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36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己身上沉重的王服脱下来。
高桂英喝道:“暂慢,唐王即封妾身为正妃,妾身就不可带头破坏府中规矩,而且今天是大典第天,更不能麻糊,唐王自己也需尊守才是,还请唐王上坐。”
李鸿基啼笑皆非,正想推脱,见高桂英满面认真的望着自己,想起以前和她总是聚少离多,留她人在家服侍老父,她都毫无怨言,而今她虽被封为正妃,但以后没有子嗣,心里总会担心地位不稳,田玉珠和邢秀娘恐怕也会另有想法,若是第天自己就拒绝了她的行礼,恐怕会觉得面子尽失,只好坐回上座道:“好吧,现在开始”
高桂英领着二女,还有李慧梅三人起向李鸿基参拜:“妾身孩儿参见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道:“免礼”让她们起身,高桂英又坐到了李鸿基的身边,田玉珠和邢秀娘又来参拜正妃,受完礼,高桂英才笑语盈盈的道:“两位妹妹请起,大家都是家人,以后就不用如此了。”
李鸿基见她们客气起来,顿觉有了层隔阂,随着李鸿基身份的变化,恐怕妻妾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以后随着她们孩子的出生,恐怕还会有明争暗斗,想起来,李鸿基不觉头痛,看来每件事都是有得有失。
大典的第二天,牛金星就迫不急待的要求见唐王,李鸿基在书房里接见了他,牛金星进门,就大礼参拜:“臣牛金星参见唐王殿下,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含笑道:“起来吧,你虽是第次见本王,但已为我大唐立有大功,爱卿的功劳孤王必定不会忘记,以后回到我唐军,孤王会论功行赏。”
牛金星又磕了几个响头才喜形于色的爬了起来,又向旁边的周凤梧,宋献策,洪承畴行了礼,才道:“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也是义军中人鼠目寸光,才会被属下煽动,否则那会如此容易。”
李鸿基唔了声,道:“他们怎样是回事,若没有你献策,他们也未必会想到去凤阳,你也不必推脱,这功劳该你的就是你的,你来此可是有事要告诉我”
牛金星道:“多谢唐王,属于来拜见唐王,是想请求唐王让属下暂时留在此处,等义军败后,属下也好名正言顺的加入唐军。”
李鸿基想也不想,马上回道:“不行,你不能留下,你还得回到义军,帮他们应付官兵的围剿。”
牛金星顿时苦着脸,道:“属下不是不愿为唐王在义军中效力,只是眼看义军就要败亡,属下就是留在那里也无济于是,只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唐王。”说完,牛金星差点要哭出来。
李鸿基愕然地问:“此话如何说起,我又不是让你送死,只是暂时帮助下义军而已,难到义军的处境已有如此险恶吗”
牛金星道:“唐王,义军处境确到了险之又险的地步,现在高天王手下只剩下二万余人了,若不是前次周大人送的千多支火枪太厉害,我们几次用它仗着突围,早已被官军围死了,现在火枪已有半被损坏,官军步步进逼,眼看可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少,而义军攻城也越发困难,属下估计,还有数月,义军就要进入无路可逃,粮尽无援的境地。”
在座众人都皱起了眉头,周凤梧道:“唐王,看来我军要出兵了,决不能坐视这股义军被灭。”
洪承畴心细,问道:“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
牛金星道:“我们是小队,只有二百人,又都是骑兵,走的也是最偏僻的小路,就这样还遇到了数股官兵,我们也伤亡了数十人才跳出了官军的包围。”
李鸿基道:“那高天王派你和马维兴冒如此大的风险出来,也不是专诚给我观礼的了。”
牛金星道:“正是如此,高天王想再得到批火枪,但不知殿下是否肯出售,而且就算殿下肯出售,义军也不可能把银两运来,所以高天王让属下亲自带队,好说服殿下,等冲出官军的包围,义军再用银子付帐,而且这次郝摇旗还带来了许多珠宝,估计价值也不下百万两。”说到这,牛金星有点恨郝摇旗,自己看中了其中块羊脂玉,想向他讨要,哪知郝摇旗口回绝,还数说了他通。
