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兽部落 第3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熊的居住地一般都有竹。人常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熊在这一点上却占全了,它们不光吃竹,而且窝也由竹铺就,在大雪飘飞的寒夜它们绻局在窝中呼呼大睡,也许由于它们长期绻缩的原因,就是在行走的时候也给人一种绻缩之感。熊身体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身上的脂肪太多了,它们已经有些难堪重负,但它们仍然很贪吃,在缓慢的走动中,常常会为几片鲜嫩的竹叶停留下来,用肥厚的掌把竹子揽到嘴跟前慢慢地吃。有时候它们会把竹子毁坏,甚至连根拔起。它们有口臭,吃完竹子后竹林里会经常留下一股难闻的气味,有好多动物就是因为这股气味而远离了熊。
熊对农业的破坏是永无止境的。在动物中,熊对农作物的喜好远远要比野猪,猴子、野山羊以及一些鸟儿等要大得多。它们在黄昏选择一个隐蔽的高地仔细观察农民们的玉米地,然后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潜入进去大饱口福,庄稼不光遭受了它们的吞噬,而且因为它们笨重的身躯会大片大片地倒下。它们的肠胃不好,或者因为太过于贪食,所以往往在离开玉米地没走几步时就屙下一大堆粪便。它们对此毫无愧疚之意,但猎人们却会根据它们的粪便和脚印对它们进行跟踪,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却寻找不到它们的居住巢穴,更不能轻易得手将它们击毙。
熊愤怒的时候会突然变成另外一幅样子。如果是人或别的动物惹它们了,它们会大声吼叫着挥舞两只前掌扑过去。而要是惹恼它的人或别的动物要逃下山去,它们则一下子从山坡上向下翻滚,赶到前面去堵截。它们的掌力很大,一挥出便可击倒一棵树,人或小动物更是经不起它们的击打。它们捕捉到猎物后,会表现出一种令人忍不住发笑的举止,它们先把猎物打晕,然后一屁股坐上去把猎物的肉压扁,骨头压碎,然后才开始吃。他们挠痒痒的动作更是憨态可掬,把痒痒处对着一棵树使劲蹭,蹭舒服了便离去,如果不舒服了便使劲撞树,好像是树使它们痒痒了似的。一只熊如果直立起来挥舞两只前掌向你扑来,那一定是它愤怒之及要咬你了。人在这种时刻不敢和它们正面交锋,动物们更是逃之夭夭,再也不敢惹它了。
虽然熊在愤怒的时候显示出了大力士的风采,但它对此一无所知,从来都没有在自己的强大中陶醉过。
2、冬眠与绝食
秋风慢慢地凉了,熊的身躯开始绻缩。虽然熊不怕冷,但它显然避让着冬天,不想让自己在这样的季节太凄凉。但它的眼睛却变得更加明亮,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会开始打量世界,在春夏两季它是一个很蛮横的占有者,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被它占有,但现在清凉的风让它清醒地意识到应该为自己寻找一个过冬的安身之所。它向四周巡视,树叶已经发黄并且不停地往下落着,树木悬空挂着稀疏的枝条,地上的草也已经枯黄,过不了多久,大雪便将一切都改变了颜色。它边走边看,似乎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供它选择。它对自己冬眠的地方很看重,因为它将在那个地方长睡数月,把一年来在风霜雪雨中奔波的疲惫卸去,以待来年去更多的地方,吃更多的东西。它走过几座山后在内心做出了一个决定,还是到去年冬眠过的那个山洞里去。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想起去年度过的那个幸福的冬天,它的心头升起一丝暖意,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熊(2)
