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最新章节 > 第150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宋起波斯湾 第150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给吾兄!”

  说话的当口,蒲金书又掏出一个烟斗来,装上烟丝划着根火柴。在那紫脸的人惊讶的目光之中,点将起来一口口的抽着,一付悠闲至极的模样。

  紫脸的人看着蒲金书手中,那划了就着的火柴,就如同犯了疯病一般,眼睛都变得直勾勾的!

  第65章 第一笔买卖

  黄铯的火苗,只那么一擦就在火柴上跳动起来。看着蒲金书一下下的吸着烟斗,一股股的青烟从他嘴里冒出来。这不使人惊讶,但还在普遍用火镰的大宋,火柴却是绝对使人吃惊的东西。

  赵明卓看着眼前的跳动在小木棍上的火苗,内心之中的惊异,使他顾不上喝酒,也顾不上再与蒲金书再叙什么“旧”。看模样,如果不是怕不好看,赵明卓可能已经伸手夺过来看个明白了。

  “这个?火柴!”

  蒲金书看着赵明卓的模样,心中有那么一点点的得意,对于他惊讶的表情一点也不意外。费莱凯岛上的产品引起别人的惊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还没等他开口解释,一旁的阿卜杜勒玛提尼却已经忍不住要拿他悄悄练习了多日的流语练练了。

  “您呐,不必吃惊。这装水果的叫罐头,另外还有菜、肉、饭,不过主人说,最重要的是蒜!”

  听着阿卜杜勒·哲玛尔那不在标准的汉语,但依然喋喋不休的,就像是海风那么绵长的话。蒲金书的眉头皱起来,他想说这大宋的商人,可不比其他地方的商人。凭他的口水攻势,就可以轻易被打通。

  可令蒲金书没有料到的是,紫脸膛的商人,听着阿卜杜勒·哲玛尔那洋腔洋味,又清脆的如同快板一样的声音,他不禁微笑着,品着蒲金书倒给他的红酒,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话痨——阿卜杜勒·哲玛尔。

  “有这些就够了吗?当然还不够,你听我细细说!没有淡水机,就没有水做饭。有了淡水吃,还要有聚光镜,不然用火柴,哪个受得了!热了水,开罐头扔锅里,小蒸一会就上桌。热饭就着鱼来吃,水手哥哥享快活。另外送您一忠告,每天一瓣蒜,肚子没负担。吃完把牙刷,牙齿白如银。要论产品好,还是我主人。心中有本领,诸般新玩意。要是买条船,余物皆相送!”

  听到最后,蒲金书是头也不摇了,脸上的苦笑也没了。发现这话痨——阿卜杜勒·哲玛尔还真是一人才。听着他编的词,还真点大宋戏词的味道。虽然入不得法眼,也没有押韵。但就他这样的残次马穆鲁克,能编得出来倒也算是不错了。

  “呵呵,蒲贤弟,这位仁兄是……”

  话痨不愧说话没谱,介绍了半天,没说明白自己是谁。蒲金书笑了一笑,反而他感觉这个哲玛尔,实在是有推销商品的天赋。

  “他啊,他叫哲玛尔,是一个阿拉伯人。是我在黑衣大食一个朋友的手下。虽然他的汉话说的不大地道,不过也是来的路上不过刚刚学的。赵兄看到的这些东西也都是我那朋友造的,说起来与你也有些渊源呢,他也姓赵!”

  眼前的紫脸膛海商,果不其然也算是赵家的子孙。正如同蒲金书知道的那样,有南外宗正司印记的船,多数都是赵氏宗族的船。自然也有不少其他的船只,巧立名目混迹其中。

  紫脸膛的赵明卓看着手中的火柴,给自己带来的光明与灼热,他一点也不怀疑这是真的火焰。

  “这火柴……”

  赵旧卓手中拿着火柴,看着蒲金书的时候,带着询问的神情。

  “的确,赵兄,这些火柴的确是我那位朋友做的,要多少有多少。自然也是要拿来卖的!”

  赵明卓看着手中的火柴,看着蒲金书手中的烟斗,再看着他那长长的船队。心中已经在猜,他的船上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东西。就如同这火柴一样,倘若有个千百盒的话,那得价值多少呢!

