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天行健最新章节 > 第51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天行健 第51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侯大人府中跪了一夜。听说连文侯大人最后也感动了,不惜亲自向卫宗政商议。”

  陈忠为了救我,实在是全心全意,只是我庆幸逃脱处罚,都把他给忘了。我有点内疚,东倒西歪地走到门口,叫道:“陈将军。”

  陈忠在楼下正在东张西望,听得我叫他,抬起头,脸上浮出笑意道:“太好了,楚将军你在。”他跑上楼来,向我跪下道:“恭喜楚将军脱险。”

  我连忙扶起他道:“陈将军,我还没谢过你呢。来,进来喝一杯吧。”

  他道:“不了,此事一了,我得马上赶回东平城去缴令,为了向你辞行才来的。楚将军,你自己保重吧。”

  邵风观派他来,未必真有什么好心,无非是派个与己无关的人来,就算遭了池鱼之灾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陈忠为了救我,却是真心实意的。

  这个实心眼的人,实在连骗他都不忍心。

  他好象不知道我已经被削职为民了,仍是行了个大礼,起身要走。看着他要走我道:“陈忠,你自己也要当心。”

  他得罪了二太子,如果离开邵风观的范围,只怕也不会有好结果的。但陈忠好象浑不在意,也不知到底是真不在意还是根本没想到。他向我行了个军礼,道:“楚将军请回吧。”

  我想说我现在根本不是将军了,但他这时已经出了门。

  也不知到底喝了多久,我都不知是怎么散的,只知道回去时天已黑了,吴万龄陪我着到住处,打开门,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我的呼吸也不由一滞。在这一片黑暗中,象是有把无形的快刀插进了胸口,我几乎已失去知觉。

  吴万龄虽然没有我喝得多,但也有了醉意,他大概也知道我身上没有火石火镰,帮我点着了蜡烛,大着舌头道:“楚……楚……”说了半天也说不出来。他习惯称我为统领,但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了,让他改口,一时还改不过来。

  我道:“好了,你回去睡觉吧。”

  等吴万龄一走,我走到床边。因为有两个月没住了,床上已经积了一层尘土。我拿出来抖了抖,只觉口渴得要命,又走了出来。

  今天是四月下旬了。月亮只剩了一半,冷冷的,象是结了冰。我站在井台前,压了两下汲筒,从水龙里流出清冽的井水来。天是一天热似一天,又喝了酒,有些头痛。我把头探进水里,喝了两口,水寒刺骨,但也让自己头脑一清,不再那么晕乎乎的。

  我把手撑在井栏上看着天空。月光清澈明亮,象是一只睿智的眼睛,但这只眼现在也是半闭着。我甩了甩头,把头发上的水甩掉,又重重地吐出一口气来。

  从明天开始,又是一个新的开端了。人生在世,实在有太多的变故,当我入伍时,曾经想过这一天么?仅仅是几年而已,不仅是我一个人,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也开始了分崩离析的第一步。从一片升平到战火纷飞,再到蛇人的出现,一共也不过是短短两三年而已。

  帝国,真的有可能会覆灭么?这个雄踞于大地之上的王朝,会不会也踏上数百年前被大帝推翻的王朝一样的道路?如果是的话,这一代的大帝将会是谁?或者,帝国会象死而不僵的怪物,经过了一番修整,仍然苟延残喘下去?

  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我垂下头,茫然地又拉了两下汲筒。水冷得象是锋利的刀子,刺入皮肉,那一阵刺痛让我身上一抖。

  回到军校,让那些学生都吃了一惊。他们仍然记得我这个能和“军中第一枪”斗个旗鼓相当的老师,因此我回来后,都让他们欣喜若狂。

  只两个月不见,这批学生就大有进展。我带他们时,骑马骑得好的都还不多,但现在大多已经能在马上不拉丝缰而坐了。文侯很看重雷霆弩,因此雷霆弩的教程很多,而我对雷霆弩的用法还不如他们熟,一天下来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等放了学,便到工部去一趟,想向薛文亦讨教一下雷霆弩的使用心得。

  一进木府,便听得有人在叫道:“殿下好本领!”这声音很熟,但也记不起是什么人了。难道二太子在这儿?我吃了一惊,刚想在一边看看仔细,却听得薛文亦在叫道:“哈,楚兄来了。”

  薛文亦正坐在轮椅上,看着一群人在练习,领头的是个华服的小孩,正是那个小王子。他手上拿着什么,看见我,脸上露出了笑容,叫道:“哇,真的是楚将军!”

