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16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16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立即就以蒲金书向国家抵抗蒙古人的利器之名,授予了蒲金书一个提刑的官印,这一下蒲金书彻底成了官了。

  以此没有意外的蒲金书即不过分欣喜,也不会过分的担忧。昨天夜里,早已经由济州岛的岛主办公室主任崔红英代笔,向赵伏波发出了当世最快的报告。虽然时间上依然不免要晚些,但熟悉《华夏律》的人都知道,这玩意不犯法。因为基本上来说,欺骗外国尤其是敌对势力的人,在“华夏帝国”根本不犯罪。

  不过这一反应,实在是大出那位知府吴大用,吴大人的谋略之外。他搞不明白,那个乔装成为朝廷命官的人,怎么此刻就真的成了朝廷命官呢。只不过他此刻留在城里,根本没有出去,也就不知道在余玠大军里那些火器朝廷的实验。赶开了其他人之后,余玠摆出一付兄长的模样。

  “蒲贤弟,这火器的确是厉害非凡。有了这家伙,城墙千米之外即是绝地,擅入者有死无活。昨天你说你们华夏军的武器会更犀利些,那么你们的弩炮能击得了多远呢?”

  “我们?我们华夏军已经不再用弩炮了,我们的大炮射程比之远得多的多。”

  蒲金书并不担心把华夏军火炮的射程告诉余玠,而且还不怕他们仿造。说白了,后装火炮,凭这时大宋工匠的能力以及那些狗官的作法,有个3oo-5oo年无论如何都仿造不出来的。别说火炮,就算是那些炮弹,没有年1oo-2oo年才想得明白。

  事实也是如此,明朝中国首先出现了火炮,但那时因为元朝人的耽搁,大明的火器制造,已经落在了西方的人后面。不过在明朝的时候中国还是制造出了会“开花”的炮弹。即发射的不再是普通的实心弹丸,但那时因为有元朝耽搁的1oo多年时光,让我们丧失了完全领先世界的机会。

  随后还有一个同样极端愚昧的满清,如果不是汉人官僚里的卖国狗官,那么两样他们想要战胜大明,依然是没有机会的。但问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的“礼”以及这种糟粕所带来的危险,总让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最终的结果就是,由满清开始,中国陷入数百年之久的国耻之中。

  如果说马丁的那个时代,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历史,那么现在有了他有了他的学生赵伏波。他们将建立起来一个为科技界发展提供最良好平台的华夏帝国,而公平、自由的社会,也将打破一直绑住中国人才智聪明的头脑的枷锁。如果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中华联邦民族而言,四个字就形容的了——唾手可夺!

  “已经淘汰了!”

  余玠看着那些得到了新武器,而显得兴奋而又热闹的自己的手下,他喃喃的应了一句。从这一声上他的心情是可以听得明明白白的,因为刚刚的演示已经告诉他,这样的武器到底有多可怕。以后的战争也不再是扛着云梯爬城墙了。因为与“飞燕iii型弩炮”一起到位的,还有如同机枪的“诸葛连弩”。

  这样的武器只说明一件问题,那就是别说你人多,别说你们游牧民族有多凶悍。放在这种专门为了屠杀而制造的武器面前,不过就是一盘小菜。倘若看到这种武器还不懂得大叫投降,那么亡族灭种就是唯一的下场。毕竟在机枪刚刚出现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一天,就可能损失数十万人。

  “呼……”

  长长的出了口气,余玠转过脸来认真的看着蒲金书。他的心底里有一种忧伤,因为还没有来得及看昨天蒲金书给他的那些书籍,毕竟那些书也不能明着看。所以对于大宋,他还是有些担忧的。

  “蒲贤弟,如你所想将来这大宋将是个什么样的大宋呢?”

  蒲金书微微一笑,如此回答。

  “大宋?是谁的大宋?皇帝、狗官的大宋还是百姓们的大宋?如果是现在那个昏君以及那些狗官们的大宋,我倒宁愿余兄将来到我们华夏来。虽然是同一片土地、同一片天空,但我可以保证,将来的华夏帝国将是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再不受人欺压,永远也不会割地赔款,用女人和亲。知道我们殿下对于和亲是什么样的反应吗,他把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苏丹,那就好似高丽的国王一样的人物。把他的脑袋踩在脚下,告诉他再敢提和亲的事情,就骟了他!”