李鸿基考虑了下,道:“那本王让你带三千枝火枪回去,若能冲破官军的包围,你们可北上山东或东进江苏,这些地方都是官兵薄弱之处,那时义军就如龙游大海,官军又得疲于奔命。”
牛金星道:“三千太少,五千还可试,但属下就算有如此多的火枪,也送不到义军手中。”
李鸿基道:“这你不用考虑,我决定派出千援军,帮你们把兵器送到,这千人也不会马上归队,协助义军将火枪手训练好后才回来,你看如何”
牛金星见了唐军领地内欣欣向荣,在大典上又看到了数万唐军的威武,早已把李鸿基当成可以紧抱的大腿,哪里愿意回去,但唐王如此说了,又不得不回,只好道:“如此,属下就再回义军身边,定完成唐王交给属下的任务。”
李鸿基拍了拍他的臂膀道:“好,我想信你,我会叫这次带队的将军好好保护你,万实在危急,我会让他护送你回来。”
牛金星登时放了心,有千名唐军护着,他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向李鸿基磕完头后,退了下去。
第七章军火
牛金星出去,洪承畴就问了起来:“殿下,只派千人是否太少”
李鸿基回道:“不少,千人刚好每人可以用双骑,多带五把火枪,若人太多,除非和官军大打场,否则怎么能突入包围,把兵器送入义军手里。”
许鼎臣道:“殿下,我军给义军又是派兵,又是送火枪,会不会太明显,若官军吃了亏,肯定知道是我军在帮忙,贺珍已传来消息,朝中已有人注意到了义军中的火枪,给崇祯上奏,要封锁和我军的边境。”
李鸿基苦笑道:“朝庭早晚是要封锁边境的,以前是逼不得已,但如果这次我军任由义军被灭,那还不如趁官军没有封锁之前把枪支弹药关出去。”
宋献策道:“即然如此,不如再派千人,每人带上数十枚手雷,岂不更好。”
手雷是商洛刚刚生产出来的,上次在草原作战,李双喜差点被反扑的代善击败,李鸿基才想起自己的火器部队缺少了样重要的火器,若闯军的火枪手,配上了手雷,那么无论是远战还是近战,纯冷兵器的游牧民族对上闯军都不会是对手,所有回西安,李鸿基马上画出手雷的结构式样图,让袁宗第生产,在座的都是唐军中的重臣,自然知道这个事,而且武器出来,他们也都见识过威力了,宋献策听到官军早晚也会与唐军交恶,不如把手雷也拿出来。
李鸿基考虑了下道:“也好,手雷正是近战中的利器,二千人虽然多了点,若不能找到空隙,有了手雷也可以强攻进去,带上它,义军冲出包围就万无失了。”商洛现在总共才生产出数万枚手雷,按李鸿基的意思,这次就要全部用光了。
洪承畴道:“虽然官军肯定会发现是我军帮助了义军,但还请殿下吩咐带队的将军,不准打我军的旗号,而且尽量把与我军的关系撇清。”
洪承畴带兵多年,自然知道官军最能互相推脱,若没有真凭实据,就是明知道是唐军干的,他们之间也会相互扯皮,朝庭早晚会和唐军翻脸,但能让朝庭晚天发现,唐军也能和朝庭多做天贸易。
李鸿基马上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赞许道:“不错,此事就这么定了,这次谁来带队,你们有无合适的人选。”
看着手下的人面面相觑,李鸿基反应过来,在座的都是文官,此事应该询问兵部才对,可现在的唐军的兵部侍郎还是空缺,李鸿基不想让文官统军,可三品武官中只有高立功与马维兴两人,高立功文武全才,但他的妹妹是自己的正妃,还有个兄弟也是统兵大将,若高立功做了兵部侍郎,就是他能够信任,其他人也会反对,马维兴却只适合为将,以至于兵部侍郎现在只能空着。
李鸿基见如此,宣布散会,等众人退下去,让李过把高立功和马维兴找来。
牛金星从唐王府中出来,回到了国宾馆,郝摇旗正在团团转的找他,见到了牛金星,马上道:“军师,你叫我好找,刚才到哪里了。”
牛金星回道:“到外面打探了下情况。”
郝摇旗埋怨道:“军师怎么早不打探,晚不打探,偏偏刚才出去了呢”
牛金星心里已有了底,装作很关心的问:“怎么,刚才有急事”
郝摇旗道:“刚才马维兴将军来探望我,我已把咱们的事告诉他了,他答应帮忙劝说闯王,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唐王,他答应劝唐王先给咱们运批火枪。”
牛金星道:“那不是很好吗,马维兴是你结拜大哥,他既然说了会帮忙,肯定就会帮忙。”
郝摇旗为难起来:“军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才百多人,就是唐军答应给我们兵器,又能运多少,我是想向唐军借兵,但马将军不能做主,我才要找到军师起拜访唐王,只有军师才有本事说服唐王借兵。”
牛金星道:“那现在去也不迟呀。”