  他跑到我边上,仰起头看着我。对于宗室,我大多没有好感,但对他我却没半分恶感。我笑了笑,行了个礼道:“小人打扰了殿下,请殿下恕罪。”

  小王子道:“你不是在东平城么?怎么会回来的?”

  我道:“小人现在已不在军中服役了,现在是军校教席。”我的事太过复杂,跟他说也说不明白。小王子眨了两下眼,道:“对了,楚将军,你来看看薛员外给我做的好东西。”

  他把手上的东西递了给我。我接过来看了看,那是把小小的雷霆弩,具体而微,因为太小,把箭匣废除了,直接装箭。我道:“这是什么?”

  薛文亦道:“这是给小王子玩的手弩,打个野兔飞鸟挺好。楚兄,你倒试试看。”

  小王子拿过一支箭道:“对,楚将军你试试。”

  他指着二十余步外的靶子。这手弩很小巧,射程不会远,做得如此精致,单手可以施放,而且不用上弦,扳机分两档,扣下一半时是上弦,再扣就是放箭,薛文亦实在很有巧思。我对准准心,一箭射去,“叭”一声,那支小小的短箭正射中靶心。

  这手弩因为要让小王子适用,做得太小了点,如果再大一些,因为单手可以施放,那么骑在马上,可以右手使枪,左手用手弩,让敌人防不胜防,不失为一件利器。但我刚想到这些,不由又有些失笑。手弩的射程太短了,看样子顶多也只能射到三十步外。以手弩的大小而论,力量不算小,但实战时这样的力道绝对不够,只怕射不穿蛇人本身的鳞甲,不用说是穿重甲的人的。而这手弩如此精致,只怕比雷霆弩做起来更费事,因为是木头做的,又不会太牢固,实在不实用。何况我现在已经不是军人,还想这些做什么?

  小王子咋舌道:“好厉害,不愧是楚将军啊。”我不禁一笑,我的箭术并不是很高明,但以这样的距离,要射中靶心实在是轻而易举,十万大军中,起码有五万能做到。只是小王子枪法很高明,以前箭术未必练过多少,才会少见多怪。不过这也难怪,军中一向重刀枪,轻箭术,因此军中的箭术好手大多并不得志,以前谭青如此高明的箭术也只在我手下当什长,江在轩更只是个小兵。唯一的例外,那就算是邵风观手下的廉百策了吧。

  我把手弩还给小王子道:“殿下,你再练习,我有事和薛员外商议。”

  小王子点了点头,和他的随从一箭箭地练习去了。薛文亦道:“楚兄,有什么事么?”

  我道:“因为军校中要教授雷霆弩,我知之不详,想向你讨教一下。”

  薛文亦道:“这个好办,我这儿写了一本《雷霆弩详解》,你拿去吧。不过实战我也不知道,你得自己教。”

  我道:“这个自然。”

  我跟着他到了内室,他在书架上翻着书。他现在是员外,也有了一架子羊皮书了,翻了半天,从底下拉出一本道:“你看吧,这是我写的。”

  薛文亦写得图文并茂,把雷霆弩的各个部件都讲得很详细,要注意的事项也分门别类说了不少。我接过来放进怀里,道:“对了,你能给我也做一把大一些的手弩么?”

  薛文亦道:“你想实战用?可以,过些天做好了我派人送来吧。”

  我笑了笑,刚想走,又想起了什么,道:“怎么没见苑可珍?”