  “此物甚妙,不但海上可用,寻常百姓家中想来也用得到。只是不知此物做价几何,还望蒲贤弟不吝赐教!”

  蒲金书心中早已经料定,无论交情深浅,如此的货物倘若要是被赵明卓放过了的话,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商人了。赵明卓手捋着自己的胡须,此刻已经顾不得什么逢人但说三分话的防范之心了。毕竟这样的宝贝,自然绝对不能从自己的手心里漏出去。

  “赵兄,其实这东西也不算贵,银3钱5,不收钱钞,您知道这类东西总是不大保险的。”

  火柴这东西的零售价格,一点也不便宜。在南宋一两银准折3贯3的钱,那么35钱银子,大约就是1贯(1ooo钱)左右。而且大宋币制最乱,赵伏波可不想被那些东西搞得自己混乱不堪。因此暂时大大宋,他并不打算进行零售。

  此刻由于他远离这里,自然这些东西批发最划算。将来济州岛上的基地建成,大宋的银子汇聚于那儿,除过用在基地发展之外。其余的都将成为人口、生产原料、货物等,由蒲金书的船队统一运向黑衣大食。

  银3钱盒平民火柴,的价格对于官员、商人们而言倒也不算什么。毕竟此时的大宋的宰相月入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oo贯,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宋代除了本俸之外,官员们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

  所以一路之上,蒲金书就对货物的价格计算个不停。当来到大宋境内的时候,所有的价格早已经了然于胸。按照赵伏波的吩咐,大宋作为人口众多市场庞大的地区,而且作为自己的族人,不必赚1oo倍那么狠,5o倍就已经是有着相当不错的收益。

  “哦,原来是这样,价格方面……”

  实在的,倘若批量销售的价格就如此离谱的话,就火柴这样的东西能用起的人那就着实不多了。对此蒲金书自然有应对之道,绝对不会用价格把商人们吓跑的。

  “赵兄不必担心,那不过是卖给外面的人价格。倘若赵兄要的话,自然2钱5分,这才是您拿货的价格。这样的话上了市面上,您准赚1钱银子。卖出1o盒可就是一两,我的赵兄啊,天下还有比这好赚的钱吗?”

  第66章 大宋不缺人

  因为蒲金书带来的礼物,不但包括了一盒火柴、一盒烟草配烟斗、水烟壶、外加一瓶酒。后面这种暴利产品,是南宋官府专营的东西。蒲金书明白,倘若将来不依靠这些南外宗正司的宋家皇族,还去找些什么人来推广这些产品呢!

  另外一宗暴利产品,却是赵明卓试着吸的烟斗,头次享受到烟草刺激的赵明卓稍稍有些头晕。他这才明白,刚刚为何蒲金书要让他只吸一点点,一来不呛二来也不会晕得不省从事,让他以为被下了药呢。

  “这,这是什么啊,我怎么……怎么有些晕呢?”

  蒲金书当着他的面,拿出一盒火柴划着,向他表示货物没有问题。接着把火柴递给他,要他也验验。

  “没什么,头一次吸烟吸了多了,都是这种感觉。烟这东西,只怕将来却要是赵兄每日离不得的宝贝呢!”

  赵明卓有些怀疑的看着烟草与烟斗,他可不知道,这会让人上瘾的烟草,的利润,比酒又要厚得多呢。

  “真不敢相信,这东西也会有人喜欢。”

  这是一单没有料到的生意,在随后不但赵明卓以不高的价格,出让了自己的那船瓷器,同时也采购了大量的火柴、夜灯与烟草之类的玩意。至于酒,尝着不错的赵明卓只要一箱。主要回去是拿去送人,外带把通关节的。

  他的36oo料的福船上装的,主要就是火柴。倘若按1o盒赚一两来算,只怕他一船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心中唯一担心的,就是蒲金书虽然自称是蒲家的人,只是在蒲家他蒲金书可没什么名声。因此,那批火柴,几乎每箱他都掏出几盒验看了一下。一验之下,根根都着,他才知道自己完全没有受骗。

  “呃,非是为兄不信……”

  蒲金书还没开口,一旁的阿卜杜勒·哲玛尔却接上了话茬。

  “别,您千万别客气,我主人说,顾客就是上帝,您说要怎么验货,您说了算!”

