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04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张超带着亲兵骑着快马,飞也似的奔向了内城,远远的见到了皇帝和大臣,连忙大喊:“皇上,叛军,他们是叛军,快进城”
听到叛军,所有的大臣都慌了,此刻内城的三座大门都趟开着,太监们涌着皇帝向正阳门走去,其他大臣则窝涌着朝崇文门和宣武门挤去,只是文武百官,加上各种仪仗,官兵,足有数千人,崇文门和宣武门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
看到皇帝已进了内城,些人麻着胆子向正阳门进城,几个正想关门的士兵下子被挤开,离正阳门较近的其他官员也顾不得违禁,开始向正阳门奔去,三座大门下子挤满了急于逃命的人群。
崇祯被身边几个亲近的太监失魂落魄的扶着向前,听到身后的混乱声,他忍不住扭头看,见许多大臣和士兵跟着后面,走平时只有他能进出的大门,若是在平时,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罪,可崇祯此时已无心思处理他们了,心中只有个声音在响:“叛军,叛军进城了”
平时高高在上的文武官员此时谁也顾不得礼议,他们和小兵起争抢进城的通道,生怕后面马上就会出现叛军的身影,武将们还好,大多数能够抢先进入城中。又那些文官则急得跳脚,他们养尊处优地身体可没法和小兵们去挤。
更令他们害怕的是,平时惟命是从的仆人也跑得没影。偏偏后面地声音越来越乱,仿佛叛军马上就要来到,许多时挤不进去的文官吓得屎尿失禁。有的干脆放声大哭。
这种混乱地状况持续了大约刻钟。直到所有地人都进去了才结束。城中许多壕富也得到叛军进城地消息,正朝内城逃来,掌管内城的大太监曹化淳急令关起大门,等到那些壕绅逃到城门下时,三座大门已紧紧关闭,任他们叫破喉咙大门也不会开了。
高官和皇亲国戚。那贵子弟都是住在内城,住在外城的多不是什么重要之人,曹化淳当然不会让人打开城门。
见内城的大门已封上,文武百官才稍为安心。所有人都衣冠不整,还有人身上臭不可闻,崇祯被扶到了城楼上,看着城下挤满了想要逃进内城的壕绅百姓,定了定神,把张超叫来询问详情。
张超也只是从个神机营士兵嘴里问了下,加上自己的猜测,就急匆匆地跑到了内城,他如何知晓具体的情况,半天吱唔着说不出个所以然。
崇祯见张超失了外城,也什么原因也说不清楚,大怒,指着张超大骂:“饭桶,群饭桶,来人,将张超押下去,斩”
其余人都还惊魂未定,也没有人替张超求情,魏藻德站了出来:“皇上,现在贼兵临城,正是用人之机,念他报信有功,不如网开面,让他戴罪立功,张大人必定感激涕零,替皇上守城。”
张超也反应过来,大叫:“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其他官员狼狈不堪,衣冠不整,唯有魏藻德从容不迫,衣冠楚楚,此番话也有几分道理,和他人比,高下立判,崇祯不由惊异的看着魏藻德,没想到这个靠熬质历提拨出来的大学士还有几分才干。
张超地求饶声让崇祯心里软了下来,见魏藻德的求情,崇祯顺水推舟:“也罢,朕就饶过你这次,许你戴罪立功。”
张超大喜:“多谢皇上开恩多谢皇上开恩”爬了起来,站到了边。
他这番死里逃生,心里却诽谤不已,你让个没卵子的太监爬在老子头上,失城关老子什么事,老子辛辛苦苦来给你报信,反而差点被你杀了,大明的江山忘在你手里也是活该。
张超忍不住朝魏藻德看去,自己和他素无交情,不知为何会帮自己,魏藻德向他点头微笑,张超心中动,朝臣们只有魏藻德从容不迫,等下回去后定要备份厚礼过去拜访,请他指点下迷津才行。
左良玉,刘泽清三人的兵马直到崇祯等人进了内城大半个时辰才廖廖来迟,这当然得归功于张超飞马报信,但和三人的兵马进城后,并没有马上去抢占内城城门也有很大关系,他们进了外城后,急于追杀守军,后来又开始抢劫财物,直到左良玉等人听了宋献策的话,开始整顿军队,他们的兵马才继续开始前进。
看到身后的兵马来临,挤在城下哭喊着要进城的壕绅,百姓顿时四散而逃,此时唐军的近卫军才刚刚进城,没有来得及严肃军纪,许多逃跑的百姓被官兵追上,被狠狠的乱砍,他们所带的财物到处散落,士兵们争相放到自己的身上。