到达去年冬眠过的那个山洞时,月亮已经升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是时间的无形之手把洞口稍微改变了一下,有一些土堆在了洞口,它想伸出一只前掌把土推开,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刚好用来挡风雪,它试了试觉得可以钻进身子后,表情便变得欣慰起来。它并不急于进洞,而是爬到居山洞不远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看着这个山洞,它要在心理上慢慢接受这个冬眠之地,它会一直坐到天亮才进入洞中。
冬眠和绝食几乎同时开始。熊淡忘了以往的所有食物,作为一个非食肉族,哪些香甜的植物曾让它大饱口福,随着气温降低,它的食欲已大大减低,几乎不想再吃什么东西了。熊将庞大的身躯绻缩得更紧了,经过春夏两季进食在身上堆积的脂肪足以使它避寒,而进入睡眠之后它不再需要食物补充。天越来越冷,每天的时光也似乎在缩短。洞内的光线暗下来时,一场大雪正在外面飘落下来,大地已经结冻,熊已经呼呼大睡。黄昏时,它会醒来,也许还会到洞外排泄,然后又沉睡过去。它的睡眠是一个甜蜜的深渊,一旦坠入进去便永不见底。
但它的睡眠并不是高高在上万无一失的,有时候它会受到干扰。一头路过此地的老虎闻到了它的气味,径直走到洞口向里张望。熊此时正在梦境中的天空飞翔,但一阵巨响像刀子一样刺向了它,它醒了,从甜蜜的梦境里一下子回到了这个山洞里,它大吼一声吓走了老虎。熊讨厌老虎,觉得它因为浑身拥有金黄的斑纹而过于骄傲。老虎很快就没有了踪迹,熊也不能再进入甜蜜的深渊轻松地下坠了,它走出洞外,回头恋恋不舍地看了几眼后转身离去。它的冬眠之地被别的动物发现了,它不得不又去寻找新的处所。
3、天之子
人是熊的天敌。虽然人在力量和形体方面远远不及熊,但人可以借助智慧和武器将熊置于死地。能打死熊的人因此被称为传奇人物。可不可以这样说,传奇人物都是天生的,凡被称之为传奇人物,或者说能成为传奇人物的人,他都以身上所具有的超然于周围人的力量和气度著称。要取得传奇之业绩,无超凡之力不可望;要显出传奇之本色,无大无畏气度不可为;要当传奇人物,无坦坦荡荡胸襟和举重若轻的气概不可行。有时候,时代造就传奇人物。时代的大潮涌至他的脚下,于是,他顺势跃上潮头,成为弄潮儿和冲浪者。时代需要这样的弄潮儿和冲浪者。所以,他们就会一直被推向前去,直至界定辉煌的那一刻才会停下。在停下的那一刻,他们已被耀眼的光芒围裹,变成了传奇人物。也有传奇人物造就时代的时候。传奇人物造就时代,往往热闹非凡。传奇人物把自己的理想树立成时代的理想,在生命坐标上确立了自己的价值,然后去拼搏。传奇人物造时代,一般代表着大多数人共同的愿望,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往往是人类维系生存或维系民族尊严的最根本的行为。
地处新疆阿勒勒图瓦村中流传着很多打熊的传奇人物故事。
先说加巴泰。据说加巴泰身高在米以上,生得粗壮勇猛,力大无比。那时候,图瓦人多以打猎为生。阿尔泰大山里动物很多,有黄羊、狍子、鹿等,最多的是熊,熊是图瓦人最喜欢猎取的动物,一头熊有几百斤肉,可以吃一整个冬天。还有熊皮、熊胆和熊掌。熊胆是值钱的东西;熊掌也可以卖钱,如果不卖,也是非常好吃的东西。但熊极其难打,一枪打不死它,它扑上来一掌拍死的就是打它的人。人们打熊时一般都瞄准它的心脏开枪,熊的心脏处有一个白色印记。为此,打熊要屏住呼吸等很长时间,直到哈熊的白色印记暴露在可射击的角度。
加巴泰自制长约米的猎枪。他打猎时在子弹下面加一层火药,这样,射击的力量便增大许多。一天,他准备爬上一个山头去观察。刚爬上山脊,不料一头熊从另一面爬上来与他碰个正着。熊袭击人的速度快,一掌将他的枪打飞,对着他的胳膊咬了一口,加巴泰急忙抓住熊的两只耳朵往地上压,以防它再咬自己。熊一用劲头又扬了起来,加巴泰双手一用力便将熊的头磕在了地上。地上有一块大石头,哈熊被磕疼了,发出一声嘶哑的叫声。加巴泰见状便用力不停地把熊的头向那块石头磕去。熊的鼻子被磕掉了,紧接着牙齿也被磕了下来。加巴泰一直没有松手,直到熊的脑袋忽然一软,整个身子像大山一般塌下去时才松了手。他摸摸被熊咬伤的胳膊,有些疼痛,犹如正被火烧着一般。这时,熊的嘴里哗哗地往外流血。他看见熊流出了那么多的血,高兴地笑了。他还未进村,村里人就说他和熊打架了,而且把熊打死了。以前,加巴泰和村里人打过架,但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他一拳就可以把人打飞。
