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158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158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即如今的济州岛上的人并不担心外来的入侵,来一想凭借冷兵器打破钢筋水泥的大楼实在是件极度困难的事情。另外,大宋羽林军海军的存在,也会使所有人担心,自己的舰队上不上得了岸,这才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提着自己的皮箱,崔红英从租来的人力三轮车上下来,看着眼前的岛主府第。说不上豪华,只是作为城市中心的一座1o层的楼房,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用楼房组成的城墙模样的结构,反而就是一座十层的大楼。

  玻璃对于济州岛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街站的小店里,往往都已经装上了大大的玻璃厨窗。因为有着成熟工艺的玻璃工厂,这已经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固然因为灯油的问题,还无法生产大量的汽灯外卖,但那些装蜡烛的小提灯,以及其他植物性灯油的马灯,已经开始批量出产。

  实际这时,马丁在索科特拉岛上,已经在着手煤炭的干馏实验。倘若成功的话,那么煤气、煤油等等煤炭干馏的其他化工产品,将会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这些对于济州岛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影响。此刻的崔红英受到震惊的原因在于,整座大楼的外墙,都是玻璃形成的。虽然拉着的窗帘让人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但看起来这座大楼实在是有着极为特殊的造型。

  当然不是使用什么钢化玻璃,只不过是木格子上的双层玻璃,即隔了夜里的寒潮,也使整座大楼有着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大概也是因此,街上的那些小店,才会安装上玻璃橱窗,并在里面点上提灯,让人看清楚店里的货物。

  带着震惊,崔红英进入到所谓的“岛主府”。里面并没有什么奢华的陈设。地板上有着巨大的“烈火金龙旗”,按照东方的观点,或者有些不够崇敬,但在济王这儿,这种表面上的崇敬显然是不受注意的。

  整个大厅里似乎没有人,只有一些沙发围着茶几,除过这些并没有什么过于引人注目的东西。

  “崔教师,是您哪,真没想到……!”

  随着声音,崔红英惊讶的看到几乎空无一人的大厅的尽头处,一个半圆形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妙龄少女。而且她居然认识,那个少女半个月前还是自己的学生。只是学过小学知识之后,就离开了学校,据说是找到了工作。崔红英怎么也没想到,她找到的工作,居然是岛主府。刚刚她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后面,似乎还在写着什么,自己居然都没有注意。

  “您好!崔主任!”

  对于这个称呼,崔红英还真有些不大习惯。甚至对方向她万福的时候,她都没有回味过来。

  “这会还不会有什么人的,不过只要一会,汽笛响过之后,就会有许多人来。趁这个空,崔主任我把您领去看看您的卧室以及办公室!手提箱红我吧!”

  崔红英这时才感觉到,崔主任这个称呼还真有些别扭。有心想让对方称呼自己“红英姐”,可回头一想,这可是岛主府,有规矩的地方。

  “不必了,我自己来。倒是你啊,背着人的时候,叫我红英姐吧?那样一叫,我都感觉到生分了好多呢!”

  “好啊,红英姐,这里来!”

  与海港上的升降机一样,这里同样有升降机。只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的升降机是使用液力的,而海港的则使用风力。

  小丫头显然也喜欢这样称呼,带着崔红英来到9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办公室与崔红英在学校里见过的校长办公室也差不了多少,只是要大许多。里面除过一组沙发、茶几之外,还有办公桌。

  “实际呀,这里是您住处的客厅,红英姐,您住在这里面。”

  大客厅里面,有另外一个小厅。小厅周围有卫生间、卧室、厂房等等小间。虽然房屋并不大,但显然布置的非常不错。面向外面的窗,自然也是木格子固定的大玻璃窗。不过此刻不但拉着细纱的窗帘,更有一层一透光的窗帘。

  “1o楼是岛主住的地方,2楼有饭厅以及其他的场所。虽然所有的房间都有小厨房,不过大家都习惯在那儿吃早餐以及中餐。只有晚餐的时候,有些人才会自己做饭吃的!”