眨眼间,刚才的人群就被驱散了个干干静静,地上到处洒满了血迹,明庭的文武百官在城楼上看是目眩眼迷,许多人悄悄的远离城头,崇祯也不敢在城楼上呆下去,他吩咐曹化淳和几个总兵紧守城门,就匆匆回宫,其他文武百官有的跟在崇祯身后,有的悄悄散去。
近卫军进城,将数百个违法乱纪之徒当场斩杀,左良玉三人都吓掉了半条命,若不是宋献策提醒,还不知会在多少人死在近卫军的枪下,他们三人虽然在明庭是总兵,仗着手下有兵有将,可以连皇帝的圣旨都阳奉阴违,可是在唐军这里,他们什么也不是,只是刚刚战败的降军,左良玉最高也不过封了个五品的将军,刘良佐,刘泽清二人还是从五品。
近卫军杀起人来根本不眨眼。只要看见有进入百姓家中地官兵就开枪射击,那些怀中财物多的人也被拉出来枪决,左良玉三人以为自己拿下外城有功。想要保下几个亲近的部下,被李过眼瞪,什么话也不敢说。只能悄悄退下。
李过是谁。堂堂正三品地金吾大将军。天子近臣,皇帝的亲侄,从小和皇帝起长大,莫说是他们手下的几个兵将,就是他们,李过若给他们扣上个纵兵如匪地罪名。他们也不敢反驳。
好在李过对他们还算客气,近卫军接管全城后,只让他们整理好队伍,等待皇帝进城。
他们几人老老实实地站在城门口。心里后悔地要死,怎么自已看到财物也跟那些小兵样头脑发热,以前积攒的财物几辈子也花不完。何必再抢,刚加入唐军就捅下了如此大的个漏子,不知道皇帝会如何惩罚他们。
李鸿基地马车来到了永定门口,身后是六万整整齐齐地野战军。骑在高大地战马上,黑衣黑甲,雪白地马刀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充满了煞气,左良玉三人看得胆战心惊,自己三人的十数万人马可不够人家个冲锋。
三人连忙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鸿基扫了跪在下面的三人眼,冷冷地道:“三位带的好兵呀,看来昨天我的话是白说了。”
左良玉三人大惊,连连磕头:“皇上,微臣该死,没有管好部下,请皇上责罚。”
李鸿基听到宋献策地报告时,心中怒火万分,后来冷静下来想,此事自己也不是全无责任,左良玉三人的部队是什么样他早已知道,哪能指望投靠自己几天时间,军纪就能好到哪里去。
见三人认罪,李鸿基“哼”了声:“起来吧,念你们是刚入我军,许多军规条例还不懂,这次责罚就免了,内城你们也不用进了,你们三人的部队都扎在明军神机营的驻地,接下来你们必需全力约束军队,不让他们在城中生事,如有再犯,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左良玉三人松了口气,这次皇帝看来是捧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是,微臣定严厉约束军纪,不让有人再敢生事。”
李鸿基点了点头:“起来吧。随朕进城。”
今天外城地百姓受惊不小,先是听到援军来到了消息,然后城外的兵马突然杀了进来,开始只追杀官兵,后来连百姓也杀,家中的财物也被抢,再后来,又有大批的军队进城,乱兵的行为得到了制止。
不过,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乱兵行为得到制止后,许多人家遭抢的东西被还了回去,这可是开天劈地的事,虽然有些人的东西少了许多,他们还是呆呆的不敢相信,哪有东西被抢后又会还回的。
得回了自己东西的许多人,赶忙跪下来道谢,好象这些东西原本不是他们自己的,不过,那些有人死在乱兵中的人家唐军却没法补偿,他们只能把悲伤埋在心里,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能碰上这样的军队已经算运气。
崇祯回到皇城,坐在乾清宫中的龙椅上,唏唏泪流,唐军已经兵临城下,而最先攻进来的全是明军,杨嗣昌分明已经完了,大明三百年来的江山难道真要从自己手上丢掉不成。
平常站得满满的大殿上,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多人,看着皇帝流泪,其他人也哗哗的哭了起来,君臣相顾流泪了大半个时辰,远处突然传来了万岁,万岁的喊声,听声音不下数十万人。
