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306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306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地。因为赵伏波挥动自己手中充当锏的长刀时,重重的敲在了郭侃的枪头上。而这一击是需要技巧的,它需要能够让郭侃手中的大枪产生剧烈的颤动。但这需要掌握好郭侃大枪的劲力,而这就大有学问了,尤其是大枪的学问。

  在大枪的练习之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听劲”。而练习它的手段就是端大杆子,这在现代社会里,两样有许多人在作为体育运动在进行。而“端大杆子”的最重要的功用,就是感受整个长杆子的运动。同时也是感觉自己的身体与整个“大杆子”的配合。说白了,就是使用尽量小的动作,来让整个枪的动作得以循环。

  诸位可以试一下,抡一根竹杆。倘若傻傻的去抡,不但没有劲而且很快就会累。但倘若抡起竹杆的时候,在半途猛然停顿,这时竹杆的头部会迅速下甩。恰恰就是这一停,竹杆下甩的那下,竹杆头部的劲头却是最大的。大概大枪的运转以及所谓的“听劲”,就是把这种力量更好的运转起来。

  那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要多年的苦功才有可能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不是一个笨蛋才行。就好比欧洲人玩的是撞门锤一样的骑枪,阿拉伯人玩的是硬木杆子甚至是铁杆子的长矛。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表明,论及聪明似乎他们就要差一些了。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人就是太过于聪明了,以致于净玩些什么手腕、权谋之类的手段。结果?结果就是为了使用这种小巧的手段,而丧失了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并最终完成科技发展型社会的转型的机会。而从宋朝第一次被游牧民族完全入侵的时候开始,耻辱就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但仅就大枪这种武器出现在中国而论,在使用武器上中国人的确要比西方人要聪明一些。而且枪为百兵之王,能够使用大枪的人,那理解能力绝对是第一流的。赵伏波刚刚的一击,恰恰是郭侃手中大枪直奔他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枪是直的,力量的传导也最为直接。不像抖开了枪花的时候,那时的力量传递是弯曲的,因为受力点不同,就算是与重兵器相撞,也不会有震手的感觉。

  但掌握这个时间点,也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掌握的。仅仅这一下,郭侃手中的枪杆就发出了剧烈的震动。他知道,那是赵伏波手中锏上的劲力完全传递到了自己手下,倘若自己不撒手的话,只怕这一下就要震裂虎口的。他一撒手之下,等勒住了马,就立即转身跑过来,向赵伏波行了个军礼。

  “殿下的枪法不知道师承何人,末将只是感觉此枪法极为熟悉,但却不敢贸然胡猜,还请殿下见告。”

  这时也跳下马的赵伏波微微一怔,是啊他也不大清楚自己的枪法到底是师承何人。因为他的枪法来自于魏臻拿来,没头没尾的枪法,虽然里面主要的东西都在,但到底是哪家枪法可就不知道了。看着魏臻,赵伏波还有些迷糊。

  “难道真有《魏家枪法》,如果是魏家枪法,那是不是与三国时代的魏延有关系呢?”

  且不说赵伏波在这里胡乱猜测,郭侃顺着赵伏波的目光看向魏臻。

  “难道魏长官就是殿下枪法上的老师吗?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郭侃立即就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是与魏臻交过手的。魏臻枪法的上造诣绝对赶不上赵伏波。甚至魏臻的枪法连门都没有入,因为当他在与郭侃较量的时候,使用是一柄“龙牙锯”,郭侃的枪杆只与他的武器交击了一次就知道,那根本就不是大枪,魏臻那是用槊来使枪招。

  他们的较量当然是以魏臻落败结束了,按敦促的说法是,他根本连大枪的门都没有入。因此赵伏波的枪法绝对不会出自魏臻的教育,而且赵伏波的枪法让郭侃想起来了一个盖世英雄。那个人不但在大宋应该是盖世英雄,就算是在大金,也是所有人都承认的盖世英雄。金人心中可惜的是,那个盖世英雄是他们的敌人。

  “殿下,您的枪招,却是与大宋的那位岳王武穆有些像呢!而且您的枪法之中加锏,却是当年岳王武穆与杨再兴大战之时用过的招数!”