  一席话立即就说的余玠的眼睛瞪起来了,他没有想到那个殿下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物。按照他金饱读了四书一经的标准,那完全就是个活土匪,哪里有一点皇帝尊荣的感觉。只是想了一想之后,他又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只消看看眼前的这些,他们已经完全淘汰的火器就该知道,他们有权利不让其他人说话。恐怕面对他们的超级武力,其他人也只有听的份,不听……不听的结果不用去想了,有如此武力一个小孩子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他的嘴唇哆嗦了一下,接着喃喃的吐出来几个字。

  “这么说大宋真的要完?”

  哪知道蒲金书却在一旁,显得豪气纵天的模样。

  “不,我的余兄,不是大宋要完了。是一个新的中华民族注定要在这片大地上崛起,不要多最多十年之后,所有人都会尊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因为殿下说,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之!”

  第87章 真的会审案

  不管蒲金书如何说,对于余玠而言,得到眼前的火器对他来说就是重中之重。他断定倘若没有见过这样的武器,那么他所构建的防御体系,根本撑不了多少。而且面对蒙古人那样强度的进攻时,不懂得这种以“爆炸”代替“爆燃”的火器,那么大宋的江山实在是危险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野战火枪要成排施放才有威力,而且尽管要做一队接着一队开枪,以维持火力的强度。还有面对敌方重武武器的时候,要尽量先行摧毁。还有……”

  说到还有的时候,蒲金书从自己大宋官服的袖子里掏出把枪来。当然不是什么火铳,而是标准的“蟒蛇ii型左轮手枪”。这是他自己的防身手枪,虽然在“华夏帝国”里允许平民拥有枪械,但不允许拥有大威力枪弹。另外就是,枪是需要牌照的,而且持枪者每周需要进行2-4小时的枪械使用安全以及法律教育。

  尤其是蒲金书这样的大员出来,而且是到敌意深刻的大宋境内去,武器自然是要他带的,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赵伏波的命令。随同命令而来的还有一道附加命令,那就是在大宋境内做事的时候,必要时可以向一切不友好的目标开火,唯一要求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其实对于“华夏帝国”出门在外的人,无论是官员、军人又或者商人等等,他们都有一块金属牌子。以证明他是“华夏帝国”的人,同时所有非“华夏帝国”的人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同时有义务尊重他们的尊严。至于“华夏帝国”的人则拥有使用武器自卫,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以及尊严能够得到尊重。

  因此这块牌子往往被称为“杀人执照”,意思是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安全前提下,杀外国人不算是犯法。这样的法律,没有本国自身强大的武力保障,那是绝对不会实现的。不过现在所有沿海的城市、国家都已经逐渐在承认“华夏帝国”的人有这样的权利,就算不承认派艘军舰去轰上两轰也就承认了。

  余玠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蒲金书,不明白为何他要给自己这件东西。

  “唔,不是给您的,只是让你试试,这东西外面的人没有!”

  蒲金书的意思很明白了,那就是在他来看,余玠这样的忠诚于大宋百姓,而且有着大量实战经验的将帅,绝对是值得收纳的人才。固然想在“华夏帝国”成为人才,光懂得四书五经那是不够的,但想来那些知识对于余玠这样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东西。

  余玠不是要人把这种话说两次才能懂的人,他明白蒲金书是在不破坏规矩的情况下,让自己稍稍领略一下“华夏帝国”真正的武器是什么模样。眼前这杯青铜制造的手枪,别说用,即便是只用看的也该知道,这么复杂的东西,如果不是威力比火铳大的话,应该不会有人花那么大的力气制造出来。

  虽然他心中所想的制造,与“华夏岛”上的工业化生产完全是两事,但他的判断倒是一点也没有错。尤其是他在背着人的时候,放了6枪之后他明白这样的武器比起火铳来到底强到了哪里。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把手里的手枪掂了掂,心中猜测蒲金书不会把这样的武器送给自己,故然有些可惜。但他明白,自己也应该感激蒲金书让自己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明白了“华夏军”的实力。

  就如同这左轮手枪,只消看看蒲金书身边的护卫们就该知道,这些家伙是一长一短的双披挂。且不说那长的如何,只这短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射6弹,那么毫无疑问在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能够对付数倍于己的敌军。

