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38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38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其功甚巨,现升为宁远将军,此令。”

  孙翔将委任状交给刘芳亮,笑道:“恭喜你了,上校,你现在已是将军了。”

  刘芳亮满头雾水,自己刚攻下天堂寨,唐王怎么就知道了,接过委任状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忙向孙翔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孙翔道:“这委任状是我所填。”见众人的目光都要冒火,连忙道:“其实这是唐王交待,唐王道,刘芳亮要想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必须委以全权,个骁骑上校太低,不能统领全军,若要直接提升他,唐军又不能开这个无功授录的先例,所以才有了这张委任状,唐王交待,只要刘将军立下了大功,委任状的内容可由孙某代填,然后给西安呈奏即可。”

  刘芳亮恍然大悟,向西安方向拜了数拜道:“多谢唐王看重,属下定肝胆相报。”又向孙翔道谢。

  众人也给纷纷向刘芳亮道喜,赵顷打了孙翔拳,道:“好你个孙翔,此事瞒得我们好苦,亏我们也算同窗,路同行那么久,点风声都不露。”

  孙翔是文官,被赵顷拳打得个踉跄,后退了数步皱起眉头,赵顷还想再打,钱项连忙拦住:“好了,这是唐王严令,谁敢透露,孙兄体弱,再也受不了你拳。”

  赵顷这才发现孙翔苦着脸,用手捂着胸口,脸难受的样子,撇了撇嘴道:“你们文官就是身体太弱,我才用了不到三成力。”

  孙翔现在才能开口说话,苦笑着道:“那还请赵兄以后手下留情,否则若用上十成力,孙某非死在赵兄手上不可。”

  赵顷嘿嘿笑:“对不住了,我下次至多用成力好了。”

  孙翔不再理他,对于个粗人,他也懒得记较,这赵顷若不是作战勇敢,被选拔进了军校,现在可能连字也认不全几个。

  曹文诏的大军到山西,朝庭已开始封锁两军之间所有贸易,运送到陕西的物质越来越少,看来,朝庭虽然暂时无力进攻,但已开始采取措施,双方虽然还没有完全撕破脸,但都有预感,大战随时都有可能打起来。

  送走了去大别山任职的众人,李鸿基已把目光对准了甘肃,甘肃巡抚董学礼直在找唐军的麻烦,在唐军与满人交战期间,直猛攻陕西的宝鸡市,高杰只有万人马,要守宝鸡近十个县,加个县里的守备部队,平均每个县也不到二千人,面对董学礼的数万大军,颇为吃力,在唐军与满人交战期间,董学礼已攻破唐军三个县城,将唐军的官员全部杀害,后来听到唐军胜利返回,才停止了进攻,如今宝鸡还有二个县在董学礼手上。

  高功这年都过的很委屈,别人都在各地将敌人打得屁滚尿流,唯有他只能在宝鸡挨打,兵力太少,点反击的可能都没有,好不容易唐军增兵了,唐王纸令下又不准打,高功天天在宝鸡城头挑望着,想起还在官军手里的两座县城心头就冒火,好在这些天来,唐军的部队已是拔拔的过来,他已闻到了战场的气味,只得暂时将自己按耐住。

  第十三章宝鸡

  随着宝鸡方面唐军的增加,官军已感到了压力,从闯军崛起以来,董学礼时时处于闯军的压迫下,在闯军刚开始横扫陕西时,董学礼很快就觉察到不妙,他提军想救,第次就被阻在宝鸡。

  甘肃能进入陕西的地方不多,中间夹了个宁夏,宁夏虽也是大明的领地,但朝庭的实际不能撑控,董学礼阻在宝鸡后也不能通过宁夏来攻击闯军,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闯军渐渐站稳了脚跟。

  闯军出关后,董学礼又看到了机会,才在朝庭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率军攻击闯军,这次果然取得了效果,闯军兵力已抽掉了不少,攻下了三个县城,正当董学礼想再接再励时,闯军已击败满蒙联军,这下,董学礼大惊失色,连忙将兵力由进攻改为防守,连前面个不利于防守的县城也放弃掉了,可闯军并没有马上进攻,还和朝庭达成了和解的协议,董学礼放下了心,在夺得的凤县和太白县大力加固,如果闯军要攻的话,也不会造成甘肃被破坏。

  闯军正式立国为唐时,他的手下马扩,欧阳衮都要提兵攻打,被董学礼止住了,甘肃嘉峪关和酒泉都落入了蒙古人手中,董学礼几次派兵要收复都没有成功,可比蒙古人更利害的满人都被闯军击败了,他当然知道闯军的实力,此时他已没有击败闯军的想法,只要能保住甘肃就满足了,闯军要立国,既然朝庭都没表示,那就让他立吧。