  薛文亦道:“文侯大人将他调到船厂去了。听说,现在船厂要造出前所未有的巨舰,长度将达四十丈以上,尺寸数字很精微,要他算出来。”

  四十丈!这个数字把我吓了一大跳。我见到的船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余丈,那已是个庞然大物了,没想到竟然还会有比那长一倍的船。我道:“要那么大做什么?这么大的船,转动一定不灵,在大江上行驶,一旦遇伏,连转弯也转不过来,只怕是用在海上了。”

  薛文亦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听说现在岛夷已在攻打句罗岛,句罗王前来求救,文侯大概有心赴援海外吧。”

  听他说什么海外,我的心里突然有所触动,但一时也说不清有什么,只是隐隐地觉得有什么地方有问题。向薛文亦告辞后,我便回军校去。现在的马是军校里的,远没有我在东平城找的那匹飞羽神骏,但是在街上也足够了。骑在马上,我还在想着那个问题,到了军校门口,象是灵机一动,我突然想到自己觉得哪儿不对了。

  那是陈忠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发现大江的江面在上涨,大约涨了半尺。那时我觉得可能是上游雨水多了,但是和蛇人在江面上筑堤一事连起来看,不免有些奇怪。

  难道……蛇人是想截江灌城?

  东平城北面靠着大江,有这天然凭障,蛇人强攻难下,而东平城又能从水面上源源不断地得到补给。为了打破守军,蛇人最好的办法也的确是水攻。只是,蛇人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智力,能想出这等计谋么?

  要水攻城池,不是简简单单地掘开河口就行了,必须让河流随人心意改道,才能顺利灌入城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先行计划周密,再不断准备。如果蛇人在江面设堤是为了抬高江面的话,那就都说不通了……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如果让陈忠带个口信的话,还能让毕炜和邵风观他们提高警惕。但现在好象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带转马上,加了一鞭,向文侯府跑去。不论文侯在不在意,我现在得向文侯汇报此事。甄以宁在城中,我想就算文侯不相信,也不会一笑了之的。

  第二十六章 国之重宝

  一到文侯府门口,我跳下马,守门的便过来道:“什么人?”

  我走上前道:“小人楚休红,有要事面见文侯大人。”

  那守门的大概也忘了我这个曾经的下将军了,道:“你在门口听候传令。”

  他有些趾高气扬的,大概见过的人多了,连那些在职军官来求见文侯时也都得毕恭毕敬,我一个布衣自然不放在他眼里。我没办法,只得坐立不安地等在那儿。过了一会,那人过来道:“大人请你进去。”他的话也有点吃惊,大概对文侯说了“请”字,有些不解。

  我也不管他,急急忙忙地冲了进去。到了那间挂着“文以载道”的会客厅,我在门口跪了下来,大声道:“小人楚休红,求见文侯大人。”

  文侯正在看着一张羊皮纸,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听得我的声音,他将羊皮纸收好,道:“楚先生,进来吧。”

  我走到里面,又行了个大礼道:“大人,小人多谢大人相救之恩。”

  文侯笑了笑道:“你有话快说,总不会是专程来向我谢恩吧。”

  他的话平和了许多,我定了定神,道:“小人方才想到,东平城有个软肋,当严防蛇人水攻。”

  我的话一出口,文侯一下变色,道:“你也这么想?”

  我不禁失声道:“还有人也这么想?”本来以为只有自己想到,还颇有几分得意,但听文侯说别人也想到了,我不由有些失望。文侯道:“没什么,你说吧,为何要防备?”

  “小人当初去东平城时,曾见蛇人在江面筑堤,但大堤并不合拢。今年春季,东平城雨水也不多,但江面却在上涨,因此小人以为,蛇人筑堤之举实是为了蓄水。”

  文侯左手一击右掌,道:“果然。”他笑了笑,将手中的羊皮纸递给我道:“你看看吧。”

  我诧异地接过羊皮纸来,上面写着:“末将以为,东平城坚不可摧,又有东阳城守望相助,坚守不难,大可虑者为水攻,当嘱邵子著意提防。”后面的署名则是邓沧澜。

  文侯道:“沧澜现在正在句罗岛,他深谙水战,来信如此说,而邵风观也说当防蛇人水攻,须将城中平民逐渐转移,我正在举棋不定,你也这么说,那正好让我下了决心。”

  要转移平民?那岂不是弃城之议?我不由失声道:“怎么能弃城?”