  这时一旁的魏臻不知为何有些激动了,他的两只眼睛里甚至含上了泪水。他几步来到赵伏波的面前,说话的时候嘴唇颤抖。

  “殿下,倘若您父亲看到您今天的成就,他也该瞑目了。您所学的枪招,以及那些其他给您的书,却是当年的老王爷从宫里带出来的《武穆存知录》,不但枪法是里面的,甚至您所读的那些没有名字的书,同样是那里面的。这却是当年岳王武穆的衣钵呢!”

  只一句话,赵伏波的心中一酸。作为一个赵家的子孙,作为一个学习了马丁老师带来的未来科技以及知识的青年,他深深知道,当年宋高宗所谓之事有多么的愚蠢、自私。过去他的练枪的时候,甚至还想过倘若自己有朝一日回到大宋,替岳家人沉冤昭雪那绝对是必须的。

  而且那纯粹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并不是为了什么收买人心。因为在赵伏波眼中,即便要收买人心,也是收买普通臣民的。至于所谓的士大夫阶层,那早已经不放在赵伏波的眼中去了,手不担、肩不能挑,只会勾心斗角的人,要他们有什么用呢?

  不如就随他去吧!

  第31章 把她带上吧

  “那这杆大枪?”

  赵伏波抚摸着手中朱红色的大枪杆,从拿上这杆枪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这不是一杆凡兵。此刻听到魏臻的短,他已经隐隐猜出了它的来路。魏臻点了点头,证明他的猜测一点也没有错。赵伏波低头看着大枪杆,伸手在光滑有枪杆抚摸过去,甚至他能够感觉到当年岳飞对于大宋那最深沉的爱。

  “如果不是那个糊涂混蛋的宋高宗,此刻何必需要去恢复旧山河呢?”

  作为赵家的子孙,作为学过现代科学以及听过马丁老师讲的“历史”的赵伏波,当然绝对不会赞同宋高宗的选择。毕竟他的选择是把个人的皇位,放到整个汉人的头上。

  “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天子,倘若你真是天子,那么大宋也就不会成为蒙古人的玩物了。”

  心中对于大宋的所谓传统文化的不齿更加严重,心中认为那样的学说治不好国,保不了家不知道留着干什么。有一天要是回去了,自然要给他全扔到厕所里去。

  “珍珠,把大枪拿回去,不过今后要在大枪之下供奉香火!”

  赵伏波把大枪交给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至于供奉香火,这是赵伏波对于岳飞的另外一种肯定。他作为华夏帝国的皇帝是不敬什么狗屁天地的,他要敬的是如同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如同“华夏皇家科学院”里,那些为华夏帝国提供了超级科技的学者。

  至于天地,倘若说的是自然环境那倒也还罢了,但倘若说的是什么怪力乱神之类的玩意,自然是要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的。因为未来的华夏是科学的华夏,至于神棍还是有多远就滚多远吧!

  得知了枪法、大枪以及自己悄悄读过那些书的来源,赵伏波的心中有着一种感动。他可以感觉到父亲对自己最强烈的爱,想来这《武穆存知录》是一直存放在三娘手中的,倘若当年若不是父亲掌过家,这些东西又如何到自己手里的。

  想了一想,赵伏波不再纠缠在这件事上。毕竟眼前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办,他得要尽快处理好中东地区的事务,因为他心底里时时刻刻思念的都是大宋,希望为了那些随时可能在蒙古人的入侵下丧失生命的大宋人做些什么。可现在,一来他远在万里之外,二来他的力量却依然不足够控制整个大宋。

  早餐的时候,马丁以及“百变圣女”娥吉塔妮他们听到了这件事的时候,全都想起了赵纬南。他与三娘的作为固然不符合马丁的想法,毕竟作为一个未来人,他的思维与这个时代里的思维,有着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的“代沟”。同样他教育出来的学生赵伏波,依然不会赞同那些老套的思维。

