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11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11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即便他们劫掠过的人想要报复,就算是用骑兵也追不上他们的进度。从古波斯(今伊朗)前往蒙古,绝对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不过有了赵旭他们如此神速的行动,自然是要快得多了。可以这样说,他们的行动每天以平均14公里的速度,连续行动24小时,可以走到3oo公里的路程。这已经是这时可以说最快的6地行动速度了。

  这得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得有如同亲王忽必烈手下熟悉道路的人带领,另外一个就是需要有哈桑建议使用的,这种商人们为了赚钱形成的行进技术,从某种角度是来说,这就是因为工业产品的出现,交换的加强,从而产生了令社会其他方面不得不跟随着进步的结果。

  很显然,只懂得“传统文化”而不懂得社会科学的人,是无法弄明白这种事的。

  “吱呀……”

  大车停顿了一下,接着传来人声吵吵的声音,这让昏睡之中的赵旭醒了过来。他伸手把窗户的窗帘掀开一点,向外面看去。来来往往的提灯的光亮,显示这是换班的时候。当驭手们换乘的时候,车上的人照例是要惊醒一下的。趁着这机会,有人上厕所,也有人起来喝水。

  随着马蹄声,从窗户那儿可以看到飞掠而过的骑兵。他们是斥候,整个车队行动的时候,赵旭会派出大量的骑兵在前后左右进行侦察。他们也是几小时一班,在车队四周巡逻一阵然后回到大车上的休息。无论人还是马匹都是如此,因为在这样连续前进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儿保持足够的体力。

  骆驼对于这种长途行军并不如何担心,他们只是昂着头摆出一懒洋洋的骄傲的模样,一步步稳健的向前。每天只有一次,有骑着马的人,会把装着马粮的袋子套在它们头上。

  当赵旭的手放开窗帘,整个卧室里除过点着蜡烛的提灯那昏黄的光芒之外,就只有自己怀中香莲的身体散发着女人的味道。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赵旭还有个习惯,那就是在惊醒之后,没有一次“暴风雨”般畅快淋漓的欢乐就不一定睡得着觉的。

  他伸手搬着香莲的肩头,另外一只从香莲的腰间伸过去。温软的肌肤细腻而又娇嫩,手感非常不错。当初香莲能够在柳苑里,那绝对不是一般的丫头。虽然赵旭时常见异思迁,不过在有了师诗的经历之后他明白,始终只有香莲对他是最好的。

  赵旭乘坐的旅行车与亲王忽必烈乘坐的旅行车一样,都是来自华夏岛生产的产品。有着相当良好的减震装置,折叠门、玻璃窗,车内有沙发、软床和配套的餐具。但其他人的并不是,他们不过是简化了的木门、木窗,就算是隔音、保温的能力,比起华夏岛原产的旅行车都要差许多。

  “唔,旭爷……不要……”

  刚刚被赵旭弄醒的香莲,发出的声音显得迷乱而又温柔。她的阻止不但没有让赵旭嫁给,反而给了他更多的激励。一伸手把香莲身上盖着的薄被揭掉,随后就开始了他们夜间的活动。

  赵旭与香莲在车内颇为香艳的夜间,醉人的呢喃与g情之中的欢唱,都不可能传递到车外去。而且良好的保温系统,也让他们在这夜间和秋凉之中,一点也不受影响。但车外的士兵们不是,他们身上的铁甲与军装,越是靠近北方,曾经的马穆鲁克骑兵就是越不喜欢这样的气候。

  尤其是跟随在赵旭车边的人,他们把身上的斗篷裹紧,一个个骑在马上昏昏欲睡。他们还不如那些骑兵斥候,可以骑着马到处跑跑,倒也不如何瞌睡。

  整个车队,所有的马车两侧都装的有车灯,可以把道路照得亮亮堂堂。虽然这时道路并不好,往往有些时候甚至根本没有道路。但相对来说赵旭他们走的道路,除过沙漠就是草原,宽大的车轮在行动的时候,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力,因此整个车队的行动平稳而又迅速。