  陕西唐王府,此时李鸿基正在迎接两个义军中的将领郝摇旗和老回回马守应,两人走进唐王府都有点不安,此时他们们已成为丧家之犬,无处可投,郝摇旗想起还有个结拜大哥在唐军中,只好来到西安,哪知到了西安,马维兴已经领兵去宝鸡了,两人只好直接来见唐王。

  原来郝摇旗为了能救出高迎祥,路尾随曹文诏的人马,曹文诏的大军直没有离开囚车,郝摇旗只得跟到了山西,曹文诏的大队人马到了山西后,总算驻扎了下来,另派人护送囚车前往京城,郝摇旗大喜,跟了数千里,总算有机会下手,他四处联络旧部,在出了山西的路上动手劫获了囚车,哪知打开来看,大失所望,里面只有老回回和他的几个手下,难怪戒备那么疏松,人家根本就没在意这几个人,审问押送的官军后才得知高迎祥早就被送到了京师,此刻已经上了断头台也未可知。

  郝摇旗灰心丧气,还想到北京去,看能不能见高迎祥最后眼,被老回回劝住,老回回将高迎祥怎样将义军数万精锐送掉的事告诉了郝摇旗,郝摇旗顿时动摇了起来,高迎祥既是这样的人,那就不值得再给他卖命了。

  此时经过与官兵的火拼,郝摇旗身边只剩下了不到百人,以这点人马根本不足以自立,只能选择方投靠,张献忠两人自然不会考虑,于是两人带着部下起来到了西安,本来两人想先找到马维兴,通过马维兴再引荐给唐王,但马维兴不在,两人只好硬着头皮直接拜见唐王。

  郝摇旗虽然到过唐军境内数次,但只在李鸿基登台封王时见到面,唐王的脾气,禀性他都无所知,此时就要投靠对方,心中自然有些七上八下。

  李鸿基听到两人来投,心中大喜过望,两人都是难得的勇将,而且马守应还是回人,虽然现在与宁夏互不侵犯,但总有要解决宁夏的天,有个回人领路,自然可能省事很多。

  李鸿基亲自到门口相迎,两人见了唐王正要下跪,李鸿基已将他们扶住,道:“两位的勇名,鸿基早有耳闻,欢迎你们加入我军。”

  老回回和郝摇旗退后步,还是拜了下去:“拜见唐王,唯望唐王收留。”

  李鸿基叹道:“对于你们的失败我也很心痛,高天王也是我敬仰的人,他还是本王的远房舅舅,也算是我长辈,虽然最后他做错了事,但他生轰轰烈烈,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上场,是个好汉子。”

  两人听李鸿基说起高迎祥都百味相杂,尤其是老回回,高迎祥直是他所敬仰的人,在紧要关头却把他当弃子,如今自己倒还活着,可高迎祥现在恐怕已死,如果自己再追究也毫无意义,反而徒惹人厌吧,想到这,马守应也唏唏不已,道:“天王已经走了,我老马也无处可去,从今往后我马守应必定为唐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郝摇旗见马守应已表了忠心,急了,也不知刻说什么好,只得道:“唐王,从今往后,我郝摇旗就把命卖给你了,唐王叫我向东,我绝不敢向西。”

  郝摇旗还要再说,李鸿基已拦住了他,道:“好了,你们都起来吧,今天就在我府上用饭,算是为你们接风。”

  两人对视了眼,又磕了几个响头,道:“谢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才爬起来,这套却是临时学的,两人来拜见李鸿基前都有点战战兢兢,以前在高迎祥面前随便惯了,在李鸿基面前却唯恐失礼,郝摇旗对那天唐军的封王仪式深刻,加入了唐军,他们也自觉把自已身上的流寇习气改去。

  李鸿基刚开始接受这种大礼时也有点飘飘然,但很快就厌烦了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方式,除非在正式场合,李鸿基都让部下把这个礼节废去,闯军中的武将倒是愿意,无奈,洪承畴,许鼎臣他们却坚决不肯,李鸿基只得由着,见这两人也来这套,只好苦笑,他们刚入唐军,倒不好说什么,勉得引起误会。

  到了吃饭时间,两人战战兢兢的坐下,李鸿基看着他们不安的样子,道:“两位爱卿不必多礼,否则吃饭还有什么乐趣。”向两人夹菜。

  两人数了下,桌上有十来个菜,都是些平常的菜肴,有荤有素,对般人家来说,伙食应当不借,但唐王来讲却简单了点,两人眼中都有疑惑之色,李鸿基却不管他们,个劲的劝他们吃菜,两人到底是饿了,众河北直到西安,众人都是东躲西藏,唯恐被官兵发现,也没有吃过几顿好饭,此时肚子已是咕咕叫,便老实不客气起来。

