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282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282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渡沙漠的时候骆驼最快,可现在有了宽车轮的大车之后,骆驼的速度与运载量都多有不如。但在沙漠之中,用骆驼来挽车,就取得了过去驼队与车队的双向合并。当然这对于华夏帝国没有什么好处,有了“马路”以及车站的他们,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骆驼挽车许多人可能都不熟悉,这也包括了赵旭。或许这件事需要一些小小的科普,单峰驼腿更长些,不似中国及中国周边的双峰驼。双峰驼挽车时,2驮1车可拉15-18吨,在南非,1峰骆驼拉两轮车,负重可达75o千克。不过这与哈桑的作法完全不同,他的作法实在是够先进的。

  三对宽轮的大车,可以装载3-4吨的重物。宽车轮减少了窄车轮因为对地面压强过大,而产生的阻力。3对车轮,也让这些车辆对于沙漠地带的适应性更好。而且中间的一对车轮是可以升降的,倘若在地面较坚硬的时候,就可以提起来,省许多力。

  四头骆驼像马一样被连起来,这不是哈桑的发明,这是当马丁制造的四轮大车与骆驼这“沙漠之舟”结合之后的产物。而车上,则可以装载多达4吨的货物,这是使用宽车轮之后得到的提高。而且这些骆驼能保持每小时13到16公里的速度达18个小时。

  当然哈桑不会如此残酷的使用这些骆驼,在阿拉伯帝国骆驼的数量有的时候就是财富的象征。作为一个商人,他可不会轻易损失自己的财富。他的大车里约有1/3是一种只带有一根杠子,供骆驼们休息的车辆。一辆6轮大车上可以装载多达6头骆驼,给他们喂的则是华夏岛生产的驼料。

  如此的可见,哈桑只要消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下拉车的骆驼以及驭手,就可以让他的车队保持持续的移动。与马匹相比,就有些类似于龟兔赛跑的对比一样。马匹之中大约是蒙古马最能够吃苦耐劳,但与阿拉伯帝国盛产的单峰骆驼相比,那又要差上一些了。如今就算是只保持每小时13公里的速度,连续跑24小时下来,整个车队的行程也就相当远了。虽然战马号称时事25公里,但战马却难以长时间保持如此速度。越是行程久,那么中间的差别就越大。

  看着哈桑车队的装备,赵旭立即就有所省悟。怪不得哈桑说要他要有“逃命的觉悟”,显然哈桑的车队恰是为了这个目标准备的。不过赵旭看过之后,他的心里不禁又要犯难处,因为他没有多少骆驼,而且他也没有多少大车。这就让许多不能骑马的伤员,被他丢在了路上。即使将士们寒心,也让他的军队在将来缺乏老兵的补充。

  哈桑的车队还不难是如此,例如每辆大车上配三名驭手,一天轮换三次。哈桑的车队里有货车,它们拉着食物、水、还有一些值钱的货物。另外一些车辆则是坐人的,只不过普通人坐的车里不过只有坐位而没有床铺。床铺是在车中间吊着的两层吊床,车里的人只好轮换睡觉。还有就是装骆驼的车辆,以供走乏了的骆驼休息之用。

  哈桑感受到赵旭感激与夸奖的目光,他小眼睛一阵乱眨,居然显示出几分不好意思的模样。

  “旭爷,这不是我想出来的办法,这是商人们为了他们的货物能够快些到地头而想出来的办法。有了车队,他们几乎不用停下来,就可以很快到达几千里之外的地方!”

  “唉,哈桑,你的办法倒是不错,可是我们现在除过战马之外,哪有那许多的大车啊?”