  正当崔红英想要问一下,自己工作方面的事情时,突然之间外面响起了汽笛的声音。这预示着济州岛节奏飞快的,新的一天来临。所有人随即就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去。

  “哎呀,红英姐,我不能陪您了,我得赶快去门厅了。”

  第11o章 我们有工业

  崔红英匆匆放下自己的皮箱,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自己的办公室以及住处,这时却已经有人找上门了。而找上门的人,却是那个昨天让自己在码头脸红的人——蒲金书。

  他一进来崔红英刚要行礼,但却被蒲金书立即就制止了。

  “不,不要行礼。崔小姐,我得给你说,我们每天清晨有一个例会。各部门的主管都会来,报告他们昨天的进度,还有今天的工作计划。你的工作是领导手下的仆役,为他们提供饮料,但不包括早餐。

  我想其他的事情,我们要到那时再谈。一起吃早餐!“

  崔红英红了脸,甚至她透过长睫的目光看过去时,发现蒲金书的脸色似乎也红了一下。不过清晨的事情大约是真的很多,所以几乎瞬间蒲金书又完全没有了那样的神情,反而催着崔红英。

  “我们得快些了,走吧!”

  岛主府的升降机正如同说过的那样,是液力的升降机。风力不断把水提升到楼顶的水厢里。只要打开把手,水力就会使平衡锤起作用,从而使升降梯实现上升或者下降的行动。甚至这不是来自于马丁的设计,只不过是学过物理的初中生的设计。

  会议室在三楼,里面有按照三公九卿制度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官员。在城市里,不存在三省的设立,而由六部分别管理。至于五社团以及城市议会,则不会在这种行政会议之中出现。

  当蒲金书带着崔红英出现的时候,诸部官员都起立欢迎。

  “蒲少!”

  崔红英此刻已经没有脸红的机会了,只是一时间不大习惯与如此多的人一起工作罢了。眼前的这些人,年纪最大的是礼部的王文统,年纪最少的大约只有18、9岁的一个少年,其他人多是2o多岁年纪的人。

  在济州岛上,没有什么资历或者说年龄的划分。比方说工部的人部长,是一个完成了初中,并在自学高中的,曾经的一个铁匠来担任。这实在是因为有才之人,现在的数量实在不足。

  “请坐诸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崔小姐,以后负责办公室的所有事务。如果我有事不在或者不能来,她将代表我听取诸位的报告。同时诸位有什么事,也可以直接找她,她会转达我。另外崔小姐今天刚来,所以我叫人准备了一些喝的,诸位请便!”

  崔红英听着,明白这是自己的职责。恐怕以后在这些官员来之前,自己就要准备好一切。看来这上办公室主任一点也不轻松,将来负责的工作将会非常多。

  随着蒲金书的命令,一队侍者在阿全的带领下推着一辆餐车到达。并根据与会官员的口味不同,倒上果汁、茶水或者牛奶。只是没有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崔红英看着,默默记下这一切。

  会议的内容包罗了几乎整个济州岛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但有户部管的城建,也有礼部对外交往事宜。最重要的显然是负责工业发展的工部。而实际的农业、商业等等,则是几个社团的事情,也即要到城市议会里去商讨的问题。

  听到工部的年轻铁匠的报告,崔红英才知道,自己在学校里听到的发展,实在是孤陋寡闻至极。此刻济州岛上正在试验的是风力、液力系统。即城市里的升降梯以及工厂的那些诸如锻锤之类的玩意,将会由过去的单纯风力,改变成“风力、液力”系统。

  据工部的人部长说明,整个系统的构思没有问题。岛主府的升降机已经试验完成,问题在于没有足够多的钢铁来实验这件事,毕竟生产水管那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尤其风力的作用是把水提升到高层楼房顶上的水塔里,因为落差将会产生1o公斤的压力,停靠得到控制的水压,就可以提供动力。

  “设想不错,可以先在工厂里进行实验。铁管的生产,我恐怕现在不大实际,除非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金属材料。用铜的话,代价又会太大!”

