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簪缨问鼎最新章节 > 第297章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簪缨问鼎 第297章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见拓跋猗卢不解,卫c仔细解释道:“代郡距离我部太远,虽能把控中部,却要舍了根基。而且代郡位于幽州,这梁子熙向朝廷请封,说到底不过是慷他人之慨。万一幽州都督王浚着恼,我们岂不是又要同他打上一仗?”

  听到辅相如此解释,拓跋猗卢的兴奋之情终于淡了些,皱了皱眉:“你是说,梁子熙在防备我等?”

  卫c叹了口气:“历代并州刺史里,唯有梁子熙肯与我部互市。原先极难采购的盐、茶、布匹、乃至酒水,都可通商。但是铁器,一样也无。显然梁刺史不想让拓跋部太过壮大。如今群雄四起,又有匈奴在侧,防备也是应当的。不过对方如此,我等行事也要多加思量才行。”

  “那……代郡不要了?”拓跋猗卢声音里有些不舍,然而卫c是他的心腹谋臣,也是拓跋部这些年壮大的根本。他的建议,还是要听的。

  “那倒不必。只是……”卫c沉yp刻,突然道,“只是要想清楚下来要如何走。若是梁子熙想同幽州j恶,这买卖就有得做!”

  “什么?”拓跋猗卢有些晕了头,“他利用我们同王浚j恶,还有买卖可做?”

  “若是梁子熙图谋幽州呢?”卫c像是想清楚了其中关窍,微微一笑,“若非如此,他何必用代郡做饵?如果梁子熙当真有意幽州,必定要同王浚恶战一场。到时出面抵御段氏鲜卑的,还会是谁?”

  拓跋猗卢这才反应过来。确实,代郡只是个引子。要引出两州不合,为其后谋划。他们现在是站在并州一边的,两州真的打起来,梁子熙少不得还要用拓跋部的兵马。而若真的打下了幽州,梁子熙能看顾过来吗?必然还会分给拓跋部极大的地盘,说不定到时拓跋三部都能合在一起!

  那才是拓跋氏兴起的关键!

  “辅相果真智计无双!”拓跋猗卢哈哈一笑,“心中有底,事情就好办了!那就先发兵代郡,把咱们地盘占住了再说!”

  至于其他,就并州方面的反应了。

  ※

  梁峰此刻,正坐在旁人家中。晋y郭氏相请,就连他这个刺史,也不便拒绝。在上党之役后,晋y仅剩的这些高门,似乎终于把他放在了眼里。

  这也不奇怪。虽然嫡宗大多逃出了并州,但是留在这里的高门疏宗,仍旧数量不少。毕竟这么多年的田宅,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而之前梁峰遭朝廷忌惮,与裴盾相争,又举行什么制科,很是让这些高门放心不下。现在有了上党一战,倒是让他们对着新任刺史有了兴趣。

  可不是谁都能打败匈奴,还杀了刘渊ai子的。当年司马腾也未做到的事情,这梁子熙来晋y短短j月,就办了出来,如何不让这些士族升起结j之心。要知道河东可是被匈奴占去了,偌大的裴氏、卫氏,不是投敌就是出逃。这样的情形,难免让高门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其他人可以想办法南迁,但是他们这些留下来看守门户的,就没有那么多选择了。王氏向来同刘渊j好,心中如何想,旁人根本猜不透。郭氏却不愿轻轻松松舍弃自家门楣。那些寒门庶族投靠匈奴,还能换个高位。他们这些本就累世公卿的大族,若是投了刘渊,势必要对匈奴卑躬屈膝。哪家高门不是养了大批胡奴,谁肯向自家奴仆称臣?

  所以冒出一个能撑起并州之人,再怎么看不过眼,也要结j一二。

  这不,郭氏留守的疏宗之主郭通,便邀请了梁峰过府饮宴,明面上是为家母贺寿。郭家nv眷信佛者甚多,请梁峰这个佛子前来,实在是名正言顺。只是s下里谈论的,可不是什么佛法经义。

  “听闻王茂深病重……唉~此去颠沛流离,着实不易。”堂上主人轻声叹道。

  王汶生病的消息,梁峰早就知道,但是郭通现在说这话,可不是单单问询。而是在打探他和晋y王氏如今的关系。

  “王常侍已经病了两月,我也多次遣人探望。只是兖州路远,消息不畅,让人忧心。”梁峰也摆出一副惋惜模样。

  他跟王七娘的婚事告吹之后,两人的关系确实冷了段时间。但是即便不结亲,梁峰也不会把问题推在王汶头上。后来趁王汶生病,又开始了信件来往。只是对方的情况确实不怎么妙,估计是忧愤过度,生出的心病。实在非y石可医。

  见梁峰跟王汶还有联系,郭通点了点头:“生在这乱世,只能随波逐流。听闻琅琊王奉命出镇建邺,琅琊王氏也有随行。若是江南有了庇所,说不得又要有大批士族南渡。”

  闻言,梁峰心头一震。琅琊王司马睿镇建邺,这岂不是东晋王朝的发端?“王与马公天下”他还是知道的,说的便是东晋之事。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衍,现在已经跟司马越勾勾搭搭,到了王导时期,更是促成了士族和皇权并立的格局,传唱千年。

  然而心底惊讶,梁峰却故意反而道:“郭侍郎也要南渡?”