  “上帝,上帝是个什么玩意?”

  赵明卓可有些糊涂了,他可不知道这会连中东都没过的西方人的人依然,是个什么东西。倘若阿卜杜勒·哲玛尔要是说“真主安拉”的话,或者赵明卓还会懂得。

  “赵明不必介意,我们这位哲玛尔说的,是欧罗巴洲人的神坻。其实他的主人,我的那位赵贤弟,却也是我们宋人。他家在那黑衣大食经商多年,也算是小有根基。只是手下做工的人手总是不足,尤其他不大信任外人,您明白吧我的赵兄!”

  赵明卓当然蒲金书的意思,倘若是他自己会造这火柴,还不一定要怎么神秘起来,多赚几年钱才好呢。

  “是啊,外人总不如我们汉人那么老实的。说起来招些工人倒也不难!”

  他哪料到,自己不过说了一句,蒲金书已经立即打蛇随棍上。

  “赵兄招得下人手吗?我那个赵贤弟说过,倘若招来了工人的话,一个一盒火柴他换呢!虽然黑衣大食的钱与我们大宋的银子不通用,但我看这火柴应该倒是个好销的东西!”

  赵明卓心中暗笑,没想到自己这一问,居然就问出来一个更好的生意。

  “怎么,他情愿用这火柴来换?这……我看这倒不难,只是你们换去了人的话……”

  此刻他的心中已经要想着,借着自己家的势力,找人去寻些流民来也不是难事。此刻蒙古南侵,逃难的北方人可多了去了。想找些个百姓,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作为赵家皇族的远亲,他可不想把宋人就这样卖到外面去。倘若永远不得归家,那该如何是好呢。

  蒲金书看着他的模样,自然知道他想什么。毕竟,赵伏波派他回来主要有三件事,一件事是商路、第二件是汉人、第三件是立足点——济州岛。

  相信火柴到了泉州一销,自然会有大量的商人采购,而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汉人。赵伏波需要的不光是匠人、女人、少年、青壮可以说他无所不要。倒不是说赵伏波在阿拉伯招不下兵丁,而是将来有朝一日回到大宋,却是要坐宋人的天下,自然不能用一群胡官。

  “也没什么,就是做工。其外也要几个好汉来保护他自己,最重要的是他也要14岁以上的少年郎,好给他自己带些徒弟。花信芳龄之下的女人,有的话也不拘多少,只管送去在那儿都退了手下的工匠、家将们为妻、做妾。”

  蒲金书坦率的表白,令赵明卓总觉的这桩生意实在是太好,好到都没边了。尤其是用人换火柴的事情,介绍成一桩,就得3钱5银子。看蒲金书那等大船,哪一船还不拉千把人过去。

  心中稍稍有些担心,不过本着老见识,多问几句总还是没错的。

  “如此说来,做工、当兵总是有银子赚的?”

  “那是自然,他们赚的银子与您这介绍的费用可不相干。您的火柴该拿,他们的银子也该赚,我的赵兄,我说的可明白了么?”

  赵明卓听着这么好的事,心中先就乐意了。只是两人在海上相遇,其他地方的交道还没打过。最好蒲金书回到蒲家去,倘若真是蒲家之人,这介绍佣工之事,倒也是值得做的生意。

  “蒲贤弟,看你的模样,这便是要回家么。还是说要在另外,销完了这几大船的货去回家?”

  蒲金书明白,想要开展生意,固然蒲家不会给自己什么帮助。但自己蒲家人的身份,就是个金字招牌。

  “这是自然,在下这就打算回去一趟,见见父亲家人。至于这些货么,还想到其他各地的码头上去散一散。赵兄,您也看到了,我的船上东西不少。单只我们闽地只怕吃不下呢,所以啊还要好好的跑跑才成呢!”

  赵明卓一听,心中就有些发急。蒲金书不怕回泉州,自然是蒲家人无疑。但倘若他的这些货物归了别人,那自己可不是亏大了。尤其,在大宋,什么可能都缺,但两条腿的人可是一点也不少呢!

