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196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世界,伊瓦先生,这件事的功劳可全在你身上呢。我看啊,恐怕伏波回来,无论如何都会授予你一个华夏功勋爵士的地位!”
马丁说这件事的时候,诸如正常的人当然是渴望的,但像是疯子伊瓦这样的家伙,就只有如下的回答。
“爵位?那位意又不拿来用,也不能拿来吃,要那东西做什么啊!”
第139章 想在天上飞
疯子伊瓦的回答,使诸人为之侧目。此刻他们全都坐在华夏皇家科学院的平顶之上,旁边专门用服务的侍者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姚芷琳本着对学者们的理解,专门进行的安排。
这些家伙一个个不懂得照顾自己,尤其你疯子伊瓦自从看了古希腊文化之中,代达罗斯为儿子伊卡洛斯制造了与个用蜡封起来的羽翼,然后他的儿子飞了起来,并因为靠近太阳溶化了蜡,最后从天空掉进海中。
毫无疑问,人类飞上天空的梦,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对于疯子伊瓦而言,以前搞这些事情要藏着、掖着,那么现在在这儿可以光明大放,甚至还有人鼓励着他去做这些疯狂的事情。可以用浩瀚来形容的确图书馆里,包括了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的所有关于科技方面的书籍。
这让他看到了古希腊的代达罗斯、伊卡洛斯父子的故事,也看到了中国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里记载的飞车、春秋的墨子、鲁班的木茑、汉人孩子们玩的纸茑与竹蜻蜓,倘若这还不够用的话,还有马丁靠近他的《空气动力学》以及“风洞”这个名称。
始于马丁最让他服气的地方就是,一个三角翼就能让离开地面。当然那不过是一个三角翼上,绑了个人一样重的物件,然后迎着海风,大家可以把它全当成一个大型风筝。仅仅只是如此,却已经让所有的学者为之震撼。
尤其是疯子伊瓦,他与曾经在巴格达保护过他的阿萨德团长,在看过时常拿来当路灯使的战场照明系统。以及那些孩子们玩的风筝、竹蜻蜓,古代书籍之中的记载。这都让他们为之颠狂,相对疯子伊瓦而言,阿萨德还算正常一些。不过就是他们两个,在马丁的指导下,完成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风洞。
请诸位不要笑,虽然这个“风洞”不过仅仅只有1o米的直径,但使用液压马达的大型风扇,还是提供了足够的力量。不但可以使载人的三角翼飞起来,甚至还可以使制作了机翼的模型飞起来。作为指导者马丁很清楚,制造飞机那不是这个时代该玩的东西。但实验数据的积累,却绝对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
至于说到不可能有动力的飞行,那么不笑生在这儿就得提供一个数据。那就是人力飞机这东西不但存在,而且相当、相当的厉害。
它大都采用了轻型材料,并使用自行车式驱动机构,通过链轮再带动推进式螺旋桨旋转,从而驱动飞机前进。1979年美国的“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首次完成了横越英吉利海峡的飞行,平均时速127公里。
当然人力飞机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几乎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用途。但不能不说,这是为了这个时代的人飞上天空,可以提前做的努力。而且飞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除过发动机之外,世界上第一代的飞机,不过是亚麻布与许多接线组合而成的东西而已。
令马丁不能不惊讶的是,短短几个月时间,疯子伊瓦与阿萨德两人,已经制造出多种不同的翼型。今天他们是来向马丁这个提议以及指导者报喜,同时也是想要说明他们下面的打算。
“嗯,我看下面我们就可以在风洞里试着造架飞机,我看飞翼的下面加个坐人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试着让它飞起来。而我伊瓦,将会是世界上所有人当中,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人。”
这时马丁舒服的坐在他的轮椅上,一旁的管理着华夏皇家科学院服务机构的姚芷琳,正在给他削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不能不说,人的能力实在是相当强的。当马丁提出“嫁接”这个概念的时候,华夏科学院的温室里,就都是长得怪模怪样的作物。
当然实验失败正常、实验出来没用的结果也正常,但实验的数据却是未来华夏科技文明的基础。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时代适合进行什么大航海文明、商业文明又或者什么其他的文明。实际人类的文明,倘若相对于地球上其他生物而言,唯一的定义就是——“科技文明”。这是马丁师生两人要做的事情,即建立起以“科技文明”为基础的华夏一族为主的国家。
看着疯子伊瓦马丁就只担心一件事,他向坐在一侧,用行动表达了他对疯子伊瓦的关心。
“艾奇逊医生我想如果您有空的话,请您带几个人在他们实验的时候到场,您知道……”
艾奇逊医生坐在椅子上,礼貌的表示了自己接受这个任务。
“当然,马丁院长,这件事请您放心吧,他不会受伤的!”