  李鸿基家中有三个妻妾,加上个义女,平时每顿也是十来个菜,这样不会太浪费,吃得也满意,这比平常人家来说,当然是奢侈,但对唐王来说,却是过于简单,唐王府还留着以前秦王用的厨子,刚称王时,厨子都给他按以前秦王的标准做菜,每顿上百道,每道菜还没偿上口就饱了,刚开始几天李鸿基偿菜偿得精精有味,没过三天就厌了,恢复了现在的饮食。

  李鸿基见两人吃得香甜,看得笑咪咪的,李鸿基正式称王以来,威权日重,加上其他的降官直向武将提醒各种礼仪,让他以前的部下也越来越不敢放肆,在他面前越来越正经,每次和他们起吃饭,所有人都唯恐失礼,必定不敢吃饱,李鸿基虽不想这样,偏偏还不能反对,他大权集于身,别人不正经也难,除非他肯放权,和部下来个民主统治,才可能人人对他有说有笑。

  郝摇旗和老回回毕竟刚加入唐军,对李鸿基的敬畏没有那么重,刚开始时难免拘束,吃开了就不再管那些礼议了,李鸿基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吃了个饱,平时,他心血来潮时,和部下起吃饭,若都是武将还好,若有文官在场,必定每人都不能吃饱,让他也吃不下饭。

  两人刚加入唐军,李鸿基给他们的都是六品的骁骑上校,唐军的将军不是直跟着他从商洛山起家,就是后来立了大功,两人虽然在义军中赫赫有名,李鸿基也不能给他们太高的官职,能不能成为将军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两人倒也没嫌官小,唐军有正式的官衔,官服,还有比官军高数倍的俸禄,待遇比官军还要好得多,这比他们随便给自己封的封号强多了,穿上了官服,他们自己都觉得神气无比,心中顿时有了底气,从此再也不是流寇。

  随着唐军的编置完善起来,李鸿基已不必事毕躬亲,象攻打甘肃之事,也不用他亲自出马,这次他特于让马维兴负责,就是要培养马维兴独挡面的本领,以后要定鼎中原,自然少不了独挡面的大将。

  此时马维兴还在往宝鸡的路上,他这次带来了三个正规军,加上高功的人马和后来增援过去的部队,已有五万大军,和官军的人数相差不大,但唐军的武器比官军优势太多,这仗根本没有太大的悬念。马维兴想得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此次攻打甘肃,李鸿基明确表示不带队后,所有的将军都盯着主帅的位置,马维兴自从攻下西安以来,直没有打过仗,此次能抢到这个机会也得意无比。

  三万大军加上三万民夫总共六万人马,将整个通往宝鸡的官道挤了个严严实实,闯军的火器部队虽然好用,但补给太大,个人需要两个民夫跟随,所以,直到现在,唐军的正规军火器普及率只有四成,当然需要各兵种相互配合是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却还是后鄞问题限制了唐军使用全火器部队。

  目前唐军在陕西各县基本上都修好了水泥路,各种物质输送速度大大加快,但以后到了江南就没这个便利了,所以尽管在陕西唐军的补给不成问题,出动的部队还是以火器和冷兵器四六比进行配合。

  看到唐军的火炮在水泥路上被马拉着跑得飞快,想起当初刚出商洛山时,到西安的百多里路,火炮足足运了五六天才到,马维兴对李鸿基的敬仰又加了层。

  此次随军的军师是宋献策,马维兴对宋献策倒还尊敬,骑马来到他身边道:“军师,你看甘肃该如何攻打才行。”

  宋献策道:“我军优势远大于官军,将军不会担心失败吧。”

  马维兴笑道:“军师说笑了,我只是想问问军师,有没有快速可以拿下甘肃的办法”

  宋献策沉吟了下道:“甘肃足有千里之遥,若要座座城攻下去,将军就是半年也未必能将甘肃全部拿下来,唯有计若成,可以快速拿下甘肃。”

  马维兴忙问:“何计”

  宋献策摇了摇头,道:“到了宝鸡再告诉将军也不迟。”

  马维兴听说有计策可以快速拿下甘肃,哪里等得及,忙道:“军师莫要钓人胃口,还是快说的好,不能接下来数天,我都要睡不着了。”