  甚至有的时候,一些小小的颠簸不但不会影响到赵旭与香莲的快乐,甚至因为这样的颠簸,还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g情。赵旭是顶喜欢这种事的,往往不是香莲哀哀求告,他是不会饶过她的。甚至每天夜里,一个香莲都不够他消遣的,有的时候还要抓个侍女来轻松一下。

  车上不过就只有赵旭以及香莲和另外两个侍女,而且赵旭不大喜欢油烟味,所以他的车上从来不做饭。也恰是因此,两个侍女的房间被他安排在改装之后的厨房。不过一般来说,那里只会住着一个人,另外一个都是与香莲一起陪伴着赵旭的。

  在昏暗的烛光下,两个白滑滑的身体泛着一些粉色的光芒。尤其在激烈的活动过后,身上一层细密的汗水让香莲与那个侍女的身体显示出更多的动人之处。

  当一阵风雨过后,赵旭还喘着粗气,两女分别依偎在他的身边。直到这时,看着车顶的赵旭才会想起来他与哈桑商量的事情。

  “我要是娶了月烈,那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大计呢。那个丫头大约总不可能仿佛香莲这样对我一心吧!而且军师的意思就是要让蒙古人内部干起来,大概只有他们干起来,我们才有机会建立我们自己的势力。”

  赵旭想着这些事情总想不长,他一想就感觉到有些烦。而且在这个他已经近乎精疲力竭的时候,再想下去无疑是一种折磨。因此当他把这件事扔到脑后之后,他心中的火焰,却又被伏在他身体上的,而且小手还在不安份探索的女人点燃了。

  第59章 牢里的囚犯

  在亲王忽必烈的地头上,牢里的犯人们是要干活的。不但是苦役,而且还吃不饱肚子。因为肚里没食就不怕他逃跑,就算蒙古马的速度再差,也比快饿死的人跑的快啊!

  牢房里充斥着一股霉味以及从来不会清洗而散发出来的体味,甚至狱卒们进来的时候,他们还不时的用手在脸前面扇扇。咬着牙、闭着气,尽量忍受着这一天里最糟糕的时光。

  “吃饭了、吃饭了!”

  无论哪里的狱卒,说起话来的味道都差不多。对待犯人们的时候,都是那样粗喉咙大嗓门的。一脸的不耐烦,手里掂着的,是如同猪食似的食物。这就是监狱里最真实的写照,倘若再加一些尖锐的皮鞭声,配合上渗人的惨叫,那这么这就与阎王殿里好相似了。

  这不奇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生活状态。作为狱卒们,自然也就要靠山吃山,靠着监狱吃犯人了。不过他们对于那个穿的干净,人看起来也比较强悍的青年,却带着十分的恭敬。不但到了他面前的时候,没有什么恶声恶气的反应,同时奉上的伙食,是手里提篮里拿出来的。

  两个香味四溢的菜肴,一荤一素,还有一大碗的白饭以及一壶酒。甚至还有一碗肉香四溢的浓汤,这叫囚犯们情何以堪。那汤味别说叫他们喝,就算是闻到也算是过了一回节了。囚犯们吃的不过是些伴着糠的稀菜糊糊,外加几个窝头而已。哦,提醒不是苞米面的,玉米棒子这时还在美洲大6,不为外界所知呢!

  “这位爷,您吃饭吧!”

  顺着狱卒的目光,可以看得到在牢房里,有这么个囚犯。虽然他的手腕上、脚踝上,都固定着铁链子,但从他的衣服上就看得出来,他过着比其他囚犯都要好的日子。尤其是他吃的饭,更是让其他的囚犯们垂涎欲滴。狱卒把食篮里的食物一样样的,从牢房的铁栅栏上专门做的一个活动窗户里送进来。

  那儿有个矮几,上面放着空碗与盘子和喝空了的酒壶。那是上一餐饭时留下的餐具,狱卒们收了空餐具,摆上有美食的餐具。但坐在牢房里的青年,不过懒洋洋的挪动了一下身体。铁镣发出清脆的声音,但他看起来没有多少食欲,不过这就与狱卒们无关了。狱卒们只管再锁上送饭的窗格,然后到下一间牢房里去。