  第67章 运人有效率

  “如此说来,贤弟既然要回泉州,我们兄弟自然可以一路往返。不如兄弟就住在为兄的船上,我们日日闲话路上也少了寂寞!”

  心中却已经想,在回去的路上要好好笼络一下蒲金书。或者能在上岸之前能说好,让他容自己几天。集些钱找些人,用人换他半船的货物。估计仅此一笔,自己赚得就多了。

  蒲金书装着歪头想了想,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即是赵兄相邀,兄弟却之不恭。只是我这船队船多,却不好一同回去。不如这样,一月之后,兄弟在家恭候赵家大驾。到时如果赵兄有意其他生意,我们再谈也来得及!”

  赵明卓一看蒲金书拒绝了他的提议,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最不甘心的,就是用人换火柴这笔生意,会就此黄了。毕竟人在他眼中,远不如这些火柴值钱。

  “如此说来也好,只是为兄担心,贤弟适才所言,以人换火柴的事情……”

  一句话就道明了赵明卓的心思,蒲金书也不以为意。毕竟,他的基地建立尚需时日,因此不可能自己大规模运输宋人前往黑衣大食。

  “这件事倒不难,赵兄刚刚看到我的大船了。这一次五船的货,我倒也赚了不少。因此近期一会再往黑衣大食,倘若赵兄到时要船的话,倒没有问题。至于火柴的生意,我虽然带回来的不多,但我的那位赵贤弟那儿,这些货物可一点也不缺。

  不若这样,我把我赵贤弟所在位置告诉您,您或者找些五千料大船,又或者买一条兄弟的船,运上几千人过去,那还是不是赚头大大的一笔生意么!“

  蒲金书的话,使赵明卓有一种喜出望外的喜悦。毕竟,倘若蒲金书能够把那个所谓的“赵兄弟”的位置告诉自己的话,那少了他这一重的“扒皮”,自己的赚头不是更多。另外,自己要是搭上那边的话,自然也就不需要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再引见。

  说到船的话,他还是看好大宋的五千料大船。不过此刻,他却又想起了阿卜杜勒·哲玛尔刚刚说过的,什么生清水、引天火之类的事情。心中一动,猜测蒲金书的大盘上,是不是有些什么宝贝自己不曾见过。

  “嗯,兄弟的大船自然是不错的,只是我怕与宋船不同,却不是大宋的水手们会用的,不好找到人来开。倒是那个什么生水和引天火的东西,为兄很有兴趣看看,不知……”

  蒲金书心中一喜,知道这第二笔生意可就快要成了,自然绝对不会推辞。

  “好说,赵兄要想看看的话,与我一起回大船上看看就是。赵兄,不瞒您说,有了那些东西,这船走起远路来,不缺吃喝呢!”

  说到此刻船行的慢,原因全在于船上粮、水不足。例如宋船,出海时携带的水,不过仅够船上人吃一周左右。倘若不及时靠岸,自然就会断水而不能成行。

  一路之下的频频靠岸,以及没有可靠的海图、测量器具,又使泛舟不能星夜疾驰,从而导致整个行程的效率降低。蒲金书的船,就几乎没有这些问题。专门用来远航的船只,不但具备了离心蒸发式淡水供应机,也具备了探照灯和人力驱动系统。

  简易式的六分仪,海图、测程、测速器,更使整个行程会变得更加迅速。甚至人力驱动系统,就是为了这些运输人员的帆船而量身打造的。

  “如此有劳贤弟了!”

  在蒲金书的大船上,赵明卓以及与他一起的人才算真的见识了,要说远航,大宋的五千料海船固然能行,但与之相比就差了许多了。

  “瞧见了吗?这叫6分仪,它和海图配合起来,就使船可以行的飞快。不瞒您说,我从那边回来,不过半年时间而已!”

  蒲金书说的话,使赵明卓几乎难以相信。谁人不知道跑一趟黑衣大食,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一路之下还要有相识的码头停靠,即使如此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风险才算。

  “这样的大船,补充一次淡水,就可以航行三月。看到了吧,这个东西会生淡水,只要每天把海水灌进去,等太阳一晒,这头的管子里就会流出干净水……这叫舵轮,一转就可以使船转向。两边有表针的东西,那是测程仪,也就是说您走了多少海路。另外一侧的是速度表,也就是说您的船跑的有多快。不过这还不重要,重要的东西,我的赵兄您这才要看到呢!”