  宋献策本正经的道:“非我故意要买关子,引得将军心急,实在是还没有到地头,我也不知此法能不能成,现在说出来只是徒乱人心意。”

  马维兴急得抓耳挠腮,道:“军师,你不说出来更乱人心意。”

  宋献策只是不语,无论马维兴怎么求都不说,马维兴垂头丧气,又心有不甘,但毫无办法,这时,前面来报:“将军,前面就是宝鸡的扶凤县城了,前军请示,是否今夜在此宿营。”

  马维兴看了下天色,已是不早了,道:“传令下去,到扶凤县城宿营。”突然又向传令兵问道:“你说什么,扶凤县是属于宝鸡。”

  传令兵肯定的点头,马上下去传令,众人听到前面就可以宿营,欢呼起来,马维兴微笑着说:“军师,你听到了吧,这里已是宝鸡下面的县城了,你说到了宝鸡就告诉我,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说了吧。”

  宋献策没想到让马维兴钻了个空子,只好道:“我说到宝鸡是指到宝鸡城,又不是宝鸡的地界,这里不算。”

  马维兴得意洋洋:“军师,只能怪你刚才没说清楚,你若还不肯告诉我,我必定到全军宣扬军师说话不算数,看你还有什么面子,”

  宋献策无奈道:“好吧,我现在就告诉你,不过,这个想法还不成熟,到了宝鸡才能确定行不行”

  马维兴已竖起耳朵,忙催他道:“不管行不行,你先说。”

  第十四章凤县

  宋献策无奈,只得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你听过吧。”

  马维兴忙道:“听过,听过,三十六计里就有吗,那还是唐王在商洛时给我亲自讲的。难道军师也想来个暗渡陈仓。”

  宋献策道:“那你可知陈仓在哪里”

  马维兴挠了挠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总不会是在宝鸡吧”

  宋献策连看了他几眼,马维兴不好意思起来,问道:“军师,你干吗这么看着我”

  宋献策道:“你蒙对了,宝鸡以前就叫陈仓,唐时才改名为宝鸡,以前刘邦是从汉中偷渡陈仓,如今我们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董学礼想依靠凤县将我军挡住,我军若能把凤县的官军与甘肃的联系切断,将他们全歼在凤县城下,甘肃岂不传缴可下,也不用浪费时间城城攻打。”

  马维兴赞道:“军师果然高明,也不亏我特于从唐王那里把军师请来。”宋献策已是门下省侍郎,文臣只有周凤梧和他同列,接理若做参谋的话是用不到他,李鸿基担心马维兴出战会太过轻敌而误事,本不准备让他为主将,马维兴求战心切,把宋献策请了出来,李鸿基重又给了宋献策个军师的称号,才批准了他的请求。

  宋献策道:“此事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若到时无机可乘,恐怕还得老老实实个个城攻过去。”

  马维兴倒有信心,道:“有军师在,此计必成。”

  这时唐军已进了扶凤县,扶凤县县城狭小,城中才万多居民,六万人马在城中肯定挤不下,大部人马都只得驻扎在城外,只有炮兵和主将才到城里,扶凤县县令马寿成已过来迎接,马寿成只是个秀才,在商洛山时投靠闯军,如果是在朝庭,他个秀才的身份,只能做做师爷,书史之类,他能下子做到县令已是很满足了,整个扶凤县倒是治理的井井有条。

  唐军的文武最高长官起来到扶凤,他也心有荣焉,如能表现的好,以唐军现在的实力,开疆扩土是肯定的,到时自然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升迁。

  马寿成让出自己的县衙给两位上官居住,见两人象是有话要谈,又乖巧的退了下去,吩咐厨子赶快把好酒好菜送上去。

  董学礼和副将马扩,欧阳衮正在巡视凤县的城防,向朝庭求救的奏章已快马发出,但董学礼深知,朝庭的救兵不可依靠,甘肃与朝庭的联系唯有通过四川,四川已遭到流寇张献忠的攻击,自保可以,要派兵却不行,唯有寄希望朝庭能马上在山西发兵攻击唐军,以减少甘肃的压力。

  此时三人巡视在凤县的城头,凤县县城距宝鸡市区两百余里。北倚秦岭山脊,南接紫柏山,凤县扼住川陕秦陇要冲,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若唐军不能攻下凤县,休想进军甘肃。

  欧阳衮对董学礼能在没有朝庭旨意的情况下拿下凤县很是佩服,见董学礼还是脸担心的样子,安慰道:“大人请放心,凤县的防守可以说固若金汤,贼军若要强攻,必定死伤惨重,如果朝庭能够及时在山西发起进攻,贼军只得黯然退走。”