  在这座戴铁镣的全都是重犯,不过这些重犯显然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但其他人吃的都不如这位青年,狱卒们当然也不知道他的来历,只是知道送这个犯人来的,是王爷府里的人。而且他们交待的清楚,好好伺候不能饿瘦了。而且除过伺候他吃以及解手之外,不允许与他交谈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严加规定。

  等狱卒把一圈的食物送过之后,青年才离开了自己坐的地方。他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机谋百变,诈死脱身的师志冬。虽然他把金刀挂在自己腰间,不过师志冬在亲王忽必烈没有回来之前,依然小心的收敛形迹。只是在忽必烈临时组织起来的一些匠人的帮助下,开始制造火药以及用回回炮开始改造成为“轮回炮”。

  当然,其他见过后些东西,也慢慢的在设法制造。到了这儿,师志冬吸取了在钦察汗国时的教训,不再倚仗着自己知道的东西飞扬跋扈,这完全是由于自己曾经的那个兄弟潘建安的背叛,让他意冷心灰。而且他也以为,既然被亲王忽必烈招为附马,那么在将来就算得不到重要,也会是一生的荣华富贵。

  因此,而在的他才算真的定下心来,打算好好的做些事情。倘若将来亲王忽必烈还给他机会的话,那么他心中向自己保证,再不做那等愚蠢的事情。这天下实在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要倒霉的。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师志冬的反思居然让他如同变了个人一样,整天小心翼翼的,不再惹事生非。

  事实上他是在静等亲王忽必烈的承诺对线,只要达到这个目标,暂时来对他来说也就够得很了。倘若与赵旭相比,师志冬此刻的胆子是小了些,而且当初他的金蝉脱壳之举,又把他自己手下的亲信被一扫而光,那么现在恰是韬光养晦的时候呢。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祸就从天而降了。那天他正在带着一群工匠,打算试验“震天雷”,可哪知道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武士就闯到他的面前。见到师志冬的时候,二话不说上前就把他摁倒在地,用绳索紧紧的捆了起来。

  不知道是什么事的师志冬明白,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在这个时候他顾不得许多,拼命大声叫喊起来。

  “干什么……住手……我……我是金刀附马!”

  随着他的喊声,来抓他的蒙古武士之中出来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看着他的时候,冷着一张脸。

  “哼,天胆的小贼,连王爷身边的东西都敢偷,连金刀附马的名都敢冒,你还真是泼天的胆!”

  只一句话,师志冬心中突然如梦方醒。他明白,这是亲王亲王忽必烈反悔了。不但反悔了收留自己的事情,而且也后悔把女儿许给自己,那么这只说明一个问题。

  “赵旭跟了他了!”

  师诗那么聪明,师志冬自然也绝对不笨。他只稍稍一想,就已经明白定然是赵旭从了亲王忽必烈。不然的话,以自己掌握的火器的秘密,亲王忽必烈无论如何也不该会动自己。

  第6o章 堵住他的嘴

  赵旭从了亲王忽必烈这对师志冬是最糟糕的事情,他原先曾经考虑过这种可能。不过认为只要赵旭没有到钦察汗国,以他和赛因汗拔都前期合作造成的恶果,必然不会有机会与亲王忽必烈合作。毕竟比起赛因汗拔都和大将军蒙哥,亲王忽必烈对于阿拉伯帝国这里的事情,根本没有一点兴趣。

  他之所以率军前来,归根结底还是在考虑未来的蒙古“诸王之王”的地位。阿拉伯帝国胜了,自然蒙哥大将军会声名大噪,到时得到蒙古“诸王”之王的位置倒也不是大问题。倘若他败了,那么亲王忽必烈就有可能落井下石。这都是师志冬事先预料到的事情,只是他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赵旭居然会与亲王忽必烈合作。

  “哼,看来他的勃撒罗恐怕这会已经属于赵伏波所有了,不然他为何会与亲王忽必烈合作!”

