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10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用的时候只要一甩步枪,就可以把刺刀固定好。这一点可是中国步枪上刺刀独门的技术,“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研究了好久,才完成了这一工作。至于另外一柄匕首,则被士兵们按照自己的习惯佩戴在身上。
当然,有了左轮枪之后,刺刀以及匕首,士兵们在作战当中并不能常常用上。虽然拼刺也会加以练习,但左轮手枪的射击,则更加重要。至于左轮枪的拔枪速度练习,这是因为在战场上,往往士兵们需要使用左轮手枪的时候,是附近敌军比较多的时候。而且距离稍远的话,用步枪解决的准确度会比左轮手枪准确的多。
“原来是这个模样,你们华夏军还考虑的真周到呢!”
章青从李璮的话里知道,他还没有完全读过《如山军令》。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倘若将来在济州岛的军校里,自己的这位兄长要是比别人考过去的话,只怕他就只能屈居于其他人之下了。
“李兄,拔枪、射击固然重要,不过理论课程更加重要。如果读过的话,您该知道,每个士兵都有权力把自己发现的一些事情向参谋部报告。如果核实之后,的确有利于改进现有状况,并可以促使华夏军降低伤亡,提高效率都会有军或多或少的军功。至于您刚刚说的那件事,就是士兵们想到并且报告上来的,随后变成了军事训练中的一部分。”
的确,“华夏军”的军规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每个军人都有权利来改善这支军队所有一切不好的地方。而且在查证属实之后,将会得到相应的军功分值。前面说过“华夏军”的军官与士兵的分别,不过是分值的不同,而不存在什么学历以及其他的区别。
也就是说,“华夏军”里的军官,一定比士兵强。尤其越是军官,其领导、计划的才能就越加出众。当然,基础能力上同样一定会比普通士兵强,这取决于未来“华夏帝国”作为世界上人口的第一大国。军队数量不会少,这就牵扯到了军队之中派系的问题。当军人的评价完全以能力与作战实力为标准的时候,自然派系的建立也就成了极为困难的事情。
常言说,有能力的人往往就会有脾气,能力越强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可能就会越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脾气不好的人却往往容易受到排挤。但在“华夏帝国”最重要的就是能力,脾气再好没有能力也得卷铺盖卷滚蛋。脾气好或者说“情商强”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同等能力之下,才有胜出的机会。
这体现了“华夏帝国”的一个社会原则,即“情商”是否好,首先要评价的是“智商”。仅只有情商而没有智商的傻子,华夏帝国是不要的。因为脾气再好,研究不出来新科技也是白搭。就好比“华夏帝国皇家科技院”的规定一样,科技成果是评价学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
在“华夏帝国皇家科技院”里,无论再好的脾气,没有科技成果,依然成不了人人所尊重的学者。
第53章 十万八千里
“李兄,您那些资料才是重点,华夏军与过去的军队完全不同了。任何一级的军官,都是来自于军校,然后是参谋部的委派。恐怕将来李兄手下的军官,您多一半都不会认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人的亲信都不会被安排在他的身边!”