  凤县的城墙厚达三丈,高五丈有余,全是大石所建,莫说是县城,就是省城,也没几个能比得上,董学礼又察看了各种攻城器械,见都已器备,对凤县的防御很满意,但还是向自己的两个副手道:“贼军火器利害,尤其是大炮犀利,我们只有靠城墙硬挡,千成不可大意,凤县丢了事小,造成我甘肃东南门户大开事大,所以贼军来后,没有我的命令,所有人不准开城和敌人野战,咱们就老老实实守城,只要守住数月,贼军只能退兵。”

  马扩和欧阳衮两从对董学礼老是长唐军威风不满,但又想起唐军既然将满人杀的落荒而逃,还是不敢大意,齐道:“尊令。”

  就在董学礼巡视城墙,告诉部下不准出城时,马维兴和宋献策已带人到了宝鸡,高功正把他们迎接进城,因官军数月前还在不断攻城,城下此时还可看到不少战场的遗迹。

  宝鸡是陕西重要的州府,身处于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城市的中心位置,向经济发达,商旅络驿不绝,虽然因陕西落入闯军之手现与其它三省隔绝往来,商旅减少不少,但昔日的繁华还依稀可见。

  铙是如此,下子增加了六万人马,整个宝鸡也到处是人喊马嘶,整个城市因商旅稀少的冷清扫而空,下子热闹起起来。

  高功替两人接完风洗尘,饭后三人就起商议起这次的军事行动来,马维兴马上兴奋得说出和宋献策商议的办法来,要把官兵都围歼在凤县,高功听,头摇的拔浪鼓般,道:“不行,这个计策以前还可以,如今官军全部撤入凤县,凤县处于两山之间,将往甘肃的各条通道紧坚扼住,我军根本无法绕到后面,唯今之计,唯有强攻。”

  马维兴不死心的问:“难道条小路也没有,只要有数千人能绕到凤县背后,我军就可把官军全部堵死。”

  高功摇了摇头:“没有,或许鸟儿能过去,人恐怕是无法穿过两山山脉,出现在凤县后面。”

  马维兴大为失望,本以为问出了宋献策的计策能显摆下,没想到被高功口否决,马维兴朝宋献策看了眼,宋献策耸了耸肩,意思是说:“我本来就没有说这个计策定可用,是你要抢着说出来。”

  三人议不出好办法,只好同意先到城下再说,实在不行只有靠唐军的实力强攻,不管凤县的城墙有多坚固,用大炮每天轰击,总有攻下的天,虽然这种做法费时费力,但实在不行也只有用笨法。

  官军的探子已将唐军大军已到的消息传到了凤县,董学礼索性将外围的所有设施全部撤开城中,城外的树林也全部砍光,防止唐军利用他们打造攻城器械,来不及砍的就把火烧光,唐军还没到,凤县城外已是浓烟滚滚。

  董学礼还把附近所有的居民全部迁入城中,他们的房屋都被捣毁,许多人眼看着自己的家园在面前化为灰尘,个个痛苦失色,官军毫不怜悯,走得稍慢点的不是被用脚踢,就是用刀背直接砍,整个凤县加百姓和官兵,共塞了七八万人,时显得异常捅挤。

  董学礼干脆把近三万多百姓全部迁入甘肃,时之间,在陕西凤县和甘肃两当县的路上到处是人群,在官府的逼迫下,这些人只得离开自己的家圆,许多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老家,路上充满了哭声。

  现在整个凤县已成为个大兵站,所有的百姓都已迁出,里面整整有四万官军,董学礼把甘肃所有的精兵强将都集中在这里,旦凤县守住了,甘肃也就保住了,凤县若是失守,甘肃再也无力可抵抗。

  马维兴等人在宝鸡休整了二天,马上率军出发,高功熟悉地形,担任了前锋的任务,路上高功派出多起斥候,但以前经常可以远远看见的官军斥候个都没有,所有斥候都无所获。

  从宝鸡到凤县,有好几处险要的地方,高功还以为官军会派人在那里马蚤扰下,没想到官军毫无动静,让唐军路畅通无阻的通过,等到了凤县外围,高功看不到个人影才知道官军进行了坚壁清野,看来是打算用凤县高大坚固的城墙来抵御唐军的攻击。

  到了凤县城下,高功更是看清整个城下都光秃秃的,所有树木都被官军砍伐殆尽,护城河还加宽了不少,显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看来,董学礼夺下凤县就已开始准备,都怪当初凤县自己留的守军太少,才会有此失误。