牛金星带着郝摇旗又回到了唐王府,亲兵让他们稍候,可过了半天,还没有见到唐王人影,郝摇旗坐立不安,向李鸿基的亲后催了数次,亲兵只是告诉他们,唐王正在开会,让他们耐心等候。
快到天黑,郝摇旗看见马维兴从里面出来,连忙喊道:“马大哥,怎么样了。”
马维兴拍了拍郝摇旗的臂膀道:“恭喜兄弟了,唐王不但答应先给你们五千枝火枪,另借两千名骑兵给你们运送,还能种比火枪威力更大的武器也愿意先赊给你们。”
牛金星早知道了结果,但还是装着欣喜万分的样子,令他宅异的是,唐王明明答应了千,怎么又变成了二千,还有什么新式武器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不过唐军派的人越多,意味他也就越安全。
第二天,马维兴就带着他们去领取兵器,当郝摇旗见到手雷的威力后,眼都直了,有了如此利器,还会怕官军的围困吗,他心里闪过丝不安,唐军如此强大,以后万两军对阵,义军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不过,现在义军和唐军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这种不安在郝摇旗心中只是闪而过。
郝摇旗带来的珠宝经唐军估价,折合银两为百五十万两,而唐军给义军的报价,枝火枪是价格为四百两,五千枝火枪的价格就值二百万两,手雷三万枚,每枚的价格为二十两,共六十万两,这样义军加上以前几次的债务已有数百万两之多,不过,郝摇旗却不担心,这次有了这么多利器,攻几座城不在话下,把那些富户抢了,银子自然就会有。
点好了兵器,郝摇旗不敢担搁,马上就向唐军告辞,义军只有百多人,夹在二千唐军中间,不过,唐军已脱下了他们黑色的军服,换上了些破破烂烂的百姓服装,许多人习惯了唐军整齐的服装,重又穿上丢了数年的衣服,只觉的别扭万分。
但看到那高大的骏马,闪亮的兵器,还有每人身下挂着的火枪,恐怕没有支官兵会真把这支部队看成是义军,不过,只要没有亮出旗号,对方就是明知是唐军,恐怕也要考虑再三才会上报,否则万弄错不是又有麻烦。
此次唐军的主官是刘芳亮,李鸿基询问马维兴和高立功意见时,马维兴自高奋勇想前去,被李鸿基斥他为胡闹,大唐的三品武官岂有统领二千人马去支援义军的道理,高立功趁机提出让他的部下刘芳亮前去。
刘芳亮此时是唐军中的骁骑上校,属武将中的正六品,唐朝军中军职校尉是连在起的,比如振威校尉是从六品,致果校尉是正七品,李鸿基为了方便,把校和尉分开,唐军中云骑中校为正七品,宣节少校从七品,宣节上尉为正八品,宣节中尉为从八品,宣节少尉为正九品。
刘芳亮武功高强,胆大心细,而且眼光独到,深得高立功的器重,刘宗敏各方面也不错,只是为人功利些,高立功想来想去,还是推荐了刘芳亮。
李鸿基脑里也有刘芳亮模模糊糊的资料,知道他是员难得的大将,但他却不会却特于提拔那些有名气的将领,唐军现在的军功还算合理,若真有能力,自然会脱颖而出。
孙可望看着郝摇旗他们,羡慕的道:“现在高迎祥得到闯军如此大的支援,必然实力大增,可惜唐王却不肯把火器卖给我们。”
徐以显嘿嘿笑,道:“你以为唐军给那么多兵器就是好意么”
孙可望道:“军师此话何意”
徐以显道:“何意,若不是高迎祥愚蠢,去挖崇祯的祖坟,现在朝庭和唐军早已打得不可开交,那还有闲心立国称王,高迎祥此时也还在安徽攻城掠寨,逍遥快活,那用得着向唐军拼命求援。”
孙可望道:“这么说,朝庭本意是要对付唐军,只是让高迎祥硬抢了过去。”
徐以显道:“那当然,论实力,唐军最大,论声望也是唐军最好,朝庭没有不对付唐军而先对付高迎祥的道理,不过幸好如此,否则我们和唐军连在起,恐怕先遭殃的是我军。”
孙可望道:“那军师岂不劝大王把部队移开,省得官军进攻唐军时,我们受到牵连。”
徐以显道:“不急,现我军背靠唐军,有了依靠,卢象升才有顾忌,否则我们移营,卢象升恐怕就会衔尾追击,那时又只能狼狈逃窜。”
提起卢象升,两人都觉得头痛,先前张献忠亲自率军把他击败,遂不把他放在眼里,哪知只过了数个月,卢象升又练出了支兵马,这次朝庭和陈奇榆都把目光对准了后金,卢象升没有制诰,采取稳打稳扎的办法,边打边练兵,义军竟然连吃了十几次亏,地盘丢了三分之,才勉强僵持住。
就在张献忠军中上下都松了口气时,徐以显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挡住了卢象升,卢象升是在拿他们轮流练兵,与义军接战的都是新兵,官军已是越打越强,若卢象升全力击,恐怕张献忠马上就得逃跑,徐以显这才亲自跑到唐军中来求救。唐军却不肯卖给他们威力巨大的火枪,让徐以显颇感头痛。
