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花开美利坚 第607章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7月14日。
科罗廖夫观察着远处的n-1火箭。
火箭发s"/>架上,“n-1”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就在一年前,他们便已经出现过一次事故了——1969年7月3日莫斯科时间23点18分32秒,n-1火箭发s"/>。点火后几秒钟,当火箭上升到大约200米的高度时,因一台y"/>氧涡轮泵工作失常,造成发动机关机。幸好发s"/>逃逸系统工作良好,火箭的有效载荷舱安全地降落在距发s"/>台1k地方。但因火箭倒向发s"/>台爆炸,所以火箭和发s"/>台同时被毁。
令人感到可耻的是,就在那之后几天,美国人便成功的进行了登月计划,这件事情,让科罗廖夫感到自己颜面无存。
不过因为69年的那次时间,科罗廖夫他们并没有使用新的n-1火箭,而是因为时间上来不及,所以便采用了老式的设计。
所以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自从上次之后,安德罗波夫便在这方面开始掌控权力了,所以之后的火箭的发展情况,才最终得到了解决……在蝴蝶煽动翅膀之前的那个世界,n1火箭的发动机从未进行过任何地面试验,甚至g"/>本未建造试车台。准备进行发s"/>的火箭都是发动机首次点火——这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
在激烈的登月竞争中,苏联力图抢在美国之前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只得采取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这期间,美国航天员抢先登上了月球,苏联在竞争中惨败。
但是y"/>差阳错的,因为实验是死去的科罗廖夫顺利摘除了肿瘤,而安德罗波夫又架空了勋章控勃列日涅夫。
于是,苏联的载人航空航天的旅途,便悄然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时间逐渐的来到了7月15日。
7月15日凌晨0点59分。
最后的发s"/>终于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还有最后10分钟,便要发s"/>了。”
就在这个时候,科罗廖夫的心情已经完全不能平静下来了。
在数年之前,事实上科罗廖夫还是曾经希望过和美国人进行合作的,但是很遗憾,那个计划在还没有开展的时候,便结束了——1963年肯尼迪命人开展过一个隐秘行动。为了充分表达美国联合航天、探月的诚意,肯尼迪决定争取主动提供一批情报给苏联。1963年11月12日,肯尼迪签发机密的第271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特别签发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詹姆斯.韦伯,请他组织筹划与苏联开展外太空领域的合作。肯尼迪特别重视此事,为此他特别要求韦伯对此事要亲力亲为,对于特殊的技术x"/>问题,更要亲自过问。
当时苏联的掌权人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不同,他对于美国并没有那样的排斥,虽然同样有古巴导弹时间,但是总的来说,在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缓和的。
但是令科罗廖夫感到遗憾的是,在此之后的10天——也就是1963年的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而在第二年,赫鲁晓夫也被勃列日涅夫的政变赶下了台。
于是,苏联便只能自己搞登月了。
而登陆月球的计划,在之后,便成为了苏联和美国之间一直在竞争的一个太空项目。
而且令苏联人——令科罗廖夫——感到羞耻的是,美国人居然在他们之前,便登陆了月球。
科罗廖夫自然不会知道,自己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自己能够看到苏联人的登月太空船发s"/>,便就是托了某个美国人的福气,此刻的科罗廖夫,心中有的只是非常的不敢和耻辱。
他现在有的,仅仅只是想要将苏联人的飞船送上月球,然后一雪前耻。
而且,就在今年的4月11日的时候,美国人的阿波罗13号飞船的登月计划也遭到了失败,虽然美国人将其称之为“最辉煌的失败”,但是如果苏联人能够成功的将飞船送到月球的话,那肯定是一次很爽的打脸行动。
——阿波罗13号(apollo-13)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发s"/>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的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后,阿波罗13号飞船机组人员洛弗尔回忆说:“我们终于活了下来,但是很悬。我们的任务失败了,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7月15日凌晨1点09分。
“倒计时……5、4、3、2、1……发s"/>!”
随着最后的电钮被暗了下来,火箭点火开始。
然而……火箭这时候却没有任何反应。
又出问题了?!
科罗廖夫心中一惊。
他看了看旁边的安德罗波夫同志,虽然对方一言不发,但是眉头却皱在了一起。
工作人员立刻就开始排查其原因了。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原因:一g"/>电线在安装的时候松脱了。
总算是虚惊一场。
像之前,n-1火箭第一次出事,便就是因为火箭无法发s"/>,于是派遣了数百位科学家去临时检修——结果便导致了最后的爆炸和数百名苏联专家的丧生。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飞船发s"/>之前,他们便已经制定了三套方案,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将第二套方案拿出来了。
发s"/>再次开始。
这一次,飞船顺利点火。
火箭渐渐的离开了发s"/>架。
但是科罗廖夫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秒、2秒、3秒。
时间就这样缓缓的流逝着。
每一秒钟,对于科罗廖夫、对于在场的所有人而言,就仿佛是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这样……飞船缓缓的升空。
100米,200米……科罗廖夫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看起来,事情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发s"/>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科罗廖夫这个时候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技术最不稳定的阶段总算是过去了。
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红色巨人1号,就这样带着科罗廖夫、带着安德罗波夫、带着苏联人的梦想,开始朝着太空飞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