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17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说还给任何国家。
对于民族自决之后,要求脱离“华夏族”的种族。“华夏帝国”的政策是,人可以走,东西及土地那是属于“华夏帝国”的,任何人也没有资格带走。另外他们脱离了“华夏族”就不是“华夏族”,因此及时驱除出国境,并在国境之外以对“华夏族”不友好的种族那样,设法让这个种族在2oo年之内完全灭种。至于文化,去华夏帝国的博物馆里找吧。赵伏波使用的是什么手段,这件事会在将来说到,大家要记得那种办法极具先进性。
说完了正事,赵伏波打量了一下自己眼前这个年轻的军官,不禁又要摇摇头。
“李彦简,我说你小子是不是当兵当傻了,见了爷爷也不知道叫一声!”
对于赵伏波的话,李彦简只好嘿嘿笑起来。有什么办法,“华夏帝国”的军校里就是这么教的,任务第一其他在后。连续几年的书读下来,李彦简的眼界是开了,对于过去的文化已经完全被他扔到了一边。这是“华夏帝国”里最普遍的作法,一是新文化更加平等自由,其次新文化也是与世界文化融合过之后所生产的文化。
说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与整个世界的文化相比,又要略差一畴。对于文化,“华夏帝国”一向用的是拿来主义,用得着的就拿来,影响科学发展的文化,又被迅速的丢进臭水沟。听到长官命令,李彦简笔罢之后,才向王文统一抱拳算是行了礼。此刻在“华夏帝国”的俗礼主是抱拳一恭,军官依然有些像罗马帝国的军礼那样右拳击左胸。
“爷爷!”
王文统只是微笑着点点头,他身上宋儒的影子还有,但随着视野的开阔,随着看到的种族越多,看过的文化越多,他想到的也就越多,改变的也就越多。
恰是因此,王文统认为,抱残守缺而不放眼世界的人,那就如同井底之蛙那么可笑了!
第92章 开挖苏伊士
巴库,从公元8世纪时,就已探明这一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9-1o世纪时开始开采石油,12-15世纪这里的石油运往东方各国。据史料,阿塞拜疆于公元1o世纪就有挖井汲油的记载,这里的石油具有埋藏浅的特点,只要挖到地下1o-12米即可出油。
不用问,在这里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采油区,以供应华夏岛所需的消耗。自从赵伏波到达这里之后,主要在建立三条道路和两个港口为主要任务。一条是由巴库通向波季的铁路,另外一条就是从这里通向华夏岛的海上商路,它将经过黑海、地中海和未来的苏伊士运河到达华夏岛。
此刻在木刺夷之战中俘虏的奴隶们已经开赴运河区,虽然这样的施工要慢些,但现在已经开始了。虽然施工的人有着良好的工具,但并没有什么动力的挖掘设备,但施工手段却是这时最快的一种手段。那就是高压水,虽然华夏帝国提供不了蒸汽的挖掘机,但有火药和风力、水力混合动力。
在阿拉伯大地上,主要为沙石结构的土地上施工,倘若用铲子一铲铲去挖,那实在是一种相当笨的办法。马丁记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埃及的工兵就是用高压水龙的以色列人控制的运河段的河岸上,冲开了对方的河岸以及沙堤,从而使自己的军队得以迅速渡河。
因此,开掘苏伊士运河使用的工具,是足够的已经量产的火药与高压水龙。虽然比起挖掘机械来,这依然是相当原始的设备,但不要紧相信“华夏军”会在将来的战争里取得足够的俘虏。当然,开掘运河马丁也吸取了他所知道的运河开掘过程之中的教训,那就是瘟疫横行,埃及人劳工死亡达12万人。
所以这一次使用的相对好的那种帆布活动房,另外也要求每个营地构筑都要先建立相对卫生的生活区。甚至为此“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拿出了水过滤系统以及那种海船上用的离心式淡水生产设备。这当有效降低霍乱以及痢疾以及其他流行性疫病的发生。另外一种东西就是大蒜,这玩意可以说是防止多种肠道疫病的好食品。
苏伊士运河的工作起自苏伊士城,虽然单头施工的速度不会快,但此刻“华夏帝国”手中的劳工也不多。除过不付工资的战俘之外,还有来自亚丁行省、其他阿拉伯地区以及埃及的劳工。在保证提供足够食物的情况下,这些劳工基本上要不了多少钱,因为诸地的国王们更喜欢军火。