李璮知道,这是昨天夜里他思考了半夜的问题的答案。章青告诉他的意思就是,“华夏军”里不会论人情,包括整个“华夏帝国”里所有的行政、司法、军事职务里,都不会有人情的存在。因为人情过多,被人举报成“官僚集团”,又真的有劣迹的时候,那死的人就多了。
所以此刻“华夏帝国”各个官僚队伍里,都在竭力避免把职务与私人的事情扯上关系。甚至按照各级政府办事的程序来说,正因为是朋友,该办的事情都必须找其他人来办,以避免被人举报。
太严了吗?事实上,这全是“传统文化”惹得祸。
传统文化之中,师生、朋友、裙带的力量有多大,想必知道些历史的人都明白。这种事情放在其他国家或者不严重,但在人口重多的中国就是一个要命的问题。比如史弥远的力量为何如此之大,连一个太子都可以说废就废。原因就在于,他是最标准的权臣。而最标准的权臣的标志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璮作为一个旧式的从农民起义到官僚的人,对于这种势力的重要,比起别人更加清楚。他扯着章青避开别人的耳目,然后才轻声说道。
“章兄弟,你这么说的话,为兄倒不能不担起心来。你知道,我手下有不少能征惯战的将领。他们就像为兄的左右手一般,这将来要是骁骑军里没他们的位子,这……”
看着李璮摊开的手,章青知道如果这件事不处理好,李璮心中有委屈的感觉正常。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兄长要是一个糊涂,站到“华夏帝国”的对立面上去,那就真是死定了。
“李兄,这件事你尽管放心,华夏军对于每一个军人都是公平的。倘若他们有本领,那么资料以及训练全都是一样的,自然不难考到一个好的军职。倘若他们仅仅只是你的亲信,那还是算是吧,华夏军里可不讲人情!”
在“华夏帝国”的范围里,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标准的“能人”,打不得铁、纺不线,造不了机械研究不了科技,甚至连当一个兵也当不好。这样的“能人”,唯一的结果只能饿死。因为“华夏帝国”对于“能人”的标准,是能为他人所不能为的事情,尤其是各自专业的层面。这与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老成持重”、“会为人处事”之类的要求,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别。
比方说领着士兵们冲锋的军士,要的是作战技术的纯熟,而最重要的就是勇气,有没有谋略倒是一件其次的事情。因为在“华夏军”里,唯一的要求就是尊重并完美的执行自己的职责。至于是不是“有勇无谋”,是不是不懂得“迎逢上司”,这些不过是狗屁之中的狗屁,连说都不允许说。
因为对一个军人的评价只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包括了军事文化和训练的考核,另外一个战绩。有了这些,比起那些只能卖嘴,到了战场上一无是处的,传统文化标准的“能人”,那是强得多了。
由此就证明了几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什么人口、也不在于什么内斗。唯一的问题就是管理方式的问题,极权式的管理,必然滋生贪酷之官僚,而贪酷之官僚也必然造就“放弃职责”,并最终形成“迎逢拍马”的官场之习气。
“而这,轻则官场糜烂,重则亡国灭种!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宋朝,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事实上大宋朝的屈辱,根本不是一个秦桧,几个史弥远搞出来的。大宋辱于金、蒙全民皆成奴隶的恶果,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它把“礼”抬得过高,造成“无法无天”的恶果。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的部分糟粕,在大宋的时代里,就该终结了。
作为一个新的“华夏人”,章青早已经因为眼界的开阔,而完全放弃了所谓的“传统文化”。事实上不过是排斥掉了传统文化之中的糟粕。比方所谓的,狗屁不通的“人情”。私下可也,公正免谈。此刻与李璮的交谈,不过就是告诉他这就是“华夏的铁律”。
“李兄,您看我给您的解释还满意吗?将来你手下的弟兄们,以他们本领排坐次,我看你还是不要太操心了。”
章青的话让李璮明白,自己的那种把手下将领们,安插到将来会组建的“华夏骁骑军”的想法,还是不要在留于心间了。这让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大满意,但也仅仅就只有些不满意了。毕竟他手下的军队,可不能与蒙古兵相比。尤其是章青告诉他的,蒙古人就算有了“轮回炮”“榴弹发射器”,在华夏军的打击下,蒙哥大将军的主力依然溃不成军。
仅此一点就让李璮明白,这天下再乱不了几天了。倘若“华夏军”有如此本领,那这天下还有哪一路人马是他们的对手。
对手?在这个时代里有人会是火箭炮的对手,这可能吗?
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再按照“传统文化”,重用所谓“老成持重”、“会为人处事”、“长裙善舞”、“八面玲珑”的人,那么中华民族就依然还是没有希望,亡国灭种的可能就依然悬在中国人的脑袋上。
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多的人口。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以师生、友人、裙带关系形成的集团,始终在左右着整个社会,在动摇着发展科技所要求的基础——公平、公正。更有甚者,这样的集团之中,很容易出现如同秦桧、史弥远之类的j佞之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可怕了!