  “蒲贤弟,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罢手中的左轮递还给蒲金书,后者接过来之后,就给手枪换上了新的子弹。当然,在如此做的时候,蒲金书也依足了华夏帝国的规矩,那就是如果可能的话,弹壳也要尽量收集回去。一来是复装枪弹,其次也是对于这种定装枪弹的秘密尽量保持长久。为了收集弹壳,在制造子弹壳的时候用了加入了一定的钢,使其具有微弱的磁性,以便于收集。

  余玠向四下里望了下,附近没有什么碍眼的人,而且刚刚自己试枪的时候,自己手下人已经开始拿着火枪试验了。自然那是有人在告诉他们该如何做的,借着那些枪声的掩盖,自己的试射似乎没有被人发现,余玠对于这件事相当满意。

  “那些火枪虽然速度慢些,不过我看威力也不错!”

  蒲金书收好自己的武器之后,才又朝余玠点了下头。

  “横阵齐射!这是我常听军官们说的话,他们往往把士兵排成几队,3-5队为一阵,一阵里的步兵配齐火枪,就可以持续连射,以清扫阵前。只不过在过去,是数阵才可一战的!”

  虽然蒲金书没有明说,过去“华夏军”使用火枪的时候是如何作战的,但他从军官那里听来的,多数都是“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的人,经过研究之后传授给阿拉伯人的战法。在这个时代里,许多有了火枪的国家,正是依据这种手段来重新编制他们的军队。

  “嗯,我明白了这种战争既然是来自你们那里,自然是无法对你们造成威胁的,而且你们的武器更好,自然战法也就好高明此!”

  对此蒲金书只是耸耸肩,表示他猜得全对,但却不再给他继续说明。余玠沉吟了一下,反问了一句。

  “蒲贤弟,你真的会审案子吗?”

  大约余玠此刻才想起来,希望眼前的蒲金书不只是因为对百姓们的一片怜悯之心而做这件事。毕竟就算是在大宋,想判案子恐怕《宋刑统》总是要知道的。不过他此时问起来,也就表明作为一个战将,他考虑的更多的是战事,而不是百姓们的生活。

  对此蒲金书神秘一笑,随后做了回答!

  如何答的,下章再说!

  第88章 来了宋清天

  蒲金书如何答的呢,他神秘一笑靠近余玠用低低的声音说了一个名字。

  “哦,原来你倒是请了他来做你的幕僚,怪不得……”

  那是列位肯定会相当疑惑,这蒲金书请的到底是谁呢。这个如果不看电视,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大宋还有这样一个人,原来大宋还有人在探索科学,他的名字就是一宋慈。倘若没有听过名字的人,恐怕也难以知道《洗冤录》这本书。在此不笑只想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对于法医、法证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宋人。关于详细的事情,诸位还是找度娘问个明白。

  此刻已经62岁的宋慈,已经不再年轻。按照这时人的平均年龄,他可能已经要算做是老配了。只是自从蒲寿庚带着他一起前往华夏岛,立即被聘为“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之后,他即如同重新活过一般。不久就托人把他的家眷都接了过去。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们同样辞官、舍业,与他一起。

  当然这样的选择会让孩子们多少有些不满,但当他们到了华夏岛之后又不得不感叹,老人家的见识毕竟是不错的,与大宋相比,华夏岛这里只能被称为天堂。虽然生活节奏不够要快一些,但当有了为数众多的福利以及更好的生活环境时,对于这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原本按照历史,应该已经去世的宋慈,此刻不但好好的活着,而且他可以算得上是红光满面了。这不奇怪,因为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的院士们,他们的食物全部由营养师来专门调配。而且在培养营养师的时候,《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有了惊人的发现。

  那就是中医比西医更适合担当营养师的角色,因为中医的讲究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而且中医还讲究长期观察及时调整。这些特征比起动辄用刀子的西医,更适于担任营养师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医有着良好的食疗的理论,在这件事上比之过去只知道吃牛肉的欧洲人以及阿拉伯人那是强得太多了。

  因为马丁与赵伏波知道,虽然老年学者们的创造力已经不如年轻人。但他们在过去皇帝的极权、宗教的极权下能够取得成就,那他们对于这门科学绝对可以用痴迷来形容。而痴迷于科学的人,往往不容易与人相处,往往也不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但对于“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来说,他们就是宝贝,比起那些所谓的达官贤臣有用的多。