艾奇逊医生此刻是华夏皇家科学院的院长,以前对于医学他有深厚的兴趣,十字军的战争也让他对外伤有了许多了解。但缺乏更多的知识,以及对宗教审判的担心,让他的兴趣与梦想,就只能成为兴趣与梦想。
但在华夏岛上却不是这么回事,这里有充足的资料,这是没有宗教的干预,甚至这里的人死后,都有一个验尸的过程。帮助医学院里的学生们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各个器官的模样。幸运的是,虽然远离了战争,但华夏皇家科学院里的学者们,许多都像疯子伊瓦一样,他们不但喜欢研究,甚至还喜欢实验。因此受伤的人也很多,而他在这里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得了吧马丁院长,我才不要他去呢,难道您不知道吗,我听人家说,艾奇逊医生喜欢把人弄伤,然后再把他治好。我啊,我还想我的实验成功,可不想看到他和他的手下到场!”
马丁当然知道,这是疯子伊瓦信口胡说。而且这家伙有个毛病同,他害怕打针。打过一次针之后,再看到穿医生袍的人就有些害怕。
“这样吧,最多那天我让他们换身衣服去,但你实验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到场!”
疯子伊瓦看了眼艾奇逊医生,知道自己逃不掉了,他试着问了一句。
“医生先生,那天您能够不带你的针来吗?”
第14o章 华夏的天堂
相对于马丁的生活,管理着整个城市的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生活是忙碌的。虽然作为王妃,并不会越过选举出来的市——直接与三省六部中的大员们打交道,但她每天的生活依然非常忙碌。
“殿下,来自宋的船队到了,你说过要在它到时提醒您的!”
说话的是个16-17岁的阿拉伯小丫头,显然她不大习惯把宋叫做大宋。不过因为学普通话学得早,因此她的普通话说的还算是标准。只不过她的身份可不是什么女仆,她是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秘书。
这当然是马丁“发明”的新职业,尽管以前没有听说过,但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还是立即就感受到了她的专业。无论写信、记事还是其他事情,这个年轻的姑娘都能办得妥妥当当。
“唔,我知道了,叫楼下的人备市内用的马车。”
市内用的马车,不过是四匹马拉的短途马车。至于长途的话,大家该知道那种旅行车是所有人喜欢的代步工具。
“是的殿下!”
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坐到梳妆台前,开始打扮起自己。他知道蒲金书的父亲,这是一个需要自己亲自去见的人,不过……她停下手里动作,向已经转身打算离开的秘书又吩咐了一声。
“还有,请几个上次来的,事业进行的不错的人,尤其是那个赵明卓,把他也请来!”
“是的殿下!”