第54章 还是当光棍
听到自己兄弟说的一切,李璮知道自己打算把亲信安插到军队里的想法,那是完全没有机会的了。至于说反叛,丈人以及儿子来信都告诉他,赵伏波已经征服了欧洲、阿拉伯帝国,世界上已经没有谁有能力来阻挡“华夏帝国”的建立了。
“好吧,即是如此,便谢谢章贤弟的提醒,那些人还是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
章青知道,在这种旧式军队里,兄弟的情义与军队的忠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对于“华夏军”而言,根本不允许军队之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就好比他章青,在未来骁骑军的组立过程之中,他就需要回避。不是他的意见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与李璮的盟兄弟关系,根据军规必须自觉回避。
中国的古话说过“信人不疑”,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在非“法治”的条件下,谁人可以相信?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真正去信任。比方说,你去帮助人,可能会反受其害。比方说,你买来的东西可能是假货,比方说你可能吃到地沟油。
如果仅仅依靠没有任何强制力的道德来约束,那未免有些幼稚的可怕了!
对于这种事情,“华夏帝国”依靠的仅仅只是法律,而且是一部日趋严格的法律来实现。因为无法即无天,没有规矩就不可以成方圆。
章青对于李璮的选择是满意的,他点点头算是放了下这件心事。只是向四下里望望,又悄悄的补上了一句。
“无论如何,李兄你得记得,这骁骑军谁的都不是,就是华夏帝国的。而且记熟军规,看懂华夏律,这在将来都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呢!”
李璮轻轻点了下头,知道这件事上多想无益。因此他话锋一转,又说到章青他们来的另外一件事上。
“章兄弟,听你和蒲少都说,殿下需要大量的人,只是这可到哪里去找啊!益州地界里的人,能走的几乎全都走了,要再找那么些人,谈何容易啊!”
章青也在发愁这件事,毕竟前往华夏岛的宋人,从益州这里已经去了不少。多数都是无家无业的孤家寡人一人,而汉人恋家。有家有室的人,自然不愿意远赴千里之外。此刻宋蒙方面因为蒙哥大将军带去了大军,因此双方开战少了。蒙古军不攻,宋军也乐得享乐。与抵抗侵略相比,高官们更喜欢在他们的朝堂上去闲磕牙。
这个原因导致益州这里的流民已经没有多少,随着战事的平息,勤劳的汉人又开始经营他们惨淡的生活。这就造成了益州这里的劳工荒,因此李璮也没有多少办法搜集更多的人送向华夏岛。
“我看这件事还是要找蒲少商量,李兄你知道,这些是民间的事情,所以……”
此刻的章青已经是“华夏军”正式的军官,这几年的经历也告诉他,世间的事情自己这军人还是少管。至于李璮,他此刻还经管着益州地区,自然少不得在这件事上出些力才成。
随后两人找到了蒲金书,作为岛主蒲金书因为政务的需要,此刻已经变成了夜猫子。因为一天的政务不处理完,他是难得休息的。这还是来到了益州,倘若说还在济州岛,自然又有大批的政务让他去忙了。
“两位请稍坐下,蒲少昨天夜里阅公文阅的晩了些,所以现下还没有起来,我这就是去催他!”
说话的是崔红英,虽然她完全是客客气气的模样,可是心中对于丈夫的心痛,那是表现的明明白白。这让李璮与章青两人都有些后悔,这么早来打扰蒲金书的好梦。
“不忙、不忙,我们稍待之后再来也是一样!”
尽管他们这样说,但催红英去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走。心中心痛丈夫归心痛丈夫,可他是济州岛的岛主,他不累哪个该累啊!
“两位不必如此,请先喝杯茶吧!”