  赵旭叹了口气,他有些郁闷。此刻虽然他倒是有些钱,可这到哪里去买呢?不过哈桑显然在来时的路上早已经想好了办法,因此他给赵旭提供了一条道路。

  “旭爷,正经的,我们得快走。不然那个二公子派了人来追的话,只怕大家一个也跑不了。而且您手下还有些兵将,不如我们一路劫掠过去。那些商人们有的是大车和骆驼,各城之中又有粮草补给。我们不是有轮回炮和雨点炮么,只要轰得几轰,哪怕他们不开城投降呢。一路跑过去,只要我们昼夜不停,想来被追上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赵旭一听哈桑的办法,倒也不是不成。只是他有些担心自己手下士兵的作战能力,毕竟他们是新败之旅。可在随后他们的行程之中,他惊讶的发现,哈桑说的完全没错。

  在与其他城市的交战之中,他发现轮回炮,以及能射出开花弹的雨点炮对付起普通的城门,实在是件相当容易的事情。而打开一座城,往往就能够得到军队、粮草、金钱、物资的补给。这让赵旭的车队迅速膨胀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他变成了一支流浪强盗军的首领。

  很快他就接近了蒙古人控制的区域,这说明哈桑的新式逃命法很有效,同样也是赵旭又一次壮大自己的机会。

  那么问题是,哈桑为何要给他出这些主意呢?

  第79章 驱虎吞恶狼

  是啊,哈桑既然是赵伏波的人,为何他要给赵旭出这逃命的办法呢?而且他提的办法不能说不好,否则赵旭也不会在到达蒙古人那里的时候,势力膨胀到如此程度。

  其实这倒是件容易理解的事情,一来哈桑要设法得到赵旭的信任,以便在他身边进行长期的潜伏。诚然赵伏波并没有打算让赵旭过久的活下去,然而他深深明白战场上的事情,没有谁可以肯定的了。倘若赵旭逃脱了的话,那么他身边有自己人始终在通报着他的活动,总比什么也不知道好。

  哈桑的妙计就是因为这个目标而设的,事实上这不过是赵伏波步兵系统的变种,回头还要详细介绍。他出此妙的原因还在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一直有意清理赵旭前往蒙古大军中途的几个城邦国家。他们都是一直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不大对路的,驱虎吞狼的同时也检验一下赵旭手下实际的作战能力。

  这些事情都被哈桑庄主写成报告,悄悄的设法送了回来。同时,哈桑也会设法在沿途建立商站。表面上通过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们,向华夏岛继续采购某些产品,事实上是建立起一道以商路为基础的情报网。

  纵使有如此多的好处,起初赵伏波也并不想如此做。因为哈桑在他眼中,是一个有用的商业人才,或者把他放在华夏岛上更能发挥他的作用。不过舒钰儿却替赵伏波了一笔帐,除过上述的好处之外,更重要的是赵旭对哈桑的信任,将会促使蒙古人之间产生纷争甚至分裂的危险。

  果然不出舒钰儿的所料,赵旭的到达的确引起了蒙古人相互之间的猜忌。事实上,他们之间的确本身就有裂痕,此刻因为亲王旭烈兀的战死与赵旭的到达而一起爆发出来。

  蒙古人在木刺夷人盘踞的山中退了出来,重新集结在一起。稍稍一点算,原本的1o万人马,此刻剩了7万不到。别看山中只打了一小段时间,伤亡居然会如此沉重。其实仅仅亲王旭烈兀的战死,他手下的2oooo多兵马就损失了1多半。真正逃回来的,不过6ooo余人。其次就是赛因汗拔都,他损失8ooo多人马。这全都是赵伏波的母亲娥吉塔妮,从他们进山开始就不停偷袭的结果。

  眼睛的情况似乎已经完全按照赵纬南预估的那样在进行,吃了大亏的蒙古人不得不退出山去重新整顿。大概下一次进攻的时候,会变成两路或者说一路独行。如果是这样的话,集中防御也许更容易进行。而且此刻赵伏波恐怕也已经快要准备好了,等他率领华夏军从后面赶来的时候,想必到时被堵在山中的蒙古军队前进不得后退不得,就只有败亡一途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料到蒙古人的纷争,居然会是那样一个结局。

  “赵家的小贼来这儿,正好可以被我们一举打败。大将军,虽然我军新败,但在这平坦之处哪个怕他,打他一阵想来也不是难事!”

  亲王忽必烈说这些话的时候看着大将军蒙哥,他可不是真的想现在就打一仗。只不过亲王旭烈兀的死,已经让大将军蒙哥的威名受到了影响,那么将来“蒙古诸王之王”到底花落谁家,就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现在又来了赵旭的一只大军,他已经在蒙古军阵不远处建立起了用大车充当围墙的车阵,那么这一伙人该如何对付呢?