熊(3)
加巴泰死后,人们发现他的肋骨是竖立的。怪不得他力大无比呢,原来他生得与正常人不一样。前几天看一份报纸,说像加巴泰这样肢体结构的人叫“镜中人”,其体质和思维与常人均不一样。这便又印证了那句话:传奇人物乃天之子。
加巴泰死了后,白哈巴村又出了个打熊的高手,名叫巴哈提。与加巴泰不同的是,巴哈提善于用智,往往在危急关头将智谋和勇敢合二为一,取熊的性命。
打熊是神秘的事情,熊出没无常,打熊者来去无踪。所以,村里人只是听说了巴哈提的种种传奇,并未亲眼目睹。一天,一个人和巴哈提打赌,结果巴哈提输了。他说,我输了,我把我的马放倒,大家都不相信,马多么高大威猛,从来没见过谁能把马放倒。于是又打赌,巴哈提把一根绳子拴在马的四蹄上,做了四个活扣,打马走,马越往前走,绳子便拉得越紧,最后活扣拉死,马倒了下去。人们原以为巴哈提会用力气把马放倒,敦料他用智取胜,便认了输,请他吃了一顿羊肉。巴哈提对村里人说,爬山要用力气,但过河要用智慧。村里人点头称是。
一天,巴哈提带着恰斯达普和索来多去打熊。他们跟踪熊的踪迹,在林子深处找到了一大三小四头熊。过了一会儿,大熊去找吃的,留三个小熊在原地玩耍。巴哈提玩兴起,逗三头小熊玩,小熊一叫,行之不远的大熊便扑了过来。巴哈提开枪向大熊射击,六发子弹皆因未射中要害而使熊丝毫未损。恰斯达普见大熊如此厉害,本来手中有枪,却不敢射击,扔下枪钻进了一个石头缝里。石头缝不宽,他的头伸进去了,屁股在外颤抖。巴哈提抓起他扔在地上的枪,刚举起,哈熊已扑到他跟前张开大嘴来咬他,他将枪伸进哈熊的嘴里扣动扳机连发四弹,哈熊倒了下去,三个小熊在地上乱跑。恰斯达普的枪里只有四发子弹,巴哈提把枪一扔,抓一块大石头向小熊头上砸,小熊应声倒地,他又去砸另一头,很快,三头小熊一一被他砸死。躲在一旁的索来多跑过来一看,大叫一声,真厉害,脑袋都砸碎了。还有一次,巴哈提一枪将一头熊击倒。他以为它死了,走过去,熊突然跳了起来,他边上刺刀边想,人最怕踢下身,熊可能也一样。于是,他便朝熊的下半身踢了一脚,熊怪叫一声蹲了下去,他紧接着一刺刀刺中它的心窝,熊便倒了下去。
后来人们慢慢知道,像巴哈提这样有勇有谋的人其实是善于观察事物的有心计的人,他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熊的听觉和嗅觉好,但视觉非常差,它逆风可闻可感一切动静和味道,但顺风就不行,如果你突然与它遭遇了,你只需站着不动,屏住呼吸,它以为你是枯树,就会转身离去。
智谋和勇敢结合在最佳时刻,方可造就传奇。正因为如此,它才会使社会变得更为神奇,更具引领作用。这个世界少不了传奇。
4、述说
我在白哈巴村见到了一个被熊挖掉左眼的人,他一听我想打听他被熊挖掉左眼的事情,便捂住脸转身就走。晚上有人敲我住所的门,打开门一看是他。进屋落座后,他说:“白天人太多,天黑了来给你说。我的左眼是在一次打猎中丢了的。”
我问:“你以前是猎手吧。”
“是。那时候,我是阿尔泰一带最有名的猎手。”
“不但枪法百发百中,而且我比别人勇敢。”
“你都打过哪些动物?”
“像别人不敢碰的熊、野猪等等,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
“失去左眼的那次是怎么回事?”
“那次,我一枪撂倒了一只大熊,它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打中了吗?”
“打中了。我很高兴,便上去察看是否打中了熊胆部位。”
“那样危险不危险?”
“危险。当我走到熊跟前时,它忽然翻身而起将他压在了身下,紧接着只觉得眼前一黑,左眼眶一阵疼痛,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怎么样?”
“我醒来后,才知道自己的左眼被熊挖掉了。”
“后悔不后悔?”