  因为官员,只要有良好的教育,官员从来都不会缺。但真正的学者却不是那么容易造就出来的,因此在华夏岛上的“皇家科学院院士”这块招牌有着一个特殊作用,那就是无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来招惹这些学者们生气。原因在于学者们倘若醉心于“人际关系”,那么就绝对不会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化学家、物理学家。而事实上多数学者都是那种不擅长交际的类型,毕竟人大脑的能力是有限的,做了此事就未必精通于彼事。

  就好比疯子伊瓦那样的家伙,与别人好好说话都不一定能够办到。但他有研制飞行器的热望,根据他列的实验进度表,也许不到1o年“华夏帝国”的飞行器就将上天。

  那么有人不懂得,在这个时代里飞行器代表什么吗?代表的是拥有飞行器,并能使用其进行作战的种族,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超人一样的存在,或者说他们就是上帝最宠爱的那个种族——天使。而且这不是神话,这是正在进行的,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科学计划的可能。

  试问把这样的人若生气,然后气爆脑血管,那么会让中华民族损失什么?就华夏帝国的看法来说,就算每天给他换一套新的助手、侍女等等类型的人都没有问题,只要有科技成果就ok

  宋慈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成了“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的一员。而他手下,是数以百计的学生们,在进行着法医、法证学的学习与研究。马丁起的作用,除过相关的化学、医学知识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建立了这门科学的名称。有了这门科学,预示着“华夏帝国”朝法治社会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

  “余大人!”

  宋慈依然留着长髯,只是身上的新宋装倒让他有了一付仙风道骨的模样。身边跟随着大批的学生、助手,这一次他出现在这儿,还是因为华夏帝国的“民心计划”使然的结果。在大宋,别的东西也许不多,但冤案一定多。因为在官僚成团、皇家极权之下,贪酷腐败是必然的结果,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而这也是厉行法治的根本原因。

  而且随着军火的开道,那么蒲金书送给余玠的,事实上是改变其观点的《一国民最重》以及《华夏律》恰恰就可以随着商品通行于整个大宋。介时,对于冤案的彻查也将会让那些学习法医、法证的学生们的本领得到历练,为了未来在整个“华夏帝国”建立科学的证据系统,而完成了铺垫。

  至于百姓有了“蒲青天”外加“宋清天”的时候,他们心里会向着谁不必提了吧。到时没钱、没武器、没人气,狗屁都没有的理宗赵昀领导下的腐败大宋,拿什么与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的“华夏帝国”来对抗呢?至于面对这种情况,依然要“忠君爱国”的人,那么就由得他们去了。

  虽然不必要杀掉他们,不过可以肯定驱逐出境的话,包括非洲的食人生蕃都不会喜欢他们,见到他们恐怕也就只会当成是人猪了。如果实在想不通,太平洋又没有盖盖,也许什么海底的种族会对他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也说不定。别人不知道会不会欢迎,但鲨鱼一族想必是会欢迎他们的。

  不那件事与将来的“华夏帝国”可没有什么关系呢!

  第89章 有他就足够

  当余玠看到宋慈,以及宋慈身边的那些短发的,穿着新宋装的,一个个眉眼五颜六色的人,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当这些人一拱手,来了句“余大人”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这些人一口漂亮的汉话说的比一些地方官还标准。

  事实上他们说是“华夏帝国”的官话,也就是马丁带来的普通话。无论大宋这个时代中国哪一个地方的方言算是官话,对于华夏帝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普通话之所以成为官话,原因在于为了配合汉语拼音与字典而强行推广的。当然所谓的“强行推广”,就好比在未来的电脑操纵、汽车驾照一样。没有这两样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恐怕出了门很难找到好工作。这样的强行不论“被强行”的人喜不喜欢,接受社会的挑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那么通过这样的事实,可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推论。就是社会在对于生产力提高的渴望之下,会以最快的速度接受那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产品。比方说机械时代的蒸汽机、石油世界的飞机以及到了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一样。不管人们喜不喜欢这些东西污染了地球,喜不喜欢互联网让许多人变成了宅男、宅女,但在社会上,这是必须需要的工作技能。没有的结果就只有一条——淘汰。