  郭通讶然失笑:“若是连我也南渡,晋y家业又当如何?”

  话里的意思倒是分明。他一个疏宗,走是走不脱的,终归还是要守在家中。但是嫡宗的去向,就难说了。

  看来士族南逃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人倒是从未考虑过被他们放弃的故土,会变成如何模样。

  不过这些,并不是梁峰需要在意的。事实上,高门逃的越多,他越好治理州郡。不过想可以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梁峰叹道:“等到剿灭伪帝之后,洛y便能花出心思对付匈奴。伪汉只是癣疥之疾,悉心应对,总有大乱消弭的时日。”

  “正是如此。”郭通十分认同的颔首,“此次我约使君前来,想说的也是大乱后的治平。并州已经三年未曾考评了,记得使君正是当时最后一批。如今六郡恢复泰半,也是重启九品考评的时候了。”

  梁峰闻言眉峰一动。这是想来分权了吗?

  中正官向来由世家高门,而且是现任官员兼任,致仕者不能为中正官。王汶就是前任并州大中正,但是出逃之后,他辞了官职,中正一职自然也就卸任。等于说并州已无中正官。

  若是放在平日,朝廷必然会重新指派一个中正。可是现在各州都兵荒马乱,谁还惦记选贤之事?这事便耽搁了下来。而郭通想要的,正是大中正之职!

  郭氏是晋y仅次于王氏的高门,甚至比孙氏还要强盛数分。在诸家嫡宗尽皆出逃的情况下,郭通确实有资格角逐一下中正之位。而有了选贤的权利后,并州的人士安排,特别是士族的选拔品评,也就掌控在了手中。这可是莫大权利,足以让郭通这样的人都为之垂涎。

  只是他想要,梁峰就能轻易给出吗?

  “若是能重启考评,自是最好不过。可是如今并州高门十不存一,就算品评,大多也是庶族。更何况……”梁峰敛去了面上笑容,“并州兵危,只论贤德,恐不足以守土安民。”

  郭通眉峰一挑:“梁刺史此言,可是要放弃九品,唯才是举?”

  这话说的可有些重了。唯才是举是当年魏武的选贤之法,但是得罪世家太过,致使魏文帝登基之后便改制,施行九品官人法。梁峰若是敢说出唯才是举,整个并州高门,都要与他为敌!

  梁峰不动声se道:“郭侍郎言重。并州诸令、长,哪个不是士族出身?只是选官,必须德才兼备,否则不但误了自家x命,也会害城池沦落敌手。中正之官,必须慎之又慎。”

  这话四平八稳,挑不出错来,然而郭通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并州各州郡的官员,需要德才兼备,但是推荐给朝廷的贤良呢?恐怕未必。若是想要成为中正官,就必须在人事推举和任命上进行一定的妥协,至少要j出并州的人事权才行。

  这条件苛刻吗?其实换了郭通自己当并州刺史,也不会乐见手下出现庸碌之人。这梁子熙根基薄弱,有掌权之心不足为奇。而并州的安定,是一切的大前提,若是因为任用庸才出了问题,吃亏的不还是自己?

  只是思量一二,郭通便点了点头:“使君此言不差。我郭氏立足晋y,怎会不知轻重?”

  见郭通退了一步,梁峰微微一笑:“梁某初来晋y,仍需各家相助,方能立足。郭侍郎通情达理,实乃我之幸也。”

  郭通哈哈大笑:“使君与王茂深j善,又有孙文中出任别驾。通不才,也当尽些绵薄之力。”

  王汶出身晋y王氏,孙礼则是孙氏出身,加上郭通这个郭氏疏宗,晋y三大高门,可是全都跟刺史府扯上了关系。而有了郭氏的表态,梁峰才能名正言顺在并州立足。这意义,不可谓不重。

  梁峰也在笑,可是笑容未曾落入眼底。这些高门,始终是杵在面前的麻烦。若是手段太过,必然会遭到反弹。但是步步退让,又难免大权旁落。这只是一州,若是一国皆如此呢?还不如静待局面进一步恶化,洛y城破,数万衣冠南渡。等这些高门尽数逃亡,留下空白一p的画布,方才好下笔……

  然而这个想法一冒头,梁峰背后就生出了密密冷汗。他期盼的,究竟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横死荒野?

  指甲陷入掌心,梁峰咬紧了牙关,也把那令人胆寒的念头,狠狠压在了心底。

  第239章 随侧

  请大家记住站新地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