运河区,则已经在巴格达哈里发木斯塔辛、埃及王国的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叙利亚的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支持下,这里成为华夏帝国的固有领土,除过运河本身之外,运河两侧5公里范围内,全都是华夏帝国的领土。同时这些阿拉伯帝国的元首们,也用“伊玛目荣耀”来号召阿拉伯百姓,为了“幸福之路”而参加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随着运河的施工的进度,同时运河两侧还会有各一条铁路以及公路通行的道路。这些道路一是因为施工时运送物资所需要的运输能力,另外就是在将来华夏帝国在面对入侵的时候,可以用这些快速道路让自己的军队迅速调动。
当然,此刻的工作仅仅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而且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在完成了对拜占庭帝国以及对钦察汗国的作战之后,才有可能大规模开始的。这种看法包括了埃及王国的国王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以及叙利亚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两人。他们并不愿意派出过多自己国家的劳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想让自己国家农业发展停滞。
因为他们对于“华夏帝国”的忠诚,他们获得了来自“渗灌”以及自然肥料的生产方法。并以此两个国家在干旱地带开辟了大量的属于国家的新农田,方法是只租不售,向国家交纳不多的税收,只要不弃耕租种者就可以永远使用这些土地。作为这时的游牧业比较发达的埃及以及叙利亚,这种依附城市存在的农民,比之游牧的部族显然更容易管理。也恰是因为这样的大片具有灌溉能力的农田出现,导致他们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完成这些工程。
也是因此,诸国都在考虑用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的俘虏,来填补“华夏帝国”的劳工缺乏的态势。不过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能够寄予希望的依然是来自于东方的人口。毕竟这时的大宋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与让他们在战争之中一无所有,不如把他们从火坑之中接出来。
同样运河区两岸要建立一些城市,不过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同样未来的“华夏帝国”将会实施农业土地国有的手段。也同样是只租不售,国家始终监督着预防土地兼并的事情出现。不过相信未来的“华夏帝国”不会缺乏耕种用地,同样也不会出现土地被聚集于少数个人的手中。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华夏帝国完成了工业化改造的时候,对于土地诉渴求将成资本的需求之中消失。
至于运河区,这是为了未来的安全所考虑的措施。两侧的土地将会完全由来自大宋的普通人来经营,由此把这里与均衡遥远的“华夏帝国”联系起来。虽然说是“华夏帝国”遥远,但事实上中东这里作为亚洲与欧洲的交界之地,始终会保持着足够的军力来维护这里的秩序。
下面,众望所归的事情,就是关于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占以及对于钦察汗国的战争。而这时由倚丽尔公主以及朱莉安娜、索菲娅率领的已经完成了整编的“华夏羽林军”离开了华夏岛,她们将护送着大批的物资前往赵伏波所在的地区,以完成那里攻击钦察汗国的准备工作。
战争即将开始!