  这些事情都是师志冬被关在牢里之后所想到的事情,不过他另外想到了一些事情,但却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这些事情让他心中的懊悔,此刻就不必再提了。

  “唉,也算是那个月烈公主有心,用这美食堵住我的嘴,不让我多说坏了她的名节!罢了、罢了,必死之人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拿着这时时准时的美食,师志冬心中感叹,那个月烈公主倒也是个有心人。虽然亲王忽必烈把金刀赐给自己的事情,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想来月烈公主是早已经被打过招呼,不过她没有来看过自从,也从来没有打过交道。而当自己被抓之后,这每日的酒令就说明那个月烈公主,只是想要平息他心中的忧愁,少得他造出许多事来,又惹来许多谣言。

  此刻的师志冬知道,自己与亲王忽必烈的协议之间,横插进来越旭,那么自己也就必死无疑了。毕竟自己与赵旭有仇,而且赵旭定然也已经从亲王忽必烈那儿知道了自己的行踪,以他的性格自然是放不过自己的。想明白了这些,师志冬居然变得豁达了许多,最少他不再像从前那么急功近利。

  师志冬坐在小几之旁,拿起筷子来,开始享受牢里的诸人眼馋的美食,但他的大脑此刻一分钟也没有闲过。

  “我必须设法从这里逃出去,可是怎么个逃法呢?”

  师志冬当然是要逃的,他才不打算留在这儿等死。只可在这坚固的牢房里,并没有什么逃跑的机会可言。放眼四周全都是铁笼子似的栅栏,自己有个什么异动,一旁坚牢里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这不能不让师志冬着急,因为随着将来赵旭与亲王忽必烈回到蒙古之后,恐怕就是自己授首之时。

  “怎生想个法子跑出去呢?”

  师志冬的心思,不光是他自己在动,事实上也有人在想呢。想着师志冬的人不是别人,却恰恰是亲王忽必烈的女儿——月烈公主。虽然她从来没有去正式见过师志冬,不过作为蒙古的女儿家,自然不像宋人的闺女那么乖巧,她多的是些野性。当从家信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她曾经自己悄悄跑去看过师志冬。

  “呸,这样的一个宋人……我可不是伯雅鲁罕那样的丫头!”

  哪个少女不怀春,这话的确是准确的。比伯雅鲁罕大不了几岁的月烈公主,可不像她那样。虽然伯雅鲁罕有些天真可爱,但她可不像是月烈的性格仿佛火焰一样激烈。对于父亲——亲王忽必烈给自己定下的人,她是一点也不喜欢。她倒不是不喜欢宋人,而是不喜欢宋人里的叛徒。

  让她说起来,真正的勇士就该战死沙场。仿佛宋人的男人们,连他们自己的家园都保护不了,还配当男人么?

  也是,此刻南宋的边境上,时常遭受蒙古人掠夺式的战争。原本如果没有赵伏波在阿拉伯帝国大败蒙古军队的话,那么蒙哥早已经该回来这里,然后开始大举进南宋。

  在蒙宋之战里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不断进行的掠夺与马蚤扰的作战。第二个阶段是迂回云南方向,完成战略包围,第三个阶段便是全面灭亡南宋。

  原本倘若历史没有出现问题的话,那么这就是应有的结局。可惜现在这个结局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工业文明一但开始,当它创造的巨额财富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时,那么它就变成了这个世界上绝对不可以阻挡的力量。不用说你们多少年的文明古国,也不必强调你的传统文化有多少精深。面对工业革命的开始,唯一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顺应潮流改变自己的文化,第二个就是抱残守缺,面对掠夺、压榨与屠杀。

  “公主殿下,那个师志冬好着呢,而且也没有听说他说过什么话!”

  听到王府里的护卫的报告,月烈算是放下心来。

  “嗯,这就好,他要是说过什么对父王不满的话,又或者有些什么胡言乱语的话,就急着报告我。”

  只是此刻的月烈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亲王忽必烈做了件多么令她尴尬的事情。此刻她还在盼望着,父亲从阿拉伯帝国征战归来,给自己带些什么回来。

  “罢了,只要那个师志冬不要胡说就好!只是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被父亲关押起来呢?”