借着下人上茶的工夫,崔红英来到内堂。此刻蒲金书还睡的正香,原本崔红英想着益州一行,还能让蒲金书稍稍歇息一下。可昨天追着他们的步子,济州岛就发来了大批的公文。崔红英知道,这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心中只盼岛上的学校里,能多出些学生来。
可惜那儿学完的学生,往往又都被派向华夏岛。毕竟那里接受外族的人少了,就算接受也多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才要,那样的话等他们成材,还得1o来年之后。不似济州岛上的人,一些15-16岁的少年,能够非常迅速的完成小学乃至初中的教育。虽然当不得大用,但许多事情却比没文化的人做起来要快得多。而且还又占了个加里曼丹岛,那里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口。
好在,此刻济州岛已经可以显示它的存在,那么就可以招收大量没文化的苦力。虽然他们没有文化,但在初中毕业生的带领下,想来也能做不少的事情。而且此刻的加里曼丹岛上应该要的多数都是苦力,相信他们到那儿干干活之后,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未来了。
这一点崔红英是相信的,虽然苦力们又要干活又要读书是辛苦些,但“华夏帝国”对人的改造能力,那是非常强的。就像是济州岛上的姑娘们,自由的她们此刻找起夫家来,对方没有初中的学历,往往就不大愿意。倘若连小学的学历都没有,那就彻底不加考虑了。
说起来,当女人们自由起来,并能够给男人们提出要求的时候,还真是一注催化剂。最少济州岛上的男人们此刻都明白,没有文化别看岛上那么多美女,唯一的结果依然还是当光棍。而且那里的女人们都有《华夏律》来保护,再不是他们可以轻易碰触到的对象。
被轻轻推醒的蒲金书揉着眼睛,看着眼前妻子心痛的模样,听着她小声的报告,他有些无奈的点了下头。
“哦,我知道,他们是为了人口的事情来的。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件事,红英不若一会我们一起先谈谈再说吧!”
第55章 人口的任务
片刻被叫起来的蒲金书匆匆梳洗了下,就出现在大堂上。那儿喝着茶的李璮与章青已经说了一小会了,蒲金书向他们拱手。
“抱歉、抱歉,久等、久等!”
当看到蒲金书的时候,李璮与章青两人一起站起身来向他拱拱手。尤其是李璮对于蒲金书,那是有着十分的客气。毕竟济州岛的岛主,那算是十分尊贵的人了。
“扰了蒲少的好梦,该罚、该罚之至啊!”
“客气、客气,是蒲某贪睡了,让两位久等!”
寒暄了一下之后,很快话题就切入到正题上。因为“华夏帝国”的人,他们自己的事情都比较忙。没那么多时间闲扯蛋。商人们忙着挣钱,工人们忙着工作。因为法定6小时工作制,因此许多人下了班还找兼职。至于为何6小时工作制,想想工业品1oo倍的暴利就该知道,这个时代的工人待遇应该是历史是最好的时期。
“我想来想去,除过缩减些军队能腾出些人之外,想找更多的人还真是不大容易!”
李璮的确头痛,他一个小小的益州能有多少人。华夏岛此刻已经快1oo万人了,那里光宋人就得有好几十万。虽然还有从泉州以及其他沿海城市,被商人们运去的流民,但终归是益州这里的人最多。可赵伏波对于人口的需要,那就像是无底洞一样,就算是再有个益州可也不够啊。就算是益州此刻的人们,因为孩子们都在济州岛上生活。所以人口出生率大增,可这依然还是不够啊!