见郝摇旗和这队唐军已慢慢消失,徐以显拉了拉孙可望,道:“走,咱们回去,明天再拜见次唐王,定要说服他也卖给咱们火枪。”
就在徐以显苦苦思索如何说服唐军卖给他们火枪时,唐军也正在讨论这个问题,李鸿基突发奇想,即然已把火枪交给了高迎祥,早晚会有样品落入朝庭之手,以朝庭的实力自然能够仿制,可是以朝庭的财力,恐怕造出来也没钱装备吧,若把火枪卖给张献忠,朝庭自然得咬紧牙关多造火枪才能剿灭义军,自己提前数百年,让汉人把冷兵器作战变成热兵器作战,自己又掌握着最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以后岂不是靠卖军火就能把双方挤跨。
众人听,李鸿基要大量出售火枪,许多人都摇头反对,如此来,唐军在武器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以后伤亡肯定会增加。
李鸿基问道:“各位,朝庭已然制造出各种火器,这次出售给高迎祥部的火枪,肯定会有落入官军手中的,那时朝庭自然会做出样的枪支来,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还是朝庭,不卖给义军火枪,难道还等朝庭剿来灭义军后再与我们交锋么。”
周凤梧想到当初为了让义军吸引官府,赠送给义军千支火枪的事,说不定现在朝庭已撑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方法,不由有些奥恼。
宋献策却道:“殿下,我观朝庭无论刀剑,质量都不如我军,我虽不懂兵器制造,但也知朝庭要制造燧发枪很容易,但如果要做出威力和我军样大的燧发枪,恐怕就不容易了,这与殿下大量卖给义军的火枪不同,他们的火枪和我们使用的样,以后若是用这些火枪来对付我们,虽然我们还是会有优势,但伤亡却会增加很多,还请殿下慎重。”
李鸿基见众人都不同意,说得也不无道理,只好打消了大规模出售的念头,众人同意可以小部分的出售,让义军的实力不会增到太强。
第二天,徐以显和孙可望再次求见唐王,让他们喜出往外的是,他们没费什么口舌,唐军就同意出售火枪,虽然要价比较高,支五百两银子,还只肯出售千支,徐发显已大感意外了,马上同意了这笔交易,让张献忠派人送银子来,从此中原的每场战事,火枪都开始大显身手。
第八章形势危急
送走了科尔沁和张献忠的使者,西安城慢慢平静了下来,商业却异常红火,唐军的交易税每月收入达到二百万两,江南的稻米,小麦,食盐,茶叶还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唐军境内,同时陕西的牛羊也大量运往江南,还有许多淘汰的战马也大规模向东南贩运。
各地的商人源源不断的往返于两地,每个人都憋足了劲,运货,运货,只要能把货运到,无论是把江南的货物运到陕西,还是把陕西的牛羊运到江南,货物都能很快售空。
这段日子,唐军官方物质的屯积明显加快,不但大规模向商人收购各类物质,还亲自组织商队抢运,不过,当然不能打自己的旗号,唐军的高层明白,只要朝庭得到了刘芳亮等人的情报,肯定会将现在双方红火的贸易关闭,以后这些物品就要靠走私了。
刘芳亮率二千余唐军由西安,渭南,出潼关之后,变得小心起来,高迎祥部攻占凤阳后,声威大振,各地饥民不惜数百里,扶老携幼来投,义军的实力不断增加,但凤阳却非是久留之地,凤阳城中大户也不多,和朱家有关系的早已搬到了南京,或者北京,高迎祥在凤阳只休整了三天,转而向西,初攻庐州今合肥,死伤千人不克,转攻舒城又不克。
崇祯八年正月二十三日,义军率军攻下巢县。越四日,又袭取庐江。明日又兵下无为州,杀知州张化枢。二月初,高迎祥率军围攻潜山,克之。杀知县赵士彦。
二月初春,义军连下太湖宿松,所过太和霍山六安毫州悉被攻取。高迎祥部继攻下宿松后,又连克徐州及虞城商丘汝宁真阳新蔡,试图打开经河南北上靠近唐军的通道,取得唐军的援助,遇到官军阻击后,又转而南进,二月初四日,其分部攻下罗田,罗田界湖广江北之交。罗田下,义军打通了往湖广的门户。
但到此时,义军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曹文诏代天子出征,为天下督师,赐尚方剑,令集诸路兵驻楚豫适中之地。二月中旬,六安,汝宁等地被官军夺回,三月初曹文诏已将义军攻下的大半县城收回。