  尽管赵明卓听的不大明白,但他特意邀来的自己船上的船老大,却听了个明明白白。也是蒲金书说的细,虽然他知道黑衣大食那么的里数与大宋有些差别,但这些航行用的东西,他倒是听得明白的。

  “大鲸级快速运输船”,带有人力驱动系统。不同之下在于,它是一个巨大的明轮,在船身两侧。

  “哦,这我知道,这可不就像是海鳅的轮车么,有了这东西,船跑起来就快得多了。”

  胡子花白的船老大,终于看到一个自己知道的东西,也感觉到高兴。只是当他来到驱动舱里时,看着那一排排的座椅,以及那些脚蹬子发晕,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是啊,船老大总是有些见识的。这的确与我们大宋海鳅上的轮车有些相似。只是他们却不是在外面踩踏的,人只要舒舒服服的坐在仓里,就可以使外面的轮车转动了!”

  船老大看来看去,捋着自己的花白胡子,只是一个劲的赞叹,制造这船的人心思巧妙。这时蒲金书的一句话,却彻底的打动了赵明卓的心。

  “谁说不是啊,我当初看到这船上的水车时,就想倘若是我运人前身那位赵贤弟所在之处的话,只消要那些人天天狠命蹬踏,指不定要快上多少呢。所以我才选了这种有水车的船呢!”

  是啊,倘若船上拉1ooo个大活人,看这水车最少有2oo副之多,每天要是这些人不停蹬踏的话,那得快多少啊!

  效率就是金钱,赵明卓说不出来,但这道理他是懂得!

  第68章 非官亦是官

  在海上,两人在一起聊了几乎一天的时间。聊到最后赵明卓已经相信,蒲金书不会骗他。因为无论他谈起泉州城的哪儿,谈起风俗人情,谈起那些泉州的名人,蒲金书总是对答如流的。

  一来二去之下,干脆把自己的船与蒲金书的大船连在一起,都下了锚竟是打算与蒲金书竞夜长谈的模样了。

  “唉,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只看蒲贤弟去了这一趟黑衣大食,居然就得到了如此一队船和如此之多的货,敢是还要行万里路才成的啊!”

  赵明卓曾经也是家里的老二,比蒲金书好的一点是,他还有朝廷的钱粮,又不受纳捐派差之事。靠着自己的福船跑了几趟南洋,也算是小有身家了。

  看着蒲金书的船队,想着这些长达5o米的大船。只用猜得,只怕蒲金书船上的东西,就已经富可敌国了。看他不过2o岁开外的模样,心中已经把那个黑衣大食相成了黄金满地的地方了。

  “不过赵兄,我可以提醒您一句呢。您若是去那里的话,可千万别带什么丝绸、瓷器之类的玩意。那些东西我那赵兄弟自己都会造,您要是带了那些东西去的话,只怕那边的人可不喜欢呢!”

  赵明卓心中大喜,原本他是除过宋人之外,要带的自然就是瓷器、丝绸等等的特产。如今说起来,自己要带了去的话,只怕会惹得那边的人不高兴呢!

  “如此说来,您的那位赵兄弟在那边难不成还是个官面上的人吗?”

  “赵兄,这件事我稍候答您,此刻天色已晚,我手下又摆上了酒席,咱们边吃边谈吧!”

  这时海上最后一抹夕阳正敛去余晕,蒲金书干脆要人在大船上摆下酒席。虽然海上少不得什么海产,但蒲金书的罐头却是种类繁多。水果、肉食、炒菜甚至还有包子。这时在汽灯下,这些在蒸锅里热过的食品,腾腾的冒着热汽。

  陪同赵明卓吃饭的,除过蒲金书主仆外,还有阿卜杜勒·哲玛尔、阿布巴克尔以及萨福万。哲玛尔还罢了,不会给人以什么威胁的感觉。但萨福万和阿马巴克尔完全就是一付武人的模样。尤其,阿布巴克尔,海脱脱的就是个海盗。