崇祯抬起头来,疑惑的看着前方,向旁边的徐高问道:“小徐子,你听到有人喊万岁吗,是朕的臣民在呼唤朕”
这个声音徐高如何听不到,他只好回答道:“万岁,恐怕是唐贼的伪帝进城了。”
崇祯的脸色苍白起来:“是那逆贼进城了。”其余的人不知如何劝慰,个个沉默不语。
崇祯转向座下的大臣:“逆贼已陷我外城,各位爱卿,你们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李明睿上前道:“万岁,现在贼军都集于南门,其余几门的力量稍弱,不如尽起大军,皇上从北门出行,往山海关方向同祖大寿,吴三桂二位将军汇合。”
崇祯摇了摇头,若是早几天行程还有可能,现在出城,恐怕唐军追击,他就要落入唐军手中,他不想死后还被人嘲笑:“朕宁愿身死社稷,也不会丢弃京城。”
李明睿只好退下,傅宗龙道:“万岁放心,内城尚有十几万人马,只要人人能拼死力战,力保京师不失,等到祖大寿,吴三桂两位将军来到,京师就能转危为安。”
崇祯听到傅宗龙的话,好象抓到了根救命稻草:“爱卿真能保京师不失”
傅宗龙磕头道:“万岁,微臣必定拼尽全力,不让唐贼踏进内城步。”
崇祯点头:“好,好,爱卿忠心可嘉,朕加封爱卿太子太保衔,持尚方宝剑,全力负责京师的防守。”
王承恩马上拟好了皇帝的诏书,让皇帝盖过印后,连同尚方宝剑交给了傅宗龙。
崇祯又向其他大臣询问:“各位爱卿还有何意见,速速道来。”
到了此时,众人还能有什么意见,崇祯问了三遍,无人回答,崇祯自言自语:“对了,朕还有事未做,朕应当下罪已诏。”
崇祯马上让王承恩准备笔墨,罪已诏挥而就,他在罪已诏上决定将他皇兄和他即位以来的所有加派都废除,同时又宣布,除李自成罪在不赦外,唐军的大臣只有投靠朝庭,都可以得到重用,左良玉,刘泽清他们如果重新归于朝庭,可以加封为国公。
崇祯的罪已诏写完,自己又大声读了遍,觉得措辞尚可,命令刘应选赶快拿出去发在全京城。众臣对皇帝的异想天开并没有拦阻。
刘应选出去不久,杜郧全身是血的跑了进来:“皇上,奴才可见到皇上了。”
崇祯看着杜郧,怒从心头起,就是这个狗奴才,不分辨下就谎报援军来了,外城也是他命人打开的,若不是他,此刻外城说不定还没有攻下,没想到他还敢回来:“来人,把这个狗奴才拖下去打死。”
杜郧何偿愿意回来,他被先进来的降军砍伤了手臂,晕了过去,醒来后以现已做了唐军的俘虏,唐军听到他是崇祯的心腹太监,派他来劝降的,他不得不来。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二十八章 大难临头
杜郧听皇帝下令把他打死,心中大急,大明的江山快没了,可不关他的事,他还想好好活下去为新朝效力呢,他急中生智,大喊道:“皇上,奴才有办法让贼军退兵。”
众人看白痴样的盯着杜郧,任谁都知道大明的江山就快要完了,他个太监想让唐军退兵,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崇祯却宛如抓住根浮萍,挥手让正要抓杜郧的两名锦衣卫退下:“你有何策让唐贼退兵”
杜郧刚才的大喊纯粹是想保命,他哪有什么办法,双眼乱转,想蒙混过去:“皇上,奴才本以为是杨嗣师的部队,出去传旨,哪知杨督师已身死社稷,而其他人都已投降了唐贼,奴才被他们威逼利诱,可是就是不肯背叛皇上,他们恼羞成怒,砍了奴才刀,奴才怕皇上得不到外面的消息,才勉强答应归顺他们,皇上,奴才可是对你忠心耿耿”
众人这才得到杨嗣昌身死的消息,崇祯眼前黑,以前怎么说也是猜测,现在终于得到证实,他的三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
崇祯流着泪自言自语:“杨嗣昌啊,杨嗣昌,你实在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杜郧跪在地上,盼望皇帝能够忘记刚才的话,就此放他过去,崇祯哭了会儿,却还记挂着刚才杜郧所说退敌之事:“狗奴才,你快说如何让唐军退军。”
杜郧暗暗叫苦。我这么说你还真信啦:“皇上,奴才听到他们说马上要攻城,奴才怕皇上准备不足。就主动提出要来给皇上劝降,让他们慢点攻城,皇上。奴才可是拼了命才让贼军答应今天不攻城地啊。”
