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兽部落 第1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雪豹(1)
1、精神的上升
大雪终于落下来了,满天的雪花像无数小精灵似的飘落向大地。在这个季节,上苍会对无数这样的小精灵发出让它们飘落向大地的命令,它们虽然不知道最终会飘落到什么地方,但却都很乐意地上路了。它们踏上的是一条从上向下的道路,最后落到了大地宽大的胸怀里。大地在沉睡,它们经过一丝阵痛后,自身的光芒渐趋暗淡,慢慢进入了睡眠之中。但它们中间的一些兄弟姐妹却没有到达大地,在一阵风中歪歪斜斜地落到了山顶上。它们无法选择命运,所以只能静悄悄地躺在山顶上。山顶上的风很大,它们被吹得一片紧挨一片,直到彼此间再也没有空隙了才安静下来,它们因此获得了一个名字………积雪。
雪豹在这时候到达了山顶。冬天对雪豹来说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它必须到高山上去实施它的一系列梦想。它从低处向高处慢慢爬行,地上的雪踩上去是那么舒服,以致让它有了几份欣悦之感。雪豹的内心是浪漫的,只有在大地被大雪覆盖之后,它才喜欢出来走动;走在雪地里,它觉得那是一种无比抒情的行走。当然,它最终的目的是爬到一座高山上去,它不光浪漫,而且还高贵,它必须在一座又高又冷的雪山上去体验高贵。于是,在月亮出来时,它开始上路了。下雪的夜晚很安静,攀登使它的身体渐渐热了起来,它有了一丝去年曾有过的快感。
一只雪豹到达山顶纯粹是为了实现一次精神的上升。它站在一块石头上向远处眺望,那块石头本来处于最高的位置,它站上去便站在了众山之上。远处的山逶迤成一片,所有的山犹如是一座山。它望了一会儿,又转头去望刚刚升起的太阳,此时的太阳犹如刚刚出炉的一个红色钢球,正被云雾中的一双无形之手慢慢托起。雪豹内心的某个感念被激活了,它对着朝阳发出了呼啸。它的呼啸很短,但却很有力,像是有一把刀子从它身体里穿梭而出,刺得空气发出几丝颤动。喜欢高处的动物都具有刚烈的心性,大自然中的许多景象影响着它,让它的内心有了超凡的力量。对于它们而言,大自然是一面镜子,经常会让它们从中看见自己更具力量的一面。
除了站在最高的石头上向远处观望外,雪豹还将进行一次对山顶的巡视,它由此将计划自己接下来数月的生活。雪豹走得很慢,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条可以通行的路,它都一一记在心间;它的选择往往都在一瞬间,所以它必须熟知每一处的地形特点。雪豹的记忆力很好,任何地方只要它看上一眼后就再也不会被忘记,直到所有的地方都被它牢记在心间后,它才会选择一个地方卧下,望着将陪伴自己度过冬天的这个山顶,它内心一定有了一丝欣悦之感。
几天后,一个问题摆在了雪豹面前……它的肚子饿了。它这才想起在冬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捕食。这对它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它将复制往年的经验,从山顶稍稍向下走一截路就可以完成这件事。据牧民讲,雪豹从来不伤害比它弱小的动物,它一直把那些内心骄傲,在冬天也喜欢爬到雪山上来的动物作为征服的对象。有许多山羊在大雪天也喜欢到高山上来,山羊具有在山崖间飞跃的超凡能力,差一点成了动物中的空中飞行者,但它们身上的脂肪太厚,加之臀部太过于丰满,所以便不能飞起来。它们其实在秋末就上山了,但它们没有雪豹高傲的心性,所以它们总是爬到半山腰后便随意选一个避风的地方待着,再也不想走动一步。也许正是山羊超凡的飞跃能力刺激了雪豹,所以雪豹将把它们作为捕杀对象。雪豹悄悄潜行到山羊们留下蹄印的地方卧下身子,任大雪一层又一层地将自己覆盖,它必须要让大雪掩盖住自己,才能出奇不意地袭击山羊。它为此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大雪将它掩盖得不露一丝痕迹。早晨,山羊们纷纷向这边走来,山羊们有洁癖,在一场大雪后必须要找到干净的水才肯饮用。雪豹对山羊的习惯熟烂于心,所以要利用这一时刻达到它的目的。山羊们从雪豹身边走过,雪豹看中了一只肥硕的山羊,一跃而出将它按倒在地。山羊们惊吓得四散而逃,雪地上留下了混乱的蹄印。很快,就有鲜血喷到了这些蹄印上,绽开成几朵骇目的红花。雪豹咬死了那只山羊,拖着它向山顶走去。雪豹很节食,即使有再多的食物也只吃个半饱,总是要将食物留下以俟下顿。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雪豹(2)