  蒲金书的担忧一点都没错,中国一直不是一个富铜国,倘若用青铜来代替的话,那代价实在是一件不能承受的负担。但钢铁的生产,如果索科特拉岛的工艺没有更好的进展,那依然将会是发展的瓶颈。

  不过兵部的部长,听到这段说词之后,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我们未必要用铁管哪,或者试试瓷管,不行的话我们的箭是用丝织与树胶加强过的东西,用起来也相当不错!”

  工部的部长目光之中闪过一丝赞叹,这还真是个新思路。既然那些普通的柳木箭杆不能承受兰博折叠弓的力量,但缠过丝线之后,就能够承受得住那种力量,而且箭的重量也没有增加多少。

  “嗯,这倒是个可以试试的办法!木材我们倒不缺!”

  蒲金书看到问题在这里有了解决的可能,相当高兴。因为这个晨会制度是来自他的“发明”,倘若如此有效的话,是不是该向赵伏波报告一下。而且工部的那个铁匠部长,显然受到了启发。

  会议开罢之后,来到餐厅的时候,崔红英才发现,这城主府里的工作人员可不少。而那些部长们,显然因为晨会的原因,把早餐招致了这儿。不过崔红英马上就发现,在这个岗位上,她几乎没有熟悉的时间。

  “我打算过一两天,就前往泉州。我不在的时候,诸位要与议会那帮家伙好好沟通。你们知道,那些家伙都不大好对付。我不在的时候,整个机构保持稳定运行。至于那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形成文件回头舰队回航的时候,一并给马丁老师捎过去!哦,我不在的时候,晨会就不进行了。你们准备好报告,我回来会处理的!”

  蒲金书一边吃着自己的早餐,一面语速相当快的布置着工作。部长们似乎也已经习惯把这儿当成了晨会的延续。

  而崔红英经过了今天的晨会,就明白了自己曾经最大的疑惑,以蒲金书,是如何创造“济州岛奇迹”的!

  第111章 要是能成真

  崔红英当上济州岛岛主办公室主任的第三天,她还没有充分熟悉整个工作流程的时候,就不得不离开这儿。倒不是她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蒲金书要回泉州了。

  与他随行的,除过一艘装满了诸如火柴、提灯、罐头之类的,济州已经可以量产的产品。可惜那个叫“大庆”的地方,此刻并不安全,否则他就可以招集一些懂得打井,去那儿开采石油。有了石油,自然诸如汽灯之类的产品也就不会再缺。无奈之下,此刻只好用煤来提炼灯油,供应济州岛上的数万人,已经颇为吃力。

  因此,他的船上只带了一盏汽灯,还是打算用来送人的。大家大约还记得那个赵明卓,这盏汽灯却是用来送给他的。关于这个人,蒲金书还有着更长远的思考,是什么到了泉州大家自然知道。

  崔红英与蒲金书一起乘座在阿布巴克尔率领舰队的旗舰上,此刻舰队司令是阿布巴克尔,但这艘战舰却是由已经在海军学堂里尝过的章青指挥的。

  这时的海面上并不平静,一些不大的浪头使“鲸级快速运输船”上下起伏。从秦皇-ap级战舰的顶甲板上,看得到一些新上船的水手,正伏在船舷边上吐个这停。

  “不要紧,吐啊吐啊的就习惯了!”

  阿布巴克尔看着自己的手下,对他们晕船的反应根本毫不在意,似乎晕船原本就是水手们生活的一部分。等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喝下专为水手们备的怯风的补酒,加一些果汁的饮料之外,他们就知道当水手的滋味了。对此,他是一点也不担心。

  倒是崔红英与蒲金书乘坐的秦皇-ap级战舰,对于这种程度的浪头,根本一点也不在乎。双船体形成的宽大船体,根本不是这种程度的小浪可以掀得动的。对此,阿布巴克尔有着充分的信心。

  此刻济州岛上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不但有运往索科特拉岛的一些诸如生丝之类的材料,还有大量的完成了小学教育的匠人。至于那些实在太笨的人,将留在济州岛上,充当工厂里的师付。