“不后悔。我要的是它的命,它要的要我一只眼。”说完,他嘿嘿笑出了声。
我想看看他缺少一只眼的表情是怎样的,但因为天黑,什么也看不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熊(4)
5、一次虚构
经由上一节的那个被哈熊挖掉了左眼的人的故事,我想虚构一下他后来的经历。之所以在这里要用虚构的方法,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其实需要虚构,我们的设想、计划、梦幻,等等,其实就是在虚构,而许多事件的完成也就是将虚构完成。虚构让我们的生命具有了多重可能性。我的虚构如下: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大雪天会与那只熊相遇。入冬以来,阿尔泰的天像疯了似的一场又一场地下着大雪。下到最后,就没有了要停住的意思。他记得现在的这场雪是10天前开始下的,在这10天里,满天飘飞的雪像刀子似的刺向牧场,已经有几十头牛和300多只羊被冻死了。牧民们不吃死了的牲口,把它们堆在牧场的后山里,没想到一夜大雪就把它们淹没了。牧民们望着与房齐高的雪堆欲哭无泪,欲喊无声。而雪地仍然泛着白色的光芒,看上去干干净净,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今天早晨,他在梦中被一把剑刺了一下。他梦见自己很疼,在疼痛中还夹杂一些恐惧。他之所以恐惧,是因为那把剑是一直藏在他身体里的,它忽然像是被什么抽了出来,将自己刺了一下。于是,他疼醒了。睁开眼睛的一瞬,他发现窗户的缝隙里透进来了一丝光,照在了自己的眼睛上。他爬起来,那束光便落在了羊毛毡上。他感到左眼眶很疼,用手揉揉,感到像刚才在梦中被那把剑刺了一样疼。
他的左眼是空的,只有一只右眼。
穿好衣服,他慢腾腾地走出屋子。雪已经停了,阴了一两个月的天终于晴了。在雪中走走吧。他这么想着,就返回屋背上猎枪,向牧场后面的山坡上走去。山坡上的雪落得薄一些,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走到了坡顶上。这时候,太阳已经升了起来,整个阿尔泰大山像穿了一件白衣服的孕妇。这个孕妇无疑是臃肿的,已经无法再迈开脚步,所以,只能静静地躺着。而太阳在这时是一个下流的男人,慢慢升高的阳光就像一只贪婪的手,在抚摸着这位孕妇已经变形的部位。忽然,他发现前面的树林里有一道白光一闪,就像他刚才在梦中遇到的那把剑刺来的一瞬。他马上兴奋起来,把猎枪提在手中向树林跑去。雪很厚,有几次他差点跌倒,他将猎枪当拐杖柱着,向树林里快速跑去。他想看看这道白光到底是什么。
然而,当他跑进树林时却被惊呆了。一头身躯庞大的熊居高临下地站在一块石头上,正怒睁着双目在盯着自己。由于他没有发现它,所以,在他停住的时候几乎已经撞到它的两只前爪上。哈熊的两只掌很肥厚,很黑,但尖尖的指甲却很白,瞄一眼就让人心寒。他退后几步,见熊仍无动静,便又后退几步,依着一棵大树站住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退了,再退的话可能就会激怒熊,它要是一跃而起追过来,自己又怎能跑过它呢?
平静了一会儿,他开始与熊对视。忽然,他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右眼像是要喷出火似的,愤怒地睁圆了。他认出挖了自己左眼的熊就是眼前的这个家伙。他对它的模样早已熟烂于心,这是他今生痛恨至极的仇敌,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发誓要把它打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苦练枪法,现在已达到弹无虚发的地步。他紧盯着哈熊,握枪的手指头已经在“叭叭”作响。今天冤家相遇,不是我打死他,就是它咬死我。他已经看见了哈熊前胸的那个小白圈,那是它的心脏部位,他只需一抬手就可以一枪击中。
这时,熊忽然叫了一声。它的叫声很奇怪,一改往日嘶哑的声音,而且声音里已完全没有了因饥饿而引起的烦躁,也没有愤怒和进攻前的激奋。它此时的声音显得很温柔,像是在对他传递着某种友善,又像是对他手中的枪表示出不屑。
他犹豫了一下,没有把枪举起。
熊已经很专注地在看着他。树枝上的一团雪落下,刚好落在它的头上,因而它黑呼呼的脑袋变得像一个圣诞老人,显得有些可爱。他发现熊的目光很复杂地盯着自己,似乎有什么要表达,但却总是表达不出来。他想起上次它装死挖了自己的左眼,就又谨慎起来。这是一只狡猾的熊,也许它已经认出了自己,正在琢磨对付自己的计谋呢?再说,这只熊肯定在这场雪灾中没东西可吃,现在碰上自己了难道不打主意?想到这里,他又抓紧了手中的枪。
熊又温柔地叫了一声。
他犹豫着,但食指却悄悄地勾住了枪的扳机。他想,如果熊忽然袭击,自己在举起枪的一瞬就可以开枪。
这时,林子里传来一声马的嘶鸣。熊像是听到了召唤似的从石头上慢慢走下,向马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熊好像忘记了他和他手中的枪,轻松自如地从他面前走过。有几次他都忍不住要向它开枪了。但他又一直在等待。他要等着熊向自己扑过来的一瞬,一枪击中它的心脏,只有这样他才解恨。
但熊却一直向林子深处走去。
他转过身,看见一匹小马正在用嘴啃树皮。大雪已淹没了所有的野草,这匹小马饿得实在不行了只好啃树皮。但它显然还没有把树皮啃下的能力,尽管使了很大的劲,但仍然无济于事。一急之下,它便像孩子似的又叫了起来。熊走到它跟前,仍用注视过他的复杂表情注视着小马。按说,熊和马在平时都是不能打照面的,但这会儿在相互注视下却变得都平和起来了。熊走到树跟前,小马为它让开了位置,熊举起一只前掌一下一下地把树皮拔拉下来,小马把嘴凑上去开始咀嚼那些树皮,熊不时地看一眼小马,表情仍然很复杂。
他远远地看着这一幕,抓枪的手慢慢松开了。他这时才想起,这场雪灾几乎淹没了所有的草场,牧民们尽管为牲畜们准备了大量的冬草,但还是有那么多的牛和羊被饿死了。眼前的这只小马肯定是忍受不了饥饿才跑出来找吃的,但这白茫茫的雪地里哪里还有一两株野草啊,就连这些树也已经被埋到半腰。小马实在饿得不行了,才就近择食啃起了树皮,但要是没有这只熊帮忙,它又怎么能把树皮啃下来呢?