整个冬天,它将如此重复捕杀山羊,黄金季节的辉煌和幸福就这样被它们一点一点地享受着。
2、柔软的尊严
一只母雪豹到了分娩的时候。母雪豹同样心性刚烈,在与一只公雪豹交媾后便独自离去,在寒冷的冬天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孕育肚子里的小生命,因为身体强壮,它同样也可以做一些剧烈运动,直到分娩的悸痛到来时才会安静下来。它向四周张望,很快便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它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冬天降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大雪是让一只雪豹接受生命洗礼的最好方式。很快,小生命降生了,一天天长大,在母亲身边跑来跑去。
豹像猫,在这一点上一只小雪豹也不例外,它长得非常像猫,以致人或其他动物往往把它误看成猫。误看的结局往往是惨烈的,当人或其他动物想戏弄这只“猫”时,它的母亲会从石头后面一跃而出,用尖利的牙齿狠狠地去咬被它认为是想伤害它爱子的人或其他动物。人或其他动物被吓得迅速跑开,其实雪豹是不会真的咬人或其他动物的,它只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恐吓办法而已。小雪豹躲到母亲身后,看着在刚才把它吓了一大跳的人或其他动物,眼睛里有了一丝不解,它不明白人或动物为何逃跑得那么快。但它却从母亲的眼神里看到了作为雪豹的高贵和宽容,同时它也明白自己所在的物类的生命是十分强大的,没有什么可以轻易伤害自己。对小雪豹来说,一次险情变成了一次教育。
雪豹不会随便出击,除了与别的动物决斗和捕食外,它从不给别的生命制造死亡,它也许在内心懂得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不易,所以很多时候它只是呼啸几声把人或其他动物吓走而已。据见过雪豹的新疆牧民们说,雪豹似乎对人情有独钟,只要人不伤害它,它从来都不伤人。人有时在雪山上即将与雪豹打照面时,雪豹会发出声音并远远地避开。有的人不知道雪豹的习性,见到一棵树上挂着半只山羊,便要上前取下,这时雪豹躲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它看清了人的意图,便大吼一声把人吓走。其实,人很难见到雪豹,就是隔着山望见了它的踪影,它马上便像有感应似的潜身而去。雪豹隐藏甚秘,几乎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它们不光走动时不发出声响,连空气中也不留下呼吸的气味。食草动物们的嗅觉都很灵敏,但它们从来闻不到雪豹的气味,也从来不知道雪豹的行踪。雪豹对自己有一种近乎于残酷的要求。
但雪豹的性格中却有一种极为感人的柔软,它甚至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时也会显示出这种柔软。同样是一只母雪豹,但它却一胎产下四子,一下子成为一位多子的母亲。它的负担由此加重了,每天要让四个小生命吃饱肚子,就必须捕获足够的小动物。整个冬天,一只母雪豹十分忙碌,以致它不知不觉地瘦了很多。四只小雪豹慢慢地长大了,它们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处走动,学习捕获食物的本领。走到一个悬崖的半道上,它们与一群狼相遇了,狼发出急躁的嗥叫,像是随时要发起进攻,狼是凶残无比的,它们从不轻易放过可以进攻的机会,但雪豹却显得很平静,它用一种示意着什么的目光看着狼,让狼变得有些不知所措。少顷,狼慢慢地明白了雪豹并不想与它们搏斗,其示意的目光是要它们让道。狼似乎被感动了,雪豹……这雪山上的勇士,并不是那么好惹的,它要是发怒的话,顷刻间就可以像闪电一样扑过来一口咬住自己的脖子,现在它能够如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己真的该知趣地让路。狼一一让身子贴到悬崖一边,给雪豹们让开了路。一大四小五只雪豹从狼跟前缓缓走过,悬崖上只有它们的爪子踩出轻微声响。