  这使上了饭桌的赵明卓不禁有些担心,暗想自己是不是太过贪婪,跑到海盗窝里来了。

  蒲金书看着赵明卓的模样,知道阿布巴克尔吓住了他,因此向他敬过一杯之后,向他解释起赵伏波的身份。

  “赵兄,您刚刚说我那位朋友是不是官面的人,我得告诉您的是,他非官亦是官。说非官,那是因为他的官衔并没有得到黑衣大食的哈里发木思塔辛的承认,算不得是黑衣大食正式的官员。

  说他是官,他率领手下占了两个岛屿,大家都称他为岛主。这些东西,我不知道在大宋如何,但在黑衣大食和整个欧洲,都只有我那个赵兄弟造得出来!“

  蒲金书的一席话,立即就使赵明卓心中的害怕去了一半。虽然阿布巴克尔还坐在身边,但他心中已经开始赞叹了。别的东西赵明卓不知道,但比方说这火柴,这东西大宋铁定没人造得了。

  只要想想火柴,赵明卓就能够想到,那个什么赵岛主还不知道有什么新鲜的,在大宋从来没有见过的玩意。这要是去一趟,运个几千人,再运回来一堆的货物。就算运回来的全都是火柴,也就足以使自己发达了。

  为了解除赵明卓的惧意,蒲金书继续介绍着赵伏波以及他的势力所及之处。

  “赵兄,这位阿布巴克尔,曾经就是费莱凯岛上的大当家的。只是被我那赵兄弟率领手下,一起去拿了下来!如此这位阿布巴克尔,是我赵兄弟的水军司令,您看到的另外几艘模样有些怪的船,那些都是战舰。

  正是因为有这些战舰的保护,一路之上兄弟走的是顺风顺水。甚至阿巴布克尔水军司令,还在沿途建立了一些商站。只要是我们大宋的船去,总能补充到水、粮。甚至将来,赵岛主有意把货运得近些,只是眼下大宋的商人还只能跑那么远。不过我猜,要不了几年了!“

  赵明卓听不懂“司令”是什么意思,但在他心中,蒲金书的那个“赵兄弟”,俨然是黑衣大食海上的强梁。好在他是宋人,最重要的是,他能造得出大宋谁都造不了的东西。作为商人,对赵明卓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蒲贤弟,为兄有一个不情之请。我想问,这位阿布巴克尔水军司令可还回黑衣大食么,倘若要回去的话,为兄或者可以与司令阁下一路成行!”

  固然财富吸引人,但这万里之遥的海疆之上,一个不小心就会财货两空。自己倘若给那个什么“赵兄弟”送人过去,自然与这位阿布巴克尔司令阁下一起前往会更好些,路上总算有人照应。

  “这个不难,阿布巴克尔司令,自然是要护送在下到地头的。到那儿完了事,自然又是要回去黑衣大食的。不然他留在这里,可是个什么事啊!赵兄既然有意去一趟,这件事也不难办,回头兄弟回到泉州家里,自然会到赵兄那儿拜访,到时你我兄弟细谈就是!”

  赵明卓在整整一天的交往之中,算是看出来,眼前这个蒲金书固然事业有成,却是个坦率随和之人。商人的眼睛,看人最准。他看清了,倘若自己想发财,就一定要趁着这位阿布巴克尔水军司令回去的时候,一起成行。

  只是此刻蒲金书不肯透露自己的目的地,也不肯透露什么时候阿布巴克尔的水军回程,自然赵明卓只好打个在泉州死等的心。在随后的酒宴上,他频频向阿布巴克尔敬酒,一心想要兜搭上他,要他日后回黑衣大食的时候,路上保护自己。

  一顿饭吃得诸人尽欢而散,赵明卓对蒲金书更是殷殷期盼。只望他早些回泉州,好给自己个准信。赵明卓此刻心中已经在盘算,到时如何调集银两,好往黑衣大食大赚一笔。

  第69章 这才是救人

  在进入大宋的疆域之后,蒲金书做成了第一笔买卖,这让阿卜杜勒·哲玛尔非常佩服。甚至为了多学些本领,他给蒲金书泡上茶、装上烟斗,一付对待老师的模样。

  赵明卓采购的产品并不多,但如同阿卜杜勒·哲玛尔这样的人都从赵明卓离开时,与蒲金书一见如故、洒泪相别上面看得出来,回头泉州那边的市场,已经不需要再去打开了。

  但此刻,蒲金书并没有心情聊这件事。他的脑海之中,除过即将面临的济州岛的大战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蒲家的问题。