第93章 已经不是他
赵伏波在巴库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汉武”级战舰所配备的“阎罗追魂炮”以及“龙熄臼炮”,没有火炮之前他们对于黑海以及里海附近的压制,根本无从提起。只有具备了战舰之后,才能够谈及开始向钦察汗国开战的事情。在夺取了巴库以及波季两地之后,船坞以及港口都在当地人的建设之中。
这里的船坞里,已经开始制造“汉武”级战舰,有马丁在自然一切都好办。而且“汉武”级战舰的生产并不是十分困难,最少因为模块化加工,比起普通船只造起来速度还要快些。只是工具以及可以领导着劳工工作的人员还是太少,这些都得来自华夏岛。
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甚至在完成了夺取波季以及巴库两地之后的几个月里,从华夏岛才派出了携带大量材料、人员并由华夏羽林军保护的建设者们才上路。而在这之前,倒是钦察汗国的人先到了,他们派来了求和的特使。而且这一次他派的使节是由自己的大儿子——孛儿只斤,班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为首领,可见他的求和之心。
带着使团的兄弟俩在越过高加索山脉之前,就派人给赵伏波送过信去。然而还没有等他们的集合越过高加索山脉,就已经被“华夏军”的人拦截住了。这只说明一点,想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过去,那是绝对不容易的事情。
如同所有驻防的华夏军一样,方圆百里都会被幽灵军的士兵侦察到。虽然华夏军并不怕敌军的偷袭,但他们绝对不喜欢被人偷袭。所以5ooo名幽灵军的士兵,在这时就带着“战场侦察照明系统ii”系统远远的被放出去巡逻,在这种情况下想偷袭“华夏军”,那么面临的问题就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步兵与掷弹兵,还要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骑兵的攻击。
一直停留在山地另外一侧的蒙古使团,自从派出请求接见的信使之后,兄弟俩人就一直率领着使团停留在他们的营地里。平时除过偶尔出去打打猎散心之外,就一直在营地里等候。他们的营地建立在一小片草原上,如同所有蒙古人一样,对于草原他们情有独钟。但这样悠闲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华夏军派来的人就到了。
那是一队2oo人的枪骑兵,如果按照现在的编制大约算是个连队,而且率领的大约就是都尉一级的军官。此刻随着军队的规模扩大,“华夏军”已经实行的五等三军衔制度,如同大家知道的那样,军衔依然是军士、都尉、校尉、骠骑、羽林郎五等,只不过军衔同时又分为上中下三级。例如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都尉自然同样。
率领这一队华夏军的士兵是个下级都尉,自然也就是刚刚从军士升上来的军官。这种情况在每次大战之后的“华夏军”之中是多见的,因为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他们,这时个经过再度培训考核往往会担任上一级的军官。同等官员的升迁考核,可以在军中完成。跨等升迁的情况就必须要到军校回炉,比方说从军士升迁为都尉的升迁,这样的军官显然是刚刚出军校校门的。
在草原上目光几乎是无拘无束的,离老远蒙古人就发现了来的军队,尤其是前面那面烈火金龙旗,在草原的绿色前景下分外分明。不过如今的烈火金龙旗已经有了本质意义的区别,金龙组成了的宋字的狂草,这时已经变成了“华夏”二字。这也表明从现在开始,华夏皇族与大宋皇族的最根本性的区别。
那就是大宋皇族代表的不过是皇家的利益以及他们的贪婪,但华夏皇族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当然同样“华夏帝国”也非常贪婪,但他们只把贪婪的目光放在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身上。至于华夏人,与世界上的人口相比,依然还是绝对少数的。
领队的军官是一个年轻的将领,马鞍旁的皮枪套里插着他的步枪,马鞍的另外一侧则是斩将刀,腿侧则是他的左轮手枪。此刻既然到了空气清新的草原上,又为了吸烟方便,所有的人都把脸甲的一侧打开。从年轻人的脸上我们发现,这又是一个我们已经熟悉但有了巨大变化的人,他就是郭侃。
如今的郭侃已经如同赵伏波一样,把他的大枪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以及功夫保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而身上穿的是“华夏军”的半硬式战车,使用的已经是全套“枪骑兵”的武器。此刻他率领着2oo人的枪骑兵,来押解蒙古使团前往巴库。之所以派他来,毕竟几个月之前,他还是一名蒙古军队的军官,而且对于那些人会比较熟悉。
当郭侃看到熟悉的蒙古军营,以及从营地里的旗子上,已经分辩出孛儿只斤班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都在营中没有离开。他的心稍稍激动了一下,因为在过去的时候,他与孛儿只斤阿速台的关系是不错的。只是这时自己来这里可不是来与他叙旧的,而且在对待外国使节上,“华夏帝国”虽然还给他们留了些面子,但其实是非常没有没有诚意的。
比如说外国使团不得随意离开指定的路线,外国使团不得直接向“华夏帝国”采购任何物品,同时外国使团的保护力量唯一就是“华夏军”,而最重要的一条是任何外国使团里的任何人,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
尤其最后这一条,实在是有些不大讲理的。因为“华夏帝国”是允许公民们拥有武器的,甚至允许他们拥有使用民用弹药的热兵器。当然被排除报如同手雷、火炮之类的武器。但他们居然不允许外国使团携带武器,而且是连装饰性的武器都不允许携带。
这让郭侃有些犯难,因为他知道蒙古人生活是离不开刀子的,那玩意就如同汉人的筷子一样,所以随身小刀算不算武器呢?