  没有树木,高功只好命令士兵深挖壕沟,就在离城五里的地方扎营,这个地方刚好在官军火炮的射程外。

  董学礼,欧阳衮等人已看到唐军的先头部队到来,马扩估计了下,只有五千人左右,他望向董学礼道:“巡抚大人,贼军只有五千人马就敢独自在外扎营,莫若我率军出击次,把他们的前锋消灭。”

  董学礼也有点心动,唐军太目中无人,城中有四万多官军,他五千人就敢扎营,也太小觑自己了,他吸了口气,将火气压住,道:“算了,焉知这不是贼军之计,万他们是故意引诱我军出击呢,到时两军相缠,若他们后面隐有伏兵,岂不麻烦。”

  马扩不甘道:“大人,我军在城头足可以看到数十里的动静,若对方真有伏兵,城头鸣金,马上就可撤回。”

  董学礼却不想冒险,道:“缠斗起来安然说退就退,贼军是狂妄也罢,是用计也罢,我军不出战,他就无可奈何,”

  马扩见巡抚打定了不出战的主意,不再坚持,众人就在城头看着唐军的营寨慢慢建起,过了半上个时辰,唐军的大队人马已到,四万大军,到处是锦旗飘动,后面还有数不清的骡马队,运着车车的补给。

  让董学礼他们惊讶的是他们竟然看到了闯军百多门小炮,闯军的迫击炮除了在草原上出现过,用其他地方还没有用过,买给张献忠他们的大炮也是重炮,因些迫击炮的威力官军和义军都还不知道。

  董学礼他们关心的是唐军的重炮,官军多次吃过重炮的亏,甚至剿灭流寇时,他们用的大炮也比官军要好,这让官军对唐军的重炮渐渐有惧意,

  显然唐军并没有隐藏自己实力的意思,队队人马就在四周分扎下来,各种武器和补给都毫无掩饰,官军在城头居高临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董学礼数了下,这次唐军只带来了十门重炮,以凤阳城头的坚固,至少可以硬挡个七八天,每有损毁,官军每天夜里可以再修复,实在不行白天再用人命填也要把损毁的城墙修补好。这样算下来,城墙挡个数月是没问题。

  看着唐军在城下把营寨修好,估计他们不会马上进攻,董学礼又察看了遍城墙,见并无疏漏,才放心回府休息。

  高功担任先锋,本也有引官军来攻的意思,见如此好的机会,官军还是紧守不出,知道以后也别想用计引官军出城了,看来只得老老实实凭实力硬攻。

  等唐军扎好了营,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宋献策,马维兴,高功等人碰了下头,分派了守营的任务,各人就回去休息,等明天观察完地形再商议攻城事宜。

  夜无话,双方都知道马上就有可能发生大战,老兵们都抓紧时间休息,到时说不定能多分体力就能保住性命,睡得都格外香甜,而些新兵,都掺杂着恐惧,兴奋等各种心情,翻来覆去也睡不着。

  大早,宋献策就在众将的拥护下来到凤县城下,观察凤县城的地形,此次唐军出动了四个野战军,每个野战军的最高长官最小也是正五品的定远将军,高功更是正四品的怀化中郎将,每个将军身上都会佩戴用纯银打造表示身份的将章,时之间,宋献策身边将星闪闪。

  宋献策看到凤县高大的城墙也皱起了眉头,如果要强攻难度实在太大了,不强攻又没办法渡过去,凤县北倚秦岭山脊,南接紫柏山,这两座山都高大险俊,要想翻跃太过不可能,两军对持也不可取,唐军只能屯于坚城之下,而凤县可以由甘肃的两当县把补给援援不断的送过来,除非甘肃内乱,否则凤县是稳如泰山。

  城头董学礼看到这群人在城下指指点点,唐军的衣服颜色都是黑色为主,根据每人的军衔不同会加以装饰区别,将星对于本军将士来说更是目了然,但对官军来说,却不好分辨,董学礼虽然不知这些人的身份,但猜也猜得出能单独出来观察地形的人肯定官儿不小,对欧阳衮道:“你看看,能不能用大炮打到。”

  第十五章炮战

  欧阳衮叫来个炮兵,问道:“大炮能不能把那群人打到。”

  炮兵观察了下距离,摇了摇头,道:“太近了,打不到。”

  欧阳衮看着董学礼,道:“大人,不如打开城门,派队人出去追杀吧。”

  董学礼摇了摇头,道:“不用。”对炮兵道:“你下去让所有炮兵准备,等他们返回时,进入了射程就发射。”