看着秘书的背影,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感觉这件事安排的不错了。什么事情比他们听着先来的人的经验更好呢,她回味着那个赵明卓的发展过程。一直关注着上次那群,新到这里的汉人。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她发现这些人对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充斥着绝对的热忱。
无论比起华夏岛年上的任何人,除了那些疯狂的科学院里的家伙之外,这些人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最大的热情与最尽力的努力。相反,来这里的黑人、欧洲人、阿拉伯人,相比他们的行事就会显得悠闲而又懒散。
不过汉人,尤其是后来的这些从大宋过来的汉人,他们的商人之中有一些有着非常不好的习惯。比如短斤缺两的,又或者说假劣伪冒的,仿造品出现在市场上。对于这种在诚信上动手脚,以获得利润的人,处理起来很简单。没收所有财产,并罚为契约奴5年。
在华夏岛上,诚信排在第一位,无论从政、从商还是从事任何事业,诚信第一的原则不可破坏。大概也是当年马丁把“三鹿”喝多了,因此诚信问题根据《神州律》的处罚力度,从绞刑开始,到最低5年契约奴的处罚制度。
在华夏岛上独立的司法机关处罚了一批人之后,整个华夏岛上的风气好了起来。不必说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类的话。就算是卖烧饼的,两天之内卖不掉的烧饼,都被送给教会用来救济那些贫困的人。
在华夏岛上有一些贫困的人,他们主要是岛上的原住民。在归化之后,不能顺利融入新的社会之中,甚至不愿意从他们居住的丛林里出来。对此,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要求是,成丨人自便,儿童必须送来接受义务教育。
此刻华夏岛上的教育制度,是从小学到高中完全的义务教育。马丁的原则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过可不包括“不能苦孩子”这样的话。因为学校的生活之中,就包括了军体(军事体育)、农技(农业技能)、野生(野外生存)等等诸般技能的基础训练。虽然达不到斯巴达式的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华夏的儿童们,无论体质、常识、毅力都会是同龄孩子之中可以为之骄傲的类型。
诸位可以试想想看,由这样的年轻人,在成年之后作为主力发展的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当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脂香粉腻的离开所谓的岛主府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已经等候在门外。而且由于她去接人,因此并不是一辆车。车外还有一小队的皇家卫兵,骑着他们漂亮的阿拉伯马。
身上的甲胄依然是黑色带有金色纹路的盔甲,只不过他们不拿什么长矛、弯刀。而是清一色的步枪与左轮手枪。
在这要说明一下,步枪此刻已经发展到了“ii式步枪”,名称也变成了“华夏ii式步枪”它使用12发的桥夹,三棱刺刀。最重要的变化是,它是完全钢铁制造的产品。同样的钢质左轮手枪,被称为“蟒蛇ii型左轮手枪”。
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华夏岛的上的钢产量,随着芜湖的工匠大量到达而有了极大的提高。虽然高炉、平炉等等东西学在华夏皇家科学院里进行研究,但坩埚炼钢却已经提供了不少的钢铁材料。但步枪的生产依然速度相当慢,一是因为材料,其次是因为机械加工能力的问题。
当离开岛主府之后,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从车窗上看着华夏城。说真的,每次看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她的心中都有一些自豪。虽然她不是最初的建设者,但当她来到这儿之后,华夏城的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其实变化之快,就算是繁华的开罗与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巴格达都不能比拟。不是比不比得上问题,而又根本没有办法比的问题。毕竟这是一座用几百年之后的理念形成的城市,比起那些城市相比,这座城市恐怕得用天堂来形容。
街上热门的人群与研究明亮的商铺,大型的超市理念的商场,正吸引着城市里为数众多消费人群的光顾。宽阔的道路上,马车、公共有轨马车,让整个城市变得生机勃勃。甚至透过这里,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已经可以看得到未来。
“有了华夏城做基础,将来我们可以建成一个华夏城般的天堂一样的国度……嗯不对,该叫华夏的天堂!”