  文侯苦笑了笑道:“敌人引水灌城,破解之道有几?”

  水攻城池,破解之法只有另掘泄水沟渠,不然就是加固城池死守,坚持到援军到来将敌人打散。但蛇人如此强悍,东平城虽能防守,要在蛇人眼皮底下到城外开掘河流支道,那是绝无可能,至于说派援军将蛇人打散,那是更无可能。可以说,蛇人如果顺利水攻东平城,就是个无法破解的死局了,除了弃城也别无良法。可是邵风观提议将平民转移,一旦蛇人并没有水攻,必然会遭到所有人的唾骂,那不是件轻易能下决定的事。我有些惴惴不安地道:“那么,大人的意思……”

  文侯道:“民可撤,军不可撤。”

  他说得很坚毅,我不禁身上一抖。文侯的意思,也就是宁可全军覆没,也不能弃守东平城。我不知道文侯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想问又不敢多问,文侯也知道自己有些失言吧,笑了笑道:“此事有关机密,楚先生可对什么人说过么?”

  我道:“什么人也没说过。”

  文侯想了想,道:“那就好。东平城能守三个月,那么只要由北宁城再守三个月,时间就足够用了。”

  他拍了拍我的肩头,笑了笑道:“楚将军,刀在鞘中,无损其利。而要击人,必先将退拳于后,这个道理,你该懂的。”

  他竟然又叫我“将军”了,那意思是仍要用我了?我一阵激动,道:“楚休红愿听大人调谴,万死不辞。”

  文侯道:“我手下有水、火二将,楚将军你姓氏里有两个木,水生木,木生火,正是天造地设的第三员将领,哈哈,你要努力啊。”

  他说得很轻松,但却不啻一个闷雷。文侯手下,明明是水、火、风三将,他为什么要说只有两个?难道……我不敢再往下想。其实不用想也知道,东平城城破是必然的事,只是既要保存实力,又不能让人觉得是畏战逃跑,最好的办法就是牺牲一个人了。邵风观当初被派到东平城去,那就已经有牺牲的意思在。如果那次二太子在战役中,一定就拿邵风观来顶罪了。

  这一次文侯可以牺牲邵风观,以后如果有用,他难道不会牺牲我么?

  离开文侯府时,我已是心神不定。文侯同意让平民转移,那已经是从善如流了。如果我处于他的地位,恐怕也不会同意让东平的重兵不战而退。可是,甄以宁现在也在东平城里,文侯不让撤军,难道是要让甄以宁也死在城里么?

  我叹了口气。听文侯的意思,已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了,我多操这份心做什么。回到住处,我点了蜡烛,恶补一下那部《雷霆弩详解》。把第一章细细读完,人也累得很,又在床上打了一会坐才睡着。不知为什么,在坐笼里打坐,身体里有一种真气流动的感觉,现在却很少能感觉到。有时真的怀疑那天晚上突然用出的摄心术只是自己在做梦。但是薛文亦明明也说过,陈忠和他商议过,他也给了陈忠一个传声筒,说明那事并不错,如果那个小方没有中我的摄心术,卫宗政一定不会如此轻易就把我放出来,只怕会横生枝节。

  想来想去也想不通。接连两天,我都在研读那本《雷霆弩详解》,累了便打个坐。第三天上完课,刚回到住处,军校杂役送来了一个用粗布包着的小包。我见上面的字是薛文亦的手迹,知道那必是我请他做的手弩,马上拆开了。里面却是一把手弩,还有一个木盒。圆柱形弩身是铁木雕成的,但弩弓却是钢制。我拿起来看了看,这手弩做得极为精致,每个部件都淬过火,沉甸甸地压手。这个粗布包里面还写着字,是薛文亦的信,他跟我说我要的手弩因为威力较大,射程可达四十步,在二十步内足以射穿铁甲,用木头做强度不够,因此重要部件都是他请金府用精钢做的。