  除过他们还有许多可以当兵的青壮,里面主要是家在济州岛上的流民家庭里的人,还有那些从高丽以及益州送来的犯人。而且这些人原本的生活就朝不夕保,其中更有些原本就过着刀头舔血的家伙。

  在济州岛上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除过按照萨福万手下训练之外,就是学习《神话律》作为他们读书、识字的基础。几个月的训练与学习,萨福万向蒲金书保证,这些家伙去了就可以加入到大宋羽林军里。

  当然,远在济州岛的他们,对于大宋羽林军武器的变化还不清楚。倘若清楚的话他们就知道,此刻的大宋羽林军正处于从冷兵器为主的作战方式,向以热兵器为主,冷兵器为辅的作战方式转弯的前夜。

  最后一批,则是大批的女人。即包括益州方面来的,也有高丽、扶桑的女人。她们是与曾经“科技园”以及费莱凯岛上的,学习了第一批现代科技的学生们为婚配目标。

  此刻这些以黄沙城的青年以及放弃了宗教的其他人,多数已经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哪一个离开赵伏波,都将是现代科技的种子,都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试问天下,还有什么比婚姻、家庭更牢固的束缚了吗?

  当然,中书省的特工们,并不会允许他们离开赵伏波的控制范围。否则宁愿杀了,也不会愿意被别人用。与所谓的良将、谋士相比,这些具备一定现代知识的学者,才是统治世界的基础。有了他们不必玩什么手腕,玩手枪就好了!

  此刻一手拿着扇子,身边的阿全替他扛着猎枪的蒲金书就是一个例子。曾经被父亲发配到大通布岛时,他曾经以为自己所学已经足以做一番事业。当与赵伏波相遇,参加过费莱凯岛的建设之后,他就几乎完全扔掉了过去所学的那些带着霉味的东西。

  尤其当他带着手下回到这里,用猎枪来“谈判”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不管好聪明的脑袋,面对火器的时候都不值一提。这并没有贬低汉人学问的意思,而是他已经充分认识到,汉人的学问无疑必须与这些新的科技相结合,无疑要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

  不然,不管多精粹的文化,面对诸如阿布巴克尔这样的,使用热兵器当海盗的家伙。不过都是别人的钱袋,想取就取些!

  “还是殿下说的好,华夏的文化要与大海的汹涌相适应,因为我们的胸怀就该有大海一样的广博!”

  蒲金书颇为满意济州岛女校校长肖虹妍,介绍给自己的这个“主任”。她不但熟悉那些所谓的传自马丁老师的“神喻”来的知识,令人惊讶的是,她对于华夏的文化也相当清楚,赋诗、填词对她而言,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刚刚那句话,是两人讨论到了此刻大宋文化时的对白之一。崔红妍把自己的职责履行的不错,在谈天的同时,把坐在小几上小炭炉上的紫砂炉端起来,给蒲金书添上黑红色的茶水。

  “我小的时候,一直非常喜欢那些宋词里的感伤,也喜欢唐诗里的豪放。宋词固然美妙,但婉约之风太盛,倒少了些风骨。虽然有几首也还慷慨激昂,但多数都是香艳之曲,远不及唐诗中的那种干戈之气。要我说,宋人倒是不如唐人呢!大约总是太安于现状,没有了那股子走通西域商路时的豪气!”

  蒲金书品着杯子里的热茶,听着崔红英对大宋文化的评判,固然知道宋人文化的精美,但缺乏风骨自然有更深刻的问题。但就一个弱质女流而言,崔红英的目光倒算是犀利的了。

  看着崔红英娇艳脸庞的目光里,倒多了几分赞许。可就这几分赞许的目光,就使崔红英的脸颊被染做绯红,就如同海上的朝霞那般美丽。

  “要是弄假成真的话……!”

  第112章 近乡情更怯

  人常说,近乡情更怯,作为一个离家数年的游子,蒲金书的心倒真的有些怯。不是怯即将发生的事情,而怯的是当需要蒲家上下一心的时候,他要怎么去面对那些醒目的血痕?