至于章青,前面说过作为军人,对于民间的事情他是不大管的。此刻不过是李璮拉他来,他不得不来而已。
“是啊,李都督说的实在是有道理。我们此刻已经吸纳了许多高丽的匠人、学者与女人,再想要更多只怕就是那些青壮了。只可惜殿下不大中间他们,我想能不能这样,我们移些高丽的人过来,在益州这里劳动。另外益州这里出些青壮。还有,章司令,你们海军是不是可以顺江而上啊。北方许多蒙古人占领的地方,有着众多的汉人百姓。”
这话一出,倒把章青给难住了。他是中国近海的海军司令不假,但他近期的目标是劫掠扶桑,建立海军6战队。倘若自己带着船队沿江而上,跑到北方去却被大宋挡在江里回不来,那不是个大麻烦么。但他又不好直接推辞了事,毕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替李璮与蒲金书解决难题的,他这个海军司令还真不能一推六二五。
斟酌了片刻,章青就有了办法。虽然不能沿江而上,因为那可能会影响到赵伏波的计划,但可以沿海劫掠啊。想好之后,他点了下头向两人说道。
“两位,我看不若是金人之地吧。比如说幽云十六州,那原是大宋的土地。如果不是昏君赵构伤了岳王武穆,只怕那里早已经光复了。想来那里人心却还思汉,我看到那里去还好些,也符合殿下说的展示我们力量的要求。倘若要是顺江而上,被人用铁锁横江只怕就有些麻烦呢!”
蒲金书知道,章青说的这是老成之举。而且此刻顺江北上的话,会不会影响赵伏波的计划,这都有点难说。因此他立即就同意了章青的话,虽然原金国土地上的汉人被金人与蒙古人欺压的久了,未必像是其他地方的汉人那么容易对付。
李璮一听,却是对这个主意大加赞赏。本心里他也不大愿意那些高丽人来他的益州,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将来这边的好日子过过,他们就不愿意回高丽去了。骨子里呢,却又不一定把自己当成是汉人。固然说可以同化,但那终究是个麻烦。
但原幽云十六州那里却不是麻烦,虽然那里的百姓当金人当了许久,但他们与这益州的百姓们也差不了多少。而且他们可以填补自己这里去是济州岛的人,而济州岛上原本的人则可以前往其他地方。如此说来,赵伏波安排下来的人口任务,此刻就算是全都解决了。
心中轻松之后,李璮干脆以茶代酒敬了章青与蒲金书一杯。脸上挂起欣喜的笑容,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完成了赵伏波的一道命令。
“蒲少的这个办法是再好也没有了,我看就这么定了,只是要劳动章贤弟的海军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算是去了我的天大难处,两位我以茶代酒敬二位一杯!”
蒲金书当然也高兴起来,的确这将会解决一个相当大的麻烦。毕竟金人地区的百姓,劫来多少都不为过。在过去所谓的大宋官军却是只要地盘的,但现在的“华夏军”却是只要百姓。这就是大大的区别,甚至蒲金书乌丸似的眼睛一转,居然就又给他转了个主意出来。
“两位,且慢庆祝,我又想了个法子,我们不如一州一县的去夺。两位只想想,我们把人全都劫去,那蒙古鞑子要那没人的荒地却做什么用呢?”
蒲金书一语即出,把章青和李璮吓了一跳。因为这招数实在是坏,而且是坏透了心了。那些笨蛋皇帝一向只要土地,对于百姓则是爱杀就杀。那么现在没有了百姓,他们吃水都吃不上,打个什么狗屁仗啊。而且蒙古人除非脑袋坏掉了,才会要那些没有百姓的土地。
“嗯,这个招数实在是高,蒲少的办法倘若施行起来,只怕这幽云十六州不打也就自然光复了,是啊没有百姓的土地什么也不出产那地方要来做什么呢?高,实在是高!”
在李璮一叠声的称赞之下,关于大量人口的问题就此解决。而且蒙古与金的战争,1234年就已经结束。这过了二十来年,已经会有一代人成长起来。既然如此,就全都给他抓来吧!
至此,人口问题也已经解决,虽然解决的办法是这个时代里的人绝对想不出来的手段。但不能置疑的是,当土地与劳动力分开的时候,土地是一钱也不值的!