  蒲家有些什么问题,作为汉女所出的蒲金书,因为读了宋人诸子先贤之书,并不信奉什么宗教。大略即是因为他的出身,以及他所读之书,恰是因为他被发配于大通布岛的原因。

  至于蒲家,同时都有声望的除过他的父亲蒲寿庚之外,还有大伯蒲寿宬一个读了大宋诸子百家的子侄,倘若再得了大宋的功名,那么对于蒲家未来的正宗,未免就是一种敌对势力了。

  这件事,时时在蒲金书的心间回荡。倘若按他的,读了诸子先贤的心肠,不会有更多的想法。最多以自己此刻的权势,威胁一下也就罢了。可他知道,对于赵伏波而言,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蒲家,作为曾经救过我家的爷爷辈的家族,自然要妥为尊重。但如果欲以阿拉伯之愚昧,乱我大宋臣民之心,必不容之!”

  阿拉伯人的愚昧,蒲金书算是见过了。当时亚丁的一仗,罕有雄兵数万的亚丁行省,被赵伏波2ooo轻兵拿下。获总督之宗族皆斩之,而亚丁也变成了大宋的一般模样。

  “欲以一言以蔽天下之人,必族之!”

  这是亚丁城以及亚丁行省所有临海的,属于赵伏波治下之城绝对不允许被破坏的规则。虽然赵伏波的目的,并不是禁止宗教的正当传播。但在他的治下,宗教唯一可以进行的就是善事,其他必“族之”。

  所谓的“族之”,就不是只杀一个人那么简单了!至于说到宗教极端,这是一种很愚昧的想法。就如同蒙古人攻占了巴格达,砍下8o万棵脑袋之后,还有宗教极端吗?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时,提这样的问题是可笑而又可怜的。

  抽着烟斗,喝着香茶的蒲金书,此刻在想的恰恰是这件事。倘若以他大伯蒲寿宬在家里推行的那一套,只怕将来在赵伏波回来的时候,就是“诛族之罪”了。

  固然如此对付恩人一定,绝对不是什么善行。但已经决定成为赵伏波将来的,开国之臣的蒲金书,可不想因为那些事情,给蒲家那些守法的人,带来什么灾难。尤其他深知,赵伏波是一个“逢法必依”的人,那么将来犯了“神州律”的蒲家,那是神仙也救不得的。

  看过费莱凯岛上的发展科技的蒲金书明白,管叫到时蒲家的人回这里都回不来。因为等赵伏波回到大宋的时候,恐怕已经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态势了。到时管叫天大地大,只要是大宋商路所及之处,就是“神州律”生效之地。

  仿佛此刻蒲家的大伯蒲寿宬的那一套东西,给蒲家带来的,绝对是无处可躲的灾难。想到这些,完全没有注意阿卜杜勒·哲玛尔殷勤的蒲金书,在自己心中决定了一件事。

  “所以,这件事必须现在就开始,由我做起!虽然由此恶名上身,但绝对不可以……”

  这件事当然绝对不该由赵伏波来做,甚至名也不该由赵伏波来背。而他蒲金书的所做所为,做的正是一个忠正之臣大义灭亲之事。将来的大宋,还会有诸多宗教,但所有的教派所有的教徒只会做一件事——善行。

  眼睛望着远处的天海一线,此刻的济州岛还有一些距离。挪上大船的蒲金书,正是因为战舰之上,船员们时常会被阿布巴克尔以及萨福万催促着不断进行作战训练。虽然一路之上,他们一再向蒲金书保证,此役不会矿难。但大战之前,他们是一点也不肯放松的。

  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蒲金书叫自己的小僮阿全。

  “阿全,去把殿下送我的礼物拿来!”