  对于师志冬的兴趣,在月烈公主的心里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多了。她才不在乎师志冬犯了什么罪,只是父王把他送进牢里,自然自己与他的就要就此做罢了。这对她来说,才是件重要的事情。

  当然,她与师志冬都没有想到,亲王忽必烈会把她再度许配给另外一个人。只是不知道这位性如烈火的月烈公主,知道了这件事的话,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至于师志冬,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好好的努力吧。如果可能的话,在赵旭到来之前最好逃出去。因为就算是赵旭不要他的命,香莲却也饶他不得。毕竟,留着师志冬在,倘若把香莲的某些事情抖出来,恐怕她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第61章 南宋有名将

  大宋方面近期的进展大约就是如此,章青将在不久之后率军攻击幽云十六州,大约就是今天北京及其附近的,金国从大宋抢去的土地。只是不要土地,只是把那里整家、整家的百姓弄过来一些,以填补未来华夏帝国开发之所的需要。李璮也将继续动员益州的百姓们移居济州岛,毕竟那里的生活条件会更好一些。

  至于蒙古人方面,他们倒是很快要面临一些变革的事情出现。比方说军队方面的变革,以及他们对于汉人(不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南人,而是中国北方的汉人)地位的变化。

  这些对于济州岛来说,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蒲金书要顺江而上,前往巴蜀之地一流。这倒是令人有些疑惑,他跑到四川那里去做什么呢?蒲金书之所以前往四川,原因在于那里有一代名将余玠

  在当年蒲金书到阿拉伯帝国初见赵伏波时,他告诉赵伏波当时南宋军中最有名的抗蒙将领是孟珙。可惜孟珙已经于蒲金书前往阿拉伯帝国4年后,也就是1246年卒于江陵。而继孟珙之后,南宋抗蒙之战中,最有名的便是这位余玠了。此刻他正在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

  入蜀之初他便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1o余城。各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兼有屯兵聚粮,扼守要道的,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当时余玠的防御体系倘若是正常的历史条件下,那么蒙古人是要碰一鼻子灰的,甚至大将军蒙哥在继承了汗位之后,还是死于钓鱼城下。这说明蒙古轻骑,在面对坚固的山地防御体系的时候,还得要好好再奋斗些年才可以成功。

  可现在整个情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且不说“华夏军”的战斗力如何。就算是赵旭的火枪骑兵,配合“飞燕3型弩炮”以及射程达8oo米以上的仿制炮弹,也不再是大宋的武器能够抵御的东西。对于蒲金书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好机会,但不是招揽余玠的好机会,而是向大宋倾销军火的好机会。

  而且这件事里包含着的内容是极深刻的,倘若只看表面,不过就是一次军火销售的商业活动。但倘若稍稍的深看一点就会发现,这件事情里包含的内容,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

  “夫君,歇了吧,这水路可要走好些天才到得了呢!”

  沿江而上,这是许多人的选择。毕竟水路比起旱路的行程要短些,速度也要快得多。蒲金书又重新穿回了大宋流行的老式儒衣,大约总是习惯了那些竹木做成的扣子,此刻又用上满身的带带,总是感觉不大舒服。就算是晚上脱衣睡觉的时候,没有崔红英的帮助,他还真有些不大习惯。

  倒是崔红英在济州岛由忙碌了好久,对于出来走走,倒也能够放松一下高兴的很。蒲金书看着崔红英,脸上带着些欣赏的笑容。对于自己的这桩婚姻,他倒是满意的很。眼前佳人无论模样、学识还是说性情,都是百里挑一的女人。

  “红英,这一次出来,全当我们补度蜜月了吧!”