第141章 如何敢担当
对于华夏城,蒲寿庚没有更多的了解。他到过济州岛,看过同样日新月异的济州新城。可要是与这儿一比,依然要差一些。也许在将来的建设之中,可能会追上华夏城,但就现在而言,那里依然还要差一些。
也是,那里主要是一个军工生产基地,与华夏城的科技——工业园区相比,定位目标上不完全相同。虽然济州岛在将来也许会变成旅游胜地,但现在那儿还是定位为仓储——军工生产为主要目标。
用意不用多说了,自然将来是赵伏波回去时候的作为出发地。至于为何是济州岛,大约是因为那里距离中原更近,而且也便于沿长江、黄河逆流而上从而达成快速机动的目的。这一点也可以说是,现在就建立海军6战队的原因。
当蒲寿庚的脚踏在水泥制作的,坚实的栈桥上时,他心中有一些感慨。甚至这种感慨,超过了当时看到儿子带着崔红英回家时的感觉。那时面对他的火枪,以及那种决绝的作法,他感觉到了震撼。可当此刻,终于站在华夏城的码头,仰头看着那些高达15层的楼房时,他心中的感觉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前面说过,在这时的阿拉伯帝国,高楼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甚至欧洲的那些刚刚兴起的哥特式的大教堂,也是引人注目而又使人震撼的。至于说中国没有那些堪称宏伟的教堂又或者说巴格达随处可见的清真寺,马丁与赵伏波师生,倒是一点火遗憾也没有。
不过,既然已经掌握了钢筋水泥的用法,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建立起比阿拉伯人、欧洲人更加宏伟的建筑呢。既然要改掉中国的,那种官本位,对于社会服务设施的淡漠的思维,为何不从这些方面开始呢。
就在蒲寿庚对他看到的一切表示震惊的时候,突然之间港口区附近的警署齐齐出动。腰里别着左轮手枪,脚下踩着轮滑的警察,在这平坦的道路上移动起来迅速而又灵活。
“怎么,难道出事了?”
蒲寿庚看着眼前的情况,心中不由得起心来。他可是知道济州岛上的规矩那是够严的,来之前儿子也说过,一路之上别的事情不要紧,读熟《神州律》紧记里面那些禁忌之事。因为在济王的控制范围之内,连他都要守这部《神州律》,其他人就更不必提了。
因为有着大宋传统的,对于官兵有些害怕的心理,看到那些穿着新式服装的警察,蒲寿庚的心紧张的澎澎的跳了起来。尤其那些警察别的地方不去,却只来到自己所在的这条栈桥上,也不知道是搞什么名堂。
正在他紧张的时候,突然在警察排成的两列队伍的尽头,来了一辆在骑兵护卫下的华丽马车。黑色的车厢上,描述着如同火焰一样的标志。蒲寿庚认出来,那是他们船上的“烈火金龙旗”的模样。当下心中就明白了,能够把这样的图案描到马车上,那恐怕除了济王身边的人之外,还能有谁呢?
在这件事上,赵伏波学了些欧洲人徽章的手段。即将来他也会授爵士的职衔,但除过基本的奖金之外,不再有什么领地又或者封地之类的优惠,同时这些爵位也只能减位继承。不过爵位却在其他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在竞选城市市长的地位以及议员时,如果票数相等,那么爵位就将直到决定性的作用。
说白了,未来的华夏将会有不值钱的爵位,但拥有这种爵位的爵士,在从政、从商、从军等等方面,有一些特殊的作用。
“王妃殿下!”
当看到一个打扮得雍容华贵的女人从那儿走来时,蒲寿庚的心热了起来。他明白这可能是来接自己的,同时也明白自己的儿子蒲金书在济王这里,的确是要被高看一眼的。试想想一个王妃亲自来迎接自己,这该是自己多么大的光荣啊!
他紧记着儿子的交待,在索科特拉岛(华夏岛)上,跪礼已经被完全废除。理由是华夏人不需要别人用下跪表示臣服,他们只会把不肯臣服的人杀到他们肯臣服时为止。这在济州岛上,用来对付那些从扶桑抓来的奴隶时,是常常会用到的手段。
“不必客气,您就是金书的父亲是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倒是长辈呢!”