  倘若不是崔红英与他在船上谈谈说说的话,只怕他的心就难得这么平静了。看到崔红英的脸颊,因为自己的目光而红的时候,他礼貌的调转目光,继续就那个话题谈下去,已经消磨这船上的无聊时光。

  “崔小姐,有你刚刚说的那一方面的因素,只是那却是因,而不是果。今天的恶果,来原去曾经种下的恶因。今天的恶果,也与之前的唐末之乱有关,倘若按马丁的老师的说法,也与大宋的儒气太重有关。

  可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如今有了济王千岁!倒不是因为他的武勇,也不是因为他的铁血之策,而是因为他要我们大家,都张眼看世界。试想想那些教材吧,这才是济王千岁真正心胸宽广的地方。

  所以就我来看,华夏之盛世的来到,虽然此刻为时尚早,但却已经是不可逆的天意了!“

  脸上的红润在海风吹拂下,这时缓缓消退。崔红英看着英气勃发的蒲金书,一双眸子之中变得晶莹透亮。尤其说到激动处时,蒲金书立起身形,双手背在身后,望着大海的模样。

  “他该是济王千岁的股肱之臣,不然的话如何能够放心他一人,不远万里来经营济州岛呢!”

  经过三天的济州岛岛主府的晨会之后,崔红英曾经的疑惑已经完全解除。在之前她曾经疑惑过,以蒲金书一己之力,如何创造出的“济州岛奇迹”。一切都是在索科特拉岛计划好的,包括先建设什么,后建设什么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事情。

  蒲金书所做的,就是从益州招揽来足够的人手,并把整个计划实话好。而这里真正使他获利的是,济州岛谈判的成功与益州的归顺。虽然此刻明面上,益州依然是李璮的益州,便这一次依然随行的王文统,已经给女婿去了信,济王之势天下已经没有人挡得住了。

  就此刻来看,这是天下之福。倘若济王不如眼前的蒲金书,就算是天下之祸,也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挡的事情。毕竟,热兵器的威力,到了济州岛上王文统已经全搞清楚了。明白一切之后他就知道,那位济王不需要什么手腕,天下之人除过死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无条件臣服!

  他与崔红英一起看着立天船头的蒲金书,在他们的身后,他的外孙李彦简却好奇的看着阿全背着的双管猎枪。

  “全哥,能不能让我摸摸啊!”

  背上双管猎枪的阿全,一付鼻孔朝天的模样。

  “切,这是小孩子能摸的东西吗?这是济王千岁赐给我家公子的神兵,就像是……像是尚方宝剑,又或者像殿下老祖的八面紫金锏一样的东西。彦简,你可以看,不过我可告诉你,无论如何都不能碰!”

  阿全的身上背着双肩包,里面装着猎枪子弹。肩头还挂着本该缠在腰上子弹带,再加上猎枪虽然不轻,但他那个神气劲,可真是让李彦简羡慕呢。

  此刻的蒲金书,看着海上翻涌的波涛,心情起伏不定。即有对于赵伏波以及马丁师生的信任,也有面对自己即将在泉州打算进行事务的担心。虽然在蒲家,他不过买来的一个下人丫头的儿子,甚至他的母亲也并没有因为他,生活环境有什么更好的改变。

  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低阶丫头,变成了丫头们的头领。这一点也是他对赵伏波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的原因,他们起初的时候在家族之中,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同时赵伏波的经历,对他也有了指向的作用。

  回到泉州,这件事应该是件使人伤神的事情。另外一件事,却必须隐密而又安静的进行。尤其要小心当地其他商人的妒忌,毕竟此刻向岸上的宋人透露赵伏波的存在过多的话,恐怕会造成南宋朝廷内部的不稳。

  虽然这对赵伏波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影响,最多是南宋无条件与蒙古人合作,目标变成全力剿灭赵伏波的势力。这当然不是问题,因为按蒲金书的看法,等火器全面装备了大宋羽林军,这些敌对势力,不过都是必灭之人。