走过悬崖后,母雪豹回过头向狼低低地呼啸了一声。
3、绝境中的生命
夏天的雪豹是流浪者。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只雪豹走进了牧场。西边还有些霞光,将草叶照得泛出了明亮的光,牧民们都已将牛羊收拢,有几户牧民的帐篷上空已升起炊烟,空气中传动着一股奶香和羊肉的香味。那只雪豹从山上走了下来,径直向牧民们走来。它长得很高大,通体泛白,被夕阳一照,便闪闪发光。
雪豹(3)
牧民们都很惊讶,一只雪豹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向人走来。而它呢,似乎对这些人视而不见,一直将头扬得很高,迈着稳健的四只爪子走到了一条小河边,牧民们以为它要停住了,而它却一跃而起越过了小河,又继续向人们走去。慢慢地,人们便感觉到了这只雪豹的某种态度,它像一个勇敢走向战场的士兵,尽管知道前面有危险存在,但却毫不胆怯,要冲上去奋力一搏。牧民们感到这只雪豹在示威,他们今年赶着牛羊进入牧场前,牧场是雪豹、野鹿、野猪等动物的生存之地,人和牛羊进来后,喧闹的声音把它们赶走了。野鹿性情温柔,爬过几座山,越过几条河,就又找到了草场;野猪力气大,随便选一个地方用嘴拱开草地,就可以找到吃的;只有雪豹性情高傲,而且对饮食的要求极高,不找到好的草场不随便对付自己。牧民们想,这只雪豹可能去了很多地方,对那里的水草均不满意就又回来了。而现在,白花花的羊已撒满山坡和草地,高大壮实的牛更是分布于草场的角角落落,哪里还有它的立足之地。更重要的是,它是雪豹,而牛和羊是家畜,它们无法融到一起。但牧民们从它高扬的头和迈得很稳健的步伐上断定,它要“收复失地”。这样一想,人们便觉得如果它与牛羊发生冲突,难免少不了一场流血事件,到时候,死的不是它,就是牧民的牛羊。而目前的事实是,它只是一只孤独的雪豹,而牧区有成千上万的牛羊,要是一拥而上足以将它踩成肉泥。牧民们对牲畜有很深的感情,对山上的动物也厚爱有加,是不情愿让那样的事情发生的。
它越来越近,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有人想朝它喊一声,把它吓走,但还没等开口,它却站住了,它望着牛羊,眸子里闪着复杂的光。有一只羊朝它咩咩叫了几声,它也回应着叫,声音急躁而又不安。牧民们想,如果它果真冲向羊群的话,就必须在它刚流露出意图的时候把它拦住。牧民们之所以这样想,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怕它把羊冲乱,使羊群受到惊吓,不好再收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出于对牲畜本能的一种怜爱,都是动物,何必互相伤害呢!他们不愿意看到牧场上出现死亡的事情。这样想着,人们便摒声凝气等待着它冲向羊群的一刻,但它却并没有冲向羊群,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望着羊群出神。牧民们想,它虽然是一只雪豹,但与羊仍是同类,说不定它们互相凝望就是一种交流或对话,它们的语言就是此时互相凝望的目光。过了一会儿,紧张的气氛慢慢变得轻松起来,牧民们似乎也感到正处于一种冥冥的对话之中。这种气氛在阿尔泰会经常出现,牛羊、大树、风、河流等等,时不时地都会给人带来奇妙的感觉。人的心思被这些东西吸引着,变得浪漫起来。这种时候,人便变得更快乐了,牧场便变得更美丽了。牧民们唱歌喝酒,大多都是在这种时候。