  尽管已经结婚了几年,但蒲金书与崔红英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到了夜里休息的时候,往往都已经非常疲倦了。难道过一些轻松的日子。虽然眼下的情形随着济州岛与华夏岛上的学生一批批的毕业,慢慢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但现在还远远不到诸如蒲金书这样的创业者们能够休息的时候。

  崔红英的俏脸一红坐在床边,脸上却显示出如同当初刚刚成婚时一股的羞涩模样,蒲金书伸手揽着妻子的肩头,想着妻子在济州岛岛主府城里忙碌的生活下,每天晚上的时候,崔红英还不忘给他炖一盅补品给他喝。现在看妻子的眉梢眼角,年轻轻轻的却已经有了带着疲倦意味的细纹。

  蒲金书心中刚刚涌起的那种火焰,这时却变得平和起来。

  “红英,这几年苦了你了,将来大事得定之后……”

  听到蒲金书又要说什么将来的话题,刚刚因为丈夫的话变得羞涩起来的崔红英倒是噗嗤一笑。

  “将来,等夫君你说的将来真的成功了,只怕你我夫妻二人,也早已经成了老头子、老婆婆了!”

  蒲金书听着妻子的娇嗔,不觉展颜一笑,把济州岛上的诸般事务扔到一边。想他从年纪轻轻便开始替赵伏波建立起第一条商路,后来被亚丁总督抓了去,如果不是宫紫相救的话,只怕他早已经成了刀下之鬼了。然后这么些年不是在海里,就是在岛上忙碌。以致于有了妻子崔红英之后,居然没有好好的屯起悠闲过。

  “那有什么,等到时候我们老头子、老太太一起坐船出来,再度他一次蜜月,才是好光景哩!”

  蒲金书话里的柔情蜜意,让崔红英心中的矜持也慢慢的融解掉了。随着卧室里灯光被“噗”的一声熄灭之后,大约也就只剩下滚滚长江水,无语东流了。

  与其他普通的民船不同,尽管是夜里使用“乘风破浪”改装的风帆私人游艇,依然可以在汽灯的照明下,连夜前行。因为使用是双体船,所以不但平稳,而且船速也要快一些。多面大软帆,也让这种游艇可以获得足够的力量前进。

  在蒲金书后面跟随的船,速度可就快不起来了。毕竟他们船上都装着货物,可不像游艇行动起来那样轻巧灵活。这是蒲金书带来的大量火枪、“飞燕3型弩炮”等等的武器装备。其中“飞燕3型弩炮”以及炮弹多些,火枪的数量就不那么多了。

  因为余玠所建立的堡垒,多了依山势而建,上设火炮则可以及远,对于抵抗蒙古人的进攻是大有好处的。在这儿要说一句,天府之国的名称中当之无愧的,最少在蒙古人入侵的时候,在这里遇到了整个大宋里,最为激烈的抵抗。

  第62章 生活逍遥过

  “这叫中国流……是马丁先生教给我人,您知道马丁先生可会教人了,大概是因为他教过殿下。你们知道,殿下太聪明了,所以马丁老师费了很多的劲。不过我不聪明,马丁先生教我就费不了我多少劲……!”

  和阿卜杜拉哲玛尔下棋是一种折磨,尤其是下围棋的时候,那是彻底的折磨。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他的存在,倘若没有他的话,生活可能会有些寂寞。此刻他的话引起了崔红英的兴趣,有的时候逗逗眼前这个家伙,他还真能聊得出来大把的“新理论”。

  “唔,这样说的话,马丁先生教你不费劲,教殿下费劲,那是马丁老师教的有问题还是说殿下的学习能力有问题呢?”

  这是一个小小的难题,但无论阿卜杜拉哲玛尔选项哪一项,显然都不大对劲。基本上来说中,他依然属于马丁买来的人,只不过现在没人认为他是奴隶。而且蒲金书给他委了个城主庄保安主任的闲差,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残次马穆鲁克倒也做的不错。因为这个白白得来的自由身价,马丁在阿卜杜拉哲玛尔的心中,那是如同天神一样的存在。

  另外一个赵伏波,这个世界上给他放开了说话权利的主人。在阿卜杜拉哲玛尔来说,那又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他应该效忠而且唯一会效忠的人。

  蒲金书这时正在围杀着阿卜杜拉哲玛尔所执白子的一条大龙。别说这个阿卜杜拉哲玛尔,他的本领除过说话之外,大概就要算是下棋了。一路上与蒲金书从阿拉伯帝国一直下到济州岛,济州岛从破破烂烂一直发展到今天,他的棋也越下越好。无论是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都有如此,而这三种棋类活动,此刻都已经不再是原先的模样,甚至围棋也不似过去以搏杀为主,占地为辅了。