  尤其赵旭是和赛因汗拔都结过盟的,对于亲王忽必烈而言,自然是敌非友。现在自己兄长旭烈兀之死,恰好可以让那件联盟的事情受到质疑,对他来说刚没有任何的伤害。真是何乐而不为哉!

  还是那句话,生在帝王家原本就是件无奈的事情。无论喜不喜欢,天生就是要在争权夺利之中生活下去的。

  蒙哥大将军并没有说话,而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赛因汗拔都。毕竟与赵旭结盟并弄来了诸多武器装备的人是他,而且木刺夷山中之败,此刻自己说太多了,倒有些不大合适。

  赛因汗拔都自然也因为亲王旭烈兀的战死而伤心,毕竟他与亲王旭烈兀,可以说是大将军蒙哥最坚定的支持者。倘若阿拉伯帝王之役胜之,那么夺了大量财富反回中国北方地区,自然可以坐稳“诸王之王”的位置。但现在的问题是,此刻受到挫折,大将军蒙古有些失势的危险。而他的兄弟亲王忽必烈,又有些虎视眈眈的模样。

  他捋着胡子,慢条斯理的站起来,在营帐之中走了几个来回,然后才说出他的想法。

  “赵旭与那个黄沙城的赵伏波是不和的,倘若我们不分而治之,倒叫他兄弟连起手来,于我们多有不利。如何他携带大量军队前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如我们大家见见面,看看他们的来意再说罢!”

  他的话刚说完,大将军蒙哥立即就表示赞同了。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赵旭能够带着大他军马来到这儿,倘若赛因汗拔都在黄沙城以及勃撒罗的观察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应该是赵氏兄弟翻了脸。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他们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亲王忽必烈自然也不是一定要战,不过是借此机会给大将军蒙哥一些脸色看,出出在木刺夷人那儿受到苦,惹出来的气。

  原本他就不大同意兵分四路,只是大将军蒙哥因为急于进军阿拉伯帝国,想要借助在勃撒罗的赵旭的一臂之力。那么蒙古军初败之时,赵旭出现在这儿,自然说明响应之事再也谈不了上。整个阿拉伯帝国的战争,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此刻不能说败,但不除掉木刺夷派显然没有进军的可能。除掉他们,就眼前的局势来讲,似乎又有点难度。

  “哼哼,这一次才吃了一口就被噎住了,那么下面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呢,这还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8o章 事情有变化

  “蒙古的军队?哼……”

  赵旭到了这儿,居然可以对蒙古人嗤之以鼻,这是件满好玩的事情。毕竟他自己也不过是成了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的刚刚跑到这儿来,他有什么资格来嘲笑别人呢。

  跟随在他身边的,赫然是伤已经好了的贺齐。此刻他倒看不出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大约总是在来时的路上已经想好了一切。即来之则安之,反正自己忠诚于赵伏波的事情高林应该已经告诉赵伏波了,只要自己及时传递回去消息,应该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过他还是拿眼睛斜了一下哈桑,仿佛是烦他来与自己争宠一样。而此刻的哈桑则眯起他的小眼睛,看起来一付笑眯眯的模样,同时他也为赵旭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旭爷,我打听到了附近的一些消息,说是蒙古人最近在木刺夷人的地盘里很吃了一些亏!我听人说,木刺夷人的本事也还不错,不但打退了蒙古人,甚至还杀了他们一个亲王!”

  哈桑的话让赵旭一阵迷糊,他一直听说蒙古人打仗的本领还不错,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他们不是挺能打仗的么?”

  此刻的赵旭又恢复了自己儒衣飘飘而又手摇大扇的模样,只不过此刻的他不再像占据了勃撒罗的时候那么志得意满,事实上他比之过去的野心更大。他突然之间有一种明悟,那就是自己需要更大的地盘,更多的军队以及更多的工匠。将来他可以有更多的火药更多的火器,也只有如此他才有资格同赵伏波继续战斗下去。

  此刻蒙古人的失败,倒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那就是也许,他可以不是以投靠的身分来这儿。贺齐收回斜在哈桑身上的眼睛,皱了下眉似乎有些怀疑哈桑的情报。

  “哈桑庄主,你怎么这么快就打听到这些消息呢?不真让我有些自愧不如呢!”