第94章 华夏的规矩
对于郭侃提出来的问题,但赵伏波对于这件事的回答如下。
“到我们华夏的地头,他们就得守我们华夏的规矩。所以他们可以选择用我们的餐具,或者选择不吃也行。但要进入我们华夏国的领土,这就是任何人都必须守的规矩,不然的话就叫他们混蛋!”
是的赵伏波对于蒙古人没有丝毫好感,尤其是在木刺夷那里吊死了一大堆俘虏之后,就更是如此。至于说到谈判的问题,现在是蒙古人来求生的,对于赵伏波的问题仅仅只在于,消耗多少子弹的问题。而且他们是来求和的,就该表现出求和的诚意。又想求得饶命,还想要尊严,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吗?此刻的“华夏帝国”,已经准备彻底消灭整个蒙古帝国,同时也会杀掉所有不服从的人。反正不是华夏人,死多少人都没有关系。
因此要想求得活命,自然要把脸面全都放下来,倘若不然就回去等着灭族吧!
这就是赵伏波对蒙古的政策,没有什么说的,对付侵略者就该有这样的手段!
因此郭侃靠近了蒙古大营之后,没有立即进去,而是派出了一名信使。
“蒙古鞑子听着,我们是奉命押解你们的人枪骑兵,所有人立即放下武器,大开营门准备迎接!”
孛儿只斤阿速台一听就火了,作为战场上的战将,他并不怕打仗。虽然来前赛因汗拔都与父亲大将军蒙哥一再告诫,绝对不能轻易开战。而且就算委曲些,能把开战时间拖得越久越好。当然,最好的结果是用永不再犯境为保证,结束了双方的战争最好。
“这些个狗南蛮,如何敢对我们这样说话,大哥!”
乃兄孛儿只斤班秃同样感觉到了屈辱,只是他继续父亲的那种性格可能要多些。他转过脸去瞪了一眼兄弟,放眼望向自己的营盘里,大约总是全都不大服气,许多人手抓着刀柄,只等一声令下就出去拼命的。孛儿只斤班秃咬了咬牙,他何尝不想痛快一战,即便是死了也无所谓。
只是回头一想,来时父亲与叔父的淳淳告诫,他长长的舒了口气。接着转过脸,背过别人的目光向兄弟孛儿只斤阿速台低喝了一声。
“收起你的嘴脸,难不成你忘记了来时父亲的教诲了么?此行固然要受些屈辱,但只要拖得时间足够,一切都还可以从头来过!”