  就了一声的阿全片刻之后拿来一个长盒子,打开一看,却是一支双筒的青铜制造的猎枪。虽然赵伏波说过,这是送给蒲金书的防身武器。但此刻蒲金书开始往里装弹壳时,回味着来时的路上,细细读过的《神州律》。心想,虽然名为防身利器,恐怕实际之中也带着要他解决问题的手段。

  装上两枚带有铜弹壳的子弹,蒲金书对着海中,演习的海军们轰击的目标——一个木桶制作的靶子开了两枪。

  其实这支沉重的猎枪构造极其简单,与大炮一样,是马丁多项实验中的一项产品。只不过用来对付大队骑兵冲锋,自然“马丁-1式步枪”的表现会更好。所以将来作为猎枪,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弹壳内为了省铜,使用的是4枚5毫米装的小铁钉一样的箭形弹。感受着射击时,肩头沉重的撞击,蒲金书知道也许这样的枪打仗不够,但拿来防身又或者杀人,那实在是太够了。

  2ooo发子弹,是赵伏波送给他的,防身用的东西。一直没舍得用的蒲金书,今天才开了第一枪。心中越发明白,倘若自己要成为未来强宋的开国之臣,守法是少不得的。而他的家族,将来想要在强宋立足,唯一存在的理由,也不过就是守法而已。

  看着子弹在海面上击打出来的浪花,蒲金书心中轻轻说了一句。

  “殿下面子是给了,那些愚昧的人给不给面子,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也许,这才是救人!”

  虽然蒲金书知道,赵伏波对自己人不是一个残酷的人殿下。但那部《神州律》可是连赵伏波自己,都不得不守的法。恐怕自己家里那些不长眼的人,就算是赵家的恩人,也万万不会受到庇护!

  第7o章 高丽的朝廷

  “华夏历1231年,高丽蒙古战争,高丽国王高宗安孝王王皞,逃至江华岛……在此前,整个高丽受蒙古人掳掠多年……济州岛上有‘三多三无’:石头多、风多、女人多……”

  使用公元纪年,是赵伏波治下的一个特点。他的手下这时已经全然接受了马丁提出的,简化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公制单位、公元纪年等等变革方案。

  只不过公元纪年,变成了华夏历。由此赵伏波手下的人,渐渐说“宋人、宋话、宋字”的人少了,反而说华夏人、汉话、华夏文的人多了。虽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正在不可逆转的发生。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族、多宗教多传统的国家,那么统一的大宋的名下,显然是件不适当的事情。而且,那也给国家接纳新的人口与新的文化,造成了不应有的困扰。那么今天,马丁为自己的学生赵伏波提出来的,华夏之族的概念,将会更加具有包容性,也更加具有其先进的一面。

  按照马丁的叮嘱,在作战之前蒲金书简要的介绍了一下,济州岛以及所属政权的特点。这是在中国及其附近作战,所必须的手段。蒲金书完全明白马丁的意思,即现在如果不得不发生武装冲突的话,最好不要让大宋的臣民,或者附近的人,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感受。

  谁知,他所讲的东西,仅只有说到“女人多”的时候,听的人才高兴的吼叫了一声。至于那儿出产什么,又或者说那上面有多少守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

  毕竟,有了使用碎片炮弹与燃烧弹的他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无法击败的敌人了。唯一的区别在于,有智慧的将领少杀人就能达到目的,至于缺点谋略的将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都是不是华夏人,杀多少都不会形成任何问题。

  蒲金书担心的恰恰是这件事,倘若谈判失败的话,那么这些以杀人为业的家伙,绝对不会有什么仁慈的举动。看着为了即将打仗能够获得的人头,而一个个喜形于色的军人,蒲金书心里就不由得替济造州岛上的人好一阵担心。

  不过暂时来说,他的问题并不是在于整个济州岛的占领。毕竟无论战舰又或者人数,他带回来的都还嫌少了些。鉴于此事,他所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和平的状态下,取得一大块地方的拥有权。

  济州岛是一个相当的大岛,长达256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圈”出来一片面积多达1825平方公里的岛屿。此刻正值高丽国王被蒙古人追赶,而不得不躲到江华岛上避难,作为高丽的第一大岛,这里经济地位变得极为重要的时刻。

  这算是一个麻烦,想要武力占领,恐怕就会引起整个高丽的?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