  “哈哈,贺龙卫,你有所不知。哈桑在这一方面比起我们来本事可要大得多呢,而且他也不再是什么庄主了,他是咱们的军师。相信有了军师,我们以后再做起事来,就能好好商量一下再说了!”

  赵旭感觉到自己手下的实在是人才不足,心中后悔当初在黄沙城的时候,没有找到一些可以辅佐自己的人。不过么现在他有了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倘若事情真是如同哈桑所说的,蒙古人在木刺夷派的山里吃了大亏,那自己倒还有些本事来对付那些木刺夷人。

  “哈桑军师,如果蒙古人吃了大亏,我们原本说的事情是不是该变变呢,不过贺龙卫前一向受了伤,咱们说的事情他未必清楚,你给他说说罢!”

  哈桑向赵旭躬了下身,面对贺齐的时候,却不免要摆些军师的架子出来。

  “咳,贺龙卫前一向受伤中,也许有些事情不大清楚,在下在这里就给你说说。原本我们是要联合蒙古人,一起来对付那个二郎伏波的,你知道不除去他始终是我们的大祸患。只是那时我们尚不知道,他们会在木刺夷人手里吃了亏,而且我们在勃撒罗一战里,军力也损失太大,因此要庇到赛因汗拔都那里。将来与蒙古人一起打下巴达,到那时再提出在黄沙城附近自立,当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哈桑的话,贺齐心中冷冷一笑。知道哈桑说话婉转,那哪里是托庇,简直就是投靠而已。而且赵旭的打算是打算依靠蒙古人,与赵伏波决战并打败他,随后取得整个黄沙城、勃撒罗大概还要包括科特行省、亚丁行省等等地方才罢。只是贺齐却不是那样看的,他可是亲眼看到赵伏波手下军队的大炮威力到底如何,它们可是活活的轰塌了一整座城门楼的。

  在火药时代,想要轰塌一座城门楼绝对是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赵伏波的全部用tnt装药的火炮,也轰了好久之后才轰塌的。像赵旭一路打来所谓的轰开某座城的举动,不过是似赵伏波最早以前,用炮弹炸开城门的手段。一路之上攻下的城市,十有八九也是没有见识过热兵器,因为受到惊吓而投降的。

  不过贺齐一向都是谨慎的,他向哈桑拱了拱手,语气之中稍带揄揶。

  “呃,这么说来,哈桑军师真是好谋略啊,以后贺某少不得要多多请教呢!”

  哈桑故做听不出贺齐的语气,拱了拱手随意回答了一句“过奖、过奖!”也就罢了。这些事情赵旭看在眼中,他去并不动声色。御下之术他懂得比赵伏波那是多得多了,他才不在乎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之间的猜忌。也只有他们相互之间带些猜忌,才不会形成反对自己的势力,相互掣肘也就不会使任何一个一人独大。

  “嗯,贺龙卫眼下身体大好,我看也能出来再统军作战了。这样吧,贺龙卫就替咱们率领5ooo名火枪骑兵,我看这一次要是在木刺夷人那里打仗的话,火枪骑兵只怕是大有用处的!”

  赵旭的话使哈桑的小眼睛眯了一下,不过随即他就把这件事扔到了一边,他还有正经事要与赵旭说。

  “旭爷,说起来蒙古人虽然厉害,但他们此刻却正是失意之时。或许我们可以帮他们一帮。只不过这一次却不要托庇于那赛因汗拔都手下,我们只说是与他们合作便罢。甚至我们还可以告诉他们,倘若他们不合作的话,我们就按老爷所说的,去君士坦丁堡打十字军。”

  哈桑的建议,让赵旭微微一怔。他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不过听说那倒是座大城。相比之下,基督徒也许不如打了许久交道的阿拉伯人更容易打交道。

  “去君士坦丁堡,听说那个地方全都是基督徒,不知道……”

  哈桑的小眼睛一阵乱眨,接着眯起眼睛摆出一付笑眯眯的模样。

  “旭爷有所不知,那里是不但有着大量的财富,也是一座适于建立基业的大城。就算一切均不如意,那里也是很可以做一番事业的呢!”