  唯一的问题在于,赵伏波深受马丁的影响,并不愿意与华夏人的任何一股势力,进行伤亡过大的对决。如果有其他办法解决,赵伏波肯定不会喜欢血腥的厮杀。

  这才是当时蒲金书看到赵明卓的,隶属南外宗正司的商船大喜的原因。这代表着他接触上南宋赵家宗族的人,而此刻因为蒙古人的入侵,这些所谓的赵家子孙,都已经聚集到了相对富裕,而又距离蒙古人师出无名的泉州。

  此刻蒲金书没有办法联络上赵伏波,但他相信,倘若南外宗正司的赵家子孙都支持赵伏波的话,那么未来的大宋皇位之争,就会变得对赵伏波有利许多。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避免赵伏波最大的愿望——与华夏人的死命厮杀。

  这些话蒲金书给谁都没有说过,因为他知道有些人根本不在乎华夏之族,会批评赵伏波这是妇人之仁。可他们从来不曾想过,当向华夏之族的人举起屠刀的时候,整个族群可能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吗?

  “或者对于愚昧的人根本理解不了,以为只要有了强大的武力,自然就有了一切,而实际最根本之处在于,有了族人的凝聚力,即便武力一般,也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可以欺侮的存在!”

  迎着海风的时候,蒲金书想了许多。他的思想从小到大,又自远到近,最后回归到他近乡情怯之事上。

  “恐怕蒲家之事,却是要在祠堂里见结局的。不管是谁,都不能阻止这件事一定会发生的结局!”

  想着这些,蒲金书看着天水一色的目光变得清澈起来,他的心也渐渐得到了平静!

  第113章 送的什么礼

  蒲家,就是那个曾经帮助赵竑逃向黑衣大食的蒲寿庚的蒲家!但此刻蒲家却不仅仅由他作主,还有一个与泉州知州相善的蒲寿宬此刻的他,还没有像历史书记载的那样,成为提举泉州舶司。

  此刻家中的海船,集所有者,也没有后来他当官之后所有的数千艘之多。固然几百艘是有的,但要是与“鲸级快速运输船”的载重5oo-6oo吨相比,又不值一提了。

  尤其是此刻不但济州岛、费莱凯岛、索科特拉岛三岛之上的船厂都在全力生产。集几乎世界之力造船的能力,与泉州集泉州之力生产船舶的能力,自然不是可以放到同一个水平上去比较的。更别提三岛之上的,使用风力的带锯,使用风力的锻锤和模块化建造方式带来的变革。还是那句话,不同的科技含量,表示不可以比较。

  此刻蒲家所有的船大约在15oo-17oo艘左右的数量,其中真正的可以远航的载重2oo吨以上的海船并不多。但蒲家的此刻的发展,却受到了南外宗正司的影响。

  因为南外宗正司的船,除过要在泉州市舶司挂号之外,并不会被收取价值不菲的捐费,又也至于有些什么役使。这使南外宗正司的船队可以高速发展起来,最可憎的地方在于,他们因为有着大宋皇族的血统,所以并不愿意轻易与泉州的海商们打更多的交道。

  不过此刻,蒲寿庚心中所想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手下拿着一盒火柴,伸手把提灯的玻璃灯罩提起,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把灯罩放下去。此刻他的心境不宁,恰恰就是因为此事。

  蒲家的晚饭是丰盛的,最近因为这些变化,蒲寿庚倒是推卸了许多应酬。他需要时间,好好考虑一下眼前这件事。如今他已经43岁,夫人们都跟着已经成年的子女们一起,一般不会来这儿吃饭。

  大约也都知道这几天他的心里不舒服,因此一个个都不到眼前来招他厌烦。眼前的侍候他的,只有年纪最轻的那个小妾。由于她曾经有过当歌妓的经历,在家中女人之中,地位是最低的。儿子蒲金书大了,也已经被远远派向波斯。3o多岁的她,依然还不过是个地位仅仅比丫头高一点点的侍妾而已。

  说起来宋人的女人是漂亮的,尤其是眼神里透露出来的小心、殷勤还有一点点淡淡的哀伤,常常都会打动他的心。与掌握着祠堂的兄长——蒲寿宬相比,他对于传自祖先的那些规矩,早已经淡漠了许多。相比兄长,他更喜欢与官员们打交道,因为这个嗜好,他就下可以再保持家中流传的某些传统。