  因为无论在阿拉伯帝国的所谓,还是在欧洲的所为以致于在今天的对付赵旭以及蒙古人的战争,都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老套的思维到了终结的时候。因为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无论如何去辩解,有一个事实无法驳倒。而且如何的“华夏军”,那些所谓的蒙古铁骑又或者说什么样的势力,不过是一陀屎而已。

  倘若用自然界来类比的话,那么今天的华夏就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而其他生物面对它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软弱的倒在地下,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一切,然后变成强者的一陀屎!

  “所以马丁老师,我看我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快些离开这儿。尽快去夺取北边两处海洋上的两个军港,所以恐怕不能在这儿再呆下去。马丁老师这里的建设,就全都依靠您了。我将会带走大部分军队,同时也会带走木刺夷人大部分的劳力。恐怕您还需要给他们一些农业教育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恢复,毕竟他们的生活稳定了,香格里拉山脉的局势也就会更加稳定!”

  赵伏波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能够感觉到几道殷切希望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不过他知道他不能,因为他手下同时开始的工程实在是太多,此刻他缺的不仅仅是人,他还缺大量的管理人才。

  “好吧,我们的消息已经传递回去,埃及王国和叙利亚王国方面的消息也已经发现,想来他们要不了多久就会开始行动。”

  赵伏波点了下头,此刻他满脑袋都是随后的战略,对于那几道殷切的目光就只当没看到。然而坐在他旁边的母亲“百变圣女”娥吉塔妮,可不会让他这么轻松。悄悄的伸出两只手指,立即就在赵伏波胳膊的内侧,一掐、一拽、一拧,施展出了掐人的最高境界。

  如同过电一样的感觉,立即就让赵伏波想起了什么。

  “呃……珍珠、阿法芙、阿米娜你们和我一起行动,雪容在这里和马丁老师一起,把这里……”

  哪知道赵伏波话还没说完,师雪容上的颜色已经变了,接着一推碗站起来饭也不吃就跑到了一边。赵伏波求救似的看向马丁,哪知道他老师这时正低头,把油条浸到一碗羊奶里。甚至师母姚芷琳也装做没有看到,大概马丁早已经交待过,小儿女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吧。

  这让赵伏波犯难,而且他知道这件事别人也不大能帮得上忙。至于母亲——“百变圣女”娥吉塔妮,他是完全不指望,因为他知道那会是什么结果。恰在这时母亲“百变圣女”娥吉塔妮碰了碰他的胳膊,悄悄在他耳边这么说。

  “喂,儿子,把她带上吧,你知道我和她相处的不错,她要是不去的话,我怕我在你那个马车里呆不住呢!”

  赵伏波有些犯晕,他可是真的服气这位老娘的本领。别看她是自己的母亲,可是她有的时候那表现就像是自己的姐姐一样。赵伏波有些无奈,他抬头去看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要说主意的话,恐怕她主意会多些。哪知道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微微一笑。

  “当家的,我看还是带上雪容,两个城市的建设,一点也不简单呢!”

  第32章 加里曼丹岛

  章青,大家大概还记得他吧。他是蒙古益州都督的义弟,不过此刻早已经是华夏帝国海军的舰队司令。此刻他从华夏岛出发,率领一支多达15艘的舰队,保护着2oo艘商路前往济州岛。出航没有久,就到达了新加坡。

  “新加坡”,此刻已经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新式城市,人口也有了多达5万左右。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它主要的业务是为来往船队提供补给品,这些船队按照一月一次,从华夏岛发往济州岛。与世界上其他所有的航线一样,从他们那里向华夏岛去各项资源,运回大量的各项商品。

  只除过大宋方面单独跑的巨型船队之外,还有其他地方的船队里,除过一些匠人、学者之外,并没有多少人口。当然华夏岛并不十分排斥外来人口。因为倘若仅从血缘上来区分是不是汉人或者说华夏人,那岂不是愚蠢的和纳粹一样吗?而且未来的华夏帝国,有的是拥有了新的,以科技为基础的华夏文化的华夏人。