  第81章 回不回大宋

  赵旭当然不像是赵伏波在马丁的指导下画出了世界地图,对于世界各个著名的城市多少还知道一些。赵旭对于这个世界基本上是陌生的,甚至他都不清楚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如此的话想要让他弄明白占领君士坦丁堡有何意义,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贺齐同样对这个选择不以为然,在他心中什么地方也不如黄沙城好,从小在那儿长大的他对那里还是有感情的。

  他们两人不懂得,那里对于赵旭的意义就是,一座相当大的城市可以让他在未来获得发展的基础。而且作为部分继承了罗马文明的城市,那里也可以让他对于军事工业的研究发展,有着极好的基础。罗马文明中的许多科技,即便在这个时代里依然是先进的。

  比方说那个连射弩炮,这是个已经被现代工程师们根据史料进行了论证的东西。但当华夏岛上重新制造出来“飞燕3型弩炮”的时候,却被这时的欧洲人、阿拉伯人惊叹为“神喻”之做。当然,他们没有互联网,看不到《流言终结者》这样的电视节目,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君士坦丁堡?哈桑军师,你不会真的想我们去那里吧?”

  哈桑对于君士坦丁堡的了解,自然也不会像赵伏波那么清楚。即有马丁带来的历史知识,又有欧洲“旅行”过程之中得到了消息。

  “当然不是,旭爷,往那边去,不是离我们的大宋就越来越远了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看倒不如与蒙古人合作,打回黄沙城去呢!”

  哈桑的话记贺齐吃了一惊,他听出来了,哈桑的意思却是要让赵伏波回去大宋夺天下的,那不是净给赵伏波找麻烦么?只是苦于一时找不到理由驳他,毕竟此刻赵旭的军力比之大宋的军队,那是强太多了。最少看破了“爆燃”与“爆炸”区别的赵旭,比起这时世界上的其他势力那是强得太多了。

  说起来看破这一点的,不过是仅仅只有蒙古的赛因汗拔都以及得到了师志冬的亲王忽必烈,还有就是高速发展的华夏。就如同前面所说,科技这东西,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是大爷,差一个字就亡国灭种。

  赵旭同样为了哈桑的建议吃了一惊,他原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大宋去。但此刻哈桑一说,他却不由的摇了摇扇子思索起来。他是大宋皇族的一员,手中又有了雨点炮、轮回炮以及“飞燕3型弩炮”。火枪骑兵正在6续装备之中,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火枪骑兵一样,配滑轮弓、配四枝火铳、配斩将刀。

  有了这些无论对付骑兵还是用来攻城,都是很有战斗力军队。倘若自己能够在木刺夷人这里大获全胜的话,那么蒙古军队也不是自己的对手,倘若连蒙古军队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时,大宋的军队……。

  “大宋的军队也就不必提了,倘若打得过蒙古人,他们也不就必缩在临安了,恐怕早已经完全恢复了赵宋之天下!既然他们连蒙古人都打不过的话,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屈居在这黄沙漫漫的地方呢?”

  这是赵旭的想法,与赵伏波未来华夏之地千里之内可以长草,不允许长出敌人的目标相比,未免就太过于软弱了。也是,赵旭虽然有了些新式武器,但他的脑袋依然还是一棵古老的脑袋。即不懂得法治,也不懂得科学的发展以及发展科学的原因及手段。就算是强盛一时,也依然难免落败的结果。

  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之中很常见,起初就如同蒙古人一样。他们仰仗着自己某种特质,获得了科学上的前进。蒙古人的骑射以及游猎的作战方法,恰恰是一种发挥了机动作战能力的作战方法,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军事作战技术,同样也是先进的军事科学。

  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懂得发展科学的手段,结果这种从生活习惯中产生的机动作战样式,却无法继续进行研究与发展。最后倒在了自己不懂得管理与经营,无法建立庞大、持久王朝的游牧民族的特性上。说白了,蒙古人打仗的本领不错,做官,或者说管理国家,他们就差得太远了。