崇祯心中有点感动:“难为爱卿在贼营还处处为朕着想。”
杜郧见崇祯的面色好转。心中得意:“是。奴才生是皇上的人,死是皇上地鬼,到了哪里也不能忘了皇上的恩情,奴才哄得唐贼停攻天,就急忙回来给皇上报信,可是守城的人不让开城门。奴才也知道他们是忠于职守,怕唐贼会趁机冲城,就让城上面地人放个吊篮,才把奴才拉了上来。那吊篮可真是高,奴才本来就有恐高症,可是想到能见到皇上,就什么也不怕了”
杜郧还要再说,崇祯地脸却黑了下来,这个狗奴才,说了大堆,没有半句有退敌之策,敢情刚才是在蒙朕:“杜爱卿,你刚才说得退敌之策呢”
杜郧正想再大表忠心,听了崇祯地话,顿时窒,再也说不下去,他搜肚刮肚,终于想到了个借口:“皇上,唐贼其实不知城中的虚实,奴才回去后,就说城中尚有二十万精兵,皇上和众大臣正在严阵以待,各路的援军也在源源不断的来临,唐贼害怕,就会退军了。”
崇祯呆,没想到杜郧还真说出了个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此时杀了杜郧也于事无补,他挥了挥手:“如此辛苦爱卿了。”
杜郧双腿发软,意识到自己检回来条命,连忙磕了几个头:“皇上,那奴才去了。”
杜郧怕皇帝反悔,不敢再停留,出了宫门,直奔南城而去,路上偏偏碰到了总兵张超,张超受他连累差点掉了脑袋,见到了杜郧,分外眼红,把拦住他:“杜监军,听说你降了唐贼,这急匆匆的是不是要给唐贼送什么情报啊。”
杜郧见是张超却是放下心来:“走开,本公奉了皇命出去公干。”
张超将信将疑,却不敢拦,只得让开,看到杜郧远去的背影,狠狠地吐了口浓啖:“呸,狗太监,有朝日落到老子手里,定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突然想起今天若不是魏藻德求情,现在尸体早冷,见唐军没有马上攻城的意思,和王锭,李虎打了下招乎,就离开了城头,反正他的神机营已经完了,身边就数十名亲兵,守城也帮不上什么忙。
他的神机营是在外城,外城地总兵府虽然损失了,他在内城却还有个家,财产有大半在内城,他回到家中,连忙备了份厚礼到魏藻德府上拜访。
杜郧走后,崇祯和大臣再也没有什么可议,君臣又相对无言的坐了会儿,崇祯只得宣布退朝,魏藻德刚好已回到了家中,见张超上门,魏藻德满脸堆笑,迎了上来:“张大人,稀客,稀客呀。”
见张超让人带来了很多东西,嘴里连道:“唉呀,怎么能让张大人破费。”
张超把拜下:“多谢魏学士今天的仗义执言,否则今天张某的人头就要落地了。”
魏藻德将张超扶起:“使不得,使不得,老夫虽然是内阁大学士,可是张大人也是堂堂神机营的统领,官居品,如何拜得。”
张超叹了口气:“什么神机营统领,还不是位于个太监之下,如今可好,神机营干脆没了。”
魏藻德微微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张大人今天的挫折,焉知不是福呢”
张超道:“魏大人不要说笑了,眼看唐贼已兵临城下,大厦将倾,我等过不了几天就会成为唐军的俘虏,还有何福”
魏藻德神秘笑,“有没有福,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我等下要请位贵人前来,只要那位贵人接受了你,日后自会飞黄腾达。”
张超听得迷迷糊糊,随着魏藻德进了客厅,魏藻德又叫出他的小妾香玉来招呼,张超受宠若惊,喝了口茶,忍不住道:“魏学士,现在朝中各大臣都人心惶惶,唯有魏学士稳如泰山,不知魏学士有何妙策,可以独免灾祸不成。”
魏藻德笑眯眯地看着张超:“张大人。你说咱们皇上登极十年,每日霄衣忏食,勤勤恳恳。算不算个有道明君”
提出皇帝,张超正肚子火气,只是他不知道魏藻德是何心思。也不敢乱讲。含糊的道:“依我看。算是吧,比起天启,万历爷来讲,江山实在不该败在皇上手中。”
“张大人的话,老夫却不认同,现在若是换了万历爷来坐,江山未必会亡,搁在万岁手里,江山却非亡不可。”
张超大吃惊:“魏学士,为何如此说”
“咱们这位爷根本就不是治国地料。正所谓做得多,错得越多,登极十年来,除了加饷,不停的换各地的督抚大帅,就是大封太监,不但京城三大营全换上了太监,就是各地也全用太监监军,这些没卵子地太监到地方上除了作威作福,于国无军全无用处,皇上地江山焉然不亡。”
