至于其他人,等他人打得过“华夏军”再说吧。

  正是因为如此,那位热那亚主教巴多罗买被派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在这儿第一的要务不是协助抵抗而是劝降。甚至那封投降书里,提到赵伏波的原因也在于,他要尽力保持君士坦丁堡这座富有罗马情调的城市存在下去。

  而这种威胁自然也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考虑,才出现了这奇怪的占领。

  第148章 美丽的阳光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君士坦丁堡?那座城市的名声我倒是听说过,不过一直没有去看过就是了!”

  说话绮丽尔坐在窗前,阳光从户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