看到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如此的平易近人,蒲寿庚简直不敢相信。最少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官家的人,是如此模样的。这倒又符合了儿子说的,华夏一族的另外一个问题。即他们不用威胁来使别人对他们尊重,对于外族杀得够多,他们就会把华夏人当成神来敬。
如果这件事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成了那个欧洲恶魔。但放在中世纪的世界上来看,实在是再正常也没有的手段了。这个时代,原本就是一个强者为尊的时代。既然规则如此,也就不必有什么不好意思,用鲜血的洗礼,让全世界都明白,华夏人的尊严必须得到保证。
眼前的这位王妃,居然向自己行了礼,这让蒲寿庚吃了一惊。心中拿不准该不该扶着她,别让她真的施礼。万一这位王妃只是装装样子呢!自己让她福着一福不要紧,将来不是要多许多麻烦,最重要会不会耽搁儿子的前程啊!
瞧瞧,蒲寿庚的考虑的还真够长远的。
可他就是不敢扶,要知道从大宋来的他可是清楚,男女之间尚且授受不亲,更别说自己扶着一扶,只怕在大宋的话,就一扶就要把脑袋扶掉了。
因此,扶他是不敢服,只好顶礼再度一揖。双手抱拳而揖,这就是华夏的通用礼节。来华夏岛上的,不会行这个礼或者女人的“福礼”的欧洲人,又或者阿拉伯人,都被戏称为“土著”。而华夏岛上的人,对这些“土著”,那是打心眼里瞧不起。
“不敢、不敢,王妃殿下,您实在是太客气了,这让蒲某如何敢担当的起啊!”
第142章 大度的皇家
赵明卓能够受到王妃——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邀请,对他来说是一种荣幸。作为一个小火柴厂的厂主,他距离华夏岛上真正的大商人的位置,还差得远呢。原因无他,在这儿他仅仅只有带来的那些钱,以及第一批货物赚来的钱,说起来实在没有多少。
当他知道从大宋来的船队即将到达,就多雇了几个人拼命生产,甚至今天夜里他几乎没有吃饭的钱。不过他有把把握,在这一次他饱含着期待的交易之中,他会获得相当的利润。毕竟,火柴的利润与成本相比,实在差别太大。
今天中午的午餐依然是私宴式的,欢迎大宋来的船主与商人们的,自然是放在晚上去搞。而今天晚上不单纯是王府里要搞,比如“华夏皇家科学院”也有欢迎的宴会,工厂、军队、学校自然更必说。
值得人欣喜的是,这一次济州岛上不但派来军舰,同时他们也让护卫舰队带来了大约2ooo人的,本身具有技术同时也在济州岛上以及中途之上,完成了小学、初中的教育。甚至这一次他们在来的路上,用了几个月的时光,完成英语、阿拉伯语的教育。
不能不说这一次蒲金书送来的人,质量比前一次来的人要高得多。这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济州岛的发展迅速而又健康。
“蒲大叔济州岛的发展实在是不错啊,看来当家的要金书兄弟去那儿,实在是派对了人呢!”