三月中旬,曹文诏在铜陵大会诸将,商议围剿农民军于安徽,湖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曹文诏令陈奇榆,邓玘尤翟文等驻武昌,防守张献忠;左良玉汤九州控信阳,六安带尤世威陈永福徐来朝分驻鹗洲,黄岗,太湖带,曹文诏亲率大军在安庆,铜陵向义军进逼,十数万义军被官军步步蚕食,义军只得收缩再收缩,只剩下数万精锐被围于霍山罗西,麻城带。
此时,杨嗣昌的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计划可以说已经成功,剩下的就是收网阶段,曹文诏乐观的估计,只还需二个月时间,就可以将这股无法无天到敢挖皇帝祖坟的贼军网打尽,崇祯接到捷报后心情好了起来。
令崇祯心情好转的还有另外件事,由熊文灿招抚的郑芝龙和朝庭配合,经数月的海上交战,全歼了大海盗刘香的般队,大明沿海为之清,不再受海盗马蚤扰。
郑芝龙原名郑官,原先投靠过荷兰人,荷兰人为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些中国船只在大明沿海掠夺,郑官就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盗之,后来,郑官感觉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发展,便离开荷兰人,投靠了当时的海盗盟主颜思齐。
郑官在颜思齐死后,自立门户,从福建招来郑兴郑明杨耿陈暉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官”。
其它海商都在郑芝龙的海盗打击下损失掺重,不得不让出这条贸易线,郑芝龙就自己买船做起了两地贸易,但他的船队还小,不能独占,朝庭招抚后,郑芝龙向众人许诺不再抢劫,而向每艘航线上的船只根据大小收取万到三万两白银不等的保护费。每年仅此项,郑芝龙收入就逼近千万两。
可是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原先与他起出生入死的刘香股势力心有不甘,拉到广东,继续其海上劫掠营生。刘香势力与荷兰人勾結,在段时间內不但频频劫掠福建,广东沿海带,对郑芝龙的般队也造成很大威胁
刘香势力在广东崛起后,台湾海峽又转向不平靜。郑芝龙的船队刘香虽然较少打劫,但他每月从各个船队身上的抽成却损失巨大,熊文灿调走后,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宣布恢复海禁,并力阻郑芝龙与在台湾的荷兰人私下通商。郑芝龙欲扫除刘香,而在此之前,原为郑芝龙旧部的李魁启和钟斌也先后叛离,但都遭到郑芝龙扫除,刘香成了他原先起结伙的海寇中最后的对头,也是最难应付的股势力。
崇祯五年十二月四日,郑芝龙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发生血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双方各死伤八百到千人。郑芝龙弟弟郑芝虎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況下,冲入敌阵,被刘香的人用四爪锚和铁链缠住,几乎不能脫身,后来是部下拼死救出。刘香本人则向南逃逸而去。
崇祯六年七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八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回到厦门沒有戒备的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內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这些船只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裝船队,船上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厦门的官员在驻军遭到荷兰人痛击后,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找人与荷兰人疏通,表示愿意通知厦门金门烈屿鼓浪屿及附近各岛的百姓送上二十五头牛二十五只猪和百只鸡,希望荷兰人不要再伤害百姓,使他们可以继续安心耕种。