  我掂了掂,这手弩虽然稍重了一点,但我单手仍然可以运用自如。薛文亦只给了我六支箭。因为手弩比一般的弓要小好多,箭也短,做得很精致,因此箭也需特制,全都由钢铸成,连尾羽也是钢片制的,如果箭射完了,手弩就没了用处。世上事,真象薛文亦说的,十之八九都有不如意吧。

  我拿到这弩,就忍不住想要试试。弩身后有三个插孔,正好可以把箭插进去,我把箭装好,对准了十余步外的一棵树,一扣扳机,“啪”一声,一支箭电射而出,射在树上。插入得极深,只露出箭羽在外。我吃了一惊,连忙过去看了看,这箭没入太深,我用尽力气才算拔出来。

  这手弩的威力实在令人吃惊。薛文亦设计也很精巧,平常因为弦并不上紧的,因此插在身边也不会误发,而射出一箭后,装箭的弩身自动左转三分之一圈,另一个装着箭的箭孔便转过来,只消再扳一下扳机便能发箭。如果左手与右手配合得好,一手装箭一手发射,就可以接连不断地射出去。在马上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单兵作战,或者偷袭时,却是件极好的武器。还有就是……刺杀。

  想到这儿,我不由笑了起来。难道我真的想当个刺客么?现在我虽然还在军校当教官,却已无军职。大概,我也只能当刺客了吧。

  握着手弩站在门前,突然感到了一阵心酸。想起小时候曾经有过的志向,现在都已经变得那么可笑。我怅然在望向天空。

  已是初夏了,大树枝繁叶茂,但有风吹来时,仍然有树叶被吹落。黄落的树叶随风而下,盘旋着落到地上。这树叶被烈日晒得焦黄了,一脚踩上便会成为齑粉。

  军校的事情不多。每天带着班上的学生舞刀弄剑,研读兵法,晚上得空便仍是打坐练气。长时间打坐,虽然身体越来越健壮,但是那种摄心术却更摸不着头绪了。如果真清子在,我还能找他问问,但是真清子和虚心子师徒现在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战事的消息南北两方都来。东平城的战事越来越不利,蛇人水淹东平城的意图已经明显,由于准备充份,东平的平民绝大部份都已渡江北上,或者迁到沿江的各点,城中几乎全部是守军,仍然在与蛇人相持。文侯决定放弃东平城,也曾被二太子上表弹劾,但文侯辩解说除此以外别无良方,而且东平城的粮草细软大多已经转移,蛇人纵然攻下城池,也只能得到一座空城。二太子虽然被夺兵权,但是在他大义凛然慷慨激昂之下,帝君也表示东平城不能不战而走。在朝野两方一边倒的鼓噪下,文侯只能下令东平城守军出战。但一战之下损失极大,出战守军折损三千,战后检讨,路恭行也向二太子上书,说明战势之下,保存实力退走最为上策,二太子才无话可说。

  东平城一旦失守,与东平城隔江守望相助的东阳城势必也立不住脚。这一战因为准备充份,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蛇人得到东平城,马上便要渡江北上。现在的局势又成了当初苍月公叛乱时的情形,恐怕谁都想不到。那一次危难之中有文侯力挽狂澜,这一次还能不能奇迹重现?谁也不知道。也许,是谁也不敢多想吧。

  东平城破是必然的事了,虽然也知道不会象高鹫城被攻破那样全军覆没,但每个人还是害怕。可是有邵风观、毕炜、路恭行三个百计防御,破城的消息却没有预料中来得那么早。

  “五月七日,蛇人在下流筑了五道堤,东平城水军一日三出,杀敌两百,自损千人,摧毁三道堤坝。现蛇人正在加紧修整。”

  “五月十三日,东平城再次夜袭,蛇人已有防备,劳而无功。由于撤退有序,伤亡不过百余人。”

  “五月二十日,下流五堤合龙,蛇人已能直接冲到东阳城下,东阳城无法出城助战。”

  “六月五日,江水已没水门,发守兵五千日夜加固城墙。江水每日上升三寸有余。”