  围棋的这种区别在于,这是在未来,当围棋走向世界之后产生的变化。最初的中国人是讲究征战四方的,直到后来到了国际上之后,才转化为以占领“土地”为基础的作战方式。

  借着妻子崔红英与阿卜杜拉哲玛尔说话的时候,蒲金书开了一个小劫,与阿卜杜拉哲玛尔反正争夺一个急所。只可惜蒲金书似乎劫材不足,因此才借机开战。对此,残次马穆鲁克阿卜杜拉哲玛尔当然是不明白的,他皱了下眉显然是思索崔红英话。

  “唔这个问题,其实好简单,马丁老师教的太好,所以我很容易明白。至于教殿下费劲,那是因为殿下太聪明。马丁老师一个问题,他会想到很多的事情。就像是我说话一样,从蒲夫人所说的问题上,我可以说明书下,上帝其实并不存在,他的存在是因为与欧洲人吃牛肉太多有关系!”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啊,上帝存在不存在和吃牛肉有个屁的关系啊。不过大家知道阿卜杜拉哲玛尔的本领,倘若您真能撑个十天半夜不睡觉,包括听阿卜杜拉哲玛尔的梦话在内,他一定能够说服您。大概阿卜杜拉哲玛尔的本领就是,就算我说的不对,最后烦也得烦到让你让我对。

  “哦,当然哲玛尔主任一定是对的,这件事上我全都明白了!”

  这时的阿卜杜拉哲玛尔正在与蒲金书对攻,甚至他说了那么多话,居然也没有影响到他在棋盘上的判断。蒲金书的实地被这家伙用各种手段突破,一小片、一小片的被吃掉。不管棋局是输是羸,这样船上的生活实在是够舒适的。每天下下棋,说说闲话是一种多么写意的人生啊。

  “等将来我们退休了,大家年纪也都不大,到时我们就一起租它条船,到我们国家四处去看看去!”

  这是下输了棋的蒲金书品着香茶时说的话,不过阿卜杜拉哲玛尔立即就接上了。他与蒲金书夫妇在一起呆得时间久了,有的时候他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那好啊,不过蒲少您得租条大船才成。像这样的小船可不够,想想我们的华夏岛,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了。还有听说里海和黑海那里也要建军港,蒲少您说这世上真有黑颜色的海吗?不过也无所谓,到时候我们把船也给漆成黑的,到了那儿别人就找不到我们了……!”

  对于阿卜杜拉哲玛尔后面的话,蒲金书就全当没听到。因为他会从一件事上跳到另外一件事上,然后再从最后说的那件事上,一件件的跳回来。说真的蒲金书就没见过世上有人能够想那么多,又想回去的。他曾经给崔红英说过,那可能就是阿卜杜拉哲玛尔下棋好的原因。因为只有能够记得住每一步棋用意的人,才是真正高段棋手。

  “是啊,将来这样的船可不成,那得是条大船。哲玛尔老兄,到时还要请你负责咱们船上的安保工作呢!”

  哲玛尔就是负责济州岛岛主办公室的治保主任,反正就是负责安全的人。别说这倒是个非常尽职的治保主任,最少他手下的工作人员,那是过目不忘。来仿的人员,基本上也能过目不忘。而且他是个十分尽心的治保主任,交待给他的事情绝对会做,而且绝对会汇报结果。做的好不好对不对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不会隐瞒,不会偷懒,而且从来不改变。

  当然他的本领也就这么多了,蒲金书手下的近卫们,倘若要做什么事情,往往听自己小队长官的,至于阿卜杜拉哲玛尔他就是那个提供消息的人。

  “我看过不了几日,我们就要到地方了呢,夫君,我听说大官们都不大好见得着,而且我们又不能用对民族人的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见他呢?”

  蒲金书微微一笑,他当然已经想好了这件事。大宋的官们有这个威仪,那么就摆个威仪给他们看看,不就是份执事么,这对于济州岛上来说,一点困难也没有。

  第63章 威严靠帽子

  “这么长两个棍棍,要是竖起来的话,可以当避雷针使了!”