看着兄长的怒目,孛儿只斤阿速台收敛了自己的态度。毕竟他与兄长是乞和来的,倘若要是因为脾气坏了大事,那可万万不妥的。只好狠狠的瞪了一眼外面的,已经展开了战队队形的“华夏军”,完全收拾起自己的心情。
上一次战败回到钦察汉国之后,惊魂甫定的赛因汗拔都与大将军蒙哥有了新的想法。木刺夷一战之中,战场上的经历让两人大为吃惊。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遇到那样的火力。天空里如同万道火蛇那样飞舞而过的火箭弹,以及那立即让他们的骑兵变成了大片尸体的攻击,这让他们感觉到由衷的恐惧。因此这一次的求和之路,是要委曲求全的。
“你兄弟二人此去一定要万万小心,不可坠了对方的圈套,让我们背上开战名。想来你们去了是要受些委曲的,只是……”
说到“只是”的时候,蒙哥大将军止住了话头。蒙古从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向谁委曲求全过。但显然这一次他不得不开这个先河,甚至他有些拿不准,这一次的求和之旅要付出多少尊严才够。
无论蒙哥大将军又或者说赛因汗拔都,都是这个时代里极为有勇气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害怕,并轻易就想到求和的问题。而是在于,他们通过战场上的较量之后他们知道,那样的力量最少他们现在没有办法抵御。为今之计只有拖延时间,拖得越久越好。只有拖得久了,才能重新训练出使用火器的军队来,也只有那时才有机会与“华夏帝国”再争天下。
这一次孛儿只斤班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来时候,带了大批的金银珠宝等等财富,目的是要双方以高加索山脉为界,不再互相侵扰,同时希望能够与华夏帝国展开贸易。毫无疑问,展开贸易的同时,自然也是希望能够招揽到人才,并得到关于“华夏军”武器装备的秘密。
“罢了,让营中的士兵放下武器,另外阿速台,你便去把他们迎接进来。”
孛儿只斤斑秃并没有多说,只是从他的叹息声里孛儿只斤阿速台也听得出来,兄长心中的郁闷之情。他知道此刻作为使节,兄长肩负着极重的使命,倘若自己不加以配合的话,恐怕他的负担那就太重了。
“诸军听令,所有刀枪武器入库,在营门摆下香案!”
摆香案,这是与过去的宋朝官员们打交道时常常要备的东西,似乎走到哪儿都要拜拜天地。只可惜天地可没有让那些宋廷的大官们保持他们的廉洁,在背后那些大官们该收钱的时候,一点也不会手软的。几次接触之后蒙古人就认识到,大宋的多数官员,只要拿出些黄白之物,又或者许以高官厚禄,就不难从他们身上获得回报。
金人控制的秦桧,到后来的其他j佞,里通外国的大臣不胜枚举。更多的则是望风而降的各地官员,让侵略大宋的金、蒙都省了不少的劲力。那么这一次来的所谓“华夏”的官员,是不是依然还如同大宋的那些官员一样“容易打交道”呢?兄长二人心中无底,但依然还是抱了这个希望。
有这种希望不奇怪,但倘若他们与“华夏帝国”的官员们打过交道就会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官员。而华夏的规矩又是什么样的规矩。最少可以肯定一点,天下所有具有野性的游牧民族都不大能接受得了。
然而问题在于,华夏的规矩是不接受就去死,他们愿意不愿意去死呢?
第95章 一起被枪毙
“居然是你!”
当孛儿只斤斑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看到来押解他们的人时,脸上顿时就起了浓重的阴云。如今的郭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虽然看到兄弟二人时,郭侃因为是敌对一方,不能致以军礼只好拱了下手算是打了招呼。
“哟,这不是我们的郭千户么,一小段时间没有见,倒是抖起来了!可惜尾巴摇的再好,不过是一条狗而已!”
虽然孛儿只斤阿速台与兄弟孛儿只斤斑秃并没有过多的反应,毕竟对方来这里是代表赵伏波来的,算起来也算是一国的代表,他们兄弟自然不会说些什么难听话。可是身边的诸将之中,有许多人还是识得郭侃的,尤其是木刺夷人与华夏军的大战之中,汉军的叛逃被他们认为是大败的原因。
那当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武器的差距实在已经不是一个质量级别了。热兵器与冷兵器的力量,不再是勇敢于勇气能够弥补的差距。就好比一个石器时代的人,不可能与一个核文明去对抗一样。倘若有一天“华夏帝国”有了飞行器,那时的对抗就是一个地面的种族对抗一个天空种族的对抗,那种对抗自然是差距更大的一种对抗。
谁也没有想到,大概包括郭侃自己也没有想到,又或者说他对于“华夏军”的蛮横还不大了解。那个破口大的蒙古将领话音还没有落,“华夏军”的队列里已经冲出去一个小队。为首的人到了那个将领身边,一下就把他扑倒在地。随后十个人把那个蒙古将领围在中间饱以老拳。
“做什么,你们做什么,我们是来谈判的!”