  ……

  告急文书雪片一般一封接一封地飞来,时间已到了六月末,盛夏的季节。在蝉声中,帝都的这个夏天表面上与往年夏天没什么不同,王孙公子仍是找地方躲避酷暑,为了养家糊口而劳作的平民百姓仍然在烈日下辛勤奔忙,只是人们心中都渐渐有些惶惶不可终日。年初南征军覆灭的消息传来时,蛇人还很远,尽管让人震动,他们仍然觉得那是件遥远的事。但是现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异族已经到了大江以南,而且马上就要渡江北上,仿佛伸手已可触及了。

  我仍然在军校里教书。这些日子除了教书打坐练枪,有空也就是和吴万龄、薛文亦出去喝酒。张龙友事务太忙,很少能见,喝酒时说起战局,也不胜唏嘘。虽然令人沮丧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但也听说文侯早在调青月、红月二公驻军勤王时便已在雄关城秘密练兵。雄关城是帝都东北面的名城,以前就是帝都十二万常驻军的军营所在地,自从南征军全军覆没,剩下来的也大多已被带到东平城,雄关城几乎成了一个空城。文侯招募四方流亡入伍进行训练,这事我也早有耳闻,只是充其量只训练了五个月,以前新兵入伍,必须受训半年,各地驻防半年,一年后才谈得上能上战场,我不知道现在这支队伍能有多少战斗力。不过在一般人看来,有这么一支伏兵,多少也让人心安一些。

  文侯让东平城死守,也是为训练新军争取时间吧。

  六月十六日。这是一年中最新的一天了。定好是七月一日毕业班提前毕业,现在军校里也空了不少。我带着班上的学生练习了一阵击刺之术,一个个都累得汗流浃背。一结束课程,我自己便口渴得受不了,走到茶桶边舀了一碗茶喝起来。这些茶当然不是之江省或天水省的贡品,只是行商运来的寻常茶叶,略微有些茶味而已。不过仅仅是一碗茶,喝下去也让人口舌生津,腋下生风了。

  那些学生也你争我抢地喝茶,我突然看见远处有一骑飞快地跑来。我放下茶碗,喝道:“集合!”虽然军纪严明,但这批学生毕竟年纪太小,也不能太过严厉了,可是如果别人来了看到我带的学生这么一团糟,我脸上也不好看。

  学生们一下排列整齐。他们的军纪主要由吴万龄整饬,倒也似模似样。现在天这么热,那人的马骑得那么快,只怕也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

  那人来得很快,到了跟前才看清是军校的另一个教官。他骑马到跟前,也不下马,只是把马带转,道:“快回去,太子殿下和文侯大人都来了,紧急召集,马上开毕业典礼。”

  我吃了一惊,道:“是因东平城的事么?”

  他已经在拍马往回赶了,在马上回过头来道:“不错,今天凌晨,蛇人决堤水淹东平,城中守军尽数撤到东阳城。”

  东阳城比东平城小一些,但城池远不及东平城坚固。失去了东平城的犄角相应,东阳城孤掌难鸣,多半仍然要弃掉。到了此时,帝都东都的外围就门户大开,蛇人可以长驱直入。一旦攻破北宁城,帝都就再无险要可守。虽然知道弃城之举在所难免,但消息真正来临,还是让人吃惊。

  领着学生回到军校,各班已经6续赶来。四十个班的两千学生围在操场上,也将操场挤得满满的,最前面一排是那些毕业生,一个个都已穿戴整齐。等人一到齐,太子先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他名义上是军校祭酒,自然有话要他先发言。他说完后,是副祭酒文侯训话。我知道文侯的话才是正题,竖起耳朵听着。

  文侯先只是平平常常说了两句,当他说到“国已值危亡之秋,人当存忠义之念,必效命沙场,保家卫国。”说到这儿,终于说到要让毕业班提前毕业的事了。

  军校的五年级生照常是九月才毕业,但今年事出紧急,事实上文侯所训练的那支新军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必须要有大批中下层军官补充,这八个班四百人的毕业生便成了最紧缺的人材。军官与士兵也需要一个磨合期,我记得武昭在年初就说过毕业班要提前毕业的事,可本来定好的日子还有半个月,现在东平城之退,势必马上将战火引到北宁城来,事不宜迟,提前毕业的事又提前了一次。

  看着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年轻人上台受领佩刀,台下那批低班学生一个个连手都拍红了。在他们看来,这批年轻的军官何等威风,一个个羡慕得不得了。

  这些年轻的好男儿,有一半要倒在疆场上吧?也许,他们也正情窦初开,开始有喜欢的少女,可有谁知道,明年还能不能见到他们?