  因此“新加坡”的确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人口的构成包括了汉人、阿拉伯人、欧洲人以及附近的马来人。唯一的前提与其他华夏帝国治下城市一样,遵守《华夏律》,放弃宗教的极端性,接受华夏的新文化。甚至新加坡作为这一片海域之中,附近地区里最为兴盛的新兴城市。

  港口处高大的水泥防波堤已经建立起来,海浪在这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从港口处停泊的船只就看得出来,“新加坡”是附近方圆2oo公里半径之内,唯一的商品批发点。附近所有的势力,想要得到华夏岛的工业品,都不得不拉来大量资源、粮食等等商品从这里进行以货易货的交易。

  这是“华夏帝国”在对外交易时的重要手段,即以黄金来衡量商品的价格,但实际进行的不过是以货易货的方式。正是因为这样的交易手段,附近各处的各项资源,都在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华夏岛所属的各个城市。尤其是华夏岛,几乎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物资,都在一刻不停的涌向那里。

  此刻的“新加坡”正是这样的情况,诸如火柴厂之类的小厂子,都已经被开到了这些地方。华夏岛上此刻除过“华夏皇家科学院”之外,就是一些大型的重工业。说白了就是生产机器的工业,除此之外就是重要的,技术秘密非常多的军火工业。

  不过这一次,章青是来打前站的。他的目标不是别处,是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也被称为婆罗洲)。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除过华夏岛、济州岛之外的工业区,原因在于这儿独有的地理特征。加里曼丹岛的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o2米。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

  在此刻华夏岛的以水力、风力资源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正好沿着这些山脉上流淌下来的大河建设。不过战争,章青倒没有多想,与当初新加坡差不多。找个合适建港口的有大河入海的地区加以占领就好。而这里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让整个工业体系迅速运转起来。

  章青在这里并没有更多停留,他只是留下了一支5艘战舰的分舰队,对于他们新建立的城市加以保护。此刻的战舰却已经不再是“秦皇ap”级战舰,而是加装了大口径火炮的“汉武”级战舰。它拥有1o门绰号为“阎罗追魂炮”的21o毫米火炮。

  这些火炮使用了优质钢质内管,青铜加厚外管的多层复合炮管。青铜易于散热的同时,其质地也要比这时的钢材质地更好一些。虽然华夏岛已经开始使用焦炭进行,坩埚式钢铁冶炼手段,但这依然不能解决钢铁需求量极大的缺口。制造武器需要钢铁,冷兵器需要钢铁、铁轨需要钢铁。因为民用的巨大需求量,军用就只好使用数量相对充足的青铜材料。

  那么这一次章青来到加里曼丹岛的原因,就是这儿,将来会成为华夏帝国的钢铁生产基地。原因在于这里距离澳大利亚这个未来的资源大洲更近,而且这里的力量也更加容易控制南洋的局势。

  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将来华夏帝国的战略而已,步兵的力量守卫重要的据点以及经济区域,海军则可以在海洋上进行畅通无阻的机动作战。此刻华夏海军虽然数量稀少,但已经是绝对的海洋霸主。尤其将来在掌握了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之后,那么欧亚两洲已经没有什么势力可以与他们挑战了。

  毕竟大航海时代开端之后,没有航海力量的国家,往往都在后来成了受到掠夺、压迫与屠杀的结果。比方说印加帝国、印度、阿拉伯国家、还是一个就是未来大明朝(失去台湾)、大清朝不必说了吧,八国联军都进了北京,还有什么好说的。

  那么拥有了加里曼丹岛,除过发展钢铁工业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那儿将来也是进一步控制伊里安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澳大利亚的基础。那些当然属于长期战略之后的目标,而且相信那两处地方的,依然不过是石器时代的人,并不会表示不同意,就算表示也没用。这倒是实在的一件事情,直到这时,那儿的人连弓箭都不会用,自然也这不足为虑了。