熊仍在用力为小马抓着树皮。不一会儿,它便喘起了粗气,每抓一下都显得很吃力,终于,熊不行了,像一座大山一样轰然倒塌在地,小马嘶鸣一声用嘴去碰熊的嘴,想让它爬起。他惊叫一声扑过去,见熊口吐白沫,浑身发抖,眼睛慢慢地闭上了。熊在这场大雪中可能从没有吃上东西,刚才又为小马抓树皮耗去了最后的力气,它累死了。他和小马站在熊的尸体旁,久久不知所措。
下午,大雪又下了起来。林子里传出一声枪响,然后就听见枪支被抛入雪地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他牵着那匹小马从林子里出来,向牧场走去。
牦牛(1)
1、在村庄附近伫立
牦牛在慢慢向雪线以下的地方走动。雪山上的空气中尽管仍充满寒意,但牦牛还是感觉到有一丝细微的温热暗暗传递了过来,它们向雪线下的地方开始张望,然后便向山下走去。每年春天,牦牛将走到雪线以下的地方吃草、交配、给人驮东西,在清爽的风中度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直到大雪又开始下时再回到雪线以上的地方来。
牦牛的全身都是宝,但却怀才不遇,不被世人悉知,只有与它们同居高原的藏族人离不开牦牛,在衣、食、住、行、烧、耕等方面都与牦牛紧密相连,他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穿牦牛毛做成的衣服。牦牛还有超凡的耐力,不光可用于农耕,而且还能成为高原运输工具,有超凡的识途本领,能避开险路、沼泽地、陷阱,并能理智地选择道路。牦牛本可以发挥出自己这些优势,成为最具克服精神的动物,但没有谁给它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加之它似乎也不善于宣传自己,所以它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模糊的。它虽然和雪豹、熊、狼、野马、黄羊等同属于高原猛禽,但却不如这些动物有名。牦牛通常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除了在山坡上缓慢行走,便长久站在一个地方低头吃草。它似乎极不喜欢行走,在太阳出来的时候选择一个地方往往一站就是一天。
在动物群中,牦牛很少出头露面,很少留下有关它们的传奇故事。导致牦牛的形象变得模糊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方面有三点。其一,牦牛生存的地方往往在高原的小山脚或某个大平滩上,与别的动物没有什么来往;其二,牦牛尽管是牦牛,但仍有牛的某些习性,常常甘于为人服务,驮上很重的东西往返于风雪之中;其三,牦牛的性格太过于温和,加之是食草动物,从来不会有捕杀猎物的行为,所以它便显得很平淡,不能吸引众多目光注视它。
其实,牦牛是一种很具耐力的动物,而且懂得把力量用在该用的地方。与那些被人类驯服的动物在自然界都有尚未驯化的同类一样,牦牛是耕牛的兄弟,它最具劳动精神,只要人类需要,它马上抬起头向着前方走去。与其他动物相比,牦牛的智商显然要更高一些,它似乎明白自己接近了人就等于接近了文明,它同时也在证明,自己原本和人之间没有距离。牦牛对人有亲近心理,当人走近一群动物时,别的动物都会被人这种用直立起来的两条腿走动的动物吓跑,而唯独牦牛毫无惊恐,只是抬起头望一眼人后又低下头去。能抬起头望一眼人,对牦牛来说实属难得,它始终是低着头的样子,要不是对人有好感,它是不会望这一眼的。人们对牦牛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觉得它的存在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亲切地唤它。