附近的蒙古人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屈辱,他们吼叫着向那些士兵扑过去。只可惜他们的武器已经被收缴,就算是想拼命也没有办法。而“华夏军”其他的骑兵这时催马来到附近,手中斩将刀轮开,大吼之中已经有数个蒙古人被劈翻在地。
这一次蒙古人是来谈判的,所以除过一些护卫部队之外,军中多是文官。见到如此凶恶的“华夏军”,他们才知道过去被他们欺负的其他各族的人,心中该是什么样的想法。
“住手,住手,谁都不准再动!”
华夏军是蛮横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为何对外国人如此蛮横,想必已经不需要解释。这让负责谈判的孛儿只斤斑秃知道,这一次的谈判恐怕并不容易进行。而且他带的人是来进行蒙古第一次求和的谈判,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屈辱,相信所有人都会明白。只是孛儿只斤家族的人,从成吉斯汉开始,都是能伸能屈之士。就像是成吉斯汉在初期,与金国合作时一样。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这是有前提与条件的。就好比原始的手工业,再如何“吃得苦中苦”面对机器大生产创造的效益,依然是不能相比的。
在孛儿只斤斑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的大喊之中,蒙古军的人还是听命令维持住了秩序。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蒙古将领,由其他人拖到了郭侃的面前。显然“华夏军”的士兵并没有手下留情,带有铁护指的手套,把那个蒙古将领打得已经口吐鲜血。但蒙古将领骄傲与强硬是发自骨子里的,虽然嘴里吐出的鲜血,已经沾红了胡子与胸前的衣服,但那个蒙古将领却还是硬挺着不跪。
“跪下认错!”
大吼之中,有人掏出手枪来,冲着他的两个膝盖开枪。随着两条腿受伤,蒙古将领再也挺不住了,但被压着跪倒的他依然还是破口大骂。
“郭侃,这个南贼,有朝一日……”
随着又有人用膝盖在他腹部顶了几下,受到重创的他终于不能再出声骂人。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紧紧的盯着郭侃,好像他已经被当成了猎物一般。这让郭侃心中好一阵不舒服,但《如山军令》之中规定的明白,对于这种死硬分子,一是要折磨到他服,第二是一定要他的命。原因在于,蒙古人已经被定义为侵略者,而根据《如山军令》侵略者是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光。
看着眼前的蒙古将领,又转向看看自己的拿着步枪又或者掏出手枪,与周围蒙古军人对峙的手下,郭侃心中叹息一声。他知道,自己倘若不能够维护“华夏军”的尊严,那么将来在这支骄傲的军队之中,将没有自己的地位。
因此郭侃掏出自己的手枪,接着顶在眼前那个蒙古将领的脑袋上。眼睛看着眼前的,大将军蒙哥的两个儿子。
“两位王子殿下,我想请你们听明白,我是华夏军营的少都尉,奉我们殿下的命令,押解你们蒙古人的求和使节到指定的地点。如果我们有求和的诚意,就完全服从我们的命令,否则我们会迅速离开。那么战争就会随时开始!”
用战争来威胁他人,这是“华夏军”的标准做法。最少“华夏帝国”没有打算与其他国家进行公平的谈判,因为没有一只狮子去与一只绵羊谈判。而蒙古人对于华夏军来说,与绵羊也差不了多少。如果不是此刻军队数量不足,恐怕华夏军早已经回国了。
孛儿只斤斑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对视了一下,从他们紧咬的牙关看得出,眼前华夏军的所做所为着实是太不给面子了。然而,为了达成此次议和的目的,就算是“华夏帝国”再出1o倍的难题,他们也不得不兜着。
“好吧,郭都尉,我们会接受你们的命令,而且我们保证完全服从!”