  炮兵应令后匆匆下去,马上去准备火炮,已备可以随时发射。凤县本来没有火炮,所有火炮都是董学礼从兰州城里搬过来的,兰州经常会受到蒙古人的马蚤扰,所以备有数十门大炮,董学礼把兰州的大炮大半都搬了过来。

  高功见城头人影晃动,提醒宋献策道:“军师,我们靠得太近了,要防止官军不怀好意。”

  宋献策看了看城头:“没关系,这个距离是安全的,箭射不到,火炮也打不到。”

  众人又在城下转了圈才返回去,刚走到中间,众人已听到数声巨响,颗颗炮弹在他们的前后爆炸起来,所有人都吓了大跳,马维兴大喊:“快,分散往回走。”

  众人打马飞奔,很快走出了城头大炮的射程,马维兴看了下,除了几人脸上有灰尘外,还好都没有损伤,马维兴阵后怕,要是刚才官军的第次发射打中了话,唐军这次的行动恐怕马上就要失败而回。

  董学礼看着唐军狼狈而回,暗叹可惜,不过,他没有怪炮兵,官军大炮的命中率本来就低,第发打得中打不中全凭运气,除非是大群敌人在攻城,炮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过,能让敌人狼狈而逃也好。

  高功回到营中后大为恼怒,向宋献策道:“军师,不如还给他几炮,让官军也吃点苦头。”

  其他人也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当着已方四万大军的面,被敌人的火炮追杀,哪还有什么面子,齐道:“对,给他们个教训。”

  宋献策点了点头,道:“好,把我军的重炮拉出来,看能不能找到刚才官军大炮的位置,先把他们的大炮炸掉。”

  高功应了声,马上下去安排,宋献策坐在椅子上,心里有点气馁,他刚才察看了半天,这城就象天然嵌在两座大山中间样,这两山更是高达数百丈,山峰耸立,根本不可翻跃,或许其它地方会有小路,但唐军在附近却没有发现个人,显然全被官军搬走了。要找人打探情况也无从找起。

  官军的大炮刚发射完几轮,敌人已走出了火炮射程,炮手们只能悻悻的停止发射,刚才的炮弹没有炸到个人,等于白白浪费掉了炮弹,每名炮手都有点不甘心,盼望敌人能再进入射程。

  唐军大营中的重炮推了出来,官军在城头看得清清楚楚,虽然他们也被告之唐军的火炮射程比官军的要远很多,但没有亲眼看到,总是不信,凤县城头的大炮有五里多的射程,在官军的火炮中已算不错了,炮手们见到唐军推出来的重炮比自己的火炮还小,并不相信它们能在官军的射程外打到城上,以为唐军会把大炮推进才发射。

  所有官军的炮手都兴奋起来,干脆把大炮也推到城头,只等唐军的火炮进入射程就发射,这次可不能让他们溜掉了。安置好大炮之后,官军的炮手都伸长了脖子,看着城下唐军推出来的大炮,再前进数百米,自己就可以发射了,见他们好象停了下来,心中宛惜不已。

  高功指挥炮兵就位,见城头的大炮主动露了出来,傻傻的不知躲避,大喜过望,对炮兵道:“瞄准他们的火炮打,其它不用管。”

  炮兵应了声,开始测试风速,计算所需的夹角,与官军的炮兵全靠经验发射不同,唐军的炮兵已撑屋了火炮发射了原理,这样的距离不用试射就能算出炮弹的落点,很快,炮兵已将火炮调整到了发射的位置。

  炮兵指挥官跑到高功面前,行了个军礼道:“将军,炮兵已准备好,可以发射了。”

  高功还了礼,道:“好,发射”

  炮兵指挥官的令旗挥,十门重炮起发出怒吼,“轰隆隆”的声音马上响起,有数颗炮弹准确的落在了官军的火炮群中,其余的也在附近爆炸,官军的大炮当场有数门被炸翻,炮手更是死伤了数十人。

  董学礼看得大为心痛,大喊:“快,快把火炮藏起来。”

  欧阳衮指挥着官兵拼命把火炮往后推,炮手已命他们先退了下来,官军的炮手训练不易,至少要训练三四年时间才能上阵,若是把炮手都牺牲了,有了大炮也没用。

  震天动地的响起不时在城头响起,官军们冒着血肉横飞的危险拼命把城头的大炮推下来,好在唐军的重炮不多,每发射轮还要间隔十几秒的时间,官军又损失了数门大炮后,才把所有的大炮推到了后面藏了起来,城头的人也都撤了下去,唐军的炮弹只能落在空地上。

  高功见官军都藏了起来,命令道:“对城墙发射。”