同年九月,普特曼斯与刘香在台湾的大员汇合,准备再度进攻郑芝龙。
福建巡抚邹维琏檄调诸将,大集舟师,准备痛击荷兰侵略者,身任“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担任战斗前锋,实际负责运筹指挥这场战斗。郑芝龙舟渡漳州海澄,誓师出发。不久在澎湖的遭遇战中,焚毁荷船艘,生擒荷将名,溺死荷兵数百。
十月二十二日,由郑芝龙带领,明军百五艘左右的帆船其中五十艘为特大战船在金门料罗湾追上荷兰大船九艘刘香船五十多艘。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共焚毁荷兰快艇艘,并捕获另艘快艇。刘香临阵败逃,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
经此役,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弃与刘香勾结,改与郑芝龙修好,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
郑芝龙为了和倭人贸易,也不愿长期树敌,因此在位住在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于是福建商船开始驶抵台湾。东印度公司史料說: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须把官这根刺从公司脚下拔除。
九死生的刘香不满荷兰人又与郑芝龙修好,在崇祯七年四月九日清晨天亮前,利用月亮被遮住,以部众六百多人袭击大员今台南安平的荷兰人城堡热兰遮城,并且已经用云梯爬上了城墙。被荷兰哨兵发觉,经开枪和炮轰后,刘香率部众逃散而去。数天后,这支海盗从高雄离开台湾,李旦之子李国助倒戈投降明军。
崇祯八年三月二十日,郑芝龙在广东田尾洋击溃刘香海上武装集团,刘香引火自尽;但在此役,郑芝龙的胞弟郑芝虎战死。
接到福建巡抚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崇祯龙颜大悦,加封郑芝龙为福建水师副将,等于将朝庭的水师实力尽付于郑芝龙之手,郑芝龙跃成为南海的真正霸主。
海上的喜讯传来,崇祯更盼曹文诏胜利的消息,此时曹文诏已率二十多万大军,耗时五月之久,费饷近百万两银,崇祯已接到户部多次告急文书,四月初二,户部上书言,崇祯八年新饷,除蠲羌外,酌解部六百八十万石,岁出七百五十六万石,额少七十万余石。
崇祯无奈,只得频频从内帑中拿出银两发给曹文诏军饷,正月二十五日,拿出帑金二十万两助剿饷,二月出太仆寺金十万两输安徽,又留河南饷十万两。其湖广饷十九万两。四川留四万两,又盐课银二十万两贮于淮扬,防寇逸。
按杨嗣昌的计划,再有二个月就可以将高迎祥网打尽,但此时崇祯连两个月也不想等了,大军每月都得耗银数十万两,多担搁个月,朝庭的亏空就会多数十万两金银,这些都要他用内帑来填,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贪财,紧搂银子不放,有人还绘声绘色的说,崇祯死时,闯军从内库中取出数千万两内帑银。
其实稍有点头脑的人就知不可能,江山都没有了,皇帝要银子有什么用,许多投靠满清的大臣都把皇帝形容成白痴来显示自己投靠异族是多么的逼不得已,后世有许多研究历史的人竟然也相信如此说法,殊不知皇帝真是个白痴,又怎能牢牢撑控国家政权十几年之久。
崇祯登极以来,他的内帑银每年只有减少,没有增加过,他从哥哥手中接过这个烂摊子,朝庭的财政每年都在亏空,大臣们都把目光放在皇帝的内帑上,好象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崇祯也确实是想成了个忠兴之帝,登极头年就从内帑中拿出近百万两银子给袁崇焕,作为关宁士兵的欠饷,才稳定了当时的兵变,但现已是崇祯八年了,朝庭每年都有亏空,就是内帑真有座金山也快空了,崇祯才分外急燥。
曹文诏每隔数天就接到崇祯催问官军的进展,口气也越来越急,曹文诏已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四月中,曹文诏放弃了稳步推进的做法,加快了攻击速度,怀宁,霍山相继被官军拿下,义军只能困于麻城,罗田两城。