张超没想到魏藻德对皇帝批得如此不客气,不过,提起皇上错用太监,正说到他心坎里,张超心中对皇帝地几分忠义早就没了,附合道:“正是,万岁爷用那些下面没有家伙的东西,难怪国运如此。”
两人相对大笑,张超突然又沉闷了下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说不定唐军明天就会攻进京城,我等也终究追不过这刀。”
魏藻德哈哈笑:“张大人,你这就迁腐了不是,我等文人尚知良禽择木而栖,张大人个赳赳武夫,何必学那些身酸气的书生。”
张超愣了下:“学士的意思是投靠那边”
魏藻德定定的看着他:“如何”
张超脸上的冷汗冒了出了,搞不清魏藻德是试探自己还是真要投靠:“学士说笑了,就是要投靠,人家要不要还说不定呢”
魏藻德看出了张超心中地犹豫:“来,喝茶喝茶”
张超端起了茶杯,饮而尽,香玉伸出纤纤的玉手,帮张超斟满,张超忙站了起来:“怎敢劳动夫人。”
香玉抿嘴笑:“你是老爷的贵客,妾身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香玉正是花样的年龄,唇红齿白,曲线玲珑,这笑充满了勾人地风情,张超看傻了眼,魏藻德“咳”了声,张超才回过神来:“张某失礼了。”
“无妨,无妨,小香玉的笑容引得老夫也常常陷入其中不知自拨,你若对她视若无物,有人倒是要急了。”
香玉不依的在魏藻德身上捶了下:“老不羞,胡说什么呢”自己又忍不住笑起来。
看着香玉花枝招展的模样,张超大叹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却听到魏藻德道:“张大人家中的娇妻美妾恐怕也不少吧,若是唐军进了城,不知会便宜了谁。”
张超悚然惊,想到家中几个娇滴滴的小妾会在别的男人身下宛转娇吟,打了寒颤:“魏学士刚才所说良禽择木而栖,不知是何意”
魏藻德却不答,故意避开,开始和张超聊起各种青楼美食来,显然魏藻德是个人老心不老的人,香玉听魏藻德对各个青楼如数家珍,不停的在旁边娇嗔不依,张超心痒难忍,几次想把话题引回去都没有办到,只得陪着魏藻德大谈各处青楼的见闻,倒是找到了共同话题。
两人正谈得热闹,魏麻子走了上来:“老爷,贵客来了。”
魏藻德连忙道:“快请”站了起来就要出去迎接。
香玉却脸惊喜,先步跨了出来,魏藻德见香玉出去,自己又坐了下去,张超纳闷的很,什么样的贵客要让大学士的夫人去迎,莫非是女客,自己要不要回避
正当张超胡思乱想时,香玉已挽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进来,她的半边身子几乎要倚在那个年轻人的怀里,俩人倒显得郎才女貌。
张超吃了惊,向魏藻德看去,魏藻德只是皱了下眉,起身道:“贺爷来了,老朽未能远迎,还请恕罪,恕罪。”
那人向张超指,“无妨,你要我见的人就是这位吗。”
张超听得勃然大怒,这个小子是什么人,在场的个是大学士,个是总兵官,那由得他放肆,只是这是在魏藻德家中,他不方便出头。
魏藻德却拉着他道:“张大人,来,见过贺爷。”
张超冷笑声:“贺爷,好大的口气,魏学士是当朝品大员,怎么绿帽子都戴到头上了,还如此恭顺。”
魏藻德的脸顿时红得有如猪肝,他又不是瞎子,贺小风来次,香玉待他就次比次亲热,只是魏藻德自付自己老了,许多事力不从心,若是让小妾以后随便出墙,不如借着小妾攀上唐军中的高枝,才得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贺小风开始还直回避香玉对他的挑逗,后来见人家魏藻德都不在意,甚至有时还故意创造机会,有道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尤其是当着别人丈夫的面偷情,更显刺激,贺小风就老实不客气,和香玉暗通款曲。
只是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皮,魏藻德没想到香玉如此大胆,在外人面前也点不避嫌,张超又毫不客气,魏藻德拉下脸:“香玉,回来。”
香玉“哼”了声,将贺小风的胳膊挽得更紧,魏藻德大了她四十岁,她又如何甘心直侍奉个老头子,以前魏藻德是大学士,香玉即使有出墙的心,也没有这个胆,自从见了贺小风,发现魏藻德还要求着贺小风,她就无时无刻不想借着贺小风脱离魏藻德。