第56章 有什么打算
在益州未来编练“华夏军”的事情告一段落,虽然李璮此刻还有些嘴服心不服,但相信背过了《如山军令》与看懂了《华夏律》的时候,他自然就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了。
当章青离开这儿回济州岛,去编练他自己的海军6战队时,蒲金书却不得不去计划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赵旭即将回来了。虽然他不会到大宋来,但在漠南呆着的时候,也会让人担心的。
木刺夷一仗败北之后,赵旭的兵力同样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不过他还是补充了贺齐的火枪骑兵,又叫赵河率领炮队。虽然在赵伏波到达之前,他们走的非常匆忙,但火药还是带了不少。尤其制造火药的材料并不麻烦,在路上的时候也能够搜索到许多。
贺齐带着5ooo名火枪骑兵,一路上作为开路先锋。他们一路向东,先到达赖伊城。这是德黑兰城的前身,赖伊城被蒙古人摧毁之后,当时还不过是村庄的德黑兰接受了许多来自赖伊的难民之后,才开始了未来伊朗首都的发展历程。
与赵旭光向木刺夷人地盘的过程一样,赵旭的军队依然如同强盗军一般。所到之处财产抢光、粮食抢光、青壮抢光。无论男女青壮,都被他编进自己的步兵里,与那些老兵们在一起。同时他的匠户营,也因为波斯工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庞大。
这些人全部生活在车辆里,整个匠户营里也有着许多的大车。当疾行一天之后,匠户们必须要夜晚完成火药、弹丸、炮弹、以及火枪的制造。虽然夜晚里有诸多工作的不方便,但受到赵旭手下士兵的看管,匠户们不敢不做。虽然夜里效率低些,但当他率领的大军进入到里海东部的平原时,贺齐率领的火枪骑兵已经达到了1万人的数量。
而这支军队全部属于他赵旭所有,根本不让同行的蒙古人沾手。亲王忽必烈当然明白赵旭的意思,只是他还需要赵旭的军队回头协助自己稳定漠南的局势,同时也要依仗赵旭的确火器制造能力,来打造他自己的火枪骑兵。
在阿拉伯帝国的遭遇,虽然让亲王忽必烈损失掉了2万大军。但他知道,过去的老式蒙古骑兵已经将要淘汰了。而且赵伏波没有追击的原因,应该在于他要解决钦察汗国的问题。等他解决了那儿的问题,自然终究是要回到大宋去的。虽然大宋的皇家也有可能与其对抗,但亲王忽必烈对于宋军根本一点希望都不抱。
“仲谦(张文谦的字)先生,如今当务之急,却是蒙古还没有一个让大家信服的大汗。这件事要是晚了,到时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足够的火器以对付那个赵家的小儿。”
张文谦与亲王忽必烈坐在一辆旅行车上,这种车的结构对于赵旭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虽然他造得出来,但走起来的时候,“吱吱呀呀”的声音惹人讨厌。尽管如此,张文谦也必须要承认,这样的车走长途的时候会非常舒服。而且将来倘若天下太平之后,以些车载好友,游于天下倒也是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不过此刻亲王忽必烈既然提了问题,就不能由着他瞎想,因此他只好把自己的思绪放到蒙古方面去。正如同亲王忽必烈知道的是那样,整个蒙古需要尽快稳定整个蒙古的局势,同时要尽快打造一支强大的拥有大量火器的军队。不然将来与赵伏波的大军对抗,那绝对会是一场灾难。
就在撤退的时候,张文谦还仔细看过华夏军进攻时的炮火。不但打得远,而且也打得准。尤其是天空里那些明灯,也让他有了些想法。只可惜他们并不懂得汽灯的制造方法,虽然也可以制造出来喷油雾的东西,但不懂得石灰灯罩的作法,却依然没有办法造得出来汽灯。
“是啊王爷,当下的情况的确非常不妙。我们内部此刻争来夺去,只怕时间久了,却让我们失去了与那个赵伏波手下军队对抗的机会。您知道,那恐怕要动用整个蒙古的力量才行。在退却的时候,在下曾经于山上看过华夏军的行动,只感觉他们军力强大、军势凶猛,不迅速组建新军,只怕以现有的军队打他们不过呢!”