曹文诏总算放下了心,若不是两城背靠大别山,易守难攻,官军早已攻下了,不过,在官军持续不断的打击下,曹文诏相信,再过十几天,官军就能将义军全部歼灭在此,到时提前月完成计划,总算对起得皇上的隆恩。
刘芳亮的二千唐军进入河南后,路上众人小心谨慎,避过了队又队的官兵,实在避不过,便强行冲入,官军遇到这队人马算是倒了大霉,两军隔的远远的就挨了数轮火枪,等到了近前,半人马已丢了,唐军的手雷又如雨下,炸得官军人仰马翻,小队的人马被唐军干脆屠杀殆尽,遇到大队的官兵直接冲破后就迅速离开。
官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常常在唐军冲破已方队列后还久久回不过神来,郝摇旗见到了这批武器的利害,越想把它们快速送到义军手中,偏偏欲速则不达,郝摇旗带着刘芳亮等人接连到了几个地方都扑了个空,郝摇旗先是到信阳,信阳早落到了官军手里,信阳重兵动集,左良玉汤九州数万大军在此,众人差点被围,好在都是骑兵,反应较快,否则被数万大军围上,武器再利害恐怕也冲不出去,就是冲出去了也会死伤惨重。
众人又转向六安,六安又被左良玉的部下占领,好在六安官军不多,众人绕道后,直扑霍山,没想到又晚了步,霍山已被官军攻下,义军已转到了麻城,这下郝摇旗也傻了眼,两城的西面和南面被官军围了个水泄不通,东面和北面又有大别山阻隔,除非众人能带着兵器翻过大别山,否则,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过几十万官军的包围圈,将火器送到义军手中,郝摇旗刘芳亮等人只能每天在外面打转,希望能找到空隙冲进去。
第九章投降
曹文诏已接到报告,说大约有二千人,强行撕开官军的外围,进入大别山带,尽管官军将这部人马形容的十分利害,说每人都带有火枪,火枪的射程又快又准,而且还能用手飞出炮弹,每个炮弹都能炸翻数人。
曹文诏接到报告后却只是笑,火枪利害的只有现在称为唐军的李自成部了,但说是用手能发炮,曹文诏却断然不信,肯定是部下怕处罚推脱责任,才形容的如此过火,不过,现在他快要大功告成之际,却不想对部下进行处罚,只是批评他们不要夸大事实,同时要尽量找到那队人马,将功赎罪,就再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只有二千人,在数十万大军中能济得了什么事。
此时罗田县内,义军的高层济济堂,每人都面色沉重,官军已到了罗田的外围骆驼坳,暂时由老回回率军挡住,骆驼坳要是失守,罗田就得直接面临被围的危险,而且还会和麻城隔绝,后面的大别山成了他们暂时的救星,同时也是他们的催命符。
说救星是因为大别山将河南,安徽的官军隔开,官军只能从湖广方向压过来,这大大增加了官兵进军的时间,说催命符同样是因为大别山,把他们逃跑的路全堵死了,大别山只有长岭关,小界岭两个地方有小路可通河南,但这两个地方只要官军派上数百人,义军纵有十倍,百倍的兵力也奈何不得,只能看着官军步步进逼。
牛金星不在身边,众人都觉得少了个出主意的人,革里眼贺龙,混天王张应金,改世王许可变,九条龙马士秀,混十万马进忠,顺天王梁时正,过天星惠党相这些人只会喊打喊杀,要找个出主意的却没有。
高迎祥皱着眉头道:“各位,你们倒是说话呀,再这样下去,我们非被官军全部困死不可。”
贺龙道:“要是军师在就好了,他定有办法。”
众人都白痴样看着他,什么时候了,尽说些废话,张应金道:“天王,咱们兄弟困在这也不是办法,不如起冲出去好了,咱们本是穷人出身,这些年山珍海味也吃过了,漂亮的女人也睡过了,现在死了,也算不白来这世上场。”
众人都应起来:“是啊,是啊,天王,咱们冲吧,死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条好汉,若是侥幸出去了,又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只有马进忠道:“天王,不如我们进山,大别山方圆千里,官军哪找得过来。”
贺龙却道:“要进山你自己进去,咱们不拦你,大别山穷山恶水,老子可不愿饿死在山里。”
马进忠争辨道:“怎么会饿死,咱们还有不少余粮,若只有数千人,完全可以吃上年,躲过了这年时间,官军肯定得撤了,到时再出来不就行了。”