  至于赵伏波之所以如此想,一来是当时的大宋实在是太过于软弱,对内执行高压、对外献媚纳贡。就如同一头肥了的猪一样,蒙古人不消灭南宋,都对不起自己的智慧。

  而赵伏波在执行了法治、发展科学研究为主要的国策之后,对外政策与传统的中国皇朝完全是相反的。虽然马丁老师告诉了他许多国际政治上的事情,但他还是感觉杀光了好,人都死绝了还谈个屁呀!

  大约恰是因为教育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就决定了赵氏兄弟完全不同的选择。至于说对待外族人是不是残酷了些,那元朝立国时杀了8ooo万汉人不残酷吗?如果成吉思汗都可以被歌颂的话,那么赵伏波如此做有什么不妥吗?

  “哈桑军师言之有理,只是此刻海上已经被二郎伏波把住了,我们纵是有些本领,又如何走得回这万万里的长路啊。光从路上走回去,不得也得好几年时光,只怕到那时大宋都要被蒙古人灭了呢!”

  哈桑听到赵旭的话,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赵旭会不会有回到大宋去争夺天下的想法,这个消息对于赵伏波来说也相当重要。此刻哈桑只是简简单单的试探就被他逗了出来,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旭爷说的极为有理,不过蒙古人能走的过来,我们就走的过去。而且我们有了车队,走起来还比他们快些。如果旭爷您真有这个想法的话,那么巴格达倒也不重要了,我们只消帮着蒙古人攻木刺夷之后,要他们承诺退出我大宋之地便了。”

  不过赵旭随即就又提了几个问题,显然哈桑的话让他有了许多的思绪。

  第82章 还是恨兄弟

  “旭爷,末将以为哈桑军师说的极有道理,只是却有几个问题,倘若不解决的话,恐怕回大宋的事情却谈不上呢。一是蒙古人倘若不需要我们帮忙攻打木刺夷人呢?其次倘若蒙古人不愿意为了木刺夷人放弃大宋呢?最后就是,如果前面两件事难成,我们岂不是要依靠眼前这少少的兵,就打回到大宋去吗?对此事,末将却以为是件极困难的事情呢!”

  贺齐一连三个问题,倒都说中了赵旭的心事。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古人到底需不需要帮忙。倘若他们不需要帮忙,那么后面的事情就无从谈起。就算他们需要帮忙,难道用富庶的大宋来换这狼不拉屎的木刺夷派盘踞的群山便值得么?就算他们答应了,自己率军东归之时,难道蒙古人就愿意好好的放自己过去吗?倘若不放,难不成自己倒是带着眼前的5万之众,就能打得回大宋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赵旭感兴趣的,而且他也想试试自己手下这位哈桑军师的本领,他能不能进行如此长远的设想呢?而且赵旭看得出来,贺齐对于哈桑的建议有颇多不满,以为他放不下丢在勃撒罗的家财以及妻子。心中盘算着,回头在掳来的女人之中找几个漂亮的,再送给贺齐,以解他思家之痛。

  哈桑听到贺齐的反问,他倒似胸有成竹一般,只是眯着眼睛笑。大约下面的话就有些机密了,倘若赵旭不给他命令的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

  怎奈赵旭知道自己手下可信任的人实在是太少,倘若哈桑坚持不说的话,倒似与贺齐见外了一般。“哗”手中大扇一合,摆出一付埋怨哈桑的模样。

  “瞧瞧你,我的军师大人,你未免太过于小心了吧。贺龙卫又不是外人,你就把你的主意直说了吧!”

  哈桑听到赵旭的埋怨,愿意解释了几句。

  “旭爷说的是,哈桑也是考虑这件事关系重大,故此才多加了些小心,贺龙卫莫要怪在下!”