  章青带人在这里大概活动了一周时间,得到赵伏波命令的“新加坡”,就组织起将近15ooo人的施工队伍来到这儿。除此之外,留在这儿将来驻扎加里曼岛海军基地的船队,也将会派出海军6战队清理岸上那些部族。老年人在所不问,但青壮年将会接受雇佣,儿童则进入到学校里学习。

  这是华夏帝国的绝对福利,即从零岁开始的免费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当然前提是只要考得上,国家就一直全包。

  第33章 海洋什一税

  一个小小的加里曼丹岛算不得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部族干脆连农耕文明都没有进入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来与一个掌握了工业文明的势力来谈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实际上就如同别人枪口下的兔子,别不喜欢听,这是世界的历史证明的,恰恰就是这件事。

  不过对于那些土著人而言,能够加入到华夏帝国的范围里,那是他们的幸运。最少加里曼丹岛上的,那些连弓箭都没有的人,在第一次看到了步枪之后,就认识来的华夏人根本就是神灵。别说与他们对抗,神灵的话那是谁都要听的。

  对于这样的“奇迹”,章青早已经感觉到没有意思了。因为愚昧的民族被征服,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就算不杀他们,他们过上两年穿皮靴住高楼的日子之后,再把他们赶到丛林里,他们一定会玩命抗争的。而且绝对不是什么恢复他们的“传统文化”,因为他们所谓的传统文化,不过就是茹毛饮血、不过就是忍受蚊虫叮咬而已。

  一周之后,章青率领自己手下的1o艘战舰向济州岛驶去。不过在路上的时候,他看过海南岛、台湾岛以及琉球群岛。其中琉球岛并不会建立什么工业体系,那里将来就是远洋的海军基地以及远洋作战的装备仓库所在地。而最远的地方,则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不管马丁老师说的在将来那属于谁,现在那里已经被赵伏波看进眼里,属于华夏帝国的领土,想让他吐出来,谈何容易哟。

  完成了一圈的探索之后,章青率领自己的船队赶向济州岛。在这里2oo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已经不再需要它护航,那些船队也不是完全没有武装,按照“华夏帝国”的标准来说,它们只具有轻型装备——“飞燕3型弩炮”沿着船舷两侧,各布置了三台。

  任何一个方向来的敌船,都将受到3台“飞燕3型弩炮”的射击。其实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这样的装备几乎已经够他们亡国了,但在“华夏帝国”的船上,那不过属于标准的自卫装备而已。而且事实上,在整个中国海上来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海盗出没。

  包括当时海盗最多的占城,说白了就是曾经南越所属之地。当时他们的海盗被章青打过一次之后,每次无论他们是否还充当海盗,“华夏帝国”的护航舰队经过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沿海的城市轰一遍。此刻章青的船队,更是好好的过了一下放“阎罗追魂炮”的瘾。

  从此距离海岸1o公里之内,占城人不再建设城市、不再开发家庄,甚至还想派人前往去赵伏波谈谈,他们成为藩属的事情。不过对于越南这个反复无常的屁大一点的国家,赵伏波一点好感都没有。谈判的机会不会给他们,只不过“华夏帝国”每经过一次,就会把火炮范围所及之所劫掠一次。此刻他们的海港全废、船舶全沉,华夏华夏帝国不开禁的话,他们永远只能守着大海当内6国了。

  当然,想当内6国可以,但每年必须把赵伏波派给他们的朝贡放置在海滩上。不然……不然内6国也不要想当了,准备亡国灭种吧!

  说起来中国传统帝国们,都有“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毛病。对外从来都是高抬贵手,对内的时候往往都是血腥征伐。评论只有一个字——蠢!此刻的华夏帝国所为,即是恰恰相反。对内极近仁义以及福利之事,对外极近铁血、掠夺、屠杀之能。

  然而令人刮目相看是,周边的小国永远不会再与他们谈什么海洋的归属问题,因为此刻周边所有非中国人的渔船,必须向“华夏帝国”交出他们十分之一的收入,美名其曰——海洋什一税。倘若不交就会片板不允许下海,见一艘就打沉一艘。

  “这是不讲道理的事情啊!”