贺小风却不想将两人关系搞僵,香玉只不过是他初次动情失意后的替代品,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必要得罪魏藻德,皇帝就在外面,如果他能成功策反明庭的守城大将,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更进步。
贺小风将手从香玉的怀中抽开,望着张超:“鄙人贺小风,大唐情报部正五品郎中,魏学士说能让张大人投靠我军,不知张大人考虑的如何”
张超大吃惊,连退数步,下意识的就要抽刀,想起城下的形势,又颓然坐在了椅子上,向魏藻德望去,魏藻德向他点了点头。
张超恍然大悟,原来魏藻德早已搭上了唐军,还不惜已以自己的爱妾拉拢,怪不得他能如此镇定。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二十九章 轻取京师
张超考虑了半响,终于作出决定,向贺小风拜,“贺爷,小人愿为唐皇效犬马之劳。”
贺小风将张超扶住:“张大人,皇上就在外面,他老人家想明天就进城,不知有何办法”
张超拍胸膛:“贺爷请皇上放心,神枢营的总兵官王馄,勇卫营的总兵官李虎都和我有交情,我定说服他们,明天就可大开城门,让皇上不费兵卒进城。”
贺小风大喜:“好,张大人若能立下此功,他日定得封爵之位。”张超无兵无卒,犯不着为了他个空头总兵费那么大的劲,拉拢他,就是为了能和另两人搭上线。
若是在太平时节,武将们想封爵,那比登天还难,可是新朝普定,封爵就容易多了,他若让皇帝不费兵卒得到前朝的京师,封公,封侯不定有把握,封个伯爵,子爵总有的,这不就是武将生所求吗。
张超想得心头火热:“日后还要多谢贺爷提携,我这就去找王馄,李虎两人。”
张超记起了唐军的情报部是个什么样的衙门,那就是和大明的锦衣卫相当,充当皇帝的耳目,锦衣卫的个千户可以在京师横着走,那么唐军的个情报部正五品郎中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怪不得魏藻德要下那么大的血本。
贺小风拦住了他:“别急,我们必须商量个万无色地方法才行。”
当夜。王馄,李虎两人就在张超的引荐下,见到了贺小风。两人见明庭大势已去,贺小风没费什么力,他们就宣誓加入唐军。唐军还没有进攻。京师其实就已经陷落。
外城的唐军忙碌了天。才将城中地百姓安抚完毕,被打散的神机营士兵也全都聚拢,五万多人被杀的不过万人,其余四万多人些脱下军服,悄悄地回到了家中,还有三万多人全部做了俘虏。
对于这些俘虏。唐军来不及作处理,李鸿基干脆让左良玉三人地部队负责看管,以十几万人地军队,看管三万余名的俘虏总能胜任。
唐军轻易进城。在外城剿获的物质更是无数,粮食,兵器,应有尽有,难得的剿获了明庭几乎全部的完整火器,虽然这些火器大多太过笨重,不适合唐军使用,但许多火器的奇思妙想却可以让唐军借鉴,尤其是明军发明地种三级火箭,发射距离长达十几里,除了准头太差外,已具备了后世火箭炮的切特征。
让李鸿基最保贵的还是城内多达十万人的工匠,这些工匠大都有专长,汇聚了大明数百年地精华,唐军在商洛山中的根基到底还浅了些,虽然有许多先进的技术,但培养出来的工匠才万多人,因为人手太少,许多项目都不得不暂时停下。
这十万人是各行各业的专才,他们许多人不能更进步,原因就是大家都敝帚自珍,若是能和唐军各种先进的理论结合,就等于为每个人打开了扇科技的大门,结合他们以前的技术,李鸿基相信唐军的各种科术水平马上就会取得个飞跃。
李鸿基的皇帝行辕暂时就设在原来张超的总兵衙门,贺小风已将京城三大营的总兵官招降的讯息发了过来,京城可以说不攻而下,明天唐军就可以大摇大摆的开进去。
李鸿基的心中却丝毫没有轻松,他将唐军的重要将领全部招来,诺大的总兵衙门挤满了唐军的各个将领,左良玉,刘泽清三人也在其中,大家以为皇帝是要布置明天的攻城事宜,都在兴奋的讨论明天会由谁主攻。
唯有左良玉三人有点垂头丧气,他们所部军纪的遭糕表现,让皇帝将他们的队伍排除在外,李鸿基看着众人到齐:“诸位,刚才情报部门已传来消息,京师三营所属兵马都愿意投诚,明天我军可以直接进城。”