  贺齐心中冷笑,对于哈桑的敌意不由的又重了几分。因此只是笑着拱了拱手,却一句话也不说。哈桑也装出不以为意的模样,向赵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旭爷,贺龙卫倒真是目光独到的很呢。蒙古人此次在山中的大败,据我所知很是伤亡了些兵丁。毕竟这不是他们擅长的打仗方式,他们骑快马射强弓的本领大约总是不错的,但要论极玩火器的话,只怕他们多有不如。因此我猜他们在山中,是很吃了些木刺夷的亏。从这上面讲,他们是不得不求我们一起。不过木刺夷的火器倒也厉害,我们如果要打的话,就不得不防。这是其一。”

  说着话的时候,哈桑干脆扮出一付诸葛孔明的模样来,半仰着脸仿佛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思想之中。

  “其二,蒙古人打阿拉伯帝国,其意不外为这里财富。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只怕他们是多有不便,不说别人只说二郎伏波,便不是他们应付得了的。至于说这穷山恶水换大宋,那得看他们的心思在哪里了。我也听说过,欧人之洲也是如同大宋一般肥沃的。而且他们虎据大宋之侧,将来与我们如何安然相处?因此,我猜他们会同意我们的打算的。

  最后便是他们不得不用我们的理由,那就是倘若他们不与我们同盟,依旧独自攻打木刺夷人的话,那我们干脆就从后掩杀,灭了蒙古人在这里的势力。试想,他们人数即少,况又远途而来。灭了他们又能如何?“

  哈桑如此的分析,赵旭也说不出来什么。他只是感觉到灭掉蒙古人的势力,似乎有极大的不妥。事实上这不过是哈桑的另外一番试探,那就是赵旭对于蒙古人是合作的打算,还是说是敌对的打算。也就是说,赵旭还有没有加头向善的希望。

  这不是赵伏波给他安排的任务,也不是舒钰儿的长远设想。这一吩咐来的地方,却是木刺夷人的老巢——鹫巢。赵纬南知道了母亲的死,自然是伤心的几乎要死去。对于赵无极父子,也是恨不得食肉寝皮的。然而他的问题却是。倘若赵无极又或者赵旭肯回头向善的话,那么该不该饶了他们的性命呢。

  毕竟是同族同根的兄弟父子,难道自己真的就狠得下心来,让自己的儿子把他们家杀的断子绝孙么?所以他给了哈桑一个要他试探的事情,那就是倘若赵旭有了懊悔之心,愿意与蒙古人为敌,愿意重回大宋的话,那么或者就可以给他一条生路,最少总不至于让自己兄弟家就此断了根吧。

  赵旭摇了几下扇子,在他心中对赵伏波的恨更强于对蒙古人的讨厌。如果不是他那么自己早已经拥有了黄沙城,如果不是他自己也早已经拥有了舒钰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拥有了舒钰儿,就几乎拥有了赵家的半壁江山。而拥有了赵家的半壁江山,他赵旭也可以仗着火器打回大宋去。

  但此刻恰是因为赵伏波,这一切全都是他的错。因此赵旭摇了摇扇子,就把他最后能够被原谅诉机会扔到了一边。

  “蒙古人不会不愿意的,照哈桑军师所说,他们如果不靠我们的话,只怕他们却是要在这木刺夷人手中吃大大的亏呢。如此我们就好好与他们谈谈,不当他们的附庸,只是与他们结盟。如果结得成的话,回大宋的事情却先不要谈,只谈他们给我们些什么东西。至于将来回不回大宋,却是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呢!”

  赵旭的话,让哈桑心中一阵叹息。只是他脸上却是什么也没有表示出来,倒是贺齐仿佛完全没有听他们的话一般。

  “旭爷,军师,我恐怕那些来的人就是蒙古的什么汗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一面大旗之下,是一队人马。看旗号,该是赛因汗拔都亲自来了!