孛儿只斤斑秃知道,如果不服从见不到赵伏波,那么眼前的屈辱就算是白受了。哪知道郭侃随后又说了一句,才表明“华夏军”对于侵略种族的狠辣到底是什么模样。
“很好,鉴于蒙古人是侵略我们华夏故土的侵略军,而且眼前这个家伙伤害了我们华夏军军官的骄傲,所以你们必须出2o个陪着他一起被枪毙!”
第96章 他们会报复
可能有人会感觉华夏军太过于蛮横,有人会感觉华夏军太过于嗜杀,还有人感觉“华夏帝国”对于蒙古人一点都不讲策略与谋略。并因此而说,赵伏波缺乏政治手腕,那就是幼稚的人。
因此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时候,还去与侵略者玩什么手腕,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实在缺乏对中华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再谋略下去,是不是又要玩什么“抗议、抗议、严正抗议”甚至于又要玩什么“共同开必”的手段。倘若是实力的派别,也许需要这些手段,倘若是实力不对待甚至有着本质差别的时候还玩这种手段,那就叫sb
这从某国的数十年的外交成果就看得出来,朋友越来越少,来夺取利益的国家越来越多,最后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有效的自卫,连一些小爬虫也敢骑到肚子上拉屎了。说的是哪朝哪代,相信谁都清楚。
“2o个人陪死?这……郭都尉,我们是不是可以打个商量!”
郭侃手中的枪顶在那个蒙古人将领的脑袋上,眼睛看着孛儿只斤斑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兄弟,他的目光之中有些无奈。但作为“华夏军”的军官,军规如何规定,他就只能如何办。因为倘若他犯了军规,底下的士兵们绝对不会替他隐瞒。
孛儿只斤阿速台到底与郭侃相处的时候长了,看得出来郭侃是不得不如此的。他只好在心中长叹一声,不知道该不该埋怨当时父亲,在与木刺夷人开战之前不听自己的话。当时根据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告诫,就曾经告诉过父亲,不要与“华夏帝国”为敌,不要贪恋“华夏帝国”的任何事物,如果需要话,就支付对方要求的足够赔偿。
“那样,或者你们这一族还有光荣存活在世上的希望,不然……”
当时所有的人,也包括了孛儿只斤阿速台他自己,都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威胁。甚至当时他们对于这种威胁充满了反感,心中只是认为,想要财富难道不需要战斗吗?仅仅像是宋人那样动动嘴皮子,就一切都可以得到吗?那样想,岂不是太过于可笑了!
可当经历了木刺夷一战,所有的人都明白了,那绝对是一种充满了好意的告诫。倘若没有发生争斗,只需要退出“华夏故土”然后赔偿损失,那么就不会出现现在的问题。而现在,据孛儿只斤阿速台的猜测,想再谈判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的确第一次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告诫,以及允许赛因汗拔都采购军火,目的不过是让蒙古人要知难而退。事实上那时马丁已经根据经纬度确定好了双方的地盘,基本上现在蒙古在中国附近的土地,都是属于“华夏帝国”的,但“华夏帝国”不会反对蒙古人去征服罗斯,欧洲人、部分阿拉伯人。
便现在显然这个机会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华夏帝国”不太喜欢给别人机会,如果当时不是阿米娜说过蒙哥大将军算是一个聪明的人,那么连这个机会也不会有。那么现在,显然蒙古人再想要那样的条件,已经不大可能了。
感觉到兄弟碰了碰自己胳膊,随即又递来眼色的孛儿只斤斑秃知道,眼前的事情只好按郭侃说明的那样去做。因此他无奈的点了下头,只感觉眼前的“华夏军”在他心中变得使人敬畏起来。说到杀人,华夏军比蒙古人杀的更快,而且也杀得更有技巧。
就仿佛自己此刻不得不贡献出手下让他们杀,那么随后自己手下的团结就绝对会受到影响。至于拼个鱼死网破,孛儿只斤斑秃不是没有想过。但他刚刚也看了,别说自己的手下现在没有武器,就算让他们挎上长刀、背上滑轮弓、骑上战马。估计用不上1o分钟,整个营地里除过自己兄弟,不会再有人活下去。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和谈没有必要举行,而且所有的蒙古人,所有蒙古人统治的民族会知道,孛儿只斤家族家族不再有能力保护他们,不再是能力让他们获得安全而又具有尊严的生活。
“好吧,就是如此!”