众人都“啊”了声,更多的人却不是欢喜,而是懊恼,既然三营兵马都要投降,那还打什么,难道和明帝的御林军,还有锦衣卫打。
看到下面众将的反应,李鸿基重重的“咳”了声,众人平静下来:“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大意,京城重地,里面有许多文化古籍,明天进城时要防止有乱兵趁火打劫,这些文化古籍都是我们汉人数百年积下的财富,绝不能因为兵灾而破坏,你们明天进城,如遇到敌人顽抗,不准放火,不准使用大炮,如果哪里火起,必须命令士兵赶快救火,我会给每个人划分区域,若哪个地方的建筑损坏最多,朕绝不轻铳他,听到了没有。”
众人哀声片,这次倒不象是打仗,而是特意救火,以前皇帝从来没有下过这种命令,虽然唐军的军规里有条不准损坏建筑,但那是指战后,战前却没有限制。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经常是多用大炮,唐军已习惯于用大炮将阻碍士兵前进的物体轰烂。
李过站了起来:“皇上,若有些地方非要用大炮怎么办。
李鸿基瞪了李过眼:“三大营已投降我军,明军还会有多少人抵抗,有这样的地方可以暂时围起来劝降,城内有我军情报部的人员,他们会出来配合大军的行动,你们唯的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封锁各个城门,然后保持城内的稳定。”
众人齐声应道:“是。”
“下面是给各人分派任务。”
众人都挺直了腰,盼望皇帝能分给自己个好任务。
“金吾大将军李过。”
“在。”
“明天你的任务是负责封锁整个皇宫,务必不能让崇祯和他的几个皇子走脱,其余宫女太监。如没有反抗,可以暂时拘禁,反抗者。杀还有,记住,朕要地是个完整的皇城。”
李过见自己抢到最重要的皇宫任务。喜滋滋地应道:“明白。不准用大炮。不准放火,有人放火要及时抢救。
“威卫大将军李万成。”
“在。”
“你的任务是负责控制西城卓成门西直门。”
“归德大将军田见秀,你的任务是负责控制东城东直门朝阳门。”
“忠武将军马世耀,轻车督尉崔尔达,你们地任务是负责控制北城德胜门和安定门,各人地区域以皇城为中心延伸。必须以最快地速度将各处的抵抗消灭,对城内的破坏越少越好。明白了没有。”
领到任务的唐军将领大声回答:“是。”
李鸿基顿了下,继续道:“京师里有许多王公大臣,对这些人。如果愿意投降我军的,可是先行接纳,如果不愿意,只要不反抗,暂时可将他们关押在起,绝对不可能胡乱杀戳。”
天交五更,崇祯在王承恩的引领下,默默地来到了乾清宫,他昨夜又是夜没睡,只要闭眼,就梦见唐军潮水般的朝皇宫杀来,他干脆起身,坐在御书房里发呆,身边的几个亲近太监小毛子,徐高,王承恩,三娃子,李顺直陪着他,让他既感到安慰又感到心酸。
他昨晚没有吃饭,皇后派过二次人来劝他,他丝毫没理,田贵妃本想陪着他在御书房坐着,也被他赶了回去,他有预感,也许就是他的最后个夜晚了,他谁也不想理,就想静静地坐着。
在王承恩的搀扶下,崇祯屁股坐在金銮殿上面高高的龙椅上,静静的等着文武百官上朝,他在这个位置上整整等了十年,望着下面空荡荡的位置,崇祯有种错觉,他好象只是这里的个过客,很快这里就要换主人。
大殿上的几盏宫灯发出幽幽的光芒,仿若鬼火,两个值勤的锦衣卫笔直站在哪里,动不动,周围是种可怕的宁静。
崇祯今天特别不耐烦:“小徐子,点灯,点灯,把所有灯都点上。”
徐高应了声:“是,万岁爷。”
徐高的眼睛有点发酸,国库越来越吃紧,皇帝在宫中的用度也是减再减,平时皇帝往往最早来到金銮殿,连灯也舍不得多点,可是这样个皇帝,国事怎会到如此地步。
徐高不是不知道,这点灯省下的钱也会全落到大内总管王之心手中,王之心各样用度比皇帝还奢华,他的家财足有数十万两之多,可是他又不能在皇帝面前说王之心的坏话,王之心是崇祯在信王府的老人,得宠了十几年,他虽然是新贵,还是不可能憾动那些老人的地位,皇帝只会认为他是争宠。
看来皇上识人有问题啊,徐高边点亮灯火,边在为崇祯叹息。
整个乾清宫亮堂起来,崇祯微闭着眼,享受着这难得的光明,时间分秒的流逝,已到辰时了,天已大亮,往日早已是熙熙攘攘的朝堂此刻连个人影也没有,崇祯大为生气:“王承恩,传令上朝”