它望了一会儿牛羊,又望了一会儿牧民和帐篷,突然转身走了。它转身离去的动作像来时一样,稳健、坚决,而且还似乎夹杂着些许高傲。牧民们无言地望着它离去,牛羊也默不作声。一只雪豹只是这样走进了牧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但一匹马却被它激怒了,刚才,它望了牛羊,也望了人和帐篷,唯独没有望这匹马。这是一匹还没有被骟的儿马,性烈气盛,忍受不了它对自己的漠视,尤其是它离去时流露出的高傲,它长鸣一声,腾起四蹄向那只雪豹追去。牧民们大惊,但却已经无法阻挡,只好看着它冲了过去。雪豹回头看了一眼马,也倏地腾开四蹄跑了起来,它边跑边回头向后张望,似含有挑衅之意,马更愤怒了,加快速度向雪豹追去。牧民们都围了过来,刚才担心牧场上出现死亡,看来这会儿真的要发生了。它们跑到牧场边缘,雪豹一看马已经接近自己了,便飞速窜入林子,向山岩上攀去。山岩奇形怪状,几近无路可走,但它却闪转腾挪,非常灵巧地在山岩上跳来跳去,不一会儿便爬上了山顶。马只好在林子边停住望山兴叹。马只能在平地上施展本事,在山岩上便寸步难行。很快,雪豹已在山顶没有了踪影,而马却仍在下面呆呆地望着。也许,它在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些什么。少顷,它默默地转身而回。牧民们和牛羊都望着它,它低着头,像一个战败了的士兵。
雪豹(4)
这件事过去好几天后,又有一只鹿像那只雪豹一样走进了牧场。在短短的时间内,事情又像那天一样重复着上演了一次,那只鹿也是向牛羊和牧民望了一会儿后便又离去。结果那匹马又追了上去。那匹马也许是想借这头鹿雪耻前几天的屈辱,但它还是被鹿甩在了后面,那头鹿攀越山岩的速度比雪豹还快,从几个石头上飞跃过去,转眼就不见了。
牧民们都责怪那匹马,说它像村里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村子里对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有严格的衡量方法,比如你长到现在吃了几只羊,骑过什么马,翻过多少座山,都是有多大本事的标志。牧民们说,这匹马明年无论如何得骟了,不然,它老是干傻事。比如追鹿,一般情况下,马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情,鹿的灵活没有哪种动物能比得上。在牧区,人们曾亲眼见过一头鹿将一只狼一蹄子踢死。还有一次,一群狼将一只鹿围住,准备合拢后将它咬死,但它却从狼群头顶如流星一般一跃而过,转眼就跑出了很远,狼群被惊得愣怔半天才有了反应。
过了几天,那只雪豹又走进了牧场。也许因为前面已经来过一次,加之又战胜了那匹马,它轻松自如地在牧场走动,毫无陌生感,就像羊群中的一只羊一样。那匹马也许已彻底服了它,对它消除了敌意。慢慢地,它和牛羊成了朋友,与那匹马更是显得亲近。它每天都从林子里出来,到牧场上吃草,并不时地发出长鸣,那匹马和牛羊一听到它的声音便遥相呼应,纷纷与它对鸣,牧场上出现了非常热闹的嘶鸣声。牧民们看到牧场上出现如此热闹的景象,也颇为高兴,他们觉得,一只雪豹与一群牛羊融到了一起,是牧场上的一种新的生机。
后来,一帮猎人来到了牧场,他们听了那只雪豹的故事后对它动了心思,牧民们警告他们,如果谁敢动那只雪豹,我们跟他动刀子;谁让那只雪豹流血,我们就让他流血,那些猎人不吭气了。但牧民们却没有预料到他们会偷偷地下手。预料不到的事情,往往会导致可怕的后果。那天早晨,那只雪豹刚走到牧场中间,他们就把它围住了,它想钻入林子攀山岩离去,但那些人早已摸清了它的动机,派两个人死死地把守住了它的退路,无奈之下,它只有向另一个方向奔突,挡他的那个人没拦住它,它便冲出了包围圈,那些人在它后面穷追不舍,一直把它赶到了一个悬崖边。它站在悬崖边悲哀地嘶鸣着,牧场上的牛羊和那匹马都听见了,应和着发出躁动不安的叫声。那些人逼近,用枪瞄准了它,它停住嘶鸣,纵身跳入崖中……
我到牧场的时候,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天了。牧民们时不时地仍要提起那只雪豹,牧场上的牛羊吃着草,不时地扭头向悬崖那边张望。那帮猎人早已经跑了,牧民们要找他们算账,他们怕流血,怕死,他们没有一只雪豹跳入悬崖的勇气。
一天,我走到了那个悬崖边,悬崖深不见底,黑乎乎的,似有什么鬼魅在游动。正要离去,却见对面的崖壁上有几朵花,红艳艳地开着。崖壁陡峭,不长一树一木,但这几朵花却选择绝壁而生,而且开出了鲜红的花朵。想着一只雪豹就是从这儿跳下去的,心便沉了,它跳下去的一刻,是不是看到了这几朵花?