  此刻他端着,被随意起了个香兰名字的侍妾倒的一杯酒放到嘴边,一付欲饮又住的模样,眼睛只是定定的看着桌上的那两件物品。这是那个商人赵明卓给他送来的,家中其他人则只有到街上花高价去买。此刻就是这两件小东西,彻底震惊了他。

  他不能猜测,这些东西会来自于哪里。那个赵明卓也因为这两件小东西,还有一些精美的其他的小玩意,此刻已经成了泉州城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自己桌上摆着,装着葡萄酒的水晶瓶与杯子。这就是那个赵明卓,在短短时间由只有几艘船的小海商变成大家都争想拜访的大海商。

  不过这家伙有些怪,不管什么人一一概不见。倒是给自己送来的几件小礼物之后,也不见手书不见传话,根本使蒲寿庚摸不清他是个什么打算。这就是蒲寿庚最后一直在担心,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难道他听说了我打通关节的事情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赵明卓可算是个消息极灵通的人呢?”

  蒲寿庚喜欢与官们打交道,因为那是些只认钱的家伙。在他这样的家里,能用钱来买的东西,就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此刻已经说好,只待本民届提举泉州舶司三年任满,下一次就是他蒲寿庚出任之机。

  能做官带来的好处自然是无限孤,蒲寿庚算是看明白了,这大宋朝做什么都不如做官商挣钱(历朝历代皆然,中国根本之问题所在,此病唯法治可疗)。到时,家中的地位,自然要高兄长蒲寿宬一头,祠堂之事自然也就是他这有了官衔之人能够定下来的。

  至于赵明卓,虽然贵为赵家皇族,但此刻远枝旁系只受泉州官府的关照。而且这些远枝旁系,吃着泉州的钱粮,自然也令本地的商人们因为那些多增加的捐税而多有不满。

  虽然没有人敢于与他们冲突,但对于住在南外宗正司里的赵氏之人,一个个都不大愿意多加交往。毕竟无权有爵之人,在现实的世界里,可以说什么也不是。

  “那个这个赵明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品着红酒,看着提灯里的烛光,蒲寿庚在心中低低的问自己。面对这种送礼,却不攀附的人,蒲寿庚心中不由提高了警惕。

  赵明卓,在南外宗正司什么也算不上。此刻经营着海商的他,情愿只拿1/3的钱粮,而住于南外宗正司之外,不受司内的管制。作为商人,他倒是多了许多自由。

  此刻尽管天色已经渐渐黯淡下来,为了来买火柴的人还在他的店铺之外排着长队。以及作为海商的他,并不开店。但此刻这些不能由他人代卖的货,自然也就只好自己开了店。

  此店一开,只那些水晶镜子、酒水之类都已经使店里的客人如过江之鲫。后来知道了火柴与提灯之后,更是天天开门就立即人满为串。只是他可只有一船货,因此只好给每天定个量,卖完即止一盒也不多卖。

  为了买到火柴之类没有见过的东西,多少富商大贾之人,都派家丁在门前日夜守候排队,只待第二天一时一开门就采购一空。甚至还有商人,采购当天的全部货物,拿出去提价,照样赚钱。

  第114章 可贵在诚信

  原本市面上有如此热店,难免不引起他人的窥伺。官员、小贼、强盗,无一不眼热。只是这赵明卓在这儿,可是根正苗红的赵氏皇族的宗族。甚至与当今皇帝还没有出五服之序,哪一个打主义的人,不得好好掂量一下轻重再做定夺。

  倒是那些买了货,自己再高价去卖的店里,无不遭了贼、见了官,说起来这也是件满可笑的事情。原本还有人劝赵明卓自己这样做,派人排了队买了货,然后另外开店,以卖高价。

  这些“招数”都被赵明卓拒绝,虽然那个蒲贤弟这一去就没了消息。但想做长久生意的赵明卓,却依然不涨价,不做那些看似聪明的事情。唯一心中只有一怕,怕今后蒲金书再不卖他此类货物,那该如何?