  那么就宋慈来说,此刻他已经用上了全部镀银的器材,虽然镀镍、镀铬这种东西现在还不现实,但不妨碍宋慈已经用上了全世界最进行的器材,毕竟就马丁这个“理化实验室”的老师来说,这些试验所需的东西他很清楚。另外,从此点也能够看得出来,马丁除过贡献出他所学的“数理化”知识之外,更加注重的是科学门类的建设。

  就比如机械研究下面有武器、车辆、飞行器、工业母机等等类别,医疗下则有医保制度、医疗制度、器材、药品以及保健学、治疗手段等等不同的门类。细数起来,马丁也难以知道更多,但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只要在一个良好的探索平台上,善于思考的学者们,就可以如同蜘蛛那样建立起庞大的科学体系。

  而作为生产力的工业,对于生产效率的追逐,迫使工业家们不断向“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注入庞大的奖金,以获得工业效率上的突破。由此工业、科技相辅相成之后,很容易产生出的就是“工业革命”。有人说赵伏波率军回国,会遇到所谓“传统势力”的阻碍。

  看看我们历史里面的大清朝吧,面对工业革命后的西欧诸国的入侵的时候,当封闭的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的文明,面对工业文明的掠夺,那抵抗是一种多么苍白、无力而又多么残酷的选择。尽管付出了近乎全世界最多的鲜血,但依然无法逃脱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下场。

  那么证明了一件事,无论远去的任何一个时代,无论未来的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中华民族的目标应该是打破一切阻碍科技发展的障碍,无论这个障碍是来自意识形态还是说“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真的想要雄立于竞争激烈的人类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那么科技的领先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至于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的领先,说白了与雄立于人类之中的关系,并不似科技领先的作用那么强烈与直接。

  “宋先生,您的《洗冤集录》实在是旷世之做,末学后进余玠也曾有幸拜读,今日一见实在是余某的三生之幸!”

  宋慈对于大宋官场上的应酬话自然是熟悉透了的,不过到了“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过去所研究的那些东西,与“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所收集的,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等等文明古国,以及当代的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带来的知识相比,那数量就好比萤火与皓月争辉了。

  “不敢当,老朽所知的那些事情,与所来之处见到的事情,就如同阅尽大千世界的雄鹰与井底之蛙的比较了。所以对余大人的过誉之言,老朽实实是不敢当哪!”

  余玠还只当是宋慈客气,而事实上宋慈的话那是发自于心底肺腑之间的。毕竟,学者们都这样说。

  “没有见过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图书馆”里的馆藏,谁都别说自己读过书,那是因为不配。“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的院士们,无一不是今世界上有着极深造诣的学者。无论有名的、无名的,各国为了与“华夏帝国”结成盟友,那是宁错抓不放过的。没有常识的,只要一试便知。结果就是从哪来,回哪去。

  但只要得到了“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任命,那么就能够看到图书馆的馆藏。其中的数量因为加上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真正馆藏,加上了古罗马的典籍,再加上阿拉伯帝国与来自大宋的典籍,其数量就如同前面所说。已经是人类社会可以建造的,最庞大资料也最齐全的图书馆了。

  有了这样的底子,加上这时世界上所有的学者,说白了,他赵伏波就算没有统治这个世界的心思,最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也会因为科技的极大差距,而完全被“华夏帝国”所垄断。而这种出于人类社会层面战略的考虑,那些只喜欢以政治、经济争天下的人,是看不懂的。

  待大家相见已毕,蒲金书拱了拱手。

  “余大人,审案子的事情,事实上是慈院士来做的。不过我会留下3oo名士兵保护他,所以在我们解决目前的冤案之前,余大人希望您能够派一员在将来镇守夔州,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您知道,那些华夏军的士兵,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喊打喊杀,所以出了误会的话,肯定会造成巨大的伤亡,所以……”

  对此,余玠大度的一挥。

  “就王坚吧,他的是我的副手,夔州城防的一切就都由他说了算!”