亲王忽必烈捋着自己的胡子不说话了,他看着窗外赵旭的骑兵。虽然火枪骑兵只有1oooo余人,但赵旭在路上又收了1oooo余人的骑兵。此刻他手下骑兵,如果不算火枪骑兵的话,又上升到了3oooo余人。一路之上,亲王忽必烈是领略到赵旭的作法比蒙古人更歹毒。
他不但是钱粮光、材料光、青壮光甚至他连孩子也光。而且他的匠户除过打造火枪以及制造火药之外,主要的任务就是造马车。事实上简单的6轮马车并不难于制造,而且一路之上赵旭也劫掠到了足够的牲口。有了这些之后,相信他将来可以轻松的自己形成一个巨大的部落。
“唉,那个赵旭绝对是一个有野心的家伙,但此刻却又不能不用他。倘若不用他,那么蒙古的内斗就没有办法结束。况且还有个阿里布哥,也算是个麻烦。但用吧,恐怕他的势力会很快膨胀起来,那是仅用和亲的手段就捆他不住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这不是给自己带回去一个天大的祸患么?”
事实上,此刻已经安全的亲王忽必烈后悔自己与赵旭合作。虽然当时与他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他手下的保护,自己恐怕难以安全回到蒙古。此刻的张文谦悄悄观察着亲王忽必烈的反应,他已经猜到了亲王忽必烈的想法。
“王爷,我有一策却不知当讲不当讲,倘若依了在下之策,王爷我可以肯定,赵旭将来不会再是我们的麻烦。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只怕王爷您不喜欢听呢!”
听到张文谦的话,亲王忽必烈看着他的时候有些疑惑,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打算!
第57章 蒙古必须弱
亲王忽必烈吸了一口烟斗,他感觉在思考的时候,这些烟雾让他很容易就变得条理清晰。
“仲谦,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想法,有什么就直接说吧!”
张文谦伸手捋着自己的胡子,手中同样在给自己压实烟斗里的烟草。并不懂得吸烟有害健康的人,对于烟草的诱惑已经开始屈服。如同亲王忽必烈以及手下的多数人,这一次从阿拉伯回去的时候,他们都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吸烟。烟草这玩意别看只是不引人注目的小东西,可是其绝对是暴利的商品。
“王爷,赵旭跟我们回来同,不用问是要图谋大宋的。所以我看,这一件事我们过度拦阻总不是一件好事,不若给他机会,让他去与他的兄弟争天下,两人打的两败俱伤,到时就不难一网成擒!他那个兄弟赵伏波的军力,那是强的很呢,因为您要告诉他,我们的事情没有成功之前,他想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做!”
亲王忽必烈听着张文谦的话,眼睛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草原。随着他们越向东走,这样的碧草青青的草原就越多。这时虽然称蒙古为大漠,事实上蒙古大草原这时的沙漠化并不严重。
“仲谦哪,我何尝不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一直担心的事情是客大欺主啊!试想想看,倘若他所有了大宋之地,加上他制造火器的本领。而且那个赵旭甚至比起他的兄弟来,野心还要大得多呢!”
与赵伏波比起来,赵旭更喜欢玩弄手腕。别看亲王忽必烈表面与赵旭相处的不错,但事情上如同不是情势所迫,也绝对不会愿意与赵旭合做的。
“谁说不是呢,王爷,其实对于赵旭的制造能力,我看也不必太过于担心。您只消告诉他,我们提供所有一切的原因,他只管制造就好!”
张文谦话音未落,亲王忽必烈已经不满意的反对起来。
“仲谦,这样一来连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我们提供的原料制造的!只怕那样要不了几年,他的势力……”
显然亲王忽必烈肚子里的弯弯绕虽然比起蒙古人要多些,但真正论及谋略比起宋人的脑袋他又要差一些。
“王爷,您怎么不明白啊。我看他的火器终究是要消耗大量的材料,我们只要控制好铜铅以及其他火器需要的东西,看他能造多少。而且有朝一日我们可以随时切断他的材料来源,那样的话不也就控制住他军队数量的增加了么?另外我们还可以借此来说,制得的武器我们拿大头。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王爷我们也要多些工匠才好!”