  至于送蒲寿庚礼物,其实倒不是为了结交他,而是因为那是蒲金书的父亲,无论如何都是他赵明卓必须尊重的人。此刻天天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他,掐着指头一天天的盼望着蒲金书的到达。

  此刻据蒲金书先前所言的时间,大约还有一月有途。他一条大船带回来的货物,却已经快要见底了。如果不是起初就定好天天销售的数量,此刻只怕连门都开不开了。

  “老爷,我听说有人买去我家的货,悄悄屯积起来,只等我家没有了,却拿出来卖个高价。老爷,咱们是不是也少卖些,再这样下去,可撑不了几天了!还有,物心稀为贵,老爷我们是不是……”

  去秘密库房里的掌柜回来,向赵明卓悄悄报告。这些货,赵明卓放在依然居住在南外宗正司的父母那里,生怕自己要是带来店里,只怕早就让人连店也劫了。

  不知道蒲金书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拜访他的赵明卓这时有些心烦意乱。不过他还是向掌柜摆了下手,装出一付成竹在胸的模样。

  “急什么劲,我那贤弟已经办货去了,不日即到。而且不许提价,掌柜的一句话,可贵之处在于诚信。你须记得此事,万不可做那些店大欺客的事情!”

  虽然赵明卓没有看过《神州律》,不知道赵伏波的势力范围里做j商的下场是什么。但蒲金书却还告诉过他规矩,犯了规矩的下场也不必多说,就是永远不会再给他此类之货。

  说白了,就是砸掉饭碗。倘若要是在赵伏波势力范围之中,多半还要被抄了家产,砍掉脑袋。因为《神州律》中对于《商律》中的第一条,就是“诚信为本,违例者斩”。

  虽然赵伏波的势力范围之下,规矩如此之严,但对于商人们来说,3oo的暴利,就是他们的忠诚之因。注意不是1oo倍的高价,那是1oooo他们挣不上。实在是这些产品,举世无双,让人由不得不听他的。

  正在赵明卓心中为了蒲金书的行踪而忧愁,为了自己的库存而担心的时候,家人却突然闯进来向他禀告。

  “老爷,有一个姓蒲的派了门下求见,问他何事不达,只说与您数月之前即商好今日之约!此刻人在码头,随后就到!”

  赵明卓的心中到“蒲姓之人,数月之有”,原本忧愁的心却猛烈的跳动起来。一股热切的希望涌上心头,他忙大声吩咐。

  “快……快,张灯结彩,叫夫人她们打扮起来,要她们知道这是最尊贵的客人到了……哦,还有,大张宴席,不要怕花钱,按最好的谋面去搞!”

  老掌柜这时揉了揉眼,看了看外面已经暗下来的天。这黑灯瞎火的时候,又没有丝毫准备,让他到哪儿去找最好宴席的材料呢?

  “老爷……老爷,这天可都黑了,家中又没有……!”

  “啪!”的一声,赵明卓虎了眼睛。

  “我的老掌柜啊,我对您说过,这是最尊贵的客人。难不成要我对人家说,天黑了家里没菜,您将就一下?我告诉您吧,这就是那个蒲贤弟,那些宝贝可都是他给我的,懂了吗我的老掌柜。家里没菜,就去找,找不到哪怕带着家丁反酒楼抢了我都不管!”

  说完,他自己急急忙的转回后堂去换新衣,作为对贵客的最高礼遇。老管家吃惊的看着来报信的门子,这时后者才吐了下舌头。

  “我的神咧,敢情那年轻人就是拿来宝贝的人,怪不得……老爷子,您赶紧的,这一次要误了老爷的事情,老爷子您定是吃不了要兜着走的!”

  门子的话让老掌柜打了个激凌,心想要真是如此贵客被自己怠慢了,别说明天挨板了,听怕都不会看着自己在府里干了一辈子的老脸,今天夜里就赶出门去了。

  想到这,他忙一叠声的叫起来。知道这样的客人是怠慢不得的,好在越明卓吩咐他,他手下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