在午饭之前,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已经得到了蒲金书托舰队司令带来的报告,知道了济州岛各方面发展的进度。与计划一对比就会发现,那儿发展的速度实在是相当不错。
对于王妃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夸奖,蒲寿庚带着几分的惶恐。是的,是惶恐。因为赵氏王朝的皇族们多少都会有些小心眼,功高震主这样的说法,就是被宋高宗一刀在岳飞脖子砍出来的。这里说的不是这句话的出处,这是说的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态。
蒲寿庚此刻的这种想法,恰恰就证实了这件事。本着“老见识”,他忙拱了拱手,仿佛已经怕了夸奖一样。
“岂有如此之理,济州岛上的发展,却是那将士用命、万众齐心的成就,与金书他一个小小的人儿有个什么关系。如果不是济王千岁威加海内……”
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只是微笑着听蒲寿庚的话,对于他的却赞之辞即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同。倒是一旁的赵明卓心中叹息了一句,知道眼前这位蒲寿庚先生还没弄明白华夏岛上的事情。这里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大宋,这里的赵家人也与过去有着巨大的区别。
在华夏岛上的呆得久了,赵明卓总感觉这里的人不大沉稳。一个个想说就说,在报纸上也都是什么话都敢说。以那个从欧洲发回来信件的肖虹妍的先锋最犀利也最大胆,起初报纸上的那些东西,常常使赵明卓感觉到害怕。
后来慢慢熟悉了,习惯出门前把《神州律》当皇历翻之后他发现,《神州律》里说的话没人敢犯一条半条。无论是民、兵、官,任何人都得严守律法。而且这里讲究的是,法无明文不为罪。就像是关于言论,虽然有“明文”,但那“明文”却是——除过与军事机密相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禁止他人的言论自由,犯者尽诛。
所谓的“尽诛”,根据《神州律》规定,即参与干扰、禁止、破坏他人言论自由的所有人,全部杀掉。知情不报者当1o年契约奴,并处没收所有财产。
这当然不仅仅只针对“言论自由”,而是华夏人的财产、安全、尊严等等基本权利,属于天授人权,也被称为“天授权利”。侵犯华夏人“天授权利”的任何人,大宋羽林军将进行不死不休的追杀,直到侵犯的个人、集团完全灭亡时为止。甚至法条之中注明,此义务及于包括华夏皇家在内,地球上所有的人。
言论自由有可能带来一些社会的动荡,或者说麻烦,尤其像是未来的华夏那样一个人口大国。但问题在于,当强行禁止民言,使民怨积攒于心,最终却是要毁掉整个华夏之族的未来。与华夏之未来的相比,一此小小的动荡,屁都不如。
就像当年南京的彭宇案,那导致中国整体上的道德水准下滑,以至于在后来流传说“想救人,那得看看你有没有闲时间打官司”。这件事对于当事者个人而言,仅仅只是一件小小的不幸。但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却产生了无可言喻的恶劣影响。
毕竟一个小小的不尽人意的规则,倘若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的话,那么其对于整个民族、社会、国家的影响,绝对是天翻地覆式的。
就如同当年宋高宋杀了岳飞,不是杀掉了朝廷的祸患,而是杀掉了整个民族抵御外虏的勇气。或许当赵家的后人,不得不跳海而免受其辱的时候,才能够想得明白这些事情。更可悲的可能是,就算死,也是死的糊里糊涂。
马丁之所以与赵伏波定下这个规矩,原因就在于此。绝对不允许未来的华夏皇朝,成为一个极权的孳生之地。虽然皇家的尊严要维护,但没有华夏,也就没有皇家。依然还是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蒲伯再不必如此,华夏岛上的规矩是赏罚分明的,倘若说是王妃殿下称赞,那定是金书兄弟的差办得好,完全不必在意!”
蒲寿庚听到这些话,还有点不敢相信。不敢相信的是,天下真的会有如此大度的皇族么?当然,赵伏波的大度也仅仅只及于华夏人,至于华夏之外的人,那是眦目必报、毫厘必争的。
“蒲伯伯,就是如此如此,这位赵先生说的对,在华夏范围之内,是否赏罚,全凭《神州律》作主。此次的金书兄弟在济州岛的差办得好,自然是要奖的!”
说话中,早有她的仆人拿来一份文件。
“恭喜您蒲伯伯,金书成为华夏的爵士了!”