王承恩扯开了喉咙:“上朝上朝上朝噢”
上朝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回响,依然是没有个人影,崇祯心里阵悲哀,看来那些往常唯唯诺诺的大臣今日是不会来了:“不,朕还没有死,勤王的兵马快要到了,朕定会保住祖宗留下来的江山。”
崇祯腾的起身,他亲自来到了景阳钟前,将景阳钟遍遍的撞击,钟声悠悠扬扬的传了出去,这个大钟,轻易不会动用,旦响起,文武百官须立即上朝,否则轻则免职,重则抄家。
可今天这钟声不停的响起,依然是没有个人影,崇祯颓废的坐在地上,贼军还没有攻城,可是朕手下的文武百官呢,寡人,寡人,原来这就是孤家寡人的滋味。
远处传来了连串的脚步声,崇祯心里振:“王承恩,王承恩,快扶朕到龙椅上。”
门外闪过了个人影,那是襄国伯李国祯:“皇上,不好了,李虎,王耀他们打开了城门,唐贼进城了。”
崇祯呆若木鸡,没想到等了半天,进来个人却带给他如此消息,后面又有几个太监连滚带爬的走了上来:“皇上,不好了,贼军进城了。”
南城的城门大开,唐军从崇文门和宣武门汹涌的朝里面进入内城,数万神枢营勇卫营的官兵已得到命令,向唐军投诚,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用打仗最好。
傅宗龙正带人在巡视城墙,听到城门大开唐军进城的消息,大吃惊,他带着身边仅有的数十名亲兵赶到了南城门,看着源源不断的唐军骑兵冲进了城,他身后的亲兵都吓得脸色苍白。
傅宗龙拨出长刀:“今日有死而矣,冲”
最先进城的正是唐军的近卫军,他们每人都装备把短枪,见小队明军向自己冲来,领头的唐军想也不想,举枪就射,刹时间枪声大作,傅宗龙还没有接近唐军的身边就身中数十弹,颓然倒地,他身后的亲兵也全部死于非命。
旁边立着不动的神枢营勇卫营官兵看得心惊胆战,暗暗感激上司的英明,万名近卫军过去后,又是各路野战军,数万匹战马踏在永定门的街道上,整个京师仿佛抖动起来。
唐军进城的消息很快到处散开,街上的人群慌乱起来,他们纷纷躲进自己家中,点上香火,向过往的各路神明许愿,希望能平安无事的躲过这场兵祸。
这更适合唐军骑兵的纵横驰骋,明朝的文武官员多是学般百姓躲在家中嗦嗦发抖,也有些人带着家丁,拿着简陋的武器想档住唐军的前进。
户部尚书倪元,左都御史李邦华,兵部侍郎张缙彦,兵料给事中金弦等人或带着数十,或带着数百家兵想反抗,他们的反抗犹如螳臂当车般无助,多数人连唐军的近前都接近不了,就被唐军的火枪射中,倒在了血泊中。连稍微拖延下唐军进军的速度都办不到。
第八卷 统中原 第三十章 崇祯被俘
各门守城的兵丁太监原本是防着城外的唐军,唐军从身后突然杀到,个个都吓破了胆,纷纷投降,东直门朝阳门卓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几乎都是唐军到,守城的士兵就投降,内城九门已完全控制在唐军手中。
唐军留下守门的人马后,开始从城门向里搜寻,抓捕消灭还敢顽抗的明军和大臣。
李过带着近卫军到了皇城面前。皇城正面为三重大门,依次为大明门承天门端门,过了三门,才是大明的皇宫紫禁城,此刻眼前的大明门看不到个人影,厚实而沉重的大明门紧紧关闭。
李过手挥:“攻。”
数十名近卫军抬着根大木呐喊着朝大明门撞去,“咚“的声,整个大明门除了“唆,唆“往下掉的灰尘,纹丝不动。
李过叹了声:“可惜,皇上不让用大炮,否则只须数炮,这个门就会稀烂,就是用火药炸下,也定能炸开。”
抬着大木的近卫军毫不气馁,分成两队,轮流对着大明门撞去,“咚,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皇宫。
皇宫已乱成团,宫女和太监们四散而逃,呼天抢地,听到外面传来了撞门的声音,李国祯,王承恩等人面色大变,李国祯跪在地上,头磕得咚咚作响:“皇上,贼人就要进宫了,快走吧。”
崇祯还是坐在金銮殿那张龙椅上。动不动,听完李国祯地话,崇祯惨笑声:“走。朕往哪里走”
李国祯道:“皇上,北安门那边尚没有发现敌踪,皇宫里臣和刘提督尚可以抵挡阵子。皇上可以先到北方。再出海到金陵。那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