  是啊,这当然是不讲道理的事情!不过这样的问题,恐怕只有那些把“目光放在全人类角度”上的砖家才说的出来。要说现实的话,我们帮的越南,他们把我们的渔船抓了,现在还占我们的岛礁。我们帮的印尼,一捐几个亿,可惜人家排华了,杀的就是中国人。我们帮的朝鲜,可惜人家抓的就是中国渔船,抗美援朝的战争费用,一分都不打算掏。我们免了战争债务的小鬼子,要和我们在钓鱼岛打仗了。我们买了人家一大堆国债的某国,到我们家门口演习了。上帝啊,中国的政治砖家们怎么了?难道脑袋全都被驴踢了吗?

  砖家们,别在幼稚了好吗!中国的那些狗屁不通的,所谓有政治头脑、懂历史观点的所谓“学者”,不要把目光再放到“全人类的角度”去好吗!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中国人辛勤的汗水、委曲的泪水以及惨烈的鲜血来说,全世界都对我们友好了,因为我们像修女那样纯洁。

  而现在“华夏帝国”的海军,在他们所及之处宣布,那里是中国海。反正赵伏波没说过“中华海”到底有多大,所以他们在哪里收这种“海洋什一税”都不犯法。论起来地中海他们在收,没人反抗、没人反对。他们在红海同样在收,至于南洋,当然也要收。占城的就不收了,因为他们国家已经彻底没有船了,内6国当然不会缴纳什么“海洋什一税”。

  因此在章青率领着自己的船队到达济州岛前,那些巨型的“大鲸级快速运输船”早已经到了济州岛。不过只有章青到达的时候,蒲金书才知道,赵伏波又给他派了许多的任务,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人。

  “长官打算在黑海、里海再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当然也是渔业生产基地。因此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口。虽然们所有的人加到一起,已经快有1oo万之众,但这数量还是不足啊!”

  第34章 东方的局势

  当夜晚降临到济州岛上的时候,大概其他人才会明白,什么叫不夜之城。已经有了颇大规模的城市,此刻容纳了将近3o万人,即便如此在这夜间工程公司的施工依然一点也不停止。话说房地产业此刻正在华夏帝国里兴起,毕竟这也算是一注暴利行业。

  对外贸易的时候,自然是暴利中的暴利,但对内的这些所谓暴利行业,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例如房地产的利润不得超过5o,否则将向国家缴纳15o的反暴利税收。马丁当然知道房地产业是一个拉动经济的重要环节,但就他来说,早已经受够了蜗居之苦。

  而且在“华夏帝国”里,最大的投资不是房地产业,因为不挣钱。而最挣钱的是出口产品以及军火工业,但倘若追逐着利益的去向,却是“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因为在华夏帝国,“科技”都需要高昂的使用费。这让所有的企业,都非常注重科技保密。“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虽然属于国家所有,但其对外开放接受委托研究。

  即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向“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提请研究某项科技,尤其是军火工业。虽然“华夏帝国”不禁止民间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但他们必须是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管理之下,同时要缴纳高额的费用。当然,多数企业还是选择委托“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来进行研究活动。一来他们的资料充分,二来学者众多,三“华夏帝国”的法律规定是,民间科研组织,不得研究军事科技之中的许多门类。即便是其他科技研究,只要与军事类的尖端科技有关,或者可能被用于军事,都必须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监督下研究。

  显而易见的是,华夏帝国不管文论、文化等等方面的问题,但带着科技以及军事方面的事情,管理的却极为严格。赵伏波认一条理,那就是科技的领先才是真的。比如当皇家军队拥有了大批坦克、飞机、重炮的时候,民间拥有猎枪或者自卫的手枪算什么呢?