牦牛本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才能,但除了为人驮东西外,再未被重用。据说牦牛的耐力很大,不管驮多么重的东西都从不停歇,上路后可以一口气走到终点。可以说,牦牛克服艰难险阻的才能是高原动物中唯一无二的。牦牛还有很强烈的家园意识,它在一个地方吃草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从不践踏草木,从不随地大小便。受牦牛的影响,许多动物都有了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但至今很少有人知道牦牛的这一美德,更不能对这动物中的“环保形象大使”给予准确的定论。不知牦牛长久地伫立在离村庄不远的地方,是否在等待人们随时召唤,动物们与牦牛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牦牛处在了与所有的生灵们若即若离的尴尬境地。
一次驮送结束后,牦牛仍将回到山脚下去。那里虽然水草丰美,但因为离人太近,是所有的动物从不光顾的地方,而人因为对那里的一切太过于熟悉,因此也便熟视无睹。
2、尾巴的剧痛
一夜大雪,高原被涂抹得银装素裹。早晨,太阳刚刚出来,雪地上反射出一层刺眼的光芒,但一场大风突然刮了起来,所有低洼的地方在短短的时间内都变得平整了。大风是雪的一位好帮手,它可以让雪完成一次对大地更恣肆的占有。但有一些黑点却在雪地上显现了出来,是牦牛,它们在雪地里站了一夜,大雪在它们身上落了一层又一层,几乎将它们淹没了,现在大风吹走了它们身上的落雪,使它们显露了出来。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毫不畏惧冬天的大雪。
牦牛(2)
因为这场大雪太过于凶猛,高原的有些秩序被打乱了,有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转场,和牛羊一起被困在了山谷里,寒冷和饥饿困扰着他们,但他们却无法走动,只能苦苦等待着营救。牧区的人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解救人和牛羊出来。“这场雪来得太突然了,他们就是长再好的脑袋,恐怕也想不到?”“就是,这雪就是刀子嘛,把人和牛羊要杀了呢!”大家议论纷纷,对这场大雪表示出了一种恐惧。一位上了年纪的牧民这时候把话切入了正题:“怕什么,这样的大雪杀人杀牛羊杀了多少年了,但我们的巴郎子(小伙子)都结婚生小巴郎子了,小巴郎子长大成了大巴郎子,又结婚生小巴郎子,快得很!现在我们要赶紧给人送吃的东西。”一番争论,大家决定组成牦牛队去送东西。
第二天,牦牛队出发了。它们是人们用了一天时间从雪山脚下赶到村庄旁的,有二十多头,人们把人所需的东西绑在它们背上,浩浩荡荡向牧场出发。牦牛们很兴奋,一上路便嗥叫着,四蹄把路上的石头踩得咣咣响。它们背上驮着救济人和牛羊的东西,一包的一包的显得很重,但它们却显得很轻松,边走边向四周张望。人跟在牦牛后面,因为路滑,便只能踩着牦牛踏出的雪路慢慢往前走。牦牛行进的速度比较慢,但这时候人也走不快,刚好和牦牛保持一样的速度。人和牦牛越往山谷深处走,雪越来越厚,牦牛懂得行进的策略,用四蹄把雪踢得飞溅开,给人开僻了一条通畅的道路。
走出山谷,便又开始爬坡。山坡上的雪尽管不厚,但人踩上去却往后滑,很难站稳身子。牦牛再次表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它们每向上走一步便把两只前蹄用力插入土中,插出两个深坑,以供跟在后面的人落脚。人踩着牦牛插出的深坑向上爬,顿时轻松了很多。高高的山坡上慢慢移动着牦牛和人组成的一个长队,鹰在他们上空盘旋,不时地向下发出一声鸣叫。