4、电视中的一只豹子
一部有关豹子的专题片把豹子从视觉上向我们拉近,弥补了我们见不到豹子的遗憾。那个片子很美,把那只豹子从出生到老死全拍了下来,拍摄地是一个半沙漠半丘陵的地方,而且唯一的一条河流中还有淤泥。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却为这只豹子上演生命悲喜剧提供了一个机会。那只豹子出生以后吃尽了苦头,有几次差点活不成,但我注意到,在它很小的时候,目光里都有一种坚忍。战胜了困难后,它仍然不能平静,沿着河边的树林疾行,似乎灾难像毒瘤一样还没有散尽,它要彻底躲开灾难,又似乎它体内愤怒或激烈的火焰一经燃烧,就再也不会熄灭,它不能抑制自己,必须快速疾行。
我觉得只有在面临灾难的时候,它才会显露出性格的另一面……抗争。这种抗争是在愤怒和坚强的驱使下产生的,而在平时,它似乎时时都意识到灾难会降临,所以,总是保持着警惕。片子中拍了那只豹子许多闲暇的镜头。从表面上,它似乎无事可干,只是在随便走动,但我注意到,不论何时何地,它总是喜欢在高处行走,我不知道它这样做是不是在保持着随时出击的优势,或者说是它内心高贵的本能反应。树林的影子在它身上移动,有时候它的影子又映在河水中,一切都显得很和谐。这时候我注意到豹纹,那些豹纹的形状似乎代表着神的一个永恒的秘密,不可让人解读。我想起博尔赫斯在一篇小说中曾写到:“我想象着时间的第一个早晨,想象着我的神把他的信息委化于豹子生动的皮毛上……”博尔赫斯因失明而打开了内心,他的作品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神。博尔赫斯是特殊的作家,所以,他的思想和作品可看不可学。但我觉得他对豹子的皮毛的生动想象,是合乎大众心理的。因为在后来的片子中,那只豹子在远处出现时,我仅从它的形体上无法判断出它是一只豹子,但那些耀眼的豹纹却给我灌输了一个准确的信号。那个片子是分集的,我一集又一集的看着。那只豹子每天早上的出行和每一次捕猎食物,都牵动着我的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华人书香吧
雪豹(5)
片子播到第二集的时候,在那只豹子面前出现了一只生病的山羊,我本以为,这只是摄像师在摇镜头时,随便选中的一个篇幅,不料整部片子从这里开始却叙述一个极其生动的故事。那只山羊已经病得很重了,趴在沙地上,诚惶诚恐地向四周张望,它也许跋涉至此已再无力气,而四周的动物,尤其是那只豹子让它为自己的处境害怕,它不敢吃那些长在嘴边的草,甚至动都不敢动一下。这时候,摄像师把镜头对准了那只豹子,从它的眼神中可以发现,它想吃那只山羊。事实上,在山羊周围的所有动物中,只有豹子是最强大的,所以,想必谁也不会与它相争那只山羊。但豹子却作出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它咆哮着,赶走了其他动物,只将自己留了下来。接下来数日,它不再走近山羊,山羊终于吃上了草,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很快就能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吃更嫩绿的草。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山羊恢复了体力,它把头高高地扬起,兴奋地对着天空发出“咩咩”声。就在它吃完那里的草准备离开时,那只豹子大叫一声,从树林里出现了,山羊被惊吓得浑身发抖,它似乎明白,这么多天来原来豹子并未离去,一直在森林里等待着自己恢复身体后,才要吃掉自己。看到这个镜头时,我想起豹子是从不把弱者作为捕食对象的,它总是要用数倍的艰难征服那些强者。豹子的这种行为表明了它在满足肉体食欲之前,必须要满足精神食欲,接下来的事态发展,恰好证明了这一点,那只豹子走到山羊跟前,却并不扑上去,只是用一种威严的目光望着山羊,山羊浑身战栗,过了一会儿,山羊愤怒地大叫一声,扬起尖利的角向豹子刺去;豹子似乎就等待着这一时刻,它一跃而起,用两只前爪按倒山羊,一口咬住了它的喉部。一股鲜血喷出,山羊不再动了。
豹子开始吃山羊时,天慢慢黑了。拍摄那个片子的摄像师是个高手,他把镜头从豹子身上移开,落在了月亮上。等到月亮完全升起,变得又圆又大,他才将镜头摇到豹子身上。此时的豹子吃着羊,一幅沉浸于幸福的样子。
5、下山