  第83章 各自怀鬼胎

  果然来的人恰是赛因汗拔都,他也正如同哈桑预料的那样,是来问问赵旭带大军所来为何的。刚刚从木刺夷人盘踞的山中退出来的蒙古军队,这时士气低沉,又因为阵亡了个亲王旭烈兀而谣言满营。甚至其余的三个亲王之间,也相互猜忌不休。

  总体上来说,还是大将军蒙哥与赛因汗拔都的共同利益更多一些,至于亲王忽必烈,他的利益事实上主要在大宋的北部。对于阿拉伯帝国,他并没有多少兴趣,更不愿意把更多的兵力损失在这儿。在他心中,这是在替赛因汗拔都打江山,而赛因汗拔都又与大将军蒙哥是一伙,那自己费的这力量,难道不是在替自己的对手积攒更多实力么!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旭的到来对于赛因汗拔都也不是什么坏事。虽然赵旭出现在蒙古军附近之后,并没有派人与赛因汗拔都接触,但赛因汗拔都还是把赵旭看成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之一。

  是的,在赛因汗拔都来看,赵旭最少能够解决眼前木刺夷派的防守。要知道他可是带着5万大军来的,而且他还有许多厉害的火器,对赛因汗拔都来说,这些火器的威力正是他所期待的力量。

  木刺夷人的火力力量实在是太过于强大,而从勃撒罗与黄沙城弄到手的火器数量实在是不多。而且蒙古人应用火器的能力相当差。因为缺乏足够的训练,许多火器根本没有用,就被木刺夷人夺了去。现在想起来自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火器,居然一弹未射就落到了敌军的手里,这真是情何以堪啊。

  几种原因叠加在一起,这让就赛因汗拔都对赵旭的到来,有了一种特殊的兴奋。尤其根据最先遇到赵旭的巡逻的蒙古兵说,赵旭不但带了有5万的军队,甚至他还带有许多平民,只不过这些人都坐在车上而已。这让赛因汗拔都有了与事实最近的猜想,而这个猜想也是他想得到赵旭力量的原因。

  “难道勃撒罗被那个赵伏波攻破了吗?真没想到,勃撒罗那么强的防御,居然也会被攻破!”

  这是赛因汗拔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因为赵旭火器的实力他是见过的。勃撒罗的城墙本身高大坚固,加之赵旭在墙头上安排了许多的轮回炮与雨点炮。甚至巡逻的士兵身上,也都背着手榴弹。当时赛因汗拔都就曾经设想过,倘若是蒙古军队来攻,就算是有自己的1oo台“轮回炮”只怕在这样的城下也难讨得好去。

  如果这样的城也被赵伏波攻下来的话,那赵伏波得火器得有多厉害,这才是个问题。隐约之中他感觉自己在黄沙城的时候,上了那个没礼貌的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当。因为据赛因汗拔都所看,黄沙城除了那种“飞燕3型弩炮”之外,并没有什么火器比赵旭的“雨点炮”的威力更大,那么他们是如何攻破城市的呢?

  带着这个有趣的疑问,赛因汗拔都出现在了赵旭的使用车辆组成的营地里。虽然大家都是各怀鬼胎,但见面的时候那种热情劲,让人误会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基情。

  “哎呀,是什么风把赵城主您给吹来了……!”

  “大汗,赵旭来到这里没有拜会您,倒让您来到我这里,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赵城主何必客气呢,您这样的贵客来到,我来迎接原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哪!”

  两人说着都知道当不得真的“久仰”的话,一起携手步入大账。这里赵旭已经安排好了酒宴,也安排了一群他在路上劫掠来的美女,为他们跳舞助兴。随着酒菜流水似的上到谋面上,这些姑娘们扭动她们柔软的腰肢开始跳起肚皮舞来。她们一个个体态撩人,串着珠子的,什么也庶不住的舞裙下,隐密之所只有小小的布片遮掩。

  常年行军打仗的蒙古军官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就算是他们也看过舞蹈,但又哪里有这样香艳的表现呢。可恨她们的裙子只会让人眼花缭乱,脸上偏偏还遮了幅轻绡,叫人看不清她们的面目。唯一看得清楚的,就是他们优美的曲线,腹部那如同小蛇一样扭动的肌肉。

  而最让人难忘的是,是她们那颜色各异的眼睛。虽然阿拉伯女人多数的眼睛也是黑色的,但波斯姑娘们却因为曾经受到过罗马人的入侵,她们的眼睛颜色却并不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赵旭与赛因汗拔都开始了各怀鬼胎的谈判。为了给后面的谈判打好基础,赛因汗拔都端起一杯酒来,借着?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