  第9o章 资源的战争

  蒲金书率人在四川这么一闹,自然声势会造出去,至于带来的后果,那还得相当久的时间才体现的出来。此刻我们不妨把目光切回到阿拉伯帝国方面去,看看赵伏波在那儿经营的如何。

  毕竟“华夏帝国”关注的事情要比大宋、蒙古人关注的事情都要多。他们不仅仅要面对眼前的战争,还有未来的世界格局以及战略要点的占领。比方说巴库油田,也许在这时看起来,就好像是阿拉伯帝国一样,完全不值得太过于关注。而欧洲人对那里关注,不过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那儿变成了欧亚大6的交通要道。

  如果仅是这件事,不至于在后来给埃及、阿拉伯诸国造成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苦难。而是在随后因为石油应用的出现,因为工业的发展,使北部非洲以及阿拉伯国家的灾难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今天,当世界石油即将告罄的时候,中国的南海又成了一些国家窥伺的地盘。

  那么这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战争与灾难,事实上不是过是伴随着世界资源而开始的。就好比南海,倘若没有4o年即将用净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的话,那么也许南海方面的争端还会在许久之后才出现。而南海争端此刻出现,那是因为海底资源探索手段的提升。至于这些为了资源的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那就要看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程度,什么时候发展出方便廉价的新能源,又或者说什么时候如同戒断毒瘾那样,戒掉对石油的依赖,那么才是这些产油区真正和平的时候到来。

  这些事情赵伏波此刻显然不会去思考,他眼前想的就是,如何稳定控制整个西亚的局势。这关系到欧洲人与阿拉伯人的宗教冲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只有这里平静了“华夏帝国”商路上的利益才不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才能够真正支撑“华夏帝国”得到整个故土之后进行发展与建设的资金。

  仿佛蒙古人又或者说这时腐朽的大宋王朝,他们看不了这么远,甚至这时候他们连世界地图都没有见过,一句井底之蛙足以概括了。让他们想那么久远的事情,对于那本就愚笨不堪,又或者说只知道玩权谋、手腕的脑袋而言,太艰难了。

  但对于“华夏帝国”不是,高速发展的初级工业社会,会要求大量的市场、资源。而且随着生产的扩大,它们对于市场与资源要求会上升到垄断的程度。不然话,就会发生战争。因为市场与资源发生的战争,这在工业的发展过程里,是屡见不鲜的。

  不笑之所以不愿意说它是什么主义,那是因为过于简单的定义会使诸位读者受到误导,因为世界上纯粹的某种主义是不存在的。就算是自我标榜什么主义,事实的行事手段,就有严重的混淆的情况。比方说朝鲜,它根本就不能被称为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并不允许独裁的存在,也不会允许家族式的统治,因为社会主义讲的是民主集中制。而所谓的主义之辩,事实上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引导他人进行错误的思考。

  在黑海、里海方面的经营,又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赵伏波不得不解决蒙古人在西亚的势力。否则这些蒙古人很有可能在“华夏军”主力回国之后在这个方向上捣乱,要不然就是加入到蒙古入侵大宋的军队里去。

  归根结底,赵伏波在这里的作为与派遣蒲金书,到内6去进行某种手段的宣传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在将来用新的“华夏帝国”来代替现在的腐朽而又愚昧的宋统治者时,只造成最可能少的流血事件。从这种选择上,就看得出来赵伏波与那些一心在大宋征战只知道得到土地的那些所谓枭雄们的观点在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赵伏波观点的基础就是——华夏民族的需要。

  这与那些使尽阴谋、手腕以及残中华民族之外的所有人。“仁义”是对内的,是包括了中华民族的所有人。相信无论任何人看任何历史阶段,只消从“华夏民族”这四个字上作为基本观点,什么样的事情是对,什么样的事情是错,皆是一目了然的。

  以华夏民族为观点的基础原因在于,没有华夏民族称得上是中国?没有华夏民族,称得是汉人?没有华夏民族的利益在内,那样的观点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有什么用处呢?别说什么全人类的高度,倘若连自己人都关照不好的时候,如何去关照全人类,配吗?就好比一面对强j犯的男人,连自己老婆都保护不了,让他去保护全世界的女人,可能吗?