进山这条道大家不是没想过,但这些年来,众人打家劫舍,好不快活,进了山里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苦日子谁愿意过,何况粮食只够二月所用,若所有人进山,二个月后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听马进忠的意思却是说只带数千人进山,那还有数万人怎么办
贺龙口里说的豪迈,真有活路又怎肯寻死,他疑惑地问:“我军有数万人,怎么只有数千人进山。”
众人都嫌他问话太蠢,不愿意回答他,只要把大部分人留下来挡住官兵就成了,进山的当然都是大家的亲信,众人起望着高迎祥,等他做出决定。
看着众人热切的眼睛,高迎祥明白大家都不愿意送死,高迎祥万分为难,这数万人都是他的精锐属下,若同意这个决定,就等于要把他们全部抛弃,但如果不这样,可能全军都要被官军歼灭,想到这,下令道:“好,从今天开始,马上把罗田的物质往麻城转移,同时这次行动大家都要保密,否则引起马蚤动,若让我知道是谁泄的秘,必定军法处置。”
众人都知道此事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可大意,凛然应道:“是。”
马士秀和老回回马守应交好,向高迎祥问道:“天王,要不要派人通知老回回大哥。”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大家都要走,自然要有人留下来守城,此时有了去路,何人肯留下来送死,刚才大家都没有说这个问题,自然人人都心知肚明,这守城的人恐怕非老回回莫属。
果然,高迎祥回道:“我会派人通知他的,我们走后,让他守不住骆驼坳可以撤到城中。”
众人默不作声,快步走了出去,早点回家收拾东西上路才是,第二天,高迎祥将城中二万精兵悉数派给老回回,让他坚守骆驼坳,同时只留下了个小头目守城,其他各营统领都率自己的亲兵带着大量粮食向麻城转移。
老回回应付前线官军波波的攻击,正处于吃紧关口,突然接到二万精兵增援,大喜过望,又把官军都挡了回去。
高迎祥到了麻城,同样如此处理,将大部分义军以增援的名义调往前线,身边只留下了三千人,派人探好路后,三千人络驿不绝的向山中转运粮食,五六天后,老回回终于觉得不对了,高天王虽然给他派出了援兵,但粮食却没有运来多少,来了数万人,前线本来还有数月的粮食,现在只够用三天了,老回回忙派人去催粮。
老回回派去的人到了罗田大吃惊,城中只有个小头目在守城,天王和其余头领都已去了麻城,至于什么原因,留下的那个小头目也不知道,老回回派去的人只好自己去粮库中运粮食,到了粮库看,发现大半的粮食已没了,剩下的全部带上,也不够前线吃上十天,老回回的人只得带着仅剩的粮食回到前线。
老回回得到情况后大吃惊,难道自己被天王出卖了,老回回万个不信,他是天王的嫡系,和高迎祥出生入死多年,高迎祥的命他都救了几回,尽管马过应不相信高迎祥会出卖他,但现在却毫无疑问,老回回顿时没有心思防守,留下自己的个亲信统领部队,他亲自带着亲兵回到了罗田县城。
眼前的现实让他痛苦无比,他被出卖了,被直让他信任,让他为之抛弃生命效忠的人出卖了,时之间,老回回心灰意冷,本来他可以自己赶到麻城去责问高迎祥,但到了麻城又能怎样,大骂通,还是拔刀拼命,他时之间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悲哀。
等老回回重返到骆驼坳前线时,又担搁了数天,从罗田运去的粮仅够五日所需了,前面的战事也越来越激烈,官军仗着人多,直在激烈的进攻,前线义军死伤累累,伤亡已达万人,但这批人不亏是义军精锐,官军的伤亡更达到了数万。
老回回马守应在自己的帅帐左思右想半天,再打下去除了增加双方的伤亡外已完全没有意义,老回回不得不作出痛若的选择,派人向官军请降。
曹文诏志得意满,义军已成瓮中之鳖,虽然还在抵抗,但曹文诏已把义军看成是垂死挣扎,数十万官军已成扇形向义军扑过去,骆驼坳虽然被义军挡住了,但官军已从白庙河顺流直下,成功的穿插了过去,再过几天就能将骆驼坳这股义军前后合围。
此时他正在与幕僚商议下阶段的进兵计划,突然亲兵来报:“部堂大人,贼军派人要求见大人。”
曹文诏道:“要什么好见的,不见,对他们说赶快投降,否则若被官军攻破,全军死无葬身之地。”
亲兵呆,道:“回部堂大人,贼军正是来投降的。”
曹文诏见义军这些天都拼死挡击,官兵死伤严重,根本没想到义军会投降,随口说,没想到说中了,不由迟疑起来。
汪民相知道自己的主官担心什么,虽说官军再过几天就能拿下这个骆驼坳,但要想全歼贼军,以贼军现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