张文谦说了这半天,大概骨子里的意思,一是要驱虎吞狼,二就是要借鸡下蛋。借着赵旭懂得兵器的生产,蒙古人也可以设法去学来。当赵旭没有了技术方面的优势,又在南边与赵伏波拉了个两败俱伤之时,自然就不能清除掉他。至于赵伏波,张文谦还没有敢多想。因为对付那个家伙,显然这样的策略是没用的。
是啊对付赵伏波得用什么样的策略呢?无非是战、和、避。所谓的战,赵伏波手下有了步枪与大炮,其威力惊人。战自然是个办法,至于合的话,赵旭杀了三娘、杀了赵纬南、杀了师诗,就算是和,赵伏波也定是要砍掉他的头的。避,这天下之大,却没有赵旭容身的地方。而且躲到哪里,才算是尽头呢?
这时赵旭忧愁的地方,他不像赵伏波有世界地图。最少在大略上,世界是个什么模样,赵伏波清楚的很。而且在他的“鲸级快速运输船”越来越多,华夏商人活动的范围就越来越大。甚至商人们此刻也已经开始联合雇佣人手,前往海外探险,并寻找新的航线与新的贸易方向。世界的秘密虽然还没有展示给“华夏帝国”,但却已经开始随着他们的探索,一点一点的展示在他们的面前。
但世界对于赵旭还是乌黑一片,他手中的地图不过是阿拉伯帝国的地图。沿路之上也找到了一些国家自绘的地图,虽然误差极大,但他的认识能力也仅及于些。放眼都是蒙古人糟蹋过的地方,再远些又全都是兄弟赵伏波的势力所及之所,那么他赵旭除过回到漠南夺大宋之外,还能去占领什么地方呢?
赵旭同样坐在车上,与亲王忽必烈一样,对于未来的担心,让他一路上都与他的军师——哈桑在不住的谈论着局势,以判断他们自己的未来。不同的是,他的车上还有香莲领着两三个女人在侍候他们。
“旭爷,我们和蒙古人的合作,当是宋人所说的各怀鬼胎。他想借助我们的力量在蒙古成事,我们却又要靠在他们身上,向南边发展。想来对我们蒙古人即是要用,又是会防。不过最根本之处在于,他们要用我们的火器,而他们自己又不会打造,真正说到领先,旭爷我看这件事更重要一些。
蒙古人对于长管的火枪并不大在意,事实上他们可不知道我们在勃撒罗城下,受到的那个阿扎姆突兰沙苏丹步兵的打击。我想我们也可以建立那样一支军队,将来对付他们就容易些。至于赵伏波,旭爷,他回来我看还得几年,或者我们的动作快些,大宋的江山也占下一半了!“
哈桑的意思显然是要赵旭回大宋的,和蒙古人始终只能是表面上的合作。这一点赵旭何尝不明白哪,只可惜他心中担心的是,将来如何对付得过赵伏波呢。现在他的军力就如此之强,那么过几年他手上的军队得要有多厉害啊!
“难哪,你只想那个赵伏波能放过我么?他心里定然是要杀我而后快的,背后又是不怀好意的蒙古人,到时我们两面受敌,岂不是大大的不妙么!”
听到这样的话,哈桑的小眼睛突然带起了一些笑意。
“旭爷,我们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出现,因此蒙古必须弱,他们越弱我们的助力也就越大,而且危险就越少呢!”
第58章 夜间有活动
赵旭采取的赶路策略,是人歇车不歇。如果一个月按照3o天去算的话,那么赵旭与他的手下,有21天是24小时赶路。至于他们赶路的手段,想来当初哈桑的手段依然是管用的。即带了一些平板大车,骆驼们也可以在车上休息一下。
而且行动迅速的车队最大的好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