  这时台下忽然哄然一声,几乎全场的学生都欢呼起来。那是授到最后了,这最后一个名叫钟禺谷,听说是今年毕业生中成绩不论马上枪、步下刀、兵法都名列第一位的天才学生。虽然毕业生刚毕业,按成绩的好坏都授予百夫长或什长,但最后的十个号称“金刀十杰”,授予的佩刀是鎏金的,与一般有些不同,当初我毕业时也没能拿到。这十个人未必后来都能成大器,但军中偏将军以上的军官中几乎有一半当初都拿到过金刀。这个钟禺谷是金刀十杰第一名,而且枪、刀、兵法都是第一名,更是难得,可以说是天生的名将。他年纪也不过十八九岁,气宇轩昂,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显得精悍潇洒,接过佩刀时,单腿跪下,大声道:“殿下与大人爱兵如子,吾等感激涕零,必当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以报君恩之万一。若有怯懦,天人共诛之。”

  这个钟禺谷看来真的是文武双全,这两句话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不过也可能是教官预先准备好的。授刀完毕,下面就是升军旗,唱军歌,那批毕业生就要开拔了。因为时间太过紧迫,军歌唱得有些乱,但仍是气壮山河,响彻云霄:

  执节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枪。

  金戈铁马,万里鹰扬。

  如日出东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国吾邦。

  执节堂堂,以守四方。

  看长风猎猎兮吹我征裳。

  开疆拓土,万里龙骧。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归报君王。

  军中本来以那庭天的《葬歌》为军歌,后来的第二代帝君觉得这歌不吉利,命翰林院学士作此歌。这歌曲调雄壮,辞藻也够华美,但不知怎么,我总觉得不及那《葬歌》更能打动人心。只是那些学生都唱得热泪盈眶,在歌声中,那一面旗帜渐渐升起。天空中白云朵朵,这面血红的战旗迎风招展,也真象是天空中沾上的一滩血迹。

  在歌声中,阳光灿烂,如同亿万道金色长枪射下,穿胸裂眦。我不禁一阵晕眩,一时也不知身处何世。粉身碎骨,归报君王么?也许,将士血战疆场,只是为了报答那毫无来由,甚至有些可笑的“君恩”而已。在帝君和宗室眼里,世上的所有人,也实在只是为帝国开疆拓土、守御四方的工具罢了。纵然征战厮杀,立下汗马功劳,在帝君他们看来,充其量只是“鹰扬龙骧”。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注意到我的样子有些异样,只是我有些想笑,想要冷冷地笑。

  歌声响彻云霄,那些歌唱着的年轻人心中,也许正燃烧着渴欲为国捐躯的热情吧。曾几何时,那种火一样的g情我也有过,只是渐渐地就熄灭了。在血雨纷飞的战场上,在生死一线的搏斗中,再热的血也会冷的吧。

  文侯站在台上,在他的眼里闪动着微弱的泪光。在他心里想着什么?也许是看到了这些学生,在担心东平城里甄以宁的安危吧。甄以宁这人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骄奢气息,文武双全,这次多亏了他,文侯才会如此尽力救我。文侯不准东平守军撤退,甄以宁只怕也在城中。过去了几个月,他的伤总该好了,第一次见到甄以宁时,他还是毕炜手下的参军,从小舟上一跃而起跳上我的座船,身手矫健,以这样的本领,应该不会有事吧?