郭侃点了下头,接着收回自己的手枪。
“好吧,大王子,你去挑吧!”
孛儿只斤斑秃的脸立即变得苍白起来,他的脚步刚刚一动,兄弟孛儿只斤阿速台却一把扯住他的胳膊。
“郭骠骑,这样吧,是不是可以由我来挑选!我是使团里主管护卫的军官,今日之事也算是我御不严的关系!”
孛儿只斤斑秃只感觉心中一酸,他转过脸去狠狠挤了挤眼睛,把眼泪从眼角挤下去。心中对于“华夏军”的担心却变得更加严重起来,同时对于父亲的判断则充满了敬意。很显然,“华夏帝国”是要把战争进行到底,而求和则是给钦察汗国一个喘息的机会。
虽然这几个月以来,征召了不少的新兵也打造了不少的火器,但今天只消把“华夏军”的“枪骑兵”一看就该知道,想要与他们对抗,那样的准备程度还差得远呢。甚至孛儿只斤斑秃有一种想法,即他认为父亲应该考虑一样兄弟曾经有过的建议。是不是可以完全与“华夏帝国”之间合作,那样的话,有了新式的火器,蒙古人不难在欧洲以及其他地方重新再打下大大的疆土。
恰在他想的时候,“啪啪啪”的枪声直接冲进他的耳中,打断了他的思绪。接着他一闭眼,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兄弟因为挑选族人让别人杀,而被其他人所愤恨。他也不忍心看到,被挑中送死的人眼睛里的绝望。这些事情,让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金人灭亡时那些皇族眼中的绝望之情。
“这……这难道是老天对我们的报复吗?”
是啊,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了今天孛儿只斤斑秃突然才感觉到,以及蒙古军的一些手段人,实在是太过于残忍也太过于没有天良,心中的担忧之情更重。
“他们会报复!”
第97章 说明了一切
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所谓历史的进程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历史的进程是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科技水平而决定的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就好比原始社会里,食物是最主要的工作。而到机器化大生产的时候,市场与原料将决定国家的兴亡。
而在某一个历史时期里,掌握着全球最高科技成就的种族,往往也就可以决定这一时期历史的进程。就好比在大航海的时候,第一个建造出适于远航船舶的国家,将决定历史的进程。
这样的论断,如同这个时代里的蒙古人是想不明白的。他们的脑袋不过是游牧的水平,而在这个时代里游牧文明对于农耕文明的侵略,在于他们机动性非常强的战术。但这是一种懵懂的天分,因为这时的蒙古人,并不懂得对他们的机动作战进行更深入的带有科学性的研究。
其实这时的整个世界都是如此的,直到英国皇家学会建立,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可以说这一举措为随后英国人在世界范围里获得了近乎3oo-4oo年的辉煌时代,并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的海上强国——日不落帝国。
孛儿只斤斑秃和兄弟孛儿只斤阿速台,在郭侃的押解之下向巴库前进。对于所有的蒙古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屈辱的行进方式。没有旗帜、没有尊严、没有一切。唯一使他们稍加安慰的是,在夜间来临的时候,郭侃会陪伴在他们兄弟身边。一起吃饭一直到他们兄弟休息了为止。
兄弟二人知道,这是一种变相的看管,只是郭侃把它做的像是陪伴一样。两个兄弟二人心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