爬过山顶,便开始走下坡路了,但行之不远,一条悬崖出现了。窄小的路从悬崖半中腰通过,犹如一条起起伏伏的细线,人们把牦牛一只一只隔开,让它们缓缓通过。但危险还是出现了,一只牦牛一不小心一只蹄子踩空,身子向悬崖下歪斜着倒去,但它的思维很理智,用另一只蹄子蹬住一块石头稳住了身子,但它却因为用那只蹄子蹬着石头而不能用力把身躯挪到路上来。它显然也紧张和害怕了,呼吸变得粗重,用茫然的目光望着人们。一位牧民细细看过周围的环境后马上决定采取一个措施,他从腰间抽出皮夹克(刀子),狠狠地向牦牛的尾巴砍去。牦牛性情凶猛,人一般不敢轻易伤它,若伤了它,它会力量暴发,有时会疯狂地把汽车撞翻。果然,当刀子砍到那只牦牛的尾巴上时,它受到了疼痛的刺激,一跃跳到了路上。它的尾巴在流血,但它却似乎对砍它的人并不知恩似的怒叫了一声。队伍很快恢复了秩序,人和牦牛都顺利通过了悬崖。
两天后,被困在牧场上的人得到了解救。
3、生命的加冕
从天山牧场往东行之三四公里,就进入到了一个很大的草场。尽管牧民将其称之为草场,但里面却有水,密密匝匝在悄悄流淌,也有一些圆石分布其中,太阳一照便闪闪发光。吐尔洪说这里其实是牦牛自下而上的好地方,每年夏天都有成群的牦牛到这里来,吃那些一簇一簇疯长的野草,吃饱后便踩水嬉闹,很是热闹。
我等待着牦牛群出现,我已经在藏北阿里和帕米尔见过牦牛,我十分喜欢它们在高原上行走的姿势,那种稳健和强大,犹如是在检阅高原。曾经有一只牦牛挡住我们的车,任凭司机怎么按喇叭就是不让路,它很平静,既不愤怒,也不蛮横,似乎在它的观念里从来没有给别人让道这一说法。等了几分钟,我发现它始终在抬头凝望雪山,便似乎明白了什么,就让司机绕道而行。走远之后回头一看,发现它扭过头在望着我们。我对那只牦牛记忆深刻,它与雪峰一起给我留下了让我在心头久久怀念的感觉……
我爬上一座小山,还没有喘过气,就为眼前的情景大吃一惊,对面的山坡上正黑压压的走过来一群牦牛。它们似乎是一个排列得很有秩序的方队,潮水一般冲向坡顶,又漫漶而下进入坡底。进入草场后。忽然,它们像是听到了一个无声的命令似的站在原地不动了。太阳已经升起,草地上正泛起一层亮光,它们盯着那层亮光不再前进一步。静止的牦牛群,和被太阳照亮的草在这一时刻又构成了一幅很美的画。我已有些沉醉。过了一会儿,太阳已慢慢升高,牦牛群散开,三五个一堆,各自吃起了草。慢慢地,它们便一个一个独自去寻草。从远处看,依稀分开的牦牛犹如无数个静止的小黑点,而成群的牦牛又好像一片低矮的灌木丛。
牦牛(3)
我走下山坡静静观察它们,而它们却毫不在意我的到来,只是低着头把嘴伸向那些嫩绿的野草,嘴巴一抿一抿地吃着。有几头牦牛的角很长,以至于嘴还未伸到草跟前,角却先触了地。因此,它们就不得不把头弯下,歪着脑袋把草吞进嘴里。看着它们,我感到了大地上生灵无可避免的沉重,叹服于它们的笨重和沉默,但它们却别无选择,这似乎就是它们的命运。
我在它们中间走动。我想起吐尔洪的话,他说这块草地其实就是牦牛的天地,它们每天早上到这里来吃草,一直到下午回去,这里的草被它们啃了一遍又一遍,但似乎总是啃不完。我注意到了这些野草,它们是不懈的雨水滋润大地之后,大地对天空回报的崭新容颜。雨水冲刷着万物,一切都在生长,这就是大地的力量。这生动的大地,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它让任何用心的劳作都不会落空,都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时,一头牦牛走到了我跟前,它的巨大犄角上挑着一只不知毙命于何时的狼的尸架,由于时间太久,狼的尸架被完全风干,固定在了它的头顶。这只牦牛已完全适应了狼尸的重负,所以在行走和吃草时显得很自如。我跟着它的走动,那副狼的尸架上下起伏,仿佛是一尊加冕于牦牛头上的王冠。后来,牦牛发觉我在观察它,便警觉地逃入牦牛群中去。当它把头低下,我便再也找不到哪一头是刚才享戴圣冠的牦牛。返回乌鲁木齐后,我从一位野生动物学家处得知,牦牛将一只狼用角刺死后,狼尸被挂在它的角上,尸肉一日日脱落,只剩下了一副骨架。牦牛在那一瞬间竭尽全力用角刺向那只狼,双角刺人了狼的骨头中,从此狼的尸架不再掉下。狼是高原上食肉类动物中的强者,但在那一瞬的灭顶之灾中,它绝望的瞳孔里会不会有一种古怪的驯顺呢?