第143章 有财大家发
因为午餐宾主畅谈甚欢,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专门叫人为蒲寿庚与赵明卓,找了一间客房临时休息一下。这是一间颇雅致的房间,从窗户一眼望去,不但半个华夏城在望,甚至大海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蒲寿庚与赵明卓两人都没有什么午睡的习惯,两人就坐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全充任凉台的房间里。楼层为他们遮住了太阳,两张相当舒适的,适于谈话的摇椅放在圆形玻璃小几两边。送他们来的,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的秘书,拉响唤人的铃,为他们提供了饮料与烟草,随后就礼貌的告辞而去。
直到这时,两个故人才可以叙叙分别了如此之久后的别后情形,大概蒲寿庚是谈的泉州以及济州岛的发展,赵明卓说的是他所在的华夏城的变化。
此刻的泉州、福州包括其他的中国沿海的港口,都已经组织了商会,来管理与济州岛交易的事情。其中只除过不提赵伏波的王族身份之外,只说是从阿拉伯帝国贩运来的货物。中国沿海的经济,立即因为这些交易,而变得红火起来。
同时岸上相当数量的士子、学者因为济州岛的吸引而前往那里。一般来说,他们对于济州岛上的生活是满意的,所以往往家人留在那儿,他们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来到这儿追随赵伏波。
“蒲伯,这样说起来,他们可是要失望的呢。倒不是说济王千岁让他们失望,而是他们先错了路。瞧瞧这儿,这儿的生活是什么模样,济州岛……”
说到济州岛,尽管蒲寿庚不大愿意说儿子的努力没有收获,但他不得不承认,这华夏城比起济州岛那是好太多了。
“可不是,我也没想到这里居然会繁华到如此程度。”
华夏城比起大宋的城市,论规模的确是多有不好。但论起生活的质素以及生活环境的良好,这个世界上得拔头一份。毕竟,这是一座作几百年后的知识武装起来的城市,对于这个时代无异于天堂一样的存在。
“要说这里好,唯一的可惜是我们大宋的人少了些!”
蒲寿庚吸着一座提供的顶级烟丝,喝着香深的茶水,别提多惬意了。说着话的时候,把头放在椅子背上,起摇晃起来。
赵明卓咂了咂嘴,他可不想单纯讨论这些。他想知道的是,眼前的蒲寿庚有没有兴趣,在他的火柴厂里投钱。此刻在岛上已经建立起来的民间工业里,与华夏岛本地人相比,他的企业要小一些。毕竟他兜里的钱有限,为了采购机器、雇佣工人,他几乎投入了他所有的钱。
要说为何要把火柴不远万里的运向大宋,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里这东西时常处于脱销状态。别说济州岛生产的数量,就算再加两个济州岛生产也不够用的。而且济州岛上现在可是主要在建设生产、存储基地,自然拿不出来多少生产力量,来生产火柴之类的东西。
而且就赵明卓想,倘若要是把火柴的价格降低到华夏岛这个模样,恐怕整个华夏城的人全都生产火柴才成,当然那不见得比现在赚钱就多。现在可是赚着成本好几十,甚至1oo倍的利润。这当然是使人眼红的,但别不服气,科技这种东西,不告诉你关键,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
“蒲伯,您知道火柴在咱们那里可卖的不错,现在小侄倒是在这儿开了个火柴厂,只是本小,虽然利不微但积累起来总是慢的!”
“火柴?”
蒲寿庚作为刚刚从大宋来的人,当然仅仅只知道火柴是那个什么济王千岁独家会造的,现在居然眼前这个赵明卓居然也会造了,这怎么可能?
“他会不会是假的?他能造火柴,难道是因为他姓赵吗?”
这是蒲寿庚做了一辈子生意的经验,天上难得掉下来馅饼,掉下来也砸不到自己头上。这一点他早都认清了,因此对于赵明卓的话有些将信将疑。尤其他不相信,赵伏波会把他发财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做。倘若是后一种情况,蒲寿庚不免就要有些失望了。
赵明卓大概是看出来蒲寿庚对他的不信任,赵明卓微微一笑,懂得蒲寿庚并不清楚在华夏岛上发生的事情。最少这里已经开放了工商系统的事情,他用并不知道。
“蒲伯您有所不知,如同火柴、汽灯之类的小玩意,华夏这里已经允许私人办厂。只除了那些造枪、炮的工厂之外,其他的企业都允许私人办,我就办了一家火柴厂。只是您知道,我来这儿的时间不久,带来的钱也不多,所以……”
蒲寿庚听了赵明卓的话心中一动,这件事虽然儿子没有说过,但他以一个商人的目光看得出来,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尤其既然这时许办,那么济州岛上是不是许办呢?