  所以在黑海与里海时行的战争,是以将来的资源以及安全为基础的资源战争。作为竞争之中的民族而言,事实上不存在什么对与不对,而只有成功崛起与崛起失败。崛起失败的结果就是掠夺、屠杀、压榨与奴役,这些事情想来与其崛起失败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来承担,不如让别人来承担。

  黑海之侧与里海的巴库的攻击,对于赵伏波手下的军队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对他来说,下一个时段里的事情,才是真正具有难度的事情。即埃及王国的军队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军队,将会入侵君士坦丁堡,那里是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的首都。

  如果可以的话,赵伏波还希望叙利亚与埃及的进攻,能够让欧洲的军力大受损失。这样的话,他们的势力想向东扩展,就还需要更多久的时间。未来国际间的竞争是绝对少不了的事情,因为对于国际资源的竞争在未来世界里,将是决定民族兴衰的大事。赵伏波希望,在那之前他能够完成华夏帝国重组的任务。

  第91章 这里是巴库

  “这里对于我们,实在是一个重要的不容他人染指的地方!”

  骑着马的赵伏波与王文统一起在巴库城靠近海边的一座小山上望着里海,虽然他不能给王文统说明这里对于未来有多重要,但此刻因此里海的巴库与黑海的波季的连接,将会是未来控制整个西亚与东欧高加索以北地区的绝对交通要道。但赵伏波没办法向王文统说明,这里的资源于对于未来的“华夏帝国”到底有多么重要。

  王文统此刻穿着一套青色的新宋装,虽然还不如马丁等许多人穿的,类似于现代的服饰那样简便。便新的结合了汉、唐风情的服装,更受来自于大宋的汉人喜欢。胸前三络长髯在里海的海风之下缓缓飘浮,看着里海的时候他有一种非常奇异的感觉。

  当初在益州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世界居然如此庞大。庞大到他已经离开5年的时候,居然探索的地方让赵伏波他们说起来,还狭小的很呢。这时他心中还有些懊悔,当时在欧洲的时候没有去英格兰看看,也没有在欧洲其他地方再去看看的机会。心中虽然如此想,但又想到以自己的年纪而论,恐怕此生是只能想想的了。

  正在两人说话之际,突然传来一声少年特有的稍稍尖锐而又显得中气十足的声音。

  “驾……驾……”

  这是王文统昔年在济州岛时带在身边,到了华夏岛给送进军校的孙子李彦简,此刻他已经是华夏军中一句正式的军士。如同大家知道的那样,华夏军的军官此刻已经全部来自于华夏岛上的军校。而且全都是仿佛李彦简这样,受到过正规教育与训练的军官。王文统看着气昂昂的孙子身上,“华夏军”的那套半硬式战甲,给他的感觉是孙子已经彻底成丨人了。

  “长官,这是今天马路修筑的进度,因为我们的伙食不错,还有许多人要加入进来!”

  李彦简汇报的是,一条要从里海的巴库延伸到黑海波季的铁路,而且是正规的铁路。也就是说,在将来“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制造出蒸汽车头之后,这条铁路并不需要重新修筑。当然在将来随着火车头带动的车皮越多,改建是肯定的。但那应该已经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嗯,进展不错,几个月修出这么长的铁路是值得表扬的。不过还是要小心当地某些部族的反对,你知道有些人很讨厌,给他们一定的利益还不肯,所以……”

  “是的长官,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

  赵伏波没有说话,倒是一旁他的爷爷王文统点了点头。从他到了华夏岛之后,才彻底明白了这“虽远必诛”里有多少血泪在里面。有多少部族因为不肯合作,而直接被杀光清除。按照大宋的规矩来说,眼前这位济王千岁绝对不是仁君,瞧瞧他对于外族的不合作者,无不是以赶尽杀绝为手段的。

  当然那指的是战士,至于其他的妇女、儿童之类的,除过能够挑出来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被阿拉伯人买去,直接卖到欧洲去了。最少2oo年之后,他们回不到这里来了。而且这还不算,在整个铁路沿线上,有一些平原上开始建立新的城市。暂时来说是以农业、矿业、运输业为基础的城市。“华夏虎贲军”的幽灵军在清除异己,同时又以相当不错的福利、供给,把那些山中的人,整个移进城市之中。作为应用“华夏律”的城市,自然对于高加索人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另外本身这里经过蒙古人的清扫之后,人口大为减少。甚至修铁路的人手都不怎么充足。来到城市里的人,多数都是安顿好家属,然后就参加修铁路以取得收入。值得说明的是,因为这里的战略重要性,这儿将会是未来“华夏帝国”的领土。上面的城市自然也是华夏帝国的城市,甚至赵伏波已经预计需要多少汉族的人口来彻底改变这里的人口构成。将来也不会允许他们独立或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