  阿卜杜拉哲玛尔颇使人哭笑不得,这样的帽子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据说,这是当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大臣们在朝堂上不要交头接耳所想出来的办法。说起来,这是一种最违背君子之风的手段。

  为何呢,孔夫子说过“君子疾夫舍,欲之而必为之辞”。意思是君子最讨厌的是,心中想,但并不表达出来的人。说白了,君子讨厌的不是小人,君子讨厌的是伪君子。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个小人,仅就帽子上来说,定下规矩就好何必要让人戴这么蠢的帽子呢?

  事实这种设计其实有点类似古时候皇帝帽子的流苏,如果皇帝走路不端庄,步伐快而轻浮,或是坐没坐像摇头晃脑的话,帽子的流苏就会随着摆荡而影响视觉,甚至击打到眼睛,所以能藉此设计来提醒并端正上位者,使其自然而然产生威严。

  瞧见了吗,威严?威严原来是靠帽子得到的,这是一种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想法。就如同有人认为,忠诚是靠信天地而来的。这不是胡扯蛋,秦始皇手下的人是因为信天地而信他的吗?回答大概只是能一个“屁”字,他手下的忠诚,是来自于白起的血腥,是来自于秦军的战绩。

  就好比拿破仑当皇帝,真的是靠上帝吗?可是他说“让骗子与学者走中间”的时候,丝毫没有提到上帝两个字啊?事实上,从真正的社会学上来讨论,所谓的“天地”以及“宗教”的认可,不过是统治者玩弄的一种手手段而已。注意一下,不是一开始就玩,而是在他有了实力之后,一班神棍之类的无耻之徒来吹捧的。这就叫“神化”的过程,又是各个王朝被“捧杀”的一个悲剧。

  在南宋这当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之所以认为蠢那是因为南宋弱。向金国岁岁称臣、年年纳贡,说的是那个荒滛而又无能的朝廷弱。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技大发展的年代,这一点上功绩是不容磨灭的。但这件事与所谓的朝廷、狗官们没有半点关系。不要把汉人聪明、才智的结果,归结到狗官与朝廷的头上,那就真的太愚昧了。宋弱就只说明了一点,守着这么人杰地灵的华夏之地,没有试图称霸整个世界,华夏的诸如秦桧、史弥远之类的狗官还真是够笨的。

  事实上,倘若一字之差让火药从“爆燃”变成“爆炸”的结果,倘若不是天天怕岳飞惦记他的皇位的话,也许大宋朝给汉人带来的不是受外族百年奴役的屈辱,而是征服世界的一个强梁。原因很简单,就算没有火枪、火炮,诸如本书中用抛石机改造的“轮回炮”没有问题吧,用“八牛弩”来建立远程炮兵没有问题吧!最简单的手雷、地雷没有问题吧?

  就当时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面对用手雷来防御的城市,除过哭之外,还有什么本领呢?在野战上,难道弓箭真的能够对付得“轮回炮”的攻击吗?想来赵伏波的亚丁行省之战,已经完全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有大量“、轮回炮”的城市,最少得在城市城墙5oo米开外的地方做战场,不然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倘若赵宋皇朝的官们,没有把他们的心思放到朝堂的斗争上,那么不笑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绝对有可能实现。毕竟抛石机、火药这在当时是已经发展出来的东西,不过是组合在一起而已。由此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官僚文化”那一部分,是极度愚昧以及极度愚蠢的。甚至这种愚昧、愚蠢的“官僚文化”,已经远远的影响到未来的多个时代,包括了明、清、民国。

  那么今天,蒲金书就大模大样的摆出了高官的执事。前面有人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后面有人鸣锣开道。旁边还有穿着明闪闪的羽林铠系列将军甲的阿卜杜拉哲玛尔一班近卫保护。

  蒲金书他们当然不相信,这样的狗屁执事会有什么威严。这是顶搞笑的看法,在阿卜杜拉哲玛尔来看,威严就是他们家殿下的名头,他阿卜杜拉哲玛尔无论走在阿拉伯帝国又或者说欧洲的任何一个地?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