  至于说到动乱,倘若没有分配利益时的不公正、不公平存在,倘若没有压榨、没有剥削哪里会有什么动乱呢?说白了,制止反抗不过是为了将来的动乱埋下了伏笔而已。很简单的道理,当没有规则约束的时候,唯一能够产生的结果,就是无法无天。

  在济州岛上,天空里飘浮着的是大楼顶上的热气式系留飞艇。它们拖着明亮的汽灯飘浮在城市上空,虽然距离街道有些距离,但如此明亮的天空,还是足以让济州岛上的施工进行下去。在济州岛上的工作,此刻都已经是永不今晚的连轴转。一天四班,每班6小时。其中一班是检查修理机器,另外三班是连轴转的运转。

  不但是普通人的工作是这样的环境,蒲金书的工作同样烦忙。此刻济州岛上虽然仅仅只有一座城市,但农牧业的庄园,在岛上就有许多了。其中许多集中的地方,正在慢慢形成小的城市成为济州城的卫星城。

  不过蒲金书已经在考虑建立新的城市了,而且申请早已经发向华夏岛。虽然“华夏帝国”不像是其中封建帝国里的皇帝那么蠢,什么其他城市不得过都城的大小这样愚蠢的规定,全都已经被淘汰。但“华夏帝国”是一个非常讲究“程序”的地方。即蒲金书虽然是济州岛上的岛主,但建立新的城市必须要有皇室的同意。这不是为了防范谁,这是管理的需要。

  因此到了夜间的时候,号称岛主府的大楼里,人流依然是川流不息的。而且管理人才一直欠缺,造成所有人都超负荷运转。因为济州岛学校里学成的学生,往往都会前往华夏岛上,去担任管理的工作,能够留在济州岛的人实在是不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战略重心的问题,为此崔红英时常有些埋怨赵伏波不懂得关心人。

  “嘿,傻丫头,谁有15人的卫队,知道吗殿下自己在战场上,也不过是就是3o人的卫队。而我身边就有15人的卫队,想想看吧。要说累的话,与一个小小的济州岛相比,整个华夏帝国可都指着他呢!”

  也不怪工作太忙,因为无论这时的高丽,又或者说其他地方,对于热兵器的追求,那简直是无止境的狂热。比如说“轮回炮”与“榴弹抛射器”这样的东西,高丽的大元帅崔皞催的叫急。此刻他惊讶的发现,就算是没有那个济王千岁军队的增援,自己也挡得住蒙古人的进攻。

  尤其是那种“轮回炮”,以及高丽的城市在蒙古人的进攻下,根本守不了多久。可现在,蒙古人想攻下一座城市,不用人命消耗完“轮回炮”以及“榴弹发射器”的炮弹,是没法登城的。就算是到了城下,那无数的密集的羽箭。也让蒙古人死活就是弄不明白,高丽人的箭怎么射的那么远,而且还射的那么快。

  到了城下成片的手榴弹又被抛下来,无论穿什么铠甲,又都没有用。要攻下高丽的城市,还不知道要填上多少条人命。因此蒙古人对高丽方面的进攻就停了下来,理由是蒙哥大将军在极西之地对阿拉伯人用兵,因此兵力不足才停下进攻。不过作为高丽军的大元帅崔皞可知道,哪是蒙古人兵力不足,在是在高丽城下再也死不起人了。

  以及攻一座城市,蒙古军死个千把人算多的。而且他们主要是使用“回回炮”轰破城墙,攻入城内来作战的。现在他们的“回回炮”远不如“轮回炮”的攻击范围,既然打不破城墙,就算是断了一城的来路又如何。攻不下来,依然还是白搭。

  不过围困久了,没有外援的城市终究是要陷落的。毕竟存粮再多,依然还是不够吃太久的。而且因为没有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因此出了城的话,高丽军依然不是蒙古军的对手。