一群人摒声凝息在等待着一只雪豹走近,是在西藏阿里的昆仑山,一群人在苦苦寻找着雪豹,高山反应已经使他们开始打退堂鼓了,但一只雪豹却慢慢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群人隐藏得很好,以致连警惕性极高的雪豹都没有发现危险已经存左。“噗”的一声,麻醉枪射出一弹,中弹的雪豹不一会儿便昏倒在地。他们用绳子缚住雪豹的四肢,把它抬进了大卡车上的一个笼子里,雪豹醒来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睁着茫然的眼睛向四处张望。大卡车很快就动了,人们要把这只雪豹运到昆仑山下的城市里去。
无法想象一只雪豹被运下昆仑山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看着它被关在铁笼子里可怜的情景,我的心忽然沉了……雪豹……雪山上的勇士,动物群中战无不胜的征服者,在人面前,或者说被人类发明的铁笼子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谁愿意一只雪豹被征服呢?在很多时候,它其实是我们的某种精神寄托。我们虽然见不到雪豹,但我们对它的想象却是必不可少的,它丰富着我们的想象时其实在激励着我们的心灵。
雪豹在高原是力之王,美的化身,它的生命里一直充满着搏击和拼斗,这种运动是至高的,可以说,在更多的时候它就是自己的敌人,它必须得不停地打败困难中的自己,才能保持高贵的信念,但不知为什么,它被关进了那个笼子。那个铁笼和那辆运它下山的汽车都是它命运中的黑布,此时正在与罪恶完成着一个残忍的口袋,将一只雪豹装了进去。它将被运到一个公园里去供人们欣赏,或者在商人的利益场上变成一枚棋子,被挪来挪去,为人赢取利润。
大卡车在中途停顿了一次,雪豹再次打量铁笼外的世界。显然,海拔已明显降低,这些地方很陌生,它以前从来都没有来过。至此它的内心才有了一丝恐惧,它似乎隐隐约约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变化,但铁笼子牢固无比,它无力将铁笼子冲破。它趴在笼子里一动不动,身躯似乎一下子变小了。它的面孔不再斑斓,眼睛里已经没有阳光和火苗,而且闭上了贯以发出咆哮的嘴巴。一只雪豹的内心被残酷的现实粉碎了,雪山和峡谷从它眼前闪过,变成模糊的一团。
海拔越来越低,空气也越来越好,再过几个小时,这只雪豹就要被运到城市中了,雪豹总忍不住回头盲目地朝身后看上几眼。一只有着至高梦想的雪豹,不能在实现梦想的场所奔突,被一辆汽车运下昆仑山,它显得软弱无力。到了城市中,一只雪豹马上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长久地被围观着。它极不适应这样的地方,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从不走下高原,从不与人群接触的雪豹,在人们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的声音中觉得被暴露是一种耻辱,它的身子似乎缩得更小了。高贵的雪豹变得卑微了。高贵是属于极少数的,一旦普遍可见,必将变得卑微。
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旱獭(1)
1、地道战士
土地替季节变幻着表情,每一个季节的特点都必须通过土地的变化才能够被体现出来。而在高原,土地往往只有很少的一点,而且还在很偏僻的地方,但高原的春天必须要通过这为数不多的土地才能够体现出来。春天的到来首先使风变得温热了很多,野草在地表上泛出一层绿色,树木的表皮开始泛青,土地在一丝温湿的气息里开始变得松软。旱獭在这时已经上路,它们要在春天找到一块松软的土地打洞,开始一年的生活。旱獭又叫土拔鼠。它们的身躯浑圆肥胖,所以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往往要用很长时间。旱獭是记忆力最差的动物,仅仅过了一个冬天便忘记了去年打过洞的地方,但它们又十分谨慎,不愿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供寻找的地方,所以它们的行程显得十分缓慢,致使到达一块中意的土地时,时光已使那里春意一片。
旱獭们开始劳动。它们首先选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作为入洞口,这样的地方往往在石头和树根底下,一般不会被轻易发现。它们的爪尖利无比,泥土和石头会被它们毫不费力地抠下,如果遇到无法弄得动的大石头,它们不会蛮干,而是巧妙地从旁边绕过去,所以它们的洞总是曲径通幽,既防风又安全。最后,它们会在山坡的另一处开一个出口,其隐蔽程度要与入口一样达到一致。虽然它们把洞中生活视为天堂,但却不得不做好防范工作,以备危险来临时从出洞口逃离。打洞一般需10天左右可完成,它们昼夜劳作,因为它们有用之不尽的力量,所以打洞这样的事对它们来说并不算辛苦。