“明卓贤侄,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在这里我们人生地不熟的,身边银钱又少,你怎么不找条船回咱们那边去,要是济州岛上许开工厂的话……”
“蒲伯您有所不知,固然许我们私人办,但此刻还不及于他处。仅仅就是这华夏岛上的人许办,另外要办的话,那人就得是这里的人。不管几个股东,多少工人,都得是这华夏岛上的人。所以……”
蒲寿庚刚刚心中还有些高兴,因为他身边有钱。并不是他带来了多少钱,那些钱交来都要是买成商品拉回去的。而是儿子蒲金书刚刚得了爵位,虽然没有封地,但一笔大额的金钱,那个济王还是舍得的。
“可我不是这里的人哪,明卓,你不是想让我留下吧?”
赵明卓笑了,他听得出来,大概蒲寿庚还是打算回到东方去,而且也不打算留在这儿。
“这些老头,就是不开窍,天底下哪还有比这里更容易赚到钱的。大宋固然好,可赚钱哪比得上这里快啊!这里对外,可是1oo倍的暴利啊!”
心中想着,不耽搁他谈生意。
“蒲伯,您不是这里人不要紧哪,蒲少是啊!而且……”
第144章 这不算大事
蒲寿庚算是听出来了,赵明卓那是看上了儿子刚刚拿到的花红,而且大约一个爵士做些什么企业的话,还会有一些优惠。倘若按大宋的规矩来讲,这就叫攀上高枝了。
赵明卓是南外宗正司的人不假,但他可不是替那个济王千岁独挡一面的人物,儿子蒲金书固然还年轻,大概要算话,也得上是封疆大吏了。正是脑海之中有这种想法,所以当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夸奖儿子的时候,他才连连推辞,害怕步了那个岳王武穆的后尘。
“唔,这件事……”
蒲寿庚掂着自己不多的几根胡子沉吟着,害怕这件事给儿子的前程,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蒲伯您不必担心,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固然现在封爵的人不多,但蒲少只是拿一份薪水。倘若在我这里入了股的话,那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而且这件倘若您担心的话,有机会了可以问问王妃殿下。”
赵明卓脸上笑着,心中却是一团苦水。此刻这华夏岛上虽然有银行,但借贷的利息却高得吓人。原因在于,此刻的华夏岛上,依然在不停的搞建设,就这住的地方还不够。就像是蒲寿庚他们来,一次就为华夏城增加了1/5的人口,那得需要多少楼房才够啊!
听到不怕别人问,蒲寿庚真的动起心来。他可是知道,火柴那玩意是家家户户都用得到的东西。虽然穷人的家里不免要少用几盒,但整个大宋得有多少人哪!而且火柴那东西是擦一根少一根,就只算一家一个月用一盒,那也不得了啊!
他喝了口茶眯起眼睛,装着一付品茶的模样,心中盘算这件事。而赵明卓则发急,因为他现在雇得有人,但也不过是糊糊火柴盒之类的工作,要说做的话那还得凭机器不是。但那机器的费用,实在是贵得离谱。不过,生暴利的机器,再贵也值。只要这机器早一日到位,那产量就早一日翻几翻。眼见蒲寿庚已经动心,赵明卓打算再紧个两板,把这件事赶快做成。
“蒲伯,您只想,这火柴外面卖的贵,可是您知道在华夏岛上是什么价。说穿了三个字,不值钱。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倘若过得几年,满地都是火柴厂的时候,那时再想赚这份钱,可就不一定了!”
这句话果然说到了蒲寿庚的心头,去过济州岛的他知道,这火柴来钱是极快的。尤其是那边的原料,根本就不要钱。连带工人,都是那个阿布巴克尔海军司令从扶桑抢回来的。赚的钱那才叫海了去了。只是那可是给人家济王千岁挣呢,倘若自己家有火柴厂,那便是给自己家掐的。这个关节倘若他要是想不明白,那这么多年的海商不是白做了。
“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