  唐军的大炮停了下来,马上调整,数分钟后,又开始发出怒吼,炮弹全部砸在凤县的城墙上,区区十门大炮,官军却感到阵地动山摇的威力传来,所有人的耳边充满了声声巨响。

  过了数轮,高功命令炮兵停下来,好观察下炮击效果,等硝烟慢慢散去后,凤县高大的城墙重新进入了唐军的眼前,高功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对他身边的亲兵道:“我是不是看错了,怎么只见几个黑点,好象城墙点损坏也没有。”

  亲兵没有望远镜,还是道:“大人,我也好象看到城墙点事也没有。”

  官军见敌人停止了炮火,也派人前来察看城墙破坏的情况,那名官军小心的探出头来,见刚才被敌人火炮射中的地方只留下了个印子,好象只是染上了点黑灰,城墙点损伤也没有,不由大喜,朝后面喊道:“大人,城墙没事,他们只震掉了点灰尘。”

  董学礼大为高兴:“好,好,我来看看。”

  欧阳衮连忙拦住他:“大人,危险,再派几人过去就是。”

  董学礼才止住了脚,又派了数人,报告的结果都样,凤县的城墙只是让敌人的大炮震掉了点灰尘,官兵都欢呼起来,刚才被敲掉数门大炮的沮丧之气扫而空,若敌人的大炮对城墙无可奈何,那还怕啥,敌人敢强攻,已方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高功不死心,道:“换实心弹。”

  唐军虽然制出了开花弹,开花弹的威力也比实力弹大上数倍,但实心弹也没有完全放弃,实心弹用来炸人当然不如开花弹好用,但用来攻城还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唐军的重炮般就会配三分之的实心弹,刚才是炸敌人的大炮和炮手,用的都是开花弹,没想到开花弹的威力对全是大石所制的城墙毫无作用。这凤县所用的石头恐怕也是特别坚硬。

  等换好了实心弹,高功马上命令开炮,十门大炮又起轰鸣起来,高功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望远镜,镜头里只看到片硝烟,发射了数轮后,唐军的大炮停了下来,高功耐心等待硝烟散尽后才再看去,这次总算有点收获,城墙上有了坑坑洼洼,那是铁弹直接砸在上面的效果,高功估计了下,那些小坑的深度还没有个小荼怀半深,听说凤县的城墙厚达三丈,就是十门大炮能刻不停的对着同个地方轰击,三丈的城墙不知要轰击到何年才能打通。

  高功放下了望远镜,命令炮兵暂时不用发射了,转身朝马维兴的帅帐走去,马维兴和宋献策刚才也看了炮击的效果,没想到唐军向无往不利的大炮在凤县城下竟然吃鳖,马维兴和宋献策顿时升起了忧虑,这凤县就是强攻也不定能拿下。

  直以来,唐军的攻城方法其实不多,都是靠用大炮强行轰开城墙直接进入,西安,潼关这样的坚城莫不是如此,如今大炮竟然奈何不了对方的城墙,难道要让唐军的精锐战士也学义军样拿着云梯去爬城,这样死伤也未免太大了,唐军的官兵都是数年训练的精锐,可不是义军样,随便拉来的人,死伤多了,大笔抚恤金也要让唐军大大破财。

  高功进大帐,见大家都坐在起,表情沉重,言不发,向宋献策道:“军师,你们都知道了,大炮对凤县城墙作用不大,恐怕只有用人命来填,才能把凤县拿下。”

  宋献策摇了摇头:“用人命填,我军才四万余人,对方估计也不下四万,孙子兵法曰:五倍攻之,十倍围之。就算我军武器比对方强,比总要,到时恐怕就是攻下了城,我军也要死光了。”

  高功傻了眼,道:“大炮不行,强攻又不行,难道我们就在城外看着不成。”

  宋献策道:“看着当然不成,为今之计只有派人四下查找,看能不能找出小路翻过这两座山,如果有,多花点时间也值得。”

  马维兴道:“军师,难道我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小路上,就算有小路也是偏僻难找,现在找不到个当地人,我军自己寻找,何至于大海捞针。”

  宋献策道:“当然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找小路上,可惜没料到官军也有这么多大炮,我军的迫击炮在城下远不如官军大炮的射程,全部用不上,不能有百多门大炮覆盖,破城也容易得多。如今我估计了下,对方至少还有三四十门大炮,我军光靠十门重炮根本无法压置。”

  高功纳闷的道:“既然如此,军师何必烦扰,再从西安运几十门重炮过来就是。”

  马维兴不好意思的道:“当初我已在唐王面前夸下海口,说十门大炮足以,现在又要去调大炮,岂不是自打嘴吧。”

  高功毫不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