洞对于它们来说,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它们原来叫水獭,不知是在哪一天,祖先们爬上岸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水里去,它们觉得在陆地上生存极不安全,所以便开始在土地中打洞。当它们发现土地在春天最为松软时,从此便掌握了打洞的最佳时机。它们慢慢忘了水底生活的乐趣,洞中尽管有些昏暗,但舒适和安全的生活让它们感到知足。
每天上午的阳光铺满大地时,它们会走出洞去晒太阳。出洞之前,它们会先派出一名“探子”,它探出头向外小心张望,直到觉得没什么危险后才爬出半个身子,趴在距洞口不远的地方晒太阳,并向洞中的同类发出叫声。洞中的同类听到叫声后会立即响应,一边鸣叫一边走出洞口。在整整一天中,它们除了在遇到危险时会发出鸣叫外,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沉默。等它们晒足了太阳后便四处走动,这时候它们其实是一个个杀手,哪些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并可以拖入洞中的动物是它们的捕杀对象,如老鼠、兔子、雪鸡、甚至不知道危险从天上落下的鸟儿等,它们往往不动声色地接近这些动物,迅速将它们一口咬住拖入洞中。杀害将在洞中进行,它们会把猎物的皮毛在洞中处理掉,把肉储存起来吃上数日,它们的食量较大,捕获一只猎物往往只能吃三四天,所以天气好的日子它们必须外出猎食,以备下雨天食用。
它们对天气极为挑剔,下雨天或刮风的日子从不外出,比起外面恶劣的天气,它们觉得洞中的天堂岁月舒适无比。如果下雨天或刮风的日子持续得太长,它们会被憋得难受,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它们为生存开始发愁。忍耐几天后,它们爬到临近洞口的地方,发现外面很冷,而且风正在发出令它们讨厌的呜呜声,对天气的挑剔使它们又转身返回。它们在耐心等待恶劣的天气过去,但坏天气这次好像要和它们做对似的一直持续着不结束。它们饿得头晕眼花,本能地向洞口方向移动过去,外面有动静,是一只兔子在不知所措地叫着。它们对天气的挑剔心理顿时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一股莫可名壮的兴奋。一瞬间,洞中天堂变成了冲锋的阵地,以往固守的诸多规律都被改变,它们一跃而出,迅速将一只兔子咬住拖回了洞中。
洞中天堂的岁月又开始持续。
2、高原日志
帕米尔的冬天是冷清的,高原老人走到这儿便停下不再动了,它这一停,让周围的一切都似乎窒息了…山峰孤独地裸露在紫外线强烈的照射中,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变得像淤结的血块;满山的石头散散乱乱,大的、小的、圆的、畸形的、断裂的,沉睡在天空下,似乎永远被时间遗忘了……高原再也想不起要动一动,在懒惰中变得昏晕、混沌,一无所知,无可奈何地陷落进无言的冬天。冬天是一位不爱说话的少女,她用沉默把帕米尔遮裹起来,然后洒下纷纷扬扬的大雪。
旱獭(2)
雪花因此充当了时间的碎片,一层层落入山谷。弥漫的风像个傻子一样跟着落雪转乱,等到觉得无聊时,便恼怒地在山口旋转而起,夹起一些细雪乱舞。有时候那些旋风中的细雪会很放肆地窜入牧羊人的衣领内,牧羊人却不理会。有人说,塔吉克人是太阳的后代,即使在严冬也是火的化身,所以那些雪顷刻间便被暖化了。山道上走着几匹马。但谁都宁愿相信那是几头驴或牛,马在高原应该永远奔驰,而不应该被用来驮水。马走得很慢,像耻辱的奴隶一样忍受着,对四周显示出一幅漠不关心的表情。雪仍在落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想在高原寻找什么呢?寥廓的高原会在乎这些轻浮的小精灵吗?它冷漠孤寂的心胸任一万场雪无声地落下也不会开口说话。
整个冬天,任何事物都不会留下痕迹。后来的雪下得略微稀疏了一些,风也变得庄重了,不再粗鲁地乱撞乱碰。
有东西开始在雪地里动了。生命是善于动的,哪怕是不可预知的探寻,甚至灾难已不知不觉临近,但它仍会向前走动……是几只旱獭。领头的一只蹿上一块石头朝四下里细细观察一番,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后返身对伙伴们吱吱哇哇地唤了几声。于是从石缝里,从山坡上倏然间像变魔术似的涌出了三五成群的旱獭。它们亲热地聚在一起,有的头碰着头,有的互相打闹嬉戏,显得非常亲密。不一会儿,山坡上便满是旱獭,它们对石头和雪不屑一顾,顽皮地蹿上蹿下,小爪的足迹清晰地印在雪地上,如果有雪沾在身上了,便甩开四只小蹄狂奔,要把雪抖掉……太阳已经升到中天了,阳光直射下来,高原显得祥和而又温馨。