第二天,我在那块草地上看到牦牛真正激扬的一面。那些高大健壮的牦牛正在吃着草,却忽然聚拢在了一起,冷冷地互相盯着对方,像是怀疑对方与自己并非一类似的;过了一会儿,不知是哪头牦牛嘶鸣了一声,整个牦牛群马上变得混乱了。混乱之中,可以看出有的牦牛在努力向外冲突,而处在外围的牦牛却像不明事态似的在往里面冲。草被它们踏倒,水也被蹄子溅起,带着泥巴沾在了它们的身上。我不知道这些牦牛要干什么,但从它们的架势上隐隐约约感到有一股杀气。我在内心祈求它们不要互相残杀,尽量地平静下来,像亲兄弟一样在天山上相处。人类对牦牛的残害已经越来越猖狂,有一段时间,牦牛尾巴做成的掸子很畅销,有人便在牦牛身上大发横财,他们拿一把刀子悄悄走到牦牛身后,一手将它们的尾巴提起,一刀下去就将尾巴砍了下来。被砍掉尾巴的牦牛痛得狂奔而去,有时一头撞在石头上便死了。
想到这些,我担心今天的这群牦牛会相互伤害,但很快,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牦牛开始互相撞碰起来。它们先是用身体去撞对方,不一会儿便都兴起,用角去刺对方。那些乌黑的犄角像一把把利剑似的在对方身上划出口子,血很快就从里面流了出来。这时候,我注意到牦牛都开始叫了,它们像是变得很兴奋似的,在“呜呜呜”的叫着向对方凶猛攻击。当然,在进攻中他们也不时地被对方的角刺中。渐渐地,有一部分牦牛因体力不支或受伤过重,退到了一边。血从伤口中大滴大滴地流着,使它们不停地战栗,但它们都不离开,仍像是很兴奋似的看着那些正在战斗的牦牛。那些正在战斗的牦牛显然是这一大群牦牛中的佼佼者,它们不光身体敏捷,而且特别善战,也特别能忍耐。它们身上已经有很多伤口,血甚至已经染红了身子,但它们却丝毫没有要退下的意思。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它必须要求参战者全神贯注的投入,而结局无外乎只有两种,要么失败,要么战死。至于胜利者,则是这两者中的幸存者。很快,又有一批牦牛退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第三批失败者也退了下来,留在格斗场上的几乎都是胜利者。而正因为它们都是胜利者,所以紧接着的战斗就更激烈也更残酷了。可能是因为距最后的胜利已经不远,所以,它们再次兴奋起来。一阵猛烈的攻击过后,又有几头牦牛退下了。有一头很健壮的牦牛似是不甘心,要坚守住自己阵地,立刻,有两头已明显取胜的牦牛便一起向它发起了攻击。当四只尖利的长角刺进它肚子时,在“噗噗”的响声中,它如一座轰然倾倒的大山,趴在了地上。第二华人站
牦牛(4)
战斗终于结束了,剩下的几头牦牛就是胜利者。它们高扬着头,长嗥几声,向伫立在远处的几头牦牛走去。这时候,我才发觉远处的那几头牦牛一直伫立在那儿,它们像我一样在观察着刚才的一场战斗。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不加入战斗,从它们的体形上看,有可能是母牦牛,就在我这么想着的时候,它们中的一头牦牛叫了一声,我从它的叫声中听出它们的确是一群母牦牛。牦牛生活的地方随季节变化而变,冬季聚集到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那几个胜利者径直走到母牦牛跟前,用嘴去吻它们。母牦牛像是已经等待了许久似的,一对一的与它们依偎在一起,胜利者不时地发出喜悦的嗥叫,母牦牛用嘴舔着它们伤口的血,舔完之后,它们便头挨着头缠绵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母牦牛便显得兴奋了,它们静静地站着,让公牦牛从后面爬到自己身上,完成一头公牦牛的生命喷射和飞翔。至此,我才知道了这群牦牛为什么奋战的原因,几头母牦牛在远处发出了信号,它们便为之奋争。这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份光荣,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交配机会。所以,它们都奋不顾身,几乎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经过血的代价换来的幸福,已使它们忘记了身体的疼痛。这与光荣和鲜血同在的幸福,是属于牦牛自己独享的美妙时刻。
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失败者,此时都悄悄地把头扭到了一边。
4、沉默或坚忍
天刚亮,木那提叫醒了我们。他牵着一匹马站在帐篷门口,说:“附近的马都给租光了。我跟你们走。”我抬头望了望博格达,太阳已经把它照亮。由于太阳是从高处往下照着的,所以与低处尚未被照到的地方相比,它显得更为明亮和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