  第35章 需要有人救

  虽然蒲金书可以用刚刚的话来回答崔红英,但他自己何尝没有感觉到累呢。此刻的他,双目之中有着疲惫,虽然凭心而论,他的工作并不紧张。多数的事情都有崔红英领导的岛主办公室分类并进行归纳之后,然后才会交到他的手中。但现在的确是事情非常多,而且作为济州岛上的官员的头,他要应付的事情就更多。

  这不,此刻深夜还没有睡的他,正在等候着一个重要人物的来临。当然不是章青,他要去的地方是军港,而且这会他与他的2oo艘船组成的船队,还远在海上。

  今天夜里蒲金书等的是高丽的天下都招讨大元帅——崔皞,据蒲金书的消息,高丽对入侵的蒙古人的反攻,此刻已经陷入了僵局。原因在于在作战最开始的时候,崔皞的目的就不是打败蒙古军队,而是以光复“南京”(汉城)为目标的战斗。

  为了这个目标,整个高丽军队完全被用羽林铠系列的铠甲装备起来。同样使用了滑轮弓、中华槊与斩将刀,可以说此刻高丽军队的装备,与当时赵伏波手下的主战骑兵没有多少差别。甚至好的一点是,他们还有足够的“轮回炮”、“榴弹发射器”,以及足够的弹药。

  而且有了这5年的变化,济州岛已经可以向高丽人提供足够的“工作马”以及“最战马”,当然这些战马都是阉割过的。而且全部是绝对无法再繁殖的战马。凭着整个高丽所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近乎所有的财富,崔皞才给自己打造出了强力的军队。

  有了这样的军队,反击自然是迅速的。然而崔皞打仗的本领以及对于战争的手法,显然受到大宋作战方式的影响颇深。在拿下汉城(即南京)之后,他主力军队居然被蒙古人机动骑兵,牢牢包围在城中。随即的作战里,两军的骑兵正面交锋之中,蒙古人吃了不少的亏。

  不过随即蒙古人就转变了战法,把崔皞的主战骑兵诱到预先设伏的战场,并使用“回回炮”以及其他重型武器进行打击。虽然因为“最战马”的速度,崔皞手下的主力骑兵得以逃脱被全歼的境地,但这一打击也让崔皞的大军失去了机动作战的主要兵力。

  随后的情况就有些像大宋作战时的模样了,崔皞的步兵主力被围困在“汉城”。他们只好在城中倚靠高大的城墙据守,随后蒙古人在城墙下大大的吃了一次亏。当他们明白,倘若没有能够压制“轮回炮”的武器,那么攻城对于蒙古人来说,从今往后都不是一个可能的事情。

  毕竟蒙古兵再骁勇,面对城墙下成排投下来的炮弹、抛下来的手榴弹,他们也不过是血肉之躯而已。一天之内伤亡人数多达2oooo余名。可以说蒙古人的进攻兵力被打残了,但崔皞也失去了自己的主力骑兵,由此而完全没有了进攻的能力。

  倘若要重要再组织起来一支,如同前面被毁灭的主战骑兵,那需要的花费将会是相当巨大的。而且也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高丽的“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主要兵力,这时都被围在了汉城之中。虽然主力部队带了不少的罐头与大车,就算断了粮马匹也可以吃相当时间。

  然而,他还是深深的担心,因为崔皞手中已经没有可以救援的军队了。也就是说,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主力,被蒙古人牢牢的困死。到时,蒙古人也会得到“轮回炮”与“榴弹发射器”的秘密。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济州岛上那个蒲少饶不了自己。

  其实他把事情看得有些重了,因为“轮回炮”与“榴弹发射器”对于济州岛而言,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术。甚至放在赵旭那儿,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但蒲金书给他的压力,那是实实在在的。毕竟此刻高丽得到的军火,是在高丽王愿意在将来永远成为华夏帝国藩属的前提下,才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得到的。

  那么现在,现在他拿什么来换华夏帝国的援助,拿什么来得到华夏帝国的信任。倘若都没有了,那么崔皞就会担心,那个济王千岁会?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