旱獭是可爱的,而接近它们的是怎样的一些人?比如公元1994年10月13日,踏上帕米尔的一群人是复杂的,他们分别来自北京、新疆、安徽、河南,操着不同的口音,怀着不同的目的,东张西望,急不可待。看到可爱的旱獭,其中有一位提议弄几条回去,另外几个人用不同的口音说出了相同的两个字…可以。他们从车上拿出食品散布在沙梁上,然后脱掉衣服,在衣角绑上登山绳,拉开另一端,坐在车里耐心等候。
食品的香味被风刮开,旱獭们很快就闻到这股香味,扭过头朝这边努力地嗅着。确实很香。它们高兴了,欢快腾跃,起起落落向这边靠近。待走得近了,它们发现了趴在路上的几个铁家伙,有黑的,有白的,闪闪发光;它们似乎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便停住脚步,将身子掩藏在石头后面,然后慢慢探出头张望。它们很快发现那几个铁家伙是死的,趴在路上不动,所以不必害怕。但是它们还是谨慎的,几个像头目般的旱獭在一块儿碰头,商议必须打探清楚之后方可动身,于是便选出一名肥壮的“敢死队员”,让它向那些铁家伙靠近。敢死队员猫着腰一步一停地爬到汽车跟前,它细细观察一番,飞速返回向首领报告,那几个铁家伙就是死的,因为平日见的都是四个轮子不停地转动,在路上跑上跑下,而这几个纹丝不动,可以不理它们。
它们开始欢呼,从石头后面纷纷跳了出来。扑鼻的香味又弥漫了过来,于是它们上当了。一只,两只,三只……猝然扑向食物。车中的人盯得很稳,等它们吞食食品忘乎所以时,便狠狠地一拉绳子,衣服便如大网般降罩下来,它们被蒙在了里面。意识到灾难降临时,它们一定非常后悔,在黑暗中乱撞乱碰,但那软绵绵的什物却怎么也冲不破,几番努力后,它们害怕了,缩着身子伤心地哭了。那些人飞蹿上前捂住衣服,伸进手去就将旱獭捉住了,他们高兴极了,举起一只只乱蹬四爪的旱獭,俨然获得了什么宝贝,然而没等他们怎么高兴,顷刻间的变化便让他们惊骇不已……不知怎么的,旱獭们一个个在短短的时间内将身骨缩小,从他们手中脱出,掉到地上后又在瞬间还原,蹿跃而起飞奔向山谷深处去了。他们被惊吓得发愣,半天才缓过神来,满脸茫然地向四处张望。他们很沮丧,那双刚刚还拥握着“成绩”的双手变得麻木,举在半空中好一阵子收不回来。“走吧”,还是提议的那位有气无力地说了句话。他们从地上捡起衣服,无可奈何地回到车上,向另一个地方去了。很明显,他们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旱獭(3)
“旱獭太伟大了,简直是神话。”那天,一个目睹了这番酷似新天方夜谭的诗人发出了这样一番感慨。扭过头,他看见旱獭们仍在褐色的高原土地上嬉闹,尽情玩耍,而那几辆车不知已开往何处。诗人坐着不动,他的心里漾起了涟漪,经由刚才的一幕,他忽然发现了帕米尔的寒冬深处蕴藏着的热烈。它是什么呢?是藏在冬天里的火,还是帕米尔这个庞大的身躯长久以来不曾活动过的骨节在今天终于动了一下?一丝颤动着的空旷寂寥在暗暗流动,而高原在上演了一幕神奇之后,又复归平静。
诗人又看了一眼前的雪地,旱獭们踩出的痕迹宛如精心涂抹过一样醒目和庄重。而整个山坡已变得坑坑洼洼的,而且有些脏,像是有千军万马从这里刚刚奔腾了过去。一切都那么安静和祥和,旱獭们上演的一部高原哑剧让时间变得顷刻间沉重起来,高原混沌的只是外表,在里面藏着的是火,这火一轻喷发,高原老人就神清志爽,抡起胳膊腿儿活动,那活动,是天摇地动的。
高原又开始落雪了,雪仿佛是一种永不停顿的诉说。旱獭们留下的痕迹被落雪淹没了,高原的那种懒散,麻木的老人神态又显现出来了。诗人想,只剩下高原和时间了,它们在默默地比着谁更长久,更有忍耐性。而一种火焰就这样在岁月深处燃烧。诗人浑身发烫,他起身向石头城的方向走去。
天黑了。
3、冰山下的探视
我们的车子在藏北阿里的小孜达坂上如同云霄飞车,提心吊胆地穿行了两个多小时后,才终于下了达坂。我们悬着的心仿佛从空中落了地,于是停车在山脚歇息。坐下后才发现,在这么大的山野里,只有一座又矮又粗糙的石头房子,房顶上冒着一丝炊烟,像是马上就要消失似的,我们要不是刚翻过小孜达坂,想歇息一会儿,大概也不会把车停在这种地方。我们刚把食品袋打开,就看见一团黑影向我们移动过来。侍走得近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只旱獭。它的身上有雪,小腿上露出一股褐色,不知是长期被太阳晒的,还是被风雪严寒冻的,恍若历经岁月的岩石。它不怕人,居然径直走到了我们跟前。它双爪的皮肤黝黑,裂着许多血口子。它的神情更是让人心颤,双目呆滞,欲睁不睁,欲合不合,一幅痛苦、麻木的样子。它把脸?