  会开完后,太子马上走了。以他的性格,在这样的场合自然呆不下去,我打发了班上的学生,正想回去,有个人过来道:“楚休红,文侯大人有请。”

  文侯叫我过去?我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跟着他走了过去。文侯是军校副祭酒,也是实际管辖军校的人,有一间很大的公署。我走到门口时,只见门口立了两个侍卫,大门紧闭,带我来的人向我一请道:“楚先生,请进。”

  我叩了叩门,文侯在里面道:“进来。”我推开门走了进去,跪下行了个礼道:“小人楚休红,叩见大人。”

  “起来吧。”

  我站起来,文侯又指了指门道:“把门关上。”

  我掩上门。不知为什么,我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文侯叫我不知有什么事,但我总觉得似乎有点问题。文侯正坐在大椅上,屋里弥漫着一股酒气。我又躬了躬身道:“大人,不知唤小人前来有何事?”

  文侯抬起头看了看我。他的目光象是一柄刀子,刺得我心中猛地一跳,正担心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我连这教席也坐不稳,文侯已经道:“你今年几岁了?”

  “小人虚度二十有三。”

  我惴惴不安地道。文侯问我年纪到底要做什么?不要接下来说一句“活到这岁数也已经够了”之类的话吧?我正在胡思乱想着,文侯叹了口气道:“比以宁大四岁啊。”

  是说甄以宁么?我微微一笑道:“甄参军虽然年轻,但文武皆能,实是了不起的人才,小人除了痴长几岁,实在远不及他。”

  文侯看着我,似乎想看看我这话是不是言不由衷,我心中又有些发怵,只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文侯却又长叹一声道:“是啊,你比以宁差远了。”

  如果说别人,就算说我比路恭行差远了,我也不太服气,但是说起甄以宁,我却有点心悦诚服。他虽然年纪还轻,但是实在已有了不世出名将的影子,象他这样心细如发,身手矫健,又宽厚仁慈的人,我还真不曾见到第二个,以他这样的家世和本领,日后成为超越文武二侯的名将也完全有可能。文侯有这样一个继承人,实在是万民之福,当他百年后甄以宁继文侯之位,我在甄以宁手下那一定更能如鱼得水了,这么看来,文侯要是寿命短点倒是好事……

  “楚休红,你说,人寿修短不一,难道真是天公注定?”

  我吓了一大跳,一下跪在地上,磕了个头道:“小人该死。”头也猛地大了。文侯难道也会读心术么?我方才可是在咒他早点死,文侯准要恼羞成怒了。我正自发抖,文侯却声音颤颤地道:“你……你也知道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的话不是因为我说的么?我想着,突然,心头灵光一闪,我失声道:“甄以宁他……”

  文侯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重重放在桌上,道:“都是我害了他,他……他才十九岁啊。”

  这一声叹息沉重得如万钧巨石,我也已惊得呆了。甄以宁战死了?我象是脚下踩了个空,人不由一歪,差点摔倒,连忙扶住桌子道:“这消息确不确实?大人,吉人自有天相,说不定只是误传。”

  文侯哼了一声:“不用宽我的心了。”他走到中堂前,看着挂着的那张帛画,又长叹一声道:“唉,难道奇珍真的必招天妒么?”

  他转向我,已是老泪纵横。他向来笑容可掬,我有时都要以为他的笑容是用什么胶水粘在脸上的,但此时他和一个寻常老来丧子的老人没什么两样。即使象帝君那样有数不清的儿女,死掉一个也会伤心吧,不要说文侯只有甄以宁一个儿子了。我也说不出话来,只是默然地站立在一边。

  文侯很快地抹了下眼角,拍拍我的肩道:“楚休红,你回去吧。国祚日衰,还有待你们支撑。”

  甄以宁死了,这消息仍让我一阵惶惑,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去的,脑子里只是回旋着甄以宁的样子。这个前程远大的年轻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完了一生,命运也实在太不公平了。也许,他活着的话,这世界也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吧。

  刚回到住处,远远地便听到有人在叫我。那是薛文亦,我走了过去,强打精神道:“薛兄,你怎么有空过来?”

  他因为仍然不能行走,现在还是坐在轮椅里,由一个小厮推着。他道:“我有点事找你,你帮我对一下以前你队中战死者的名单。”

  他递给我一封羊皮纸,我接过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